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热板电性能研究

橡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热板电性能研究

一、橡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电发热板的电学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华,刘树信,何登良,谭春勇,钟斐翰,李扬,谭仁德[1](2020)在《电阻浆料用导电填料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电子浆料,电阻浆料近年来发展迅速,以国内外电阻浆料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导电填料(金属、石墨、炭黑、碳纳米管、碳纤维、生物炭、石墨烯、石墨烯复合导电填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从而为电阻浆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胡晶[2](2020)在《一体烧结式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热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陶瓷具有优异的化学惰性,高导热性,可靠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绝缘性和低成本,适合作为电加热器表面材料。碳纤维除了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已被广泛用作陶瓷和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发热材料。利用碳纤维较高的电热转换效率、良好的导电特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将其应用在室内采暖设备上,能解决耗电量大和用电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以碳纤维的导电导热特性为切入点,以碳纤维表面改性抗氧化为保障,以一体烧结式为制备创新点,制备了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对电阻稳定性、电热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样品的不同的尺寸参数,对电热效率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力学性能等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对比分析,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指导。在陶瓷原有的制备方法基础上,对陶瓷的厚度、碳纤维的长度和碳纤维的根数设计不同尺寸参数,在高温下(11001200℃)同时实现了碳纤维的表面抗氧化和陶瓷粉末(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的陶瓷化,制备出了不同规格的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对改性碳纤维的抗氧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石墨烯涂层成功地实现了碳纤维表面抗氧化,N2氛围在烧结过程中也起到保护碳纤维的作用。对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静态电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电阻特性的尺寸效应表现为:碳纤维的电阻随着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碳纤维束的根数越少,则碳纤维束的电阻越大。对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电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掌握了维持复合材料发热稳定性所需碳纤维加捻的最佳捻回数,获得了碳纤维电热复合材料的通断电加热规律:通电后复合材料表面温度会迅速升高,在30 min后达到一个稳定温度,之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当断电后,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先急速下降,然后能长时间维持在室温以上。实现了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通入恒定电压后,然后多次通断电,复合材料的电阻都能稳定在±0.1Ω的波动值内。对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热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功率下,陶瓷片厚度越小,复合材料的温升相对较大,发热效果较好。研究了复合材料不同功率下的温升,发现其电热效率与碳纤维束长度,碳纤维束根数有关。研究了改性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发现石墨烯涂层能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这对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应用的尺寸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祎[3](2019)在《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文中认为救生艇是救助落水人员或当船舶遇险时撤离船员的船舶专用设备。极地寒冷气候容易造成极地救生艇舱门部位冰冻,导致舱门无法正常打开,救生艇失去救生能力;此外,极地救生艇内温度至少需维持在-30℃左右,才能保证船员在穿着保温服情况下正常生存。为了能够使极地救生艇需要加热区域达到除冰和加热保温的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嵌入极地救生艇艇体,既可以作为艇体增强材料,又可以利用自身的电热效应来除冰的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结构,并对其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在铺设一层碳纤维布是电热效率最好,且其强度满足要求;将其应用于救生艇及其舱门时能够满足设计目标,此时艇体强度也达到要求。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制备应用于极地救生艇舱门的碳纤维布复合材料。设计几种典型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铺层方式,制备不同形式的碳纤维布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纯碳纤维布复合材料制备、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混杂复合材料制备和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层间混杂铺胶复合材料。(2)研究碳纤维布及其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以电阻为电学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影响不同类型电热复合材料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采用实验的方法,开展碳纤维布及其复合材料在-60℃至20℃时的电阻温度关系及其在-60℃环境温度下通电时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3)开展将设计的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研究。针对极地救生艇舱门,设计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方案并分析其加热除冰效果;针对极地救生艇,给出将艇内温度从-60℃加热至-30℃需要的热负荷,设计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方案,计算在布置方案下的热载荷,确定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数量和面积,开展不同方案下救生艇艇内空气温度的热分布仿真分析,最终确定碳纤维布电热复合材料的布置方案。(4)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并将其与艇体的玻璃钢材料进行强度比较;开展极地救生艇在布置碳纤维复合材料后的强度分析。

周诗豪[4](2019)在《基于电阻法的抗氧化C/C复合材料损伤检测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碳纤维增强碳基(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多基体C/C复合材料在C/C复合材料基础上,具有更加优异的耐高温、抗烧蚀物理性能。抗氧化C/C(抗氧化C/C)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多基体C/C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材料的使用,损伤会不断出现。多数无损检测技术极难实现对材料损伤的实时检测。电阻法是一种可以实时观测、操作简单的损伤评估手段。首先总结了复合材料导电机理,推导电阻变化率-应变理论模型,为后续实验数据分析提供理论支撑。之后设计了室温下声/力/电联合实验,对电极连接方式、电阻测量方式、实验速率进行选择,并对试件预处理,达到实验要求。其次对抗氧化C/C材料在声/力/电联合实验机上进行单调拉伸、拉伸加卸载力学实验,同时应用声发射技术、电阻法对力学实验过程进行实时检测,提取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并聚类分析,得出两类信号特征参数,结合断口微观扫描分析两类信号分别代表基体裂纹和纤维束断裂的损伤模式,得出对于抗氧化C/C材料基体裂纹起始应力及饱和应力分别为10MPa和90MPa,对比电阻变化特征,得出基体裂纹阶段电阻率上升缓慢,纤维束断裂阶段电阻率上升急剧增加,并拟合电阻变化率-应变模型,结果较好,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最后完成了热/力/电联合实验方案设计,针对高温环境特殊性,对夹持方式、导线材质、绝缘措施、引线方法都进行特殊选择处理。测试了材料自身不施加载荷情况下随温度变化电阻变化趋势,证明了抗氧化C/C是一种负温度系数(NTC)材料,即材料随温度升高电阻降低,降温后电阻会回到初始水平。完成了600℃和1000℃抗氧化C/C复合材料单调拉伸电阻损伤检测,得到了不同的损伤模式,说明电阻法在未来无损检测领域具有可实现性。

赵越[5](2019)在《碳晶场发射电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清洁能源的普及,传统取暖方式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现象急需得到解决,电热取暖成为了既能满足科学发展战略,又可以提高采暖舒适性的最佳选择。近年来,电热材料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发热温度范围广、使用安全稳定、电热转换效率高、操作控制方便的节能环保的电热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现阶段研究只局限于传统的金属系或碳系复合电热材料,或将同系填料混合,或将不同系填料混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热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本论文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晶电热材料,分别用SEM、XRD等设备对不同球磨时间制备得到的碳晶粉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在一定范围内会减小碳晶粉的粒径,不会使碳晶粉发生结构变化,但会使碳晶的结晶性下降,从而影响其布朗运动效率。本文采用网格化的聚碳酸酯(PC)膜为热塑性基材,以机械球磨制备的碳晶粉作为导电填料,以聚乙烯醇为电热涂料的基料,采用印刷法制备了热塑性碳晶电热膜,并对其涂层的附着力和电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碳晶电热膜中碳晶粉添加量对体积电阻率的影响以及网格结构对碳晶电热膜发热温度的影响,并对布朗运动机理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碳晶电热涂层对PC膜的附着力随着碳晶粉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碳晶电热涂层的体积电阻率随着碳晶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网格结构会提高碳晶电热膜的发热温度。通过在保温箱进行的通电发热测试,由公式计算出此碳晶电热膜的电热转换效率可达80%以上。

贾晨[6](2018)在《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热工性能实验及模拟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以碳纤维发热线作为发热体的远红外电地暖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地暖热工性能的研究报导多,大多针对碳晶板,关于发热线的研究很少。本论文结合产学研项目,基于天津JSM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简称JSM)技术现状及工程案例,实验与模拟相结合,针对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热工性能展开系列研究。主要工作包括:JSM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技术现状及工程案例分析。系统调研和分析了JSM碳纤维发热线加工工艺、地暖系统及案例。工程案例铺设负荷等基本凭经验,运行效果表述基本属于定性参考。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热工性能实验。模拟JSM实际工程案例,设计并搭建了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实验小室及热工性能实验系统(JSM发热线1组,标称功率为230 W(220V),长1.71 m×宽1.31 m×高0.955 m)。结果表明,220 V加热67 min,地表温度由18℃升至25℃;发热线前期升温速度较快,表面温度10 min时达到45℃,平均升温速率为2.7℃/min,95 min时稳定在65℃。实验小室温度场模拟。结合热工性能实验,利用CFD软件fluent,针对实验小室,采用实验测得地板表面升温函数,分析了不同时刻,中间竖直面以及中间水平面温度场。实际单体房间地暖系统设计及室内温度场模拟。针对某单体房间(JSM保安室,长3.5 m×宽3.5 m×高3 m,主体砖结构),采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计算了设计供暖热负荷。设计供暖热负荷为3392W,折合15组发热线(230W/组),均布在地面,铺设间距为5-6 cm。当室内初始温度为12℃,室外温度选取2017-2018供暖季十一月、十二月、一月相应的日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5℃和-8℃,室内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相应三个室外温度条件下,分别加热35 min、65 min、75 min时,室内温控平面(距地面1.4 m)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8℃。综上,结合碳纤维发热线加工工艺的改善,碳纤维发热线铺设方案优化及温控模式优选,有利于充分发挥碳纤维发热线热响应速度快、分布式优势,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负荷调节,满足用户热舒适性同时,有利于能源高效利用。

贾晨,杨俊红,马凯,张启超,崔旭阳[7](2018)在《几种典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地采暖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所具有的优异电热特性和力学特性被应用于电热领域。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发热体的远红外电供暖系统,具有便于安装、用户可按需调节等特点。主要对几种常用典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纸、碳晶板及碳纤维线,结合碳素电热材料短切和长丝碳纤维两种碳纤维发热体电热性能的分析,重点从机理方面综述了其在地采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原发鑫[8](2017)在《耐热聚合物基刚性/柔性层压复合材料》文中认为聚合物基层压复合材料(polymer matrix laminated composites)是指将有机聚合物基体与纤维或纤维织物增强体(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等)通过热压工艺进行复合而得到的高性能材料。层压复合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组成,按照聚合物基体来分类,大致可分为树脂基刚性复合材料和橡胶基柔性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层压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性能好、性能的可设计性和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结构件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中。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固性树脂——苯并恶嗪树脂(BZ),不仅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阻燃性能,还具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低吸水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等。另外与其他应用较多的树脂相比较,苯并恶嗪树脂的耐热性优于环氧树脂,可与聚酰亚胺相媲美,但成本却比聚酰亚胺要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而且苯并恶嗪在加工工艺方面也有优势,所需要的固化温度比双马来酰亚胺要低。因此,本文基于苯并恶嗪树脂的高耐热性、高性价比等优点,并结合玻璃纤维的高强度、使用广泛、价格优廉等特点,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含硅苯并恶嗪树脂基刚性层压复合材料,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286℃。并且结合碳纤维具有通电发热的特点,将高耐热性的苯并恶嗪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到碳纤维电暖领域,制备出高功率的碳纤维电热刚性层压复合材料。另外,基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热稳定性,又制备了硅橡胶基碳纤维电热柔性层压复合材料,可卷曲折叠,丰富了碳纤维电暖种类,用来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双酚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多聚甲醛合成了含硅苯并恶嗪树脂,并配制胶液浸渍玻璃纤维布,制备出含硅苯并恶嗪树脂基的高Tg刚性层压复合材料。对固化树脂基体热学性能进行测试,从动态机械分析(DMA)的测试曲线中得出树脂基体的Tg为286℃,由于树脂基体本身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制备出的层压复合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能。接着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进行了测试,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27.3MPa、587.5MPa和86.1kJ/m2,显示出了较好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其断裂面进行观察,发现玻璃纤维上包裹了苯并恶嗪树脂层,说明两者之间复合粘结的较好。2.以二氨基二苯甲烷、苯酚和多聚甲醛合成了二元胺型苯并恶嗪树脂,并配成胶液浸渍玻璃纤维布,与碳纤维纸一起层压复合制备出电热层压复合材料。对固化树脂的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从DMA的Tanδ曲线可以看出,BZ树脂的Tg达到220℃,同时从TGA曲线可以得出,树脂的Td5和Td10分别是331℃和380℃,800℃时的残炭率为40%,表明BZ树脂凭借良好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在制备高功率碳纤维电热层压复合材料方面,比环氧树脂更有优势。本方法制备出的苯并恶嗪树脂基碳纤维电热刚性层压复合材料最大功率可达到1700W,是市场同类产品的35倍,表面温度在5min左右达到热平衡,升温迅速,而且功率稳定。3.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生胶、气相白炭黑为补强填料、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作为硫化剂在双辊开炼机上进行混炼,得到混炼胶料。然后将混炼胶片和玻璃纤维布、碳纤维纸一起层压复合制备硅橡胶基碳纤维电热柔性层压复合材料。对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数据显示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平均值分别为8.58MPa和18.35kN/m,而其断裂伸长率高达1331.63%,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能,在制备可卷曲折叠的碳纤维电热柔性层压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可行性。电性能分析表明当输入电压为40V时,制备的硅橡胶基碳纤维电热柔性层压复合材料的功率为11.5W,功率密度可达到0.20W/cm2。同碳纤维电热刚性层压复合材料一样,升温迅速,也未出现功率衰减的现象。

肖瑞崇[9](2017)在《不同胶黏剂制备的竹木电热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竹木电热复合材料是以竹质材料为面材,木质材料为基材,碳纤维纸为发热层,通过胶黏剂热压制备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碳纤维纸作为发热材料时,电热转换效率可高达97%,辐射出的远红外线对人体有一定保健作用,可制备地热地板、发热墙板等产品,具有清洁节能、成本低且易安装、升温快速、采暖舒适性能好等特点。实际应用过程中,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在电热环境下易发生变色、翘曲变形、强度降低等现象,这对竹木电热复合地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长期通电过程中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掌握其老化规律,继而针对性地对竹木电热复合地板进行改进,对科研和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以柳桉胶合板为基材,竹单板为面材,碳纤维发热纸为导电单元,采用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环氧树脂胶黏剂(EP)、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MUF)、酚醛树脂胶黏剂(PF)分别制备竹木电热复合材料,通过对其进行不同功率(160W/m2、320W/m2、800W/m2)的通电试验,测试各功率条件下材料的电阻、温度-时间效应、表面性能、浸渍剥离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等指标,总结较为系统的竹木电热复合材料老化性能规律,为开发适用于长期通电的竹木电热复合地板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优选出一种优异的制备电热地板用胶黏剂。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3种通电功率下,4种材料的电阻均随通电时间增加呈现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通电功率增加,电阻下降率变大。其中PF材料在额定功率通电后电阻下降率最小,为0.7%,电阻性能最稳定。通电功率增大,电流增大,材料升温速度加快,电热材料稳态温度升高。4种材料的升温规律呈较高的指数函数关系,20 min内是快速升温阶段,材料在45 min左右均可接近稳态温度,60 min运行稳定平稳,断电后,材料在60 min内恢复到未通电时温度;通电功率增大,材料表面温度不均匀度也相应增加,其中温度不均匀度最小的是额定功率通电时的PF材料,为3.6℃,最大的是5倍功率通电时的API材料,为22℃。通电时间增加和通电功率增大时,材料总色差呈增大趋势,光泽则呈下降趋势。4种材料在长度方向翘曲度均不大于1.00%,符合国家标准GB/T 18103-2013,满足地板用尺寸稳定变形的要求。在长度方向上,API材料对照试样的耐湿膨胀率为0.25%,MUF对照试样材料耐热干缩率为0.32%,5倍功率下的EP材料耐湿尺寸稳定性为0.3%,不满足标准要求。其它条件下,4种材料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均符合林业行业标准LY/T1700-2007要求。额定功率通电条件下,除API材料外,其它3种材料的浸渍剥离性能良好。2倍和5倍通电功率下,4种材料均有良好的抗浸渍剥离性能。通电前后4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18103-2013要求。通过模糊评价方法,可以得到,4种材料老化后,PF材料性能最为优异,MUF材料次之,EP材料和API材料相对较差。3种通电功率对比下,额定功率下的PF材料性能最好。

郑钰[10](2016)在《新型碳纤维发热软板蓄热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低碳住宅建设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论文立足于我国北方农村住宅的低碳效能,改变传统住宅墙体的材料、供暖方式及能量供给的方式,研究能量转换载体新型碳纤维发热软板,探索出一条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新思路,对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针对采暖季短、建筑热负荷较小、早晚室内外温差波动较大的采暖特点,电采暖的优势尤为明显。论文对碳纤维加热软板动态运行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电采暖加热过程中碳纤维发热软板和电缆加热升温速度、电耗、温度均匀性以及设备启停往复运行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发热电缆系统,碳纤维发热软板具有更快的温度响应速度;在动态的运行条件下,碳纤维发热软板加热时可以获得更加良好的温度均匀性。首次尝试研究新型网状碳纤维发热软板应用于北方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以沈阳农业大学新能源示范房为研究载体,对碳纤维发热软板的发热机理的试验研究,建立其辐射采暖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出地面铺设采暖方式下的室内温度场与速度场,以及辐射采暖方式的温度分布和空气流动特点。碳纤维发热软板局部间歇供暖时,通过实验测量启、停阶段的地板表面和空气的温度状况,得到加热地板表面的不同测点的温度分布,其状态为分布均匀,且最大温差不超过2℃。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建立了加热实验小室的数值模拟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碳纤维发热软板加热实验示范房的非稳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碳纤维发热软板计算总换热量与实际误差仅为0.85%。计算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为54.64%,换热量计算数据与模拟结果相差0.49,在受范围之内,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针对敷设一定功率的碳纤维发热软板的蓄热性能等因素,分析温控房间的温度波动特性的影响。以沈阳农大新能源示范房为例,完成了不同工况下碳纤维发热软板的稳态解、温度场分布,验证了纤维发热软板局部供暖的可行性。研究中发现由于铺设、房间围护结构蓄热能力的影响,处于非稳定状态下的“蓄热”效应会对室内温度的上升或者下降产生热滞后的影响,从而对于房间温度变化曲线产生一定程度的“扯平”效应。论文对于新型碳纤维发热软板加热系统在民用采暖及工程应用领域的工程设计、运行策略以及调节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橡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电发热板的电学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电发热板的电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阻浆料用导电填料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电阻浆料用导电填料研究现状分析
    1.1 金属导电填料
    1.2 碳系导电填料
        1.2.1 石墨导电填料
        1.2.2 炭黑导电填料
        1.2.3 碳纳米管导电填料
        1.2.4 碳纤维导电填料
        1.2.5 生物炭导电填料
2 新型石墨烯导电填料研究现状
3 石墨烯复合导电填料研究现状
4 结语

(2)一体烧结式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外加热元件的研究现状
        1.2.2 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氧化防护
        1.2.3 碳纤维电热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方法
        1.3.1 本文选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2 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介
    2.4 碳纤维表面改性
    2.5 改性碳纤维与陶瓷的复合制备
    2.6 本章小结
3 改性碳纤维的电热特性
    3.1 碳纤维的发热机理
    3.2 加捻对碳纤维阻温特性的影响
        3.2.1 碳纤维的加捻测试
        3.2.2 结果与讨论
    3.3 碳纤维束的静态电阻尺寸分析
    3.4 碳纤维电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3.4.1 碳纤维伏安特性测试
        3.4.2 高温烧结时气体氛围对碳纤维的性能影响
        3.4.3 抗氧化涂层对碳纤维的性能影响
    3.5 改性碳纤维电阻的稳定性
        3.5.1 电阻稳定性测试
        3.5.2 结果与讨论
    3.6 改性碳纤维表面形态研究
        3.6.1 微观形貌表征测试
        3.6.2 结果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4 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热特性
    4.1 陶瓷复合对碳纤维的性能影响
    4.2 陶瓷的体积密度、气孔率和吸水率
        4.2.1 陶瓷体积密度、气孔率和吸水率的测试
        4.2.2 结果与讨论
    4.3 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电阻稳定性
        4.3.1 长期通电运行下电阻稳定性
        4.3.2 通断电次数对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4.4 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电热稳定性研究
        4.4.1 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电热稳定性测试
        4.4.2 升温曲线及热分布
        4.4.3 降温曲线及热分布
    4.5 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尺寸效应对电热效率的影响
        4.5.1 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厚度对电热效果的影响
        4.5.2 碳纤维的尺寸对复合材料电热效率影响
    4.6 微观形貌研究
    4.7 力学性能
    4.8 本章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极地救生艇
        1.2.2 碳纤维
        1.2.3 碳纤维复合材料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制备
    2.1 工艺简介
    2.2 原料及设备
    2.3 端电极制备
        2.3.1 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
        2.3.2 电极的制备
    2.4 碳纤维布复合材料制备
        2.4.1 碳纤维布的制备
        2.4.2 纯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制备
        2.4.3 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
        2.4.4 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层间混杂铺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
    3.1 测试
        3.1.1 电阻测试
        3.1.2 电阻温度关系测试
        3.1.3 电热性能测试
    3.2 不同种类碳纤维布的电阻值
    3.3 浸润树脂前后碳纤维布电阻值
    3.4 尺寸与温度因素对复合材料电阻的影响
        3.4.1 长度因素
        3.4.2 铺层数
        3.4.5 电阻与温度关系
    3.5 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层间混杂铺胶复合材料的温升规律
        3.5.1 升温过程基础理论
        3.5.2 温升规律
    3.6 与伴热带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地救生艇的温度场分析
    4.1 传热分析理论基础及相关软件
        4.1.1 传热分析的理论基础
        4.1.2 相关软件及其导热分析理论
    4.2 极地救生艇舱门加热
    4.3 极地救生艇加热功率计算
        4.3.1 理论分析
        4.3.2 功率计算
    4.4 布置数量确定
    4.5 布置方案及稳态温度场仿真
        4.5.1 布置方案
        4.5.2 艇内空气温度场仿真
    4.6 布置方案优化及温度场仿真
        4.6.1 布置方案优化
        4.6.2 艇内空气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极地救生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1 概述
    5.2 拉伸测试
        5.2.1 原理
        5.2.2 测试
        5.2.3 结果分析
    5.3 极地救生艇吊放状态强度分析
        5.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3.2 结果分析
    5.4 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6.1.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6.1.2 本文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电阻法的抗氧化C/C复合材料损伤检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抗氧化C/C复合材料概述
        1.1.1 抗氧化C/C复合材料应用
        1.1.2 抗氧化C/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
    1.2 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1.2.1 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形式
        1.2.2 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1.3 电阻法损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1 国内电阻法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2 国外电阻法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阻法理论研究与室温电阻法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导电机理
    2.3 电阻测量的理论模型
    2.4 电阻测量的影响因素
        2.4.1 加载速度
        2.4.2 导电胶的选择
        2.4.3 电阻测量方式
    2.5 试件准备
        2.5.1 材料与试件
        2.5.2 仪器、设备型号及性能
        2.5.3 试件预处理
        2.5.4 力学性能测试
    2.6 材料细观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温电阻法拉伸力学损伤分析
    3.1 引言
    3.2 抗氧化C/C复合材料单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3.2.1 单调拉伸
        3.2.2 拉伸加卸载
    3.3 抗氧化C/C复合材料声发射信号特征与损伤机理研究
        3.3.1 声发射信号参数分析方法
        3.3.2 声发射数据特征参数选取
        3.3.3 聚类数的确定
        3.3.4 声发射信号聚类分析
        3.3.5 损伤模式演化
    3.4 抗氧化C/C复合材料电阻信号变化
        3.4.1 单轴拉伸电阻变化
        3.4.2 拉伸加卸载电阻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电阻法损伤检测应用
    4.1 引言
    4.2 高温条件下力/电实验方案设计
        4.2.1 高温拉伸夹持方案设计
        4.2.2 高温电极连接方案设计
        4.2.3 热/力/电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4.3 抗氧化C/C复合材料电阻-温度变化实验
    4.4 抗氧化C/C复合材料高温拉伸电阻变化实验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碳晶场发射电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电热材料
        1.2.1 镍基电热合金
        1.2.2 铁基合金电热材料
        1.2.3 贵金属合金电热材料
        1.2.4 陶瓷电热材料
        1.2.5 二硅化钼电热材料
        1.2.6 铬酸镧发热材料
        1.2.7 聚合物基电热材料
    1.3 电热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1.3.1 电热高分子材料简介
        1.3.2 提高电热性能
    1.4 电热涂料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1.4.1 电热涂料简介
        1.4.2 有机粘接剂
        1.4.3 无机粘接剂
        1.4.4 导电填料
        1.4.5 加工助剂
    1.5 碳晶发热材料
        1.5.1 碳晶发热材料简介
        1.5.2 碳晶发热材料的研究现状
    1.6 电热涂层的导电发热机理
        1.6.1 电热涂层的导电机理
        1.6.2 本征型电热涂层的导电机理
        1.6.3 填充型电热涂层的导电机理
        1.6.4 填充型电热涂层的电热机理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碳晶电热涂层的导电发热机理
    2.1 碳晶电热涂层的导电机理
    2.2 碳晶电热涂层的发热机理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3.2 实验步骤
        3.2.1 碳晶粉的制备
        3.2.2 聚乙烯醇溶液的配制
        3.2.3 PC膜的网格化处理
        3.2.4 碳晶电热膜的制备
    3.3 碳晶的测试与表征
        3.3.1 碳晶粒径分析测试
        3.3.2 扫描电镜(SEM)测试
        3.3.3 X射线衍射分析
    3.4 碳晶电热膜的测试与表征
        3.4.1 碳晶电热涂层附着力测试
        3.4.2 碳晶电热涂层体积电阻率测试
        3.4.3 网格结构的形貌及介电性能测试
        3.4.4 碳晶电热膜电热性能测试
        3.4.5 碳晶电热膜电热转换效率的测试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碳晶的形貌
        4.1.1 碳晶粒径的分析
        4.1.2 碳晶的SEM分析
    4.2 碳晶电热涂层的附着力
    4.3 碳晶电热涂层的体积电阻率
    4.4 碳晶电热涂层的形貌
    4.5 碳晶电热膜发热温度测试
        4.5.1 网格结构对碳晶电热膜电热性能的影响
        4.5.2 碳晶电热膜电热转换效率的计算
    4.6 场致布朗运动生热的机理分析
        4.6.1 碳晶XRD分析
        4.6.2 验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实验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6)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热工性能实验及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地采暖方面的研究进展
        1.2.1 碳纤维纸用于地采暖的研究进展
        1.2.2 碳晶电热板用于地采暖的研究进展
        1.2.3 碳纤维发热线用于地采暖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JSM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技术现状及工程案例分析
    2.1 JSM碳纤维发热线加工工艺与设备
    2.2 JSM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系统及工程案例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热工性能实验
    3.1 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热工性能实验系统的搭建
        3.1.1 实验原理及系统功能
        3.1.2 实验小室及其测试仪表介绍
    3.2 测试方法
    3.3 碳纤维发热线升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碳纤维发热线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碳纤维发热线发热功率与表面温度关系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地板表面通电升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3.7 发热线、地板表面平均温度以及小室中央空气温度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实验小室温度场模拟
    4.1 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
    4.2 物理模型
    4.3 数学模型
        4.3.1 基本方程
        4.3.2 湍流模型
        4.3.3 辐射模型
    4.4 边界条件
    4.5 初始条件
    4.6 划分网格
    4.7 离散方程的求解
    4.8 实验小室温度场分析
    4.9 小结
第五章 实际单体房间地暖系统设计及室内温度场模拟
    5.1 实际单体房间物理参数
    5.2 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设计热负荷计算与铺设方案设计
        5.2.1 设计热负荷计算
        5.2.2 铺设方案与费用计算
    5.3 三种工况下的温度场模拟
        5.3.1 fluent求解
        5.3.2 模拟结果分析
    5.4 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的经济性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几种典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地采暖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短切碳纤维电热性能分析研究进展
    1.1 碳纤维导电纸面状电热板的电热性能研究
    1.2 碳晶电热板的电热性能研究
2 碳纤维长丝的电热性能分析研究进展
3 结语

(8)耐热聚合物基刚性/柔性层压复合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聚合物基层压复合材料
        1.1 聚合物基层压复合材料的定义
        1.2 聚合物基层压复合材料的分类
    2 纤维增强树脂基刚性层压复合材料
        2.1 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层压复合材料
        2.2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层压复合材料
        2.3 纤维增强聚酰亚胺树脂基层压复合材料
    3 纤维增强橡胶基柔性层压复合材料
    4 聚合物基层压复合材料的应用
    5 本论文设计思路
    6 本论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含硅苯并恶嗪树脂基刚性层压复合材料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含硅苯并恶嗪树脂(SBZ)的合成
        2.3 预浸料的制备
        2.4 含硅苯并恶嗪树脂基刚性层压复合材料的制备
        2.5 分析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含硅苯并恶嗪树脂的合成路线及表征
        3.2 含硅苯并恶嗪树脂的加工性能和热性能
        3.3 含硅苯并恶嗪树脂基刚性层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苯并恶嗪树脂基碳纤维电热刚性层压复合材料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二元胺型苯并恶嗪单体(BZ)的合成
        2.3 预浸料的制备
        2.4 苯并恶嗪树脂基碳纤维电热刚性层压复合材料的制备
        2.5 分析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二元胺型苯并恶嗪单体的合成路线及表征
        3.2 二元胺型苯并恶嗪树脂的加工性能和热性能
        3.3 苯并恶嗪树脂基碳纤维电热刚性层压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硅橡胶基碳纤维电热柔性层压复合材料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混炼胶的制备
        2.3 硅橡胶基碳纤维电热柔性层压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分析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硫化胶的热性能
        3.2 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3.3 硅橡胶基碳纤维电热柔性层压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不同胶黏剂制备的竹木电热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第二章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电热老化性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4 种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制备
        2.1.4 4 种竹木电热复合材料通电试验
        2.1.5 性能测试
    2.2 结果及分析
        2.2.1 不同通电功率试验下4种材料的电阻变化规律
        2.2.2 不同通电功率试验下4种材料的温度-时间效应
        2.2.3 不同通电功率试验下4种材料的表面温度分布
    2.3 小结
第三章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物理力学老化性能研究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1.3 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通电功率下4种材料的表面性能
        3.2.2 不同通电功率下4种材料的耐湿、热尺寸稳定性
        3.2.3 不同通电功率下4种材料的翘曲度
        3.2.4 不同通电功率下4种材料的浸渍剥离性能
        3.2.5 不同通电功率下4种材料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
    3.3 小结
第四章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面材FTIR分析
        4.2.2 电热层FTIR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综合性分析
    5.1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采暖系统经济分析
        5.1.1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制备成本
        5.1.2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运行过程中电耗分析
    5.2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采暖系统效益分析
    5.3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模糊评价分析
        5.3.1 构造指标集
        5.3.2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5.3.3 模糊综合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新型碳纤维发热软板蓄热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电采暖发展趋势
        1.2.2 国内关于电采暖的研究现状
        1.2.3 发热碳纤维在采暖系统的应用前景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纤维发热软板电热性能测试
    2.1 引言
    2.2 碳纤维发热软板的结构
        2.2.1 碳纤维原料的特性
        2.2.2 水性恒阻载流发热液胶
    2.3 碳纤维发热软板的发热机理
    2.4 碳纤维电热板热电性能测试
        2.4.1 测试条件
        2.4.2 测试仪表介绍
        2.4.3 发热软板电阻测试
        2.4.4 热导率
        2.4.5 碳纤维发热软板的伏—安特性
        2.4.6 碳纤维发热软板表面温度的稳定性研究
        2.4.7 对比发热电缆加热过程研究
        2.4.8 耗电量分析
        2.4.9 碳纤维发热软板与发热电缆的温度变化曲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发热软板蓄热系统热工性能测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测试方案
    3.3 实验测试系统介绍
        3.3.1 测试条件
        3.3.2 测试仪表
        3.3.3 测温设备布置
        3.3.4 实验方案
    3.4 实验数据
        3.4.1 升温阶段
        3.4.2 24小时内加热系统启停往复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发热软板局部辐射加热采暖温度场模拟
    4.1 引言
    4.2 流体力学的求解过程
    4.3 物理模型的建立
    4.4 数学模型的建立
        4.4.1 基本控制方程
        4.4.2 关于选择湍流模型
        4.4.3 辐射模型的选择
    4.5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确定
    4.6 划分网格
    4.7 控制方程
    4.8 离散数值模型
    4.9 模拟计算新型的碳纤维局部辐射采暖问题
        4.9.1 FLUENT介绍
        4.9.2 迭代处理
    4.10 碳纤维软板地暖铺设方式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4.11 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纤维发热软板局部辐射采暖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温度场对比分析
        5.2.1 碳纤维发热软板地面铺设方式温度场的对比分析
        5.2.2 碳纤维发热软板壁面传热温度场的对比分析
    5.3 辐射换热量的数据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碳纤维发热软板局部间歇供暖热特性分析
    6.1 引言
    6.2 供暖启停阶段温度测试
    6.3 间歇供暖24小时室内温度测试
    6.4 碳纤维发热软板局部间歇供暖非稳态传热模型的设计
        6.4.1 对流传热
        6.4.2 对流传热系数h_c
        6.4.3 辐射传热
    6.5 非稳态传热方程的建立
        6.5.1 采用集总参数法的碳纤维发热软板升、降温方程
        6.5.2 断续供暖的动态平衡方程
        6.5.3 数值求解方法
    6.6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6.7 数据对比分析
    6.8 碳纤维发热软板间歇供暖方式研究
        6.8.1 间歇运行模型的建立
        6.8.2 启停时间的确定
        6.8.3 温控点间歇供暖研究
    6.9 碳纤维发热软板蓄热能力对房间温变特性的影响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碳纤维发热软板系统局部供暖方案实施
    7.1 引言
    7.2 碳纤维发热软板的局部供暖实施方案
    7.3 局部供暖房间的物理模型及网格优化
        7.3.1 局部供暖房间的物理模型
        7.3.2 局部供暖房间的网格优化
    7.4 模型的求解
        7.4.1 边界求解
        7.4.2 模拟计算的初始化和求解设定
    7.5 局部供暖各种工况下的稳态解及分析
    7.6 碳纤维加热软板局部辐射采暖方式能耗计算
        7.6.1 碳纤维发热软板方式能耗计算
        7.6.2 空调采暖方式能耗计算
        7.6.3 电暖气采暖方式能耗计算
    7.7 三种电采暖方式采暖能耗量比较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发明专利情况

四、橡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电发热板的电学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阻浆料用导电填料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 朱华,刘树信,何登良,谭春勇,钟斐翰,李扬,谭仁德. 山东化工, 2020(23)
  • [2]一体烧结式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热性能研究[D]. 胡晶.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3]应用于极地救生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D]. 张祎.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3)
  • [4]基于电阻法的抗氧化C/C复合材料损伤检测与评价[D]. 周诗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碳晶场发射电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赵越. 沈阳化工大学, 2019(02)
  • [6]碳纤维发热线电地暖热工性能实验及模拟研究[D]. 贾晨. 天津大学, 2018(06)
  • [7]几种典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地采暖方面的研究进展[J]. 贾晨,杨俊红,马凯,张启超,崔旭阳. 化工新型材料, 2018(10)
  • [8]耐热聚合物基刚性/柔性层压复合材料[D]. 原发鑫. 山东大学, 2017(09)
  • [9]不同胶黏剂制备的竹木电热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研究[D]. 肖瑞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02)
  • [10]新型碳纤维发热软板蓄热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D]. 郑钰. 沈阳农业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橡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热板电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