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地区威德山超单元闪长岩包裹体特征及岩浆成因

胶南地区威德山超单元闪长岩包裹体特征及岩浆成因

一、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及岩浆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任天龙,王来明,朱学强,于晓卫,杨振毅,刘汉栋,郭瑞朋,陶有兵[1](2021)在《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伟德山期花岗岩》文中提出伟德山期花岗岩代表了胶东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110~123Ma)大规模岩浆事件,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峰期事件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组成,斑晶发育,含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以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为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高场强元素U、Th, Nb、P、Ti元素亏损,Zr、Hf元素为正异常,具有高Ba-Sr花岗岩特征,为壳幔混合成因,壳源物质来源为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及古元古代变质岩。该期花岗岩形成于岩浆弧构造环境,由于胶北地块与苏鲁造山带地壳结构差异,在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上略有差异,总体由西至东,年龄值逐渐变小,向偏碱性转变。

王斌,宋明春,霍光,周明岭,徐忠华,蒋雷,宋英昕,李杰[2](2021)在《胶东晚中生代花岗岩的源区性质与构造环境演化及其对金成矿的启示》文中指出胶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拼合位置的东北端,晚中生代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体制转换和克拉通破坏过程的理想之地。本文以晚中生代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浆源区性质和成岩成矿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地区的玲珑型花岗岩、郭家岭型花岗岩、伟德山型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63.2~157.9、132.9~130.0和121.3~116.7 Ma,崂山型花岗岩和脉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25.0和120.7 Ma。由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岩石化学成分由高钾钙碱性系列→橄榄安粗岩系列,由过铝质→偏铝质;微量元素由高Ba、Sr→低Ba、Sr,由高Sr低Y→低Sr高Y;稀土元素由无或弱正铕异常→显着负铕异常;花岗岩类型由S型→Ⅰ型→A型;地幔性状由EM2型向EM1型演化,由富集地幔转向亏损地幔或由岩石圈转向软流圈演变。胶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浆演化特征是深层次构造背景转换的反映,即由华北-扬子板块构造体系向欧亚-太平洋板块构造体系和由挤压机制向伸展机制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早白垩世热隆-伸展构造为胶东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席宏[3](2020)在《胶东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中锆石特征研究及对金成矿的制约》文中研究说明胶东金矿集区不仅成矿规模巨大,而且其成矿地质背景、产出环境与成矿作用在全球金成矿中都独具特色。前人研究表明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岩关系密切,特别是早白垩世花岗岩对胶东金成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胶西北和栖霞地区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和文登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岩进行系统采样,利用显微镜、离子探针、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和激光拉曼等先进分析仪器,进行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通过锆石稀土微量元素、Lu-Hf和O同位素的分析,对比其岩浆源区、分异程度和氧逸度特征,分析岩浆演化及物源性质,以期对胶西北地区金巨量堆积的可能原因予以制约。研究发现胶西北地区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型花岗岩与栖霞大柳行、香夼地区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以及文登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岩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胶西北地区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型花岗质岩浆为壳幔混合,其物源主要为古老太古宙地壳组分,岩浆氧逸度及分异程度在研究区内均表现为最高;栖霞地区早白垩世早期花岗质岩浆同样为壳幔混合,其物源主要为新太古-古元古代地壳组分,岩浆氧逸度表现次高,分异程度相对较低;文登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质岩浆亦为壳幔混合,其物源也以古元古代地壳组分为主,氧逸度表现为最低,岩浆分异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胶东金矿集区已探明金资源储量约5000吨,主要分布在胶西北地区(占80%以上)。本文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和成矿地质体—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浆的物源、分异程度和氧逸度有关,具体为胶西北地区郭家岭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古老太古宙地壳组分,且岩浆氧逸度和分异程度在胶东地区都是最高的,这可能是造成胶西北地区金巨量堆积的主要原因。

宋明春,李杰,周建波,宋英昕,李世勇,王斌,丁正江,张照录[4](2020)在《胶东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类的发现及其构造背景》文中认为胶东地区发育大规模早白垩世壳幔混合源花岗岩类,但一直未发现与花岗岩类相关的独立的幔源侵入体,给深入理解早白垩世壳幔演化带来了困惑。胶东的柳林庄和夏河城岩体以往被认为是三叠纪闪长岩类,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这2个岩体为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样品的SiO2含量在53. 29%~62. 54%之间,MgO含量为3. 60%~8. 10%,Mg#主要介于0. 47~0. 68之间;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初始87Sr/86Sr值为0. 7082~0. 7083,与地幔平均值接近;εNd(t=113Ma)值很低(-20. 5~-16. 8),与胶东地区的基性脉岩同位素组成一致。2个岩体相比而言,柳林庄岩体富K2O、Fe2OT3,REE、LILE、HFSE含量较高,而MgO、Ni和Cr含量偏低。3件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20. 1±1. 6Ma、118. 3±1. 7Ma和122. 3±4. 0Ma,与壳幔混合源的伟德山型花岗岩及胶东金矿的成岩、成矿时代一致,指示他们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高镁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高镁埃达克岩与赞岐岩及埃达克岩与Piip型高镁安山岩之间,指示其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地幔楔环境,为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夏河城岩体的岩浆直接来源于含角闪石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而柳林庄岩体岩浆源区为含金云母的岩石圈地幔并且在岩浆上侵过程中混染了部分地壳物质。

张朋,赵岩,寇林林,沙德铭,毕中伟,杨凤超[5](2019)在《辽东半岛丹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确定辽东半岛丹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选取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三股流岩体由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后两者成岩年龄分别为137.2±1.2 Ma和123.2±1.3 Ma;丁岐山岩体由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获得中细粒碱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1.1±1.5 Ma;五龙背岩体由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组成,成岩年龄为146.8±0.8 M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股流岩体的花岗闪长岩为钾玄岩系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3个岩体不同岩石类型的A/CNK均小于1.1,为I型花岗岩;岩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Eu负异常;εHf(t)值为-22.40~-9.7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 999~1 915 Ma,揭示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可能是古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五龙背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的构造背景,三股流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后的伸展环境.

徐方[6](2019)在《胶东地区中生代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文中研究指明胶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区和黄金工业基地。前人的研究几乎涉及金属矿床研究的所有方面,对金矿床类型的划分、成矿物质来源、矿物组分、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变质作用、成矿地质构造,及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等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然而,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讨和解决:为什么主要的金矿床分布在胶北地块,郯庐断裂是分割胶东与鲁西地块的分界线,也是金矿床富集与不富集的分界线,金矿床与郯庐断裂有何联系?就郯庐断裂而言,是切穿岩石圈的断裂,然迄今为止,断裂带内仅发现有限的几处有金矿床的存在,反而是断裂带东侧的胶北地块富集(大型)金矿床;对于胶东金矿的成矿模式,前人先后提出了:岩石圈减薄非造山型、碰撞造山型、地幔亚热柱型、热隆-伸展型、克拉通破坏型、岩浆核杂岩隆起一拆离带热液成矿型等成矿理论和模式。到底何种(或多种)模式更适合胶东地块的金矿成矿模式?此外,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下的金矿床的分类,以及对郯庐断裂活动时间和演化等的分歧,使之与胶东主要金矿床的形成时期等的一致性方面产生很多不同看法;岩浆活动期次与时间和金矿床形成的关系,也有很多不同看法,因此,虽然建立了很多胶东地区金成矿模式,但是,在以板块构造理论下的金矿床成矿模式还较为少见。尤为重要的是,胶东金矿床分布区属于克拉通内还是造山带与克拉通复合区?因此,很有必要根据胶东区地壳性质建立不同的金矿成因模式。基于上述,本论文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胶东地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成矿物质、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岩浆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单元地壳性质、构造岩浆演化史和金矿床的分布特征,对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岩浆活动、郯庐断裂与金矿床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和成矿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论文取得了如下的认识与成果:1.岩浆岩体与金矿床分布密切相关,中生代4个岩浆活动序列分别对应三期金矿床的发育。通过胶东地块岩浆岩体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及其金矿床的形成关系研究,厘清了该区岩浆岩体的分布规律,概括得出中生代4个岩浆活动序列:(1)晚三叠世(237~201Ma),以甲子山岩体为代表的岩浆岩体,这一时期与印支期华北与杨子板块的碰撞时代相一致,是在挤压构造环境下侵位的岩浆岩体;这期岩浆岩体中并没有发现金矿床;(2)晚侏罗世(163~145Ma),以焦家-玲珑-滦家河型岩浆岩体为代表的岩浆岩体,区域构造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引起地壳重熔的产物,代表了大陆弧花岗岩特征这也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侵位的,发育了“玲珑型”金矿床;(3)早白垩世中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30~115Ma),郭家岭岩体最为典型。这一时期的岩浆活动均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反映了伸展动力学背景;(4)早白垩世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15~100Ma),以伟德山岩体为特征,该阶段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时期,是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期。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有紧密关系,特别是与岩石圈减薄有关。2.胶东地区岩浆岩的发育与造山带俯冲-拆沉-折返-岩浆作用、郯庐断裂活动、岩石圈减薄和构造体制转换期密切相关,概括出四期岩浆岩发育期。分别对应于焦家-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岩体发育期的胶东地区三期主要金矿成矿期(163Ma~145Ma、130Ma~115Ma和 115Ma~100Ma),以 120Ma~100Ma期为最主要成矿期。其成矿期与岩石圈最大减薄、构造体制由挤压转变为拉张、郯庐断裂为右行走滑正断层活动最强时期相一致。3.通过对胶东地区典型金矿床分布、成矿时代和成矿流体、金矿床类型的研究,以板块构造为指导,结合板块构造活动的成因机制和演化,将胶东地区金矿床划分为五大类:深大断裂控制型、基底构造控制型、复合断裂控制型(网状含矿脉)、拆离断层控制型和剪切-拉张型断裂控制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矿床分布在隆起带上和与距离郯庐断裂远近与金矿床的规模和大小成正比的规律。4.对胶东地区的金矿床形成、演变、金矿床类型、郯庐断裂和胶东地区的地质构造等及其与古亚洲域、太平洋域、特提斯域和秦岭-大别-苏鲁构造带的研究,提出了胶东地区金矿床属于板块碰撞-非碰撞型的复合型矿床成因类型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胶东地块分为板块碰撞俯冲-拆沉折返造山带岩浆岩-金矿床分布区、早白垩世拉张盆地边缘断裂带-金矿床发育区、胶北地体岩浆岩-金矿床分布区和郯庐断裂带岩浆岩-金矿床区四大胶东金矿床成矿区域。胶北区是金矿床最有利发育区。5.建立了三种金矿成矿模式:断裂作用-岩浆岩侵入-地壳上隆-基底绿片岩-四位一体复合作用,不整合-层间断裂作用-岩浆作用三位一体和俯冲-拆沉-折返-岩浆作用型金矿床模式。通过对郯庐断裂的活动时代、方式以及对胶东金矿床形成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郯庐断裂的最大活动期,是在晚侏罗世-白垩纪。这与胶东金矿床的产出相一致。郯庐断裂活动伴生的次级NE、NNE向断裂,及其与NW和近EW向断裂的交汇处是金矿的有利富集区。郯庐断裂切入岩石圈-上地幔,除作为成矿物质上涌的通道外,还限制了鲁西地块的金矿集区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郯庐断裂活动-区域性构造体制转换(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胶东群成矿物质迁移-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聚集-幕式活动-多期次金矿床形成的构造-岩石圈变化的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复合成矿模式。建立了三大金矿成矿模式:海洋型绿片岩相基底(东西向展布)-郯庐断裂-岩浆岩体侵入(胶北)-地壳上隆-胶北“焦家式”(断裂带内蚀变型)-“玲珑式”(脉岩型)金矿成矿模式、变质杂岩与底砾岩层间(有岩浆岩体)滑动破碎型金矿成矿模式和造山带俯冲-拆沉-折返-岩浆作用型金矿床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胶东地区金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更好地认识区域成矿规律以及找矿勘探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金矿成矿理论和勘探开采的实践意义。

李杰,李世勇,宋英昕,姜梦瑶,毕明光,王珊珊,蒋雷,孙亮亮[7](2018)在《胶东崮庄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胶东崮庄岩体黑云母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崮庄岩体黑云母闪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崮庄闪长岩属壳幔混合成因,即由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崮庄闪长岩属火山弧花岗岩,暗示伟德山序列花岗岩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密切相关。崮庄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111.7±0.6)Ma,属燕山期早白垩世。

卿德林,时林[8](2017)在《伟德山岩体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认为伟德山岩体是胶东金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伟德山地区采集12个样品,进行全量元素分析。通过该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的岩浆来源是混合而成的,即伟德山岩体是由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混合形成。

卿德林[9](2017)在《伟德山岩体显微组构特征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通过50多个薄片样品的显微组构分析,厘定出伟德山地区花岗岩、花岗斑岩至少两期变形改造。早期长石破裂被石英充填,同时伴有辉绿岩蚀变,并为晚期多空裂隙切割,长石内部沿裂隙发生绢云母化。

丁正江,孙丰月,刘福来,刘建辉,彭齐鸣,纪攀,李碧乐,张丕建[10](2015)在《胶东中生代动力学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文中提出胶东处于古特提斯和太平洋两大成矿域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和重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本文通过对中生代各期岩浆活动背景、典型矿床成因类型的分析判别,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总结提出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主要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并可划分为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期,中侏罗世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转换、地壳增生期,早白垩世早期地壳增生向垮塌转换期,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壳幔强烈作用期,早白垩世晚期陆缘弧俯冲作用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弧后岩石圈强烈伸展期六个演化阶段,分别对应着区域205Ma、160155Ma、135125Ma、125115Ma、115100Ma、10090Ma等六期主要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的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大致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分为9个亚系列和16个矿床式。自西向东,可划分出莱州西部、招远-平度、栖霞-蓬莱-福山、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乳山、文登-威海、荣成等7个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区内造山型金矿仍是找矿的重点,斑岩型有色金属矿床可望取得突破,中低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应受到充分重视。

二、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及岩浆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及岩浆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伟德山期花岗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特征
2 岩石学特征
    2.1 辉石闪长岩
    2.2 石英闪长岩
    2.3 石英二长闪长岩
    2.4 含斑石英二长岩
    2.5 斑状石英二长岩
    2.6 含斑花岗闪长岩
    2.7 含斑二长花岗岩
    2.8 斑状二长花岗岩
    2.9 花岗闪长斑岩(K1γδπ)
    2.10 石英闪长玢岩(K1δομ)
    2.11 二长花岗斑岩(K1Wηγπ)
3 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4 包体特征
5 岩石成因
6 形成时代
7 构造环境讨论
8 结论

(3)胶东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中锆石特征研究及对金成矿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作安排
        1.3.2 科学问题
    1.4 技术路线与已完成工作量
        1.4.1 技术路线
        1.4.2 已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宙地层
        2.1.2 元古宙地层
        2.1.3 中生代地层
        2.1.4 新生代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2.1 太古宙侵入岩
        2.2.2 元古宙侵入岩
        2.2.3 中生代侵入岩
        2.2.4 陆相火山岩
        2.2.5 燕山期脉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岩石分类与命名
        3.1.1 采集样品
        3.1.2 所采集样品的分类命名
    3.2 胶西北地区郭家岭型花岗岩
        3.2.1 岩相学
        3.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3 栖霞地区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
        3.3.1 岩相学
        3.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4 胶东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岩
        3.4.1 岩相学
        3.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锆石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4.1 锆石形态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4.1.1 锆石内部结构特征
        4.1.2 锆石矿物包裹体拉曼特征
        4.1.3 锆石年代学研究
    4.2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锆石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4.2.2 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
        4.2.3 锆石氧同位素特征
第五章 岩浆性质对金矿化的指示意义
    5.1 岩浆源区特征
    5.2 岩浆分异程度
    5.3 岩浆氧逸度特征
        5.3.1 半定量法
        5.3.2 定性分析法
    5.4 对金矿化的指示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胶东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类的发现及其构造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与样品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采样位置和样品岩相学特征
2 测试方法
    2.1 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
    2.2 锆石U-Pb定年
3 分析结果
    3.1 岩石地球化学
        3.1.1 主量元素
        3.1.2 微量元素
    3.2 Sr-Nd同位素
    3.3 锆石U-Pb年代学
        3.3.1 柳林庄岩体
        3.3.2 夏河城岩体
4 讨论
    4.1 岩浆活动时代
    4.2 岩浆成因
    4.3 构造背景
5 结论

(5)辽东半岛丹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实验样品和测试方法
    2.1 实验样品
    2.2 测试方法
        2.2.1 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测试
        2.2.2 锆石LA-ICP-MSU-Pb定年
        2.2.3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3 分析结果
    3.1 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
        3.1.1 主量元素特征
        3.1.2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3.2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3.3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4 讨论
    4.1 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
    4.2 构造背景
5 结论

(6)胶东地区中生代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意义
    1.2 国内外金矿床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黄金生产、利用与勘探开发简史
        1.2.2 郯庐断裂及其与金矿床的关系
        1.2.3 金矿床分类现状与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1.4.1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实物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2.3.1 郯庐断裂
        2.3.2 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系统
        2.3.3 北西向断裂构造系统
        2.3.4 北东向断裂构造系统
        2.3.5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系统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胶东地区地质演化
    2.7 本章小结
3 胶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特征
    3.1 中生代岩浆岩概况
    3.2 胶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空间分布
    3.3 胶东地区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序列
        3.3.1 晚三叠世花岗岩类
        3.3.2 晚侏罗世花岗岩类
        3.3.3 早白垩世中期花岗岩类
        3.3.4 早白垩世晚期花岗岩类
    3.4 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成因探讨
        3.4.1 晚三叠世花岗岩成因环境
        3.4.2 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因环境
        3.4.3 早白垩世中期花岗岩成因环境
        3.4.4 早白垩世晚期花岗成因环境
    3.5 岩浆活动序列与构造体制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胶东地区金矿床特征
    4.1 胶东金矿床分布
    4.2 金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2.1 胶东地区金矿床类型
        4.2.2 胶东地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3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
        4.3.1 同位素测年方法及应用
        4.3.2 胶东地区玲珑金矿成矿时代
        4.3.3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
    4.4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4.4.1 硫同位素特征
        4.4.2 铅同位素特征
        4.4.3 氢、氧同位素特征
    4.5 金矿形成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4.6 本章小结
5 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5.1 地幔演化对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的控制作用
    5.2 郯庐断裂及区域构造演化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5.3 断裂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5.4 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5.5 布格重力异常与金矿的相关性
    5.6 本章小结
6 金矿床成因分区、成矿模式和成矿动力学背景
    6.1 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
        6.1.1 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简史
        6.1.2 胶东地块金矿床分区
    6.2 成矿模式
    6.3 成矿动力学背景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胶东崮庄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岩相学特征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
    4.2 微量元素
5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6 讨论
    6.1 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
    6.2 成岩年龄
    6.3 成岩构造环境判别
7 结论

(8)伟德山岩体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采集与分析
2 岩石化学特征
3 结语

(9)伟德山岩体显微组构特征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采样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10)胶东中生代动力学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2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
    2. 1前人研究基础
        2. 1. 1关于胶东地区动力学演化过程
        2. 1. 2关于中生代岩浆活动构造背景
        2. 1. 3关于太平洋板块演化与胶东成岩成矿
    2. 2胶东中生代6期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过程
        ( 1) 陆陆碰撞造山期
        ( 2) 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转换、地壳增生期
        ( 3) 地壳增生向垮塌转换期
        ( 4) 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壳幔强烈作用期
        ( 5) 陆缘弧俯冲作用期
        ( 6) 弧后岩石圈强烈伸展期
3胶东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3. 1胶东地区中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系列研究现状
    3. 2胶东中生代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系列划分
        3. 2. 1印支晚期后碰撞造山背景下的与碱性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稀有金属成矿系列( S1)
        3. 2. 2燕山早期被动陆缘转化为活动陆缘背景下与地壳重熔岩浆活动有关的有色金属矿成矿系列( S2)
        3. 2. 3燕山晚期洋壳俯冲挤压向伸展转换背景下与壳幔混熔岩浆活动有关的有色金属矿成矿系列( S3)
        3. 2. 3. 1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亚系列( S3. 3)
        3. 2. 3. 2中低温热液脉型铜锌多金属矿成矿亚系列( S3. 4)
        3. 2. 4燕山晚期岩石圈剧烈垮塌背景下与幔源流体活动的贵金属矿成矿系列( S4)
        3. 2. 4. 1造山型金矿成矿亚系列( S4. 5)
        3. 2. 4. 2中低温热液脉型金成矿亚系列( S4. 6)
        3. 2. 5燕山晚期大陆弧背景下与壳幔混熔岩浆活动有关的有色金属矿成矿系列( S5)
        3. 2. 6燕山晚期洋中脊俯冲消亡岩石圈强烈伸展背景下与壳幔混熔岩浆活动有关的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成矿系列( S6)
        3. 2. 6. 1中低温热液脉型铜铅锌银金多金属矿成矿亚系列( S6. 8)
        3. 2. 6. 2 ( 类) 卡林型金矿成矿亚系列( S6. 9)
4矿床成矿规律
    4. 1时间分布规律
    4. 2空间分布规律
        4. 2. 1总体受两大类成矿系统控制,成带成片分布
        4. 2. 2大型构造控制着大型、超大型矿床
        4. 2. 3矿床分布受近EW向和NE-NNE向构造体系联合控制
        4. 2. 4矿化作用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及共生规律不同尺度上均有表现:
        4. 2. 5矿体的定位受应力引张部位控制
5找矿前景及方向
    5. 1胶东西部两条成矿带
    5. 2栖蓬福成矿区
    5. 3胶莱盆地东北缘成矿区
    5. 4牟乳成矿带
    5. 5文威成矿带
    5. 6荣成成矿区
6结论

四、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及岩浆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 [1]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伟德山期花岗岩[J]. 任天龙,王来明,朱学强,于晓卫,杨振毅,刘汉栋,郭瑞朋,陶有兵. 山东国土资源, 2021(10)
  • [2]胶东晚中生代花岗岩的源区性质与构造环境演化及其对金成矿的启示[J]. 王斌,宋明春,霍光,周明岭,徐忠华,蒋雷,宋英昕,李杰.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1(02)
  • [3]胶东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中锆石特征研究及对金成矿的制约[D]. 席宏.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0
  • [4]胶东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类的发现及其构造背景[J]. 宋明春,李杰,周建波,宋英昕,李世勇,王斌,丁正江,张照录. 岩石学报, 2020(01)
  • [5]辽东半岛丹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张朋,赵岩,寇林林,沙德铭,毕中伟,杨凤超. 地球科学, 2019(10)
  • [6]胶东地区中生代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D]. 徐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7]胶东崮庄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J]. 李杰,李世勇,宋英昕,姜梦瑶,毕明光,王珊珊,蒋雷,孙亮亮. 山东国土资源, 2018(04)
  • [8]伟德山岩体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卿德林,时林.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3)
  • [9]伟德山岩体显微组构特征及意义[J]. 卿德林. 农技服务, 2017(09)
  • [10]胶东中生代动力学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 丁正江,孙丰月,刘福来,刘建辉,彭齐鸣,纪攀,李碧乐,张丕建. 岩石学报, 2015(10)

标签:;  ;  ;  ;  ;  

胶南地区威德山超单元闪长岩包裹体特征及岩浆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