克服春大白菜早抽薹栽培技术研究

克服春大白菜早抽薹栽培技术研究

一、克服春大白菜先期抽薹的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齐赞[1](2019)在《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春大白菜于春夏之际上市,对保障蔬菜淡季的供应意义重大,而先期抽薹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选育强耐抽薹春大白菜品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常规育种进展较缓慢,迫切需要借助分子育种技术来提高效率。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耐抽薹大白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同时开展多种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实践的探索:对耐抽薹和易抽薹的两个大白菜材料进行SSR标记的筛选及验证;利用BSA-seq的方法对抽薹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进行定位;通过转录组测序,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及功能分析,深入了解与抽薹性状相关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对差异表达的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与分析,从转录因子水平上探索大白菜耐抽薹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耐抽薹春大白菜的种质创新针对先期抽薹已成为制约我国春季大白菜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杂种优势育种途径,初步育成了耐抽薹性、结球性及抗性等性状优于‘菊锦’的新组合‘3-5-5-3-3×3-8-1-4-5’,并初步获得了叶片无毛的耐抽薹速生苗用大白菜新种质。2.大白菜抽薹性状相关的SSR分子标记研究采用大白菜耐抽薹的突变体‘012’与其易抽薹野生型‘006’所构建的分离群体开展分子标记筛选。通过62对SSR引物筛选,获得了一个SSR显性标记BRMS-026。对双亲及F2代分别进行SSR标记单株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与抽薹性状具有连锁关系,与控制易抽薹性状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13.51 c M。3.基于BSA-seq的抽薹性状定位研究利用BSA-seq的方法,得到4个与抽薹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分别位于A01和A08染色体上,总长度为2.97 Mb,候选区域内共注释到576个基因,其中在亲本间存在非同义突变基因共注释到88个。基于BSA-seq分析开发In Del标记引物,并在两个亲本与两个混池上进行多态性分析,A08染色体上的1个标记A08-8具有多态性。4.基于RNA-seq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易抽薹大白菜‘006’及其耐抽薹突变体‘012’花蕾开展了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水平分析了大白菜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有5196个基因显着性差异表达,与‘006’相比,‘012’中有2521个基因显着性上调表达,2675个基因显着性下调表达。通过GO功能分析和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了众多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转导通路,例如淀粉和蔗糖代谢、次生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氧化磷酸化过程等。多个已报道的与抽薹开花相关的基因在‘006’和‘012’之间也显着性差异表达。例如,AP3、SEP1、AP1等在‘012’中上调表达,FLC等在‘012’中下调表达,表明大白菜抽薹开花性状存在多路径调控。5.MADS-box基因家族的分析对转录组测序获得的31个MADS转录因子进行分析,突变体中上调最明显的Br MADS24位于系统进化树的A(AP1/FUL/CAL)亚组,对抽薹具有抑制作用,与下调极为明显的Br MADS28一起均位于A09染色体。下调最明显的Br MADS28位于系统进化树的SVP亚组,下调比较明显的Br MADS22、Br MADS2均位于TM3-like(SOC1)亚组,对抽薹具有促进作用。

甘彩霞[2](2019)在《基于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抗根肿病、抽薹和开花性状的QTL定位》文中认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作物,在我国人民的菜篮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根肿病的发生,萝卜属和芸薹属三大类作物白菜类、甘蓝类和甘蓝型油菜类的产量和质量都遭受严重损失。另外,萝卜的先期抽薹,可导致萝卜肉质根糠心,商品性下降甚至消失。萝卜对根肿病的抗性机制以及对先期抽薹问题的研究,对选育优良的萝卜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对萝卜抗根肿病和抽薹开花性状的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开发了萝卜抗根肿病的分子标记以及挖掘了调控抽薹开花的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使用RAD-seq技术构建了一个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遗传图谱总共包含1148个遗传标记,覆盖萝卜基因组总长度794.3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7cM。连锁群R01是最长的,覆盖距离139.7 cM,平均0.9 cM,连锁群R03的位点是最短的,覆盖26.4 cM,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3 cM。连锁群R05含有最多的标记(200个),而R07包含最少的标记(66个)。整个图谱标记比以前的ddRAD-seq图谱分布更均匀,比其他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得到的遗传图谱具有更高的分辨率。2、萝卜抗根肿病QTL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F2代作图群体,并通过对F2:3家系的抗病性鉴定初步定位了5个与萝卜根肿病抗性相关的QTL,即RsCr1、RsCr2、RsCr3、RsCr4和RsCr5。这些抗病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解释为7.26%-31.38%。RsCr1、RsCr2和RsCr3在第9条连锁群上,RsCr4和RsCr5在第8条连锁群上。共线性分析表明RsCr4可能为Crr1的同源基因。在定位区间内挖掘了38个抗病基因。根据抗病基因所在区间的标记序列开发了20对SSR引物,并筛选出5对多态性标记,获得一个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SSR标记fold929464806。3、萝卜抽薹和开花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挖掘根据QTL的定位结果,检测到两个QTL位点和萝卜的抽薹开花相关。通过和萝卜参考基因组的比对分析,在主效的QTL区域内,总共包含618个基因,其中候选基因Rsa10025740在亲本抽薹和开花过程中的表达量显着差异,说明这个候选基因在萝卜的抽薹和开花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定位的萝卜抗根肿病QTLs,为进一步挖掘抗病基因,了解萝卜根肿病抗性分子遗传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开发的分子标记也可为萝卜抗根肿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抽薹开花性状的QTL定位结果,检测出两个QTL位点和萝卜的抽薹开花相关,挖掘候选基因Rsa10025740在亲本抽薹和开花过程中的表达量显着差异,说明这个候选基因在萝卜的抽薹和开花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该基因在萝卜抽薹和开花进程中的具体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万萍,李晓慧,马超,裴芸,邓代信[3](2017)在《萝卜抽薹机制及耐抽薹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萝卜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重要蔬菜作物,但先期抽薹成为严重影响萝卜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选育耐抽薹萝卜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该研究通过分析近年来在萝卜耐抽薹性的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以及萝卜耐抽薹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更深入了解萝卜耐抽薹的机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雄性不育性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耐抽薹萝卜新种质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张彦玉,娄丽娜,苏小俊[4](2014)在《萝卜耐抽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重要的蔬菜作物,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萝卜春季栽培,不但影响了萝卜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了萝卜的周年供应。对萝卜的抽薹开花特性、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抽薹性状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克服萝卜先期抽薹问题、提高耐抽薹萝卜育种效率提供参考。

汪李平,杨静[5](2013)在《有机蔬菜——白菜类生产技术规程》文中研究表明白菜类蔬菜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以柔嫩的叶丛、叶球、嫩茎、花球供食用,它们分3个不同的种。白菜,叶片薄、绿色、无明显的蜡粉、叶缘波状,包括大白菜、小白菜、乌塌菜、菜薹、薹菜等;甘蓝,叶片厚、蓝绿色、有明显的蜡粉、叶缘波状,包括结球甘蓝、皱叶甘蓝、抱子甘蓝、球茎甘蓝、花椰菜、木立花椰菜、白花芥蓝等;芥菜,叶片薄、绿色、无明显的蜡粉、叶缘锯齿状,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等。在栽培学上,以绿叶为产品的小白菜、乌塌菜、菜薹、薹菜、芥蓝等也可划归绿叶菜类。白菜在我国分布广阔,栽培面积很大,消费量

丁永辉[6](2011)在《甘蓝抽薹期性状的遗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球甘蓝在蔬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结球甘蓝属绿体春化型作物,在冬季温度偏高等因素的影响下经常发生提前抽薹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结球甘蓝品质和产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选育出冬性更强、适时抽薹的春甘蓝品种,可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利用耐先期抽薹材料"473-12-7"与先期抽薹材料“218-4-4"为亲本,构建了F2抽薹性分离群体,并以4月10日为界限区分早抽薹和晚抽薹类型。通过遗传分析表明抽薹性状遗传分离受一对主基因控制。从材料开始抽薹到抽薹结束,应用混合群体分组法(BSA)构建了5个池,而后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基因池进行分析,得到30条差异带,进一步运用MAPMAKER/EXP (Version3.0)作图软件对F2群体单株进行分析,得到一个重组率为14.21%的标记BoRAAG/CTG,其与抽薹性状主效基因的距离为14.4cM。将AFLP标记BoRAAC/CTG进行回收克隆,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 coli DH5α中,然后提取质粒进行测序,得到一个509bp序列。与GenBank中核苷酸序列比较显示,509bp序列与拟南芥极光激酶DNA序列相似性为84%,期望值1e-122。AFLP分子标记BoRAAC/CTG为以后进行与耐先期抽薹相关的基因定位、分离和遗传分析,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进行耐先期抽薹的种质创新等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杨小明[7](2009)在《春甘蓝耐抽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排开播种可做到周年供应。但在春甘蓝栽培中,往往由于气候的原因,以及栽培管理不当,易使春甘蓝发生“先期抽薹”。严重地影响甘蓝的品质和产量,给生产上带来巨大的损失。花芽分化是甘蓝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最初标志,是抽薹的基础。在花芽分化至抽薹开花的发育过程中,无论从形态,还是生理生化代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从这些形态和生理生化代谢变化中筛选出可作为甘蓝耐抽薹性鉴定的指标,建立了简便的耐抽薹性鉴定方法。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对4个材料2006042,A2-14,G1-5,春丰田间耐抽薹性鉴定结果显示,4个材料的耐抽薹能力从弱到强依次为:2006042、A2-14、春丰、G1-5。对材料的形态指标与抽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紧实度与抽薹率呈显着负相关,紧实度越高,耐抽薹性就越好。所以可以把紧实度作为春甘蓝耐抽薹性鉴定的形态指标。室内鉴定方法的结果显示用10片真叶幼苗,在5℃条件下处理30天可以明显区别出材料间耐先期抽薹性的差异。石蜡切片结果显示甘蓝的花芽分化过程从形态学特征上可分为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初期、花原基形成期、花萼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雌蕊原基及花冠原基形成期六个阶段。其中,易抽薹材料“2006042”比耐抽薹材料春丰进入各个发育时期约早8天,发育进程具有明显差异。花芽分化完成后植株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即进入显蕾、抽薹阶段。对2个耐抽薹能力不同的材料花芽分化至抽薹过程的8个阶段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易抽薹材料“2006042”的可溶性蛋白和蔗糖含量在花芽发育至抽薹过程中各个阶段均高于耐抽薹材料春丰的含量。因此,可溶性蛋白和蔗糖含量可作为春甘蓝耐抽薹性鉴定的参考生理指标。对“2006042”的花芽分化过程至抽薹过程可溶性蛋白采用SDS-PAGE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抽薹期,出现了分子量分别为48.4kDa、18.8kDa和14.5kDa三条特异蛋白,同时伴随分子量为84.0 kDa的条带的消失以及分子量为17.4kDa条带的减弱。表明上述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甘蓝的抽薹调控过程。

卓祖闯[8](2009)在《大白菜耐抽薹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其分子标记的筛选》文中提出本文对大白菜耐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与耐抽薹性状分子标记进行了分析和筛选研究,其中主要内容如下:1、以大白菜易抽薹自交系06S1703和耐抽薹自交系06J32形成的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大白菜的抽薹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的抽薹性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其中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5758和-13.619,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7552和-2.2577。B1、B2和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95%、95.13%和96.25%,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多基因效应,遗传率仅为1.39%,说明大白菜的抽薹性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可以进行早期选择。2、研究了与大白菜耐抽薹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SRAP、RSAP、SSR、SCAR分子标记,利用大白菜耐抽薹品种和易抽薹品种杂交的F2群体为材料,通过田间调查,采用极耐抽薹单株和极早抽薹单株分别构建易抽薹DNA混合池和耐抽薹DNA混合池,筛选了RAPD、SRAP、RSAP、SSR标记等引物。结果表明:在所筛选的500多个RAPD随即引物中,有1个与耐抽薹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其随机引物为S430,扩增的特异谱带经测序分析片段约长1244bp。在99对SRAP引物和150对RSAP引物中分别找到了1个与易抽薹基因连锁的SRAP标记和1个与耐抽薹基因连锁的RSAP标记。

杨小明,李成琼,宋洪元[9](2009)在《春甘蓝耐抽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甘蓝的春化、抽薹特性以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育种现状对以后春甘蓝耐抽薹育种提出了展望。

丁晓蕾[10](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二、克服春大白菜先期抽薹的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服春大白菜先期抽薹的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大白菜概述
    1.2 大白菜耐抽薹育种研究进展
        1.2.1 耐抽薹大白菜品种选育现状
        1.2.2 耐抽薹大白菜育种研究展望
    1.3 大白菜抽薹性状机理研究进展
        1.3.1 遗传规律研究
        1.3.2 生理生化研究
        1.3.3 分子机制研究
    1.4 分子标记及BSA-seq技术
        1.4.1 基因定位概述
        1.4.2 分子标记研究概述
        1.4.3 大白菜抽薹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1.4.4 BSA-seq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1.5 转录组学及 RNA-Seq 技术
        1.5.1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5.2 RNA-Seq 技术在芸薹属蔬菜中的应用
    1.6 植物MADS-box基因研究进展
        1.6.1 MADS-box蛋白的结构研究
        1.6.2 植物MADS-box基因的分类研究
        1.6.3 植物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
    1.7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2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资源材料
        2.1.2 育种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耐抽薹材料的筛选
        2.2.2 耐抽薹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2.2.3 组合选配结果
        2.2.4 耐抽薹结球大白菜杂交种繁制
        2.2.5 耐抽薹苗用大白菜种质创新
    2.3 讨论
3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SSR分子标记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构建基因池
        3.1.3 基因组DNA提取
        3.1.4 SSR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连锁SSR标记的筛选
        3.2.2 连锁SSR标记的验证
        3.2.3 连锁标记与目标性状遗传距离估算
    3.3 讨论
4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BSA-seq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遗传分析
        4.1.3 构建基因池
        4.1.4 重测序
        4.1.5 数据分析
        4.1.6 连锁标记开发与鉴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遗传分析
        4.2.2 测序数据统计
        4.2.3 SNP检测与注释
        4.2.4 SmallIn Del检测与注释
        4.2.5 关联分析结果
        4.2.6 候选区域的功能注释
        4.2.7 连锁标记开发
    4.3 讨论
5 大白菜抽薹性状蕾期转录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主要实验试剂
        5.1.3 总RNA提取与c DNA文库的构建
        5.1.4 转录组测序
        5.1.5 数据分析
        5.1.6 差异基因筛选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易抽薹和耐抽薹大白菜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
        5.2.2 基因定量分析
        5.2.3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5.2.4 差异表达mRNA的表达量验证
        5.2.5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5.2.6 易抽薹大白菜和耐抽薹大白菜花蕾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析
    5.3 讨论
6 与大白菜抽薹相关的MADS-box基因家族的分析鉴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材料
        6.1.2 大白菜MADS基因家族的鉴定
        6.1.3 MADS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
        6.1.4 大白菜MADS基因染色体分布
        6.1.5 大白菜MAD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大白菜MADS基因家族的鉴定
        6.2.2 大白菜MADS基因系统进化比较分析
        6.2.3 大白菜MAD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分析
        6.2.4 大白菜MAD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3 讨论
7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2)基于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抗根肿病、抽薹和开花性状的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萝卜遗传图谱的构建
        1.1.1 萝卜一代和二代遗传图谱的构建
        1.1.2 萝卜全基因组测序
        1.1.3 萝卜遗传图谱和基因组的研究趋势
        1.1.4 RAD标记测序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1.2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研究进展
        1.2.1 根肿菌的分类及其生活史
        1.2.2 根肿病的防治
        1.2.3 根肿病抗病基因的研究性状
        1.2.4 抗根肿病基因的连锁标记
        1.2.5 抗根肿病育种研究展望
    1.3 十字花科植物抽薹和开花性状的研究进展
        1.3.1 拟南芥抽薹和开花的遗传机制
        1.3.2 芸薹属植物的抽薹和开花的遗传机制
        1.3.3 萝卜的抽薹和开花的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1.3.4 耐抽薹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萝卜基因组DNA的提取
        2.1.3 亲本重测序
        2.1.4 萝卜遗传图谱的构建流程
        2.1.5 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亲本重测序结果
        2.2.2 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
        2.2.3 萝卜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构建
    2.3 讨论
        2.3.1 通过RAD- seq技术开发萝卜的SNP标记
        2.3.2 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萝卜抗根肿病QTL定位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群体构建
        3.1.2 抗病性鉴定
        3.1.3 基因组DNA的提取
        3.1.4 抗根肿病QTL定位
        3.1.5 检测大白菜和拟南芥同源的标记
        3.1.6 根肿病抗性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分子标记开发
        3.1.7 多态性分子标记的筛选
        3.1.8 抗病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筛选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双亲、F1和F2 接种后发病表现
        3.2.2 抗根肿病QTLs
        3.2.3 抗根肿病相关基因
        3.2.4 抗根肿病SSR标记
        3.2.5 多态性分子辅助育种标记
    3.3 讨论
        3.3.1 抗根肿病QTLs定位
        3.3.2 抗根肿病育种
    3.4 小结
第四章 萝卜抽薹和开花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挖掘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群体构建
        4.1.2 抽薹和开花时间性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4.1.3 基因组DNA和 RNA的提取
        4.1.4 晚抽薹和开花性状QTL定位
        4.1.5 候选基因挖掘与序列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抽薹和开花时间性状分析
        4.2.2 晚抽薹和开花性状QTL定位
        4.2.3 候选基因挖掘与序列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萝卜抽薹机制及耐抽薹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抽薹及影响抽薹的因素
    1.1 抽薹的遗传机制
    1.2 外界条件对抽薹的影响
2 萝卜耐抽薹的遗传、分子和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2.1 萝卜耐抽薹的遗传机制研究
    2.2 萝卜耐抽薹的分子机理
    2.3 影响萝卜抽薹的主要因素
        2.3.1 春化作用
        2.3.2 内源化学物质
        2.3.3 植物激素的影响
        2.3.4 品种的差异
3 萝卜耐抽薹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3.1 萝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3.2 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鉴定方法
        3.2.1 萝卜耐抽薹性的常规鉴定方法
        3.2.2 萝卜耐抽薹性的遗传鉴定
4 耐抽薹萝卜不育系的研究
5 展望

(4)萝卜耐抽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萝卜的春化及抽薹开花特性
2 耐抽薹品种的选育
3 抽薹性状遗传机理研究
    3.1 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3.2 抽薹的分子标记研究
    3.3 抽薹分子机理研究
4 展望

(5)有机蔬菜——白菜类生产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园地要求
    1.1 环境条件
    1.2 缓冲带
    1.3 转换期
    1.4 基础设施
2 栽培管理要求
    2.1 茬口安排
    2.2 品种选择
    2.3 大田准备
    2.4 播种育苗 (以秋季栽培为例)
    2.5 秋季栽培要点
    2.6 春季栽培要点
    2.7 夏季栽培要点
3 病虫草害防治要求
    3.1 主要病虫害
    3.2 防治原则
    3.3 防治方法
4 采收要求
5 生产档案管理要求

(6)甘蓝抽薹期性状的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1.1 我国甘蓝种质资源材料
        1.1.2 甘蓝杂种优势利用
        1.1.3 甘蓝育种技术
    1.2 抽薹性状的研究
        1.2.1 十字花科植物的抽薹开花特性
        1.2.2 抽薹开花的影响因素
        1.2.3 抽薹性状遗传规律
        1.2.4 结球甘蓝先期抽薹原因及防治措施
    1.3 分子标记
        1.3.1 主要分子标记类型
        1.3.2 AFLP分子标记
    1.4 分子标记在甘蓝遗传育种的应用
        1.4.1 遗传图谱的构建
        1.4.2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4.3 基因定位
        1.4.4 品种纯度鉴定
        1.4.5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田间试验
    3.3 AFLP分析
        3.3.1 DNA提取
        3.3.2 不同时期抽薹池的构建
        3.3.3 基因组DNA酶切连接
        3.3.4 PCR扩增
        3.3.5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3.6 银染显色
        3.3.7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DNA片段
        3.3.8 DNA纯化
        3.3.9 目的片段的克隆、测序
        3.3.10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甘蓝材料抽薹性鉴定分析
    4.2 DNA的提取与检测
        4.2.1 琼脂糖检测
        4.2.2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4.3 耐先期抽薹材料F2分离群体不同时间池的构建
    4.4 基因组DNA酶切连接及预扩增
    4.5 先期抽薹连锁的AFLP标记的筛选
        4.5.1 AFLP分子标记的高效性
        4.5.2 差异带的筛选及亲本验证
        4.5.3 F2单株检测及遗传距离确定
    4.6 AFLP序列分析
        4.6.1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DNA片段
        4.6.2 AFLP标记的克隆和测序
        4.6.3 AFLP标记的序列
        4.6.4 AFLP标记的序列分析
5 讨论
6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春甘蓝耐抽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甘蓝春化及抽薹特性的研究
        1.1.1 营养体大小对春化及抽薹的影响
        1.1.2 温度对甘蓝春化及抽薹的影响
        1.1.3 温度持续时间对春化及抽薹的影响
        1.1.4 光对春化及抽薹的影响
        1.1.5 其他因素对抽薹的影响
    1.2 花芽分化及抽薹的生理生化基础
        1.2.1 碳水化合物代谢
        1.2.2 可溶性蛋白
        1.2.3 酶活性变化
        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
    1.3 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4 抽薹性状的遗传研究规律
    1.5 耐抽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春甘蓝耐抽薹性田间鉴定及形态指标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记载内容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材料抽薹性的比较
        2.2.2 播种期对春甘蓝抽薹的影响
        2.2.3 紧实度和中心柱长对春甘蓝抽薹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室内低温处理对春甘蓝抽薹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春甘蓝抽薹诱导温度的确定
        3.2.2 诱导抽薹的适宜苗龄和处理时间的确定
    3.3 结论
第四章 春甘蓝花芽分化形态学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春甘蓝花芽分化时期及主要特征
        4.2.2 春甘蓝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的外部形态特征
        4.2.3 不同抽薹性甘蓝材料的花芽分化时间
    4.3 讨论
第五章 甘蓝花芽分化至抽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茎端分生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变化
        5.2.2 花芽分化至抽薹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的变化
        5.2.3 花芽分化至抽薹过程中蔗糖含量的变化
        5.2.4 花芽分化至抽薹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
        5.2.5 花芽分化至抽薹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发表文章及参与项目

(8)大白菜耐抽薹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其分子标记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先期抽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1 先期抽薹的原因
        1.1.2 先期抽薹的防治措施
    1.2 抽薹性状的研究进展
        1.2.1 抽薹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1.2.2 有关抽薹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1.2.3 抽薹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状况
    1.3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1.3.1 RAPD
        1.3.2 SSR
        1.3.3 SRAP
        1.3.4 RSAP
        1.3.5 SCAR
    1.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原理
        1.4.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
        1.4.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数量性状改良中的应用
    1.5 分子标记在大白菜育种中的应用
        1.5.1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5.2 种子纯度鉴定
        1.5.3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1.5.4 其他方面的分子标记(抗病、耐热、雄性不育性、耐抽薹、春化时间、干烧心)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性状调查与记载方法
        2.1.3 遗传模型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6 个世代的抽薹性的基本参数与次数分布分析
        2.2.2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2.2.3 遗传参数的估计
    2.3 讨论
        2.3.1 关于大白菜抽薹性的遗传模型与基因数目
        2.3.2 关于控制大白菜抽薹性遗传模型的效应
        2.3.3 关于大白菜抽薹性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在育种的作用
第三章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分子标记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DNA 的检测结果
        3.2.2 RAPD 的分析
        3.2.3 SRAP 的分析
        3.2.4 RSAP 的分析
        3.2.5 SSR 的分析
        3.2.6 SCAR 引物的设计和SCAR 的分析
    3.3 讨论
        3.3.1 F_2 代植株两个极端选取的界限
        3.3.2 用BSA 方法寻找大白菜耐抽薹性状基因的RAPD、SRAP、RSAP、SSR 标记
        3.3.3 不同标记(RAPD、SRAP、RSAP、SSR)在试验中的比较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春甘蓝耐抽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蓝的春化及抽薹特性
    1.1 甘蓝营养体大小对春化及抽薹的影响
    1.2 温度对甘蓝春化及抽薹的影响
    1.3 温度持续时间对甘蓝春化的影响
    1.4 光照对春化及抽薹的影响
    1.5 其他因素对抽薹的影响
2 耐抽薹鉴定方法的研究
    2.1 鉴定方式
        2.1.1 田间鉴定
        2.1.2 室内苗期人工处理鉴定
    2.2 鉴定指标
        2.2.1 形态指标
        2.2.2 生理生化指标鉴定
3 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4 展望

(10)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四、克服春大白菜先期抽薹的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春大白菜种质创新及其耐抽薹性状的研究[D]. 胡齐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2]基于萝卜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抗根肿病、抽薹和开花性状的QTL定位[D]. 甘彩霞.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8)
  • [3]萝卜抽薹机制及耐抽薹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J]. 张万萍,李晓慧,马超,裴芸,邓代信. 北方园艺, 2017(07)
  • [4]萝卜耐抽薹性研究进展[J]. 张彦玉,娄丽娜,苏小俊. 长江蔬菜, 2014(08)
  • [5]有机蔬菜——白菜类生产技术规程[J]. 汪李平,杨静. 长江蔬菜, 2013(19)
  • [6]甘蓝抽薹期性状的遗传研究[D]. 丁永辉.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7]春甘蓝耐抽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D]. 杨小明. 西南大学, 2009(10)
  • [8]大白菜耐抽薹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其分子标记的筛选[D]. 卓祖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9]春甘蓝耐抽薹性研究进展[J]. 杨小明,李成琼,宋洪元. 北方园艺, 2009(01)
  • [10]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克服春大白菜早抽薹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