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产200吨4,4’-二氟二苯甲酮(DFBP)的工业化设计及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盼[1](2019)在《荧光聚芳醚腈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高分子荧光材料以其光谱性能可调、分子设计性强、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在荧光传感、生物诊疗、柔性显示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备受关注。经过长期发展,高分子荧光材料已包含如聚芴、聚噻吩等被广泛使用的高发光效率共轭高分子;以及近年来新兴的含大量酯基、羟基、氨基的线性/树枝状的非共轭高分子。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荧光高分子材料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利用特种高分子进行荧光功能化,可获得高性能的荧光高分子材料。本文所研究的聚芳醚腈(Polyarylene ether nitriles,PEN)是一类典型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因其主链含有柔性醚键和刚性芳环,以及极性腈基侧基,聚芳醚腈具有耐高温、耐辐射、耐腐蚀、易于加工、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石油化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聚芳醚腈还属于一类蓝光发射的本征型荧光高分子,具有可进行荧光功能化的基础。但目前系统的研究报道较少,聚芳醚腈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尚不清晰,特别是其荧光功能化的应用研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为此,本论文将对不同结构聚芳醚腈的荧光性能进行详细研究,揭示聚芳醚腈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开展荧光聚芳醚腈在重金属离子检测及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酚酞啉型荧光聚芳醚腈(PEN-PPL)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分子结构及环境因素与荧光性能的关系。为明确PEN-PPL进行荧光功能化所具有的结构优势,选择不同分子结构的聚芳醚腈进行比较。通过对溶解性、耐热性、成膜性、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PEN-PPL具有相对更好的综合性能,不仅是本征型蓝光发射的荧光高分子材料,还是5%热分解温度为422 oC,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6 oC,拉伸强度为84.9 MPa,以及可溶于常见弱极性溶剂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并且PEN-PPL侧链悬挂的羧基可作为反应位点,进一步拓宽聚芳醚腈荧光功能化的途径。因此,针对PEN-PPL继续进行溶剂、pH值、薄膜取向态、浓度、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对其荧光性能影响的探索,其中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不仅对PEN-PPL荧光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具有浓度依赖性。在低浓度下,分子量大小对荧光性能起主要决定作用;而高浓度时,分子量分布对荧光性能的影响则更为重要。2.通过在PEN-PPL主链中引入四苯乙烯(TPE)结构,合成一系列不同TPE含量的双功能单体结构的荧光聚芳醚腈(PEN-TPE/PPL),用以优化聚芳醚腈的荧光性能。TPE功能单体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该功能结构使PEN-TPE/PPL成为具有AIE效应的聚芳醚腈(AIE-PEN)。其在良-不良混合溶剂中形成聚集体后的荧光强度会出现大幅度增加,最高聚集诱导荧光增强因子(αAIE)可达81倍。同时,PEN-TPE/PPL的荧光发射峰相比于PEN-PPL的420 nm红移至470 nm,其发光颜色由蓝色转变为明亮的蓝绿色。另外,PPL功能单体可使PEN-TPE/PPL利用侧链的羧基官能团与金属阳离子(如Ca2+)通过配位作用使分子链发生交联反应,从而诱导分子聚集程度增加,使其荧光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最高αAIE可达7.4倍。结果表明,PEN-TPE/PPL的荧光光谱可调性更好,发光效率更高,并可借助侧链羧基与金属离子配位作用以调控高分子的聚集态荧光性能,为制备高质量本征型荧光聚芳醚腈提供了新的思路。3.基于酚酞啉型荧光聚芳醚腈,探讨聚芳醚腈在汞离子(Hg2+)检测领域的应用。利用PEN-PPL的蓝光发射及羧基功能化反应位点,以PEN-PPL为能量给体,金纳米团簇(Au NCs)为能量受体,构建PEN-PPL/Au NCs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荧光颜色随着Au NCs含量增加呈现出蓝光发射减弱而红光发射增强的现象。再利用体系中PEN-PPL与Au NCs的荧光对Hg2+响应的差异性,制备基于FRET的可视化红蓝双发射荧光传感材料。Au NCs的红色荧光对Hg2+具有超灵敏的特异性响应,能够在极低浓度的Hg2+存在时出现荧光猝灭现象,但PEN-PPL的蓝色荧光则十分稳定,即使在高浓度的Hg2+存在时仍未出现大幅度的猝灭,因此PEN-PPL/Au NCs复合体系可在Hg2+作用下呈现出肉眼可观察到的红色荧光向蓝色荧光的转变。最后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EN-PPL微纳纤维薄膜,可负载Au NCs后得到荧光复合薄膜。通过对其固态荧光性能进行测试,发现该复合薄膜属于一种可重复利用的Hg2+快速识别固态传感材料。4.基于四苯乙烯型荧光聚芳醚腈,探讨聚芳醚腈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采用金属离子配位法及溶剂置换法,具有AIE性能的PEN-TPE/PPL可与Ca2+交联后获得稳定分散于水相中的荧光高分子纳米微球(AIE-PEN FPNs)。所得水分散AIE-PEN FPNs的荧光发射峰位于473-477 nm,平均流体动力学半径为173-200 nm。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AIE-PEN FPN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最后,采用体外细胞孵育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结合,观察到富集于细胞内、具有蓝色荧光发射的AIE-PEN FPNs。表明聚芳醚腈作为一种荧光功能化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其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双玥[2](2013)在《聚醚醚酮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聚醚醚酮的生产及消费情况,并对聚醚醚酮发展提出了建议。
周晓东[3](2004)在《对氟甲苯、对氟氯苄和对氟苯甲醛的连续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氟甲苯的生产工艺基础上,提出了对氟甲苯、对氟氯苄、对氟苯甲醛的连续生产新工艺,工艺流程简单 合理,既减少了三废污染,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值得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周晓东,王凤英,孙道兴[4](2003)在《年产200吨4,4’-二氟二苯甲酮(DFBP)的工业化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对4,4’-二氟二苯甲酮(DFBP)进行了年产200吨规模的工业化设计,从技术关键、工艺流程、设备选材、三废治理及成本核算等方面对DFBP工业化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该设计有如下特点:工艺简单、合理,操作稳定、安全,三废治理有效,原材料及设备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二、年产200吨4,4’-二氟二苯甲酮(DFBP)的工业化设计及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年产200吨4,4’-二氟二苯甲酮(DFBP)的工业化设计及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荧光聚芳醚腈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荧光高分子 |
1.1.1 发光原理 |
1.1.2 高分子荧光性能的影响因素 |
1.1.3 荧光高分子的聚集效应 |
1.1.4 荧光高分子的分类 |
1.1.5 荧光高分子的应用 |
1.2 聚芳醚 |
1.2.1 聚芳醚类高分子的发展 |
1.2.2 聚芳醚类高分子的荧光功能化 |
1.3 聚芳醚腈 |
1.3.1 聚芳醚腈的发展 |
1.3.2 聚芳醚腈的荧光功能化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酚酞啉型荧光聚芳醚腈的结构与性能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2 表征方法与仪器 |
2.2.3 荧光聚芳醚腈的合成 |
2.2.4 荧光聚芳醚腈薄膜的制备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结构表征 |
2.3.2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表征 |
2.3.3 溶解性能表征 |
2.3.4 耐热性能表征 |
2.3.5 力学性能表征 |
2.3.6 酚酞啉型聚芳醚腈的荧光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苯乙烯型荧光聚芳醚腈的结构与性能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3.2.2 表征方法与仪器 |
3.2.3 四苯乙烯型荧光聚芳醚腈的合成 |
3.2.4 聚芳醚腈的聚集诱导荧光效应测试 |
3.2.5金属离子交联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结构表征 |
3.3.2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表征 |
3.3.3 溶解性能表征 |
3.3.4 耐热性能表征 |
3.3.5 四苯乙烯型聚芳醚腈的荧光性能 |
3.3.6 四苯乙烯型聚芳醚腈与钙离子交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荧光聚芳醚腈在汞离子检测领域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4.2.2 表征方法与仪器 |
4.2.3 含酚酞啉结构荧光聚芳醚腈的合成 |
4.2.4 金纳米团簇的合成 |
4.2.5 聚芳醚腈微纳纤维薄膜的制备 |
4.2.6 金属离子检测实验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基于FRET效应的PEN-PPL/Au NCs复合材料构建 |
4.3.2 基于PEN-PPL/Au NCs FRET复合材料的Hg~(2+)检测 |
4.3.3 可重复利用的PEN-PPL/Au NCs荧光复合薄膜及Hg~(2+)识别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荧光聚芳醚腈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5.2.2 表征方法与仪器 |
5.2.3 分散于水相的荧光聚芳醚腈纳米颗粒制备 |
5.2.4 荧光聚芳醚腈纳米颗粒细胞毒性试验 |
5.2.5 荧光聚芳醚腈纳米颗粒生物成像试验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荧光聚芳醚腈纳米颗粒的发射光谱 |
5.3.2 荧光聚芳醚腈纳米颗粒的微观形貌 |
5.3.3 荧光聚芳醚腈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
5.3.4 荧光聚芳醚腈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聚醚醚酮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供应 |
1.1 国际市场 |
1.2 国内市场 |
2 需求分析 |
2.1 国际市场 |
2.2 国内市场 |
2.2.1 航空航天 |
2.2.2 电子电气 |
2.2.3 汽车领域 |
2.2.4 工业领域 |
2.2.5 医疗 |
3 发展建议 |
3.1 加快国内技术升级速度 |
3.2 推进原料生产技术进步 |
3.3 努力培育国内市场 |
3.4 加强系列化产品开发 |
4 结束语 |
四、年产200吨4,4’-二氟二苯甲酮(DFBP)的工业化设计及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荧光聚芳醚腈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王盼.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聚醚醚酮市场分析[J]. 双玥. 化学工业, 2013(12)
- [3]对氟甲苯、对氟氯苄和对氟苯甲醛的连续生产工艺研究[J]. 周晓东. 有机氟工业, 2004(01)
- [4]年产200吨4,4’-二氟二苯甲酮(DFBP)的工业化设计及可行性研究[J]. 周晓东,王凤英,孙道兴. 有机氟工业,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