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供电方式研究

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供电方式研究

一、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供电方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聪[1](2021)在《燃煤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性能评估及经济性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为了控制燃煤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燃煤电厂普遍投运了超低排放技术,2019年超低排放机组容量8.9亿千瓦。然而从技术层次来看,污染物控制技术的运用情况尚不明确,超低排放系统运行成本与环保电价之间的关系缺乏相关研究。超低排放系统内换热装备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从区域层次来看,国内外学者针对电力行业的评估研究主要从污染物排放的角度展开,忽略了污染物减排流程的性能。本研究建立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污染物控制技术数据库,编制了典型超低排放系统运行成本谱图。探究了不同超低排放技术的适用性。针对典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进行了物质流分析、能效评估以及4E综合评估(能、?、环保性能、经济性综合评估)。针对全国煤电行业,进行了从污染物减排到排放全流程多维度的评估,同时提出了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的经济性优化策略。首先,调研了超低排放前后燃煤机组污染物控制技术。超低排放改造开始前,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SCR脱硝技术的燃煤机组容量占调研机组容量的比例分别为84.7%及95.2%。超低排放改造之后,长三角地区115台燃煤机组中,投运湿式电除尘器燃煤机组的容量占调研机组容量的比例为57.4%。建立了污染物控制技术的成本评估模型以及投资成本函数库。编制了典型100-1000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运行成本谱图,根据环保电价补贴划分成了4个区间。当超低排放电价补贴为0时,600MW以及1000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仍然可以实现经济性运行。对基于石灰石-石膏法的脱硫超低排放技术,空塔及双塔技术的设计入口SO2浓度均值分别为1692及4851mg/m3(95%置信度水平)。其次,针对典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进行了物质流分析、能效评估以及4E评估。对于660MW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前后协同除尘效率均值由79%增长至94%,PM脱除性能显着提升。对于660MW机组,基于监测数据的实时排放因子2,、,及,的分布范围为0.0001-0.301 g/kg、0.053-0.835 g/kg及0.0048-0.08 g/kg。对于1000MW机组,2,、,及,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055-0.404 g/kg、0.073-0.797 g/kg及0.0002-0.0547 g/kg。建立了基于监测数据的超低排放系统能效评估模型。对于1000MW燃煤机组,随着机组负荷从50%增加至100%,超低排放系统的能耗由13542k W增加至19104k W,单位发电量CO2排放从10.4g/k Wh下降至8.2g/k Wh;发电过程碳排放占比为98.42%-98.7%,超低排放系统碳排放占比为1.3%-1.58%。基于能分析、?分析、经济性分析及环保性能分析,建立MGGH对于超低排放系统性能影响的4E评估模型。设计工况下(660MW),烟冷器对数平均温差为36K,?效率为81.3%。LLTESP的SO3脱除效率为86%,MGGH系统年运维成本为157.9万元。最后,建立了超低排放情景下全国煤电行业基础数据库,涵盖100MW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共计2157台,共计8.6亿千瓦。在超低排放情景下,SO2、NOx及PM的年削减量分别为2284万吨、754万吨及34370万吨。煤电行业的平均SO2、NOx控制成本分别为1453.2-12306.5元/t、3035-9675元/t。考虑到排放因子的波动,SO2、NOx及PM排放量的范围分别为430~558kt、638~941kt及64~96kt。煤电行业结构性优化策略“上大压小”能够降低污染物控制成本。在实现相同发电量的情况下,如果用3台1000MW燃煤机组替代10台300MW燃煤机组,SO2、NOx及PM控制年运行成本下降幅度分别为20.7%、27.6%及34.4%,碳排放下降7.1%。平均SO2控制成本对于电价和吸收剂价格的敏感度分别为0.3-0.61及0.0225-0.192。

张美珍[2](2020)在《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电仍然是中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为了促进煤电的清洁发展,政府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减排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是保障中国电力供应和实现污染物控制的重要路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在当前技术水平下,CO2还没有实现有效减排,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和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碳减排将成为煤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总结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扩散规律对提高煤电技术的创新性,进一步推动煤电的清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结合燃煤电厂的电力生产环节,剖析了煤电清洁化转型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过程,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理论分析了影响这些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Bass模型,对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拟合,比较了三种技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扩散的差异性,同时,系统梳理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拟合了脱硫和脱硝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系统梳理了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实证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多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扩散的仿真模型,对碳配额分配政策、电价补贴政策和投资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了单一政策情景和组合政策情景下CCS技术的扩散趋势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两个阶段,未来将逐渐向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向发展。高效燃煤发电技术、脱硫(硝)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特性、社会网络以及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其中,由于电力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2)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亚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技术分别在2012年和2018年达到扩散的成熟期,超超临界技术将在2028年达到成熟期,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在东部和沿海省份的扩散比较充分,并逐渐向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扩散;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经历了关停小火电初期阶段(19972006年)、加快关停小火电阶段(20072013年)和煤电超低排放阶段(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政策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控制命令型、经济激励型和信息宣传型三类政策工具,其中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包括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包括电价管制和信贷政策;政策整体上对亚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扩散都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针对亚临界技术,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效果显着,针对超(超)临界技术,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作用效果显着。(3)在全国范围内,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进入扩散的成熟期;在经济发达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早,扩散速度也更快;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晚,扩散速度也相对较慢;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波动并上升的趋势;政策内容经历了起步、推进和深化的三个阶段;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标准规范、电价补贴、优惠贷款和信息宣传五类;政策整体上对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标准规范和电价管制的作用显着为正,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不显着。(4)CCS技术扩散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当前的技术和成本条件下,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政策,CCS技术将可能长期处于研究示范的阶段;在政府的电价补贴和投资补贴组合情景下,CCS技术扩散速度最快,扩散也最充分,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饱和;碳配额分配政策会削弱电价补贴的作用,二者组合情景下,直到2049年才会有CCS机组投入运营;口碑效应促进了CCS技术的扩散;在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方面,CCS技术扩散程度越充分,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越好;减少免费碳配额的比例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略微下降,但减排作用有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优化煤电产能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煤电清洁发展的政策建议。该论文有图49幅,表55个,参考文献231篇。

张杨[3](2020)在《燃煤电厂环保装备对SO3排放的影响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节能减排依然是能源行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而在全国燃煤电厂即将全面实现常规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形势下,SO3排放由于其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危害,已引起广泛重视,对其排放特性与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是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实施排放控制工作的基础。本文针对215台燃煤机组开展了563项现场性能测试工作,对燃煤电厂SO3排放现状、全过程影响特性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及技术路线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研究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对于烟气SO3协同控制与排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涉及的148台机组在实现超低排放前后SO3平均排放浓度降低了51.8%,SO3排放控制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不同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SO3综合脱除效率差异较大,在26.994.8%之间。第二,研究了催化剂V2O5含量、WO3/MoO3含量、壁厚、入口烟温、入口SO2浓度、面速度等因素对脱硝装备SO2/SO3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O2/SO3转化率随着催化剂V2O5含量、WO3含量以及入口烟温的升高而增大,而随着MoO3含量、入口SO2浓度以及面速度的升高而减小。各种影响因素中,V2O5含量影响权重最大,达到30.633.6%;SO2/SO3转化率对烟温的敏感性最强,达到±42.4%。在役催化剂的SO2/SO3转化率一般随催化剂活性降低而降低,再生过程中需要重点清除催化剂表面促进SO2/SO3转化的沉积物。第三,研究了液气比、塔内烟气停留时间、入口SO3浓度、入口烟温、入口烟尘浓度等因素对湿法脱硫装备协同脱除SO3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O3脱除效率在31.080.9%范围内,平均值为53.1%,超低排放改造后SO3脱除效率提升约5.89%,串塔较单塔效率高约8.69%。除入口烟温外,其他参数均与SO3脱除效率呈正相关性,且塔内烟气停留时间与液气比影响权重相对较大,分别达到27.4%与23.1%。SO3脱除效率对入口烟温的敏感性最强,达到±23.1%。第四,研究了除尘装备的SO3脱除性能以及比集尘面积、烟气流速、入口SO3浓度、入口烟温、入口烟尘浓度等因素对湿式电除尘器协同脱除SO3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干式除尘装备的SO3脱除效率在20%左右,而低低温电除尘器可达到70%以上,且与入口烟温呈显着相关性。湿式电除尘装备SO3脱除效率在50.9%91.8%之间,平均值为76.9%。各影响因素中,比集尘面积影响权重最大,达到38.442.4%。SO3脱除效率对入口烟温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比集尘面积,分别达到±18.9%与±7.1%。第五,在对各环保装备SO3控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针对SCR脱硝装备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干式除尘装备建立了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湿法脱硫装备建立了指数回归模型,湿电装备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最终形成燃煤电厂全流程SO3排放及控制预测模型及预测软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应对不同SO3排放控制要求的适应性以及148台样本机组的达标排放能力,并分别针对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及W火焰炉,燃煤硫分小于1%、12.5%以及大于2.5%,排放限值5、10以及20 mg/m3,提出了以充分发挥超低排放环保设施协同脱除SO3能力为基础的燃煤电厂SO3排放控制技术路线。最后,针对当前高硫煤机组SO3排放控制的难题,提出一种将碱基吸收剂烟道喷射与低低温电除尘器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协同脱除SO3技术,技术经济性论证结果表明可在实现常规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低低温电除尘器、湿法脱硫的SO3协同脱除作用,有效控制碱基吸收剂耗量并提高其运行可靠性,较常规技术的SO3排放控制能力更强,经济性更优,为后续高硫煤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与SO3协同控制提供了一项解决方案。

郭一杉[4](2019)在《燃煤烟气颗粒物/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我国每年消费煤炭占全球50%以上,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我国严峻大气污染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下,燃煤污染物减排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使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显着降低。为实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达标,污染减排装置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控制系统难以满足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需求。本文针对超低排放系统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为提升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关键装置的控制水平、降低运行能耗物耗,开展了超低排放系统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首先,针对超低排放系统关键装置相互独立、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装置协同调控困难的问题,构建了包括装置层、感知层、控制层和优化层等四层结构的燃煤电厂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高效脱除智能调控体系。同时,根据超低排放系统的信息流组成及其特点,结合智能调控的具体需求,构建了关键装置物联网以实现信息集成。建立了设计参数、运行参数、能耗物耗等多种数据库,以支撑超低排放系统的建模、控制和优化方法研发。其次,针对超低排放系统的颗粒物脱除过程,基于电除尘装置内部电晕放电、颗粒物荷电及其迁移机理,构建了电除尘装置整体效率模型,获得了介电常数、电场性质(电场强度、离子密度)、气氛条件等因素对颗粒物脱除关键过程的影响规律及其强化机制;研究了不同流场分布下的颗粒物脱除效率变化特性,获得了流场均布性对装置颗粒物穿透率和能耗影响规律;构建了电除尘装置积灰模型,研究获得了不同负荷和运行电压下的颗粒物堆速率、厚度与压降变化规律;研究了电除尘装置高压脉冲电源的电气原理,获得了不同供电形式的输出波形及其调节方法,研究了脉冲供电对颗粒物脱除强化及其能耗特性。第三,提出了电除尘装置整体效率模型的多因子修正方法,通过比例因子、偏差因子和指数因子的修正,电除尘装置的出口颗粒物预测R2提升至0.889。构建了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支持向量回归、深度神经网络等方法的电除尘装置数据模型,对比了不同数据模型的预测性能。为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及其泛化能力,提出了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的建模方法,对比了各种模型形式在验证集上的泛化性能,其中融合模型的预测性能最高,R2为0.896,RMSE为0.515,为优化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撑。第四,针对多装置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研究了脱硝、除尘、脱硫和湿电等多装置对颗粒物和三氧化硫生成、转化、脱除的影响机制及其建模方法。研究了影响锅炉侧和SCR脱硝装置三氧化硫生成的关键参数,基于建立的脱硝催化剂设计参数数据库研究各种因素对三氧化硫生成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基于数据库的三氧化硫生成模型;研究了电除尘装置、脱硫装置和湿电装置对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机理,获得了入口浓度、液气比、运行电压和运行温度等关键参数对脱除效率影响规律,进而构建多装置协同脱除颗粒物三氧化硫模型。第五,基于构建的电除尘装置颗粒物脱除模型、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多装置协同脱除模型,开展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优化研究。研究了影响电除尘装置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包括成本评价和环境评价的电除尘装置运行评价模型,开发了基于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电除尘装置优化方法,优化结果表明,电除尘装置可以在出口浓度不变的前提下,节能30%以上;构建了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多装置协同脱除优化方法,进行多工况运行寻优,系统运行成本下降4%以上,低负荷下可达9.18%。最后,在某热电机组开展了智能调控体系工业应用验证,搭建了包括优化模块和控制模块的超低排放智慧环保岛软件平台,实现了算法服务和环保岛组态的信息互通。提出了电除尘装置运行的优化协调方法,实现了各电场设定值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电除尘装置运行特性改进预测模型、成本模型和控制逻辑,开展了智能调控方法的长期工业应用研究,电除尘装置在出口浓度稳定达标的前提下运行能耗进一步降低,能耗较人工运行降低40%以上。

李建新[5](2019)在《AH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格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天然气,煤炭燃烧会带来更多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持续走高,净化空气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不断深入,节能减排要求也越来越严。作为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本课题以AH电厂为例,论述该厂按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排放限值要求,在2013年完成低氮燃烧技术+SCR脱销改造和两台电除尘进行高频电源改造后,随即以响应《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号召为契机,在2015年第二季度同时进行了“贫改烟”制粉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实现中储式贫煤锅炉到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新建湿式电除尘器、GGH拆除及烟道改造、新建MGGH系统、新建湿法脱硫除雾器、新建脱硫塔入口喷淋系统等工艺设施改造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既圆满达到了节能减排要求,通过工艺设施改造又实现了企业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1+1>2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贫改烟”制粉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改造实施方案,并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贫改烟”制粉系统改造有效提高了锅炉效率和制粉防爆性能,降低了发电煤耗,从源头减少了烟气污染物排放,减轻了烟气排放系统减排压力;机组烟气处理系统改造有效降低了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最终使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mg/m3,NOX排放浓度小于35mg/m3,SO2排放浓度小于25mg/m3,完全满足《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对于排放限值的要求。

梁发盛[6](2018)在《台山电厂600MW机组脱硫提效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O2问题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地球的生态环保状态造成极大的危害,SO2的排放量与煤炭的消耗有直接的关系,而煤炭的消耗主要来自于燃煤锅炉的燃烧。当前,我国应用最普遍的脱硫技术是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其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但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燃煤火力发电厂SO2排放标准的提升,“十一五”期间建设的石灰石一石膏脱硫系统大部分已经很难达到最新的排放标准,脱硫系统的提效改造工作迫在眉睫。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设计了台山电厂600MW机组鼓泡塔脱硫系统的提效改造方案,主要工作如下:1.总结了电厂近几年运行维护中鼓泡塔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脱硫系统开展的脱硫效率提升试验及测验情况;2.对电厂可能采用的四种改造方案进行综合比较,确定适合电厂实际的技术路线;3.对传统双塔双循环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进行优化,确定脱硫系统提效改造方案,使电厂达到最新的燃煤火力发电厂的废气排放标准。

邹祥杰[7](2017)在《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超超临界发电技术(USCT)是目前世界上高效利用一次能源的工程技术之一,在能源利用效率以及CO2、SO2、NOx排放等方面明显优于亚临界和常规超临界参数发电机组,目前在国际上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化成熟应用的阶段。本文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主干电网结构规划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工程建设的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从研究如何优化电网结构、加强电网的电源支撑、配置安全经济的热控系统、精确的经济效益与风险分析等方面入手,全面研究新型电力市场条件下建设高效节能、安全稳定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工程的方案和措施。论文针对漳州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的工程项目,对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对工程项目进行了设计。论文首先针对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对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到现有国产化装备条件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发展水平,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总体设计。在分析了工程所在电力系统对工程接入系统要求的基础上,对工程接入500kV系统和接入220kV系统的四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工程接入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工程项目电气系统中电气主接线、厂用电接线、过电压保护及接地系统、直流系统及交流不停电电源、机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等部分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工程装机方案,并分析了工程主机的技术条件。针对超超临界大型机组运行的要求,探讨与之相适应的热工自动化控制策略以协调整个超超临界机组热工控制系统,对工程项目的热工自动化系统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分别对发电机组主设备的DCS系统和工程辅助系统的热工自动化控制的DCS系统进行了设计。论文还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的能源利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工程设计的节能措施。超超临界机组配以脱硫和脱硝装置,将是一个十分先进的洁净煤发电工程,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具有重大意义。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其他类似的主干电网结构规划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经验。

曲向超[8](2017)在《发电厂脱硫除尘系统控制及电气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的燃煤发电厂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初见成效,SO2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发电企业减少排放量的建设与运营成本的增加,提升燃煤电厂的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我国为了进一步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同时提高电厂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的积极性,近年推出了多项与超低排放相关联的电价补贴措施和我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在上述时代背景下,对于脱硫除尘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在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部分:1)本文首先对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成熟的各类脱硫方法的机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概述。2)在对各类脱硫方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对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路线和进行了介绍。结合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特点,本文对系统控制方式与电气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DCS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控制上的优势和特点。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超低排放脱硫技术路线进行选择。根据所选脱硫工艺特点,本文进行了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探讨,并给出了可靠性与经济性较高的设计方案。通过本文对脱硫技术以及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的研究,日后燃煤发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可以在设计阶段对于脱硫系统的电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脱硫系统的可靠运行前提下企业能够降低系统初投资与运行费用。

孙慧峰[9](2017)在《锦界电厂600MW机组脱硫除尘系统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保部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日趋严格。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国华电力公司制定了“高品质绿色发电”计划,倡导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即烟尘、SO2和NOX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为5、35和50(mg/Nm3),对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落实新的超低排放标准,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对其二期2台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脱硫除尘系统实施改造。本文以该公司二期2台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脱硫除尘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调研与评估,考虑到本次改造脱硫及协同除尘效率要求高以及需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等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造方案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了SPC超净脱硫除尘一体化和烟囱雨酸液收集系统技术改造方案并实施之。对改造后的脱硫除尘系统进行了性能试验和效益评估,分析了其改造效果。结果表明:脱硫除尘系统改造后,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燃用校核煤种时,脱硫效率均在99%以上,超过了设计值98.3%,且脱硫出口SO2浓度不高于25mg/Nm3,烟囱入口烟尘浓度不高于5mg/Nm3,烟气携带液滴浓度小于20mg/Nm3,消减了石膏雨现象;每年可削减SO2排放量约550t、烟尘排放量462t,排污费减少97.59万元,节省厂用电及费用分别为1.87×106 k W?h和26.1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改造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正效应和社会效益。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10](2016)在《脱硫脱硝行业2016年发展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2016年中国脱硫脱硝行业的发展环境及概况,介绍了行业主要技术的发展及市场动态,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二、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供电方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供电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燃煤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性能评估及经济性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1.1.2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1.1.3 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现状
        1.1.4 燃煤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污染物控制技术经济性评估研究进展
        1.2.2 污染物控制技术能效评估研究进展
        1.2.3 换热装备性能评估研究进展
        1.2.4 物质流能量流分析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经济性评估
    2.1 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2.1.1 超低排放改造前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2.1.2 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2.2 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成本评估模型
    2.3 超低排放情景下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投资成本函数
    2.4 典型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经济性评估
        2.4.1 机组容量对超低排放技术路线运行成本的影响
        2.4.2 多因素作用下超低排放系统运行成本谱图
    2.5 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运行差异性分析
        2.5.1 超低排放情景下单塔与双塔脱硫技术适应性及经济性分析
        2.5.2 NOx超低排放技术经济性评估
    2.6 本章小结
3.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与?流研究
    3.1 研究框架与研究对象
    3.2 基于系统流程网络的物质流、能量流与?流模型
    3.3 典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分析
        3.3.1 典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污流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特征
        3.3.2 典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能效评估
    3.4 换热装备对超低排放系统性能影响的4E评估
        3.4.1 评估模型
        3.4.2 基础参数
        3.4.3 综合评估
    3.5 本章小结
4.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多维度评估及经济性优化策略研究
    4.1 全国煤电行业基础数据库构建
    4.2 方法学
    4.3 全国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多维度评估
        4.3.1 全国煤电行业污染物削减量分析
        4.3.2 全国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成本评估
        4.3.3 全国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测算
        4.3.4 全国煤电行业污染物超低排放效益评估
    4.4 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经济性优化策略研究
        4.4.1 “上大压小”策略对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经济性及碳排放的影响
        4.4.2 运行参数优化对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经济性的影响
        4.4.3 价格对煤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经济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3 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
    3.2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3.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4.1 高效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变化
    4.2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过程
    4.3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4.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5.1 燃煤电厂脱硫和脱硝机组投运情况
    5.2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过程分析
    5.3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5.4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CCS技术扩散仿真模型构建
    6.1 CCS技术扩散相关主体及行为识别
    6.2 仿真模型框架
    6.3 模型各主体模块设计
    6.4 Agent-based模型开发
    6.5 模型有效性及敏感性
    6.6 本章小结
7 CCS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仿真模拟
    7.1 数据收集
    7.2 政策模拟及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燃煤电厂环保装备对SO3排放的影响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外燃煤电厂烟气SO_3 排放控制现状
        1.1.2 我国燃煤电厂烟气SO_3 排放控制现状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燃煤电厂烟气SO_3 排放控制研究进展
        1.2.1 SO_3 生成研究进展
        1.2.2 SO_3 协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2.3 SO_3 专项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1.2.4 问题的提出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3.3 各章节主要内容
2 超低排放前后SO_3 协同控制与排放水平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系统及方法
        2.2.1 研究机组概况
        2.2.2 测试方法说明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炉内生成
        2.3.2 SCR脱硝装置
        2.3.3 干式除尘器
        2.3.4 湿法脱硫装置
        2.3.5 湿式电除尘器
        2.3.6 不同技术路线SO_3 综合脱除效率分析
        2.3.7 典型机组SO_3 综合脱除效率研究
        2.3.8 排放浓度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SCR脱硝装备SO_2/SO_3 转化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系统及方法
        3.2.1 研究机组概况
        3.2.2 试验方法说明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脱硝催化剂实验室检测结果
        3.3.2 脱硝装备现场性能测试结果
        3.3.3 在役催化剂SO_2/SO_3 转化率变化
        3.3.4 催化剂再生前后SO_2/SO_3 转化率变化
        3.3.5 典型As中毒催化剂SO_2/SO_3 转化率变化
    3.4 脱硝装备控制SO_2/SO_3 转化措施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湿法脱硫装备协同脱除SO_3 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系统及方法
        4.2.1 研究机组概况
        4.2.2 试验方法说明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塔内烟气停留时间的影响
        4.3.2 液气比的影响
        4.3.3 入口烟温的影响
        4.3.4 入口SO_3 浓度的影响
        4.3.5 入口烟尘浓度的影响
        4.3.6 SO_2与SO_3 脱除效率对比
        4.3.7 各因素敏感性分析
    4.4 湿法脱硫装备协同脱除SO_3 提效措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除尘装备协同脱除SO_3 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系统及方法
        5.2.1 研究机组概况
        5.2.2 测试方法说明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比集尘面积的影响
        5.3.2 烟气流速的影响
        5.3.3 入口SO_3 浓度的影响
        5.3.4 入口烟尘浓度的影响
        5.3.5 入口烟气温度的影响
        5.3.6 除尘效率与SO_3 脱除效率对比
        5.3.7 各因素敏感性分析
    5.4 湿电装备协同脱除SO_3 提效措施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燃煤电厂全流程SO_3 排放及控制预测模型研究
    6.1 引言
    6.2 模型建立方法
    6.3 SCR脱硝装备SO_2/SO_3 转化模型研究
        6.3.1 蜂窝式催化剂脱硝装备
        6.3.2 平板式催化剂脱硝装备
    6.4 干式除尘装备SO_3 控制模型研究
    6.5 湿法脱硫装备SO_3 控制模型研究
    6.6 湿式除尘装备SO_3 控制模型研究
        6.6.1 玻璃钢阳极板湿电装备
        6.6.2 金属阳极板湿电装备
    6.7 燃煤电厂全流程SO_3 排放及控制模型研究
    6.8 模型有效性验证
    6.9 本章小结
7 燃煤电厂SO_3 控制策略与技术路线研究
    7.1 引言
    7.2 样本机组概况
    7.3 样本机组适应性分析
        7.3.1 燃煤硫分适应性
        7.3.2 排放限值适应性
        7.3.3 达标排放率
    7.4 SO_3 排放控制策略分析
        7.4.1 源头控制
        7.4.2 协同减排
        7.4.3 结构减排
    7.5 SO_3 排放控制可行技术路线
        7.5.1 煤粉炉
        7.5.2 循环流化床锅炉
        7.5.3 W火焰炉
    7.6 本章小结
8 典型高硫煤机组SO_3 治理工程技术论证
    8.1 引言
    8.2 机组概况
        8.2.1 锅炉及环保设施配置
        8.2.2 燃煤煤质情况
        8.2.3 污染物排放现状
    8.3 改造边界条件确定
    8.4 改造技术论证
        8.4.1 NOx排放控制
        8.4.2 SO_2 排放控制
        8.4.3 烟尘排放控制
        8.4.4 SO_3 排放控制
    8.5 改造技术路线对比
    8.6 经济性评价
    8.7 本章小结
9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本文主要创新点
    9.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博期间曾获奖励
参加的科研项目

(4)燃煤烟气颗粒物/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大气环境现状
        1.1.2 超低排放系统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脱除过程建模研究现状
        1.2.2 超低排放系统优化调控研究现状
        1.2.3 工业过程优化调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的智能调控系统研究
    2.1 引言
    2.2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智能调控系统设计
        2.2.1 系统整体架构
        2.2.2 装置层和感知层
        2.2.3 控制层
        2.2.4 优化层
    2.3 智能调控数据库构建
        2.3.1 关键设备设计与运行数据库
        2.3.2 能耗物耗数据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除尘装置机理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电除尘装置整体效率模型研究
        3.2.1 入口浓度预测模型
        3.2.2 电晕放电过程模型
        3.2.3 颗粒荷电迁移过程模型
        3.2.4 关键因素影响和强化规律
    3.3 电除尘装置动态模型研究
        3.3.1 流场分布模型
        3.3.2 积灰预测模型
    3.4 电除尘装置供电强化研究
        3.4.1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
        3.4.2 高压脉冲供电强化方法
        3.4.3 脉冲供电强化颗粒物脱除对比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除尘装置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电除尘装置数据提取与预处理
    4.3 基于运行数据的电除尘装置总体效率模型修正方法
    4.4 电除尘装置数据建模方法研究
        4.4.1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数据建模
        4.4.2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数据建模
        4.4.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数据建模
    4.5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建模研究
        4.5.1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策略
        4.5.2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模型构建
        4.5.3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模型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超低排放系统SO_3协同脱除模型研究
        5.2.1 锅炉与脱硝装置SO_3生成模型
        5.2.2 静电除尘装置SO_3协同脱除模型
        5.2.3 湿法脱硫装置SO_3协同脱除模型
        5.2.4 湿式静电除尘装置SO_3协同脱除模型
    5.3 超低排放系统颗粒物协同脱除模型研究
        5.3.1 湿法脱硫装置颗粒物协同脱除模型
        5.3.2 湿式静电除尘装置颗粒物脱除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的优化调控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电除尘装置运行特性研究
        6.2.1 运行影响因素研究
        6.2.2 运行成本特性分析
        6.2.3 环保性能评价模型
    6.3 多变煤质和工况下电除尘装置优化方法研究
        6.3.1 基于蚁群算法的优化方法
        6.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方法
    6.4 颗粒物和SO_3协同脱除优化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智能调控方法的工业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智能调控方法的工业应用验证研究
        7.2.1 工业应用示范电站概况
        7.2.2 超低排放智能调控软件平台搭建
        7.2.3 电除尘装置优化控制策略与应用研究
        7.2.4 电除尘装置智能调控方法的长期工业运行验证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攻博期间曾获奖励
参加的科研项目

(5)AH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严苛的排放限制
        1.1.2 国内外火电厂超低排放的现状
        1.1.3 研究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AH电厂节能减排改造
    2.1 AH电厂概况及节能减排改造前情况
        2.1.1 AH电厂概况
        2.1.2 节能减排改造前AH电厂排放情况
        2.1.3 AH电厂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的必要性
        2.1.4 AH电厂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方案比选
    2.2 中储式贫煤锅炉改烧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
        2.2.1 中储式贫煤锅炉改烧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研究
        2.2.2 中储式贫煤锅炉改烧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方案
    2.3 湿式电除尘器改造
        2.3.1 湿式电除尘器改造的必要性
        2.3.2 湿式电除尘器的技术特点
        2.3.3 湿式电除尘器改造方案
    2.4 MGGH烟气加热器和低温省煤器改造
        2.4.1 MGGH烟气加热器和低温省煤器改造的必要性
        2.4.2 MGGH烟气加热器和低温省煤器改造方案
    2.5 脱硫吸收塔入口喷淋系统改造
        2.5.1 脱硫吸收塔入口喷淋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2.5.2 脱硫吸收塔入口喷淋系统改造方案
    2.6 脱硫吸收塔除雾系统改造
        2.6.1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改造的必要性
        2.6.2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改造方案
    2.7 AH电厂2 号机组改造后烟气处理技术路线
第3章 AH电厂节能减排改造实施效果
    3.1 “贫改烟”实施效果
    3.2 烟气排放系统改造实施效果
    3.3 经济效益分析
    3.4 节能减排效应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台山电厂600MW机组脱硫提效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综述
    1.3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和应用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台山电厂600MW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前情况
    2.1 脱硫系统概述
        2.1.1 烟气系统
        2.1.2 SO_2吸收系统
        2.1.3 石膏脱水系统
        2.1.4 制浆系统
        2.1.5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2.1.6 事故浆液排放系统
        2.1.7 工艺水系统
        2.1.8 热控系统
        2.1.9 电气系统
    2.2 运行维护情况
    2.3 脱硫效率提升试验及测试情况
        2.3.1 增加烟气冷却泵试验
        2.3.2 pH值和液位提升试验
        2.3.3 脱硫效率潜力测试
第3章 台山电厂600MW机组脱硫提效改造方案
    3.1 脱硫系统改造基础参数
        3.1.1 燃煤
        3.1.2 电厂主要设备参数
    3.2 脱硫系统提效改造的设计参数
    3.3 台山电厂600MW机组脱硫提效改造方案
        3.3.1 方案比选
        3.3.2 台山5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物料平衡情况
        3.3.3 台山5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主要设备和系统选型设计
    3.4 台山电厂600MW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的优化
第4章 台山电厂600MW脱硫提效改造后运行及效果
    4.1 监测结果
    4.2 验收监测结果分析
    4.3 大气染物排放总量统计结果
    4.4 监测验收结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项目总体设计概述
    2.1 工程项目概述
    2.2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2.3 工程总体设计及厂区总平面设计
    2.4 工程项目的水资源利用方案
    2.5 工程项目的灰渣处理及利用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项目电气系统的设计
    3.1 电气系统设计概述
    3.2 工程接入电力系统方案的设计
    3.3 工程电气系统的设计
    3.4 工程装机方案的设计
    3.5 工程主机技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项目热工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4.1 热工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概述
    4.2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
    4.3 发电机组主设备微机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
    4.4 其它辅助系统热工自动化控制设计
    4.5 热工自动化系统电源设计
    4.6 主要热工自动化设备的选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项目能源利用与节能措施研究
    5.1 工程能源利用研究
    5.2 工程设计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发电厂脱硫除尘系统控制及电气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概述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火电厂脱硫技术综述
    2.1 脱硫技术发展
        2.1.1 燃烧前脱硫
        2.1.2 燃烧中脱硫
        2.1.3 烟气脱硫
        2.1.4 几种脱硫工艺的比较
    2.2 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2.2.1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2.2.2 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烟气脱硫系统工艺概述
    3.1 脱硫剂制备及供应系统
    3.2 烟气系统
    3.3 二氧化硫吸收、氧化系统
    3.4 石膏脱水系统
    3.5 废水处理系统
    3.6 工艺水系统
    3.7 事故浆液箱及浆液排空系统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烟气脱硫系统自动控制方式及电气系统设计
    4.1 FGD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
        4.1.1 数据采集系统
        4.1.2 模拟量控制系统
        4.1.3 开关量顺序控制系统
    4.2 电气系统与电气设备保护
        4.2.1 中压电源引接
        4.2.2 低压电气接线
        4.2.3 脱硫系统保安电源
        4.2.4 脱硫系统的直流和UPS电源
        4.2.5 保护、控制和接口
        4.2.6 电气设备保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徐矿电厂脱硫系统设计以及运行情况
    5.1 徐矿电厂概述
    5.2 徐矿电厂脱硫方案选择
        5.2.1 环保要求
        5.2.2 脱硫方案的选择
    5.3 徐矿电厂脱硫电气方案设计
        5.3.1 徐矿电厂现有厂用电情况
        5.3.2 徐矿电厂脱硫电气系统设计总体设想
        5.3.3 6kV供电系统设计
        5.3.4 380/220V供电系统设计
        5.3.5 UPS系统设计
    5.4 脱硫系统运行情况及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锦界电厂600MW机组脱硫除尘系统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烟气脱硫除尘方法
        1.2.2 脱硫除尘改造方案理论分析
        1.2.3 脱硫除尘改造工程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锦界电厂脱硫除尘系统分析
    2.1 电厂基本概况
    2.2 电厂设备基本情况
        2.2.1 锅炉概述
        2.2.2 汽轮机概述
        2.2.3 煤质资料
    2.3 现有电除尘原理及现状
        2.3.1 电除尘器基本原理
        2.3.2 机组现有除尘系统概述
        2.3.3 电除尘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现有机组脱硫系统原理及现状
        2.4.1 脱硫系统基本原理
        2.4.2 现有脱硫系统概述
        2.4.2.1 机组烟气排放情况
        2.4.2.2 现有机组脱硫设备现状
        2.4.3 脱硫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脱硫除尘系统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
    3.1 排放性能指标要求
    3.2 改造设计基础参数
        3.2.1 电除尘系统
        3.2.2 脱硫系统
    3.3 电除尘器改造方案
        3.3.1 现有除尘技术可行性分析
        3.3.2 电除尘器改造实施方案
    3.4 脱硫增容提效改造方案研究
        3.4.1 吸收塔改造方案分析
        3.4.2 烟气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3.4.3 公用及相关系统分析
    3.5 控制系统改造方案简析
    3.6 烟囱雨改造方案简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脱硫除尘系统改造工程效果分析
    4.1 实施结果
    4.2 性能试验方案制定
    4.3 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4.3.1 100%负荷下的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4.3.2 全负荷下的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4.4 效益分析
        4.4.1 环境效益
        4.4.2 社会效益
        4.4.3 经济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供电方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燃煤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性能评估及经济性优化策略研究[D]. 罗聪. 浙江大学, 2021(09)
  • [2]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D]. 张美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燃煤电厂环保装备对SO3排放的影响及控制策略研究[D]. 张杨. 浙江大学, 2020(08)
  • [4]燃煤烟气颗粒物/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D]. 郭一杉. 浙江大学, 2019(04)
  • [5]AH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D]. 李建新.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6]台山电厂600MW机组脱硫提效改造研究[D]. 梁发盛.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7]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与设计[D]. 邹祥杰. 福州大学, 2017(05)
  • [8]发电厂脱硫除尘系统控制及电气设计研究[D]. 曲向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9]锦界电厂600MW机组脱硫除尘系统改造研究[D]. 孙慧峰.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10]脱硫脱硝行业2016年发展报告[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6年), 2016

标签:;  ;  ;  ;  ;  

60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供电方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