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洁[1](2014)在《睫状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舌缺损功能重建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携带肋间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缺损的比格犬动物模型,.将肋间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通过观察应用与不应用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评价再生神经数量及功能恢复差异,为功能性舌重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8只健康雄性比格犬,犬龄1-1.5岁,分别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B组),每组9只。首先两组在舌体左侧制备舌缺损,以左下第一磨牙近中至舌中线的垂直连线为前界切除4cm×3cm范围的舌体组织,然后两组分别制备携带第11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静脉的腹直肌-腹膜瓣。将第11肋间神经和舌下神经吻合,腹壁下动、静脉分别与舌动脉、颌外静脉吻合,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缺损。两组神经吻合段均置于硅胶管内,两端以胶原蛋白海绵封闭。吻合完成后A组硅胶管内一次性注入CNTF300ng(5ul,60ng/ul), B组硅胶管内注入5u1生理盐水。术后12周,两组动物模型进行舌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有髓纤维、运动纤维计数,神经直径、移植腹直肌细胞直径、面积测量。结果:电生理检测结果为A、B两组潜伏期较正常明显延长,A组潜伏期较B组短,A、B两组振幅较正常降低,A组振幅大于B组,A、B两组传导速度较正常减慢,A组传导速度恢复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再生神经直径,有髓纤维、运动纤维计数比较,A组再生神经直径、有髓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数量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转移腹直肌细胞比较,A组细胞直径、面积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肋间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转移修复舌缺损后,两组模型肋间神经可重获舌下神经支配,局部应用CNTF可促进运动神经再生,舌下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未使用CNTF组,并能有效防止转移腹直肌腹膜瓣萎缩
高化圣[2](2013)在《人及小鼠味蕾细胞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味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口腔内的味蕾所引起的感觉,是人及动物感知外界刺激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味觉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和内稳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有一些疾病(如舌癌)及疾病治疗方案(如头颈部肿瘤放疗)可引起患者出现味觉障碍,甚至味觉丧失。目前味觉的研究相比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研究严重滞后,对于临床中存在的味觉异常无法及时干预和治疗。如果能够从体外培养的味蕾细胞进行探索,将会极大地加速味觉的研究。目前很少有成功培养出味蕾细胞的报道,因此,建立人及ICR小鼠的味蕾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的:建立一种稳定良好的人及ICR小鼠味蕾细胞培养方法。方法:1.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舌背粘膜上味蕾的存在部位。2.取临床舌肿物手术扩大切除的正常味觉乳头及ICR小鼠味觉乳头组织,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获得味蕾细胞法进行味蕾细胞的培养。3.以味蕾细胞特异性蛋白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1.舌背粘膜HE染色发现,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不含味蕾。2.舌背粘膜α-gustducin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示味蕾中约有20%~30%的细胞胞质被标记;在CK8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显示味蕾中的细胞胞质均被标记。3.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均能从舌背味觉乳头中获得味蕾细胞,并能在体外培养味蕾细胞15d-18d。4.体外培养的味蕾细胞在失去神经支配后能够存活18d,并仍能够表达一些特异性蛋白(α-gustducin、CK8)。结论:1.通过酶消化法对人和ICR小鼠味觉乳头消化处理,建立了一种短期的味蕾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体外培养的味蕾细胞短期内仍能够表达一些特异性蛋白。2.建立了一种轮廓乳头组织块培养味蕾细胞的方法。
张涛[3](2012)在《颏下岛状皮瓣和前臂皮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对比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和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在修复舌癌术后半舌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2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5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术后同期分别应用颏下岛状皮瓣(n=18)及前臂桡侧皮瓣(n=27)修复半舌缺损,比较两种皮瓣制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并观察和比较患者术后舌体外形恢复程度、舌活动度、语言、咀嚼及吞咽功能等情况。结果应用颏下岛状皮瓣和前臂皮瓣修复的平均制备时间分别为(46.83±7.75)min、(61.25±10.79)min,颏下岛状皮瓣制备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前臂皮瓣制备的手术时间(P﹤0.05);颏下岛状皮瓣和前臂皮瓣制备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4.44±4.04)ml、(28.81±5.49) ml,颏下岛状皮瓣制备的出血量明显小于前臂皮瓣(P﹤0.01)。18例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伤口延期愈合,1例出现皮岛坏死,清创后发现肌瓣血运良好,皮瓣移植成功率94.44%(17/18),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7例前臂皮瓣修复,1例因静脉血栓出现术后皮瓣坏死,抢救无效清创后直接拉拢缝合,皮瓣移植成功率96.30%(26/27),供区均行全厚皮片移植,前臂局部遗留较大手术瘢痕。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口底瘘、颈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种皮瓣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舌体外形恢复基本满意,舌活动度、语言、咀嚼及吞咽功能相近(P均>0.05)。结论在半舌缺损修复中,颏下岛状皮瓣具有制备简单、用时短、出血少、伤口隐蔽和与前臂皮瓣相似的功能康复效果等优点,是前臂皮瓣修复的补充和半舌缺损修复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对外形美观要求较高的中青年舌癌患者。对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舌癌患者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应慎重。
李一可[4](2009)在《大鼠舌神经和鼓索神经损伤的手术进路及其损伤后味蕾形态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寻找一种方便、有效的损伤大鼠味觉神经的手术入路并观察大鼠舌神经和鼓索神经损伤后舌前2/3味蕾形态的变化。方法:在第一部分实验中,成年SD大鼠24只在充分麻醉后行腹侧颈正中旁切口,分离浅层筋膜,暴露咬肌和下颌舌骨肌。进一步沿两肌间隙分离组织,暴露深处的颞下窝后,仔细分离二腹肌前腹的肌纤维,暴露出舌神经主干。进一步沿该神经往上游追踪,在下颌骨外侧缘的深面可见鼓索神经加入舌神经的分叉处,切断相应神经后止血并关闭切口。观察术后动物的切口情况和一般表现,计算死亡率、感染率等。最后根据术中记录、术后解剖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描述大鼠味觉神经通路以及周围血管和肌肉的解剖并作图。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成年大鼠24只,分成鼓索神经切断组、舌神经切断组以及手术对照组。前两组分5天、10天、14天、28天和42天五个时间点,后一组分10天和28天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2只大鼠。按照第一部分描述的手术进路对相应味觉神经进行损伤后,到相应时间处死动物,取舌组织作冰冻切片。标本用抗CK8抗体显示味蕾、PI显示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以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Photoshop下计数味蕾密度、体积及细胞数。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每个时间点的组间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第一部分实验中,平均手术时间为51.7±8.2分钟,术后动物存活率100%,感染率0%,均在2天内恢复正常活动及进食。同时对大鼠鼓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味觉神经的走行以及周围的组织的解剖作出描述。在第二部分实验中,大鼠舌/鼓索神经切断后,术侧舌前2/3味蕾出现萎缩,表现为染色强度下降,范围缩小以及细胞极性紊乱,味蕾密度、体积以及细胞数在术后14天下降都最低值;随后味蕾的形态开始恢复,表现为染色强度增加,范围增大以及细胞极性恢复正常,到42天密度恢复至对照组的约70%,体积和细胞数恢复到对照组的90%。对侧舌前2/3味蕾在舌/鼓索神经切断后出现体积增大和细胞数增加,两者计数在14天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回落,至42天恢复接近正常;但味蕾密度及细胞极性等无明显改变。舌神经与鼓索神经切断组术侧各时间点的味蕾体积和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但在10~42天各个时间点的味蕾密度有统计学差异,鼓索神经切断组高于舌神经切断组。结论:该手术进路能有效的损伤大鼠舌前2/3的味觉神经。舌前2/3味蕾失神经支配后会发生萎缩,至2周左右程度最严重。随后萎缩的味蕾开始再生,至42天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同时损伤对侧的味蕾会出现代偿性增生,表现为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体积增大,主要发生在损伤后10天~28天里。三叉神经舌支可能对维持味蕾形态起一定的作用。味蕾的再生有赖于损伤神经的恢复,但后者可能不是唯一的机制。
张志愿[5](2005)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功能重建》文中认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功能性重建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显微外科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发展,牙种植、牵引成骨、CAD/CAM和快速原型制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缺损重建的质量已获得明显提高,尤其在形态恢复方面几近完美;但在动力性肌功能、感觉功能、吞咽和发音机能恢复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咀嚼、吞咽、言语、感觉功能方面论述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重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陈宁[6](2005)在《味蕾、舌神经损伤和再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味蕾和味觉神经受损,味觉丧失,临床上常见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放疗以后,或因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正颌外科、涎腺外科、肿瘤切除和外伤损伤舌神经所致。因此味蕾再生和味觉恢复一直是神经生理和口腔颌面外科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研究在我国报道甚少。本课题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研究放射线照射和舌神经损伤后,舌菌状乳头、味蕾、味觉神经和味觉再生恢复的情况,观察损伤的舌神经修复后,菌状乳头、味蕾、味觉神经和味觉再生恢复的效果,为提高口腔颌面部放疗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治疗舌神经损伤的病人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 60Co照射SD大鼠对舌菌状乳头及味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治疗剂量60Co照射SD大鼠头颈部后舌菌状乳头及其味蕾的形态学变化和再生能力。 方法:模拟临床治疗剂量,根据多次照射剂量归一的方法,一次大剂量60Co照射30只SD大鼠头颈部,照射后观察大鼠舌菌状乳头和味蕾的变化。 结果:照射后大鼠舌菌状乳头和味蕾第5d明显萎缩、退化、消失,第10-20d达到最高峰,第30d有少量菌状乳头和味蕾开始再生,第60d菌状乳头和味蕾明显再生,有部分菌状乳头仍呈萎缩状,未见到再生的味蕾。结论:治疗剂量的“OCo照射头颈部,舌菌状乳头和味蕾的损伤是极其严重的,这些损伤能够部分恢复,但不完全。第二部分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及味曹再生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及味蕾的变化和再生。方法:将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切除一侧0.scm长的舌神经,B组用蚊式血管钳钳夹一侧的舌神经,每只动物的自身对侧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0、20、35、65、90d用体视显微镜、组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SD大鼠菌状乳头及味蕾的变化。结果:舌神经被切断或钳夹损伤后10d,同侧的菌状乳头和味蕾萎缩、退化、消失,数目明显减少;舌神经损伤后65d,B组(钳夹损伤)动物萎缩、退化、消失的菌状乳头和味蕾已再生恢复,形态和数目已恢复正常,A组(神经切除)动物到god时萎缩、退化、消失的菌状乳头和味蕾仍然没有再生恢复的迹象。结论:菌状乳头和味蕾对舌神经具有依赖性,菌状乳头和味蕾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能否自行再生恢复与舌神经的损伤程度有关。第三部分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舌菌状乳头及味曹再生的实验研究目的:了解用显微神经外膜吻合修复切断的舌神经,舌菌状乳头和味蕾的再生能力。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A、B、c三组,A组:切断舌神经并去除0.scm长的舌神经。B组:切断舌神经并即刻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吻合。C组:用纹式血管钳钳夹损伤一侧舌神经。术后20和10Od用体视显微镜、组织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鼠舌菌状乳头和味
陈宁,赵士芳,谷志远,张念光[7](2004)在《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舌神经损伤后味蕾的变化,以及切断的舌神经用神经外膜吻合修复后舌菌状乳头和味蕾的再生能力。方法:模拟临床将SD大鼠一侧舌神经钳夹或切断损伤,即刻用神经外膜吻合的方法修复切断的舌神经,分别于术后20d和100d时用体视显微镜、组织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鼠舌菌状乳头和味蕾的形态和数目。结果:术后20d时,无论钳夹损伤或切断舌神经,切断的舌神经无论是否用神经吻合修复,舌神经损伤侧的菌状乳头和味蕾均萎缩、退化,数目明显减少;术后100d时,舌神经钳夹损伤和舌神经切断后即刻吻合修复的动物,退化、萎缩的菌状乳头和味蕾已完全再生,形态和数目恢复正常。而舌神经切断后未吻合的动物,萎缩、退化的菌状乳头和味蕾无明显再生恢复。结论:钳夹损伤舌神经,萎缩、退化的菌状乳头和味蕾可以自行再生恢复;切断舌神经,萎缩、退化的菌状乳头和味蕾不能自行再生恢复;用神经外膜吻合修复后,萎缩、退化的菌状乳头和味蕾可以再生恢复。舌菌状乳头和味蕾形态、数目的再生恢复,可以作为舌神经修复成功的客观指标。
陈宁,万林忠,李宏卫,宋晓陵,张念光[8](2001)在《鼠舌神经切断吻合后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用神经外膜吻合立即修复切断的舌神经,观察所支配的菌状乳头和味蕾再生恢复情况。方法模拟临床将 SD 大鼠的舌神经切断并立即用神经外膜吻合修复,术后100天用体视显微镜、组织显微镜、扫描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所有 SD 大鼠舌菌状乳头和味蕾的形态和数目。结果舌神经切断后,菌状乳头和味蕾退化、萎缩、消失,不能自行再生。神经外膜吻合修复100天时,菌状乳头和味蕾再生恢复,形态和数目均达到正常。
陈宁,杨筱荣,万林忠,袁馏平[9](2000)在《鼠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变化的扫描电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的变化和再生能力。方法 :将成年SD大鼠的一侧舌神经模拟临床损伤后 ,用体视显微镜结合扫描电镜 ,定量观察大鼠舌菌状乳头的变化。结果 :(1)舌神经被钳夹或切断后 ,同侧的菌状乳头萎缩 ,消失 ,数目明显减少 ,味孔消失。 (2 )舌神经被钳夹后 6 5天 ,萎缩消失的菌状乳头明显再生 ,形态和数目恢复正常 ;(3)舌神经被切断后90天 ,萎缩消失的菌状乳头仍然没有再生迹象。结论 :(1)菌状乳头及其味蕾对舌神经具有依赖性 ;(2 )菌状乳头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能否再生与舌神经的损伤程度和修复有关 ;(3)舌神经不仅有支配和营养菌状乳头及其味蕾的作用 ,而且还有抑制菌状乳头向丝状乳头异化的功能。
陈宁,宋晓陵,万林忠,张萍,袁馏平[10](1998)在《鼠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及其味蕾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及其味蕾的变化和再生能力,为临床上舌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的一侧舌神经模拟临床损伤(钳夹或切断)后,用体视显微镜,光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分别于损伤后10,20, 35,60和90天定量观察了大鼠舌菌状乳头及其味蕾的变化,以对侧作为对照。结果:(1)舌神经被钳夹或切断后,同侧的菌状乳头萎缩,消失,数目明显减少,味孔消失。组织学研究可见菌状乳头顶部上皮角化层增厚,高度和直径明显减少。味蕾卵
二、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睫状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舌缺损功能重建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和方法 |
1 材料 |
1.1 主要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 主要试验设备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方法 |
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
2.2 手术方法及给药途径 |
2.3 标本取材 |
3 观测指标 |
3.1 电生理检测 |
3.2 再生神经组织形态学观察 |
3.3 移植腹挪组织形态学观察 |
3.4 图像采集分析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分析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人及小鼠味蕾细胞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 主要仪器及设备 |
二、 实验试剂及试剂配制方案 |
三、 实验方法 |
(一)舌味觉乳头的 HE 染色 |
(二)舌味觉乳头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 |
(三)味蕾细胞的培养 |
(四)味觉乳头组织块培养 |
(五)味蕾细胞的鉴定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颏下岛状皮瓣和前臂皮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对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鼠舌神经和鼓索神经损伤的手术进路及其损伤后味蕾形态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关于大鼠味觉神经损伤手术进路的探索 |
摘要 |
Abstract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大鼠舌神经/鼓索神经损伤后舌味蕾形态的变化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综述:味觉系统及味蕾失神经支配研究进展 |
附录2: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参加会议及所获奖励 |
附录3:致谢 |
(6)味蕾、舌神经损伤和再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60)Co照射SD大鼠对舌菌状乳头及味蕾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及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及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舌神经吻合修复后菌状乳头及味觉再生恢复的临床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研究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附录一 |
附录二 |
(7)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分组 |
1.2 实验方法 |
1.3 观察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体视显微镜观察 |
2.3 组织学观察 |
2.4 扫描电镜 |
3 讨论 |
(9)鼠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变化的扫描电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 料 和 方 法 |
1 动物分组及损伤舌神经: |
2 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
结 果 |
1 体视显微镜观察: |
2 扫描电镜观察: |
讨 论 |
四、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睫状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舌缺损功能重建的实验研究[D]. 刘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
- [2]人及小鼠味蕾细胞的培养研究[D]. 高化圣.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3]颏下岛状皮瓣和前臂皮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对比性研究[D]. 张涛.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2)
- [4]大鼠舌神经和鼓索神经损伤的手术进路及其损伤后味蕾形态变化的研究[D]. 李一可. 复旦大学, 2009(12)
- [5]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功能重建[J]. 张志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04)
- [6]味蕾、舌神经损伤和再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陈宁. 浙江大学, 2005(05)
- [7]舌神经切断吻合后菌状乳头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J]. 陈宁,赵士芳,谷志远,张念光. 上海口腔医学, 2004(06)
- [8]鼠舌神经切断吻合后味蕾再生的实验研究[A]. 陈宁,万林忠,李宏卫,宋晓陵,张念光.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1
- [9]鼠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变化的扫描电镜研究[J]. 陈宁,杨筱荣,万林忠,袁馏平. 口腔医学, 2000(04)
- [10]鼠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及其味蕾变化的实验研究[A]. 陈宁,宋晓陵,万林忠,张萍,袁馏平. 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