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主力南下新四军华中地区初探

八路军主力南下新四军华中地区初探

一、八路军部分主力南下增华中新四军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梁馨蕾[1](2021)在《从沦陷区、统战区到机动区:中共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初创》文中研究指明徐州沦陷后,毛泽东立即作出挺进苏鲁豫皖四省敌后的重要部署。活动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率先南下苏皖边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建立党组织。随后,张爱萍率新四军游击支队部分力量亦由豫东进入皖东北,并与泗县的国民党盛子瑾部建立统战关系。在以泗县为中心的统战区基础上,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与张爱萍部合作开辟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基于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之后刘少奇"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部署中,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又扮演了军事机动区的角色。

仲伟民,李叶鹏[2](2021)在《从华北到华东:解放战争前后山东省大区归属的演变》文中研究表明山东省在历史上一直是华北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今的地域概念中,山东属于华东。这种地域认知上的巨大转变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作用日渐重要;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在国共决战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军事和政治作用,最终在中共的政治版图中被编入华东。而追溯"华东"的概念史,民国时期的"华东"一词影响力较小,"华东"概念最重要的塑造过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完成的。然而,山东的华东属性毕竟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后,华东与华北各地也逐渐回到近代以来的发展轨迹,山东再次融入华北,"华东"概念也逐渐缩小到指代长三角地区。

黄正林[3](2021)在《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后,中共中央确立向南发展的战略,意图是在湘粤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通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战略通道,并决定由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主力南下执行这一战略。三五九旅南征任务第一步是护送干部到鄂豫边的新四军第五师,第二步是建立湘粤边根据地。三五九旅到达湘粤边地区时,日本宣布投降,失去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条件。中共中央为增加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的筹码,做出让出广东至河南的决定。该事件折射出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在向南发展的条件失去后,立即做出向东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并取得成功。

张之俭[4](2021)在《你知道长征后红一方面军爆发力有多大吗?》文中提出越苦难,越辉煌!这句话放在红一方面军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1934年10月17日,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出发时是8.6万人,经过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红军锐减到3万余人。之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与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再分开,爬雪山,

李雷波[5](2021)在《一九四〇年八路军南下华中战略行动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1940年春中共决策以八路军部分主力南下,与晋西事变引发的华北变局直接相关。上年河北特大水灾造成的根据地粮食紧缺、两党合作大局的维护及日军乘机强化交通网,都是南下决策的关键动因。而八路军总部在推动部队南下过程中,亦因考虑华北巩固问题,致南下行期多次延改。南下八路军的行期延迟,对中原局刘少奇原设计的以南下部队为主力打开苏北局面的战略规划造成了根本性影响。由于预拟主力缺位,当担任引敌围攻任务的新四军叶飞部遭到国民党李长江等部重兵围攻而陷入危境之时,只得由陈毅率苏南主力北上救急。惟苏南主力北上,使原互为犄角的皖南军部陷入孤立。新四军在华中江南的战略形势也因之大改。

鲍林[6](2020)在《八路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历史进程探析——一种“大苏北”视野下的再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北地区是华北与华中两大战略区的结合部,是八路军、新四军的连接枢纽。抗战期间,为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别从北和南两个方向向江苏敌后挺进,八路军独立开辟了位于苏北五市(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的抗日根据地。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江苏对八路军的研究始终较为薄弱,本文旨在从"大苏北"的视角和长程历史视野出发,梳理八路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重新认识八路军对于江苏抗战的历史贡献。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7](2021)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文中研究说明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先驱,前赴后继、不懈探索。?

张展[8](2021)在《皖南事变善后过程中的日军因素》文中认为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濒临破裂。国民党持续推进"剿共"部署,日本的中国派遣军亦有计划于1941年春季集中兵力肃清河北、江苏、山东三省。中共中央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采取政治上进攻、军事上防御的应对方针。就皖南事变一事,日军认为国共最终会相互妥协,不会对战局造成大的影响,参谋本部亦因"南进"方针,否决了中国派遣军的计划,要求其在"南进"之前对国民政府军事施压,以便于从中国战场脱身。中国派遣军趁汤恩伯集团为"剿共"而调动之际发起袭击,即豫南会战。中共继续在军事上保持克制。豫南会战影响了国民党军队的"剿共"部署,但未能改变其方针,国民党甚至讨论赶在日军进攻陕西之前,先出兵攻下延安。就在此际,日军开始为消灭卫立煌集团而集结兵力,并有意散播将进攻陕西的虚假情报,隐藏其作战计划。国民党在日军压力下,软化立场向中共请求支援,许诺中共"配合作战"便可谈好"根本问题"。在皖南事变善后的过程中,日军虽非有意去影响国共关系,但其军事行动打乱了国民党的部署,为国共关系的缓和提供了"转机"。抗战期间日、国、共三方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在皖南事变的善后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周侨杰[9](2021)在《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工作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表明开创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华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统战工作是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开辟、发展和最终走向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1937—1945年,中共豫鄂边区党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除重点发展进步势力外,以中共中央制定的统战政策为指导,灵活的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了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开明地主和绅士,成功建立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内学术界研究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成果较多,而研究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成果很少。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在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指导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统战政策,为该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发展进步势力是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核心内容。中共豫鄂边区党委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民主政权、发展民主政治、实施减租减息政策的举措深得广大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拥护,因此其全心全意支持根据地的扩军、生产和安全保卫工作,为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奠定了基础。以实力击溃国民党地方军阀部队但并不深究其侵犯责任的举措,不仅使国民党地方军阀部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有条件停战和合作抗战的要求,还成功孤立了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嫡系部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策略进一步团结了根据地各阶级、阶层。由于起初中共在华中地区力量薄弱,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又是由多个小块根据地逐步聚集发展起来的,所以这块根据地的统战工作呈现出由底层到上层、依靠当地干部较多的特点。尽管这块根据地的统战工作非常出色,但还是存在左与右即执行统战政策时过于防范党外人士与执行统战政策时过于保守、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根据地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但并不影响其统战工作的整体功绩。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当今党的统战工作依然有诸多有益价值。

周新[10](2021)在《湖西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述论(1938-1949)》文中研究指明湖西地区是指位于鲁西南与苏北一带的独山、微山、昭阳、南阳四湖以西的地区。处于津浦、陇海两条铁路交叉点的平原地带。湖西根据地是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在苏北鲁西南地区所开辟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的规模不大,但是所处的地理位置却至关重要,该根据地处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处,同时控制着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的咽喉,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湖西根据地自成立起直至新中国的建立这十一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对日作战方面,湖区粉碎了日伪军的数次大规模扫荡,打破了囚笼政策,同时频繁出击,有效消耗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而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则成为了我党重要的兵源与粮食的输出地,有力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它是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光辉的历程应被后人所永远铭记,更值得后世去追忆。本文选取湖西根据地为述论对象,在广泛利用地方日报、档案史料和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采用历史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湖西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进行全景化探寻,试图梳理出湖西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和重大事件,进而探讨分析湖西根据地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这一述论既进一步完善以及深化对于该根据地的相关研究,又有助于加深对中共党史的认识,提高党性及政治觉悟。论文的主体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所组成,绪论,阐释该选题的意义,梳理并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把握当今的研究动态,介绍论文的所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创新性以及不足之处。第一章,是对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进行概述,包括1938年华东华北地区的抗战形势,湖西地区的敌我态势,苏鲁豫支队挺进湖西。第二章,是对湖西革命根据地在1938-1949年的行政机构沿革,政权建设情况、民主运动情况以及我党在该根据地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三章至第四章是对湖西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作战情况进行着重论述,包括反击日伪军的扫荡、封锁,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的进犯以及湖西区在华北华中地区的解放战争之中所发挥的作用,包括应对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以及淮海战役、参军支前等。结语部分为总结湖西根据地的历史贡献与历史意义,总领全篇。

二、八路军部分主力南下增华中新四军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路军部分主力南下增华中新四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从沦陷区、统战区到机动区:中共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初创(论文提纲范文)

一、徐州沦陷与八路军南下苏皖边
二、从沦陷区到统战区
三、从统战区到机动区
四、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殊途同归
五、结 语

(2)从华北到华东:解放战争前后山东省大区归属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华东战局中的山东
    第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独特性。
    第二,解放战争初期的山东战场。
    第三,华东局在山东。
三、塑造“华东”
    第一,民国时期的“华东”概念。
    第二,华东区的形成及其接受。
    第三,山东与“华东”关系的变化。
四、余 论

(3)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向南发展”战略与三五九旅南征的决策
二、 巩固鄂南与建立湘鄂赣根据地
三、 寻找南下突破口与转战湘鄂边
四、 建立湘粤边根据地机遇的失去
五、 中央战略调整与三五九旅北上中原

(4)你知道长征后红一方面军爆发力有多大吗?(论文提纲范文)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红1军团(红一方面军)与15军团合编
    红一方面军编成115师之后第一仗:平型关大捷
抗战时期迅速扩张
    一、115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二、115师师部及其343旅为主创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
    三、115师344旅进入新四军序列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的迅速扩张
    一、四野东北野战军:来自山东和苏北根据地
    二、三野华东野战军:山东根据地部队与华中新四军组成
    三、华北野战军:没有命名的“第五野战军”
    四、一野西北野战军:与红一方面军关系密切
    五、二野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

(5)一九四〇年八路军南下华中战略行动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撤军与进军:华北变局视野下的八路军南下决策
二、预期与延期:黄克诚等部南下的行程周折
三、南下失期与“苏北诱敌计划”之变调
四、余 论

(6)八路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历史进程探析——一种“大苏北”视野下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苏北”视野下的苏北抗日根据地与学界研究现状
二、八路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进程
    (一)苏北沦陷后的局势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
    (二)苏北地方武装组建八路军,开辟苏鲁边区和徐海游击根据地
    (三)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军江苏,开辟湖西、苏皖边区,滨海南部抗日根据地
        1.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开辟湖西和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
        2. 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开辟滨海南部抗日根据地
    (四)八路军主力南下华中,开辟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
    (五)八路军115师师部进驻滨海抗日根据
三、结语:八路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8)皖南事变善后过程中的日军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 观局:皖南事变后的国共形势与日军观察
二、 入局:豫南会战与日军对华战略计划
    第一,中共寻求与国民党妥协,不会发起军事报复。
    第二,国民党并无与中共决裂的决心。
三、 定局:中条山战役加速国共和解的实现
结 语

(9)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工作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条件与必要性
    第一节 开展统战工作的条件
        一、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统战工作留存的基础
        三、各阶级合作抗战的诉求
        四、中共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导
    第二节 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性
        一、迫使国民党联共抗日
        二、日军的殖民统治迫使各阶级阶层必须合作抗日
        三、实施中共中央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战略的需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举措
    第一节 确立豫鄂边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权
        一、党在豫鄂边区最高领导地位的确立
        二、按“三三制”原则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三、各阶级阶层对党在豫鄂边区统战政策的认同
    第二节 培养与吸收进步势力壮大革命阵营
        一、培养进步势力
        二、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党政军后备力量
        三、党领导进步势力加入党政军体系
    第三节 以实力维持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局面
        一、以战讲和策略的基本精神
        二、与国民党军队实现有条件停战
    第四节 实施政治攻略、瓦解日伪势力
        一、敌伪工作机关
        二、完善瓦解日伪的政治政策
        三、争取伪军反正
    第五节 优待抗属
        一、抗属范围的划分
        二、优待内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成效、特点及当代启示
    第一节 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成效
        一、由下层做起的统战工作使党牢固控制了基层
        二、统战工作促使当地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
        三、优抗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第二节 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特点
        一、政策运用的灵活性
        二、执行手段的务实性
    第三节 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统战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始终将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三、团结绝大多数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协助中共中央实现了华中战略
    二、灵活而成功地运用了中共中央的统战政策
    三、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工作具有较高的时代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一、史料和档案类
    二、着作类
    三、论文类
    四、其他
攻读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10)湖西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述论(1938-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湖西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节 湖西根据地创立的前期形势
        一、革命斗争萌芽,五四运动至中共三大
        二、党发展与壮大,大革命与北伐战争
        三、革命转折时期,土地革命战争
    第二节 新旧力量的较量,湖西根据地的早期斗争
        一、组建新队伍,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
        二、注入新力量,苏鲁豫支队
        三、制止肃托事件
第二章 湖西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第一节 湖西地区民主民生运动发展
        一、湖西地区青年与妇女运动
        二、文艺宣传活动及报刊创办
        三、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及土地改革
    第二节 湖西根据地的党政军建设
        一、湖西地委、湖西行政公署的发展变迁
        二、武装力量的壮大,湖西军分区
第三章 抗日烽火下的湖西根据地
    第一节 肃清反动武装势力,打击土匪地主豪绅
        一、覆灭王献臣、金啸虎土匪势力
        二、藉兴科起义
    第二节 反抗日军入侵,反击国民党顽固派
        一、反扫荡、反封锁、反碉堡
        二、湖西“一二·二一”血战
        三、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
        四、对日反攻,抗战胜利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湖西根据地
    第一节 内战阴云密布,抗战胜利后湖西地区形势
    第二节 开展自卫斗争,粉碎国民党之军事进攻
        一、陇海、章缝集、巨金鱼、豫皖边战役
        二、自卫阶段湖西根据地群众运动发展
    第三节 支援战略反攻,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一、湖西根据地与鲁西南战役
        二、度过最困难时期,解放湖西全境
        三、湖西根据地与淮海战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湖西根据地先烈事迹两例
附录二 湖西根据地大事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八路军部分主力南下增华中新四军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沦陷区、统战区到机动区:中共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初创[J]. 梁馨蕾. 中共党史研究, 2021(06)
  • [2]从华北到华东:解放战争前后山东省大区归属的演变[J]. 仲伟民,李叶鹏. 中共党史研究, 2021(05)
  • [3]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征问题研究[J].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 2021(05)
  • [4]你知道长征后红一方面军爆发力有多大吗?[J]. 张之俭. 延安文学, 2021(04)
  • [5]一九四〇年八路军南下华中战略行动及其影响[J]. 李雷波. 中共党史研究, 2021(04)
  • [6]八路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历史进程探析——一种“大苏北”视野下的再思考[J]. 鲍林. 中国纪念馆研究, 2020(02)
  • [7]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N].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人民日报, 2021
  • [8]皖南事变善后过程中的日军因素[J]. 张展. 抗日战争研究, 2021(02)
  • [9]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工作研究(1937-1945)[D]. 周侨杰.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10]湖西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述论(1938-1949)[D]. 周新.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八路军主力南下新四军华中地区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