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干部素质——卓尼县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论文文献综述)
丛喜权[1](2021)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在高校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高校的领导,多次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新时代高校党建内容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关系来论述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概念分析,厘清高校党的建设涵义。探究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为起点,以我国几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础,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理论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遵循。阐述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历史和经验,我们既要看到高校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巡视发现高校党的建设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问诊把脉。用以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从而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宗旨。本文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及高校巡视通报等法规文件及会议精神为依据,既从学理的角度分析高校党的建设理论,又从高校党的建设政策法规的法理角度和高校党的建设实际情况的现实角度来研究,全面系统梳理了高校党的建设,探究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内容。通过加强高校党的政治思想建设,保障高校办学坚定的政治方向,使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增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创新力,提升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战斗力,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通过加强高校作风纪律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各项建设始终,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四个服务”目标。
张蕾[2](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基层党校工作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党校肩负培养干部、轮训干部的重大任务,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刘树峰[3](2020)在《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新时代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品德高尚的党员领导干部已经成为我国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紧要的事情。文章对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策略。
刘树峰[4](2020)在《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新时代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品德高尚的党员领导干部已经成为我国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紧要的事情。文章从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两个方面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从以组织期待的教育培训效果,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和以领导干部所期待的教育培训效果,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两方面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正确定位干部学院教育、合理设置教学、兼顾共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黄蓉[5](2020)在《胜任力视角下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研究 ——以A市税务系统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新常态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基层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培训历来是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我国公务员教育培训日益规范化、制度化,不断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另一方面,我国公务员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怎样通过教育培训使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符合形势要求、满足工作需要,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税务系统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重任。本文以A市税务系统为例,对胜任力视角下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展开分析研究,查找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笔者认为,引入胜任力理论是改进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基层公务员和教育培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学习型组织、培训迁移和胜任力相关理论,阐述了胜任力教育培训的意义和特点。随后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对A市税务系统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A市税务系统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存在重视程度不高、实际效用不强、需求分析不足、方法创新不够、效果评估匮乏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对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未以提升胜任力为教育培训导向以及未形成完善的胜任力教育培训体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提升胜任力的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对策建议。一是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全面领会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认识事业深入发展提出的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确立以提升胜任力为目标的教育培训导向。发挥胜任力教育培训全面性、逻辑性、连贯性优势,注重意识、态度、动机等隐性因素的培养,提升基层公务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个体持续成长和组织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使教育培训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工作成效。三是优化胜任力教育培训体系。深化胜任力需求分析是完善胜任力教育培训体系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行为事件访谈等方式,综合考量了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因素,得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特征,构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优化胜任力教育培训课程框架设计、加强内外部师资力量培养、建立胜任力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强化激励约束举措,不断完善胜任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本文希望通过研究A市税务系统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丰富和发展胜任力理论在公共部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变革传统的教育培训理念,为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开辟新的思路,解决传统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提升胜任力的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对策建议,以期为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李敏[6](2019)在《中共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历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工作。党校干部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干部素质,提升他们各方面能力,最终能够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但在实际中,虽然出台了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促使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进行,并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培训效果却不明显。怎样才能提高干部培训成效,让他们将培训所得能够高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和为群众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干部培训的有效性也是基层党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着重研究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立足于党校培训实际,结合培训效果评估理论和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培训评估理论等相关理论,并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着重研究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一是对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评估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二是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及有效性调查;三是结合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分析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哪些?四是茌平县委党校如何提升干部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根据上面提到的问题,论文从理论方面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等,为下一步论述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及对策提供理论支撑。论文随后通过对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及有效性调查进行介绍,设计问卷进行培训调查,总结了当前茌平县委党校在干部培训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反应层问题:师资结构不合理、实际培训与培训需求相脱节;学习层问题: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行为层问题:培训方法有待完善;结果层问题:培训转化效果不好等几个方面,并分析了影响干部培训有效性的原因,主要有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不科学、干部培训运行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设置不科学、培训动力与资源保障不足、干部培训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等。最后,在前文研究分析基础上,针对制约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从:树立科学的干部培训理念:从党校和学员两个角度来考虑;建立健全干部培训运行机制:从建立健全干部调训保障机制、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完善干部培训激励机制入手;科学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从加强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设计分层分类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更加侧重能力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等方面入手;提高参训动力和资源保障:从提高党校干部学员参训动力、拓展党校干部培训渠道、提高党校教师师资队伍素质、创新培训方式解决工学矛盾等方面入手;构建规范高效的党校干部培训制度体系:从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度、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升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高爱芹[7](2019)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现场督查”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泉城路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督查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督查工作,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督查工作在推动国家大政方针落地实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督查工作,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督查是推动政策执行、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领导人的注意力是政策执行中的稀缺资源。各级领导通过对下级部门“现场督查”,将稀缺的资源通过有效的手段下沉至政策执行一线,推动政策有效执行。本文运用参与式观察法、数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现场督查”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梳理了“现场督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场督查”通过宣传政策、协调利益关系、监督评估政策执行活动以推动政策执行的功能。结合笔者所在的济南市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从被督查对象的视角出发,聚焦“现场督查”运行机制,指出了“现场督查”存在的成果展示倾向突出,督促功能弱化;政策执行影响前置化,督查生命周期短;督查节奏把握不合理,功能发挥有待提升等问题。从外部文化制度、“现场督查”机制自身、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存在的症结分析“现场督查”推动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最后,从构建良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保障环境、优化“现场督查”工作机制,提高督查主体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提升“现场督查”实效的对策建议。
王瑶[8](2019)在《胜任力导向的哈尔滨市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要属处于基层的公务员,可以说他们是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间的衔接者、是改革发展稳定的肩负者,更是政策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基层公务员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对于政府的角色定位、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升处于基层、一线公务员的能力水平既是一项迫切要求,更是一项重点工作。而想要提升基层公务员能力水平主要依靠两方面,一是靠其主观因素就是自身的学习和积累,二是靠外在推动就是需要进行科学的培训。明确胜任力导向的培训体系相较传统的公务员培训体系而言,更突显出目标的明确性、流程的连续性和内容的针对性,在基层公务员培训中尤为体现出实际效用,满足差异化需求,在培训效果和转换性上也更具优势。本文以胜任力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等内容为支撑,综合运用专项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国内外公务员培训情况和培训体系的经验,在阐述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切入点。随后通过对哈尔滨市南岗区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及本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结合问卷汇总与分析的情况,深入挖掘当前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中的问题,针对根源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嵌入胜任力导向的培训体系。通过对胜任力理论及模型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公务员胜任力应用的经验,构建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导向的精进循环培训体系,同时探讨此方式在培训过程中的可行性条件,并分析南岗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哈尔滨市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培训体系的实施路径,即进一步提高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在政府整体工作中的实践导向,并完善培训的机制,同时以胜任力模型为指导重塑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的课程体系,依据体系的应用要求突出区级实际,突显基层单位在胜任力培训体系中的重要性和示范带头作用。希望经由对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培训体系的探究和实践,帮助各区(县)广大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拓展路径并提供参考,使基层公务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进而助推基层政府角色定位和行政能力的更好发展。
王小孟[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选调生政策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选拔领导干部在基层经受磨砺、接受锻炼的青年优秀知识分子是首选目标。而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这样一批德才兼备,有着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实后备干部储备,增强基层干部战斗力,加大农村凝聚力,选调一批品学兼优、年轻、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工作是加强基层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代选调生工作是健全党的领导干部源头工程,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这既有助于巩固基层政权,又有助于年轻干部历练成长,符合选人用人的标准,是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举措。选调生工作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人才,也为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重点是为党政领导干部培养优秀的后备人选,同时为上级机关部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新时代则更需要加强对选调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做好选调生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骨干力量的同时,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人才建设、加大人才储备,成为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选调生作为基层党政领导后备干部群体,在基层第一线,是有效践行党的各项政策、方针、路线的重要力量。在对选调生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对选调生进行全面考量,培养方案有重点、有亮点,不断完善选调生政策的实施,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分析选调生制度,明确现实困境中诸多阻碍选调生制度实施的因素,从主观和客观双向角度结合选调生自身实际和各级组织部门工作状况为出发点,对于完善选调生制度、充分发挥选调生的职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因材定位”,从而让作为国家和机关后备干部培养的选调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扩大,配套的政策未跟上,基层对之重视不够,培养模式与普通公务员无异,选调生基层锻炼后晋升机制未健全,针对选调生的专项遴选越来越少,使得选调生缺少发展动力,加之培养周期偏长,存在留不住人的现象,很多地方选调生离职率高、选择放弃选调生身份转向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使得选调生培养以及使用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推动作用大打折扣。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基层选调生的招录、运用机制、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不断充实党政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事实证明,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更深入的调研,积极摸索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才能适应时代需求,为党的事业发展和实现伟大中国梦输送新鲜的力量和血液。人才对于新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将如何做好新时代选调生的工作呢?本文以恩施州为例,对选调生队伍进行全面调查,从基层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入手,从内因、外因进行原因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选调生政策的完善和执行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比研究,重点以恩施州2014至2018届选调生为样本,建立大数据库,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由点及面进行分析。恩施州选调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和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不彻底,以及选调生群体自己本身存在的诸多弱点。在认知层面、制度建设层面、完善管理层面对改进选调生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首先,从认知上讲,仍不排除存在很多组织和单位思想老套,人才任用上跟不上时代需求,对选调生工作安排存在较大偏差;其次,从制度建设方面来讲,针对选调生的考试、遴选及再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在完善管理层面,包括后续培训、选拔使用、管理等多层次内容。
樊静[10](2019)在《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 ——以甘肃省派驻乡镇检察室为例》文中认为社区矫正从西方欧美国家开始盛行,针对犯罪率低、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分子,在有关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国家专门机构对犯罪分子进行社区教育改造。实行社区矫正是我国顺应国际刑罚体系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社会管理的一大创新,这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得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消退的派驻检察室重新发挥起了它该有的作用。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也如燎原之势,相继拉开帷幕,宣传力度大,速度快,并且也取得了很不错的实践效果。但是由于之前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也使得在重新提起派驻检察室时,很多地方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社区矫正在这些问题上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深入,轻刑化和刑罚执行社会化已成为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新发展趋势,深入解决社会矛盾,廉政执法,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政府在重大战略机遇中,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战略规划的三项重要任务。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社区,针对特殊人群的矫正工作已成为国家检察机关面临的新命题。派驻检察室配合社区矫正的工作方式主要体现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上,再者就是在派驻检察室依法履行监督职能,配合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中,它对有效开展社区矫正、成功完成罪犯转型和重返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如何认识和配置派驻检察室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能,以及如何配合开展社区矫正,成为检察室改革探索中面临的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通过对甘肃省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发现现下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完善派驻检察室在配合社区矫正的工作方面提出建议。本文的写作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则主要阐述派驻检察室的性质及职能,社区矫正的功能,人民检察院在社区矫正中的地位和功能。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整理。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篇幅最多的部分,这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甘肃省各地区派驻检察室配合社区矫正的次数、方式、内容等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甘肃省派驻检察室配合社区矫正的优势以及在配合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第三部分提出完善建议提供支持。第三部分则是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派驻检察室配合社区矫正的问题提出些许完善建议,以期能通过建议完善我国甘肃地区的基层法治。
二、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干部素质——卓尼县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干部素质——卓尼县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的评述 |
三、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概念解析 |
(一)党建的涵义 |
(二)高校党建的涵义 |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形势和任务 |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形势 |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任务 |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要求 |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的理论基础 |
(一)马列经典作家关于党建思想 |
(二)十八大前党的领导人关于高校党建论述 |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理论 |
注释 |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成就及问题 |
一、新中国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
(一)十八大以前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 |
(二)新中国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 |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成就 |
(一)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 |
(二)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 |
(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站位不高 |
(二)一些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不到位 |
(三)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效能发挥不充分 |
(四)一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利 |
(五)一些高校作风纪律建设有待加强 |
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
(一)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 |
(二)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
(三)“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 |
注释 |
第四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 |
一、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一)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 |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三)严格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 |
二、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 |
(一)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宝贵经验 |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根基 |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 |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 |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
(四)挖掘大数据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
注释 |
第五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组织建设 |
一、坚持和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 |
(一)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
(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三)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 |
(二)提升院(系)党的组织力建设 |
(三)加强师生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
三、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干部队伍 |
(一)党的干部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
(二)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校干部 |
(三)健全高校干部建设与管理体系 |
注释 |
第六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
一、坚持高校正风肃纪建设 |
(一)作风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长期任务 |
(二)加强纪律建设是高校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
(三)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纪律建设 |
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监管 |
(一)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建设 |
(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监管 |
(三)加强高校纪(监)委组织和监督体系建设 |
三、建立健全高校监督长效机制 |
(一)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
(二)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
(三)建立健全巡视全覆盖新机制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基层党校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建的联系 |
(一)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 |
(二)美好社会建设目标 |
(三)公民道德建设目标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基层党校工作的指导意义 |
(一)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
(二)树立社会责任感 |
(三)提升理想信念教育 |
四、结束语 |
(3)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
1. 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 |
2. 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 |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
1. 以组织期待的教育培训效果,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
2. 以领导干部所期待的教育培训效果,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
三、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
1. 正确定位干部教育 |
2. 优化教学设计 |
3. 兼顾共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
4. 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
(4)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
1. 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 |
2. 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 |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
1. 以组织期待的教育培训效果,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
2. 以领导干部所期待的教育培训效果,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
三、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
1. 正确定位干部教育 |
2. 合理设置教学 |
3. 兼顾共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
4. 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 |
四、结语 |
(5)胜任力视角下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研究 ——以A市税务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相关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基层公务员 |
2.1.2 教育培训 |
2.2 相关理论 |
2.2.1 学习型组织 |
2.2.2 培训迁移理论 |
2.2.3 胜任力理论 |
2.3 胜任力教育培训价值剖析 |
2.3.1 胜任力教育培训意义阐释 |
2.3.2 胜任力教育培训特点描述 |
3.胜任力视角下A市税务系统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教育培训现状 |
3.1.1 基层公务员基本情况 |
3.1.2 教育培训主要做法 |
3.1.3 问卷调查分析 |
3.2 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
3.2.1 重视程度不够 |
3.2.2 实际效用不强 |
3.2.3 需求分析不足 |
3.2.4 方法创新不够 |
3.2.5 效果评估匮乏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对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刻 |
3.3.2 未以提升胜任力为教育培训导向 |
3.3.3 未形成完善的胜任力教育培训体系 |
4.基于提升胜任力的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对策建议 |
4.1 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
4.2 确立以提升胜任力为目标的导向 |
4.3 优化胜任力教育培训体系 |
4.3.1 深化胜任力需求分析 |
4.3.2 完善课程框架设计 |
4.3.3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
4.3.4 建立效果评估机制 |
4.3.5 强化激励约束举措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市税务系统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问卷调查 |
致谢 |
(6)中共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述评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干部培训 |
2.1.2 培训有效性 |
2.2 相关理论 |
2.2.1 认知转化理论 |
2.2.2 培训效果评估理论 |
2.2.3 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理论 |
2.3 研究基础 |
2.3.1 培训有效性评估 |
2.3.2 研究思想基础 |
2.3.3 研究政策基础 |
第3章 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及有效性调查 |
3.1 党校干部培训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 |
3.1.1 培训的定位 |
3.1.2 培训的组织实施 |
3.2 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现状 |
3.2.1 茌平县委党校发展简况 |
3.2.2 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情况 |
3.2.3 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基本做法 |
3.2.4 新时期对党校干部培训的新要求 |
3.3 茌平县委党校培训有效性调查 |
3.3.1 设计调查问卷 |
3.3.2 调查实施 |
3.3.3 干部培训有效性评估结果分析 |
第4章 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反应层问题:培训师资不合理 |
4.1.2 学习层问题:培训缺乏实际效果 |
4.1.3 行为层问题:培训方式单一化 |
4.1.4 结果层问题:培训转化效果不明显 |
4.2 原因分析 |
4.2.1 培训理念不科学 |
4.2.2 培训运行机制不健全 |
4.2.3 培训内容设置不科学 |
4.2.4 培训动力与资源保障不足 |
4.2.5 培训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
第5章 提升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5.1 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 |
5.1.1 从党校角度来讲 |
5.1.2 从学员角度来讲 |
5.2 健全培训运行机制 |
5.2.1 建立调训保证机制 |
5.2.2 展开培训需求调研 |
5.2.3 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
5.3 科学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
5.3.1 加强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 |
5.3.2 设计分类培训,加强培训针对性 |
5.3.3 更加侧重能力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 |
5.4 提高参训动力和资源保障 |
5.4.1 提高干部学员参训动力 |
5.4.2 拓展干部培训渠道 |
5.4.3 提高党校师资队伍素质 |
5.4.4 创新培训方式 |
5.5 构建规范高效的培训制度 |
5.5.1 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
5.5.2 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
5.5.3 强化制度执行力度 |
5.5.4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现场督查”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泉城路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现场督查”及其功能的理论分析 |
2.1 “现场督查”的相关概念 |
2.1.1 督查 |
2.1.2 “现场督查” |
2.2 “现场督查”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2.2.2 行政领导理论 |
2.3 “现场督查”推动政策执行的功能 |
2.3.1 宣传解释政策推动政策执行 |
2.3.2 协调利益关系推动政策执行 |
2.3.3 监督评估执行活动推动政策执行 |
第3章 “现场督查”及其对政策执行的实际作用 |
3.1 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
3.2 “现场督查”运作机制 |
3.2.1 督查启动机制 |
3.2.2 协作互动机制 |
3.2.3 信息反馈机制 |
3.2.4 成果转化机制 |
3.3 “现场督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成果展示倾向突出,督促功能弱化 |
3.3.2 政策执行影响前置化,督查生命周期短 |
3.3.3 督查节奏把握不合理,功能发挥有待提升 |
第4章 “现场督查”推动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 |
4.1 外部文化制度方面的症结 |
4.1.1 官僚主义顽疾制约 |
4.1.2 形式主义痼疾影响 |
4.1.3 强制性、惩戒性制度缺失 |
4.1.4 具体规范不配套 |
4.2 “现场督查”机制自身症结 |
4.2.1 督查启动形式单一 |
4.2.2 协作互动机制封闭不开放 |
4.2.3 信息反馈机制褒多贬少 |
4.2.4 成果转化机制不均衡 |
4.3 利益相关者方面症结 |
4.3.1 督查主体重视程度不高 |
4.3.2 督查主体专业素质欠缺 |
4.3.3 被督查对象思想存在偏差 |
4.3.4 社会公众参与能力不足 |
第5章 提升“现场督查”实效的对策建议 |
5.1 构建良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保障环境 |
5.1.1 营造务实求真的良好政治文化 |
5.1.2 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 |
5.1.3 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
5.2 优化“现场督查”工作机制 |
5.2.1 丰富督查启动形式 |
5.2.2 打破封闭式协调沟通方式 |
5.2.3 强化督查成果转化运用 |
5.3 提高督查主体专业素养 |
5.3.1 突出问题导向 |
5.3.2 合理把握督查节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胜任力导向的哈尔滨市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层公务员培训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经验借鉴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基层公务员概念及特征 |
2.1.2 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 |
2.1.3 胜任力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胜任力理论 |
2.2.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2.2.3 高效培训体系理论 |
2.2.4 学习循环圈理论 |
2.3 国内外公务员培训中胜任力模型应用的经验借鉴 |
2.3.1 国外经验比较分析 |
2.3.2 国内代表性地区经验分析 |
2.3.3 国内外应用经验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及培训机构现状 |
3.1.1 南岗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公务员培训的新要求 |
3.1.2 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情况及特征分析 |
3.1.3 公务员培训机构现状 |
3.2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发展情况分析 |
3.2.1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的发展及现状 |
3.2.2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的特征分析 |
3.3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 |
3.3.1 基层公务员培训目标不明确 |
3.3.2 培训内容定位不准方式单调 |
3.3.3 任务导向而非按需培训 |
3.3.4 培训资源统筹不足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完善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目标培训体系 |
4.1 构建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指导原则 |
4.1.1 要符合国家对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要求 |
4.1.2 要契合南岗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 |
4.1.3 要符合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的需求 |
4.2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
4.2.1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素质提炼 |
4.2.2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关键行为整理 |
4.2.3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建立 |
4.2.4 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在培训层面的应用 |
4.3 嵌入胜任力理论及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4.3.1 胜任力概念契合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目标定位 |
4.3.2 胜任力理论的应用范围适合基层公务员培训 |
4.3.3 胜任力模型能实现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目标 |
4.4 以胜任力模型为指导完善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 |
4.4.1 以胜任力模型为导向更新培训体系目标定位 |
4.4.2 以胜任力模型为指导改进培训体系机构关联性 |
4.4.3 以胜任力模型为参考重塑培训体系流程走向 |
4.4.4 完善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塑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导向培训体系的实施路径 |
5.1 提高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培训的实践导向 |
5.1.1 将胜任力培训目标纳入全区整体工作部署 |
5.1.2 将培训情况列入南岗区各级公务员年度考核指标 |
5.1.3 加大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保障力度 |
5.2 完善南岗区基层公务员胜任力培训机制 |
5.2.1 加强培训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
5.2.2 完善培训的需求调研机制 |
5.2.3 根据南岗区实际情况统筹资源 |
5.2.4 分级分类制定胜任力培训方案 |
5.3 重塑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课程体系 |
5.3.1 更新基层公务员培训内容 |
5.3.2 调整基层公务员培训方式 |
5.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师资规模 |
5.3.4 发挥主阵地作用丰富教学资源 |
5.4 统筹协调拓宽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渠道 |
5.4.1 参照胜任力要素模型开展专项培训 |
5.4.2 突出基层单位示范带头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9)改革开放以来选调生政策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选调生政策发展历程的研究 |
(二)选调生政策取得的成绩研究 |
(三)选调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四)完善选调生政策及提升吸引力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一)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度 |
第二章 选调生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取得的成效 |
一、选调生政策的基本内容 |
(一)选调生 |
(二)选调生招录工作 |
(三)选调生培养及使用制度 |
二、选调生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
(一)为基层干部队伍充实优秀年轻的人才 |
(二)探索了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机制 |
(三)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
(四)扩宽了基层干部队伍稳定的新途径 |
第三章 选调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选调生政策设置存在不足 |
(一)招录标准问题 |
(二)选调生和其他人员定位问题 |
二、选调生政策实施主体存在不足 |
(一)选调生自身定位不足 |
(二)组织部门选拔培养力度不够 |
(三)基层领导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三、选调生政策实施环境存在不足 |
(一)社会环境压力大 |
(二)用人机制存在缺陷 |
(三)基层待遇有待提高 |
第四章 选调生政策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选调生政策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
(一)选调生政策有待完善 |
(二)选调生政策缺乏有效监督 |
(三)选调生政策宣传定位不准 |
二、缺乏完备的执行机制 |
(一)帮扶机制有待健全 |
(二)缺乏精准的考核机制 |
(三)遴选机制有待完善 |
三、选调生自身缺乏合理的定位 |
(一)没有认清“三个差距” |
(二)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 |
四、基层政治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
(一)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不够 |
(二)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不足 |
第五章 完善选调生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
一、及时调整选调生政策制定的理念 |
(一)制订统一的《选调生管理办法》 |
(二)妥善处理选调生本身存在的区别性 |
(三)科学设定选调生与公务员的“异”“同” |
二、优化选调生录用和管理制度 |
(一)调整选调生选拔录用政策 |
(二)规范选调生培养使用机制 |
(三)完善选调生监督考核制度 |
(四)优化选调生遴选晋升制度 |
三、推动选调生加强自身建设 |
(一)端正态度,脚踏实地 |
(二)提高能力,吃苦耐劳 |
(三)树立目标,仰望星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 ——以甘肃省派驻乡镇检察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派驻检察室和社区矫正理论 |
第一节 派驻检察室的相关理论 |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相关理论 |
第三节 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的理论 |
第二章 派驻检察室配合社区矫正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现状 |
第二节 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的优势 |
第三节 派驻检察室配合社区矫正中的问题 |
第三章 完善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社区矫正立法 |
第二节 强化监督效力 |
第三节 创新工作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四、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干部素质——卓尼县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D]. 丛喜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基层党校工作探讨[J]. 张蕾. 发展, 2020(10)
- [3]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J]. 刘树峰. 领导科学论坛, 2020(17)
- [4]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J]. 刘树峰. 改革与开放, 2020(12)
- [5]胜任力视角下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研究 ——以A市税务系统为例[D]. 黄蓉.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6]中共茌平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有效性研究[D]. 李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7]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现场督查”问题研究 ——以济南市泉城路街道为例[D]. 高爱芹. 山东大学, 2019(03)
- [8]胜任力导向的哈尔滨市南岗区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D]. 王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改革开放以来选调生政策实践研究[D]. 王小孟.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派驻检察室配合开展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 ——以甘肃省派驻乡镇检察室为例[D]. 樊静. 甘肃政法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