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AH4.1数据文件实现虚拟数据库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罗志伟,肖杨,苏强,赵志洁[1](2020)在《高速公路异构数据源管理及访问组件开发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我国高速公路现代化建设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多源多维、异构数据。这些数据隐藏着巨大的价值,但针对这些数据的融合、处理、管理、访问和应用上的研究仍然相对滞后。文章对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养护等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预处理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基于云计算的高速公路异构数据源管理及访问组件,将数据转化为结构化、高质量的可用数据集,并实现海量数据高并发、高效率的存储、提取和计算,做到数据资产的高效访问控制。
侯佩余[2](2019)在《多租户模式下云数据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即服务(SaaS)是一种在线软件交付模式,允许第三方提供商提供软件服务,供租户在互联网上按需使用,而不是在其场所安装和维护。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这种模式提供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程序。多租户是SaaS的主要特征,它允许SaaS供应商运行一个单实例应用程序,支持同一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上的多个租户。这个应用程序应该是高度可定制的,以满足租户的期望和业务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可定制的数据库设计多租户应用程序,该设计引入了一个灵活扩展表(FET),它由公共租户表(CTT)、虚拟租户表(VTT)和扩展表(ET)组成。这种设计使租户能够在多租户应用程序运行时执行期间创建自己的弹性数据库模式,以满足其业务需求。基于所设计的多租户灵活扩展表,本文研究了一种多租户数据库访问服务。该服务将多租户关系表和虚拟关系表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每个租户的一个数据库。它允许通过简单地从中调用函数来检索租户数据,从而使租户不用花费金钱和精力编写SQL查询和后端数据管理代码,而是允许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并创建自己的Web、移动和桌面应用程序。然后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灵活扩展表的多租户数据管理服务。此数据管理服务通过创建、管理和组织大量结构化数据,来满足租户的不同业务需求。此外,它在单个数据库模式中将传统关系数据与虚拟关系数据结合在一起,并允许租户通过从该服务调用函数来管理该数据。该服务提出了其常用功能的算法以增进这些功能管理多租户数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接着本文设计了一种在软件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建立中间数据库层的体系结构设计,用于在灵活扩展表多租户数据库模式中存储和访问多租户的数据。这个数据库层结合了多租户关系表和虚拟关系表,使它们协同工作,为每个租户充当一个数据库。该体系结构设计适用于多租户数据库环境,该环境可以使用包含共享物理结构化表和虚拟结构化租户表的数据库模式组合来运行大多数业务域数据库。最后将灵活扩展表技术在实验室云平台上的应用和实现,并把灵活扩展表技术和其他常见的多租户数据库技术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周博[3](2014)在《图书馆云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量飞速增长,图书馆存储的信息资源数量及种类也越来越多,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带给用户便捷的信息服务。然而,图书馆却面临着用户流失的危机。各个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大力建设,造成各海量数据库资源形成数据孤岛,同时存在数据重复建设、重复存储及安全隐患等问题。用户访问资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忙于各系统的应用及切换,将各资源库以最低成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源集成和知识发现,为用户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需要发展及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设计建设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根据图书馆提供存储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基本职能,利用云计算的思想及相关技术,按照异构化、透明化、定制化、及时性和自治性的设计原则设计了图书馆云数据服务中心的软件体系架构,并详细设计了该服务中心的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分别是:数据集成模块、信息服务的提供和调用模式及相关信息推送模块。在数据集成模块中,对于图书馆云数据服务中心的分布式异构数据,使用元数据管理方法,通过XML技术实现元数据的封装,采用中间件架构方式,将异构数据库元数据组成的局部模式作为底层源数据,将虚拟数据库即全局模式作为中间层,将用户需求组成的用户模式作为上层应用层,分别构建局部模式、全局模式、用户模式及其之间的映射规则,实现图书馆分布式异构数据的集成,从而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达到最大化有效集成。采用Web Service技术来描述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的服务及调用模型,使用户最终通过Web进行调用,避免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差异,给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的访问平台。相关信息推送模块基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编程技术Map-Reduce,采用Apriori算法实现数据集成后的深度数据挖掘,分别在用户搜索数据、查看数据、借阅数据及登陆服务中心时,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推荐与需求信息相关的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云数据服务中心解决了不同数据库系统的异构问题,利用数据和服务的集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软件资源,最终实现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的资源集成及知识发现,给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的访问平台。本文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服务的拓展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谢巧[4](2014)在《航空发动机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技术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在航空发动机机加工艺准备过程中,由于工艺准备业务数据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导致数据难以共享、知识难以重用、规划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根据某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对机加工艺准备的实际需求,对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集成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工艺设计软件系统,改善了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工艺准备效率与质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全面分析工艺准备业务流程,归纳整理工艺准备业务数据,并分析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结构及其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机加工艺准备业务数据模型,包括产品特征信息模型、工艺设计信息模型和工艺准备资源信息模型。(2)结合航空发动机机加工艺准备业务数据模型,提出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并完成数据库的设计。针对工艺准备过程中的部分业务数据是具有层次和隶属关系的编码对象,以零件类编码、工序类编码和规则类编码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它们的编码体系结构。(3)利用XML技术来描述工艺准备业务数据,提出基于XML的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的技术实现方案,设计了不同数据库之间数据的传递与交换机制,实现了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集成与共享。(4)开发面向航空发动机机加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的工艺设计系统,验证了航空发动机机加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提高了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张宇[5](2014)在《网络交易平台的查询处理与实现》文中提出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便于用户的网络购物,实现B2B和B2C等网上交易,就需要对网络上的各种异构数据源进行有效地集成,方便用户从中提取所要的商品信息。目前,网络上的数据多数都是以结构化、半结构化的形式存在,所以,就应该找到一种有效的,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集成和查询的方法。这就是XML语言出现的根本原因,该语言能够为异构数据源的集成和查询提供一种统一的数据平台。本文对一种基于XML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方案进行了介绍,给出了该方案的功能结构、模块功能实现和采用的各种关键技术,并着重对XML公共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XML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设计出基于XML的数据查询模式,该模式对异构数据库查询的所有相关信息都进行了描述。在基于B/S三层架构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所实现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建立公共数据模型。充分利用XML的数据描述的优越性,设计了基于XML模式的公共模型,该数据模型能够对异构数据库可供查询的所有信息进行了描述,利用该公共模型,可以为用户或者网络用户提供一个透明的全局数据库;异构数据源的局部数据查询。对于加盟到网络商城的商家来说,如果其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希望被用户查询到,就可以通过提供共享字段模板的方法来对用户的查询范围进行限制,这样,用户所使用的查询操作,就可以在各个商家所提供的查询范围内进行商品相关信息的查询,也为商家及其业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提供很好的保护;对SQL查询语句相关参数的准确提取。对从XML文档中提取相关SQL语句的查询信息和实现数据联合查询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实现,能够将不同格式的查询结构数据通过比较统一的格式来进行显示。
王亚兰[6](2013)在《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集成与透明访问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应用技术的广泛普及,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均建立了大量的业务管理系统用来管理相关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管理平台运行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采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数据格式也没有统一规划,不利于数据的交流与共享。同样地,在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异构数据,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表众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数据由不同的专业产生、管理与使用。如何将各个系统中的数据集成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数据访问,实现高速列车数字化协同仿真平台的全面数据共享,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并结合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的实际需要,本文研究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集成与透明访问问题。首先分析了现有各种数据集成手段的优缺点,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异构数据集成访问系统。该系统依据中间件技术的核心思想,并引入虚拟数据库的构建策略,采用三层架构,在上层用户和底层数据库之间,使用半结构化的XML技术和跨平台的Java技术,构建了一个虚拟数据库,由虚拟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查询服务,并统一管理各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实现了各专业异构数据库的数据集成和透明访问。其次,本文对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集成透明访问系统中的每个模块进行了功能规划与设计,详细阐述了其核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源注册、用户注册、查询请求处理以及查询结果处理模块。本系统采用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JDBC进行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采用dom4j技术进行XML文件的解析,使用Java Swing技术实现用户应用程序,提供友好的访问查询界面。最后,本文进行了异构数据库的集成和数据透明访问的功能及性能测试,验证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所设计并实现的系统实现了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的各专业的数据集成工作,并且成本较低,系统配置灵活性高,兼容性好,易于移植,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的相关工程提供了参考价值。
王金萍[7](2013)在《传感网异构数据采集及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信息采集需要多种传感网支持,由于感知的数据格式还没有达成一致标准,数据结构不同,语义各异,不同数据包格式需分别定义各自解析方式,增加了数据采集时的工作量、成本和时间。其次,传感器数据持续采集形成了海量数据,如果不能提出统一数据集成及融合方案,将导致反馈信息慢,反馈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物联网平台难以开发实现多业务应用。在解决传感器数据所面临的数据包格式不一致的问题中,首先作者根据传感器与电表数据属性相似的特性,参考统一电表数据格式标准IEC61968-9(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了传感器数据统一格式标准(United Form of Sensor Data,UFSD),定义了基于UFSD的统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格式。通过实验表明,该标准定义下的数据格式能够在多传感网络数据采集时,统一异构数据的转换格式,实现多应用系统间的数据无缝交换。其次,为了给用户建立一个稳定的数据信息处理环境和统一的信息检索接口,论文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的数据集成及数据融合架构模型。论文对架构中各个模块做了重点分析,针对元数据信息存在的异构性问题提出了异构冲突解决方法,定义了用户统一信息查询的虚拟数据库及相似结构化查询语言;分析了系统架构中解析器模块视图分析及任务分配过程;分析了执行器模块MapReduce执行过程、管理过程及连接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架构模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处理多数据源海量数据,为用户请求提供完整而不冗余的信息。
符凯[8](2013)在《虚拟数据库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网络的日益普及,以及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快了人类信息化的进程。不同行业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开发时间或开发部门的不同,往往有多个运行在不同软硬件平台上的信息系统同时运行,这些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数据组织模式,从而形成各种相互封闭相互独立的异构数据源,使得数据难以在系统之间交流、共享和融合,由此形成“信息孤岛”。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信息交互的需求日益强烈,急切需要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整合,联通“信息孤岛”,共享信息。数据集成是目前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它通过数据级的集成层面,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虚拟数据库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数据集成技术,它通过将分布式的异构自治的数据源在逻辑上集成在一起,从而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使用户能够透明地对这些异构数据源进行访问和管理。本文首先概要的回顾了数据集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已有的多种数据集成技术进行了归纳和研究,然后引出虚拟数据库这一新型数据集成技术,并对该技术作简要的分析。第二章在对数据源的异构性和自治性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然后提出一种综合了其它各种数据集成技术优点的虚拟数据库体系结构,并对各功能模块做了较详细地分析和阐述。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系统的部分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查询优化技术,从虚拟数据库查询的基本原理和处理过程,到查询优化的基本算法,并以子查询结果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运算组成的全局查询图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结合MST-SO算法和SR-DO算法优点的基于代价的查询优化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查询后处理过程中;接着介绍了基于事件模型的数据监控与同步技术,着重介绍了日志分析技术,并论述了基于事件模型的实现策略;最后在对分布式事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的全局事务模型,并论述了全局事务中局部事务代理、并发控制和解决全局死锁的实现策略。第四章主要是对引用了上述关键技术的一个原型系统的性能测试,并对测试数据做了简要的分析。第五章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以及在以后需要继续改进和研究的内容。
张永祥[9](2011)在《基于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产品成本的急速下降,企业的信息化得以空前的施展,信息化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数据。市场环境变化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发展竞争的激烈性,使得企业需要访问多种数据源的数据,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数据源之间存在异构特点,如何有效地解决这种差异性,为企业访问异构数据源提供便利,则是企业高度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典型的解决方案是借助于数据库服务器,将各数据源中的数据提取出来,经过数据转换存储到中心数据库,操作中心数据库的数据,但这样会导致大量的数据重复存储,同时也影响业务的敏捷性。还有一种方案是运用数据库服务器和虚拟视图方式来到达数据集成的目的,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对XML数据或者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效果不佳。如何提供一个高效的、可扩展的、可靠的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使其能够提供统一的接口为其它应用系统的开发服务,则是当前数据集成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当前异构数据集成领域中的主要问题,针对数据源存储结构的特点,提出数据源分类的思想,把数据源分成数据库、XML、非结构化三种类型,依据各自的特征,对每一类数据源采用统一的方式处理。对于数据库数据源,利用数据库服务器来处理;对于XML数据源,则应用XQuery引擎处理;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源,转化成XML数据源来处理。利用XML模式描述数据的优点,通过提取各数据源的元数据,对元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规则构建虚拟数据库,使得待集成的数据源以一致的全局视图形态呈现给用户。借鉴JDBC能够访问不同数据库的设计特点,针对开发人员设计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HDAM(Heterogeneous Data Source Access Middleware),描述了中间件各功能模块的作用和运行流程,说明了HDAM的数据源注册接口和数据操作接口,研究了全局查询分解以及局部查询语句的转换算法。最后经过开发和测试验证了中间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通过案例演示了HDAM的应用流程。本课题基于对数据源分类的思想研究异构数据集成,提出在中间件设计中利用XQuery处理器处理XML数据,提高了中间件处理XML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查询效率,从而使得集成中间件扩展性更好,访问速率更快。
喻佳[10](2009)在《基于XML的远程教育异构数据库的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出现。网络上涌现了大量的远程教育资源,为合理利用这些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及浪费,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数据资源的整合问题,而本课题着重解决的是异构数据库的集成问题。鉴于XML本身具有的与平台无关、易于扩展、交互性好和语义性强等特性,使得采用XML作为描述标准。基于XML的数据集成模型能够较容易地实现对各异构数据库的描述以及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转换,从而解决传统异构数据集成中存在的联邦查询优化欠缺等问题。在此利用XML技术建立异构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从远程教育的研究背景出发,研究了异构数据集成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现有的数据集成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比探讨了以往数据集成的多种研究方案,通过中间件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XML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的通用模型,改进地提出了虚拟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的概念。在虚拟数据库集成中,模式集成采用XML Schema作为异构数据源的公共模型。查询处理上采用Xquery作为全局查询语言。提出了一个基于全局的Xquery查询语言分解算法,通过对全局查询语句的分解以及模式映射实现了从各个异构数据源提取集成数据。最后结合远程教育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采用B/S模式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整体框架及业务流程,最终实现系统模型的功能并取得良好实施效果。
二、利用AH4.1数据文件实现虚拟数据库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AH4.1数据文件实现虚拟数据库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异构数据源管理及访问组件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设计的目标、建设内容及技术路线 |
1.1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
1.2 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 |
1.2.1 异构数据源数据映射整合,基于物理异构数据源的虚拟资源映射及基于虚拟映射资源的映射访问管理 |
1.2.2 异构数据源的共享访问,基于平台的异构数据资源访问 |
1.3 技术路线 |
2 系统详细设计 |
2.1 云数据库系统 |
2.2 云交换接入服务 |
2.2.1 数据来源 |
2.2.2数据采集与处理 |
2.2.3 数据转换 |
2.2.4 数据资源管理 |
2.3 云交换平台功能 |
2.3.1 数据桥接 |
2.3.2 数据清洗 |
2.3.3 数据审核 |
2.3.4 数据融合 |
3 结语 |
(2)多租户模式下云数据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多租户数据存储模式 |
2.1.1 独立数据库模式 |
2.1.2 共享数据库独立模式 |
2.1.3 共享数据库共享模式 |
2.2 多租户数据库模式映射技术 |
2.2.1 私有表 |
2.2.2 扩展表 |
2.2.3 通用表 |
2.2.4 透视表 |
2.2.5 块表 |
2.2.6 块折叠 |
2.2.7 XML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租户灵活扩展表技术 |
3.1 灵活扩展表技术 |
3.1.1 扩展表 |
3.1.1.1 “ext_db”扩展表 |
3.1.1.2 “ext_column”扩展表 |
3.1.1.3 “ext_row”扩展表 |
3.1.1.4 “ext_primary_key_column”扩展表 |
3.1.1.5 “ext_relation”扩展表 |
3.1.1.6 “ext_index”扩展表 |
3.1.2 公共租户表 |
3.1.3 虚拟租户表 |
3.2 基于灵活扩展表模式的数据访问服务 |
3.2.1 基于灵活扩展表模式的数据访问模型 |
3.2.2 基于灵活扩展表模式的数据访问策略 |
3.2.2.1 查询访问控制 |
3.2.2.2 选择索引 |
3.2.2.3 数据统计 |
3.2.2.4 查询 |
3.2.3 基于灵活扩展表模式的数据访问算法 |
3.2.3.1 单表检索算法 |
3.2.3.2 多表检索算法 |
3.3 基于灵活扩展表模式的数据管理服务 |
3.3.1 基于灵活扩展表模式的数据管理方法 |
3.3.1.1 数据表管理 |
3.3.1.2 列管理 |
3.3.1.3 行管理 |
3.3.1.4 关系管理 |
3.3.1.5 主键管理 |
3.3.1.6 索引管理 |
3.3.2 基于灵活扩展表模式的数据管理算法 |
3.3.2.1 创建行算法 |
3.3.2.2 更新行算法 |
3.3.2.3 删除行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租户云数据管理体系架构 |
4.1 云平台架构 |
4.2 云平台数据架构层 |
4.2.1 多租户体系架构特点分析 |
4.2.2 云平台数据架构层的设计 |
4.2.2.1 灵活扩展表 |
4.2.2.2 FET数据访问服务 |
4.2.2.3 FET数据管理服务 |
4.2.2.4 数据访问对象 |
4.2.2.5 对象关系映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租户云数据管理模式的应用与验证 |
5.1 多租户云数据管理模式的实现 |
5.1.1 灵活扩展表技术的实现 |
5.1.2 数据访问服务的实现 |
5.1.3 数据管理服务的实现 |
5.1.4 数据访问对象的实现 |
5.1.5 对象关系映射的实现 |
5.2 灵活扩展表技术性能测试 |
5.2.1 实验过程 |
5.2.2 实验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图书馆云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主要内容 |
1.5 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云计算技术 |
2.1.1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
2.1.2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
2.1.3 云计算的关键支撑技术 |
2.2 数据集成技术 |
2.2.1 分布式异构数据的特征 |
2.2.2 数据集成的三种架构 |
2.3 数据挖掘技术 |
2.3.1 数据挖掘的发展过程及应用价值 |
2.3.2 数据挖掘的分布式并行化发展 |
2.4 WEB SERVICE |
第三章 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 |
3.1 设计原则及目标 |
3.1.1 设计原则 |
3.1.2 设计目标 |
3.2 数据中心软件体系架构设计 |
3.3 数据中心功能模块设计 |
3.3.1 数据集成 |
3.3.2 信息服务的提供和调用模式 |
3.3.3 相关信息推送 |
第四章 分布式异构数据集成功能实现 |
4.1 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的元数据 |
4.2 局部模式构建 |
4.2.1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注册 |
4.2.2 元数据提取及存储 |
4.2.3 在虚拟数据库中的存储结构 |
4.3 全局模式构建 |
4.3.1 构建原则 |
4.3.2 在虚拟数据库中的存储结构 |
4.4 用户模式构建 |
4.4.1 构建原则 |
4.4.2 在虚拟数据库中的存储结构 |
4.5 模式映射 |
4.5.1 局部模式到全局模式的映射 |
4.5.2 全局模式到用户模式的映射 |
第五章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推送功能实现 |
5.1 基于APRIORI算法的数据挖掘 |
5.2 用MAPREDUCE实现数据挖掘 |
5.3 通过WEBSERVICE实现相关信息推送 |
5.3.1 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提供的信息推送服务 |
5.3.2 通过Apache Axis2实现WebService服务 |
第六章 功能测试 |
6.1 云数据服务中心搭建 |
6.1.1 硬件环境 |
6.1.2 软件环境 |
6.1.3 系统部署 |
6.1.4 测试数据及测试流程 |
6.2 数据集成功能测试 |
6.2.1 局部模式建立 |
6.2.2 局部模式与全局模式映射规则制定 |
6.2.3 用户模式与全局模式映射规则制定 |
6.3 相关信息推送功能测试 |
6.4 实验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航空发动机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技术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艺准备研究现状 |
1.2.2 数据集成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航空发动机机加工艺准备业务数据建模 |
2.1 引言 |
2.2 工艺准备业务流程及其数据 |
2.2.1 工艺准备业务流程 |
2.2.2 工艺准备业务数据分析 |
2.3 面向对象的工艺准备业务数据模型建立 |
2.3.1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
2.3.2 产品特征信息模型 |
2.3.3 工艺设计信息模型 |
2.3.4 工艺准备资源信息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航空发动机机加工艺准备业务数据库设计 |
3.1 引言 |
3.2 数据库及其设计 |
3.2.1 数据库管理系统 |
3.2.2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流程 |
3.2.3 工艺准备业务数据库的 E-R 模型设计 |
3.2.4 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数据表设计 |
3.2.5 数据表之间的数据调用 |
3.3 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编码 |
3.3.1 编码的原则 |
3.3.2 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编码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XML 的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 |
4.1 引言 |
4.2 XML 概述 |
4.2.1 XML 简介 |
4.2.2 XML 相关技术简介 |
4.3 基于 XML 的工艺准备业务数据表达 |
4.3.1 XML Schema 的设计原则 |
4.3.2 基于 XML 的工艺准备业务数据的表达方法 |
4.4 基于 XML 的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技术 |
4.4.1 XML 与中间件 |
4.4.2 技术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艺准备关键业务—工艺设计系统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
5.3 系统体系结构 |
5.4 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模块 |
5.4.1 工艺路线规划模块 |
5.4.2 工艺路线审查模块 |
5.4.3 工艺规程设计模块 |
5.4.4 工艺准备资源管理模块 |
5.4.5 各模块之间的数据流 |
5.5 应用实例 |
5.5.1 新建工艺路线信息模型 |
5.5.2 编辑工艺路线 |
5.5.3 保存工艺路线 |
5.5.4 工艺路线审查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网络交易平台的查询处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
1.1.2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
1.1.3 网络搜索引擎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选题意义 |
1.3.1 选题目的 |
1.3.2 主要工作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XML 技术及其特点 |
2.1.1 XML 概述 |
2.1.2 XML 特点 |
2.1.3 SGML、HTML、XML 之间的关系 |
2.2 XML 应用前景 |
2.3 XML 与数据库的交换 |
2.3.1 基于 XML 的数据存取机制 |
2.3.2 XML 数据模型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
2.4 XML 技术与数据整合 |
2.4.1 使用 XML 数据表示的优势 |
2.4.2 XML Schema |
2.5 数据整合 |
2.5.1 数据整合的背景 |
2.5.2 数据整合的概念 |
2.5.3 数据整合的特征 |
2.5.4 数据整合的方式 |
2.5.5 数据整合中数据交换的类型 |
2.6 虚拟数据库 |
2.6.1 虚拟数据库的定义及特点 |
2.6.2 虚拟数据库的处理过程 |
2.7 模式映射 |
2.7.1 数据源元数据全局模式 |
2.7.2 领域知识元数据全局模式 |
2.7.3 数据源局部模式与模式映射 |
2.8 元数据的获取 |
2.9 数据源包装器 |
2.10 全局查询分解 |
2.11 数据源局部模式注册与安全管理 |
2.12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查询技术与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异构数据库系统的特征和分类 |
3.2.1 异构数据库特征 |
3.2.2 异构数据库分类 |
3.2.3 异构数据库的实现目标 |
3.3 异构数据的集成 |
3.3.1 联邦数据法 |
3.3.2 数据仓库法 |
3.3.3 虚拟法 |
3.4 系统实现的问题分析 |
3.4.1 数据源的分布性与多样性 |
3.4.2 数据源模式异构 |
3.4.3 数据源元数据异构 |
3.5 系统解决框架的分析 |
3.5.1 系统交易过程 |
3.5.2 功能结构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主要模块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的性能要求 |
4.1.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 网络服务中间层数据库的设计 |
4.3 公共模型的建立 |
4.3.1 建立公共模型的优点 |
4.3.2 公共模型的构成 |
4.4 主系统结构 |
4.5 用户查询界面 |
4.6 数据源查询处理器 |
4.6.1 解析器分类 |
4.6.2 DOM 解析器使用方法 |
4.6.3 Select 语句生成 |
4.7 查询结果转换器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开发环境 |
5.2 提交数据库连接信息 |
5.3 数据库的连接池配置 |
5.4 查询应用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集成与透明访问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数据集成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透明访问研究现状分析 |
1.2.3 现有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设计 |
2.1 数据集成与透明访问背景分析 |
2.1.1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集成背景分析 |
2.1.2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透明访问背景分析 |
2.2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集成及透明访问需求分析 |
2.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1 系统设计目标 |
2.3.2 系统实现方案设计 |
2.3.3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2.3.4 系统软件架构及功能模块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分布式数据库透明访问共性问题详细设计与实现 |
3.1 异构数据库集成与透明访问的关键问题 |
3.2 异构数据库注册 |
3.2.1 关系型数据库注册 |
3.2.2 文件注册 |
3.3 局部模式建立 |
3.4 模式映射的建立 |
3.4.1 局部模式到全局模式的映射 |
3.4.2 全局模式到用户模式的映射 |
3.5 虚拟数据库存储模式设计 |
3.5.1 局部模式的存储结构 |
3.5.2 全局模式的存储结构 |
3.5.3 用户模式的存储结构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透明访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透明访问方案设计 |
4.1.1 数据访问流程 |
4.1.2 结构查询请求 |
4.1.3 数据查询请求 |
4.2 查询请求的处理 |
4.2.1 全局查询请求的生成 |
4.2.2 查询条件检查与筛选 |
4.2.3 查询分解算法 |
4.3 查询结果处理 |
4.3.1 查询结果集成 |
4.3.2 查询结果转换 |
4.4 异构数据库访问接口 |
4.4.1 源数据库连接策略设计 |
4.4.2 源数据库连接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部署与实现结果 |
5.2.1 系统部署 |
5.2.2 系统实现结果 |
5.3 测试用例设计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5.4.1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
5.4.2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
(7)传感网异构数据采集及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2.1 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 |
2.2 数据采集及数据融合概述 |
2.3 虚拟数据库管理技术 |
2.4 MapReduce 简介 |
2.5 Hadoop 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传感器数据包解析及数据采集 |
3.1 物联网泛在智能业务平台模型概述 |
3.2 物联网中传感网异构数据信息处理层 |
3.3 传感器数据包解析及数据采集 |
3.3.1 数据包解析 |
3.3.2 多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集成环境 |
3.3.3 基于 UFSD 协议标准的传感数据 XML 生成与解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MapReduce 数据集成及数据融合架构 |
4.1 基于 MapReduce 数据集成及融合总体架构设计 |
4.2 元数据采集及虚拟数据库生成 |
4.2.1 元数据的采集与虚拟数据库定义 |
4.2.2 元数据信息异构性冲突及解决方法 |
4.3 基于 MapReduce 数据集成及融合方案各模块功能详细解析 |
4.3.1 解析器设计流程 |
4.3.2 执行器设计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模型实现及测试 |
5.1 基于 MapReduce 数据采集及数据融合架构原型拓扑结构图 |
5.1.1 基于 MapReduce 数据采集及数据融合模型开发环境配置 |
5.1.2 Hadoop 系统环境配置 |
5.1.3 系统模型类图及运行 |
5.2 基于 MapReduce 数据采集及数据融合架构模型性能分析 |
5.2.1 基于 UFSD 协议数据包 XML 文件生成性能测试 |
5.2.2 基于 MapReduce 数据集成及融合方案架构模型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专利 |
致谢 |
(8)虚拟数据库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文档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数据集成技术 |
2.1. 数据集成概述 |
2.2. 数据集成的难点 |
2.3. 数据集成的方法 |
2.3.1. 数据复制 |
2.3.2. 虚拟集成 |
2.4. 虚拟数据库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析与设计 |
3.1. 问题分析 |
3.2. 系统设计 |
3.2.1. 设计目标 |
3.2.2. 总体设计 |
3.2.3. 功能概述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键技术研究 |
4.1. 查询优化技术 |
4.1.1. 查询优化概述 |
4.1.2. 静态优化算法概述 |
4.1.3. 动态优化算法概述 |
4.1.4. 改进的查询优化算法 |
4.2. 数据监控技术 |
4.2.1. 数据监控概述 |
4.2.2. 日志分析技术 |
4.2.3. 基于事件驱动模型的数据监控与同步服务 |
4.3. 全局事务 |
4.3.1. 全局事务模型 |
4.3.2. 全局事务管理的关键问题 |
4.3.3. 全局事务实现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概述 |
5.2. 性能测试 |
5.2.1. 测试环境 |
5.2.2. 测试与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异构数据集成的研究现状 |
1.2.2 中间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中间件概述 |
2.1.1 中间件由来 |
2.1.2 中间件的定义 |
2.1.3 中间件的特点及分类 |
2.2 XML 相关知识 |
2.2.1 XML 简介 |
2.2.2 有效性验证—XML Schema |
2.2.3 XML 编程接口 |
2.3 XQuery 技术概述 |
2.3.1 XQuery 的能力 |
2.3.2 XQuery 的用途 |
2.3.3 处理方案 |
2.4 JDBC 和数据库元数据 |
2.4.1 JDBC 简介 |
2.4.2 元数据与数据集成 |
2.5 本章小结 |
3 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 HDAM 设计 |
3.1 现有数据集成方案分析 |
3.2 中间件体系结构 |
3.2.1 中间件HDAM 架构 |
3.2.2 HDAM 运行流程 |
3.3 数据源注册接口设计 |
3.3.1 数据源分类 |
3.3.2 注册接口设计 |
3.4 虚拟数据库的构建 |
3.4.1 数据源本地模式获取 |
3.4.2 局部视图的构建 |
3.4.3 构建虚拟数据库 |
3.5 查询处理模块 |
3.5.1 用户查询语言选择 |
3.5.2 查询接口设计 |
3.5.3 查询语句处理 |
3.6 数据动态处理操作 |
3.7 本章小结 |
4 HDAM 关键技术与重点算法设计 |
4.1 数据操作算法 |
4.1.1 查询语句分解 |
4.1.2 数据库SQL 差异性处理 |
4.2 XML 数据的查询 |
4.2.1 方案选择 |
4.2.2 SQL 转换为XQuery |
4.2.3 参数处理 |
4.2.4 查询语句优化 |
4.2.5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 |
4.3 查询结果处理模块 |
4.3.1 结果转换 |
4.3.2 结果合并 |
4.4 本章小结 |
5 中间件的实现与测试 |
5.1 中间件的实现 |
5.1.1 虚拟数据库 |
5.1.2 数据操作部分 |
5.2 中间件HDAM 测试 |
5.2.1 单元测试 |
5.2.2 集成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基于XML的远程教育异构数据库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研究现状 |
1.2.2 异构数据库集成的相关技术现状 |
1.2.3 基于XML 的多数据源数据集成的其他技术 |
1.3 课题目标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XML 的发展与应用 |
2.1.1 XML 的发展 |
2.1.2 XML 的应用 |
2.1.3 XML 综述 |
2.2 XML 的相关技术 |
2.2.1 XML 语法 |
2.2.2 XML 技术 |
2.2.3 XML 查询 |
2.3 XML 与数据库结合技术 |
2.3.1 XML 与数据库映射 |
2.3.2 XML 与关系数据库的双向映射 |
2.4 中间件技术 |
2.4.1 中间件简述 |
2.4.2 中间件的划分 |
2.4.3 中间件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
第三章 数据集成的方案研究 |
3.1 数据交换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
3.1.1 数据交换的概念 |
3.1.2 数据交换的必要性 |
3.1.3 数据交换的过程 |
3.2 数据集成要解决的问题 |
3.3 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主要方法 |
3.3.1 数据转换方法 |
3.3.2 ETL 方法 |
3.3.3 数据聚合方法 |
3.4 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分析 |
第四章 基于XML 的异构数据交换集成解决方案 |
4.1 模型的建立 |
4.1.1 传统的结构模型 |
4.1.2 改进的设计思想 |
4.1.3 数据集成系统框架设计 |
4.2 模型的体系结构 |
4.2.1 中间件数据模型实现 |
4.2.2 中间件模型实现的主要算法和实现策略 |
4.3 模型的关键技术 |
4.3.1 采用XML 作为通用数据模型 |
4.3.2 中间件实现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 |
4.3.3 使用中间件技术改进系统性能 |
第五章 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异构数据库集成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5.1.2 系统需求分析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2.1 系统实现的模型结构 |
5.2.2 系统的用户流程 |
5.3 异构数据库集成的实现流程 |
5.4 系统实现的基础 |
5.4.1 JavaBean 技术 |
5.4.2 连接池技术 |
5.4.3 XML 文档到对象集合的转化 |
5.5 异构数据库集成的核心部分 |
5.5.1 元数据 |
5.5.2 分解合并器的实现 |
5.5.3 查询器 |
5.6 系统测试 |
5.6.1 系统开发及运行平台 |
5.6.2 系统调试与试运行 |
5.6.3 实施效果分析 |
第六章 总结 |
6.1 主要工作回顾 |
6.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利用AH4.1数据文件实现虚拟数据库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异构数据源管理及访问组件开发研究[J]. 罗志伟,肖杨,苏强,赵志洁. 西部交通科技, 2020(08)
- [2]多租户模式下云数据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现[D]. 侯佩余.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3]图书馆云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D]. 周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4]航空发动机工艺准备业务数据集成技术研究与开发[D]. 谢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1)
- [5]网络交易平台的查询处理与实现[D]. 张宇.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1)
- [6]分布式异构数据库集成与透明访问的研究与实现[D]. 王亚兰.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7]传感网异构数据采集及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王金萍.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 [8]虚拟数据库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符凯. 复旦大学, 2013(03)
- [9]基于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中间件研究[D]. 张永祥. 重庆大学, 2011(01)
- [10]基于XML的远程教育异构数据库的技术研究[D]. 喻佳.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