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法教学探讨与实践

体法教学探讨与实践

一、物理方法教育的探讨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牛海飞[1](2021)在《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调查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

孙雯[2](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薛兰[3](2021)在《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再单一,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教会学生做题,而是让学生经过教育后,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要灵活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该方法能够辅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且该教学法要求教师将问题简单化,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支架,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希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支架式教学法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首先,笔者就支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再结合笔者阅读的相关文献以及自身的理解对支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并使用问卷数据测验问卷的信效度,对问卷结果进行剖析,概括现阶段初二学生学习物理所存在的问题。接着,归纳总结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环节:搭建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并指出支架式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学生为主体、物理生活化、支架动态搭建以及问题引导式。最后,本文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试图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支架式教学法,并根据问卷结果以及实践组与对照组学业测评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学生笔记整理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初二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对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有显着优势。

王婷[4](2021)在《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校本教研在推进学校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着。校本教研既是使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需要,又是促使中学物理教师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能够有效增强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校本教研将教师与课堂教学质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将必然促进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目前,校本教研的开展工作已经全面顺利进行,但是,有很多问题在开展的过程中显露了出来。本论文随机选取了天津市的15所中学,以所选学校的物理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中学物理教师开展物理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物理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找出目前中学物理校本教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教研活动更为有效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也为今后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中学物理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认识不够明确,校本教研主体性缺失;教师群体存在职业倦怠,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校本教研的氛围缺失,制度和规划有待完善;校本教研的形式过于集中,内容狭隘脱离实际;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待提高。根据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策略:第一,树立教师研究意识,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时间;第三,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强化校本教研的管理,注重激励评价制度的应用,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和物质保障;第四,完善校本教研的内容,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第五,加强专业引领。充分发挥教育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刘平爽[5](2021)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国科学方法教育方式正在经历从隐性向显性的过渡阶段,在方法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一线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显性化教学的相关经验十分匮乏。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以及深入研究,验证科学方法的显性化教学对于学生科学方法教育的积极性,探索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教学价值,为一线物理教学提供借鉴,推动我国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阅读物理科学方法相关的文献与书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的全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及其科学方法的梳理,并依据科学方法显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部分实验的方案设计。第二部分,选取天津市重点中学(XX中学)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科学方法的显性化教学与隐性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施,并对后测结果进统计与分析。第三部分,分析后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具有积极影响;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不同科学方法的影响存在差异;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方法的关注与重视。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显化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意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科学方法素养。

肖英英[6](2021)在《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文中提出新课改的核心教育理念为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完善评价机制,同时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能力的提升。高中物理课后作业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物理教师为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并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等目的,并具备鲜明的物理学科特点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布置给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意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都对作业做出要求:第一,控制作业数量和时间;第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第三,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加强作业批改反馈。因此教育工作者对高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是有意义的。本研究以云南省楚雄市县级中学高二理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的实施现状及学生心中理想的高中物理课后作业。调查结果分析提示,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后作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有:作业负担重,没有采用分层设计,作业形式单一,作业批改方式单一。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业设计、作业批改需遵循的原则和相关理论,提出几个优化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的策略与具体案例:(1)用分层设计,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2)应用任务情境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宽度;(3)用反思型作业、实践操作型作业及开放性作业等增加作业的类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及时反馈、多样的批改方式,并对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有利于教师得到作业的真实反馈并实现作业的最大价值;(5)从教师层面提出转变作业观念的做法。

李月梅[7](2021)在《“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依托建构主义和问题教学理论,通过“问题—活动—提升—运用”的课堂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核心素养的一种更加成熟的问题教学模式。本研究尝试探究“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主要研究如何基于“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问题教学”“问题引领式教学”“主问题引领式教学”等相关的理论进行阐释和说明,提出了“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价值,为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奠定基础。第二,整合问题教学、建构主义、核心素养教育三种教育理论,提出了“主问题引领式”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实施路径、评价以及主问题的设计策略;依据教育评价理论,制定了教学设计评价的实施方案。第三,分析了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实验教学的特点,依据“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制定了概念、规律、实验三个高中物理课型的教学流程;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高中物理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课题,编写了教学设计,并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教学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评价。本研究的结论:综合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对教学设计案例的量化评价分析,以及评价者和笔者对各个教学设计做出的质性评价分析表明,基于“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效性;其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杨振东[8](2021)在《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基础物理教育承载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近年来,随着两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对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仍未见到预期的成效,这一点成为物理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学术界,“物理思维品质”一直是衡量一个人物理思维能力与智力的指标,然而目前对于中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仍然未有定论,我们认为这是思维培育欠缺成效的重要原因。因此,着眼于对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与物理思维品质相关的研究尚未涵盖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基本认识问题。现存研究更多地回应了“什么是物理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物理思维品质”,而鲜见对“物理思维品质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问题的完整阐述;二是各因素对物理思维品质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现有的文献并不能明确回答“各因素对物理思维品质的影响程度如何”、“各因素之间是否还存在相互影响”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着眼于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影响因素,拟通过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第一,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厘清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结构与内涵;第二,对于研究得出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对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影响程度、路径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在认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连续性多于两分性”观点的前提下,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以顺序性混合研究的思路展开研究。着眼于宏观角度,将研究问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影响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其结构如何?第二,各影响因素与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相关程度如何?第三,各影响因素对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的作用机制如何?本文对上述问题分三个独立的研究进行回应:首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初步构建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基于卡麦兹建构型扎根理论,选择高校低年级物理专业任课教师、中学一线物理教师以及教研员共20名进行深度访谈,筛选出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逐级编码,建立起初步的影响因素结构框架;其次,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检验结构框架的效度。基于CNKI输入“物理思维”探寻我国教育研究者在研究物理思维问题时所关注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中的部分高频、强中心性和高突现词能间接反映研究者所聚焦的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构成要素,再结合对高频关键词的因子分析,得到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实现对质性分析结论的检验;第三,基于根据已有文献和理论设计出《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自测量表》与《思维品质影响因素变量量表》两部分测量工具,具体形式均为Likert六级量表。在预调查后通过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测查量表的结构效度,并通过科隆巴赫ɑ内部一致性系数来检测量表的信度,表明研究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第四,对广西、河南、广东、海南、浙江5个省609名高中学生在物理思维品质和重要影响因素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了测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找到各个因素变量对物理思维品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物理思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学生因素(性别、学习动机、元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情感参与)、教师因素(知识建构、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行为期望)、学校因素(学校校风、设备资源)、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四个方面12个具体指标;第二,非智力因素对物理思维品质起着显着的直接影响,教师、家庭、学校因素都以非智力因素为中介,间接地对物理思维品质起到显着的影响;第三,学校校风和设备资源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间接作用于非智力因素来影响物理思维品质。本研究的结论对物理思维品质的研究和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中学其他学科教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培宇[9](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刘勋[10](2021)在《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创新成为了时代的新浪潮,这对国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变了,手段也需要改变,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目的过于窄化、矮化;唯分是图、高分低能、有分无德的问题已经是众人皆知,为打破这一现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传承“做中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强调设计、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认知,去解决面对的问题,进而激发出新思想与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论文将项目式学习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融合,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并以岳阳市某中学两个班级共8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组:项目式学习教学,对照组:一般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在两组测试科学学习态度问卷、物理学业成就测试问卷,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教学反思,最终总结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果与实施建议。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分如下:第一部分: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文献调研,了解项目式学习的发展脉络,界定了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概念,完成了文献综述。调查了中学物理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的态度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二部分: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研读和梳理以及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融入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总结出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要素、操作流程、项目式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设计策略以及实施流程,设计了科学学习态度问卷与物理学业成就问卷进行教学的评价,为本文的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关于项目式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现状”的调查问卷,选择了“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三个合适的项目主题进行教学实践,以某中学两个班级共8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组:项目式学习教学,对照组:一般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在两组测试科学学习态度问卷、物理学业成就测试问卷,来对比接受项目式学习教学与一般教学法后,学生在物理学业成就和科学学习态度方面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有何差异,并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第四部分:总结并指出本研究中的不足和进一步要做的工作。分析教学的优劣,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在科学教学中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果以及实施建议。结果表明,在科学学习态度方面,实验组在科学学习态度问卷中表现优于对照组学生,说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比一般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初三年级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在物理学业成就方面,实验组在该量表的各维度与对照组后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教学模式之下,项目式教学对初三学生物理学业成就促进作用更加显着。

二、物理方法教育的探讨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方法教育的探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3)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支架式教学法
    2.2 自主学习
    2.3 自主学习能力
    2.4 相关理论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测验工具
    3.2 问卷信效度
        3.2.1 问卷信度分析
        3.2.2 问卷效度分析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物理学习动机
        3.3.2 物理学习结果
        3.3.3 物理学习时间
        3.3.4 物理学习方法
        3.3.5 物理学习过程
        3.3.6 物理学习内容
        3.3.7 物理学习环境
4 初二物理支架式教学法原则
    4.1 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环节
        4.1.1 搭脚手架
        4.1.2 进入情境
        4.1.3 独立探索
        4.1.4 协作学习
        4.1.5 效果评价
    4.2 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4.2.1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4.2.2 物理生活化的原则
        4.2.3 支架动态搭建的原则
        4.2.4 问题引导式的原则
5 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探究总体概述
    5.2 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5.2.1 教学案例
        5.2.2 实践教学结果
    5.3 实践结论
6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结论
        6.1.1 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偏低
        6.1.2 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优势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表
附录3
致谢

(4)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3.2 校本管理理论
    3.3 终身学习理论
    3.4 学习型组织理论
4 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
    4.2 调查过程
    4.3 调查结果分析
5 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及原因
    5.1 教师的认识不够明确,校本教研主体性缺失
    5.2 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不高
    5.3 校本教研的氛围缺失,制度和规划有待完善
    5.4 校本教研的形式过于集中,内容狭隘脱离实际
    5.5 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待提高
6 改进策略
    6.1 树立教师研究意识,强化教师主体地位
    6.2 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教师校本教研时间
    6.3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6.4 完善校本教研的内容,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
    6.5 加强专业引领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天津市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5)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概念界定
    3.1 方法
    3.2 科学方法
    3.3 物理科学方法
    3.4 物理实验科学方法
    3.5 科学方法显性化
4 理论基础
    4.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4.3 终身教育理论
5 研究过程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对象
    5.5 变量控制
    5.6 研究内容
6 物理实验方案设计
    6.1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
    6.2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
    6.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方案设计
    6.4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方案设计
    6.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方案设计
7 教学实施及前后测分析
    7.1 前测分析
    7.2 教学实施
    7.3 后测问卷
    7.4 后测分析
8 研究结论与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教学建议
    8.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科学方法梳理
    附录2 访谈内容
    附录3 科学方法检测后测题
    附录4 八年2 班后测结果统计
    附录5 八年5 班后测结果统计
致谢

(6)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社会需要
        二、升学需要
        三、教学需要
        四、课后作业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作业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作业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及优化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后作业相关概念
        二、作业设计及作业批改
        三、作业优化相关概念
    第二节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的相关理论
        一、课后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
        二、课后作业批改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一致性
        二、目的性
        三、适宜性
        四、分层性
        五、多样性
    第四节 课后作业批改的原则
        一、鼓励性
        二、针对性
        三、多样性
第三章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四、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
        一、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二、课后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的优化策略和案例
    第一节 二个基本问题概述
        一、转变教师作业观念
        二、课后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宜
    第二节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及案例
        一、分层布置作业的优化策略和案例
        二、任务情景的优化策略与案例
        三、灵活多样化作业类型的优化策略和案例
    第三节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批改的优化策略与案例
        一、作业及时反馈的优化策略与案例
        二、作业统计分析的优化策略和案例
        三、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的优化策略和案例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课堂提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三、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问题与主问题
        二、 “问题引领式”教学
        三、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
    第二节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体系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问题教学理论
        三、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第三节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核心问题和基本问题作为主问题
        二、主张教师在后的课堂教学
        三、将生成和再创造作为学习发生的标志
    第四节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价值探究
        一、保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主线
        三、促进学生的生成性学习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五节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第三章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问题情境性和导学原则
        二、学习深度性原则
        三、教学有效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抓住关键分析教材和学情
        二、依托目标设计主问题
        三、指向问题构建探究课堂
        四、根据反馈反思教学实践
    第三节 主问题的设计
        一、主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主问题应具有主导性
        (二)主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三)主问题应具有整体性
        二、主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主问题
        (二)依据教学重难点设计主问题
        (三)依据学生实际设计主问题
        (四)依据原始物理问题设计主问题
    第四节 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二、教学设计评价的实施
        (一)评价对象和目标
        (二)评价工具及分析
        (三)评价者
第四章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和评价
    第一节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和评价
        一、物理概念教学流程
        二、 《波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抓住关键分析教材和学情
        (二)依托目标设计主问题
        (三)指向问题构建探究课堂
        (四)根据反馈反思教学实践
        三、 《波的形成》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量化评价
        (二)质性评价
    第二节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案例和评价
        一、物理规律教学流程
        二、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一)抓住关键分析教材和学情
        (二)依托目标设计主问题
        (三)指向问题构建探究课堂
        (四)根据课堂反馈反思教学设计
        三、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量化评价
        (二)质性评价
    第三节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和评价
        一、物理实验教学流程
        二、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抓住关键分析教材和学情
        (二)依托目标设计主问题
        (三)指向问题构建探究课堂
        (四)根据反馈反思教学实践
        三、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量化评价
        (二)质性评价
第五章 总结、反思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反思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不能止步
        二、“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
参考文献
附录A CTDES评价指标及详细说明
附录B CTDES评分细则举例
附录C 《波的形成》教学设计分值汇总表
附录D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分值汇总表
附录E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分值汇总表
附录F “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评价指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物理思维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学生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思维品质理论的兴起为学科教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三)实证研究范式的日臻成熟为教育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研究问题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辨析
        (一)思维与物理思维
        (三)思维品质与物理思维品质
    四、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思维品质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物理思维品质测量工具的研究
        (四)关于干预物理思维品质发展的行动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思维品质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思维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
    三、对已有文献的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研究主题的理论基础
        (一)林崇德思维品质理论
        (二)皮亚杰关于影响思维发展因素的观点
    二、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型扎根理论
        (二)结构方程模型
    三、混合研究方法论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整体研究思路
    三、研究技术路线
    四、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二)科学知识图谱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数理统计法
第五章 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探寻(之一)——影响因素结构的初步建立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说明
        (一)建构型扎根理论的说明
        (二)研究样本与收集资料的说明
        (三)研究效度与信度的说明
    二、原始数据的收集与编码分析
        (一)初始编码
        (二)一级编码:聚焦编码
        (三)二级编码:轴心编码
        (四)三级编码:理论编码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
    三、物理思维品质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剖析
        (一)非智力因素
        (二)教学方式
        (三)教师支持
        (四)学校因素
        (五)家庭因素
    四、假设模型
第六章 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探寻(之二)——影响因素结构框架的检验
    一、基于“物理思维”知识图谱的数据挖掘
        (一)数据来源
        (二)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
    二、数据分析
        (一)高频、强中心性关键词分析
        (二)高频关键词的因子分析
    三、检验结论
第七章 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探寻(之三)——测量工具的编制与修订
    一、测量工具的设计流程
        (一)物理思维品质的测量工具开发
        (二)影响因素变量的测量工具开发
    二、问卷预调查
    三、测量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一)信度
        (二)效度
第八章 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探寻(之四)——假设模型的验证
    一、关于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与检验
    三、检验结果
第九章 研究结论
    一、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讨论
        (一)性别
        (二)非智力因素
        (三)教学方式
        (四)学校因素
        (五)家庭因素
第十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一)缺乏对先天因素影响的研究
        (二)研究数据的收集具有局限性
        (三)横断研究设计存在固有短板
        (四)研究者自身的科研素养难以较好地驾驭选题
    二、研究展望
        (一)完善教育研究理论功底
        (二)扩大样本量
        (三)采取聚合交叉设计完善研究
        (四)推广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对象代码及相关信息一览表
附录三 专家访谈记录(其一)
附录四 专家访谈语录对应表
附录五 检测习题
附录六 物理思维品质自测量表
附录七 影响因素变量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综述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1.4.6 研究述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课程思政
    2.2 理论基础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2.2.2 社会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5.1 实验研究设计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5.1.2 研究目的
        5.1.3 研究假设
        5.1.4 研究变量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5.1.6 实验测量工具
    5.2 问卷的编制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3.1 实验过程
        5.3.2 实验结果分析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5.4 教学建议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2.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概念
        1.项目
        2.项目式学习
    (二)国内外研究概括
        1.国外研究概括
        2.国内研究概括
    (三)项目式学习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1.项目式学习的构成要素
        2.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四)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结果
    (一)项目式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现状的调查问卷
    (二)科学学习态度问卷
    (三)物理学业成就问卷
    (四)正式测试的研究流程
第四章 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设计策略
        1.确定合适的项目
        2.制定合理的项目学习目标
        3.设计层次清晰的项目问题
        4.设计多元化的覆盖全程教学评价
    (二)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实施流程
第五章 基于物理课堂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案例
    项目一:电磁铁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项目二:电动机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项目三:磁生电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第六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一)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
        2.实验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3.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测差异分析
        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后测差异分析
        6.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三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综合分析讨论
    (二)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业成就的影响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
        2.实验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3.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测差异分析
        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后测差异分析
        6.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三学生物理学业成就综合分析讨论
    (三)研究初步结论与教学建议
        1.研究初步结论
        2.教学建议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物理方法教育的探讨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调查与实践[D]. 牛海飞. 西南大学, 2021
  • [2]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D]. 孙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支架式教学法培养初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 薛兰.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中学物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调查研究[D]. 王婷.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5]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化的实践研究[D]. 刘平爽.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6]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的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D]. 肖英英.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主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李月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生物理思维品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杨振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10]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 刘勋.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体法教学探讨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