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用业务成本识别与效益评价体系的构想

建立信用业务成本识别与效益评价体系的构想

一、关于建立信贷业务成本认定及收益评价体系的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孙超[1](2021)在《信用村镇建设在农商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L县农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商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始终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为区域性的“三农”问题提供服务,助力当地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农商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管理的队伍和技术队伍、缺乏创新力,但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不良贷款居高不降的现象,从中国基金报发布的数据看,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排名前50家银行中,农商行占有28家,不良贷款率最高达20%以上,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4-5倍,该类问题的出现与农商行不重视信贷管理工作有关,在此形势下,对农商行的信贷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农商行在为农民群体办理小额信贷业务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农商行难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农村贫困群体是申请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该类群体的信用记录不完善、难以提供具有价值的抵押物,虽然近年来金融支农力度持续加大,但大部分农民仍然无法通过信贷申请,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信用村镇建设对于L县农商行开展信用贷款管理的意义。农民群体利用小额信贷能够有效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可扩大生产规模,本文对农民群体申请小额信贷的机制、小额信贷来源以及农商行在为农民办理信贷业务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对有关信用村镇建设的政策进行分析后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可知,L县农商行当前采用的业务模式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体开辟信贷渠道。建立征信体系既能够记录农民的信用信息,也能发挥激励与惩处作用,可避免农民群体在办理小额信贷业务时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有利于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本文开篇对信用、信贷管理、信用村镇等概念进行介绍,对信用村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理论进行解读。其次对国内农信发展进行了简单地概况,分析了国内的信用村镇建设在信贷管理中的发展情况。然后本文重点介绍了L县农商行在信用村镇建设中应用的模式及策略,接着对L县农商行信用村镇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论述,主要对该银行采用的征信模式、设置的保障措施、制定的评级制度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该银行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包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信用体系缺少完善性、农民群体不重视信用体系、信用评价方法单一、信用保障机制缺失等,并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探究。最后,借鉴我国某些地区和其他国家在信用村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L县农商行的现实情况,提出建立健全信用体系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本文研究发现:信用村镇建设可有效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它能够降低农民群体申请小额信贷的条件,可简化相关手续,提高信贷额度,农民群体可利用小额信贷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可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建设信用村镇也能帮助农商行有效应对和防范信贷风险,加大金融供给力度,使信贷资金发挥有效作用。信用村镇建设,在解决了“三农”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还有效解决了农商行自身的管理问题,不仅有效降低了农民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率的问题,还可以防止农村资金外流,利用农村净储蓄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其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信用村镇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该体系有必要在农村更深入的持续下去。

张凯[2](2021)在《我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最致命、最隐蔽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借短贷长的期限错配特征使得商业银行天然存在着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整个金融市场的阵痛性改革的深化,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不断累积。特别是2019年以来,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事件频发。包商银行被接管和破产、锦州银行战略重组以及营口沿海银行和河南伊川农村商业银行集中挤提事件等,充分暴露出我国中小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风险事件爆发后,银行业流动性出现较大波动,同业拆借成本飙升。因此,在以上复杂的金融市场国际和国内环境中,运用法律手段规制和监管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势在必行,同时还应该建立适用我国国情的流动性风险识别、预警、监测和控制法律体系和框架,这对于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中小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从国内外案例来看,一旦中小银行无法偿还一定规模的到期债务,便会发生流动性风险,这也是中小银行陷入困境的直接诱因,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真正致命的是严重的流动性断裂。其诱发因素很多,可能是单纯的流动性风险本身也可能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传染机制导致。就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身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业业务压缩和资产回表加剧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二是资管新规及系列文件放大了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风险。三是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举措加剧银行存款流失风险。在流动性风险监管和控制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因此,运用法律手段规制和监管并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Ⅰ》)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Ⅱ》)以及《巴塞尔协议Ⅲ:后危机改革最终方案》(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Ⅲ》)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巴塞尔协议Ⅲ》,为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流动性风险,除银行资本监管的三支柱外,还特别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NSFR)两个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重要指标。同时巴塞尔委员会还提出了其他辅助监测工具,包括合同期限错配、融资集中度、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以及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等。在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法律体系中,《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都做出了规定,但是随着近几年金融业形势的变化,现有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监管理念滞后,二是监管法律位阶较低,三是监管方式过于僵化,四是监管体系不完善等。究其原因既有中小银行本身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的原因,还有监管机构以及监管指标、监管方式和监管体系设计等方面的因素。中小银行吸储能力较弱,严重依赖同业融资,流动性管控压力较大。而有些中小银行的股东无视国家规定,关联交易甚至违规挪用中小银行的资金。同时,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打破原有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金融科技的创新和普及令银行服务渠道、手段和服务内容发生巨大改变,全新的市场竞争态势让原有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面对来自银行同业和新的非银行市场参与者的竞争。这些因素都使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基于全国多家中小银行流动性指标和数据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学习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及其他国家相关文件,结合我国自身实际设置适配性分层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在构建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体系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在宏观层面上,需要采取稳定的货币政策来解决根本原因过多的“加杠杆”造成的资金短缺和高利率。在微观层面上,银行应坚持回归原点,服务实体,专注于主营业务,并做好基于信贷的信贷业务,避免过度创新而导致不稳定。在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的理念方面应该贯彻适配性监管理念,即根据银行的风险特征和系统重要性来确定相适应的监管规则和监管行为。我国流动性监管法律制度的从无到有,是一个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与创新的过程,更是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坚持与努力。我国现行流动性监管制度体系,主要以较低层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载体,存在政策依据过多、法律依据不足、不能适应当下金融市场深度融合等问题。为此,从进一步改革现行监管体制、使其更好适应我国金融市场深度融合、综合经营改革需求的角度,制定、修订相关金融法律,规定具有适配性的流动性监管统一规则与指标。

马奕松[3](2021)在《邮储银行HD分行信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持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型商业银行在产品、利率等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和人才的竞争。在各商业银行岗位设置中,信贷客户经理是银行利润的直接创造者,也是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综合开发其他金融产品的中坚力量。一家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凸显优势,就必须不断优化信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信贷客户经理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提升个人能力,提高银行整体竞争力。本文采用深度访谈及实地调研法,充分了解到邮储银行HD分行现行信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绩效考核宣贯效果不佳、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绩效考核难以兼顾短期收益与长远发展、绩效考核过程缺乏沟通与公平、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利用不充分。进而结合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及调研法、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运用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和360度反馈三种工具构建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选取绩效考核指标,调整考核周期、补充考核内容、畅通沟通渠道、总结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性验证,以期推动邮储银行HD分行的业务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最终促进HD地区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詹雅丽[4](2021)在《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案例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6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浙江、广东、新疆、贵州和江西这五个省份八个城市纷纷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开展绿色金融,因地制宜,切实制定绿色金融实施方案,促进地方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地方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中,地方法人银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过去,中小银行很少涉及绿色金融业务,但现在其发展模式不知不觉中中已经变化了,城市商业银行成为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主体。在江西成为我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背景下,举全省之力,着重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九江银行作为江西的一家本土城市商业银行,牢牢抓住政策机会,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业务,提升绿色金融的服务质量,并为区域性城商行开发绿色融资方面提供宝贵的经验,为江西绿色崛起贡献九银力量。研究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九江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在江西省内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广受好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不仅创新了绿色信贷产品,还补充了其他绿色融资方式如绿色票据等并且主导建设绿色融资租赁平台。第二,九江银行无疑是目前为止我国第一家正式对外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的城商行,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评价。首先通过研究文献分析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为下文研究九江银行绿色金融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案例进行介绍,分别对绿色金融的四个业务创新展开论述,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再次,是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该部分先就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动因进行分析,然后将九江银行同其他七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做横向对比,再对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定量分析的角度讨论开展绿色金融对九江银行的经济绩效的影响,从九江银行的盈利能力、绿色金融贡献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这四个方面赋予其相应的权重来综合考量九江银行绿色金融绩效效应,以及总结九江银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不足。最后,根据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不足提出对应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通过研究分析,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不仅是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更是九江银行为了实现自身转型以及差异化竞争的需要。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产业务的创新,不仅极大便利了农户居民,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还帮助政府更好的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比较分析,将九江银行与省内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其他三家城商行和省外四家规模相近且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城商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情况。总而言之,九江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及取得的绩效较之江西省内其他3家城市商业银行属于遥遥领先,所以选择该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作为分析对象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和参考性。这是缘于九江银行很久以前就开始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始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同时主动地参加各大绿色金融相关的会议,同时参考国外成熟市场中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很快走出了一条拥有自身特点,符合自身战略需要的绿色金融发展途径。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而实现的出色的绿色效益能够有效的促进江西经济的转型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给其他城市商业银行推行同类业务提供参考案例。但是,相比于江西省外的城商行,九江银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发现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过程中的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江西省绿色金融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海宁[5](2021)在《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知识经济逐渐替代工业经济,人们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联愈发密切,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支撑,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中小科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因其低抵押值、高经营风险的特性,一直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目前,投贷联动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充分运用银行系统资金的基础上引入股权投资,允许商业银行与具有股权投资资格的机构合作,共同为中小科创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支持。此模式既可以增加商业银行考察中小科创企业还款能力的方式,又可以分散信贷风险。但是,自2016年政府启动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试点以来,业务发展效果并不理想,业内许多人士仍对这种业务模式抱有怀疑态度。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对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研究中小科创企业融资问题与研究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文献进行整理;其次,概述国内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再介绍汉口银行投贷联动发展历程及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业务模式包括市场定位、产品设计、收入来源、风险控制及业务退出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汉口银行支持兴图新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贷联动业务的案例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成功因素;最后,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研究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制约因素,将制约因素分为汉口银行层面、中小科创企业层面及外部环境层面,通过专家打分,引入模糊数建立模糊判断矩阵,最后通过yaahp软件计算各因素权重,结合分析结果,对汉口银行今后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提出对策建议。本文采取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进行实例分析,研究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制约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汉口银行进一步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也便于其他银行对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模式进行学习与借鉴。

石嘉琪[6](2021)在《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全球经济缺乏活力,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压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突出问题,其中包括小微企业融资难和民营企业问题。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政策,要求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实际上,很早之前各银行就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探索。信贷业务不仅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还是银行业务核心的重要构成。但小微企业由于存在担保条件有限、财务数据真实度低、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较高,同时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时犹豫不决,不能全力投入。所以,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大课题是如何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稳健探索新的盈利领域和有效防范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本文的研究对象为Z银行,基于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问题,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一部分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描述,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分析小微企业的界定以及信贷风险管理与评价理论,为以下章节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现有的小微企业风险评价方法和Z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状况为出发点,探索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进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区域行业发展状况、管理素质、经营状况等指标为依据;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获取信贷风险评价等级表。第五部分对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张旭东[7](2021)在《L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商业银行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目标扶贫的顺利达成。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水平提升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而农村商业银行一直受到地域和经济的限制,在政府的不断帮扶之下仍旧有十分严重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而信贷质量差也是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本文以L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为例,探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过程的风险问题,基于整体和L农村商业银行两个层面,讨论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为L农商银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基本思路。本文并没有从整个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角度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并不是注重整体体系的研究,而是把整个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打开,从体系中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析,例如,从信贷业务流程,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评估、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预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所以在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中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因此我在论文最后建议L农商银行构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为论文的写作背景、思路、意义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有效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的安排;第二个部分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解释,管理内容和分类是后面将要描述的关键例子;第三部分则是对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有效地分析,首先对L农商银行的运营概况进行叙述,紧接着,本文详细解释了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的区别,并通过L农商银行信贷现状分析了L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及其原因加以分析,其中包括信用环境、内部控制等内容都是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对国内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的探究,如民丰农商银行、路桥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都是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的案例;第六部分是对完善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第七部分是对文章进行的总结。本次将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作为研究重点,有利于深入探究信贷风险相关理论内容,且以L农商银行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L农商银行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对于L农商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钟亚君[8](2021)在《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情况不容乐观,山东省为信贷风险重灾区,G银行W分行为当地重点国有大行,综合实力同业领先,信贷业务也占有绝对优势,但信贷风险接连暴露,资产质量相对落后,制约了该分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从内部原因来看,信贷风险管理粗放、管理能力不足为主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归纳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该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剖析了内部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方面的主要工具、制度,进一步发现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着准入把控不严、移位管理粗放、评估模型不完善、存续期管理效率低下、全流程履职监督制度缺位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匹配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成因分析。为解决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优化方案:一方面针对原有信贷风险管理环节提出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及布局、建立分层次移位管理制度、优化客户评级模型、细化资产质量分类标准、规范全流程履职并建立监督制度、多角度开展信用风险监测预警等;另一方面引入信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从资产质量、基础管理、重点风险、合规评价四个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形成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与管理评价体系相互补充、检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为推进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实施,从组织架构、人力考核、信贷文化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希望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帮助G银行W分行提升其信贷管理水平,为新一轮经济周期信贷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为区域内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建立健全新时代金融环境下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新体制、新方略。

卢玲玲[9](2021)在《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村镇银行是顺应我国特殊国情而生的,他的产生完善了我国金融体制,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缺位现象,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R村镇银行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较短的决策链条、快速的沟通反馈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遇,为R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内外部的各种优势,助力其迅速发展,成长前景广阔。在前期大规模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甚至弱化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最终导致近两年,R村镇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急速下降、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信贷风险大面积爆发,严重阻碍了其经营发展,因此,持续改进和提高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R村镇银行为研究案例,首先对村镇银行进行了介绍,在了解了村镇银行有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引出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接着梳理R村镇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和信贷风险管理手段。随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分析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现状,整理出R村镇银行可能存在三大项十二小项的信贷风险管理的风险因素,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得出R村镇银行应该把信贷风险分析重点放在客户的资质审查方面,确保客户资料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将层次分析法得出结论与问卷调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得出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识别虚假信息能力不足、道德风险的缺乏、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最后,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再在大量研读国内外的文献并借鉴城市商业银行及农商行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系统的针对当前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从内部防范机制建设及外部保障机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研究,形成内在与外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策略,系统全面地防范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

李玉梅[10](2021)在《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高度评价了近几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指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环境治理能力大幅提高,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着增强。坚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资源配置起到引导作用。绿色信贷作为金融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一种金融产品正经历迅速增长,而绿色信贷的环保特性决定了它与普通信用贷款的风险存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绿色信贷自身的产品特性制定风险评估体系,设计风险评估方法。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绿色信贷余额迎来大幅增长,规模迅速扩大,而由于绿色信贷发展时间短,关于绿色信贷的研究较少,风险评估这一细支相关文献更少,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绿色信贷的风险评估进行研究。首先,对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概念和内涵进行介绍。绿色信贷作为我国特有的绿色金融产品离不开政策支持,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进行梳理,从银行角度出发,对现有的绿色信贷产品进行介绍,然后对绿色信贷的风险来源以及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对绿色信贷风险的分析得出绿色信贷面临比传统信贷更多的风险,基于信贷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原则,从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出发,建立初始评估指标体系,再利用XGBoost进行指标筛选,最终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使用不同的核函数运行支持向量机,发现高斯核函数的表现最好,建立了基于高斯核函数的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对比发现Stacking方法的集成表现更好,也更适合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所以建立了基于Stacking的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并与逻辑回归、K-近邻、随机森林、神经网络四种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本文使用的模型分类正确率优于其他模型。本文通过实证得出结论,绿色信贷风险评估受企业财务情况和社会评级以及ESG评级影响;Stacking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在绿色信贷风险评估上的表现最好。最后根据绿色信贷风险分析以及实证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二、关于建立信贷业务成本认定及收益评价体系的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建立信贷业务成本认定及收益评价体系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信用村镇建设在农商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L县农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二、信贷风险识别及内部控制机制
        三、信用村镇建设在信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四、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信用村镇
        二、信贷管理
        三、信贷风险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金融抑制理论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四、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第三章 L县农商行信用村镇建设情况
    第一节 我国信用村镇建设发展情况及相关经验
    第二节 L县农商行简介
    第三节 L县农商行信用村镇创建情况
        一、总体要求
        二、组织领导
        三、工作流程
        四、考评标准
        五、保障措施
    第四节 L县农商行在信用村镇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L县农商行信用村镇建设取得的成果
第四章 信用村镇建设在L县农商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信用村镇创建前L县农商行信贷管理情况
    第二节 信用村镇建设在信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农户信用评级标准化
        二、农户经济档案评定等级
        三、文明实践工作“道德信贷”与信用村镇相结合
    第三节 信用村镇建设在信贷管理中取得的成果
        一、农村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L县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显着提升
        四、有效降低了农民的贷款成本
        五、开创多方共赢良好局面
    第四节 信用村镇建设在信贷管理应用中的不足
第五章 完善L县农商行信用村镇建设在信贷管理中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制约体系,提高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节 加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第三节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第四节 加强信贷人员队伍建设
    第五节 完善外部环境建设
    第六节 加强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第七节 加强信贷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2)我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中小银行规模和度量状况的研究
        1.3.2 关于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衍生的研究
        1.3.3 关于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实践的研究
        1.3.4 关于中小银行流动性与法律监管政策的研究
        1.3.5 关于危机后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改革的研究
    1.4 研究框架与逻辑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历史研究法
        1.5.2 实证研究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数据分析研究法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概述
    2.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界定
        2.1.1 中小银行及流动性风险内涵外延
        2.1.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构成要素
        2.1.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外在表现
    2.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理
        2.2.1 存款挤兑与流动性短缺
        2.2.2 违约冲击与流动性转移
        2.2.3 同质资产与流动性危机
    2.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实特征
        2.3.1 同业业务压缩和资产回表加剧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
        2.3.2 资管新规及系列文件放大了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风险
        2.3.3 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举措加剧银行存款流失风险
    2.4 小结
第3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逻辑起点
    3.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的理论基础
        3.1.1 成本收益理论
        3.1.2 国家适度干预理论
        3.1.3 金融监管辩证理论
    3.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市场失灵”
        3.2.1 市场不完全——资金流动性下降
        3.2.2 竞争不充分——资产负债表衰退
        3.2.3 信息不对称——金融危机的源泉
    3.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政府失灵”
        3.3.1 流动性风险金融监管权错位
        3.3.2 风险监管指标设计的趋同化
        3.3.3 对流动性分层现象关注不够
        3.3.4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缺失
    3.4 小结
第4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实证研析
    4.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典型案例研判
        4.1.1 包商银行破产案
        4.1.2 锦州银行重组案
    4.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诱致因素
        4.2.1 宏观经济形势因素
        4.2.2 公司治理体系因素
        4.2.3 资产负债结构因素
        4.2.4 其他风险转化因素
    4.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典型案例启示
        4.3.1 建立回应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4.3.2 全面应对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实挑战
        4.3.3 优化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和监管协调机制
    4.4 小结
第5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检省
    5.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5.1.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的演进
        5.1.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法律规范
        5.1.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法律主体
    5.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缺陷
        5.2.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理念滞后
        5.2.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位阶较低
        5.2.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方式过于僵化
        5.2.4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5.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缺陷的成因
        5.3.1 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受到冲击
        5.3.2 中小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加剧期限错配
        5.3.3 中小银行混业经营使系统性风险增大
        5.3.4 影子银行不断削弱金融监管法律效力
    5.4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框架体系
        5.4.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目标
        5.4.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容
        5.4.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框架
    5.5 小结
第6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6.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的校正
        6.1.1 确立适配性监管理念
        6.1.2 确立穿透式监管理念
        6.1.3 确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理念
    6.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方式的强化
        6.2.1 强化迈向市场化的金融监管方式
        6.2.2 强化单体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
        6.2.3 强化审慎性和连贯性的监管方式
    6.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的完善
        6.3.1 重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框架
        6.3.2 重设具有创新性意识的适配性监管指标
        6.3.3 重识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6.3.4 重置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邮储银行HD分行信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采取的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绩效考核相关概念
        2.1.1 绩效
        2.1.2 绩效考核
        2.1.3 绩效考核体系
    2.2 绩效考核的原则
        2.2.1 客观公正原则
        2.2.2 公平透明原则
        2.2.3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2.3 绩效考核的方法
        2.3.1 目标管理法
        2.3.2 等级评估法
        2.3.3 关键绩效指标法
        2.3.4 平衡计分卡
        2.3.5 360度反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邮储银行HD分行信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HD分行基本情况
    3.2 信贷客户经理概况
        3.2.1 年龄结构分布
        3.2.2 学历层次分布
        3.2.3 专业水准分布
        3.2.4 岗位职级概况
    3.3 信贷客户经理现行绩效考核内容
        3.3.1 绩效明白纸
        3.3.2 信贷业务发展突出者奖励办法
        3.3.3 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积分表
    3.4 信贷客户经理现行绩效考核方案分析
    3.5 现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3.5.1 绩效考核宣贯效果不佳
        3.5.2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
        3.5.3 绩效考核难以兼顾短期收益与长远发展
        3.5.4 绩效考核过程缺乏沟通与公平
        3.5.5 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利用不充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邮储银行HD分行信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
    4.1 遵循原则
        4.1.1 全面性原则
        4.1.2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4.1.3 客观性原则
        4.1.4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4.2 新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过程
        4.2.1 科学选取绩效考核指标
        4.2.2 确定指标考核标准及目标计划
        4.2.3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分配
        4.2.4 绩效考核评定
        4.2.5 实际运用示例及有效性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绩效体系具体实施措施及建议
    5.1 加大宣贯力度,提高绩效考核透明度
    5.2 兼顾短期盈利和人才长远发展
    5.3 利用绩效考核促进业务发展
    5.4 建立多方位反馈机制
    5.5 绩效考核的保障
        5.5.1 人员队伍保障
        5.5.2 配套制度保障
        5.5.3 系统平台保障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我行员工深度访谈表
附录2 客户深度访谈表
附录3 绩效考核即时反馈问卷
附录4 信贷客户经理服务评议问卷
附录5 访谈反馈表

(4)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内容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内容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绿色金融理论基础
    2.1 绿色金融的含义与特征
        2.1.1 绿色金融的含义
        2.1.2 绿色金融的特征
    2.2 绿色金融的支撑理论
        2.2.1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理论
    2.3 绿色金融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
第3章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案例介绍
    3.1 九江银行的基本情况
        3.1.1 九江银行介绍
        3.1.2 资产负债情况
    3.2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情况
        3.2.1 绿色信贷业务创新情况
        3.2.2 绿色票据业务创新情况
        3.2.3 绿色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情况
        3.2.4 绿色债券业务开展情况
第4章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案例分析
    4.1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动因分析
        4.1.1 外因分析
        4.1.2 内因分析
    4.2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比较分析
        4.2.1 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的比较
        4.2.2 绿色金融经营风险的比较
        4.2.3 绿色金融经营效益的比较
    4.3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成效分析
        4.3.1 绿色信贷业务创新的成效分析
        4.3.2 绿色票据业务创新的成效分析
        4.3.3 绿色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的成效分析
    4.4 九江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经营绩效分析
        4.4.1 AHP分析法指标的选取
        4.4.2 经济效益判断矩阵构建及权重的求解
        4.4.3 绿色金融经济效益绩效评估
    4.5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的不足
        4.5.1 绿色金融管理体系不成熟
        4.5.2 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4.5.3 绿色金融风险控制薄弱
第5章 九江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与先进的绿色金融机构的交流
    5.2 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5.3 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
    5.4 加强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九江银行绿色金融效益评估 AHP 模型社会调查问卷
致谢

(5)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本文主要贡献及不足
2 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概述
    2.1 “投贷联动”概念界定
    2.2 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动因
        2.2.1 外在动因
        2.2.2 内在动因
        2.2.3 综合分析
    2.3 发展投贷联动业务的现状
        2.3.1 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
        2.3.2 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开展情况
    2.4 投贷联动业务的主要模式
        2.4.1 “银行+VC/PE”模式
        2.4.2 “银行+子公司”模式
        2.4.3 “银行+SPV”模式
3 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分析
    3.1 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现状
        3.1.1 投贷联动业务发展历程
        3.1.2 投贷联动业务开展成果
    3.2 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模式
        3.2.1 内部联动模式
        3.2.2 外部联动模式
    3.3 市场定位分析
        3.3.1 以初创期和扩张期新兴企业作为客户定位
        3.3.2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区域定位
    3.4 产品设计分析
    3.5 收入来源分析
    3.6 风险控制分析
        3.6.1 评估潜在风险的方式
        3.6.2 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3.7 退出机制分析
        3.7.1 业务行权退出的方式
        3.7.2 业务行权退出的操作流程
        3.7.3 业务行权退出的影响因素
4 “汉口银行—兴图新科”投贷联动案例分析
    4.1 投贷联动主体
    4.2 投贷联动过程
    4.3 投贷联动绩效
    4.4 成功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5.1 业务制约因素的定性分析
        5.1.1 汉口银行层面
        5.1.2 科创型中小企业层面
        5.1.3 外部环境层面
    5.2 业务制约因素的定量分析
        5.2.1 模糊层次分析法概述
        5.2.2 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制约因素的层次分析
    5.3 汉口银行进一步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对策分析
        5.3.1 加强业务建设方面
        5.3.2 筛选目标企业方面
        5.3.3 应对外部环境方面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小微企业的界定与信贷风险特征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2.1.2 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特征
    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2.5 信贷配给理论
    2.3 信贷风险评价理论
        2.3.1 信贷风险评价基本原理
        2.3.2 信贷风险评价基本要素
        2.3.3 信贷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及比较
第三章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3.2 Z银行基本情况
        3.2.1 Z银行概况
        3.2.2 Z银行贷款情况
        3.2.3 Z银行信贷风险评价组织结构
    3.3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情况
        3.3.1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概况
        3.3.2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种类
        3.3.3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流程
        3.3.4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方法
    3.4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3.4.1 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
        3.4.2 缺乏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制度的参考
        3.4.3 风险评价流程执行效果弱化
        3.4.4 信贷风险评价方法不科学
        3.4.5 过度依赖财务指标
    3.5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问题成因分析
        3.5.1 客观原因
        3.5.2 主观原因
第四章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设计
    4.1 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流程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4.2 信贷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4.2.1 评价指标选取
        4.2.2 企业经营状况评价指标
        4.2.3 企业管理状况评价指标
        4.2.4 行业及区域发展状况评价指标
    4.3 信贷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建立指标层次模型
        4.3.2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
        4.3.3 构建最终评价指标权重汇总表
    4.4 信贷风险评价等级表的确定
        4.4.1 设定指标评语集
        4.4.2 计算指标分值
        4.4.3 确定信贷风险评价等级表
第五章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应用分析及优化的配套措施
    5.1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应用分析
        5.1.1 目标客户情况
        5.1.2 目标客户信贷风险评价
        5.1.3 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效果分析
    5.2 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优化的配套措施
        5.2.1 制度建设方面
        5.2.2 业务流程方面
        5.2.3 信贷从业人员素质方面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L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2.2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独有特征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L农商银行发展概况
    3.2 L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现状
    3.3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3.1 L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3.3.2 L农商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分析
        3.3.3 L农商银行信贷文化建设分析
        3.3.4 L农商行信贷业务常见违规操作分析
        3.3.5 国家特定政策下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呈现特点
    3.4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4.1 影响L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的管理关键因素
    4.2 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5.1 民丰农商银行
        5.1.1 “三台六岗”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5.1.2 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5.1.3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
    5.2 路桥农商银行
        5.2.1 精细化信贷流程管理
        5.2.2 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
        5.2.3 深推百晓普惠金融,坚定不移服务乡村振兴
    5.3 经验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改进L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建议
    6.1 建立完善L农商行内部控制体系,加大执行力度
    6.2 构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6.3 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风险缓释能力
    6.4 建设零售类贷款“四个中心”
        6.4.1 营销调查中心
        6.4.2 风险审查审批中心
        6.4.3 放款中心
        6.4.4 贷后检查中心
    6.5 完善信贷文化,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6.6 加强自我消化能力,抵抗政策风险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2.1.1 信贷风险的产生及分类
        2.1.2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
        2.2.1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2.2.2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3.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3.2 信贷配给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研究述评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2.4.3 研究述评
第3章 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信贷业务现状及风险成因
        3.1.1 信贷业务现状
        3.1.2 信贷业务风险成因
    3.2 信贷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3.2.1 组织架构
        3.2.2 从业人员结构
        3.2.3 信贷文化建设
    3.3 信贷风险识别主要工具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3.1 行业政策
        3.3.2 信贷准入
        3.3.3 移位管理
    3.4 信贷风险评估主要工具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4.1 内部评级法(债项评级)
        3.4.2 信用等级评定
        3.4.3 授信限额管理
        3.4.4 资产质量分类
    3.5 信贷风险管控主要工具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5.1 存续期管理
        3.5.2 全流程履职监督
        3.5.3 风险监测预警
    3.6 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3.6.1 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3.6.2 评估模型存在漏洞
        3.6.3 发展与管理的矛盾未解决
        3.6.4 风险意识淡薄
第4章 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4.1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总体优化方案
    4.2 信贷风险识别策略
        4.2.1 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及布局
        4.2.2 严格准入管理
        4.2.3 建立分层次移位管理制度
    4.3 信贷风险评估策略
        4.3.1 提高债项评级准确性
        4.3.2 优化客户评级模型
        4.3.3 强化授信实质性风险管理
        4.3.4 细化资产质量分类标准
    4.4 信贷风险管控策略
        4.4.1 明确存续期管理原则
        4.4.2 规范全流程履职,并建立监督制度
        4.4.3 多角度开展信用风险监测预警
    4.5 风险管理评价策略
        4.5.1 资产质量
        4.5.2 基础管理
        4.5.3 重点风险
        4.5.4 合规评价
第5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架构优化
        5.1.1 营销属地化管理与风险垂直化管理
        5.1.2 按照业务流程设置信贷风险管理岗位
    5.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并完善考核
        5.2.1 配齐配强信贷队伍
        5.2.2 完善考核机制调动风险管理积极性
    5.3 信贷文化建设
        5.3.1 培育全员风险管理出效益的理念
        5.3.2 树立人本、责任、成本意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2章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信贷风险概述
        2.1.1 信贷风险概念
        2.1.2 信贷风险特征
        2.1.3 村镇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
        2.1.4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
    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操作风险控制理论
        2.2.3 小额信贷理论
    2.3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2.3.1 信贷风险管理概念
        2.3.2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第3章 R村镇银行概况及风险管理现状
    3.1 村镇银行概述
        3.1.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3.1.2 国家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政策
    3.2 R村镇银行概况
        3.2.1 R村镇银行股权结构
        3.2.2 R村镇银行组织架构
        3.2.3 R村镇银行经营情况
    3.3 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状况
        3.3.1 R村镇银行信贷产品简介
        3.3.2 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3.3.3 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3.4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缓释方法
        3.4.1 R村镇银行信用评级
        3.4.2 R村镇银行抵押担保
        3.4.3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监测
第4章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剖析
    4.1 样本收集结果及情况分析
        4.1.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4.1.2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4.1.3 影响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因素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评价
        4.2.1 构建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指标体系
        4.2.2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判断矩阵构建
        4.2.3 层次综合排序及权重结果
        4.2.4 评价结果
    4.3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
        4.3.1 存在道德及操作风险
        4.3.2 信贷客户自身抗风险能力弱
        4.3.3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4.3.4 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4.3.5 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
    4.4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4.4.1 信息不对称
        4.4.2 信贷客户积累及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
        4.4.3 信贷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欠缺
        4.4.4 缺乏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4.4.5 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第5章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5.1 加强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5.1.1 完善信用风险评级机制
        5.1.2 发挥内部稽核监督作用
    5.2 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
        5.2.1 创新信贷产品
        5.2.2 优化信贷服务
    5.3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5.3.1 提高信贷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5.3.2 优化信贷从业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5.3.3 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5.3.4 落实信贷风险管理
    5.4 规范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
        5.4.1 加强贷款“三查”工作管理
        5.4.2 完善审贷分离制度
        5.4.3 规范信贷档案管理
        5.4.4 构建信贷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5.5 信贷风险防范外部保障机制建设
        5.5.1 加强沟通、协调机制建设
        5.5.2 建立农户及小微企业生产保险体系
        5.5.3 优化竞争环境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表
致谢

(10)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论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绿色信贷理论
        2.1.1 赤道原则
        2.1.2 可持续发展
        2.1.3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2.2 绿色信贷及风险评估文献综述
        2.2.1 绿色信贷概念界定
        2.2.2 绿色信贷发展和影响研究
        2.2.3 绿色信贷风险评估
    2.3 文献总评
第三章 绿色信贷发展现状与风险分析
    3.1 绿色信贷发展历程
        3.1.1 绿色信贷政策
        3.1.2 绿色信贷产品发展现状
    3.2 绿色信贷风险分析
        3.2.1 绿色信贷风险来源
        3.2.2 绿色信贷风险分析
第四章 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实证研究
    4.1 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4.1.3 基于XGBoost建立指标体系
    4.2 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
        4.2.1 支持向量机简介
        4.2.2 集成学习方法
        4.2.3 模型能力评估
    4.3 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4.3.2 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运用
        4.3.3 模型运用结果分析
        4.3.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
        5.2.2 完善绿色信贷审核机制
        5.2.3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实现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关于建立信贷业务成本认定及收益评价体系的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信用村镇建设在农商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L县农商行为例[D]. 孙超.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我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张凯. 辽宁大学, 2021(02)
  • [3]邮储银行HD分行信贷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 马奕松.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9)
  • [4]九江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案例研究[D]. 詹雅丽.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汉口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案例研究[D]. 谢海宁.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6]Z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石嘉琪.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L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张旭东.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钟亚君. 山东大学, 2021(02)
  • [9]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卢玲玲.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10]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研究[D]. 李玉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建立信用业务成本识别与效益评价体系的构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