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n hepato-biliary diseases(论文文献综述)
乔静静[1](2021)在《IMNT治疗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对母婴近期及远期的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风险。据统计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4.8%,至今为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目前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妊娠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已经被许多学者推荐为各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因此该研究将比较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Individualized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IMNT)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差异,为IMNT治疗普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选择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已被诊断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在本院分娩的具有完整分娩记录的641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37名在妊娠期间接受IMNT治疗干预的孕妇纳入干预组,404名接受其他常规传统的孕妇纳入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干预组孕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干预时间等基本信息,另外干预组及对照组孕妇的既往史、婚育史、个人疾病史、分娩前生化指标、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等信息收集是通过医院的住院病历系统根据记录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信息进行检索并导出记录,将收集到信息建立数据库录入整理并分析。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因素,将产科质量评价的指标中与本研究相关的指标作为主要结局,其他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作为次要结局,分别对匹配前后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PSM前干预组孕产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孕期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有明显差异;干预组与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合并心率不齐有明显差异(χ2=10.753,P=0.001);干预组中妊娠期并发症合并肝胆病变的患病率、羊水过少、羊水Ⅲ度污染、早产、产后出血、胎膜缺损、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合并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PSM后两组孕产妇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个人史、既往史、妊娠期血糖及其控制方面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合并心率不齐、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羊水量过少、羊水Ⅲ度污染、早产、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10min Apgar评分、会阴Ⅰ度裂伤、合并窒息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肝胆疾病的、早产、新生儿窒息风险分别为OR=0.227,95%CI:0.063-0.817;0R=0.595,95%CI:0.355~0.998;OR=0.101,95%CI:0.103~0.809。(3)PSM前后干预效果评价匹配前干预方式分别进入了以早产,出血,新生儿低体重,巨大儿,合并PIH,合并心率异常,合并肝胆疾病,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羊水Ⅰ度、Ⅱ度、Ⅲ度污染,胎膜缺损,新生儿窒息为因变量的14个回归模型中;匹配后干预方式分别进入了除出血、羊水过多、胎膜缺损以外的其余妊娠合并症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此外,匹配后增加了以分娩方式和合并肾脏疾病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匹配前妊娠期孕妇合并肝胆疾病、新生儿窒息匹分别为 OR=0.265,95%CI:0.077~0.910、OR=0.187,95%CI:0.043~0.816;匹配后分别为 OR=0.227,95%CI:0.063~0.817;OR=0.101,95%CI:0.013~0.809;(4)不同干预时间比较孕中期干预组、孕晚期干预组孕产妇及新生儿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三组孕产妇出现并发肝胆疾病的率分别为1.8%、1.0%、6.1%;羊水过少率分别为3.7%、7.0%、13.7%;早产率分别为12.3%、17.2%、24.%;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分别为4.4%、8.2%、14.7;巨大儿出生率分别为5.3%、13.3%、7.8%;会阴Ⅰ度裂伤率分别为16.7%、28.0%、52.5%;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0.0%、1.0%、4.2%。[结论]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有效地均衡了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混杂因素,接受过IMNT治疗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部分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另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在妊娠期间胆囊结石、肾脏积水以及结石的患病值得引起注意。
李尚点[2](2021)在《徐春军教授从血论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慢性肝病除常见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外,亦可出现其他多系统症状,其中皮肤瘙痒是皮肤表现中的常见症状之一。目前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的现代医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经提出潜在的致痒因子包括:胆盐、组胺、内源性阿片物质等;临床观察到徐春军教授基于从血论治理论应用中药汤药口服治疗,也可以对皮肤瘙痒症状起到缓解的作用。研究目的:通过收集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相关统计分析,以探究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肝病合并皮肤瘙痒的有效性,以及肝病患者瘙痒的发生与否、严重程度,与不同性别、年龄、病因、疾病进程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种疾病及此后进行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性研究,根据2020全年门诊就诊患者的病例记录,筛选相关信息,统计分析瘙痒症状在慢性肝病群体中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分层的群体之间,是否存在皮肤瘙痒发生与否的差异性。并收集北京中医医院徐春军教授门诊诊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患者的一般资料、中西医诊断、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等信息,统计分析中药治疗有效率。研究结果:1.对2020年门诊病例记录进行筛选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全年徐春军教授门诊诊治慢性肝病患者共324人-1188诊次,其中合并皮肤瘙痒症状64人-199诊次,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总体发生率为19.75%。2.在各因素分层的统计数据中,女性患者瘙痒发生率(24.82%)显着高于男性患者(16.04%)、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瘙痒发生率(59.09%)显着高于其他病因患者、肝硬化阶段患者瘙痒发生率(28.57%)显着高于肝癌患者(1 1.3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略高于青中年患者,秋季皮肤瘙痒发生率略高于其他季节,但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性。3.临床观察部分共收集38例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病例,其中按性别划分为男性15例、女性23例;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青年患者12例、中年患者26例。治疗前瘙痒程度评分按照性别、年龄、诊断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着(P>0.05)。4.38例病例治疗前瘙痒评分3.92±1.73,治疗后瘙痒评分为1.42±1.77,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显着(P<0.05)。总体38例病例中有33例瘙痒评分降低,计算治疗有效率为86.84%。结论:1.皮肤瘙痒是慢性肝病常见症状,其中以女性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硬化患者多见。2.中医药治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皮肤瘙痒,在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显着。
王晓[3](2020)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现状及针刺疗效和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的检索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现有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今后的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基于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梳理,选取其中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系统的检索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并挑选其中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的研究。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日期从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月。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对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干预措施: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各类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各类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针刺(如常规体针、温针、火针、电针、头针、耳针、腹针等)、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对照措施: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提取:使用Excel 2019设计文献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包括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患者信息、干预措施信息、质量评价条目。资料提取部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完成后再进行核对,不一致的地方讨论协商,或由第三方仲裁。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包括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蔽、盲法、不完整结局报告、选择性结局报告和其他偏倚六个条目,筛选其中收集到的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其中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非药物试验拓展声明、STRICTA清单进行评价分别对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资料分析: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均值(MD)和95%可信区间(CI)对连续性变量进行描述,使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CI对二分类变量进行描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对证据的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2191篇随机对照试验,这些研究覆盖了中国的36个省份及直辖市,其中河南省(238,11.31%)、江苏省(178,8.46%)、山东省(162,7.70%)、广东省(159,7.56%)、河北省(144,6.84%)、湖南省(117,5.56%)和湖北省(110,5.23%)开展了超过100项RCT研究。仅有一项研究发表语言为英文,其余均为中文。约三分之一(632,30.04%)的研究疗程小于28天,近四分之三(1639,74.33%)的研究未报告研究对象的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纳入的2191项研究中,2000(91.28%)项采用药物疗法,54(2.46%)项采用非药物疗法,137(6.25%)项采用药物联合非药物疗法。其中药物疗法包括12种中药剂型,按使用频次排序分别为汤剂、片剂、散剂、胶囊、颗粒剂、丸剂、栓剂、膏剂、注射液、凝胶、口服液、代茶饮。非药物干预措施10种,按使用频次排序分别为针刺、艾灸、放血、耳豆、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刮痧、推拿、穴位贴敷、五音疗法。共纳入12项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970名受试者。所有研究均在中国开展,并以中文发表。7项研究比较了针刺单独使用和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5项研究比较了针刺和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比西药常规治疗的疗效。其中头部针刺治疗1例,体针治疗11例。治疗时间从14天到60天不等。受试者年龄在20-78岁之间。病程9天-8年。其中有2项研究(16.67%)报告了随机序列生成方法,1项研究(8.33%)报告了分配隐藏,8项研究(66.67%)其他偏倚风险为高风险。1项研究(8.33%)对试验设计进行了详尽描述,1项研究(8.33%)按照CONSORT中要求报告了基线资料。对干预措施的描述中,所有纳入研究均没有对针刺方法选择的原因和治疗师的背景进行描述。结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涉及多种治疗方法及给药途径,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研究质量并不理想。未来的研究需要提高研究质量,在试验开展时采用严格的方法,确保获取高质量的研究证据。针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由于临床试验的数量有限,且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不理想,需要有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罗晓琼[4](2019)在《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文中认为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治疗以抗感染为主,然而,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现象。中医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简、便、廉、效的优势和特色,培土生金法是中医肺脾同治的常用治疗原则。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临床治疗肺炎患者的运用情况;其次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培土生金法指导下的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后通过观察性研究来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临床医生制定和优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的Meta分析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培土生金法在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奠定基础。方法:1.制定文献的检索词、检索策略、文献的纳排标准。2.在国内外生物医学类数据库中,全面搜索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体现中医培土生金法的中药治疗。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等。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4.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脱机时间等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合并分析。5.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来分析,连续变量资料用标准均数差(SMD)来分析,两者均以95%CI表示。结果:1.有效率:共23篇研究文献对有效率进行了报道,总病例数2142例,试验组1086例,对照组1056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5篇文献进行了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总例数404例,试验组203例,对照组201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中药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PCT:6篇文献对PCT进行了观察,总例数554例,试验组278例,对照组276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PCT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CRP:4篇文献对CRP进行了分析,总例数350例,试验组175例,对照组175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患者CRP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5.CPIS评分:2篇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病例数1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1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CPI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6.脱机时间:2篇文献分析了脱机时间,总病例数18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91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缩短脱机时间方面也具有优势。7.安全性: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试验组77例次,对照组130例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说明加用中药在改善常规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结论: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CT、CRP、CPIS评分,缩短脱机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可能减少西医抗感染治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二)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疗效,为耐药菌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耐药菌肺炎患者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加用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100ml tid po,疗程14天。观察各组的中医症状评分、CPIS评分、血常规、CRP、PCT、免疫指标、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生命体征、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胃脘胀满、腹胀、少气懒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热、气短、自汗等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CPIS积分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4)炎性指标:WBC、N、CRP、PCT等炎性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差异。(5)免疫指标:试验组在改善CD4+、Ig M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他免疫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均明显改善,治疗7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4天,两组无明显差异。3.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呼吸、血压和肝肾功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改善耐药菌肺炎患者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少气懒言等临床症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三)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目的:观察和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情况,以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肺炎诊断并进行了痰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案等数据,并录入Epidata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48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9.8±16.5岁)。2.合并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占84.5%,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超过50%,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合并疾病为主。3.炎性指标:WBC异常的比例仅34.46%,异常率从低到高依次为:WBC<N<PCT<N%<CRP,CRP异常的比例最高(62.84%)。4.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以氧分压降低为主。5.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3%)、肺炎克雷伯菌(15.4%)、鲍曼不动杆菌(14.8%)、流感嗜血菌(7.4%)、大肠埃希菌(5.6%)。6.耐药性:(1)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均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达到88.9%,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2)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以大肠埃希菌(77.8%)和鲍曼不动杆菌(58.3%)为主。(3)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3%和36%,对厄他培南暂未发现耐药菌株。(4)几种病原菌对哌拉西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相对较低。(5)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也较好。7.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和是否使用侵入性操作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住院天数>10天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3.116倍,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是没有侵入性操作的9.553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住院时间也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患者不一定有血象升高,各炎性指标中,CRP异常率最高,可见其敏感性较高。导致肺炎的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优先选用以上抗生素。住院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罗辉[5](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Chinese Portal 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Study Group (CHESS);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Emergency Intervention Committee;Chinese College of Interventionalists,Hepatobiliary Diseases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Spleen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Group;Chineses Society of Hepatology,Chinese Research Hospit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mittee;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Chinese Society of Digital Medicine;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Evidence Based Medicine;[6](2019)在《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文中研究说明门静脉高压是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等)的发生和发展[1-2]。据报道,我国肝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阳性者约1.06亿,酒精性肝病人群约6 000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
Chinese Portal 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Study Group (CHESS);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Emergency Intervention Committee;Chinese College of Interventionalists;[7](2018)在《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文中研究指明门静脉高压是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等)的发生和发展[1-2]。据报道,我国肝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其中HBs Ag阳性或HCV抗体阳性者约1. 06亿,酒精性肝病人群约6 000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约2亿[3-4]。尽管感染性肝病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 1亿[5]。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均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由此可
邝心颖,李幼平,张鸣明[8](2018)在《2017年Cochrane带给中国的机遇》文中认为过去20多年来,国际Cochrane协作网(简称Cochrane)完全改变了卫生决策制定的方式。Cochrane收集、总结及传播当前可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再通过Cochrane图书馆的传播平台,协助利益相关者实现知证决策。Cochrane从最初只有几十个志愿者的小组发展成为拥有来自130多个国家、超过37 000名志愿者的国际性组织。Cochrane系统评价及相关证据早已被公认为医疗卫生领域高质量、可信赖的国际金标准。近年来Cochrane又启动了不少创新项目以吸引更多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研究者加入。本文将简介这些崭新的研究平台,分享焕然一新的Cochrane带给中国研究者的机遇。
高虹,王吉耀[9](2018)在《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循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肝病的临床研究中开展循证医学可以给临床医师提供临床决策的依据。服用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植物导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确诊比较困难,即使进行创伤性检查,也易误诊。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病因学、诊断和预后的研究,结合实验室检查,确定了含PAs的植物是HSOS的病因之一,且PAs的代谢物吡咯与蛋白质的加合物可以作为PAs导致的HSOS的诊断标志物和预后的指标。这些研究经历提示,必须带着临床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不同方向进行顶层设计,并在研究过程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提供可靠的结果。
于乐成,陈成伟[10](2018)在《从循证医学看《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的制定和价值》文中研究表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是我国关于药物性肝损伤诊治、预防和管理的首部系统规范的指南,其制定过程遵循WHO临床指南写作规程,推荐意见均基于严谨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证据评估和分析。该指南不仅显着促进了我国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治和研究的规范化,也反映出了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药物肝毒性的预测和预防,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的EBM研究加以探索和论证。随着《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AGREE-China)的发布,及相关EBM证据的不断积累,必将推动指南的修订和完善。
二、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n hepato-biliary diseas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n hepato-biliary diseases(论文提纲范文)
(1)IMNT治疗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研究背景 |
1.1 妊娠合并糖尿病相关定义 |
1.2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病率 |
1.3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
1.4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近、远期的影响 |
1.5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与治疗 |
1.6 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概述 |
2.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问题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意义 |
3.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类型 |
3.2 研究现场 |
3.3 研究对象 |
3.4 样本量 |
3.5 研究方案 |
3.6 效果评价指标 |
3.7 指标收集 |
3.8 资料分析 |
3.9 质量控制 |
4.结果 |
4.1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一般结果 |
4.1.1 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描述 |
4.1.2 个人史及既往史比较 |
4.1.3 婚育史比较 |
4.1.4 孕期血糖及其控制情况 |
4.1.5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
4.1.6 多因素干预效果评价 |
4.2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结果 |
4.2.1 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 |
4.2.2 个人史及既往史比较结果 |
4.2.3 婚育史比较结果 |
4.2.4 孕产妇血糖及其控制比较结果 |
4.2.5 生化指标比较结果 |
4.2.6 主要指标比较结局比较结果 |
4.2.7 次要结局孕产妇指标比较 |
4.2.8 次要结局胎儿指标比较结果 |
4.2.9 次要结局新生儿指标比较结果 |
4.2.10 多因素干预效果评价 |
4.3 PSM前后干预效果比较 |
4.4 不同干预时间结果比较 |
4.4.1 不同干预时间OGTT结果 |
4.4.2 不同干预时间的主要结局指标结果 |
4.4.3 不同干预时间次要结局孕产妇指标结果 |
4.4.4 不同干预时间次要结局胎儿指标结果 |
4.4.5 不同干预时间的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
5.讨论 |
5.1 IMNT与孕产妇并发症 |
5.1.1 IMNT治疗对早产率的影响 |
5.1.2 IMNT治疗对母体心率异常的影响 |
5.1.3 IMNT治疗对母体合并肝胆病症的影响 |
5.1.4 IMNT治疗对母体合并肾脏病症的影响 |
5.1.5 IMNT治疗对羊水量与羊水性质的影响 |
5.2 IMNT与新生儿并发症 |
5.2.1 IMNT治疗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 |
5.2.2 IMNT治疗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5.3 IMNT治疗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 |
5.4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应用 |
6.本研究的局限性 |
7.结论 |
8.建议 |
8.1 对IMNT的实施方案制定指南或共识 |
8.2 加强多学科、多中心的交流 |
8.3 增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对IMNT的认识并推广实施 |
8.4 加强IMNT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宝典 |
附录3 糖尿病饮食处方 |
附录4 膳食日志及血糖测量表 |
附录5 信息记录 |
附录6 PSM匹配过程及结果 |
综述 真实世界研究在围产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徐春军教授从血论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性肝病合并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瘙痒发生率回顾 |
(一) 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一) 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
(3)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现状及针刺疗效和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1. 溃疡性结肠炎定义及临床分型 |
1.1 定义 |
1.2 临床表现 |
1.3 严重程度 |
1.4 临床类型 |
1.5 病变范围 |
2. 流行病学报告及患者生活质量 |
3. 现代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现状 |
4. 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
5. 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医学研究现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现状 |
1. 背景 |
2. 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3.2 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 |
3.3 文献筛选 |
3.4 资料提取 |
3.5 文献质量评价 |
3.6 资料分析 |
4. 结果 |
4.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4.2 纳入RCT研究的基本特征 |
4.3 文献质量评价 |
5. 讨论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5.2 中医药治疗措施的优势总结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6. 小结 |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1. 背景 |
2. 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3.2 资料来源与方法 |
3.3 数据提取 |
3.4 质量评价 |
3.5 资料分析 |
4. 结果 |
4.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4.2 针刺治疗UC的RCT研究的基本信息 |
4.3 文献质量评价 |
4.4 疗效评价 |
5. 讨论 |
5.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
5.2 质量评价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CONSORT拓展声明和STRICTA清单评价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与报告质量 |
1. 背景 |
2. 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质量评价 |
3.3 数据提取 |
3.4 资料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检索记录 |
附录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RCT资料提取表 |
附录3 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资料提取表 |
附录4 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资料提取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 |
1.1 目的 |
1.2 技术路线图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文献检索的范围及策略 |
1.5.1 检索数据库 |
1.5.2 检索词 |
1.5.3 检索时间及检索策略 |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 |
1.7 结果 |
1.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1.7.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7.3 Meta分析结果 |
1.8 讨论 |
1.8.1 Meta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
1.8.2 本部分研究的选题思路 |
1.8.3 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
1.9 小结 |
第二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2.1 课题来源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案 |
2.3.1 技术路线图 |
2.3.2 研究设计 |
2.3.3 研究对象 |
2.3.4 治疗方案 |
2.3.5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2.3.6 疗效判定 |
2.3.7 不良反应的观察 |
2.3.8 质量控制 |
2.3.9 统计分析 |
2.3.10 伦理学原则 |
2.4 研究结果 |
2.4.1 研究完成情况 |
2.4.2 基线统计结果 |
2.4.3 疗效评价 |
2.4.4 安全性评价 |
2.5 讨论 |
2.5.1 培土生金法的历史渊源 |
2.5.2 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的理论依据 |
2.5.3 研究药物组方分析 |
2.5.4 现代药理研究 |
2.5.5 研究结果分析 |
2.5.6 导师治疗耐药菌肺炎的经验概要 |
2.6 小结 |
第三章 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 |
3.1 课题来源 |
3.2 研究目的 |
3.3 技术路线图 |
3.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4.1 纳入标准 |
3.4.2 排除标准 |
3.4.3 研究方法 |
3.4.4 观察指标 |
3.4.5 统计方法 |
3.5 研究结果 |
3.5.1 一般资料 |
3.5.2 患者吸烟情况 |
3.5.3 合并疾病情况 |
3.5.4 炎性指标分析 |
3.5.5 血气分析情况 |
3.5.6 病原菌分布情况 |
3.5.7 病原菌药敏结果 |
3.5.8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
3.5.9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3.6 讨论 |
3.6.1 一般情况和合并疾病分析 |
3.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
3.6.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
3.6.4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3.7 小结 |
结论 |
创新性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正文部分) |
综述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概况及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
4.1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性概况 |
4.1.1 肺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
4.1.2 病原学研究现状 |
4.1.3 治疗进展 |
4.2 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
4.2.1 中医对肺炎的认识 |
4.2.2 中医病因病机 |
4.2.3 中医对肺炎的治疗情况 |
4.2.4 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 |
4.2.5 培土生金法的临床运用 |
4.2.6 参苓白术散的研究进展 |
4.2.7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
4.2.8 中医药在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
附件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
前言 |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
1.4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
3 讨论 |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2.7 倒漏斗图分析 |
3 讨论 |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论文提纲范文)
1 HVPG检测适应症和禁忌症 |
1.1 适应症 |
1.2 禁忌症 |
1.2.1 操作前准备 |
1.2.2 仪器设置及测压全程记录 |
1.2.3 检测方法 |
3 HVPG的临床应用 |
3.1 HVPG对门静脉高压危险分层的作用 |
3.2 HVPG在治疗管理中的价值 |
3.3 HVPG对无创诊断技术研发的价值 |
4总结与展望 |
附录 |
一、术前护理常规 |
二、术中护理常规 |
三、术后护理常规 |
(7)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论文提纲范文)
1 HVPG检测适应证和禁忌证 |
1.1 适应证 |
1.2禁忌证 |
2 HVPG检测流程 |
2.1操作前准备 |
2.2仪器设置及测压全程记录 |
2.3检测方法 |
3HVPG的临床应用 |
3.1HVPG对门静脉高压危险分层的作用 |
3.2 HVPG在治疗管理中的价值 |
3.3 HVPG对无创诊断技术研发的价值 |
4总结与展望 |
附录 |
肝静脉压力梯度检测围术期护理常规 |
1术前护理常规 |
2 术中护理常规 |
3 术后护理常规 |
(10)从循证医学看《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的制定和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共识和指南回顾 |
2《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的主要贡献 |
3《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反映当前药物性肝损伤诊治研究中的不足 |
4 循证医学与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及其指南的未来 |
5 总结和展望 |
四、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n hepato-biliary diseases(论文参考文献)
- [1]IMNT治疗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 乔静静.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徐春军教授从血论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观察[D]. 李尚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现状及针刺疗效和质量评价[D]. 王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D]. 罗晓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J]. Chinese Portal 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Study Group (CHESS);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Emergency Intervention Committee;Chinese College of Interventionalists,Hepatobiliary Diseases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Spleen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Group;Chineses Society of Hepatology,Chinese Research Hospit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mittee;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Chinese Society of Digital Medicine;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and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现代医药卫生, 2019(01)
- [7]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J]. Chinese Portal 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Study Group (CHESS);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Emergency Intervention Committee;Chinese College of Interventionalists;.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12)
- [8]2017年Cochrane带给中国的机遇[J]. 邝心颖,李幼平,张鸣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8(10)
- [9]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循证临床研究[J]. 高虹,王吉耀.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09)
- [10]从循证医学看《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的制定和价值[J]. 于乐成,陈成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