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村办学校图书室现状 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琨[1](2021)在《开放式教育理念下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云南文山民族小学设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开放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素质教育在向着开放式教育理念发展,以培育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导。同样,开放式教育理念对小学建筑空间环境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课堂的同时,校园应该提供更多弹性的、开放的课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爱好与个性化的自由发展,来激发培养孩子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粗放式大发展下的小学建筑公共空间形态和组织单一、乏味、封闭,难以满足于新的教育理念发展及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需求。因此,在教育走向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室之外的公共空间中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活动与交流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上述思考,笔者以云南省文山市民族小学校项目为研究对象,前期通过国内外不同教育理念对校园空间影响的梳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小学公共空间的设计发展概况,发现素质教育理念在逐步向着国外开放式教育模式发展,学校公共空间设计在向着开放化、人性化、复合化发展;之后通过对当下新型优秀小学案例的分析、图解、转译,从校园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专业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的开放设计以及公共空间节点设计三个层面,总结归纳出国内优秀小学公共空间的新颖设计手法及原则;最后基于新型校园公共空间开放设计的手法与原则,以及云南地域元素、文山当地民俗文化、气候等因素的调研分析,综合考虑学校设计的外部条件,融入云南传统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为文山市打造一个开放、舒适、安全、绿色、传承的新时代民族小学,以提升云南文山地区教育短板、促进新型教育理念的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设计提供实践参考。本文详细阐述了云南文山市民族小学项目的前期研究与规划,并依据新时期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成果,进行校园规划布局、综合教学楼及风雨操场设计的详细过程。同时,针对传统教学楼公共空间的单调、乏味、封闭等问题,对文山小学公共空间开放设计进行专项分析研究,为今后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设计参考依据。
周芮[2](2021)在《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W区为例》文中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随着图书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国家发起了“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号召,阅读被提升到影响国民综合素质的高度。“书香校园”也是“书香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小学长期处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弱势地位,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情况更加值得关注。本研究旨在立足于客观现实,发现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以满足农村小学师生的使用需求、提高学校的育人实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采用调查研究法、实地观察法,通过对重庆市W区教育局和I、J、O三个农村小学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以及相关实证资料搜集,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生均图书不达标,图书更新太缓慢;馆舍面积太狭小,基础设施未配齐;图书内容不适切,需求匹配不到位;运行模式不科学,开放时间被压缩;图管员素养偏低,服务质量待提高;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阅读推广难。其次,结合访谈文本和实证材料探析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政府层面发现:图书配置单向化,忽略使用者需求;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图书硬件配置;阅读推广后续乏力,书香校园难以建成。学校层面发现:过度依赖上级部门,主体责任意识不足;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图书室地位边缘化;习惯和技术双重限制,信息化发展受阻;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缺乏培训与约束。社会层面发现:城镇化进程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滞后;农村文化氛围不浓,阅读习惯趋于保守;休闲方式泛娱乐化,学生阅读行为弱化。最后,针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其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的投入与指导,具体要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激发图书室发展动能;完善图书配置机制,精准匹配阅读需求;加强统一指导与监督,保障图书室高效运行。其二,农村小学发挥图书资源完善和优化配置的主体作用,具体要自主购买部分资源,及时填补阅读缺口;完善图书室管理制度,规范图书室运行状态;加强图管人员培养,促进图书室服务升级;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善阅读空间建设,促进图书功能发挥。其三,农村社区配合农村小学营造良好的图书阅读和利用环境,具体要大力推广图书功能,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建设农家书屋,引领农村阅读风尚;社区教育同步展开,爱心关怀留守儿童。其四,社会组织给予农村小学力所能及的物质支持和爱心帮扶,具体要切实关注农村教育,积极开展社会捐赠;开展进校志愿服务,共同推动阅读建设。
陈卓[3](2021)在《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功能再利用研究 ——以河南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乡村学校适龄入学人口缩减的问题,国家出台撤点并校的布局调整政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乡村学校的裁撤导致大量校舍的空置,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和建设用地指标的低效使用。近年来,乡村闲置学校问题虽然受到持续关注,但是由于相关研究不足,闲置校舍利用现状与村民实际功能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河南地区作为农业大省下辖行政村数目众多,乡村闲置学校基数大,校舍空间闲置问题严重,但是对于乡村闲置学校的利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利用现状中仍存在诸多普遍问题。因此,以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绘的方法对河南地区乡村闲置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梳理与分析乡村闲置校舍利用现状,进而系统地进行此类空间的再利用研究。该研究不仅对乡村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对乡村闲置学校再利用的实践探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首先,以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现状为出发点,从空间规模、空间尺度和交通组织三个方面归纳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的基本特征。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了解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利用的现状,归纳总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空间功能与使用需求不完善,功能布局与使用方式不匹配,流线组织与使用方式不适应和空间环境与使用体验不理想四个方面。其次,从功能、空间和流线等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乡村的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村民的需求迫切推动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的再利用;另一方面,教学空间既有的空间尺度、组织方式和结构形式等限定性因素使空间的再利用受到限制。因此,通过梳理影响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的利弊因素,为此类空间再利用方法的针对性提出提供依据与方向。最后,以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影响因素为依据,分别从功能配置、空间重构与布局、动线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方法,并通过吕湾村闲置学校的设计实践论证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从乡村存在大量闲置学校未能合理利用这一现象出发,总结了闲置校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的方法,明确此类空间再利用的方向,期望对完善乡村闲置学校研究和促进乡村闲置学校再利用的实践探索起到积极作用。
李丽丽[4](2021)在《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靖边县农村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笔者在靖边县宁条梁镇中学任教期间,发现农村学校在语文写作方面的情况令人十分担忧。虽然农村学生能享受国家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政策,但是仍然存在有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难以完成此教育的课程目标。导致整个靖边县农村学校的语文写作水平与城市写作水平形成了明显且不可忽视的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学生,他们缺乏写作素养,抵触写作,认知单一,素材积累少,整体写作水平落后于城市。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语文教师,他们专业水平和写作素养不高,并不具备为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提供科学指导的能力。正因为以上各种原因,靖边县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工作陷入了一个困境。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的真实情况,笔者展开了对靖边县四所农村初中学生和教师的详细调查,并参与了县级教师“语文写作教学”研讨会。通过调查了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了靖边县农村中学在语文写作教学方面所呈现的问题,本论文试图找出并分析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整体低下的主要原因,期望能找到解决此问题的对应策略,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质量。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主要围绕本论文研究的课题背景、现状、意义、方法进行逐一展开阐述。第二部分,对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相关理论包括核心概念和目标的阐述。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了当前靖边县农村中学在写作教学方面的具体情况,分别从学生、教师以及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解释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对于农村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首先是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热情,解决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实他们的写作素材。从而改变农村初中生整体的写作质量。其次是从教师角度出发,通过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让农村教师走出校门打开固有的传统教学思想,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丰富语文写作教学课堂,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高效的指导。然后通过提倡社会各界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与资金投入。最后一部分是结语,通过调查对本次研究进行简单称述,提出对整个农村学校在语文写作教学方面一些可实施的策略,希望能给农村语文写作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温仓金[5](2021)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学校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及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不同地区间仍存在教育不均衡现象,偏远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与城市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仍有差距,实现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公平已然成为了社会民生领域关注的重点议题。全面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建设关乎乡村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乎教育公平能否顺利实现,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扎实推进。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云南省寻甸县D乡学校作为田野点进行个案研究,在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下探讨个案学校的变革历史,彰显了D乡学校变革的成就,揭示与凝练了D乡学校发展的困境和经验,明晰了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理路。D乡学校在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困窘期”、“缘起期”、“开拓期”和“蜕变期”。此外,在学生、教师、学校文化三方面上有了巨大转变:阅读和少年宫活动使乡村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一名骨干教师参与变革时的心路历程及D乡教师在教师培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努力彰显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校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实践表明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氛围在逐步丰富与扭转。本研究认为,D乡学校变革所遭遇的困境主要包含家庭教育的缺位、不良民族习俗的影响以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人本思想、加强交流合作是其主要的变革经验。最后,本研究构建了乡村学校“三维发展”变革路径图,指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要在“三维发展”的联动下推进变革:一是要立足乡土,实现“乡土性发展”;二是要多方整合,实现“外源性发展”;三是要内增实力,实现“内生性发展”。
鲁西娅[6](2021)在《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功能室管理问题研究 ——以s省z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学功能室类型众多,涉及的科目之广,培养的能力之全,有目共睹。它的高效运转为文化知识与基础实践的合二为一提供了可能性。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把学校功能室的建设数量和发展情况纳入到了相关的督导检查工作之中。本文先对z县的学校功能室进行问卷调查,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学生对学校功能室在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持肯定态度;在使用和管理现状调查中发现,数据多数呈正态分布,存在一定的城镇差异、校间差异。结合教师内部的访谈内容整理,总结发现在功能室的实际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谈及从人力资源、机构建设、制度条例、管理措施、功能使用这五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员的队伍建设、各级主体的关注点、校级管理理念和地域发展四个角度究因,并从人力建设、组织优化、政策制度、管理手段、功能使用五个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功能室发挥其的效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后学生发展兴趣的活动室、学生亲身实践的场地。并降低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水平差距,创设相对平衡的物质环境,加快县域内学校质量水平的均衡建设。
朱培源[7](2021)在《政策法制与实践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以河南省D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刘敏[8](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省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振兴乡村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教学点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是保证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关键所在,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这些教学点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江苏省G县农村教学点主要经历了产生和壮大、撤并和萎缩、恢复和保留三个发展阶段,对推动G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通过对G县41所农村教学点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因为农村教学点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价值偏离、难以公平地获得教育资源、没有学校地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师资配置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等原因,导致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中存在优质师资缺乏、办学条件差、生源流失严重、教学水平低等严重问题,使农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农村人口和人才逐渐流失,乡村文明传承受阻,最终影响到G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此,应从推动和落实G县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出发,采取重塑农村教学点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重视和支持农村教学点的生存与发展、立足乡村振兴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等四个方面措施,切实推动农村教学点的健康发展。
龙霞飞[9](2020)在《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统编本语文教材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阅读及阅读教学要求。然而,要有效落实教材和课标要求在农村中小学校还面临较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香港爱心人士2007年起就倡导设立了“阅读·梦飞翔”阅读资助项目,旨在通过向农村学校援建图书馆和开展教育培训来深入推动农村中小学生阅读,试图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文明生活的良好习惯,最终获得终身受用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实现提升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目的。项目落户湖南12年来,累积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省内23个县(市)共建立了397个子项目,惠及学生超过23万人,对促进湖南农村学校改善阅读教育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探讨湖南农村学校“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目的是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效果优化提供可行建议。主要采用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吉首市、古丈县、双峰县、永兴县六所农村地区“阅读·梦飞翔”项目学校,发现在诸多学校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大幅提升、阅读教育和养成教育都得进一步提升、学校更注重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等方面,同时也还存在家庭阅读氛围一般、阅读交流频率不高、阅读指导形式单一、教师推荐书籍频率不高、阅读培训力度不够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保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不足、项目方案落实不到位以及项目理念引导还不够深入等因素是关键原因。做好农村学校阅读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优化“阅读·梦飞翔”项目效果,需要从项目、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五个层面同时推进。项目层面要完善“阅读育人”理念,强化理念宣传、培养优秀师资和加强示范引领;需要争取主管部门全面支持,将阅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阅读教育纳入教育评估考核范围、把阅读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层面要积极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定期举办农村阅读活动、组建“农村儿童阅读”志愿者服务团队;学校层面要创造性地实施阅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完善阅读培训机制、开展阅读教育专项督导;最后在家庭层面要主动配合阅读教育工作,重视子女的阅读教育、注重家校合作、建设阅读型家庭。
鞠聪[10](2020)在《威海市乡村闲置中小学建筑现状及改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乡村教育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学校布局调整,伴随着撤点并校等政策的出台,大量乡村学校被撤并,产生了大量的闲置校园校舍。并且在建立乡村中小学的过程中,国家土地政策不断变化,乡村中小学的用地性质、土地获得、土地使用等情况多种多样。这些乡村里被撤并的学校由于没有利用意识、学校产权不清、使用意见差别较大等原因,导致乡村闲置学校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相当普遍。在此同时,闲置学校的产生和乡村教育的模式的变化也导致乡村文化出现了断层,乡村文化的延续成为重要问题。所以,被撤并学校的闲置土地和校舍的处置等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为实现闲置学校合理有效再利用,本文以村民需求为导向,调查分析威海市地区乡村闲置中小学利用的现状,归纳闲置学校再利用需考虑的教育、养老、经济、乡村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比例,探讨能充分利用闲置学校的有效措施和以乡村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改造策略,并列举并总结国内相关改造案例,将村民需求类别、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学校现状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类,初步归纳出闲置中小学校处置与利用更有效、更合理的途径,利用乡村闲置中小学的改造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减少撤并学校资产的流失,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改变村办学校图书室现状 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变村办学校图书室现状 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开放式教育理念下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云南文山民族小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提出问题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鉴定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相关概念鉴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现代小学公共空间发展概况 |
2.1 国外小学公共空间发展演变与开放式教育 |
2.1.1 国外现代小学公共空间的演变 |
2.1.2 国外开放式教育理念及内涵 |
2.2 我国小学公共空间发展概况 |
2.2.1 我国素质教育的缘起 |
2.2.2 适应素质教育的我国小学公共空间演变 |
2.3 开放式教育理念对我国小学建筑设计的影响 |
2.3.1 素质教育和开放式教育的比较 |
2.3.2 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与局限性 |
2.3.3 开放式教育理念对学校公共空间设计的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3 新时期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
3.1 小学校舍布局现状及对公共空间的影响(规划层面) |
3.1.1 我国校舍形态 |
3.1.2 小学空间布局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
3.1.3 教学楼功能组织形式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
3.2 专业教室及公共教学空间开放设计(建筑层面) |
3.2.1 专业教室的开放设计 |
3.2.2 公共教学用房的开放设计 |
3.3 新型小学公共空间节点设计分析(节点层面) |
3.3.1 廊道空间 |
3.3.2 厅空间 |
3.3.3 垂直交通空间 |
3.3.4 室外庭院空间 |
3.3.5 灰空间 |
3.4 新时期小学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
3.4.1 整体性原则 |
3.4.2 开放性原则 |
3.4.3 功能复合性原则 |
3.4.4 安全舒适性原则 |
3.4.5 绿色生态性原则 |
3.4.6 文化传承性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4 开放理念下小学设计——云南文山市民族小学设计 |
4.1 云南地域性表征 |
4.1.1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 |
4.1.2 传统民居街巷空间特征 |
4.2 项目前期研究 |
4.2.1 项目背景 |
4.2.2 项目区位分析 |
4.2.3 项目基地分析 |
4.3 文山小学规划设计 |
4.3.1 小学建设目标 |
4.3.2 开放设计理念 |
4.3.3 校园规划布局设计构想 |
4.3.4 综合教学楼开放设计构想 |
4.3.5 建筑体量生成 |
4.3.6 规划总图及成果分析 |
4.4 综合教学楼设计 |
4.4.1 多层次的功能布局 |
4.4.2 高效的流线组织 |
4.4.3 开放公共空间组织设计 |
4.4.4 建筑地域化表达 |
4.4.5 教室空间布局 |
4.4.6 校园生态设计策略 |
4.4.7 平、立、剖面设计 |
4.5 风雨操场设计 |
4.5.1 平面设计 |
4.5.2 立面设计 |
4.5.3 功能布局 |
4.5.4 结构分析 |
4.5.5 剖面设计 |
4.6 开放理念下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
4.6.1 开放共享廊空间设计 |
4.6.2 绿色生态的庭院设计 |
4.6.3 多层次的“灰空间”设计 |
4.6.4 形式多样的楼梯设计 |
4.7 建筑材料及构造节点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价值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内外优秀中小学案例整理一览表 |
附录B 项目任务书 |
附录C 设计成果及图纸 |
附录D 图片索引 |
附录E 表格索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W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图书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
2.农村小学处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弱势地位 |
3.国家提出“全民阅读”建设的号召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概念界定 |
2.理论基础 |
一、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 |
(一)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
1.发挥图书教育功能、促进师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
2.完善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育人实力的需要 |
3.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
(二)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要求 |
1.符合国家制定的图书馆建设标准 |
2.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
3.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
4.满足农村小学师生的使用需求 |
二、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
(一)生均图书不达标,图书更新太缓慢 |
(二)馆舍面积太狭小,基础设施未配齐 |
(三)图书内容不适切,需求匹配不到位 |
(四)运行模式不科学,开放时间被压缩 |
(五)图管员素养偏低,服务质量待提高 |
(六)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阅读推广难 |
三、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一)政府层面 |
1.图书配置单向化,忽略使用者需求 |
2.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图书硬件配置 |
3.全民阅读推广乏力,书香校园难以建成 |
(二)学校层面 |
1.过度依赖上级部门,主体责任意识不足 |
2.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图书室地位边缘化 |
3.习惯技术双重限制,信息化发展受阻 |
4.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缺乏培训与约束 |
(三)社会层面 |
1.城镇化进程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滞后 |
2.农村文化氛围不浓、阅读习惯趋于保守 |
3.娱乐消遣方式泛滥,学生阅读行为弱化 |
四、促进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 |
(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投入与指导 |
1.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激发图书室发展动能 |
2.完善图书配置机制,精准匹配阅读需求 |
3.加强统一指导与监督,保障图书室高效运行 |
(二)农村小学发挥图书资源完善和优化配置的主体作用 |
1.自主购买部分资源,及时填补阅读缺口 |
2.完善图书室管理制度,规范图书室运行状态 |
3.加强图管人员培养,促进图书室服务升级 |
4.积极组织相关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5.完善阅读空间建设,促进图书功能发挥 |
(三)农村社区配合农村小学营造良好的图书阅读及利用环境 |
1.大力宣传图书功能,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
2.加快建设农家书屋,引领农村阅读风尚 |
3.社区教育同步展开,爱心关怀留守儿童 |
(四)社会组织给予农村小学力所能及的物质支持与爱心帮扶 |
1.切实关注农村教育,积极开展社会捐赠 |
2.开展进校志愿服务,共同推动阅读建设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教育局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4:校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5:图书室管理员访谈提纲 |
附录6:W区教育局工作文件 |
致谢 |
(3)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功能再利用研究 ——以河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工作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框架 |
2 相关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乡村闲置学校再利用的相关研究 |
2.2.1 乡村闲置学校区位及分类 |
2.2.2 乡村闲置学校再利用价值分析 |
2.2.3 乡村闲置学校再利用理论基础 |
2.2.4 乡村闲置学校再利用原则分析 |
2.3 学校教学空间的相关研究 |
2.3.1 学校教学空间的发展及类型 |
2.3.2 教学空间的组合模式及特征 |
2.3.3 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
2.3.4 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的功能转换类型 |
2.4 本章小结 |
3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河南地区乡村闲置学校概况 |
3.1.1 河南地区乡村学校闲置的严峻性 |
3.1.2 河南地区乡村闲置学校的区位特征 |
3.2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现状分析 |
3.2.1 教学空间规模分析 |
3.2.2 教学空间尺度分析 |
3.2.3 教学空间交通组织分析 |
3.3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利用现状分析 |
3.3.1 相关案例确定 |
3.3.2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利用现状调研 |
3.3.3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利用现状总结 |
3.4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利用存在问题 |
3.4.1 空间功能与使用需求不完善 |
3.4.2 空间布局与使用方式不匹配 |
3.4.3 流线组织与使用方式不适应 |
3.4.4 空间环境与使用体验不理想 |
3.5 本章小结 |
4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功能再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
4.1 功能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
4.1.1 政府的政策指导 |
4.1.2 乡村的发展转型 |
4.1.3 村民的自身需求 |
4.2 空间重构与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
4.2.1 空间尺度的转换 |
4.2.2 新旧空间的匹配 |
4.2.3 多类功能的承载 |
4.3 流线组织的主要影响因素 |
4.3.1 功能属性因素 |
4.3.2 行为活动因素 |
4.4 室内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
4.4.1 生活观念的嬗变 |
4.4.2 村民的生理需求 |
4.4.3 村民的心理需求 |
4.5 本章小结 |
5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功能再利用方法 |
5.1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再利用前评估 |
5.2 教学空间再利用的功能配置方法 |
5.2.1 基础功能配置 |
5.2.2 建议功能配置 |
5.2.3 复合功能配置 |
5.3 教学空间再利用的空间重构与布局方法 |
5.3.1 空间的划分与重组 |
5.3.2 空间的复合与叠加 |
5.3.3 空间的布置与尺度 |
5.3.4 布局的类型与组织 |
5.4 教学空间再利用的动线组织方法 |
5.4.1 交通空间的类型 |
5.4.2 交通空间的整合 |
5.4.3 交通空间的尺度 |
5.5 教学空间再利用的室内环境优化方法 |
5.5.1 室内采光优化 |
5.5.2 强化室内通风 |
5.5.3 丰富色彩环境 |
5.5.4 保温隔热优化 |
5.6 本章小结 |
6 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功能再利用的设计实践 |
6.1 吕湾村概况 |
6.1.1 吕湾村基本情况简介 |
6.1.2 吕湾村公共建筑现状 |
6.1.3 吕湾村村民需求分析 |
6.2 闲置吕湾小学教学空间现状及存在问题 |
6.2.1 吕湾村小学教学空间现状 |
6.2.2 吕湾村小教学空间存在问题 |
6.3 闲置吕湾小学教学空间功能再利用实践 |
6.3.1 吕湾小学教学空间再利用功能配置 |
6.3.2 吕湾小学教学空间再利用尺度转换 |
6.3.3 吕湾小学教学空间再利用流线组织 |
6.3.4 吕湾小学教学空间再利用空间布局 |
6.3.5 吕湾小学教学空间再利用室内环境优化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7.2.1 不足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
附录一 乡村闲置学校改造实例整理 |
附录二 相关建设标准及调研数据整理 |
附录三 农村居民生活状态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靖边县农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达到的目标 |
(五)研究方法 |
一、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概述 |
(一)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相关概念阐述 |
1.语文写作教学 |
2.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
(二)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理念 |
1.因材施教原则 |
2.素质教育理念 |
(三)加强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
1.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
2.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
3.有利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核心素养 |
二、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1.调查范围与对象 |
2.调查过程与方法 |
3.靖边县四所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
(二)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学生写作热情不高,惧怕写作 |
2.学生写作“任务型”,作文质量低 |
3.学生写作知识匮乏,视野狭窄 |
4.教师写作指导不得法,忽视实践指导 |
5.写作教学的硬件条件不健全 |
(三)造成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养不高,缺乏专业知识 |
2.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
3.农村初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写作素养 |
4.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简单,缺乏写作素材 |
5.农村地区教学条件落后,资源得不到利用 |
三、提高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策略 |
(一)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
1.更新写作教学观念,增强学习意识 |
2.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和手段 |
3.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
(二)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恐惧心理 |
3.联系农村生活,发挥写作资源优势 |
(三)多方位获取获取写作教学资源的支持 |
1.政府支持 |
2.学校支持 |
3.家长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偏远地区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
二、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
三、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至关重要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学校变革的研究 |
二、关于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研究 |
三、关于乡村学校变革的人类学个案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乡村、农村 |
二、乡村学校 |
三、学校变革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生态学分析模式 |
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
第六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走进田野:山谷相间之寻甸 |
第一节 寻甸县——滇东北之要冲 |
一、寻甸概况 |
二、历史沿革 |
第二节 高原明珠——清水海畔之D乡 |
一、D乡概况 |
二、民族与文化 |
第二章 走进学校:变革历程之回眸 |
第一节 “困窘期”——无奈无望 |
一、 “处于下游”与“四年光头” |
二、 “打架”“抽烟”“杀马特” |
第二节 “缘起期”——一丝曙光 |
一、 “开展读书活动” |
二、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
第三节 “开拓期”——熹微旭日 |
一、 “乡村少年宫” |
二、 “机构合并潮” |
第四节 “蜕变期”——灿烂阳光 |
一、 “国检中的高评价” |
二、 “云南省文明校园” |
第三章 学生全面发展:回归乡村学校变革之主旨 |
第一节 阅读——收获知识与能力 |
一、读书习惯的养成 |
二、个人见识的增长 |
三、写作才能的跃升 |
四、精神面貌的改善 |
第二节 少年宫——唤醒自信与希望 |
一、自信心的拾取 |
二、文明素养的养成 |
三、合作意识的提高 |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乡村学校变革之基石 |
第一节 成长——一名骨干教师的心路历程 |
一、从“哭着来”到“舍不得走” |
二、从“教语文”到“教英语” |
三、从“忐忑迷茫”到“有了点方向” |
四、从“摸索前行”到“获得各方认可” |
第二节 超越——教师专业素养之跃增 |
一、教师培训活动 |
二、民族文化传承 |
三、教育科学研究 |
第五章 学校文化建设:孕育乡村学校变革之土壤 |
第一节 构筑苗圃——物质文化的创设 |
一、简约而融洽的办公室 |
二、创意十足的楼道、走廊 |
三、书香四溢的图书室、书吧 |
第二节 培植土壤——制度文化的建构 |
一、学校组织结构 |
二、学校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含苞待放——精神文化的生成 |
一、校风:以素质教育为先 |
二、教风:严谨与尊重相融 |
三、学风:朴实与拼搏并行 |
第六章 实践反思:D乡学校变革中的困境与经验 |
第一节 问题聚焦——乡村学校变革之窘境 |
一、缺位的家庭教育阻滞变革 |
二、不良的民族习俗制约变革 |
三、薄弱的基础知识妨碍变革 |
第二节 经验凝练——乡村学校变革之借鉴 |
一、在转变教师观念中孕育变革 |
二、在坚持人本思想中推动变革 |
三、在加强交流合作中实现变革 |
第七章 理路探寻: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之图景 |
第一节 “乡土性发展”——深化乡村学校特色建设 |
一、坚决避免盲目从众 |
二、回归学生生活世界 |
三、找寻本土文化之根 |
第二节 “外源性发展”——构建乡村学校教育生态 |
一、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 |
二、充分运用政策与资源 |
三、汲取社会各界的力量 |
第三节 “内生性发展”——激活乡村学校内生动力 |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二、强化校长变革领导力 |
三、营造“文化价值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功能室管理问题研究 ——以s省z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关系阐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s省z县中小学功能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设计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第二节 中小学功能室现状的调查结果 |
一、学校功能室的满意程度方面 |
二、学校功能室的思想认识方面 |
三、学校功能室的使用情况方面 |
四、学校功能室的管理情况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功能室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功能室管理的问题 |
一、制度建设层面 |
二、机构组建层面 |
三、队伍建设层面 |
四、功能使用层面 |
五、管理措施层面 |
第二节 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功能室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地域发展不均衡 |
二、思想认识有分歧 |
三、管理理念未深入 |
四、队伍建设不完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功能室管理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政策制度层面的均衡发展策略 |
一、制定功能室管理的具体政策 |
二、完善功能室管理的相关制度 |
第二节 机构优化层面的均衡发展策略 |
一、学校成立专门化的管理中心 |
二、区域内形成统一的主管方式 |
第三节 人力建设层面的均衡发展策略 |
一、任用专职的功能室管理员 |
二、增强功能室管理员的培训 |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四节 功能使用层面的均衡发展策略 |
一、提高主体的思想认识 |
二、改变功能单一的现状 |
第五节 管理手段层面的均衡发展策略 |
一、缩小功能室的设施差距 |
二、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 |
三、引入先进技术进行管理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省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0.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1 概念界定 |
1.1.1 乡村振兴战略 |
1.1.2 农村教学点 |
1.2 理论基础 |
1.2.1 公共产品理论 |
1.2.2 教育公平理论 |
2 G县农村教学点的发展历程与成效 |
2.1 G县农村教学点的发展历程 |
2.1.1 农村教学点的产生和壮大 |
2.1.2 农村教学点的撤并和萎缩 |
2.1.3 农村教学点的恢复和保留 |
2.2 G县农村教学点的发展成效 |
2.2.1 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
2.2.2 教师队伍更趋稳定 |
2.2.3 管理机制更为完善 |
3 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消极影响 |
3.1 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1 优质师资缺乏 |
3.1.2 生源流失严重 |
3.1.3 办学条件差 |
3.1.4 教学水平低 |
3.2 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乡村振兴的消极影响 |
3.2.1 农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 |
3.2.2 农村人口和人才不断流失 |
3.2.3 乡村文明传承受阻 |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农村教学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的价值背离 |
4.1.1 农村教学点发展脱离乡村文化根基 |
4.1.2 人才培养与乡村建设严重脱节 |
4.2 农村教学点难以公平地获得教育资源 |
4.2.1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教学点处于弱势地位 |
4.2.2 功利化追求导致农村教学点被边缘化 |
4.3 农村教学点没有学校地位 |
4.3.1 农村教学点属性界定含糊不明 |
4.3.2 农村教学点隶属于中心校管理 |
4.4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
4.4.1 地方政府忽视农村教学点建设 |
4.4.2 地方政府盲目开展“撤点并校” |
4.5 师资配置无法满足农村教学点发展需求 |
4.5.1 教师编制政策不合理 |
4.5.2 教师专业结构与教学专业需求不匹配 |
4.5.3 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不健全 |
4.5.4 教学点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足 |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重塑农村教学点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
5.1.1 为乡村振兴培养建设人才 |
5.1.2 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
5.1.3 保障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 |
5.2 重视和支持农村教学点的生存与发展 |
5.2.1 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 |
5.2.2 给农村教学点学校地位 |
5.2.3 改善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 |
5.2.4 保障农村教学点教育经费 |
5.3 立足乡村振兴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 |
5.3.1 树立农村教学点教育自信 |
5.3.2 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管理水平 |
5.3.3 加强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改革 |
5.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
5.4.1 提高教学点教师职业吸引力 |
5.4.2 构建科学精准的教师补充机制 |
5.4.3 完善职称评聘和聘期考核制度 |
5.4.4 加强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思路方法 |
1.5 概念界定 |
第2章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 |
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2.2 问卷及访谈设计 |
2.2.1 问卷内容与发放情况 |
2.2.2 访谈内容的基本情况 |
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1 阅读教育的认知情况 |
2.3.2 阅读氛围的感知情况 |
2.3.3 阅读时间与数量情况 |
2.3.4 阅读习惯与方法情况 |
2.3.5 阅读课程的实施情况 |
2.3.6 项目实施的评价情况 |
2.4 项目实施效果总体回顾 |
2.4.1 项目实施取得的成绩 |
2.4.2 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的优化建议 |
3.1 完善“阅读育人”理念 |
3.1.1 强化理念宣传 |
3.1.2 培养优秀师资 |
3.1.3 加强示范引领 |
3.2 争取主管部门全面支持 |
3.2.1 将阅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3.2.2 把阅读教育纳入教育评估考核范围 |
3.2.3 把阅读素养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 |
3.3 积极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
3.3.1 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 |
3.3.2 定期举办农村阅读活动 |
3.3.3 组建“农村儿童阅读”志愿者服务团队 |
3.4 创造性地实施阅读教育 |
3.4.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3.4.2 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
3.4.3 完善阅读培训机制 |
3.4.4 开展阅读专项督导 |
3.5 主动配合阅读教育工作 |
3.5.1 重视子女的阅读教育 |
3.5.2 注重家校合作 |
3.5.3 建设阅读型家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教师问卷 |
附录 B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学生问卷 |
附录 C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访谈提纲一 |
附录 D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访谈提纲二 |
附录 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10)威海市乡村闲置中小学建筑现状及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甄别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相关概念甄别 |
1.4 学术创新点 |
第2章 “撤点并校”政策历程及现存问题 |
2.1 “撤点并校”政策历程 |
2.2 “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存在问题分析 |
2.3 闲置学校问题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撤点并校”后闲置学校现状调查 |
3.1 研究设计 |
3.1.1 调查点的选取 |
3.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2 威海市部分闲置小学建筑现状调研 |
3.2.1 县第一所乡村小学——佃里村小学 |
3.2.2 普通闲置小学校——新白玉村小学 |
3.2.3 合并后再次闲置的中小学——黄岚中小学旧址 |
3.3 村民需求分析与归类 |
3.4 调研总结与归纳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乡村中小学建筑改造案例 |
4.1 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贵州省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梦想家小学 |
4.2 村民自主式更新——里坪村小学校 |
4.3 预制装配的多种可能——四川灾区剑阁县下寺村新芽小学 |
4.4 校外综合实践——发展文化1971研学营地旧学校改造 |
4.5 投资型建设——广西大寨希望小学和概念旅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乡村闲置中小学建筑改造策略 |
5.1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对比分析 |
5.1.1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分类 |
5.1.2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差距 |
5.2 乡村公共功能模块分类与构建 |
5.3 乡村中小学闲置建筑改造原则 |
5.3.1 文化优先原则 |
5.3.2 系统构建原则 |
5.3.3 有机更新原则 |
5.3.4 合理营造原则 |
5.4 乡村闲置中小学建筑改造方向 |
5.4.1 教育文化功能 |
5.4.2 适老性功能 |
5.4.3 儿童及青少年设施建设 |
5.4.4 投资型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
附录 A 闲置校舍统计表 |
附录 B 关于闲置校舍的基本情况问答 |
附录 C 小学生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D 村民意向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E 毕业设计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四、改变村办学校图书室现状 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式教育理念下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云南文山民族小学设计为例[D]. 王琨.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W区为例[D]. 周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乡村闲置学校教学空间功能再利用研究 ——以河南地区为例[D]. 陈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靖边县农村中学为例[D]. 李丽丽. 延安大学, 2021(12)
- [5]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D]. 温仓金.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功能室管理问题研究 ——以s省z县为例[D]. 鲁西娅.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政策法制与实践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以河南省D县为例[D]. 朱培源.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省G县农村教学点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D]. 龙霞飞.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威海市乡村闲置中小学建筑现状及改造设计研究[D]. 鞠聪.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