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中年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那德热木·帕尔曼江[1](2021)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研究EH患者24h-Um Alb与房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住院的EH患者9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非房性心律失常组和房性心律失常组,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相比(n=643),房性心律失常组(n=274)24h-Um Alb高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8.0(5.0~19.7)比7.5(4.5~15.5)mg/24h,z=-2.19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是否有左心房内径扩大、老年、高血压病程、24h平均收缩压和24h平均舒张压是否达标后,EH患者24h-Um Alb阳性(OR=1.649,95%CI1.065~2.554)、卧位AngⅡ增高(OR=1.407,95%CI 1.034~1.914)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24h-Um Alb升高可能增加了EH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邢蓓[2](2021)在《乌鲁木齐某社区人群BMI、腰围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统计乌鲁木齐某社区微量白蛋白尿的检出情况;探究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BMI、腰围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1222名常住居民,并用统一调查表记录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测定其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水平,分析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蛋白尿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自然人群与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BMI、腰围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某社区1222名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分析,发现人群中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10.04%,随着年龄、BMI水平、腰围、血糖水平的升高,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且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人群比正常人群的白蛋白尿检出率更高。在自然人群中,年龄、BMI、血脂水平、腰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均为尿白蛋白的相关影响因素,而对校正了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后的人群来说,BMI、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对其的影响更紧密。在BMI与腰围两种肥胖指标的比较中,腰围对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风险度更高。结论:人群中白蛋白尿的总检出率较高,随着BMI、血压、血糖水平的升高,白蛋白尿在人群中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自然人群中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腰围、BMI均为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影响因素;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应更密切关注腹围水平,以减少白蛋白尿的发生。
左广民,彭魁,李勉,徐敏,毕宇芳,宁光[3](2020)在《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群脂肪肝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 FLI)与微量白蛋白尿间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9年选取上海淞南地区40岁以上的居民4 012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收集相关资料,观察其微量白蛋白尿情况,并计算FLI,分析该人群中FLI与微量白蛋白尿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共有3 415人纳入分析,结果提示,随着FLI的升高,不同FLI分组[低FLI组(FLI<30)、中FLI组(30≤FLI<60)和高FLI组(≥60)]中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逐渐增加,3组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分别为6.86%、10.99%、15.28%(P<0.000 1)。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后,与低FLI组相比,高FLI组人群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风险增加了58%(OR=1.58,95%CI为1.17~2.15,P=0.003 2)。在同样的校正因素下,FLI数值每增加10,微量白蛋白尿患病风险增加10%(OR=1.10,95%CI为1.04~1.15,P=0.000 2)。结论:上海淞南地区40岁以上人群中,FLI升高与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
周慧赟[4](2020)在《四种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其与碱性磷酸酶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内的临床症候群,到目前为止,全球关于Met S的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本研究采取这四种标准(CDS2013标准、JIS标准、IDF标准、ATPIII标准)对Met S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分析Met S的流行现状,并对这四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其适用性,为开展Met S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考虑到肝酶在Met S发生中可能起的作用以及以往研究结果出现的矛盾,本研究对ALP与Met S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方法收集某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数据,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对这四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采用四分位数法将ALP指标分成四组,即Q1、Q2、Q3和Q4,以Q1为参照组,分别拟合未调整协变量和调整协变量后的二分类logisitc回归模型,分析ALP不同水平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影响。采用ROC曲线分析ALP对Met S的诊断价值,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ALP与代谢综合征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1561人,平均年龄45.7±14.67岁。JIS标准下患病率最高,为26.6%,其次为ATP III标准(25.8%),接下来是IDF标准(20.3%)和CDS标准(19.3%)。以JIS标准和ATP III标准诊断的一致性最高。总人群中Met S组ALP水平为81.87±24.23mmol/L,非Met S组为74.09±22.48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4,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ALP水平与代谢组分异常数目呈正相关,尤以女性人群中为甚(rs=0.360,P<0.001)。在总人群中,在未调整的模型中,以Q1为参照组,Q3和Q4组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是Q1的1.827倍和2.506倍。调整年龄、吸烟和饮酒等协变量后,ALP Q4组患代谢综合征风险是Q1组的1.903倍。当按性别分层分析后,以女性人群关联性为甚。在总人群中,ALP水平对代谢综合征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7(95%CI:0.583-0.632),在女性人群中诊断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92-0.76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ALP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研究结论(1)四种诊断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的一致性较高。(2)血清ALP水平的升高与Met S的发病风险有关,尤其是在女性人群中。(3)血清ALP水平对代谢综合征具有诊断价值,尤其是在女性人群中。(4)血清AL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占小锋[5](2020)在《CKD-EPI公式在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推荐的三种估算公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评估的性能差异,为临床准确地评估老年高血压肾损伤程度寻求更适合的估算公式。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年龄≥65岁的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蛋白尿任意一项或多项结果异常者纳入高血压肾损伤组(阳性组,n=25),无异常者纳入单纯高血压组(阴性组,n=33)。收集并记录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中Scr、BUN、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将测定的数据代入CKD-EPI 2009与CKD-EPI 2012版估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e GFRScr、e GFRCys C及e GFRScr-Cys C。结果高血压肾损伤组与单纯高血压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G、TC以及高血压发病时间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损伤组BUN[(7.06±2.17)mmol/l vs(4.86±1.09)mmol/l,P<0.001]、SUA[(357.90±85.64)mmol/l vs(294.70±70.54)mmol/l,P=0.002]、Scr[(88.15±19.14)umol/l vs(72.43±10.78)umol/l,P<0.001]、Cys C[(1.89±0.52)mg/l vs(1.58±0.23)mg/l,P=0.040]表达水平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损伤组的e GFRScr[(68.83±14.48)ml/(min·1.73m2)vs(77.63±10.13)ml/(min·1.73m2),P=0.009]、e GFRCys C[32.00(23.00,42.00)ml/(min·1.73m2)vs 38.00(34.00,45.00)ml/(min·1.73m2),P=0.042]及e GFRScr-Cys C[47.00(37.00,54.50)ml/(min·1.73m2)vs 53.00(49.00,59.00)ml/(min·1.73m2),P=0.007]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数据经相关性分析发现:(1)Cys C与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发病时间、蛋白尿、BMI、TG、TC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ys C与Scr(r=0.427,P=0.001)、SUA(r=0.266,P=0.044)、BUN(r=0.357,P=0.006)呈正相关;(3)Cys C与e GFRScr(r=-0.369,P=0.004)、e GFRCys C(r=-0.982,P<0.001)、e GFRScr-Cys C(r=-0.845,P<0.001)呈负相关。三个估算公式的受试者性质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相关数据比较结果示:CKD-EPIScr-Cys 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07,95%CI(0.565,0.849)],约登指数(0.41),灵敏度(44.00%),特异性(97.00%);CKD-EPIScr的AUC为[0.683,95%CI(0.536,0.830)],约登指数(0.378),灵敏度(56.00%),特异性(81.80%);CKD-EPICys C的AUC为[0.657,95%CI(0.521,0.777)],约登指数(0.48),灵敏度(48.00%),特异性(100%)。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伤患者中,Cys C水平显着升高;在CKD-EPI的三种估算公式中,CKD-EPIScr-Cys C诊断效能略优于其他两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损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优势。图1幅;表6个;参112篇。
梁尤庆[6](2020)在《盐摄入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针对不同盐摄入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及其相关性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制定个性化限盐计划及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2例,均行24小时尿电解质检查,符合本研究条件,临床资料完善。依据24h尿钠排泄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低盐组(尿钠≤100mmol/24h,n=27),中等盐组(100mol/24h<尿钠≤200mmol/24h,n=62)和高盐组(尿钠>200mmol/24h,n=33)。分别采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高血压病程、服药情况等一般信息,记录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结果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mass index,LVMI),以 LVM1 作为判定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指标;以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作为判定肾脏早期损害的指标;以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观察不同盐摄入量与左心室肥厚、肾脏早期损害、动脉硬化相关关系并分析不同降压药物对24h尿钠排泄量的差异。[结果]1.3组一般资料之间无差异性(p>0.05);不同盐摄入组24h平均尿钠值分别为(66.89±24.63)、(141.84±25.19)、(244.32±46.5)mmol/24h,分别对应的平均盐摄入量为(4.35±1.60)、(9.22± 1.64)、(15.89±3.02)g/d,3 组间24h尿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4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摄盐组24h钠钾比值分别为(2.03±1.03)、(3.65±1.34)、(5.48±1.52),3组间24h钠钾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3,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LVDd、LV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T、LVPW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盐组IVST、LVPW均高于低盐组与中等盐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24h尿钠、钠钾比值均非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在校正了 SBP、PP、年龄等其他因素影响后,性别是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OR=0.301,95%CI:0.11~0.821,p<0.05)。3.高盐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4.6(1.3-9.91)mg/dl]明显高于低盐组和中等盐组[分别为 0.51(0.2-1.18)、0.59(0.29-1.73)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baPWV、24h尿钠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4.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随24h尿钠增加而数值增大,且高盐组baPWV明显高于低盐组及中等盐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BI值则随24h尿钠增加数值减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24h尿钠、高血压家族史是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同样,24h尿钠也是ABI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5.单服ACEI/ARB类药物者23例,单服CCB类药物者57例,联合应用ACEI+CCB者39例,不同用药组24h尿钠平均值分别为(142.5±56.99)、(149.07±73.26)、(165.5±76.81)mmol/24h,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4h 尿钾平均值分别为(42.06±19.13)、(46.54±19.31)、(43.01±11.33)mmol/24h,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盐摄入量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及动脉僵硬度相关,其影响独立于血压之外;2.不同降压药物对24h尿钠排泄量有影响;3.对高盐摄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推荐在利尿剂或钙拮抗剂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AAS阻断剂。
刘莹[7](2020)在《初诊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引起肾脏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并发症,一旦进入终末期,将会带来全身代谢紊乱甚至不良结局。糖尿病肾病一种危害性,隐匿性极大的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以往的观念2型糖尿病在发病10年以上才出现糖尿病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即可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因此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11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心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原发性肾病、结缔组织免疫系统疾病、感染及肿瘤所致的肾脏病变患者、严重感染或其它全身性疾病及严重原发性疾病等。2.记录指标:所有患者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记录患者是否吸烟,完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CH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尿酸(uric acid,UA)、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3.在生活饮食规律的情况下留取晨起中段尿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4.病例分组: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CR阴性组:尿微量白蛋白阴性(ACR<30mg/g),ACR阳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ACR≥30mg/g)。研究ACR与各项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1.共收集112例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31例,年龄1770岁,平均43.86岁,初诊2型糖尿病中男性占72.32%,男性发病率高。全部患者中ACR阳性率41.96%。2.ACR阳性组HbAlc较ACR阴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水平的升高与ACR异常呈正相关(r=0.597 P<0.001)。3.ACR阳性组HCY较ACR阴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 CY水平的升高与ACR异常呈正相关(r=0.681 P<0.001)。4.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HbAlc、HCY水平的升高为ACR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5.ROC曲线分析:HbAlc、HCY联合检测对评估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曲线下面积优于HbAlc、HCY的单项检测,预测切点HbA1c为10.5%、HCY为15.62um ol/L。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ACR阳性率较高,HbAlc、HCY水平的升高为初诊2型糖尿病ACR异常的危险因素,且与ACR异常呈正相关。联合检测HbAlc、HCY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檀淑贤[8](2019)在《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氧运动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检测患者以肾功能指标UACR(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尿蛋白/肌酐值)为主的各项常规指标,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的诊断和防治提供试验依据;进一步研究探讨对高血压伴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实施有氧运动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一:收集2018年3月-6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内科门诊19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常规指标(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并检测以UACR为主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等指标,得出MAU检出率;并将UACR值与部分临床指标做相关性分析;按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AU阴性组(UACR<30mg/g)和阳性组(30mg/g<UACR<300mg/g),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在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本研究还对MAU阳性患者进行了有氧运动干预,随机抽取MAU阳性患者30人,分为高血压运动干预组和高血压空白对照组,随机分为每组15人,统计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和UACR值的变化情况,观察有氧运动对MAU阳性组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1、本研究中MAU的检出率为45.92%;MAU阳性率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检出率要高于女性患者;从服药不到一年至服药20年,高血压患者的MAU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9.10%vs.36.36%),而服药年限到20年以上,高血压患者的MAU率有个突增状态;饮酒者的MAU阳性率高于不饮酒者。2、MAU阳性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高于阴性组(P<0.05),心率低于阴性组(P<0.05);二组间年龄、文化程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高血压病程、服降压药年限、食盐饮酒情况、Essen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所检测出的临床指标和UACR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UACR的相关系数为0.143(P值<0.05),即二者呈弱正相关关系,舒张压、脉压与UACR则无相关关系;腰围与UACR的相关系数为0.213,(P<0.05),二者亦呈弱正相关关系。4、众因素对UACR值的影响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患者UACR值高于女性患者(χ2=6.506,P=0.011);而根据吸烟、饮酒、食盐、ESSEN评分、颈动脉斑块、血脂水平及服药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的卡方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5、空白对照组患者12周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收缩压平均降低了10mmHg(P<0.05),UACR值亦有所下降(P<0.05)。结论:1、本研究结果中MAU的高检出率提示对于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的同时应强调监测UACR值;MAU检出率与性别、服药年限、饮酒习惯有关。2、UACR与腰围及BMI水平有关,且UACR与收缩压和腰围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积极综合干预,控制好体重指数、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完全有可能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遏制高血压病情的发展,以免加重并发症如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3、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UACR值均有着积极的影响,综合干预手段仍是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核心策略,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徐嘉欣[9](2019)在《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靶器官损害发生情况,研究这类高危人群的体质分布规律,并探讨二者相关性,为中医辨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人群,纳入255个病例,其中正常血压组有96例,正常高值血压组有94例,高血压组有65例。对研究对象的糖脂代谢、尿酸、胱抑素C、肌酐、心脏彩超、颈动脉内膜厚度、心电图、眼底照相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且填写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筛选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这类高危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1.三组血压人群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年龄构成有差异,正常血压组与正常高值血压组以青中年人群为主,高血压组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212例,占83.1%)为主,其中以复合偏颇体质(119例)为主,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70例,占33%)为主。正常血压组以偏颇体质(77例,80.2%)为主,其中多以气虚质(22例,22.9%);正常高值血压组以偏颇体质(77例,占81.9%)多见,其中以气虚质(23例,占24.5%)为主;高血压组同样以偏颇体质(58例,89.2%)为多,最多为气虚质(20例,占30.8%)。对三个组别的体质构成比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0.05,提示三个组别的体质构成无明显差异。2.三个血压组与危险因素构成个数进行卡方检验,三组均以合并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为主,且随着血压升高,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生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的危险因素组成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胱抑素C存在差异;两两之间用LSD-t检验,身体质量指数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胱抑素C、总胆固醇与高血压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的危险因素组成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性别(男性)为血压进展的影响因素;两组之间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低密度脂蛋白、性别(男性)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把危险因素与体质类型进行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平和质为参考,正常血压组中,显示阳虚质与尿酸相关,血瘀质与甘油三脂相关,湿热质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气郁质与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相关;正常高值血压中,阳虚质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气郁质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个血压组与靶器官损害构成个数进行卡方检验,三组均以无靶器官损害为主(95.8%、92.6%、81.5%),且随着血压升高,靶器官损害发生的几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的靶器官损害组成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眼底病变、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颈动脉斑块、尿蛋白、心脏舒张功能存在差异;两组之间进行LSD-t检验,左室后壁厚度、E/A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E/A、E’/A’、E/E’、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的靶器官损害组成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E/A、E/E’为血压进展的影响因素;两组之间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质量指数、E/A、E/E’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左心室质量指数、E/A、E/E’与高血压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把靶器官损害与体质类型进行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平和质为参考,正常血压组中,湿热质与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相关;正常高值血压组中,阳虚质与射血分数相关,湿热质与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关;高血压组中,气虚质与E/E’相关,气郁质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组人群均以偏颇体质为主,随着血压的升高,偏颇体质的发生率越高,且偏颇体质以气虚质为主,表明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虚实夹杂、证候病机复杂。2.随着血压的升高,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几率也随之升高,提示血压与危险因素的集中、早期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正常高值血压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早期存在靶器官损害,且与不同体质分布规律相关、具有明显差异,提示从体质理论出发,采取措施干预正常高值血压高危患者是未来新的方向。
Writing Group of 2018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Chinese Hypertension League,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Hypertension Committee, Hypertension Branch of China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romotiv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Hypertension Branch of Chinese Ger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10](2019)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文中研究指明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着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二、青中年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中年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5 分组情况 |
2 内容和方法 |
2.1 入院信息采集 |
2.2 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 |
2.3 超声检查 |
2.4 24h动态血压检测 |
2.5 24h动态心电图检测 |
3 质量质控 |
3.1 实验设计 |
3.2 实验质控 |
3.3 研究因素及赋值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乌鲁木齐某社区人群BMI、腰围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2.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目标 |
2.2 观察指标 |
2.3 分组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群脂肪肝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方法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一般情况 |
二、不同FLI组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 |
三、不同FLI组、不同糖代谢和不同血压状态下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 |
四、FLI与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间的关系 |
讨论 |
(4)四种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其与碱性磷酸酶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基于中国人群的不同诊断标准下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5)CKD-EPI公式在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1.2 研究对象资料收集 |
1.1.3 主要实验试剂 |
1.1.4 主要实验仪器 |
1.1.5 生物学指标检测 |
1.1.6 实验数据计算 |
1.1.7 统计学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2.1 高血压肾损伤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生物标记物与基础资料比较 |
1.2.2 基于三组公式计算eGFR的慢性肾脏病分期的分布情况 |
1.2.3 CysC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
1.2.4 三种估算公式的ROC曲线及相关数值比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胱抑素C与 CKD-EPI2012 估算公式在老年高血压肾损伤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
2.1 老年高血压的概述 |
2.1.1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
2.1.2 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 |
2.1.3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 |
2.1.4 老年高血压的特征 |
2.1.5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2.2 高血压肾脏损伤 |
2.2.1 高血压肾脏损伤的概述 |
2.2.2 高血压肾脏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2.2.3 高血压合并肾损伤的治疗 |
2.3 常规肾损伤标记物 |
2.3.1 肌酐 |
2.3.2 尿素氮 |
2.3.3 微量白蛋白尿与蛋白尿 |
2.4 新型肾损伤标记物 |
2.4.1 胱抑素C |
2.4.2 其他研究热点生物标记物 |
2.5 肾小球滤过率定义及测定方法 |
2.6 肾小球滤过率常用估算方程式 |
2.6.1 CG方程式 |
2.6.2 MDRD方程式 |
2.6.3 CKD-EPI方程式 |
2.7 胱抑素C与 CKD-EPI2012 公式在老年高血压肾脏损伤中的运用 |
2.7.1 胱抑素C与 CKD-EPI2012 公式 |
2.7.2 胱抑素C在老年人群肾脏损伤中的应用 |
2.7.3 CKD-EPI2012 公式在老年高血压肾脏损伤患者中预测价值 |
2.8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盐摄入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BaPWV、ABI在高血压诊断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初诊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糖尿病肾病早期识别标志物的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氧运动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假设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中国心血管疾病概况 |
2.1.2 微量白蛋白尿 |
2.1.2.1 概念与产生机制 |
2.1.2.2 流行病学特征及检测意义 |
2.1.2.3 MAU的影响因素 |
2.1.3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疗法 |
2.1.3.1 运动疗法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机制 |
2.1.3.2 高血压患者科学的运动方案 |
2.1.3.3 高血压患者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
2.2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一 |
3.1.2 研究二 |
3.1.3 技术路线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 研究结果 |
4.1 高血压患者临床信息及生活方式等各因素与MAU检出率情况 |
4.1.1 高血压患者MAU检出率 |
4.1.2 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的MAU检出率情况 |
4.1.3 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MAU检出率情况 |
4.1.4 不同高血压病程患者的MAU检出率情况 |
4.1.5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时长与其MAU检出率情况 |
4.1.6 高血压患者吸烟情况与MAU检出率 |
4.1.7 高血压患者饮酒情况与MAU检出率 |
4.2 高血压患者MAU影响因素 |
4.2.1 MAU阳性与阴性组高血压患者的指标比较 |
4.2.2 高血压患者UACR值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4.2.2.1 高血压患者UACR值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4.2.2.2 高血压患者UACR值与腰围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4.2.3 其他因素对UACR值的影响结果 |
4.2.3.1 高血压患者的性别与UACR值的关系 |
4.2.3.2 高血压患者吸烟情况与UACR值的关系 |
4.2.3.3 高血压患者饮酒情况与UACR值的关系 |
4.2.3.4 高血压患者食盐情况与UACR值的关系 |
4.2.3.5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与UACR值的关系 |
4.2.3.6 高血压患者ESSEN评分与UACR值的关系 |
4.2.3.7 高血压患者血脂情况与UACR值的关系 |
4.2.3.8 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开始服药时间与UACR值的关系 |
4.3 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1 有氧运动干预患者基线信息 |
4.3.2 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 |
4.3.2.1 高血压空白对照组指标变化 |
4.3.2.2 高血压有氧运动干预组指标变化 |
4.3.2.3 两组高血压患者12 周后指标比较 |
4.3.3 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UACR的影响 |
5 研究分析与讨论 |
5.1 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检出率 |
5.2 高血压患者MAU影响因素 |
5.2.1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
5.2.2 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水平 |
5.2.3 高血压患者的性别 |
5.2.4 高血压患者的体重指数(BMI) |
5.2.5 高血压患者的腰围 |
5.2.6 高血压患者的吸烟情况 |
5.2.7 高血压患者的饮酒情况 |
5.2.8 影响高血压患者MAU的其他因素 |
5.3 有氧运动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分析讨论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高血压患者 MAU 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氧运动干预研究 基线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正常高值血压文献分析 |
一、高血压 |
二、正常高值血压 |
三、正常高值血压与靶器官损害 |
四、正常高值血压与危险因素 |
五、正常高值血压治疗措施 |
第二节 中医体质研究 |
一、体质文献研究 |
二、体质与正常高值血压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诊断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
七、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结果分析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体质分布规律 |
三、三个血压组与体质分布的相关性 |
四、三个血压组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五、不同血压组的危险因素与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
六、三个血压组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
七、不同血压组的靶器官损害与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一、正常高值血压与体质分布的关系 |
二、正常高值血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
三、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与体质的相关性 |
四、正常高值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
五、正常高值血压靶器官损害与体质的相关性 |
六、干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
1.2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
1.3.1 高钠、低钾膳食 |
1.3.2 超重和肥胖 |
1.3.3 过量饮酒 |
1.3.4 长期精神紧张 |
1.3.5 其他危险因素 |
2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2.1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 |
2.2 我国高血压人群心血管风险的特点 |
3 诊断性评估 |
3.1 病史 |
3.2 体格检查 |
3.3 实验室检查 |
3.4 遗传学分析 |
3.5 血压测量 |
3.5.1 诊室血压 |
3.5.2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
3.5.3 家庭血压监测 (HBPM) |
3.6 评估靶器官损害 |
3.6.1 心脏 |
3.6.2 肾脏 |
3.6.3 大血管 |
3.6.4 眼底 |
3.6.5 脑 |
4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4.1 按血压水平分类 |
4.2 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
5 高血压的治疗 |
5.1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
5.2 降压治疗策略 |
(1) 降压治疗的目的: |
(2) 降压达标的方式: |
(3)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
5.3 生活方式干预 |
5.3.1 减少钠盐摄入, 增加钾摄入 |
5.3.2 合理膳食 |
5.3.3 控制体重 |
5.3.4 不吸烟 |
5.3.5 限制饮酒 |
5.3.6 增加运动 |
5.3.7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
5.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5.4.1 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据 |
5.4.2 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 |
(1) 起始剂量: |
(2) 长效降压药物: |
(3) 联合治疗: |
(4) 个体化治疗: |
(5) 药物经济学: |
5.4.3 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
(1) CCB: |
(2) ACEI: |
(3) ARB: |
(4) 利尿剂: |
(5) β受体阻滞剂: |
(6) α受体阻滞剂: |
(7) 肾素抑制剂: |
5.4.4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
(1)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
(2) 联合用药的方法: |
(3) 联合用药方案 (图3) 。 |
(4) 单片复方制剂 (SPC) : |
5.5 器械干预进展 |
5.6 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
5.6.1 调脂治疗 |
5.6.2 抗血小板治疗 |
5.6.3 血糖控制 |
5.6.4 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 (房颤) 的治疗 |
5.6.5 高血压伴多重危险因素的管理 |
5.7 高血压治疗随诊、转诊及记录 |
5.7.1 随诊目的 |
5.7.2 随诊内容 |
5.7.3 随诊间隔 |
5.7.4 医疗记录 |
6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6.1 老年高血压 |
6.1.1 临床特点 |
6.1.2 改善生活方式 |
6.1.3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1) 研究证据: |
(2) 药物治疗的起始血压水平: |
(3) 降压的目标值: |
6.1.4 药物应用方法 |
6.2 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
6.2.1 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特点和流行现状 |
6.2.1.1 特点 |
6.2.1.2 流行趋势和特点 |
6.2.1.3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 |
6.2.2 儿童高血压的近、远期健康损害 |
6.2.3 儿童血压测量及诊断评估 |
6.2.3.1 血压测量 |
6.2.3.2 血压评价标准 |
6.2.3.3 诊断性评估 |
6.2.4 治疗 |
6.2.4.1 血压控制目标 |
6.2.4.2 病因治疗 |
6.2.4.3 生活方式干预 |
6.2.4.4 药物治疗 |
6.3 妊娠高血压 |
6.3.1 妊娠高血压的分类 |
6.3.2 治疗策略 |
6.3.3 慢性高血压在妊娠前的处理 |
6.3.4 妊娠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
6.3.5 妊娠合并轻度高血压的处理 |
6.3.6 妊娠合并重度高血压的处理 |
6.3.7 妊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6.4 高血压伴脑卒中 |
6.4.1 病情稳定的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
6.4.2 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处理 |
6.5 高血压伴冠心病 |
6.5.1 降压治疗的目标水平 |
6.5.2 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选择 |
6.5.3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降压药物选择 |
6.5.4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降压药物选择 |
6.6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6.6.1 流行病学和机制 |
6.6.2 降压治疗临床获益 |
6.6.3 降压目标 |
6.6.4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
6.6.5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
6.7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6.7.1 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关系 |
6.7.2 CKD患者的降压目标 |
6.7.3 CKD患者的降压药物应用原则 |
6.7.4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 (CKD 5期) 的降压治疗 |
6.8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6.8.1 降压治疗的目标 |
6.8.2 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
6.9 代谢综合征 |
6.9.1 诊断标准 |
6.9.2 治疗原则和方法 |
(1) 风险和治疗原则: |
(2) 生活方式干预: |
(3) 降压药物的应用: |
6.10 外周动脉疾病的降压治疗 |
6.11 难治性高血压 |
6.11.1 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和原因筛查 |
6.11.2 处理原则[290-293] |
(1) 推荐患者转至高血压专业医生处就诊。 |
(2) 提倡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 (家庭血压及动态血压) , 与患者有效沟通。 |
(3) 尽量消除影响因素。 |
(4) 调整降压联合方案。 |
(5) 效果仍不理想者可依据患者特点加用第四种降压药。 |
6.11.3 器械治疗 |
6.12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
6.12.1 定义和评估 |
6.12.2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111, 295] |
(1) 治疗原则: |
(2) 药物选择: |
(3) 降压的幅度及速度: |
(4) 注意事项: |
6.12.3 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 |
6.13 围术期高血压的血压管理 |
6.13.1 围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和危险因素[66, 297-298] |
(1) 定义: |
(2) 常见的疾病高危因素: |
(3) 易发生高血压的手术类型有: |
6.13.2 围术期高血压控制原则和目标[299] |
(1) 控制原则: |
(2) 血压控制的目标: |
6.13.3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7 高血压防治对策和策略 |
7.1 防治政策及卫生服务体系 |
7.1.1 健康生活方式 |
7.1.2 系统管理高血压 |
7.2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 |
7.2.1 全人群策略 全人群的策略主要采用健康促进的理论, 强调以下几方面。 |
(1) 政策发展与环境支持: |
(2) 健康教育: |
(3) 社区参与: |
(4) 场所干预: |
7.2.2 高血压高危 (易患) 人群策略 |
(1) 高血压易患人群的筛选: |
(2) 高血压易患人群的防治策略: |
8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
8.1 高血压的筛查与登记 |
8.2 初诊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
8.3 高血压长期随访的分级管理 |
8.4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
8.5 高血压患者的远程管理 |
8.6 团队建设 |
8.7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诊疗 |
8.7.1 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
8.7.2 社区随诊高血压转出条件 |
8.7.3 上级医院转回基层社区的条件 |
8.8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1) 改善依从性: |
(2) 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
(3) 家庭血压测量: |
9 继发性高血压 |
9.1 肾实质性高血压 |
9.2 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引起的高血压 |
9.2.1 肾动脉狭窄 |
9.2.2 主动脉狭窄 |
9.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9.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内分泌性高血压 |
9.4.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9.4.2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
9.4.3 库欣综合征 |
9.5 其他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
9.6 药物性高血压 |
9.7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
10 研究展望 |
四、青中年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D]. 那德热木·帕尔曼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乌鲁木齐某社区人群BMI、腰围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 邢蓓.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群脂肪肝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J]. 左广民,彭魁,李勉,徐敏,毕宇芳,宁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06)
- [4]四种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其与碱性磷酸酶的关联性研究[D]. 周慧赟.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5]CKD-EPI公式在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 占小锋.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盐摄入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及其相关性研究[D]. 梁尤庆.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初诊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D]. 刘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氧运动干预研究[D]. 檀淑贤.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9]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D]. 徐嘉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Writing Group of 2018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Chinese Hypertension League,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Hypertension Committee, Hypertension Branch of China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romotiv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Hypertension Branch of Chinese Ger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