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母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吕露阳,张志锋,王庆颖,李芸[1](2021)在《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和养生。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大多被人们当野菜食用或作茶饮,以达到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的目的。但并非所有药食同源中药都适用于所有人群,一部分药材的潜在毒副作用也随着其被广泛食用或药用而被发现。对药食同源目录中全草类品种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品种的食疗、保健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单丽[2](2021)在《月经前后分期用药治疗肝肾不足兼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理论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探讨月经前后分期用药治疗肝肾不足兼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为月经前后分期用药治疗月经过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病例选取是从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到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月经前3~5天予以调经Ⅰ号方治疗,月经后3~5天予以调经Ⅱ号方治疗,对照组月经前及月经后3~5天均予以调经Ⅰ号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月经失血量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并进行比较,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月经失血量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行经时间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色经质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次症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腰膝酸软、经行腹痛或痛处不移、失眠多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隐痛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愈显率为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愈显率为46.88%;7.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运用安全可靠。结论:1.自拟调经Ⅰ号方联合自拟调经Ⅱ方于月经前后用药与单用自拟调经Ⅰ号方于月经前后用药治疗肝肾不足兼血瘀型月经过少均可增加患者月经量,延长行经时间,改善经色经质及全身伴随症状;2.月经前后分期比不分期用药治疗肝肾不足兼血瘀型月经过少临床治疗效果更好;3.临床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运用安全可靠。
陶存[3](2021)在《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运用加味黄精四草汤联合常规西药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血压、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观察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肾病二科及东院区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 1/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为期2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各项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且记录脱落和不良事件。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评价加味黄精四草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血压: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两组间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0.05),且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指标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且治疗组(93.10%)优于对照组(72.41%);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两组在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P>0.05)。结论:1.加味黄精四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耳鸣、五心烦热、目干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加味黄精四草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延缓肾损害,保护肾功能。
郭洁[4](2021)在《八物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用八物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气滞血瘀证),并用红花逍遥颗粒作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比较八物汤加减和红花逍遥颗粒治疗前后各主症、次症及子宫内膜的改善情况,以证明八物汤加减对治疗月经过少(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为今后医治本病提供新方法。方法:本课题收集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妇产诊疗中心门诊就诊的72例月经过少患者,均符合气滞血瘀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整个治疗期共脱落病例4例(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2例),最终两组实际收录各34例。治疗组用八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红花逍遥颗粒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主症、次症及子宫内膜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共34例,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共34例,总有效率为73.53%,八物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红花逍遥颗粒(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主症进行比较后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月经经量、经行持续时间、经色经质方面都有改善作用(P<0.05)。在改善月经经量、经行持续时间方面,八物汤加减优于红花逍遥颗粒(P<0.05);在改善经色经质方面(P>0.05),两组疗效差异不大。在改善口干不欲饮、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小腹刺痛拒按方面,八物汤加减优于红花逍遥颗粒(P<0.05);在改善胸胁胀满不舒,善太息、烦躁易怒方面(P>0.05),两组疗效差异不大。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物汤加减与红花逍遥颗粒对治疗月经过少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八物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优于红花逍遥颗粒,用药安全,未发生不良反应。
李小亚[5](2021)在《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主要是通过观察自拟养清汤在治疗阴虚血热证经期延长中的效果,探讨此方对这一疾病治疗的安全与有效,归纳研究生导师凌霞教授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医学和临床的诊疗工作提供新方法和新理论。方法:收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妇产诊疗中心妇科门诊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前来就诊的72例18岁到45岁符合症状的患者,随机的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2例和3例,实际收集67例。治疗组(34例)给予自拟养清汤口服,对照组(33例)给予葆宫止血颗粒口服。从月经的第4天开始服用,连服10天,连续应用3个月经的周期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经过对临床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治疗组(自拟养清汤组)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葆宫止血颗粒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8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表明,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疗效是肯定的,没有其他明显不良的反应,可以在临床医疗诊治中进行使用。
许淑华[6](2021)在《肾康宁方对气阴两虚夹瘀证早期DN患者CysC、Hs-CRP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肾康宁方对气阴两虚夹瘀证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肾康宁方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早期DN提供相关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夹瘀证早期DN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糖尿病宣传教育等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依那普利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宁方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Cys C、Hs-CRP、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其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8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4.肾功能相关指标:经治疗,两组患者的UACR、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5.CysC水平:经治疗,两组患者的Cys 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但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6.Hs-CRP水平:经治疗,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血脂:经治疗后,对照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较前有所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TC及LDL-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8.血糖水平: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 PG、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两组治疗后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9.安全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均良好。结论:肾康宁方可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夹瘀证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UACR、SCr、BUN及血脂水平,推测可能与血清Cys C、Hs-CRP水平下降有关。
刘依雯[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系统,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王必勤教授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总结王教授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经验,促进其经验的传承。[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王必勤教授门诊保存纸质医案,按纳排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异症患者医案84例,共计322诊次。利用Microsoft Excel及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系统,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患者一般信息、四诊资料、中医诊断及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28-41岁年龄段,其中以28-34岁最多见(51.19%)。2.患者平素症状以畏寒、眠差、下腹痛、大便溏薄、腰酸为多见,累计占比41.13%;月经情况以夹血块、腹痛、经色暗、腰酸、乳胀为多见,累计占比73.41%;中医诊断以不孕、症瘕、痛经、经期延长、腹痛、月经过少为多见,累计占比84.16%;舌象以舌红(65.17%)、苔薄白(82.43%)为主,脉象以脉细(42.28%)为主。3.纳入医案共用573则处方,165味中药,基础方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两固汤(40.85%),使用频率>40%的14味药物依次为当归、熟地黄、党参、益母草、续断、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怀牛膝、红藤、川芎、炙黄芪、山药、炒白术,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功效以补肝肾、清热解毒、补肾阳、活血调经为主。4.基于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对包括熟地黄—当归、党参—当归、川芎—益母草、川芎—熟地黄、川芎—当归、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菟丝子、淫羊藿—当归。基于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四类,分别为养血活血类、活血消症类、补肾健脾类、滋补肝肾类。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12味,包括熟地黄、当归、益母草、菟丝子、枸杞子、续断、炙黄芪、红藤、党参、淫羊藿、怀牛膝、川芎。5.行经期使用频率>75%的15味药物依次为益母草、红藤、泽兰、丹参、赤芍、红花、熟地黄、桃仁、川芎、川牛膝、当归、三棱、莪术、水蛭、党参,性以温、平为主,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功效以清热解毒、活血调经、散瘀止痛为主。6.卵泡期使用频率>80%的12味药物依次为菟丝子、淫羊藿、当归、续断、益母草、女贞子、熟地黄、川芎、枸杞子、黄精、党参、怀牛膝,性以平、温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功效以强筋骨、滋补肝肾为主。7.排卵期使用频率>90%的15味药物依次为三棱、菟丝子、当归、怀牛膝、丹参、羌活、党参、益母草、续断、枸杞子、泽兰、皂角刺、紫石英、水蛭、细辛,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功效以强筋骨、补肝肾、活血调经为主。8.黄体期使用频率>50%的14味药物依次为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续断、巴戟天、枸杞子、锁阳、怀牛膝、山药、炙黄芪、党参、补骨脂,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肾、肝为主,功效以强筋骨、补肾阳、补肝肾为主。9.基于聚类分析,将各期药物分为三类:行经期为养血活血类、行气止痛类、活血调经类;卵泡期为补益肝肾类、活血通经类、补气健脾类;排卵期为滋阴温阳类、破血消症类、补气行气类;黄体期为补肾健脾类、活血散寒类、温阳滋阴类。[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明确王教授对于内异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阳虚血瘀为主,其中以脾肾阳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兼具寒凝、痰饮、气滞、湿热。总结王教授治疗内异症以温补脾肾为总则,兼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消症,重视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发现王教授在辨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月经周期的特点,采用分期施治,行经期以活血消症、逐瘀止痛为主;卵泡期以滋养肾精、温肾助阳为主;排卵期以滋阴温阳、活血通经为主;黄体期以温肾助阳、健脾益气为主。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地总结了王教授治疗内异症的用药规律。
原方[8](2021)在《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依托“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根据湿热型病势轻重程度,分为湿重于热型、湿热并重型与热重于湿型)的门诊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本病的患病特点,挖掘庞鹤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信息中心门诊病例系统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病历资料,规范化处理病例资料,建立门诊病例信息数据库。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软件“统计分析”、“方剂分析”、“聚类分析”数据挖掘功能,得到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就诊月份)、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用药模式、药物关系图及核心组合等数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经验。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3位患者,获得400例门诊病例资料。一般资料中,①性别、年龄方面,163位患者中,包括女性85人(52.15%),男性78人(47.85%),女性就诊比例略高于男性,其中湿重于热型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湿热并重型、热重于湿型中女性高于男性,就诊年龄均以中老年人居多。②就诊月份方面,湿重于热型患者仅存在于5、6、7、8及11月份,考虑湿重于热型患者明显受暑湿因素影响;湿热并重型患者5-9月份就诊较多,即夏季秋初时就诊率较高;热重于湿型患者除4月份与10月份就诊量较少外,其余每个月份就诊量均较高。用药规律方面,①湿重于热型用药药性以温性药物为主,寒性次之,佐以平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常用中药功效依次是利湿、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药物关系为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地龙、土鳖虫、鸡血藤、荷叶、香薷、藿香、苍术、茯苓、薏苡仁、车前子、陈皮。核心组合有5组:1)薏苡仁-芡实-荷叶-苍术-茯苓-栀子;2)薏苡仁-当归-茯苓-桂枝-川芎-丹参;3)薏苡仁-当归-川芎-丹参-地龙-黄芪;4)薏苡仁-荷叶-苍术-当归-茯苓-桂枝;5)薏苡仁-荷叶-当归-茯苓-栀子-地龙。②湿热并重型用药药性与湿重于热型相似,但平性药物占比较前者少;药味以苦、辛、甘三味并重;湿热并重型药物常用中药功效分别是利湿、清热、活血化瘀、化湿及补虚。药物关系为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地龙、土鳖虫、藿香、茵陈、神曲、豆蔻、滑石、黄芩、苍术、车前子、陈皮、白芷。核心组合有4组:1)当归-川芎-丹参-赤芍-地龙-黄芪;2)当归-川芎-赤芍-滑石-陈皮-苍术;3)当归-陈皮-苍术-丹参-茵陈-豆蔻;4)苍术-茵陈-豆蔻-滑石-白芷-神曲。③热重于湿型药性以寒性为主、温性次之、佐以平性;药味以苦、甘为主,佐以辛味。常用中药功效清热类、活血化瘀类、利湿类和补虚类。药物关系为:黄芪、当归、赤芍、川芎、三七、丹参、地龙、土鳖虫、水蛭、鸡血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苍术、茯苓、薏苡仁、车前子。核心组合有5组:1)当归-茯苓-黄柏-丹参-黄芪-车前子;2)黄柏-丹参-连翘-赤芍-当归-川芎;3)黄柏-当归-黄芪-赤芍-苍术-川芎;4)当归-黄柏-黄芪-丹参-地龙-黄连;5)黄柏-当归-黄芪-赤芍-川芎-苍术。结论:一般资料方面,湿重于热型及湿热并重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热重于湿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小。用药规律方面,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时,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基于疾病气虚血瘀、水湿停滞的基本病机,将益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思想贯穿疾病始终,通过舌、脉象及下肢局部辨证,湿重于热型以清暑解表利湿为主,湿热并重型以清热理气利湿为主,热重于湿型以清热解毒散结祛湿为主。用药时顾护脾胃,扶助正气,寒温并用,药味总体以苦、甘、辛为主,平味为辅。
薛起梅[9](2021)在《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黄蛭益肾胶囊由黄芪、水蛭、枸杞子、山药、薏苡仁、玄参、北沙参、墨旱莲、牛膝、车前子、紫河车、杜仲、三七、益母草、蝉蜕15味组成,用于轻、中度慢性原发性普通型肾炎的气阴两虚或兼有血瘀,水湿证者。该品种列入国家药典委标准提高名单,本文对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提高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包括检查、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这几方面的质量研究内容。补充原质量标准中缺少的制法,沿用原标准的十五味药味,根据厂家提供的制药工艺补充了标准中制法项内容。修订了黄蛭益肾胶囊的显微鉴别方法,确认原标准中的显微特征归属于药材三七、水蛭、紫河车。修订了黄蛭益肾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制剂中牛膝和车前子的薄层定性鉴别,分别采用了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进行对照试验;优化了原标准中枸杞子薄层鉴别的提取方法和展开条件。经过方法学考察,新建立的薄层鉴别专属性、耐用性均较好,16批样品中均能检出对应药材特征。对胶囊的装量差异、水分、浸出物等一般检查项进行考察,结果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项下的规定。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黄芪项下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黄蛭益肾胶囊中的铅、砷、镉、铜、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16批样品中所有元素远低于标准要求。建立HPLC-UV同时测定黄蛭益肾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 min,16%A;8~32 min,16%~28%A;32~50 min,28~55%A);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8 nm。理论板数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89%~100.36%,RSD1.16~1.67%(n=6)。16批样品中4 种黄酮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 0.128 mg·g-1、0.0604 mg·g-1、0.174 mg·g-1、0.0673 mg·g-1,4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范围在0.297~0.525 mg·g-1,平均总和含量为0.428 mg·g-1建立HPLC-ELSD测定黄蛭益肾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以乙腈-水(33:67,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1;理论塔板数计算不得低于1000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4%(RSD=1.08%);16批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在0.718~1.284 mg·g-1,平均含量1.062 mg·g-1。采用UPLC-MS/MS法建立黄蛭益肾胶囊中激素孕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65:3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81%(RSD=2.84%);16批样品中孕酮含量范围在5.223~15.162 ng·g-1,平均含量为9.418 ng·g-1。采用HPLC-UV法建立黄蛭益肾胶囊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Shield RP18(250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16批样品中共标定24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均大于0.9,采用HPLC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对共有峰定性分析,并归属于7味药;HCA及PCA识别方法将样品分为三类;PLS-DA筛选出包括黄芪异黄烷苷、人参皂苷R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绿原酸在内的8种主要差异成分。
黄妍妍,南淑玲[10](2020)在《张杰治疗痛经临证经验》文中提出痛经是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生活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及经行前后小腹明显的疼痛。张杰老师认为其病机特点多为寒、瘀、虚,临床以寒凝血瘀、气瘀血滞者居多,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肝脾两虚、肝经郁热、痰瘀互结者也存在,应当明辨寒热虚实。张杰老师临证多从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论治,善将经方与时方结合使用,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要,推崇"肝脾建中"理论,重视辨证与辨病结合,善用健脾、益肾、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疏肝行气的药对。文章从痛经的病因病机、辨治特色和五则医案方面总结张杰老师诊疗痛经的思路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
二、益母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母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被“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1.1 小蓟 |
1.2 马齿苋 |
1.3 鱼腥草 |
1.4 香薷 |
1.5 菊苣 |
1.6 蒲公英 |
1.7 薄荷 |
1.8 藿香 |
1.9 肉苁蓉 |
1.1 0 铁皮石斛 |
2 被“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2.1 大蓟 |
2.2 木贼 |
2.3 车前草 |
2.4 石斛 |
2.5 佩兰 |
2.6 泽兰 |
2.7 绞股蓝 |
2.8 益母草 |
2.9 积雪草 |
2.1 0 墨旱莲 |
3 被“新食品原料(原新资源食品)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3.1 白子菜 |
3.2 狭基线纹香茶菜 |
3.3 赶黄草 |
4 被“食品原料名单”收录的全草类品种 |
4.1 凉粉草 |
4.2 平卧菊三七 |
4.3 小麦苗 |
4.4 大麦苗 |
5 结语 |
(2)月经前后分期用药治疗肝肾不足兼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理论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月经过少的认识 |
1.1.1 病名探究 |
1.1.2.病因病机 |
1.1.3 治疗 |
1.2 西医对月经过少的认识 |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取标准 |
2.3.1 纳入标准 |
2.3.2 排除标准 |
2.3.3 剔除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6 研究结果 |
2.7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观察 |
第3章 讨论 |
3.1 选题依据 |
3.2 组方分析 |
3.3 单味药物分析 |
3.4 研究结果分析 |
3.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研究进展 |
1 中医药周期疗法的理论依据 |
2 中医药周期疗法的具体分期 |
2.1 月经周期分四期 |
2.2 月经周期分三期 |
2.3 月经周期分两期 |
2.4 其他分期法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获奖 |
致谢 |
(3)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以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
4 两组患者β_2微球蛋白指标对比 |
5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对比 |
6 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指标对比 |
7 两组患者治疗中医总有效率对比 |
8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9 中医证候各单项积分比较 |
10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的变化 |
11 不良事件监测 |
讨论 |
1 西医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研究 |
2 对于厄贝沙坦片的认识 |
3 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的选择 |
4 导师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5 组方分析及单味药分析 |
5.1 组方分析 |
5.2 单味药分析 |
6 结果分析 |
6.1 加味黄精四草汤对血压的影响 |
6.2 加味黄精四草汤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相关指标的影响 |
6.3 加味黄精四草汤对中医疗效的影响 |
6.4 加味黄精四草汤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八物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对月经过少的研究 |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1.2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 |
1.3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1.4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 |
2.西医对月经过少的研究 |
2.1 西医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
2.2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
3.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
4.小结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安全性观察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比较 |
3.2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 |
3.3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分级情况 |
3.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主症积分比较 |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次症积分比较 |
3.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比较 |
4.安全性评价和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组方分析与药理研究 |
2.1 药物组成 |
2.2 具体药物研究 |
3.结果分析 |
4.存在问题及展望 |
4.1 存在问题 |
4.2 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经期延长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的概述 |
1.3 经期延长的中医治疗 |
2.经期延长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经期延长的西医发病机制 |
2.2 经期延长的西医治疗 |
3.小结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脱落病例处理方案 |
1.7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安全性观察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状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次症状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观察结果 |
讨论 |
1.立项依据 |
2.方药分析 |
2.1 药物分析 |
2.2 组方分析 |
2.3 单味药物论述及现代药理研究 |
3.病案举例 |
4.不足和展望 |
5.体会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肾康宁方对气阴两虚夹瘀证早期DN患者CysC、Hs-CRP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纳入研究的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终止标准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1.7.1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1.7.2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临床指标观察 |
2.3.1 安全性指标 |
2.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基本情况分析 |
3.2 疗效比较 |
3.3 观察指标比较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
1.2 糖尿病肾病发病病因及机制 |
1.3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 |
2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肾康宁方的认识与应用 |
1.1 对气阴两虚夹瘀证的认识 |
1.2 方药分析 |
1.3 肾康宁方中各味药物的现代研究 |
2 临床疗效分析 |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指标分析 |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 |
2.2.1 疗效性指标分析 |
2.2.2 安全性指标分析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诊断方式 |
3. 西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中医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三、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1. 定义 |
2. 方法 |
3. 数据挖掘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运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 |
1. 研究对象 |
1.1 医案来源 |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医案收集 |
2.2 数据采集 |
2.3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纳入医案情况 |
3.2 年龄统计 |
3.3 临床症状统计 |
3.4 月经情况统计 |
3.5 中医诊断统计 |
3.6 舌脉统计 |
3.7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
3.8 分期用药统计 |
4. 分析与讨论 |
4.1 临床基本情况分析结果讨论 |
4.2 方药分析结果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水肿病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水肿病的定义 |
2 水肿病的命名与分类 |
3 水液代谢的生理机制 |
4 水肿病的病因病机 |
4.1 外邪致病 |
4.2 气血津液理论 |
4.3 脏腑理论 |
4.4 阴阳虚损 |
5 水肿病的治则治法及代表方剂 |
5.1 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 |
5.2 清热利水 |
5.3 活血利水 |
5.4 行气利水 |
5.5 益气利水 |
5.6 温阳利水 |
5.7 养阴利水 |
6 水肿病的调护 |
综述二 当代名医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经验梳理 |
1 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经验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论治 |
2 其他名老中医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经验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病例标准 |
2.1 疾病诊断标准 |
2.2 证型诊断 |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采集 |
3.2 数据处理 |
3.3 建立数据库 |
3.4 数据分析 |
结果 |
一、湿重于热型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性别、年龄特征 |
1.2 就诊月份 |
2 中药分析 |
2.1 单味药物使用频次分析 |
2.2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 |
2.3 四气、五味分析 |
2.4 归经分析 |
3 方剂分析 |
3.1 用药模式 |
3.2 药物关系图分析 |
4 聚类分析 |
二、湿热并重型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性别、年龄特征 |
1.2 就诊月份 |
2 中药分析 |
2.1 单味药物使用频次分析 |
2.2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 |
2.3 四气、五味分析 |
2.4 归经分析 |
3 方剂分析 |
3.1 用药模式 |
3.2 药物关系图分析 |
4 聚类分析 |
三、热重于湿型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年龄特征 |
1.2 就诊月份 |
2 中药分析 |
2.1 单味药物使用频次分析 |
2.2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 |
2.3 四气、五味分析 |
2.4 归经分析 |
3 方剂分析 |
3.1 用药模式 |
3.2 药物关系图分析 |
4 聚类分析 |
四、三种湿热类型的对比 |
1 一般情况对比 |
2 性味归经对比 |
2.1 四气 |
2.2 五味 |
2.3 归经 |
3 药物功效对比 |
4 高频药物对比 |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性别与年龄 |
1.2 就诊月份 |
1.3 诊断分级 |
2 用药规律 |
2.1 四气 |
2.2 五味 |
2.3 归经 |
2.4 药物功效 |
3 中药分析 |
3.1 单味药物 |
3.2 常用药对 |
4 药物关系 |
5 聚类分析 |
5.1 湿重于热型 |
5.2 湿热并重型 |
5.3 热重于湿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黄蛭益肾胶囊处方组成、功效适应症和现行标准 |
1.1 组成分析 |
1.2 功效及适应症 |
1.3 现行标准分析 |
2. 处方各药味的研究进展 |
2.1 黄芪 |
2.2 水蛭 |
2.3 枸杞子 |
2.4 山药 |
2.5 薏苡仁 |
2.6 玄参 |
2.7 北沙参 |
2.8 墨旱莲 |
2.9 牛膝 |
2.10 车前子 |
2.11 紫河车 |
2.12 杜仲 |
2.13 三七 |
2.14 益母草 |
2.15 蝉蜕 |
3. 处方药味的现行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黄蛭益肾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黄蛭益肾胶囊的定性鉴别研究 |
1 名称 |
2 处方和制法 |
3 性状 |
4 鉴别 |
第二节 黄蛭益肾胶囊一般检查项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装量差异 |
3 崩解时限 |
4 水分测定 |
5 浸出物 |
6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
第三节 黄蛭益肾胶囊含量测定研究 |
1 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
2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
3 孕酮的含量测定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黄蛭益肾胶囊的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色谱条件 |
3 溶液的制备 |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 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
3.3 对照品混合溶液的制备 |
4 色谱系统考察 |
4.1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
4.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4.3 色谱柱的选择 |
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的选择 |
5.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5.2 超声时间的选择 |
6 方法学考察 |
6.1 精密度试验 |
6.2 重复性试验 |
6.3 稳定性试验 |
6.4 耐用性试验 |
7 标准图谱的建立 |
8 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药味归属 |
8.1 色谱条件 |
8.2 溶液的制备 |
8.3 结果 |
9 HPLC-Q-TOF对共有峰定性分析 |
9.1 色谱条件 |
9.2 质谱条件 |
9.3 溶液的制备 |
9.4 结果与分析 |
9.5 共有峰成分裂解规律总结 |
10 黄蛭益肾胶囊指纹图谱化学模式分析 |
10.1 聚类分析(HCA) |
10.2 主成分分析(PCA) |
10.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11.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 |
附录一 拟修订黄蛭益肾胶囊质量标准草案黄蛭益肾胶囊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张杰治疗痛经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特色 |
2.1 善用药对 |
2.2 顺时服药 |
2.3整体调理 |
3 临证分型 |
3.1 寒凝血瘀型 |
3.2 肝经郁热型 |
3.3痰瘀阻滞型 |
3.4肝脾两虚、瘀毒内聚型 |
3.5 脾肾两虚型 |
4 结语 |
四、益母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 吕露阳,张志锋,王庆颖,李芸. 中草药, 2021(15)
- [2]月经前后分期用药治疗肝肾不足兼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D]. 单丽.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观察[D]. 陶存.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4]八物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郭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观察[D]. 李小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肾康宁方对气阴两虚夹瘀证早期DN患者CysC、Hs-CRP的干预研究[D]. 许淑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D]. 刘依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规律分析[D]. 原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D]. 薛起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张杰治疗痛经临证经验[J]. 黄妍妍,南淑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