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朱海军[1](2021)在《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乳腺外科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乳腺外科手术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沈阳市某院乳腺外科行乳腺手术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30)及非感染组(n=370)。对感染组患者进行手术切口病原菌培养,并进行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共30例发生切口感染,占比7.5%;共分离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59.26%),革兰阳性菌11株(40.74%),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33.33%),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属居多(3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情况、手术方式、是否初次手术、手术切口类型、手术类型的研究对象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h、急诊手术、非初次手术、合并糖尿病及乳腺癌手术为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Ⅰ类手术切口为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在行乳腺外科手术时应尽量将手术时间控制在3h以内;谨慎对待非初次手术及乳腺癌患者;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择期手术,并在术前尽量纠正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同时,对于非Ⅰ类切口患者应采取预防抗菌措施。
胡洁蔓[2](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张文涛[3](2021)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结直肠肠腔中细菌含量高,并且菌群复杂,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术后容易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Incision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I-SSI),I-SSI是结直肠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I-SSI一旦发生,轻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重者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坏死性筋膜炎,对生命构成威胁。更需引起重视的是,严重的I-SSI可能会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后续治疗。近年来,随着感染病原学的变迁、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各种高难度手术的开展,I-SSI的治疗也越来越棘手。即使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并在术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I-SSI亦不能完全杜绝。I-SSI的发生与众多因素有关,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对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的死亡率、并发症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Incision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I-SSI)的危险因素及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由我科室同一医师组连续施行手术治疗的531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病程记录、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资料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发生I-SSI,并分为I-SSI和非I-SSI组。选择如下项目进行分析: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ASA分级、体质指数(BMI)、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围术期是否输血、是否造口、是否放置皮下引流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各因素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全组病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531例,41例发生I-SSI,I-SSI的发生率为7.7%;(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龄、肥胖(BMI≥25Kg/m2)、合并糖尿病史、腹部手术史、术前放化疗、术前合并肠穿孔或肠梗阻、造口的形成、手术时间≥180min及围术期输血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I-SSI的发生率(p<0.05),皮下放置引流及腹腔镜手术方式可明显减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3.146,95%CI:1.031-9.604,P=0.044)、既往腹部手术史(OR=17.228,95%CI:6.844-43.364,P<0.01)、术前放化疗(OR=7.039,95%CI:1.184-41.857,P=0.032)及造口的形成(OR=24.672,95%CI:5.505-110.578,P<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I-SSI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置皮下引流(OR=0.306,95%CI:0.122-0.770,P=0.012)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I-SSI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糖尿病、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放化疗、造口的形成是结直肠癌术后发生I-SSI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置皮下引流是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独立保护因素。
代想[4](2021)在《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细菌种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感染细菌的种类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5例胃肠道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及时长等);将研究对象按照以下标准分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胃、肠道)、手术时长(≥3小时,<3小时)等。观察指标:1.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时长等情况。2.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细菌的类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切口感染患者共有51例,切口感染的患者与非感染进行比较,男性19例,女性32例。年龄≥60岁者17例,<60岁者34例。BMI值<25 kg/m2者14例,BMI值≥25kg/m2者37例。合并糖尿病的有27例,合低白蛋白血症的有31例,合并贫血的有14例,合并高血压的有20例。急诊与非急诊患者的分别为19例及32例。腹腔镜和开腹的患者分别有21例和30例,手术时长≥3小时和<3小时的分别有21例和30例,手术部位为胃和肠道的分别有13例和38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有35例,未应用抗生素有16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的有27例,未进行的有24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其中其中大肠埃希菌有26例,占比例为50.98%。变形杆菌4例,占比例7.84%。铜绿假单胞菌7例,占比例为13.73%。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占比例为9.80%。表皮葡萄球菌5例,占比例为9.80%。其他4例,占比例为7.84%。结论1.胃肠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与性别、年龄、BMI指数、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使用抗生素、肠道准备有关。即女性、年龄大于60岁、BMI指数大于25、急诊手术、开腹手术、肠道手术、未使用抗生素、未行肠道准备为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予以干预。2.感染菌种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常见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的有青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片、头孢曲松等。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抗生素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葡萄球菌的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党新臣[5](2021)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为主术前术后辅以放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是临床外科医生治疗食管癌的第一选择,手术对机体创伤大,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肺部感染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中占第一位。随着麻醉、围手术期处理和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几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围手术期不可忽视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9月~2019年0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4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精准度并进行预测性验证。结果64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肺部感染率为29.19%(188/644)。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BMI、肿瘤部位、相关肺部疾病史(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有关(P<0.05),与性别、高血压、饮酒史、FEV1/FVC、术前白细胞数目、ASA评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营养方式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相关肺部疾病史、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肿瘤部位以及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经C-index、校准曲线验证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C-index=0.782),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1.年龄、BMI、相关肺部疾病史、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肿瘤部位以及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陈旭[6](2021)在《万古霉素局部应用在预防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及临床药师干预对患者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临床药师对于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以提高我院骨科万古霉素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骨科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1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案分为万古霉素粉末(Vancomycin Powder,VP)组(常规预防感染方案+局部应用万古霉素,68例)和对照组(常规预防感染方案,88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深部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浅部切口感染、切口愈合迟缓、创伤性关节炎、深层静脉血栓)情况,以及出现的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分析万古霉素局部应用在预防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骨科术后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临床药师干预组(41例)和未干预组(34例),从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病原体检验、溶媒用量、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经济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以分析临床药师对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结果(1)VP组发生2例(2.9%)深部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1例(1.1%)深部切口感染,两组患者发生深部切口感染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病原体检验结果显示VP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致病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在浅部切口感染、切口愈合迟缓、创伤性关节炎、深层静脉血栓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VP组有1例切口愈合迟缓患者。(2)干预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比例为73.2%,未干预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比例为55.9%,临床药师未能提高血药浓度监测比例(P>0.05);干预组血药浓度监测首次采血时机及时率为56.7%,未干预组26.3%,干预组首次采血时机及时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5);干预组血药浓度达标率80.0%,未干预组36.8%,干预组血药浓度达标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5);干预组目标治疗比例36.6%,未干预组32.4%,两组目标治疗比例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组溶媒量合理率为97.6%,未干预组为82.4%,干预组溶媒量合理率明显增加(P<0.05);干预组治疗有效率87.8%,明显高于未干预组64.7%,临床药师干预显着提高万古霉素应用疗效(P<0.0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组1名患者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未干预组2名患者用药后发生肾损伤或肾损伤加重;干预组药品总费用为8872.70(7770.83~12781.48)元,未干预组为9463.14(5937.94~18948.88)元,两组药品总费用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万古霉素局部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未能降低深部切口感染率,且可能延缓切口愈合和增加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比例。因此,医师应谨慎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深部切口感染。(2)临床药师干预对于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采血及时性、血药浓度达标率、溶媒量合理率、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今后应注意提高临床医师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意识,进一步促进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合理性。
刘亚飞[7](2020)在《普外科Ⅱ类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药敏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外科手术切口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类型,目前普外科手术切口大多数为Ⅱ类。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切口感染占所有外科感染的25%。临床上针对Ⅱ类切口手术常规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切口感染需行病原学及药敏检查,但需一定的时间等待结果,在此期间用药大部分依靠临床医师经验。因而需对普外科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常见菌种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分析普外科Ⅱ类手术切口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病原学调查,并对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Ⅱ类切口且合并切口感染的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细菌培养等相关资料数据,对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对Ⅱ类手术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细菌培养,并做好标本采集工作,随后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美国BD Phoenix M5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其中采用Oxoid纸片进行K-B法药敏试验,并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以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进行室内质量控制,药敏结果严格按照2017年版CLSI M100-S27标准判断结果。搜集到的原始记录保留,将数据转换为电子版统计表,由SPSS22.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感染组27例患者的细菌培养中,共得出39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17株,占比43.6%,鲍曼不动杆菌7株,占比17.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占比12.8%,另外阴沟肠杆菌、肠球菌属、变形杆菌的占比较低。2.通过药敏结果分析,得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producing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 ESBLs-ECO)、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E)对不同药品耐药率不同,均显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整体抗菌作用较好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我院普外科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中其病原学及耐药性不同,感染菌株一般为多药耐药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在临床中应根据病原学及相关药敏分析指导用药;药敏分析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耐药率低,可针对存在切口感染的患者早期应用,降低切口感染造成的不良后果风险。
翟雨阳[8](2020)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试验者均是方便选取在2019年6—11月间该院收治的86例外科手术患者,将2019年6—8月间收治的45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行手术室预防措施),将2019年9—11月间收治的41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行手术室预防措施),分析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感染率。结果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空气细菌含量、非流层手术以及参观人数;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0.84±0.23)周、住院费用(1.31±0.28)万元均明显较对照组(2.07±0.62)周、(2.68±0.69)万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2、7.651,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14.63%明显较对照组37.7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4,P<0.05)。结论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空气细菌含量高、非流层手术以及参观人数多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临床据此实施一系列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孙桂俊[9](2020)在《细化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估》文中提出目的评析细化护理干预用于普外科护理中对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普外科接收并实施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为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分别列入细化组、基础组,各组58例,基础组对患者实行常规的普外科护理干预,细化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前提下采用细化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出现率及住院天数,并调查其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细化组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其总出现率为5.17%(3/58);基础组患者中有12例出现切口感染,其总出现率为20.69%(12/58);细化组术后切口感染出现率低于基础组,两组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细化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9.8±3.26)d,基础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14.2±3.79)d,细化组住院天数短于基础组,两组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细化护理干预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概率,进而保证手术疗效,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使护理满意率显着提高,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宋微微[10](2020)在《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解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而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系统等,收集江西省某市6家“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连续五年外科手术病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现状和变化趋势;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家“三甲”医院连续5年共收集的190612份外科手术病例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754例,感染例次率为0.40%;2、在发生感染病例病原体检出方面,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4.61%;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麻醉类型、围手术期是否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是否急诊手术、ASA评分及NNIS评分等为影响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本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手术部位感染例次率为0.40%,低于全省平均发生水平(0.61%)及全国平均发生水平(1.39%)。2、医疗机构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尤其应该加强围手术期风险防控工作,以控制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乳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
2.2 研究对象乳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
2.3 研究对象乳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
3 讨论 |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 |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患者需求 |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结果 |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结果 |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结果 |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4.1 研究目的 |
3.4.2 研究方法 |
3.4.3 研究结果 |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5.1 研究目的 |
3.5.2 研究方法 |
3.5.3 研究结果 |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
3.6.1 研究目的 |
3.6.2 研究方法 |
3.6.3 研究结果 |
3.7 讨论 |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
4.3.1 研究目的 |
4.3.2 研究方法 |
4.3.3 研究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方法 |
5.2.3 评价指标 |
5.2.4 资料收集 |
5.2.5 质量控制 |
5.2.6 伦理许可 |
5.2.7 统计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失访情况 |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结直肠癌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
第3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I-SSI的诊断标准及监测 |
1.4 围术期资料的收集 |
1.5 分类标准 |
2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围术期资料 |
3 I-SSI组与非I-SSI组的临床资料对比 |
4 I-SSI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章 讨论 |
1 糖尿病对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影响 |
2 腹部手术史对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影响 |
3 术前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影响 |
4 造口的形成对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影响 |
5 放置皮下引流对结直肠癌术后I-SSI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细菌种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5)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万古霉素局部应用在预防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及临床药师干预对患者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万古霉素局部应用在预防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
(二)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给药方案 |
3.深部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
4.统计指标 |
5.统计方法 |
(三)结果 |
1.一般资料 |
2.预防效果 |
3.不良反应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 |
(二)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临床药师干预方法 |
3.万古霉素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 |
4.目标治疗与经验治疗判断方法 |
5.疗效评判方法 |
6.统计指标 |
7.统计方法 |
(三)结果 |
1.一般资料 |
2.血药浓度监测 |
3.目标治疗比例 |
4.溶媒量合理率 |
5.治疗效果 |
6.不良反应发生率 |
7.药品总费用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局部应用VP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附录(缩略词) |
致谢 |
(7)普外科Ⅱ类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感染判断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 |
2.2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独立影响因素 |
2.3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感染率 |
3 讨论 |
(9)细化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出现率: |
2.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
3 讨论 |
(10)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诊断标准及切口类型分类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不同年度SSI发生情况 |
3.2 不同手术切口类型SSI发生情况 |
3.3 不同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
3.4 SSI病原体分布情况 |
3.5 Ⅰ类切口手术SSI病原体分布情况 |
3.6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比较 |
3.7 患者术后SSI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3.8 患者术后SSI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SSI的发生特征分析 |
4.1.1 SSI的发生率 |
4.1.2 SSI的时间分布 |
4.1.3 SSI的部位分布 |
4.1.4 SSI病原体检出情况 |
4.1.5 Ⅰ类切口手术SSI病原体检出情况 |
4.2 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4.2.1 麻醉类型与SSI发生的关系 |
4.2.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SSI发生的关系 |
4.2.3 手术持续时间与SSI发生的关系 |
4.2.4 切口类型与SSI发生的关系 |
4.2.5 手术急诊情况与SSI发生的关系 |
4.2.6 ASA、NNIS评分与SSI发生的关系 |
4.3 预防与控制医院SSI对策建议 |
4.4 本研究局限性 |
第5章 研究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J]. 朱海军.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4)
-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3]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文涛. 吉林大学, 2021(01)
- [4]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细菌种类分析[D]. 代想.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D]. 党新臣.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6]万古霉素局部应用在预防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及临床药师干预对患者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D]. 陈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普外科Ⅱ类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药敏分析[D]. 刘亚飞.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8]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 翟雨阳. 中外医疗, 2020(30)
- [9]细化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估[J]. 孙桂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1)
- [10]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D]. 宋微微. 南昌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