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画声画”

写文章“画声画”

一、写文章要“绘声绘影”(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1](2014)在《汉赋的结构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赋是两汉时期主流的文学样式,可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等。汉赋的结构模式受到前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又呈现出自身的特色和风貌。本文对汉赋结构的论述立足于汉赋的文本,又着重分析文化背景对汉赋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外结构和内结构两大方面对汉赋结构进行综合论述。第一章,考察汉赋结构生成的文体渊源,分析《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宋玉辞赋等对汉赋文本结构生成的重要影响。第二章着眼于汉赋结构的文化内涵,论述汉赋结构发展变化的总体进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汉赋处在经学文化的背景之下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所呈现出的结构特点。第三章对汉赋的外在结构进行详细分体考察,详细论述散体大赋的结构模式特点、定型、特征及其影响,同时与散体大赋结构相照应,分析骚体赋与抒情小赋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过程。第四章、第五章主要从分析的是汉赋的内结构即汉赋的时空结构,分析其具体展现和美学特点,对汉赋作家创作汉赋的思维方式、文学才能等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汉赋内外在结构共同作用呈现出的审美特征。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时空结构各自特性和发展进行程是第五章论述的重点。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考察论证汉赋结构的整体面貌并认识汉赋结构在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邓天玉[2](2013)在《邢福义国学视角语法研究与其三维学术思想》文中提出本博士学位论文《邢福义国学视角语法研究与其三维学术思想》,主要是通过对邢先生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发表的系列国学视角语法文章进行精细阅评,从而达到总结和阐释邢先生三维学术思想的目的。笔者选择这一论题的原因有三:第一,截至到2012年12月31日,邢先生已发表489篇文章,其中《中国语文》29篇,《光明日报》19篇:主编、参着与独着了51本书,其中个人独着21本。3本独着《语法问题发掘集》、《汉语语法学》、《汉语复句研究》已分别荣获了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于邢先生文章多,篇幅长,信息量大,笔者学力及能力有限,所以只选取了邢先生研究领域里的一个侧面——国学视角,进行“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式的研究。第二,邢先生发表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的国学视角语法文章,都是邢先生70岁以后研究相当成熟的代表之作。这些文章都涉及到了语法学,有的直接与语法结合,有的涉及得少些,但都与语法相关。通过对这些“短小精悍、简明扼要”的国学语法小文章的深入阐释,可以破译和发现邢先生是如何将国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第三,笔者通过对邢先生发表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的12篇国学视角语法文章和3篇不在国学版上发表但与国学紧密相关的语法文章的精细体察,发现:邢先生这些文章的构架都是由三大思想维度来支撑的,即邢先生的语法思想、国学思想和传授学思想。因此,本博士学位论文在结构上分为上编、下编和附注三大部分。上编是笔者运用文史评论的方式,借助语言学理论,对邢先生的12篇国学视角语法文章进行解读和阐释。笔者的每篇评论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一个“突出亮点”,进行深入挖掘,力求将邢先生的特色阐释得比较全面,从而发掘出邢先生做研究的奥秘。具体从小句审解、用词辨察、结构组配、特异说法等四个方面展开:(一)小句审解:主要对《“人定胜天”一语话今古》、《漫话“有所不为”》和《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3篇文章进行剖析与阐释,发现邢先生在对小句“人定胜天”、“有所不为”、“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进行研究分析时,研究的重点各不相同,“人定胜天”侧重于古今辩证思维的审解;“有所不为”侧重于对语言事实的关注与尊重;“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侧重于对语言应用的指导。(二)用词辨察:主要对《“救火”一词说古道今》、《说广数》、《“诞辰”古今演化辨察》3篇文章进行剖析与阐释,发现邢先生在对词“救火”、“四”、“八”、“诞辰”进行研究传授时,传授的方式各不相同,对“救火”一词,在传授过程中注重充分设问的引导;对广数“四”和“八”,在传授过程中注重数字文化的讲解;对“诞辰”一词,在传授过程中注重传授艺术的锤炼。(三)结构组配:主要对《“X以上”纵横谈》、《“十来年”义辨》、《“生”、“死”与“前”的组合》3篇文章进行剖析与阐释,发现邢先生在对结构“X以上”、“十来年”、“生前”、“死前”进行研究挖掘时,挖掘的方法各不相同,对结构“X以上”,挖掘的方法是探讨、发掘和思索;对结构“十来年”挖掘的方法是不懈地追踪;对结构“生前”、“死前”挖掘的方法是表里值小三角。(四)特异说法:主要是对《俚俗化北味说法“一+名”》、《在广阔时空背景下观察“先生”与女性学人》、《“起去”的普方古检视》3篇文章进行剖析与阐释,发现邢先生在对特异说法“一+名”、“先生”与女性学人、“起去”进行研究验察时,验察的角度各不相同,对特异说法“一+名”,验察的角度侧重于语法格式的文化视角;对特异说法“先生”与女性学人,验察的角度延伸到了时间、空间、地域、文化、效果、应用实践等多个视野;对特异说法“起去”,验察的角度侧重于普方古大三角的视角。下编是在上编具体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的三维理论。笔者运用文史评论的方式,借助语言学理论、国学理论和传授学理论,对邢先生的三维学术思想进行细化。在进行阐释细化的过程中,笔者又列举了邢先生的大量研究实例,进行事实论证,力求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信得过”。具体从语法思想、国学思想和传授学思想三个方面展开:(一)邢先生的语法思想:笔者通过对邢先生研究历程的深入考察,总括出了邢先生的七大语法理论,如“小句中枢说”、“句管控”、“两个三角”、“三个充分”、“动词核心名词赋格”、“语表趋简语义兼容”、“词性判定法”等。(二)邢先生的国学思想:笔者通过对上编12篇国学视角语法文章的精细评说,以及对下编直接反映邢先生国学思想的3篇重要文章《重视语言研究的“向”和“根”》、《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国学”与“新国学”》的深入研究,发现邢先生具有“儒道合一”的国学思想。其儒家思想表现为:天下情怀和力行意识;其道家思想表现为:人法自然和逆向思维。(三)邢先生的传授学思想:笔者选取了邢先生经典的教育语录“治学之道学风先导”、“抬头是山路在脚下”、“让学生永远站在问号的起跑点上”和“亦师亦友志在高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阐释,发现邢先生的这四条语录,在中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里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证据,因此,这四条语录可以堪称为现代经典教育观,值得大力推介。《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附注是笔者在三年攻博期间,围绕邢先生的学术和人生,发表地个人拙见。尽管笔者功力肤浅,但钻劲较足,10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研究、探讨、追踪、验察邢先生的为人为文,尽力使得上下编关于邢先生学术思想的阐释更为准确,更为丰满。如果说上编是邢先生三维学术思想的引领,那么,下编则是邢先生三维学术思想的细化。如果说上下编是研究邢先生三维学术思想的话,那么,附注则是研究邢先生的学术人生。本博士学位论文将学术思想和学术人生结合研究,力求达到“知人论世”、“文人合一”的境界。写作本文,基于一个朴素的追求:中国要跟世界接轨,要在与世界对话过程中听到自己的声音,语言学研究也必须重视总结自己的东西,更好地认识自己。

赵永平[3](2011)在《陆游散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陆游散文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本人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本研究方法并适当借鉴诸如政治学、人格学以及心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理论方法,对陆游散文中的序文、题跋文、记体文、公牍文、碑志文、笔记文、历史散文、启文、赋体文、铭文、赞文、青词等多种文体进行全面疏理,试图在对有关文体基本把握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探析陆游在散文中表现的思想倾向、精神状态(或创作心理),并且努力揭示其审美层面的创造和价值。陆游散文从思想上说,爱国忧民是其主色调。为恢复中原而呐喊,为统一祖国而呼号,激发人们的斗志,讴歌抗战的将士,痛斥投敌卖国的奸臣等内容更是遍布各类文体。当然,他的散文还有对祖国山水的热情赞美,对诗、词、书、画的精彩评说,对世事人情的强烈感慨,甚至还有对旧日恋情的美好追忆,……这些迥异于爱国忧民的内容从另一个侧面向读者呈示了陆游作为一个文人、一个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封建文人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挚、炽烈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陆游散文在艺术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是抒写真实性情。陆游散文大都有具体的写作对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很少是悬空设想、随意出之。他把时代形象和时代感觉都写出来了,尤其是他的几乎无处不在的爱国主义,那是多么地感天动地。陆游在散文中把自己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了,他总是如实地写出自己当时的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这是很不容易的。其次是文体特色。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如果可以概括为组织严密、形体短小那么我们不妨说陆游的散文创作就整体而言是有这种特点的。陆游的散文,大多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某些道理出发。何况,陆游又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下笔。他还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因而这些由心底流出的文字往往非常简短却意味深长。进一步看,陆游自己编定《渭南文集》,其文体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当然,像公牍文等文体由于受到官方文体的束缚,显得有些死板,但陆游能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推动文体突破束缚,虽然没有韩、柳、欧、苏等人的魄力,但也显示出一定的文体创新能力。再次,陆游较擅长记叙与描写,尤其擅长刻画各种类型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老学庵笔记》,陆游塑造了诸如仁人志士、忠臣良将、奸党佞臣、达官贵人、商贩走卒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其神态、动作、言语等跃然纸上,又各具特色。总起来看,陆游的散文质胜于文,有真情,有真相,文字自然简洁。

吴胜尧[4](2009)在《论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在职教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文中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单一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不利于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必然分散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注意力。而在语文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置于网络环境下,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发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能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变革。

邹德春[5](2004)在《写文章要“绘声绘影”》文中提出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声有色,多姿多彩。我们在作文时,怎么才能把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描绘下来,使人读了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绘声绘影”的写法,把语言中的声响,物体的色调与形状具体地写出来,使人读文感觉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使读者似置身于文中所写的环境中,这就是“绘声绘影”达到的效果。运用这种方法,它能使你写的文章生动感人。

孙世强[6](1981)在《鲁迅笔法初探(续)》文中研究表明 二、师心遣论,以情纬文稽康阮籍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愤世嫉俗的反抗精神为鲁迅所称道(当然也有很多批评)。鲁迅喜欢稽阮(更早还有孔融),这在许寿棠的回忆文章中早有所言及。《文心雕龙·才略篇》称稽阮文章主要特点是:“稽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鲁迅即用“师心”“使气”,概括了正始文学的特

二、写文章要“绘声绘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写文章要“绘声绘影”(论文提纲范文)

(1)汉赋的结构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汉赋结构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汉赋结构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
第一章 汉赋结构渊源论
    第一节 渊源于《诗经》
        一、六义之“赋”
        二、句式结构
    第二节 渊源于《楚辞》
        一、句式结构、铺叙方式和问答形式
        二、具体作品的影响
    第三节 渊源于诸子散-文
        一、《庄子》与《列子》:假设虚构
        二、纵横家言辞:铺叙与夸饰
        三、荀子《赋篇》:体制的影响
第二章 汉赋结构背景论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汉赋结构的发展
        一、南北交融与汉赋生成
        二、散体大赋与时代风貌
        三、政治环境与抒情小赋
    第二节 经学兴盛与汉赋的深层结构
        一、《七发》的深层结构与经学影响
        二、“劝百讽一”与经学影响
第三章 汉赋外在结构论
    第一节 散体大赋的结构特点
        一、散体大赋结构的总体情况
        二、散体大赋结构的定型
        三、散体大赋结构的典型特征
        四、散体大赋结构的影响述论
    第二节 骚体赋的结构特点
        一、汉代骚体赋的体式特点:以贾谊赋作为例
        二、汉代骚体赋与散体赋结构的交融
    第三节 抒情小赋的结构特点
        一、汉代抒情小赋结构的体式特点与层次
        二、汉代抒情小赋结构的深远影响
    本章小结 分体与结构
第四章 汉赋内在时空结构论上:综合研究
    第一节 汉赋结构的时空特点
        一、时空观念
        二、时空结构
        三、时空交融
    第二节 汉赋时空结构的内在推动
        一、赋家的知识储备
        二、赋家的铺张能力
        三、赋家的想象空间
    第三节 汉赋时空结构的审美特征
        一、体制之宏
        二、意境之美
        三、境界之高
第五章 汉赋内在时空结构论下:分类研究
    第一节 骚体赋的时空结构
        一、《离骚》的影响
        二、汉代骚体赋的时空结构
    第二节 散体大赋的时空结构
        一、总体述论:断面空间与线性时间的关系
        二、个案分析:《西京赋》的时空结构
    第三节 抒情小赋的时空结构
        一、时空结构的稀疏化与诗意性
        二、精神空间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本章小结 汉赋时空结构的美学得失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邢福义国学视角语法研究与其三维学术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上编
    第一章 关于小句审解
        1.1 评说《“人定胜天”一语话今古》的辩证思维
        1.1.1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
        1.1.2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
        1.1.3 主观与客观的辩证
        1.1.4 古义与今义的辩证
        1.1.5 个体与整体的辩证
        1.2 评说《漫话“有所不为”》对语言事实的关注与尊重
        1.2.1 比较语言事实的典型程度
        1.2.2 比较语言事实的语里含义
        1.2.3 比较语言事实的语表形式
        1.2.4 比较语言事实的语用价值
        1.2.5 比较语言事实的思想内涵
        1.3 评说《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对语言应用的指导
        1.3.1 对“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语言理论的探究
        1.3.2 对“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现实应用的指导
        1.3.3 推及到所有“世代沿袭名言”现实应用的指导
        1.3.4 笔者对“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误用原因的语言学解析
    第二章 关于用词辨察
        2.1 评说《“救火”一词说古道今》的设问魅力
        2.1.1 在设问中充分观察
        2.1.2 在设问中充分描写
        2.1.3 在设问中充分解释
        2.1.4 充分设问的价值
        2.2 评说《说广数》的数字文化
        2.2.1 辨察数字的文化现象
        2.2.2 考察数字的文化价值
        2.2.3 丰富数字的文化理论
        2.3 评说《“诞辰”古今演化辨察》的传授艺术
        2.3.1 国学传授的真与美
        2.3.2 国学传授的情与理
        2.3.3 国学传授的小与大
        2.3.4 笔者对“诞辰”一词的思考
    第三章 关于结构组配
        3.1 评说《“X以上”纵横谈》对语言问题的探讨、发掘和思索
        3.1.1 在逻辑中探讨问题
        3.1.2 在探讨中发掘问题
        3.1.3 在发掘中思索问题
        3.1.4 在思索中追踪问题
        3.2 评说《“十来年”义辨》的追踪信念
        3.2.1 对概数“来”字语形结构的追踪
        3.2.2 对概数“来”字语义蕴涵的追踪
        3.2.3 对概数助词“来”形义辩证的追踪信念
        3.3 评说《“生、死”与“前”的组合》的小三角研究
        3.3.1 反义语素同义词的语表形式研究
        3.3.2 反义语素同义词的语里意义研究
        3.3.3 反义语素同义词的语用价值研究
        3.3.4 良好文品 贯穿始终
        3.3.5 笔者对反义语素同义词的思考
    第四章 关于特异说法
        4.1 评说《俚俗化北味说法“一+名”》的语法格式文化
        4.1.1 “一+名”语法格式的文化渊源
        4.1.2 “一+名”语法格式的文化内涵
        4.1.3 “一+名”语法格式的文化价值
        4.1.4 发掘方言现象传承中华文化
        4.1.5 笔者对“一+名”语法格式的思考
        4.2 评说《在广阔时空背景下观察“先生”与女性学人》中的多角度研究
        4.2.1 对“先生”一词的内涵研究
        4.2.2 对“先生”一词与女性的关系研究
        4.2.3 对“先生”一词用于女性学人的理论探究
        4.2.4 对“先生”一词用于女性学人的实践建议
        4.2.5 笔者对“先生”一词的思考
        4.3 评说《“起去”的普方古检视》的研究程序
        4.3.1 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4.3.2 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4.3.3 用理论解释自己的观点
        4.3.4 用务实说出自己的疑问
        4.3.5 笔者对“起去”一词的思考
        4.3.6 笔者的启示:学术的进步源于否定
下编
    第一章 邢福义的语法思想
        1.1 邢福义的研究历程
        1.1.1 练步期(19561965年)
        1.1.2 求悟期(1966年—1989年)
        1.1.3 寻己期(1990—今)
        1.2 邢福义的语法理论
        1.2.1 “小句中枢说”
        1.2.2 “句管控”
        1.2.3 “两个三角”
        1.2.4 “三个充分”
        1.2.5 “动词核心名词赋格”
        1.2.6 “语表趋简语义兼容”
        1.2.7 “词性判定法”
    第二章 邢福义的国学思想
        2.1 邢福义“儒道合一”的思想
        2.1.1 邢福义的儒家思想
        2.1.2 邢福义的道家思想
        2.2 评说《重视语言研究的“向”和“根”》对语言研究未来的展望
        2.2.1 语言研究的现状
        2.2.2 语言研究的未来
        2.3 说《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对国学与语言学接轨的探究
        2.3.1 国学与语言学接轨的理论探究
        2.2.2 国学与语言学接轨的实践印证
        2.4 评说《“国学”与“新国学”》对当今国学的预测
        2.4.1 探讨“当今国学”丰富的内涵
        2.4.2 思索“当今国学”产生的背景
        2.4.3 发掘“当今国学”发展的道路
        2.4.4 肯定“当今国学”传播的平台
        2.4.5 笔者对“当今国学”的思考
    第三章 邢福义的传授学思想
        3.1 治学之道学风先导
        3.1.1 倡导“务实学风”
        3.1.2 主张“反省自己”
        3.1.3 重视“引导后辈”
        3.2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
        3.2.1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的阐释
        3.2.2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的践行
        3.2.3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的影响
        3.3 让学生永远站在问号的起跑点上
        3.3.1 “让学生永远站在问号的起跑点上”的阐释
        3.3.2 “让学生永远站在问号的起跑点上”源于中西方
        3.3.3 “让学生永远站在问号的起跑点上”的践行
        3.4 亦师亦友志在高山
        3.4.1 “亦师亦友志在高山”的阐释
        3.4.2 “亦师亦友志在高山”的践行
参考文献
附注
国学研究与传授学
评说《“国学”和“新国学”》一文对“当今国学”的关注
邢福义:看透方块字的奥妙
评说《漫话“有所不为”》对语言事实的关注与尊重
    吕叔湘慧眼识后辈
    邢福义的老顽童启示
    走出语言学的语言学家邢福义
    一部“新而不难,全而不杂”的好教材
    一本值得推荐的语言学教材
    《从“诞辰”古今演化辨察》看语言的规范问题
后记

(3)陆游散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陆游散文基本状况及研究价值
    二 陆游散文的研究状况
    三 关于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问题
第一章 陆游序文研究
    第一节 序文概说
    第二节 论陆游序文中的文论思想
        一 关于文学的功用问题
        二 关于文学产生的本源问题
        三 关于文气的问题
    第三节 陆游序文的写作特色
        一 强烈的抒情性
        二 描写的形象性
第二章 陆游题跋文研究
    第一节 题跋文概说
    第二节 陆游题跋文的主要内容
        一 怀人忆旧,感念时事
        二 评诗论词,兼及书画
    第三节 陆游题跋文的人文精神
        一 注重道德修养,倡导君子之风
        二 倡言忠信孝友,推崇亲情友爱
    第四节 陆游题跋文的艺术特色
        一 议论精深
        二 善摹人物性格
        三 简洁
第三章 陆游记体文研究
    第一节 陆游记体文创作分期
    第二节 陆游记体文的主要内容
        一 客观景物的描摹
        二 主观情思的表达
    第三节 陆游记体文写作特征
        一 打破传统的结构
        二 多彩的议论景观
        三 人物塑造及其它
第四章 陆游游记散文——《入蜀记》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古代游记概说
    第二节 《入蜀记》题材类型
        一 描绘山川之美
        二 彰显人文之蕴
    第三节 《入蜀记》创作心态观察
第五章 陆游公牍文研究
    第一节 陆游公牍文概况
    第二节 陆游公牍文的思想价值
        一 对军事问题的思考
        二 对君王个人修养的思考
        三 对施政驭民的思考
        四 对整肃吏治的思考
        五 对朝廷任用人才的思考
        六 对司法刑狱的思考
    第三节 陆游公牍文的精神特质
        一 以民为本的儒家情怀
        二 复兴国家的使命意识
        三 有犯无隐的批判精神
        四 崇尚明君的复古情结
第六章 陆游碑志文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古代碑志文概说
    第二节 陆游碑志文的思想性
        一 热情讴歌抗战将领与官吏的爱国思想
        二 表彰廉吏清官关心百姓疾苦的民本思想
        三 妇女观
        四 文论思想
    第三节 陆游碑志文的艺术特色
        一 巧妙的形式结构安排
        二 哀婉浓烈的情感抒写
        三 刻画人物
第七章 陆游笔记散文——《老学庵笔记》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古代笔记概说
    第二节 《老学庵笔记》内容概说
        一 抒发爱国情感
        二 阐发诗学思想
        三 描述神仙怪异之事
        四 记载蜀地民俗风情
        五 记载戏谑故事
    第三节 《老学庵笔记》的艺术特色——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第八章 陆游历史散文——《南唐书》研究
    第一节 《南唐书》的写作动机
    第二节 《南唐书》的思想倾向
        一 以史为鉴,为南宋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
        二 总结南唐灭亡原因,企望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三 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节 《南唐书》的艺术成就
        一 《南唐书》的叙事特色
        二 《南唐书》的人物传记特点
第九章 陆游启研究
    第一节 陆游启创作分期
    第二节 陆游启创作基本情况
        一 爱国情怀的抒发
        二 传达对政敌的控诉与屈居下僚的悲苦
    第三节 陆游启:关键词解读及心理阐释
第十章 其他
    第一节 陆游传记文概说
    第二节 《家世旧闻》、《家训》、《斋居纪事》简况
    第三节 《天彭牡丹谱》概况
    第四节 陆游青词概说
    第五节 陆游赋体文概况
        一 咏物赋
        二 言情赋
        三 说理赋
    第六节 陆游铭文概况
    第七节 陆游赞文概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4)论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在职教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价值
    五、文献综述
第一章 职教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现状与前景
        一、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二、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景
    第二节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一、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环境的变化
        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状况调查
第二章 当前职教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的模式研究
    第一节 当前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几种形式
        一、单纯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
        二、影像辅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
        三、声音辅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
        四、借助网络综合运用多种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第二节 当前多媒体教学在职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一、激发职校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新理念
        三、丰富职教语文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求异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力,训练自我探索能力
    第三节 当前多媒体教学在职教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一、喧宾夺主,为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二、华而不实,影响学生注意力
        三、概念偏差,“多媒体”等同于“多媒体课件”
        四、强求使用,限制教学进程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语文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确定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
        四、素材收集
        五、具体制作
        六、发布应用
        七、反馈修改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一、语文性原则
        二、辅助性原则
        三、网络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交互性原则
        六、实用性原则
        七、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二、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策略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理论要求
    二、能力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四、写文章要“绘声绘影”(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赋的结构论[D]. 王晨. 浙江大学, 2014(08)
  • [2]邢福义国学视角语法研究与其三维学术思想[D]. 邓天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4)
  • [3]陆游散文研究[D]. 赵永平.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3)
  • [4]论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在职教语文课堂中的运用[D]. 吴胜尧. 苏州大学, 2009(S2)
  • [5]写文章要“绘声绘影”[J]. 邹德春. 孩子天地, 2004(01)
  • [6]鲁迅笔法初探(续)[J]. 孙世强. 荆州师专学报, 1981(01)

标签:;  ;  ;  ;  ;  

写文章“画声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