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等效法解功问题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范孟豹[1](2009)在《多层导电结构电涡流检测的解析建模研究》文中提出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重要领域对多层导电结构的无损检测与定量化评估需求非常迫切。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的电涡流检测技术以其速度快、成本低、非接触等优点成为首选技术之一。在分析了国内外电涡流检测解析建模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多层导电结构电涡流检测的解析建模理论及求解技术开展研究,主要创新点有:(1)建立了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将空间电磁场看作线圈激励场和涡流场的叠加效应,而导电结构的参数变化仅影响涡流场。这个观点的应用简化了涡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及其求解过程。与传统的解析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涡流场积分解析模型更清晰,模型求解更简单。(2)建立了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传统谐波涡流场解析模型为积分模型的根本原因是涡流场问题的求解域为无穷大。在分析涡流场空间分布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导电结构涡流场主要分布在有限半径的圆柱体空间内,据此分别应用Dirichlet和Neumann边界条件将涡流场问题的求解域从无穷大减小为有限半径的圆柱体,从而建立了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适当的求解区域半径及求和项数,级数解析模型的精度可与积分解析模型的精度相当,但计算效率显着提高,精度调整也更方便。(3)提出了基于反射一透射理论的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解析模型的求解方法。与传统的基于Cheng矩阵法建立的模型相比,利用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建立的解析模型具有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可靠性和计算效率更高等优点。此外,Luquire应用归纳法建立的线圈阻抗变化量的积分解析模型虽然应用效果良好,但迄今尚未得到数学证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新方法证明了Luquire建立的线圈阻抗变化量的积分解析模型。(4)建立了基于Fourier和Laplace反变换的多层导电结构脉冲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在基于Fourier反变换的脉冲涡流场时域解析模型中通过引入衰减因子减小Gibbs效应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在基于Laplace反变换的脉冲涡流场时域解析模型中,分别提出了基于解析和数值求解Laplace反变换的建模方法。最后,应用卷积定理将建立的脉冲涡流场时域解析模型推广到了任意激励下瞬态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本文围绕多层导电结构涡流场的解析建模开展研究,研究工作有利于理解电涡流检测机理、建立快速准确的仿真器、提高仪器性能以及构建反演模型,从而提高多层导电结构电涡流检测的能力。
陈飞[2](2009)在《桥梁动力计算及涡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桥梁动力计算中抗风、抗震的计算,以及抗风中涡振的雷诺数效应,长期以来,桥梁抗风、抗震的计算一直被分开来研究,没有将抗风、抗震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鉴于此,本文在详细阐述抗风、抗震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两者的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对比,并将抗风、抗震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中。除此之外,本文还以厦漳桥为工程实例,制作宽高比为10:1,比例尺分别为1:25、1:50的两个主梁节段模型,分别对两个主梁节段模型进行涡振试验以及涡振发生时模型表面压力测量试验,研究了雷诺数效应对涡振特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桥梁抗风、抗震计算的理论基础、静力法计算、动力法计算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并总结了抗风、抗震计算方法的异同。2.以骑骡沟桥为工程背景,进行该桥抗风的静力计算并对静力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运用动力时程法进行抗震弹塑性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桥梁墩柱进行抗剪验算。3.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雷诺数效应对涡振振幅的影响;研究了涡振的振动功率谱的雷诺数效应;研究涡激共振发生时,雷诺数效应下各测点受到的气动力与总气动力的相关性;利用振动模型,研究了模型表面压力分布的特性,脉动压力系数的分布,同时,研究了雷诺数的大小对平均压力系数及脉动压力系数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雷诺数对涡振振幅、振动功率谱、扭转相关系数、压力等有很大影响。
姚爱明[3](2000)在《用等效法解功问题二例》文中提出 例1 如图1所示为一上细下粗的容器,上部横截面积为 S,下部横截面积为2S,内有密度为ρ的液体,容器底部有高为 h 的气泡(液柱原来高度为 L),当气泡上升从细部升出液面时
刘厚德[4](1993)在《等效方法与等效原理》文中研究指明给出了等效的功能性定义,提出了结构、功能等效原理,用媒质等效法简单地导出了单色平面电磁波在良导体表面上的反射、折射特性。
二、用等效法解功问题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等效法解功问题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导电结构电涡流检测的解析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涡流检测技术概述 |
1.2.1 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
1.2.2 集肤效应与渗透深度 |
1.2.3 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及特点 |
1.3 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简史 |
1.4 电涡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
1.4.1 谐波涡流检测技术 |
1.4.2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 |
1.4.3 远场涡流检测技术 |
1.4.4 电涡流阵列检测技术 |
1.5 电涡流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
1.6 电涡流检测建模理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
1.6.1 谐波涡流检测技术的建模理论 |
1.6.2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建模理论 |
1.7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7.1 课题的提出与来源 |
1.7.2 研究思路 |
1.7.3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
1.7.4 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 |
1.7.5 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
1.8 本章小结 |
第2章 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研究 |
2.1 引言 |
2.2 空气中线圈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 |
2.2.1 空气中单匝线圈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 |
2.2.2 空气中多匝线圈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 |
2.3 单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 |
2.3.1 单匝线圈激励下单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 |
2.3.2 多匝线圈激励下单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 |
2.4 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积分解析模型 |
2.5 电涡流检测探头响应的积分解析模型 |
2.5.1 磁场传感器输出响应的积分解析模型 |
2.5.2 线圈阻抗的积分解析模型 |
2.6 线圈阻抗变化量积分解析模型的函数特性 |
2.6.1 被积函数在零点处的极限 |
2.6.2 被积函数的收敛性 |
2.7 线圈阻抗变化量积分解析模型的数值计算 |
2.7.1 自适应辛普森算法计算函数P |
2.7.2 分块化计算线圈阻抗变化量的积分模型 |
2.8 数值计算及实验验证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研究 |
3.1 引言 |
3.2 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空间分布特性 |
3.3 空气中线圈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3.3.1 空气中单匝线圈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3.3.2 空气中多匝线圈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3.4 单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3.5 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3.6 电涡流检测探头响应的级数解析模型 |
3.7 应用实例 |
3.7.1 研究对象 |
3.7.2 线圈阻抗变化量的级数解析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3.7.3 线圈阻抗变化量的积分解析模型与级数解析模型的比较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反射—透射理论的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解析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电磁波在多层介质中的反射与透射 |
4.2.1 半空间的反射与透射 |
4.2.2 三层介质中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 |
4.2.3 任意层介质中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 |
4.3 应用基于反射—透射理论的新方法求解导电结构涡流场的解析模型 |
4.3.1 单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4.3.2 两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4.3.3 多层导电结构谐波涡流场的级数解析模型 |
4.4 基于Cheng矩阵法的模型和基于反射—透射理论模型的对比 |
4.5 模型应用 |
4.6 Luquire建立的多层导电结构线圈阻抗变化量积分解析模型的数学证明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层导电结构脉冲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傅立叶反变换的脉冲涡流场时域解析模型 |
5.2.1 激励脉冲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式及吉布斯现象 |
5.2.2 线性叠加傅立叶谐波响应求解脉冲涡流场 |
5.2.3 基于傅立叶反变换法脉冲涡流场时域解析模型的应用与实验验证 |
5.3 基于拉普拉斯反变换的脉冲涡流场时域解析模型 |
5.3.1 解析求解脉冲涡流场的拉普拉斯反变换 |
5.3.2 数值求解脉冲涡流场的拉普拉斯反变换 |
5.3.3 脉冲涡流场时域解析模型的比较与应用 |
5.4 任意线圈激励下多层导电结构瞬态涡流场的时域解析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型电涡流检测实验系统 |
6.1 引言 |
6.2 系统总体设计 |
6.3 实验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开发 |
6.3.1 实验系统电源研制 |
6.3.2 基于DDS技术的信号发生电路 |
6.3.3 探头阻抗的正交分解 |
6.4 探头设计与研制 |
6.4.1 线圈式探头设计 |
6.4.2 基于巨磁电阻传感器的探头设计 |
6.5 两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6.5.1 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6.5.2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
6.6 实验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作者简历 |
(2)桥梁动力计算及涡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风和地震对桥梁结构的作用 |
1.1.1 风对桥梁结构的响应 |
1.1.2 地震对桥梁结构的作用 |
1.2 抗风抗震的措施 |
1.2.1 抗风的措施 |
1.2.2 抗震的措施 |
1.3 国内外对桥梁抗风抗震的研究 |
1.3.1 国内外对桥梁抗风的研究 |
1.3.2 国内外对桥梁抗震的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 |
1.4.1 主要工作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桥梁抗风抗震的计算方法 |
2.1 概述 |
2.2 抗风抗震计算的理论基础 |
2.2.1 抗风计算的理论基础 |
2.2.2 抗震计算的理论基础 |
2.3 抗风抗震的静力计算方法 |
2.3.1 抗风的静力计算方法 |
2.3.2 抗震的静力计算方法 |
2.4 抗风抗震的动力计算方法 |
2.4.1 桥梁抗风计算中抖振、涡振的计算 |
2.4.2 抗震计算中线弹性反应计算 |
2.4.3 抗风计算中颤振、驰振计算 |
2.4.4 抗震计算中弹塑性反应计算 |
2.5 抗风、抗震计算方法的对比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骑骡沟桥的抗风抗震计算 |
3.1 概述 |
3.2 抗风计算 |
3.2.1 计算模型 |
3.2.2 静风荷载计算参数的选取 |
3.2.3 静力荷载计算 |
3.2.4 静风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
3.3 抗震计算 |
3.3.1 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
3.3.2 单项地震力激励下结构响应 |
3.3.3 组合地震力激励下结构响应 |
3.3.4 墩柱的抗剪验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雷诺数效应下桥梁断面涡振研究 |
4.1 概述 |
4.2 试验概况 |
4.3 振动模型下雷诺数对涡振的影响 |
4.3.1 雷诺数效应下涡振振幅与风速的关系 |
4.3.2 雷诺数效应下涡振振动功率谱 |
4.3.3 雷诺数效应下扭矩相关系数 |
4.4 涡激振动下模型表面压力系数的雷诺数效应 |
4.4.1 雷诺数的大小对平均压力系数分布的影响 |
4.4.2 雷诺数的大小对脉动压力系数分布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主要研究工作 |
主要结论 |
研究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用等效法解功问题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导电结构电涡流检测的解析建模研究[D]. 范孟豹. 浙江大学, 2009(12)
- [2]桥梁动力计算及涡振研究[D]. 陈飞. 长安大学, 2009(12)
- [3]用等效法解功问题二例[J]. 姚爱明. 中学物理, 2000(01)
- [4]等效方法与等效原理[J]. 刘厚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