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4周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梁英才[1](2017)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子宫肌瘤方剂组方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研究分析子宫肌瘤的组方规律,研究内容包含药物频次结果、常用药对、核心组合及新方等,系统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组方规律。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研究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特色。方法:1.拟定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使用高级检索,检索项选"全文",检索词"子宫肌瘤"、"症瘕",匹配项选"模糊",排序方式为"时间",共检索出1997年~2016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相关文献1021篇。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337首方剂。将上述方剂由双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的相应模块,采用软件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获取药物频次结果、常用药对、核心规律、核心组合、新方分析等结果,并以可视网络图展示出来,分析现代医家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2.门诊收集并筛选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有效病例,由双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软件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李坤寅教授在患者月经期和非月经期用药思路的变化,分别进行总体方剂分析、月经期方剂分析和非月经期方剂分析,总结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探讨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特色。成果:1.文献方剂研究:(1)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337首方剂中,共有270味药物,用药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莪术、当归、三棱、赤芍、桃仁、茯苓、黄芪、牡蛎、桂枝、牡丹皮。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月经期用药的方剂有40首,包含135味药物,月经期用药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当归、黄芪、党参、蒲黄、益母草、香附、赤芍、白术、茜草、茯苓。非月经期用药的方剂有144首,包含204味药物,非月经期用药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莪术、三棱、当归、桃仁、赤芍、茯苓、桂枝、牡丹皮、黄芪、牡蛎。(2)整体用药中,3~5味的核心药物组合共有37个,治疗子宫肌瘤的新处方7个。2.临床方剂研究(1)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患者40例,共有方剂296首,将所有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共有144味中药,药物频次之和为3924次。总体药物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甘草、茯苓、竹茹、柏子仁、山药、山茱萸、续断、合欢皮、陈皮、熟地黄。月经期药物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甘草、益母草、续断、三七、蒲黄、山药、海螵蛸、党参、茜草、白术。非月经期药物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甘草、茯苓、柏子仁、竹茹、山茱萸、山药、合欢皮、陈皮、熟地黄、淫羊藿。总体药性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平、温、寒。月经期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温、平、寒。非月经期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平、温、寒。总体用药五味排在前三位的是:甘、苦、辛。月经期和非月经期用药五味排在前三位的是:甘、苦、辛。总体用药归经排在前五位的药物分别是肾、肝、脾、肺、心。月经期用药归经排在前五位的药物分别是肝、脾、肾、心、胃。非月经期用药归经排在前五位的药物分别是肾、脾、肝、肺、心。(2)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有柏子仁-茯苓(-竹茹,合欢皮,甘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柏子仁-茯苓),月经期常用药物组合有益母草-甘草(-蒲黄,续断,三七),蒲黄-三七(-续断,益母草)。核心组合有竹茹-海螵蛸-茯苓,竹茹-党参-茜草,竹茹-橘红-枳实,竹茹-海螵蛸-白花蛇舌草,海螵蛸-牡蛎-龙骨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出的新处方有竹茹-海螵蛸-茯苓-茜草,法半夏-山药-莲须-枳实,山茱萸-淫羊藿-益母草-熟地黄-山药-地骨皮,续断-橘红-合欢皮-首乌藤-菟丝子,海螵蛸-三七-益母草-茯苓-蒲黄。(3)3~5味的核心药物组合共有46个,治疗子宫肌瘤的新处方5个。结论:1.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子宫肌瘤文献进行分析,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中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其中包含桂枝茯苓丸的药物。核心组合的药物包括活血药、行气药、补血药、温阳药、软坚散结药。2.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病例处方分析,月经期用药和非月经期用药存在明显差异(包括药物频次、药物组合、新处方等),在不同月经周期的用药思路亦不同。总体用药和非月经期用药中健脾渗湿药、补肾药、安神药、化痰药等应用频率较高,月经期用药则以活血化瘀药、化瘀止血药、益气健脾药等应用频率较高。研究结果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提供新的依据,但仍需要专家判读、实验研究等方法的验证。3.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一般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桔荔散结片)、配合饮食指导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姜贺伦[2](2006)在《益气化瘀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的临床疗效、理化指标、不良反应、作用机理等较为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为中药治疗卵巢囊肿提供科学依据及开发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治疗100例肌瘤患者,其中治疗组50例,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50例。观察安全性观测指标: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常规化检,心、肝、肾功能检查;疗效性指标:临床症状,妇科B超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血液流变学、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不良反应观察及随访。结果:1.综合疗效显效率62%,总有效率90%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56%,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明显缩小卵巢囊肿瘤体,自身前后比较有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显着提高卵巢囊肿患者红细胞比容,降低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自身前后比较有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显着降低卵巢囊肿患者E2和P水平,通过负反馈机制,提高FSH和LH水平,自身前后比较有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6.显着提高卵巢囊肿患者TNF-α和NO水平,自身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观察:除1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发现肝功能损害,后确定为乙肝所致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心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象异常。治疗期间记录到2例患者有恶心反应,但无1例患者因毒副反应终止治疗。治疗2个疗程停药后上述症状均自行消失。8.随访:停药后定期随诊治疗组患者25余例,除4例再次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加外,其余患者均正常。结论:1.通过益气化瘀、利湿散结,达到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2.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达到治疗的目的;3.调整性腺轴,恢复性激素水平,从而缩小瘤体,达到治疗的目的;4.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和抗氧自由基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5.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便于携带,病人易于接受。
何娜丽[3](2002)在《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4周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病例:女性患者,22岁,主因初孕36+1,枕位,持续性右下腹痛1天于2001-12-10 16:40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6/10kPa,心肺(—),肝脾肋下触及不满意,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叩击痛,浮肿(—)。产科情况:宫高33cm,腹围102cm。无宫缩,先露头,浅入,胎心136次/min。骨盘外测量正常。B超示羊水稍多。其它未见异常,入院后即请外
二、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4周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4周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子宫肌瘤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子宫肌瘤概述 |
2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 |
2.1 子宫肌瘤与遗传 |
2.2 子宫肌瘤与激素 |
2.3 子宫肌瘤与生长因子 |
2.4 子宫肌瘤与miRNA |
2.5 子宫肌瘤与种族 |
3 子宫肌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
4 西医治疗进展 |
4.1 期待疗法 |
4.2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 |
4.3 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 |
5 中医药治疗 |
5.1 中药治疗 |
5.2 中成药 |
5.3 外治法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 |
7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
8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的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方剂组方分析 |
1 数据资料 |
1.1 文献来源 |
1.2 文献标准 |
1.3 数据筛选 |
1.4 中药药物名称规范 |
2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结果—总体挖掘结果 |
3.2 研究结果—层次挖掘结果 |
4 讨论 |
4.1 总体情况讨论 |
4.2 用药频次 |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
4.4 核心组合 |
4.5 新处方 |
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李坤寅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药治疗 |
1.4 观察指标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收集 |
2.2 录入与分析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研究结果—总体挖掘结果 |
3.3 研究结果—层次挖掘结果 |
讨论 |
1 传承与创新 |
2 子宫肌瘤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3 患者月经状况讨论 |
4 频次统计结果分析 |
4.1 用药频次结果分析 |
4.2 分期用药规律频次 |
4.3 药性统计结果分析 |
4.4 药物归经统计结果分析 |
5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
5.1 柏子仁-茯苓 |
5.2 山茱萸-山药 |
5.3 月经期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
5.4 非月经期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
6 核心组合 |
6.1 竹茹-海螵蛸-茯苓 |
6.2 竹茹-党参-茜草 |
6.3 竹茹-橘红-枳实 |
6.4 牡蛎-海螵蛸-白花蛇舌草 |
6.5 海螵蛸-牡蛎-龙骨,牡蛎-龙骨-蒲黄 |
6.6 法半夏-莲须-山药,法半夏-莲须-百合 |
6.7 党参-茜草-白花蛇舌草 |
6.8 茵陈-佩兰-扁豆花 |
6.9 月经期用药的核心组合 |
6.10 非月经期用药的核心组合 |
7 新方的探讨 |
7.1 1号新方组成为竹茹、海螵蛸、茯苓、茜草 |
7.2 2号新方的组成为法半夏、山药、莲须、枳实 |
7.3 3号新方的组成为山茱萸、淫羊藿、益母草、熟地黄、山药、地骨皮 |
7.4 4号新方的组成为续断、橘红、合欢皮、首乌藤、菟丝子 |
7.5 5号新方的组成为海螵蛸、三七、益母草、茯苓、蒲黄 |
7.6 月经期用药新处方 |
7.7 非月经期用药新处方 |
8 小结 |
8.1 调补肝肾,补消结合 |
8.2 分期治疗,重视调经 |
8.3 辨证论治,消散痰瘀 |
8.4 舒畅情志,善用安神 |
病案举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语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益气化瘀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卵巢囊肿文献研究 |
1 古代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卵巢囊肿的病名认识 |
1.2 中医学对卵巢囊肿的病因认识 |
1.3 中医学对卵巢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的认识 |
1.4 中医学对卵巢囊肿的治法方药的认识 |
1.4.1 曦露丸 |
1.4.2 木香通气散 |
1.4.3 乌喙丸 |
1.4.4 香棱丸 |
1.4.5 橘核丸 |
1.4.6 厚朴散 |
1.4.7 泽兰汤 |
1.4.8 桂枝桃仁汤 |
1.4.9 大黄蛰虫丸 |
2 现代文献研究 |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1 痰瘀论 |
2.1.2 气滞论 |
2.1.3 水湿瘀血互结胞络论 |
2.1.4 阳虚论 |
2.1.5 血虚论 |
2.1.6 肾虚论 |
2.2 临证治疗 |
2.2.1 成方 |
2.2.2 验方 |
2.2.3 外治法 |
2.2.4 针灸疗法 |
2.2.5 蒙药治疗 |
2.2.6 综合疗法 |
2.3 西医学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剂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病例纳入标准 |
1.1.4 病例排除标准 |
1.1.5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
1.2 被试药物 |
1.2.1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 |
1.2.2 桂枝茯苓胶囊 |
1.3 研究方法 |
1.3.1 病例选择 |
1.3.2 治疗方法 |
1.3.3 盲法选择与实施 |
1.3.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4 疗效诊断标准 |
1.4.1 主要病诊断标准 |
1.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1.5 揭盲的规定 |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例基本情况 |
2.1.1 年龄 |
2.1.2 病程 |
2.1.3 卵巢囊肿大小 |
2.2 症状学资料 |
2.2.1 月经情况 |
2.2.2 舌脉情况 |
2.3 其他病史 |
2.4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治疗卵巢囊肿疗效 |
2.4.1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治疗卵巢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
2.4.2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治疗卵巢囊肿中医证候疗效 |
2.4.3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治疗卵巢囊肿B超结果分析 |
2.4.4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4.5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对血浆FSH、LH、E2、P、T水平的影响 |
2.4.6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对TNF-α和NO浓度的影响 |
2.5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观察 |
2.6 随访 |
3 讨论 |
3.1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的立论依据 |
3.1.1 导师对卵巢囊肿的认识 |
3.1.2 益气化瘀法立方的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的组方分析 |
3.1.3 益气化瘀利湿散结颗粒治疗卵巢囊肿的作用机理 |
3.1.4 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4周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子宫肌瘤方剂组方规律分析[D]. 梁英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2]益气化瘀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D]. 姜贺伦.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6(12)
- [3]妊娠合并卵巢冠囊肿蒂扭转4周一例[J]. 何娜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S1)
标签:中医论文; 月经期论文; 子宫肌瘤中医疗法论文;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