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199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一、中国1990~2050年老龄人口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范志浩[1](2021)在《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我国也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加剧正处于持续加速的状态。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增加老年人口的规模,还会使整体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力供给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而河南省又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所以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关系有利于充实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为河南省制定相关人口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学习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开始后文的研究。先分析了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的现状,发现河南省也是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绝对规模较大,但相对比例较低,整体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且正处于稳步加速阶段,同时全面二孩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各省辖市人口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河南省的劳动力供给比较充足,劳动参与率也比较高,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劳动力年龄结构有老化现象,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现象明显。结合全面二孩政策对河南省2019年至2050年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发现河南省常住人口数将在2040年达到峰值,而适龄劳动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但整体呈减速趋势,人口年龄结构逐年老化。之后使用河南省2000年至2018年相关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后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不变时,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劳动参与率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最后结合本文的现状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全面二胎政策,鼓励生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增加老年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积极开发老龄产业市场;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朱翠明[2](2021)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的阶段、新的矛盾、新的表现,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我们再一次面对的新时代转折的关口,这个关口不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作为普遍性的问题更是世界各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突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价值,不仅仅是将抓住“全面超越的历史机遇”,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起到前导与示范作用。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简称,本文将老龄化作为问题的研究出发点,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研究在社会不同的阶段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变动特征的原因,只有找寻出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解释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形成的原因,进而对老龄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做出应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连续转变,而使人与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结果。因此,需要将现代化与老龄化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构和研究侧重点与前期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区别,虽然分析侧重的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为客观认识和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确实无法脱离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所发生的连续转变,而孤立地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与人对立统一关系角度进一步深度挖掘。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变化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探寻社会中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从“因”着手,找到最为准确和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助力。第一章是绪论。首先,阐明了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老龄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老龄化的研究现状。老龄化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在老龄化的理论发展方面还比较薄弱。最后,指出了创新与不足之处。由于研究侧重角度的不同,得到了一些较为有新意的见解,提出了未来人口衡定论,推测出人口年龄结构呈铅笔型形态等。第二章是文章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主要的基础理论。主要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为介绍国外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理论。第三章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着手,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转变的关系,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和共性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总结了在不同人类社会阶段下体现出的不同人口特征,阐述了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深层挖掘归纳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经验教训。第四章在世界步入老龄化背景下,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口关系变动情况及老龄化形成历程,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出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关系变动的原因,总结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原因,以及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老龄化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五章基于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得到实际数据支撑,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黄金分割规律,推论出现代化进程中未来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并预测了中国至2050年各阶段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同时,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第六章基于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优化人口政策、完善养老制度、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等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策略、措施。

李雪岩[3](2021)在《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老龄失能人口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为应对老龄失能群体护理支出节节攀升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我国应逐步科学构建社会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保障我国老龄失能群体的长期护理需求。我国政府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迫切需要对长期护理和非正式护理的影响机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和理论的政策设计,并基于失能转移模型对未来我国老龄失能人口和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进行预测,构建生命周期模型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效果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并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常态,在当前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既有能力也有必要建立并完善社会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论文关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水平与支出规模的预测研究结果为探究失能群体的长期护理需求与护理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可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与完善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与数据参考,同时论文构建的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论模型以及具体的政策模拟分析结果可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框架与政策导向支持。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重点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所使用的各类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并提出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叙述,将相关文献划分为国外文献与国内文献展开研究,并根据不同文献的研究重点将各类文献归纳分类,从而就当前长期护理保险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再次,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具体界定,包括在微观层面界定健康与失能等相关概念,宏观层面阐述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内容,并对包含非正式护理和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在内的长期护理理论框架进行说明,尝试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机制的微观消费生命周期模型,从保险产品与社会制度角度深入分析长期护理保险机制,为长期护理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贡献的相关研究贡献理论依据。论文通过参考世界各国和国内部分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系统分析研究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于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以代表性发达国家与国内首批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实践经验为例,比较不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设计构想具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与实施方案,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和保险机制,为实现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拓展政策设计思路。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仍处于试点阶段,论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工作,采用适当的计量模型分析核心因素对老年群体非正式护理选择的影响程度,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讨相关因素对非正式护理选择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渠道。从而基于实证数据探究影响我国老龄失能群体长期护理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老年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决策,并尝试探讨非正式护理服务模式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疾病冲击与代际支持是非正式护理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疾病冲击通过作用于家庭成员的代际支持程度影响老年群体作出非正式护理决策,代际支持又可通过改善老年群体的失能程度显着改变其非正式护理选择;失能程度作为反映老龄失能群体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年龄、城乡类型、子女数目、慢性病数目、抽烟状况均可显着影响个体失能程度,从而改变失能老龄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非正式护理与社会护理均可作为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考察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水平与支出规模,论文建立了老年群体失能转移模型,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归并平均的算法,结合人口预测数据对我国失能老龄人口规模进行测算,利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相关数据构建缴费率假设,从而预测并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相关成本与支出规模。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失能人口与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将分别达到5184万人与5025亿元左右,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未来老龄失能人口规模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迫切需要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龄失能人群的护理需求进行保障,但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会为我国财政支出带来严峻的政策挑战,国家需采用有效措施健全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规划与设计,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有序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论文进一步基于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机制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使用模拟矩方法估计的关键参数,利用理论模型结合追踪调查数据对长期护理参保数据进行匹配和模拟,以参数估计和政策模拟等手段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与制度设计,以考察不同政策下我国中老年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意愿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中老年群体面临的护理风险不容小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需求较为旺盛,而采用时长补贴与城乡统筹机制的长期护理保险较为适合我国老龄失能人群特点,未来可采用城乡统筹时长补贴型为主、多种保险机制并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而有效应对老年群体的失能风险并充分保障其长期护理需求。最后,论文阐述了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在充分分析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成果为应对我国老龄化挑战和提高老龄健康福利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以社会性城乡统筹为核心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科学规划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筹资体系与待遇支付方式、积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提供非正式护理服务、与护理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构建高质量护理服务体系以及持续改革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并完善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为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可持续运行发展,发展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可行的政策导向支持。论文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结合我国老龄失能人口和社会发展特点,借鉴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经验,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上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符合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规划的研究结论;鉴于现阶段难以取得高质量的长期护理保险直接参保数据,重点关注非正式护理选择和长期护理需求的核心影响因素,并使用来自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较为前沿的2008至2018年四期面板追踪数据,基于大样本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非正式护理与长期护理的影响机制展开实证研究,整体分析过程较为深入,研究结果对长期护理相关服务的实践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构建以离散型马尔可夫链为基础的失能转移模型,结合人口预测数据计算符合我国老年群体特点的失能转移矩阵,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归并平均的算法,具体测算老龄失能人口与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从而有效提高了远期预测精度;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机制的微观消费生命周期模型,从理论研究角度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设计思路,以参数估计和政策模拟的方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具体保险机制与制度设计,使用模拟矩方法测算模型的关键参数,可避免无法使用广义矩条件进行直接估计的情况,弥补了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目前长期护理相关指标体系较为缺乏的问题,政策模拟结果具备一定的稳健性,可为构建并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理论与学术价值。

刘佳蓄[4](2020)在《“全面二孩”政策对哈尔滨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与居民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速度的快速增长给国家、地方经济造成了比较大负面影响。为了缓解该趋势,我国政府从最初的节制生育观念到之后的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结构当中的自然增长率、劳动人口所占比重、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发生了改变,但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而这也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例如社会生产力降低、财政支持压力加大等等。而面对着如此严峻形势,在2016年,政府实施由计划生育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转变,这也令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然而与其他地区类似,在进入到21世纪后,面临着人口结构变化的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全面二孩”政策与哈尔滨市人口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结合我国在不同时期实施的不同生育政策,对哈尔滨地区未来人口总量、老龄人口系数、人口抚养比等预测值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从最终得到结果上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人口总量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政策实施时间提议,其所能够带来的效果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当中比较弱,哈尔滨地区老龄化不断加重以及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趋势,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开放生育政策的背景下,应当从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解决人口问题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针对以上研究结论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首先,要理性看待“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主要包括充分认识“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积极宣传“全面二孩”政策的内容、正确看到政策遇冷的利弊。其次,从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上看,主要包括结合哈尔滨地区的实际情况专门成立高危妊娠咨询和指导中心、提供良好教育条件、加强女性生育保险以及不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再次,从完善各项相关配套制度角度看,主要包括完善产假制度、完善女性就业机制、完善政策利好引导机制以及加强经济调整升级。最后,还应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王帅印[5](2020)在《2020-2050年河北省劳动力供求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省人口在本世纪初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且老龄化程度在持续提高,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也随之发生着相应变化;十八大以来我国二孩生育政策经历两次调整,河北省人口及劳动力资源在数量和结构上已经或将有一定的响应。近年来,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雄安新区建设的推进以及京张冬奥会的筹备,河北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以提高,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对河北省劳动力供求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供给、需求两方面对河北省劳动力变动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第一,在劳动供给模型中,采用年龄移算法,结合模型生命表,分三个方案求出2020-2050河北省分年龄性别人口数进而得出劳动年龄人口数;然后结合河北省劳动力参与率三方案假设,最终求出河北省未来30年劳动力供给数量。第二,在劳动力需求模型中,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河北省未来30年GDP以及资本存量的变化趋势反向求出河北省未来30年分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其中,资本存量所依据的历史资本存量是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本文中方案人口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的30年,河北省总人口规模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43年前后,峰值人口规模8149.5万人;全面二孩政策使河北省人口峰值出现的时间推迟了四年;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提高,到2050年时,人口老龄化程度接近目前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日本的水平;劳动力年龄人口规模逐年下降且2035年后下降速度加快;河北省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劳动力的供给数量最低为3100万人,最高为4100万人。中等经济增长速度、中等TFP增长率的河北省劳动力需求预测结果为: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逐年减少,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先升后降。在无大的技术变革的条件下,河北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将会在2021年发生逆转。要想在此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下,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应继续加大教育和研发投入、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翟颖颖[6](2020)在《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07年末,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7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6%,河南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截至2018年,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上升至1019万人,比2007年增加272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已达到10.6%,该比重相较2007年上升3%,河南省老龄化程度呈持续快速加深的趋势,老龄人口的长期护理问题也随之日趋严峻。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河南省居民对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必将显着增加。从国内研究综述来看,国内学者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缺乏对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定量研究。基于此,本文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利用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本文首先预测出2020年至2050年河南省失能人口的数量,预测结果显示,到2050年河南省失能人口将达到104万。并基于失能人口的预测数量测算出2020年至2050年河南省长期护理费用需求,采用高、中、低三档模式预测至2050年河南省长期护理费用需求为:高档3222亿元,中档2392亿元,低档1308亿元。依据河南省长期护理费用需求的预测结果,基于不同的社会制度环境预测出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同时,本文根据经济学原理对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筹集进行预测,进而考察得出,将河南省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全部交由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来满足,即使政府完全不予财政补贴,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也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说明面对河南省旺盛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商业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动力去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需求。根据目前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状况,结合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预测结果,本文对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在理论方面,本研究丰富了关于地区性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定量预测方面的内容。在现实意义上,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进行定量预测,结合对于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帮助解决河南省居民面临的长期护理问题。

陈东升[7](2020)在《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文中提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长寿时代,这将是关系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长寿时代的特征是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寿命延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的预期寿命每10年会增长2~3岁,若干年后,相当多的人可能进入百岁人生。与此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从金字塔结构转变为柱状结构,平台期老龄人口占比超越1/4。本文完善了长寿时代的概念,认为长寿时代将是人口转变下的新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学术理论进行归纳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长寿时代的特征和形成,进而提出长寿时代将带来健康时代和财富时代,对社会的经济模式、产业结构及各个方面造成影响。本文以动态的视角看待人类社会对老龄人口占比增多现象的应对现状,对长寿时代给社会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指出长寿时代下会产生新形态的长寿经济,将在微观层面深刻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健康财富规划,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保持组织活力、承担社会责任。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政府、企业3个层面探讨了长寿时代的解决方案,尤其强调企业应创新商业模式、引入共享及生态理念,对引导长寿时代下的产业变革与企业转型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罗丽娜[8](2020)在《有效老年抚养比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老年抚养比是衡量我国劳动人口社会养老负担的重要指标。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跌和老年社会状态的变化,我国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劳动人口占比不断减少,使得老年抚养比逐年攀升,即劳动人口的社会养老负担加剧。劳动者作为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如果缺乏将会导致整个社会有效供给不足。为此,国家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在2016年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政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人口学领域的老年抚养比尚未体现出真实的社会养老负担,更未能完全反映我国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代际抚养负担。基本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根源在于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不合理,测算出真实有效的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是有效老年抚养比测度的关键。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大主线:(1)基于Leslie矩阵模型预测我国各年龄人口结构与数量,修正实际劳动人口、老年人口的年龄范围,获得我国的有效老年抚养比,并分析不同生育率对有效老年抚养比的影响;(2)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建立老年抚养比与个体养老保险收入的关系,证明老年抚养比增加会降低个体养老保险收入,并通过建立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与有效老年抚养比、受教育水平、人均GDP自然对数、养老保险收入水平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有效老年抚养比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再借助计量经济学和Spss软件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1)有效老年抚养比明显高于人口学领域的老年抚养比,我国当前的老龄化已非常严重,未来10年内我国老年抚养比还将继续上升,需加强人口结构的调整;(2)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有效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上升0.192个百分点。针对以上结论,并以减轻劳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负担为目的,论文从放开生育、延迟退休、农民工市民化、防止引入国外低廉劳动力、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乔[9](2020)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东北地区持续的超低生育率、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不断流出的青年劳动力流动人口等问题的不断加剧,给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及东北地区年度统计公报等数据,在对我国东北地区少子老龄化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1990-2017年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并预测了2020-2050年的劳动力供给以及人口结构。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将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学因素)和劳动参与率(非人口学因素),分析了199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三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呈现出从缓慢增加到快速增加再到开始减少的变化态势,人口学因素是导致东北地区影响劳动力供给减少的主要因素。其中,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良好的人口结构在增长,随着预期寿命继续延长,适龄劳动人口的流出,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结构继续恶化,那么以此为支撑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会迅速减少。本文运用分要素预测方法预测2020-2050年我国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的趋势。首先采用年龄移算法,参考联合国对我国的生育率预测以及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高、中、低三种生育率方案,推算分年龄别的人口。以此为基础,添加考虑人口流出的中方案,得出四种方案下劳动年龄人口预测结果。再根据老龄化影响下东北地区劳动参与率的变动趋势进行估计,最终预测2020-2050年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总量。预测结果显示,不论采用哪种生育率,我国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都将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大幅下降,到2050年,在中方案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将减少至3500万。

郭婷[10](2020)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文中认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退休劳动者给予的经济补偿,是保障退休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既关系人民生活福祉,也关系社会稳定。但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不匹配,缴费基数低等问题,随着在职劳动人口的减少和养老金支出的增加,养老金赤字将急剧增加,这些问题的存在冲击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各项参数进行精算分析,得出可信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贴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出发,总结和分析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及制约因素,阐述了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然后,通过建立PADIS-INT人口预测模型,得出2017年~2050年城镇劳动人口数量以及离退休人口数量,再以人口预测结果为基础构建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预测2017~2050年四种不同方案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收支、结余概况;最后通过对四种方案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收支、结余概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一方面发现仅仅调整企业缴费率时,此时统筹账户的基金收入会比基准方案基金收入少4个百分点,基金缺口出现的时间提前3年。而在降低缴费率的同时引入退休政策,发现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弥补因降费而导致的基金缺口,延长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自我平衡存在一定难度,养老基金的征缴收入只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基金支出,无论在何种方案下养老基金终会出现收支失衡,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是制度内、外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金面临的支付风险需要一揽子的综合措施来应对,以此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论文创新点:一方面论文采用了Cite Space分析了国内外养老保险研究趋势与热点;另一方面区别与其他研究,论文在缴费变动基础上综合考虑制约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内、外因素,研究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基金收支状况,其结果更贴近现实,较为准确反映基金运行的财务状况。

二、中国1990~2050年老龄人口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1990~2050年老龄人口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指标
        二、劳动力供给相关概念
    第二节 人口学相关理论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二、人口转变理论
        三、人口红利理论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相关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力供给
        二、后弯劳动供给曲线
        三、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理论影响
第三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现状
    第一节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二、人口老龄化特点
    第二节 河南省劳动力现状和特点
        一、劳动力供给现状
        二、劳动力供给特点
第四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未来劳动力供给预测
    第一节 方法选择和参数设定
        一、预测方法
        二、人口要素参数设定
    第二节 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一、预测结果分析
        二、预测结果评价
第五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多元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一、变量选取
        二、回归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
        三、误差修正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二、灰色关联度求取和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现状和特点方面
        二、劳动力供给预测方面
        三、实证分析方面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完善全面二胎政策、鼓励生育
        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增加老年劳动力供给
        三、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
        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
        五、积极拓展“银发”市场
        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现代化概述
        2.1.2 人口老龄化
    2.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内容
        2.2.1 “两种生产”理论
        2.2.2 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理论
        2.2.3 人口再生产理论
        2.2.4 人与社会关系理论
    2.3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3.1 中国领导人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3.2 国内学者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4 国外关于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理论
        2.4.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4.2 保罗·埃里奇的人口爆炸论
        2.4.3 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
第3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3.1 工业革命促成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
        3.1.1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2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3 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人口向老龄化转变
    3.2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3.2.1 死亡率和出生率变化是表层原因
        3.2.2 人与社会关系变化是深层原因
    3.3 现代化进程中老龄化问题的共性影响
        3.3.1 导致人口生育率降低
        3.3.2 使人与社会矛盾尖锐
        3.3.3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3.4 将促使生产关系调整
    3.4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不足
        3.4.1 使人的生产屈从于物质资料生产
        3.4.2 强调老龄化措施作用忽略根本矛盾
        3.4.3 忽视中产阶层对人口结构调整作用
        3.4.4 社会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生育率低迷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4.1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与老龄化的形成历程
        4.1.1 1950-1970 年:农业经济形态人口进入爆发增长期
        4.1.2 1971-1980 年:工业经济形态人口与社会发展协调
        4.1.3 1981-2010 年:人口增速下降并向老龄化趋势过渡
        4.1.4 2011-2020 年:服务经济形态促使老龄化程度加深
    4.2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特殊性原因
        4.2.1 50-6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4.2.2 计划生育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转化
        4.2.3 可支配收入低造成生育欲望下降
        4.2.4 主体经济结构变化促老龄化形成
    4.3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
        4.3.1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4.3.2 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
        4.3.3 加速社会养老保险枯竭
        4.3.4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分化
        4.3.5 社会文化逐渐趋于保守
    4.4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4.1 将对传统经济增长依存点产生强烈消极影响
        4.4.2 促使区域间发展失衡加速贫富两极分化程度
        4.4.3 长期看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蝶变
第5章 人口结构隐含规律与中国老龄化走势及展望
    5.1 基于“两种生产”理论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黄金分割
        5.1.1 “两种生产”理论决定了人口黄金分割的必然
        5.1.2 人口黄金分割揭示了死亡率与出生率博弈关系
        5.1.3 人口黄金分割解释了现代化国家的繁荣与衰退
        5.1.4 人口黄金分割失衡对“两种生产”产生反作用
    5.2 以人口黄金分割推论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
        5.2.1 过去-人口扩张型的金字塔形态
        5.2.2 现在-出生率收缩型的菱形形态
        5.2.3 未来-人口衡定型的铅笔形形态
    5.3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5.3.1 2021-2025 年老龄人超过0-14 岁人口
        5.3.2 2026-2035 年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5.3.3 2036-2050 年进入重度老龄社会阶段
    5.4 中国老龄化问题应对的目标和原则
        5.4.1 老龄化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目标
        5.4.2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6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6.1 优化人口政策
        6.1.1 提倡适度放开生育政策
        6.1.2 以人口黄金分割结构平衡为调整基准
        6.1.3 政策需考虑与社会各因素的动态匹配
        6.1.4 追求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
    6.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6.2.1 统筹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互补
        6.2.2 改进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多渠道增值
        6.2.3 健全企业年金制度以降低运营风险
        6.2.4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拓宽保障覆盖面
    6.3 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
        6.3.1 改变生养抚育造成的财富挤出效应
        6.3.2 提升人口素质以弥补人力资源缺口
        6.3.3 扶持“成人二次教育”推动多维就业
        6.3.4 建立就业公共信息体系提供引流服务
    6.4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6.4.1 推动以信息科技化为载体O2O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6.4.2 建立含医疗、教娱、关爱及监控的综合服务中心
        6.4.3 建立社区互助体系鼓励适龄老年人发挥就业余热
        6.4.4 发展以基层社区为主干线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6.5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
        6.5.1 多渠道扶持与支撑家庭养老模式
        6.5.2 建立居家养老“三级”服务体系
        6.5.3 注重综合性福利养老服务体建设
        6.5.4 培育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养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长期护理保险理论模型研究
        2.1.2 长期护理保险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1.3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研究
        2.1.4 失能数据与公共卫生成本测算相关研究
        2.1.5 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长期护理保险理论与定价的相关研究
        2.2.2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3 非正式护理与长期护理关系的相关研究
        2.2.4 长期护理保险规模与成本测算的相关研究
        2.2.5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现状综合评析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3.1 失能与人口老龄化
        3.1.1 健康与失能的定义
        3.1.2 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老龄化
    3.2 长期护理理论
        3.2.1 非正式护理
        3.2.2 长期护理的概念与发展
        3.2.3 养老与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3.2.4 长期护理生命周期理论
    3.3 长期护理保险
        3.3.1 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
        3.3.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
        3.3.3 长期护理保险机制
        3.3.4 个体效用最大化的价值函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经验与设计构想
    4.1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状况
        4.1.1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4.1.2 欧洲代表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4.1.3 日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4.1.4 小结
    4.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践情况
        4.2.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范例
        4.2.2 参保范围与筹资渠道比较
        4.2.3 护理方式与待遇标准比较
        4.2.4 小结
    4.3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构想
        4.3.1 基本原则
        4.3.2 资金筹集
        4.3.3 待遇支付
        4.3.4 服务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正式护理与长期护理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数据来源与计量模型
        5.2.1 实证数据来源
        5.2.2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5.2.3 中介效应模型
        5.2.4 有序Logit模型
    5.3 非正式护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5.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3 异质性检验
        5.3.4 稳健性检验
        5.3.5 影响机制检验
        5.3.6 研究结论
    5.4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5.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3 异质性检验
        5.4.4 稳健性检验
        5.4.5 非正式护理对长期护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5.4.6 研究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老龄失能人口与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预测
    6.1 问题的提出
    6.2 模型设定
        6.2.1 失能转移模型
        6.2.2 归并平均算法
    6.3 数据来源
        6.3.1 实证数据集
        6.3.2 人口预测数据
    6.4 失能转移矩阵计算
    6.5 老龄失能人口规模测算与分析
    6.6 长期护理保险成本与支出预测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长期护理保险模型拟合与政策模拟
    7.1 问题的提出
    7.2 实证数据来源
    7.3 模拟矩估计方法
    7.4 参数估计与模型拟合
        7.4.1 外生参数估计
        7.4.2 模拟矩方法估计步骤
        7.4.3 内生参数估计结果
        7.4.4 模型拟合结果
    7.5 参保率政策模拟结果与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全面二孩”政策对哈尔滨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口结构
        2.1.2 “全面二孩”政策
    2.2 常见的人口预测模型
        2.2.1 回归预测模型
        2.2.2 BP神经网络模型
        2.2.3 Leslie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面二孩”政策与哈尔滨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
    3.1 模型建立
    3.2 计划生育政策下哈尔滨市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3.2.1 计划生育政策下哈尔滨市人口总量预测
        3.2.2 计划生育政策下哈尔滨市人口结构预测
    3.3 “全面二孩”政策下哈尔滨市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3.3.1 “全面二孩”政策下哈尔滨市人口总量预测
        3.3.2 “全面二孩”政策下哈尔滨市人口结构预测
    3.4 “全面二孩”政策对哈尔滨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保证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体现的政策建议
    4.1 政府理性看待“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
    4.2 政府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4.3 政府完善各项相关配套制度
    4.4 政府部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2020-2050年河北省劳动力供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相关研究
        2.劳动力供给预测的相关研究
        3.劳动力需求预测及资本存量核算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研究内容与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二、河北省劳动力供求变动的历史和现状
    (一)河北省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历史和现状
        1.河北省劳动年龄人口
        2.河北省劳动力参与率
    (二)河北省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历史和现状
        1.河北省从业人员城乡分布
        2.河北省从业人员产业分布
    (三)小结
三、河北省劳动力供给预测
    (一)人口预测方法及基期人口
        1.预测方法
        2.基期人口的确定
    (二)人口预测参数假设
        1.生育参数
        2.死亡参数
        3.迁移参数
    (三)河北省分年龄、性别人口预测结果
    (四)河北省劳动力供给预测结果
    (五)河北省未来劳动力供给状况分析
        1.河北省未来总人口及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2.河北省未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趋势
        3.河北省全面二孩政策对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六)小结
四、河北省劳动力需求预测
    (一)需求函数模型及参数简介
    (二)基础数据的获取及整理
        1.河北省历史资本存量的核算
        4.基础数据的整理
    (三)实际C-D生产函数模型求解
    (四)劳动力需求预测参数设定
        1.经济增长率
        2.TFP增长率
    (五)河北省劳动力需求预测结果
    (六)河北省未来劳动力需求状况分析
        1.河北省未来分产业劳动力需求变化趋势
        2.河北省未来劳动力供求匹配变化趋势
    (七)小结
五、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长期护理的界定
        二 长期护理保险的界定
        三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界定
第二章 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基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方面
        一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供给不足
        二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费率较高
        三 投保年龄限制严格
        四 给付方式过于单一
        五 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不足
    第二节 基于社会需求方面
        一 市场潜在需求旺盛但有效需求不足
        二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位不清晰
        三 长期护理资源匮乏
第四章 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及保险基金筹集的预测
    第一节 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预测
        一 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预测
        二 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预测
    第二节 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筹集的预测
        一 政府对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补助能力的最大边界
        二 个人关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缴费能力的最大边界
        三 小结
第五章 关于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基于保险公司的视角
        一 完善产品设计
        二 加强宣传
        三 积极与护理机构展开合作,优化服务
    第二节 基于政府的视角
        一 提供税收支持
        二 明确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角色
        三 引导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四 加强对于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的监管
        五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社会长期护理保险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长寿时代的特征及形成
    (一)长寿时代的特征
        1. 死亡率下降至低水平
        2. 生育率下降至低水平
        3. 预期寿命持续延长
        4. 人口年龄结构趋向“柱状”,老龄人口占比高峰平台期超越1/4
    (二)长寿时代与健康时代
        1. 长寿时代疾病谱发生重大改变
        2. 长寿时代使得带病生存时间延长
        3. 长寿时代将促使健康产业发展
    (三)长寿时代与财富时代
        1. 长寿时代,养老金替代率是关键
        2. 长寿时代带来财富的增长
        3. 长寿时代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引领财富时代
三、长寿时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长寿时代下社会经济面临的挑战
        1. 长寿时代劳动力人口供给降低,冲击传统的工业化组织形态
        2. 长寿时代储蓄率降低,导致资本形成率下降
        3. 长寿时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创新效率
        4. 长寿时代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
    (二)长寿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
        1. 长寿时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率提升
        2.“长寿经济”创造新的供给与需求
    (三)长寿时代下日本的社会经济变化分析
    (四)对中国的启示
        1. 通过教育提高人力资本,以抵消劳动力和生产率下降的影响
        2. 加快技术替代,通过技术创新引导经济增长
        3. 通过建设有效的资本市场提升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效率
        4. 引入长寿经济,创造第三次人口红利
        5. 重塑政府职能,促进长寿时代下的社会公平
四、长寿时代的对策
    1.在社会层面,需通过产业结构的变迁满足长寿时代的个人需求
    2.在政府层面,需健全社保体系,推动医养供给侧改革,引导长寿经济转型和个体行为转变
    3.在企业层面,需加速商业模式和组织转型以应对长寿时代的挑战
五、结论

(8)有效老年抚养比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老年抚养比及基本养老金的相关理论
    2.1 生产理论与社会保障理论
        2.1.1 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与人口均衡发展
        2.1.2 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
    2.2 劳动力供给的相关理论
        2.2.1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2.2.2 个人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2.3 有效老年抚养比的确定
    2.4 老年抚养比的测算模型
        2.4.1 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
        2.4.2 基于Leslie矩阵的人口预测模型
        2.4.3 预测模型的选择
第三章 老龄化影响下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3.1 老龄化影响下的社会养老负担
        3.1.1 老龄化的现状
        3.1.2 老龄化的特点
        3.1.3 老年抚养比的历史变化
    3.2 人口老龄化影响下的劳动力供给变化
        3.2.1 近20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的变化特征
        3.2.2 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分析
        3.2.3 劳动参与率的历史变化特征
    3.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及养老金的现状分析
        3.3.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3.3.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构成
        3.3.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
        3.3.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有效老年抚养比预测及分析
    4.1 短期有效老年抚养比预测
        4.1.1 Leslie矩阵人口模型建立
        4.1.2 人口预测结果
        4.1.3 数据汇总
        4.1.4 生育率修正下的人口预测结果
    4.2 全面二孩政策下的老年抚养比分析
    4.3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有效老年抚养比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5.1 有效老年抚养比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影响的理论分析
        5.1.1 理论假设
        5.1.2 世代交叠模型
        5.1.3 模型分析及结果讨论
    5.2 有效老年抚养比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影响因素
        5.2.2 变量选取与描述
        5.2.3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5.2.4 原始数据及预处理
        5.2.5 模型求解
    5.3 养老保险支出水平测算
        5.3.1 全国人均GDP测算
        5.3.2 养老保险收入水平测算
        5.3.3 受教育水平测算
        5.3.4 养老保险支出水平预测
    5.4 结果分析
第六章 对策建议
    6.1 积极鼓励生育,加大放开生育限制
    6.2 加快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鼓励老年人延迟退休,并取消提前退休制度
    6.3 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社会参保率
    6.4 防止外国低廉劳动力进入中国劳动力市场
    6.5 完善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研究
        1.3.2 关于劳动力供给预测的研究
        1.3.3 关于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研究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出生率与生育率
        2.1.2 人口老龄化
        2.1.3 流动人口
        2.1.4 劳动力供给
    2.2 相关理论
        2.2.1 人口转变理论
        2.2.2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理论
        2.2.3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东北地区少子老龄化现状
    3.1 生育水平的变化及其特点
    3.2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历程
    3.3 少子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第4章 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4.1 经济活动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分析
    4.2 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因式分解
    4.3 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变化总体情况
        4.3.2 从人口学因素角度看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
        4.3.3 从劳动参与率角度看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预测分析
    5.1 相关系数设定
        5.1.1 年龄别生育率的假定
        5.1.2 生命表的编制和死亡率的假定
        5.1.3 流动人口的设定
        5.1.4 出生婴儿性别比假定
    5.2 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
        5.2.1 劳动年龄人口规模
        5.2.2 劳动年龄人口结构
        5.2.3 人口年龄结构
    5.3 劳动参与率的变化
    5.4 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少子老龄化变动方面
        6.1.2 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方面
        6.1.3 劳动力供给预测方面
    6.2 政策建议
        6.2.1 全面放开生育并鼓励生育
        6.2.2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6.2.3 改善经济生态,大力引进人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1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
        1.3.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1.2 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
    2.2 基础理论
        2.2.1 生命周期理论
        2.2.2 收支平衡理论
    2.3 支撑模型
        2.3.1 世代交叠模型
        2.3.2 保险精算模型
    2.4 文献综述
        2.4.1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热点与趋势分析
        2.4.2 国外养老保险研究现状
        2.4.3 国内养老保险研究现状
        2.4.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3.1.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演变历程
        3.1.2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运行现状分析
    3.2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分析
        3.2.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分析
        3.2.2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域收支分析
    3.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问题
        3.3.2 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问题
    3.4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3.4.1 制度内因素
        3.4.2 制度外因素
    3.5 小结
第四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构建
    4.1 基于PADIS-INT的人口预测
        4.1.1 模型简介
        4.1.2 参数设置
        4.1.3 人口结构与规模分析
    4.2 .基金收支模型构建
        4.2.1 模型概述
        4.2.2 基本假设
        4.2.3 参数设置
        4.2.4 模型构建
    4.3 小结
第五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实证分析
    5.1 不同模拟场景中职工养老基金收支规模分析
        5.1.1 模拟方案1: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5.1.2 模拟方案2: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5.1.3 模拟方案3: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5.1.4 模拟方案4: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5.2 不同模拟场景中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差异分析
        5.2.1 职工养老基金收入差异分析
        5.2.2 职工养老基金支出差异分析
        5.2.3 职工养老基金当期结余差异分析
        5.2.4 职工养老基金累计结余差异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建议
    6.1 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6.1.1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制度建设
        6.1.2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法制化进程
        6.1.3 建立健全保险管理体制
    6.2 实现基金财务收支平衡
        6.2.1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
        6.2.2 夯实缴费基数
        6.2.3 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6.3 政策性措施提高基金收入
        6.3.1 推进合理缴费政策
        6.3.2 落实延迟退休
        6.3.3 取消生育限制
    6.4 提高基金投资收益
        6.4.1 强化基金投资监管
        6.4.2 拓宽基金投资渠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中国1990~2050年老龄人口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D]. 范志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D]. 朱翠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研究[D]. 李雪岩. 山东大学, 2021(11)
  • [4]“全面二孩”政策对哈尔滨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D]. 刘佳蓄.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2020-2050年河北省劳动力供求预测研究[D]. 王帅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河南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问题研究[D]. 翟颖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7]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J]. 陈东升. 管理世界, 2020(04)
  • [8]有效老年抚养比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D]. 罗丽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9]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问题研究[D]. 关乔. 吉林大学, 2020(08)
  • [1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D]. 郭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199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