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步法测HBsAg产生钩状效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邱娜[1](2015)在《血站HBsAg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与对策》文中提出以往血站对献血者血液样本中乙肝病毒的检测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都比较高,再加上单克隆抗体技术、自动化设备的支持,检测过程快捷、安全,获得了采血机构的青睐。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主要方法为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依据实验步骤又可分为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双抗体夹心二步法。一步法操作过程中省去了一次孵育和洗板,实验时间相对较短,广泛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但随着研究深入,
吕朝辉,范玉林,马晓红,盛小娟,宋茜[2](2014)在《ELISA法检测HBsAb产生钩状效应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ELISA检测抗原抗体因其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实验室广泛应用。由于目前多采用一步法检测,当血清中抗原抗体浓度过高时可能会产生钩状效应(HOOK效应),而引起假阴性[1-14]。在采用一步法检测时,钩状效应很难被发现。对此效应的报道主要集中在HBsAg的检测。本课题组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两例体检者,应用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均提示HBsAb阴性,但被检测对象均对结果表示异议,自述3个月前曾检测HBsAb为弱阳性,并于当时
何星,洪茂,黄小明[3](2013)在《ELISA两步夹心法测定HBsAg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无偿献血标本用ELISA两步法检测HBsAg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对胶体金法筛查阴性无偿献血者标本45477份,采用ELISA一步法和两步法进一步复核对比分析。结果胶体金法均为阴性标本中,ELISA一步法282例HBsAg呈阳性,阳性率为0.62%;ELISA两步法586例HBsAg呈阳性,阳性率为1.29%,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ELISA两步夹心法对献血者HBsAg实施检测对降低HBsAg漏检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晓磊[4](2013)在《建立高效HBV血清型检测方法及综合HBV血清型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HBV感染对肝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急性自愈性感染、慢性肝炎、暴发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作为基础,将 HBV 分为 adw、adr、ayw 和 ayr四个主要的血清型,同时,根据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将HBV分为A~19个基因型。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HBV血清型与基因型在乙肝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对干扰素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HBV的血清型与基因型在不同的人种及地区之间的分布有所差异,而研究探讨这部分内容则有助于对HBV的临床结局分析、抗病毒疗效以及HBV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对进一步认识HBV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建立一种特异性强、准确性高的检测HBV血清型的ELISA方法,探讨我国乙肝患者HBV血清型及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具体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建立分泌抗HBsAg表位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以HBsAg亚型蛋白adr、adw、ay作为抗原免疫小鼠。经过三次免疫后,小鼠尾部血清效价在1×10-4左右。经过细胞融合技术和杂交瘤筛选技术,筛选出4株分泌特异性识别HBsAg表位“d”、“y”、“r”、“w”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代号分别为#2.1-4.2、#7-7-2、#18.1-23-3.1 和#56.2-71-5.2。2.抗HBsAg表位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将4株细胞株在无血清培养基MD6中大量培养,通过Protein A进行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获得的四株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4.2特异性识别HBsAg“d”表位,#7-7-2特异性识别HBsAg“y”表位,#18.1-23-3.1特异性识别HBsAg“r”表位,#56.2-71-5.2特异性识别HBsAg“w”表位。另外,#2.1-4.2 与#7-7-2 不竞争同一表位,#18.1-23-3.1 与#56.2-71-5.2 不竞争同一表位。四株抗体的亲和力均在109L/mol以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抗体轻、重链条带明显,无其它杂带。#2.1-4.2、#18.1-23-3.1及#56.2-71-5.2的单克隆抗体重链亚型为IgG2b,#7-7-2的重链亚型为IgG1,四株单克隆抗体的轻链亚型均为κ。我们根据HBsAg血清型氨基酸序列设计了四条多肽序列R1、W1与R2、W2,利用ELISA方法鉴定抗体的抗抗原位点。结果显示,#18.1-23-3.1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位点可能是R1的氨基酸序列,#56.2-71-5.2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位点可能是W1的氨基酸序列。3.特异性HBV血清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利用以上四株单克隆抗体为原料建立一种特异性HBV血清型检测方法,并对包被浓度、HRP二抗使用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进行了优化,检测各ELISA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首先,将四种单克隆抗体进行HRP标记,计算出最佳工作浓度后(1:8,000),与抗“a”表位的单克隆抗体#3-11-2.1分别组合成双抗体夹心ELISA。经过对ELISA条件的优化及比较,结果显示,#3-11-2.1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0 μg/mL,样本最佳加样量为10μL;ELISA样本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30 min,且一步法ELISAL比两步法ELISA检测的准确率高。对建立的检测方法做出以下评价:(1)特异性较高,#3-11-2.1抗体包被,#2.1-4.2-HRP作为二抗的夹心ELISA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d”表位;同样,#3-11-2.1包被,#7-7-2-HRP的夹心ELISA能特异性地检测“y”表位;#3-11-2.1包被,#18.1-23-3.1-HRP 的夹心 ELISA 检测“r”表位;#3-11-2.1 包被,#56.2-71-5.2-HRP 的夹心 ELISA 能特异性地检测“w”表位。(2)四种夹心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区间,R值均在0.99以上,灵敏度在纳克级水平,批内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批间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下。(3)与PCR及测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检测HBV血清型的结果差异不显着。4.我国HBV血清型及基因型的初步探讨收集HBV血清样本,通过建立的HBV血清型检测方法及PCR测序法,成功分析了这些样本的血清型及基因型。在408例HBV阳性样本中,adr血清型330例,adw血清型50例,ayr和ayw血清型各14例;B基因型116例,C基因型255例,D基因型37例,未发现A、E、F、G、H等基因型。不同血清型、基因型的性别分布没有显着差异。另外,不同血清型、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段分布没有显着差异。HBV基因组DNA(HBVDNA)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在各血清型以及基因型中差异显着。adr血清型中HBVDNA、ALT水平最高,其次是adw及ayr,最低的是ayw;HBeAg阳性率adw最高,其次是adr及ayw,最低为ayr。C基因型HBV DNA、ALT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最高,D基因型HBV DNA、ALT水平高于B基因型,B基因型HBeAg阳性率多于D基因型。HBV血清型与基因型在我国的分布有显着差异。Adr为我国主要血清型,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所分布;adw血清型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ayr及ayw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基因型C是我国的优势基因型,在各个地区均有分布;B基因型集中分布于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基因型D则主要出现在新疆地区。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HBV血清型检测方法准确、简便,而且,我们对来自中国大范围地区的HBV感染者样本同时进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检测,结果相对更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更能准确地反应我国HBV感染者基因型及血清型的地理分布特征。这为研究病毒变异、探讨HBV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提供了有力工具。
朱晓红,彭俊华,朱爱民,曹晶晶,常亚丽[5](2012)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步法与一步法的检测结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步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按ELISA二步法试剂盒说明操作,并与一步法比较。结果二步法所测曲线S/CO值在所有浓度点均明显高于一步法。5例一步法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不稀释)的样品用二步法检测均阳性,经不同倍数稀释后用一步法也为阳性。结论 ELISA二步法检测HbsAg优于一步法,能减少免疫反应的"前带效应"和"后带效应",提高检测阳性率。
刘学政,张家均,雷选斌,冉训[6](2012)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二步法诊断试剂灵敏度及评价HBsAg二步法诊断试剂的质量。方法分别采用ELISA一步法及二步法两种方法检测体检人群2154例和不同浓度质控血清,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结果一步法检测HBsAg阴性1978例,阳性176例,阳性率为8.17%;二步法检测HBsAg阴性1953例,阳性201例,阳性率为9.33%。ELISA一步法检测的1978例HBsAg阴性样本中,有25例二步法检测为阳性。一步法检出率较低,仅为二步法的87.56%,而漏检率为1.16%。一步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IU/mL,二步法为(0.1~0.2)IU/mL。结论一步法与二步法HBsAg试剂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海锋,陶焕荣,胡莉莉[7](2011)在《2种方法在HBsAg检测中的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2种方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中的符合程度,并查找出现差异性的原因。方法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sAg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方法检测HBsAg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阳性符合率为97.84%。结论胶体金法具有快速、简便、人为影响因素少等特点,适合于无偿献血、急诊检验的初筛,但对HBsAg浓度较低的样品易出现假阴性,造成漏检。
谢琳,易鸣,高命[8](2011)在《ELISA一步夹心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假阴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产生假阴性的原因。方法:对ELISA一步法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模式的标本,采用ELISA二步夹心法和不同比例稀释后一步法复核。结果:15 809例标本中,有50例标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结果模式,占0.32%。其中有5例标本两步法测定为HBsAg阳性,按不同梯度稀释后采用一步法复核,5例均为HBsAg阳性。结论:对高滴度的HBsAg标本ELISA一步法测定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可采用两步法或稀释后一步法复核,以降低漏检率。低或中等浓度的HBsAg假阴性标本可通过采用高灵敏度检测方法避免。
王晓玲,王志刚[9](2011)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种不同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荧光分析(TRFIA)、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对390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以MEIA检测结果为标准进行比对。结果 TRFIA方法的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均优于ELISA方法;TRFIA方法的最低可检出限浓度与MEIA方法基本相同。结论 TRFIA方法在乙肝五项临床检测中具有灵敏度、特异性较高的优势,适合于临床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定量检测。
郑云[10](2010)在《酶免疫竞争一步法和两步法检测抗-HBe的结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酶免疫竞争一步法和两步法检测抗-HBe的结果。方法对一步法HBeAg和抗-HBe结果同时阳性的45份血清标本,再用两步法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一步法HBeAg和抗-HBe结果同时阳性的45份血清标本,两步法检测抗-HBe结果仅有21份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一步法HBeAg和抗-HBe结果同时阳性的血清标本,应该用两步法复检,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二、一步法测HBsAg产生钩状效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步法测HBsAg产生钩状效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血站HBsAg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吸收度A值和SD值 |
2.2 阴性检出情况 |
3 讨论 |
(2)ELISA法检测HBsAb产生钩状效应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试剂及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ELISA两步夹心法测定HBsAg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方法与结果判断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二种方法检测45477份献血者的HBs Ag结果情况 |
2.2 138份二种方法同时阳性标本的S/CO值情况 |
2.3 448份两步法阳性一步法阴性标本处理结果情况 |
3 讨论 |
(4)建立高效HBV血清型检测方法及综合HBV血清型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乙型肝炎病毒简介 |
1.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 |
1.2.1 血清型的分类学基础 |
1.2.2 血清型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3 血清型的流行病学 |
1.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1.3.1 基因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3.2 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 |
1.3.3 HBV基因型与临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
1.3.4 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基于HTS-ELISA制备抗HBsAg表位单克隆抗体 |
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2.1.1 试验动物、细胞株及试验试剂 |
2.1.2 主要试验试剂的配制 |
2.1.3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抗原对小鼠的免疫 |
2.2.2 小鼠尾部血清的采集 |
2.2.3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2.2.4 细胞融合 |
2.2.5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2.2.6 阳性细胞株的建立 |
2.2.7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
2.2.8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2.2.9 数据分析 |
2.3 试验结果 |
2.3.1 试验动物血清中抗体效价检测 |
2.3.2 HTS-ELISA筛选特异性抗HBV血清型表位的抗体分泌细胞株 |
2.3.3 获得抗HBV血清型表位单克隆抗体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3 HBsAg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3.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3.1.1 试验试剂 |
3.1.2 主要试验试剂的配制 |
3.1.3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HRP标记 |
3.2.2 间接ELISA方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 |
3.2.3 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鉴定 |
3.2.4 单克隆抗体SDS-聚丙烯凝胶电泳 |
3.2.5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 |
3.2.6 单克隆抗体相对应抗原位点的鉴定 |
3.3 试验结果 |
3.3.1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3.3.2 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 |
3.3.3 单克隆抗体的纯度 |
3.3.4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 |
3.3.5 单克隆抗体的抗抗原位点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特异性HBV血清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
4.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4.1.1 试验试剂 |
4.1.2 试验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检测方法的建立 |
4.2.2 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评价 |
4.2.3 方法的正确性验证 |
4.2.4 数据处理及统分析 |
4.3 试验结果 |
4.3.1 建立一种特异性检测HBV血清型的方法 |
4.3.2 HBV血清型检测方法的评价 |
4.3.3 HBV血清型检测方法的正确性验证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HBV血清型及基因型的初步探讨 |
5.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5.1.1 试验试剂 |
5.2 试验方法 |
5.2.1 样本的临床资料 |
5.2.2 HBV血清型检测 |
5.2.3 HBV基因型检测 |
5.3 试验结果 |
5.3.1 HBV血清型与基因型 |
5.3.2 血清型与基因型在性别中的分布 |
5.3.3 血清型与基因型在年龄中的分布 |
5.3.4 HBV血清型、基因型与临床特征 |
5.3.5 基因型与血清型的关系 |
5.3.6 我国HBV基因型与血清型的地理分布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步法与一步法的检测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检测方法 |
2 结果 |
2.1 HbsAg曲线 |
2.2 临床检测 |
3 讨论 |
(6)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质控血清 |
1.3 仪器 |
1.4 方法 |
1.5 结果判断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种方法同时检测样本2 154例。 |
2.2 两种方法对1.0、0.5、0.25、0.125 |
3 讨 论 |
(7)2种方法在HBsAg检测中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仪器与试剂 |
1.4 结果判断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9)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
1.1材料 |
1.2仪器和试剂 |
1.3试验方法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酶免疫竞争一步法和两步法检测抗-HBe的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酶免疫检测 |
1.4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一步法测HBsAg产生钩状效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站HBsAg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与对策[J]. 邱娜.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5(08)
- [2]ELISA法检测HBsAb产生钩状效应2例临床分析[J]. 吕朝辉,范玉林,马晓红,盛小娟,宋茜.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4(02)
- [3]ELISA两步夹心法测定HBsAg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J]. 何星,洪茂,黄小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05)
- [4]建立高效HBV血清型检测方法及综合HBV血清型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研究[D]. 张晓磊.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6)
- [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步法与一步法的检测结果比较[J]. 朱晓红,彭俊华,朱爱民,曹晶晶,常亚丽. 临床军医杂志, 2012(05)
- [6]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对比分析[J]. 刘学政,张家均,雷选斌,冉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04)
- [7]2种方法在HBsAg检测中的评价[J]. 高海锋,陶焕荣,胡莉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6)
- [8]ELISA一步夹心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假阴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谢琳,易鸣,高命. 现代临床医学, 2011(03)
- [9]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J]. 王晓玲,王志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03)
- [10]酶免疫竞争一步法和两步法检测抗-HBe的结果比较[J]. 郑云. 安徽医学,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