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视化人机交互决策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聂鑫[1](2021)在《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粮食生产及消费大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并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意义重大。收获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环节之一,实时损失检测便尤为重要。本文以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及双层硬件电路为基础,依托WinForm及云服务设计并实现了谷物损失检测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及数据可视化面板。以谷粒碰撞压电薄膜传感器产生的混合数字信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用于单层阵列式及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及谷粒识别及计数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搭建了谷物损失检测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及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用于谷粒碰撞相关数据(传感器参数、CAN分析仪参数、算法阈值数据、实时电压数据等)的接收、计算、展示、报警、存储、管理及上传等,完善了谷物损失检测系统,并为后续谷物碰撞混合数字信号的研究提供了基础。(2)在均值滤波的基础上,增加主动降噪进一步降低机组振动信号对谷粒识别及计数的影响。针对单层阵列式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借鉴数据融合方法设计了多阈值融合决策计数算法,设置了独立阈值调节机制并讨论了阈值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双层十字交叉型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的谷粒识别及计数算法,通过识别颗粒在传感器上的位置信息,解决了多颗粒同时碰撞传感器产生的计数误差。(3)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主动降噪算法及谷粒碰撞识别计数算法进行功能及准确性联合测试,在多通道独立阈值计数算法下系统对单层阵列式碰撞传感器谷粒碰撞检测平均绝对值误差1.70%;对双层十字交叉型碰撞传感器谷粒碰撞检测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60%。通过两季水稻收获田间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适应农田复杂工况下的作业。
李琨[2](2021)在《基于Unity3D的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文中提出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针对油气钻采中地层结构未知性与不可预测性,加之储油层位置不集中,增加了井眼轨迹控制的难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使得井眼轨迹可视化监测成为可能,为井眼轨迹精确控制这一难题另辟蹊径。利用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搭建虚拟可视化环境,在虚拟环境下研究油气钻井的最佳路径,实时监测与控制井眼轨迹,完成井轨迹选择、设计优化和控制的可视化。完成单机版与PC版的人机交互式可视化系统设计,从而实现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本文采用Unity3D创建三维井场平台与地层环境,利用相关组件和C#脚本程序开发优化井轨迹、定向井轨迹与实钻井轨迹三种井眼轨迹的可视化显示。开发了支持沉浸式漫游的PC端软件与人机交互方式,为后续研发井轨迹的实时观测与远程随钻决策研究提供可视化环境。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搭建沉浸式虚拟环境。利用Unity3D搭建1:1油气钻机控制虚拟场景模型,构建丰富的井场、钻机、地层及井轨迹虚拟场景资源;利用C#脚本程序设计漫游键盘操控相关设置;(2)井轨迹可视化开发。利用Unity3D相关组件、C#脚本程序和第三方插件开发实现优化井轨迹、定向井轨迹和实钻井轨迹三种形式的可视化;在定向井轨迹可视化中,开发了分支井、分段井和水平井三种典型定向井;(3)沉浸式可视化系统开发。设计并开发了三维井眼轨迹可视化GUI人机交互界面,借助Unity3D支持虚拟仿真多平台发布的优势,发布能够在PC端运行的交互式可视化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真实钻井场景,构建沉浸式定向井井迹的可视化,为钻机交互控制和决策提供一个友好沉浸式的研究与可视化环境。
孙清华[3](2020)在《微创手术机器人信息交互框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创手术机器人是智能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用于辅助医生更精准的完成手术并降低手术对病人造成的损伤。目前我国在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研发上越来越成熟,但整体的创新力度尚且不足,且用于指导微创手术机器人产品设计的方法论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从需求信息出发,以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信息交互框架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各种需求信息及其间结构关系,构建了基于多层维度的信息交互框架并提出基于框架的决策信息量评估算法。利用框架辅助微创手术机器人设计,使其有流程、方法可循,通过信息交互的设计进而对产品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等产生启发,提高微创手术机器人产品的设计效率及创新的可能性。首先,利用定性研究方法获取微创手术机器人用户需求。利用手术视频资料观察、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相关医生的深入访谈获取了多方面的需求信息,并对得到的需求信息通过分类分析,明确了需求信息的类别,奠定了信息交互框架后续的研究方向。其次,文章分析了信息交互框架的构成要素,定义了信息交互行为及框架中的角色层次,并完成了以有助于决策为目的的多层维度信息交互框架的构建。同时,基于信息论理论对框架中的信息单元进行了量化,利用AHP确定了框架中约束集的各项权值,提出用以评估基于框架创造的产品设计方案优劣的决策信息量算法。接着,文章展示了框架的应用设计流程。利用所得的微创手术机器人信息交互框架进行微创手术机器人创新方案设计,并利用显性信息交互行为评价及决策信息量评估对方案进行择优,对优选方案进行了方案细化和三维效果展示,并描述了此方案的创新之处。最后,本文详细阐述了框架的构成、拓展性及其方法以及创新价值。除此外,本文还对该框架的可用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最终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框架在辅助用户设计微创手术机器人的效果要比传统微创手术机器人设计方法要好,且更容易产生创新性设计。
杨晔民[4](2020)在《基于可视分析的随机森林可解释性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机森林是通过组合弱学习器(决策树)来产生高性能且广泛使用的集成学习模型之一。随机森林算法在很多情况下以“黑盒”的方式存在,对于用户而言,参数调整,训练甚至最终构建的模型细节是隐蔽的,这导致了随机森林模型的可解释性非常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模型在一些需要透明化和可解释性需求高的预测领域的使用,比如医学诊断、司法、安全领域等。随机森林模型的可解释性挑战主要来源于特征选择和数据的随机性。同时随机森林包含许多决策树,每颗决策树都有独特的结构和属性,比如每颗决策树使用的特征以及决策树中节点的特征阈值,用户需要识别更多特定的决策路径,这将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并且增加了用户的认知负担。如果缺乏适当的可视化工具用户很难理解和比较所有决策树的结构和属性。为此,本文运用可视化及可视分析技术,帮助用户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随机森林模型,提高随机森林的可解释性。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如下:(1)针对随机森林特征和预测之间的关系中,本文设计了部份依赖图来展示特征值的变化对预测值的影响。针对大量的决策树,本文设计了树视图来展示决策树的基本结构和决策路径。针对数据实例的理解,本文使用了基于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降维算法,它将高维特征向量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形成数据总览视图,灵活直观的展现数据实例,反映数据样本集群和异常值情况。(2)设计了可视化映射、交互和布局算法并实现了可视分析系统FORESTVis,该系统综合了从数据到视觉呈现的映射算法、多个视图的布局算法和交互方法,帮助用户从多个角度理解随机森林的基本结构、工作机制以及预测结果。通过交互式可视化界面,帮助用户分析训练后随机森林的性能,并且提供实例、随机森林模型特征的详细信息,而这些详细信息对于理解、诊断、优化模型非常有用。该系统可以由较少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的领域专家使用,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就可以连接到该系统。总之,该系统包括树视图、部分依赖图、t-SNE投影图、特征视图等多个交互式可视化组件,借助该系统,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随机森林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制,并协助用户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3)最后,在公开Kaggle数据集上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使用文本数据实例和图像数据实例验证了本文的可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帮助用户理解、诊断、以及优化随机深林模型,从而提高了随机森林模型的可解释性。
苏光华[5](2020)在《面向用户体验设计的情境还原及可视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移动互联和泛在传感的时代,工业界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越来越需要进行海量用户数据分析,从中发现用户痛点和需求,指导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改进。在这种用户数据分析中,用户体验研究人员需要从数据中再现用户情境,即概览用户在某个时段、某个地方、使用某个产品或围绕某件事情的相关活动,以便在这一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和洞察用户的行为、体验、痛点及需求。然而目前缺乏能够为此提供有效支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和工具。本文作者试图根据产品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和用户数据分析的需要,提出和定义用户情境概念,设计开发一个从用户数据再现用户情境的可视化工具,为用户数据分析提供支持。本文作者首先在使用背景概念基础上,对用户体验研究人员的数据分析工作开展认知任务分析,了解用户情境在他们的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情境的定义。对情境信息进一步分析后,提升情境感知数据采集工具CAUX的情境信息采集能力。以多个用户体验研究项目为应用案例,采用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方法,进行用户情境还原和可视化设计。通过多轮实验和反复迭代,设计了情境还原和可视化工具原型,将原始用户数据转换为情境,以多种图形图表形式加以视觉呈现,从而支持用户体验研究人员进行的用户数据分析。作者以真实用户体验研究项目为应用案例,对情境还原可视化方法与传统人工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情境还原可视化工具在发现用户体验问题数量、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能有效减少时间成本。
张召霞[6](2020)在《面向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的知识库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人驾驶车辆作为一种能进行多种交叉学科试验的综合智能体,在智慧交通和复杂高危特殊环境中具有重大研究意义和战略应用价值,引起了众多科研、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广泛关注。无人驾驶车辆的行为决策能力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将行为决策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是无人驾驶研究人员侧重关注的难点。在复杂的智慧交通和不确定的高危环境中,如何让行为决策系统适时地给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安全、可靠的结果也是研究重点。现有很多行为决策更注重简单、确定交通环境的研究,无法满足以上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有效的从无人驾驶车辆的行为决策中进行知识获取和知识表示,如何合理的处理所感知的车辆信息从而对其进行存储、管理和使用并构建知识库,如何准确的在复杂场景下完成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问题的求解和推理等,都是知识库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上述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的知识获取与表示、知识建模与融合、知识推理和存储等关键问题,本文采用了知识库管理系统的理念,开展了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行为决策知识表示、知识一致性检验、问题求解、建模方法、多知识融合推理,以及面向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库管理系统构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计算机理解用户查询条件语义后的自动进行推理。其研究成果通过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和试验证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背景和巨大的应用需求,在理论研究上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无人驾驶车辆的行为决策知识库管理系统的构建基于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车辆平台,研发了利用多级知识超图的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库管理系统,包括驾驶行为知识库,交通规则知识库,给出了知识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并研发出了可视化知识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的可视化管理、存储、维护和集成。2)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行为决策知识获取与表示方法研究研究了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所需的交通规则、经典案例、现有方案等多种知识的表示、融合方法,针对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信息没有统一的语义描述、无法快速查询所需知识、相关知识难以语义融合等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场景的无人车辆的行为决策的框架,即产生式规则(案例推理)混合的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的获取与表示方法,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知识一致性检验方法。3)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行为决策知识建模与推理方法研究分析决策模型、规则、案例、方案等多种知识的标准化表示,构建了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行为决策知识建模方法,从而实现了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的可视化获取、管理、存储、维护和集成。另外,分析多知识集成、多系统协同、多级主从推理机制、多知识融合,设计了多知识的推理融合算法,实现了多知识的融合和协同推理的知识服务。本文实现了面向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的多级知识超图的知识获取、知识表示方法、知识建模与知识推理方法以及多知识库协同推理与多知识融合方法,研发完成面向无人驾驶车辆的行为决策知识库管理系统。
韩冬辰[7](2020)在《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在引发从建筑师个人到建筑行业的全面转型,然而建筑业并未发生如同制造业般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变革。本文以BIM应用调研为出发点,以寻找限制BIM生产力发挥的问题根源。调研的众多反馈均指向各参与方因反映建筑“物理”的基础信息不统一而分别按需创建模型所导致的BIM模型“林立”现状。结合行业转型的背景梳理与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是现有BIM体系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问题上的直接表现:1)BIM无法解决跨阶段和广义的建筑“信息孤岛”;2)BIM无法满足建筑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的高标准信息要求。这两个深层问题均指向现有BIM体系因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缺位而造成“信息-物理”不交互这一问题根源。建成信息作为建筑物理实体现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未来数字孪生建筑所关注而现阶段BIM所忽视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根源,研究对现有BIM体系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缺陷分析,并结合数字孪生和逆向工程等制造业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本文的解决方案——拓展现有BIM体系来建构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建筑业的BIM应用调研和转型背景梳理,具体分析了针对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现有BIM体系缺陷,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2)本文从建筑数字化定义、信息分类与描述、建筑信息系统出发,建构了包含BIM建成模型、“对象-属性”分类与多维度描述方法、建筑“信息-物理”交互系统在内的建成信息理论;3)本文依托大量案例的BIM结合建筑逆向工程的技术实践,通过实施流程和实验算法的开发建构了面向图形类建成信息的“感知-分析-决策”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通过建筑学和建筑师的视角创新梳理了现有BIM体系缺陷并揭示“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根源;2)通过建成信息的理论创新扩大了建筑信息的认知范畴并丰富了数字建筑的理论内涵;3)通过逆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开发了建成信息的逆向获取和模型创建的实验性流程与算法。BIM建成模型作为“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实施成果和能反映建筑“物理”的信息源,将成为其它模型的协同基础而解决BIM模型“林立”。本文聚焦“物理”建成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将成为未来探索数字孪生建筑的基础和起点。
刘红兵[8](2020)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的吸毒驾驶现象越来越频繁,这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危害。国家针对这一现象出台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各地有关部门和民警也在执法过程中积累了毒驾风险管控经验、形成了与经验密不可分的相关处理对策。但相对于毒驾导致的严重后果,目前的毒驾风险管控仍不到位,毒驾成本仍然过低,整体的管控效果不理想。为了提升毒驾风险管控效率、改善管控效果,各地公安部门制定了多种制度和巡查方案。但目前的各种管控措施仍大多基于主观经验或者历史被查处的毒驾案例处罚方案,遵循规定的动作,但毒驾本身具有复杂性,因此当前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控的针对性较弱;此外,在毒驾风险管控工作中,通过道路数据收集等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更未能在实际的决策中完全发挥作用。要充分利用这些大数据进行决策辅助,必须采用新兴的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信息仪表盘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分析和可视化数据的工具,其优势还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和分析多源大数据、动态变化的数据,通过利用数据融合和互联互通技术,将未被有效利用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这能够进一步为毒驾风险管控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指导。本研究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综合信息科学、情报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运用实证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毒驾风险管控的体系进行了分析和信息仪表盘的设计与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和经典的可视化分析流程,归纳分析出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的设计框架。着重梳理毒驾风险管控的需求分析、原型设计与实现以及测试与评估三个环节所依赖的理论、数据、工具以及研究方法。以此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初探。然后,在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设计框架的基础上,集成应用多种信息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基于甘肃省毒驾风险管控有关数据字段进行信息仪表盘的开发。具体而言,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毒驾风险管控工作有关信息需求的获取,并进一步对信息仪表盘的设计需求做出分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指导整个过程不断迭代。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的访谈结果记录了有关的毒驾风险管控数据字段,为信息仪表盘的开发提供实证数据来源;第二,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功能模块、静态原型并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这个过程借助Tableau可视化工具、并充分发挥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通过不断的“设计——寻求反馈”迭代,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第三,将最终的信息仪表盘人机交互原型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按照实际的使用体验,就本研究设计好的有关题项进行打分,打分结果旨在反映信息仪表盘是否满足了用户的最终需求。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本文设计了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信息仪表盘原型,以提升毒驾风险管控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海量数据在数据库中的闲置现状,提高了有关信息的共享性和利用率。毒驾风险管控作为整体毒驾管控的关口前移举措,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使得整体的毒驾管控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第一,引入信息仪表盘以实现海量毒驾相关数据的有效利用,进而辅助毒驾风险管控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决策。第二,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进行信息仪表盘的设计,这保证了用户的最终需求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第三,在需求分析阶段,先运用活动理论进行信息需求分析,获取到毒驾风险管控有关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信息需求,以此为指导再进行常规的系统需求分析。最后,整体脉络按照“框架构建——实证研究”的流程,实现从理论和工具开发两个层面解决本文涉及的关键研究问题。
刘沛[9](2020)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粮情监管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关乎基本民生,2017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文件,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工程,提出用信息化这一关键手段加大粮食行业企业科技含量促进粮食企业转型升级。仓储粮库承担着粮食的储运监管,智能化粮库建设是粮食行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而仓储粮情的信息监管直接关系储粮的质量与粮库作业的安全性。本课题从仓储粮情的智能化管控入手,针对粮情体量大、维度多、关系密等特点,借助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对粮情数据进行可视化设计,提高监测效率,优化监测作业体验,为更为准确的管控决策提供保障,进一步实现粮情智能化监管。本课题查阅大量文献并实地走访了数个粮库对粮情监管现状做了较充分调研,发现了普遍存在数据关联性时效性差、可视化程度低、信息设计缺失、交互繁琐不自然等问题。对可视化与信息交互理论进行了调研,综述了可视化设计的意义、历史沿革与方法。基于调研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据多维呈现与规模感知、信息设计提高传达效率,自然交互优化监管体验的方法,以信息可视化流程为线索,离散问题,逐步攻关,实现粮情监管效率的提高与体验的优化。本课题深入分析了虚拟现实的技术特征与智能化粮库建设的发展需要,对虚拟现实粮情监管的可适性与必要性做出总结。虚拟现实所表现出的沉浸性、构想性、交互性的特点为信息的可视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针对人工参与的无人化粮库的远程粮情监管发展需求,虚拟现实技术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与充足的展望空间。在粮情监管系统中,交互设计、可视化设计、信息设计体现出与虚拟现实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监管现状中可视化程度低、交互繁琐与信息设计缺失问题,总结设计方法。基于交互设计各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要求以及信息认知探求的基本规律,总结了扁平化设计、自然交互方式、信息探求范式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方法。以可视化设计流程Card模型为线索,分析数据结构完成可视化映射,通过数据模型与交互设计完成空间数据中的定位检索与规模感知,分析色彩作用的三个维度得出科学有效的配色方案。从心理习惯和生理规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视觉易化、视觉调控和空间线索范式在内的视觉注意增益方法,对虚拟现实粮情监管系统的应用环境、用户姿势、视域形态、信息视觉尺度做出规范。在方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平面制图与3D建模软件完成素材的制作,基于Unity3D引擎完成设计的呈现与落地。通过对设计流程与结果的反思,逐步完成虚拟现实可视化设计的方法理论体系,将成果应用于仓储粮情监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粮情监管效率、有效提高了数据监管作业体验。
宋怜芯[10](2020)在《基于视觉线索的多视图协同呈现设计与决策任务绩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信息类型逐渐多样化,对于不同的信息呈现方法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多视图协调平行展示是基于单视图无法满足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的信息类型有效呈现的现实条件下,逐渐出现作为帮助用户观测数据的一种信息呈现方式。本文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获取的眼动指标及其参数定量化地评估分析色彩视觉视觉线索对用户的视觉注意力的引导作用以及对于用户心智模型构建的调节作用,为多视图平行协调展示的信息表征与呈现方式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在设计实践中,搭建疫情数据可视化平台,通过理论研究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多视图可视化平台中的视觉线索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此对现有的疫情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进行优化与改进。在理论分析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于复杂系统信息可视化视图界面的呈现方法、复杂信息系统中的决策任务类型进行分析,列举视觉线索在多视图呈现中的应用实例,对视觉线索的有效性评估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随后,文中阐述了多视图协同呈现的含义,分析了多视图协同可视化呈现的具体使用情境,对于多视图协同呈现可视化条件下用户需要完成的三类决策任务的任务流程与所需的认知要素进行GOMS分析。最后,在理论部分阐述与分析了多视图协同呈现中的场景切换与认知损耗现象及其产生的潜在原因。在实验研究部分,采用眼动实验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式,验证了色彩视觉线索对于多视图协同呈现中用户注意力的引导作用和心智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在多视图可视化条件下,色彩视觉线索对于人的视觉注意力转移以及心智模型的构建有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作用,可提高用户完成不同类型的决策任务的效率与准确率。在设计应用部分,基于国内新冠疫情数据,构建了多视图协同可视化应用平台。以疫情数据多视图可视化应用平台为载体验证色彩视觉线索对于多视图协同可视化应用实例中用户完成决策任务的效率与正确率的影响。对文中主要研究的内容以及创新点进行列举,分析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可以继续进行拓展研究的内容。
二、可视化人机交互决策相关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视化人机交互决策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谷物损失检测原理研究进展 |
1.3 国内外对农机作业监测软件及云平台服务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国内外对压电传感器冲击信号检测及噪声消除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上位机软件平台及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的设计与实现 |
2.1 谷物损失检测硬件平台介绍 |
2.1.1 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 |
2.1.2 谷物损失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硬件电路 |
2.2 开发环境及工具介绍 |
2.2.1 开发环境 |
2.2.2 开发工具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2.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2.3.2 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3 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
2.4 平台系统整体设计 |
2.4.1 平台系统设计原则 |
2.4.2 平台技术框架设计 |
2.4.3 平台功能结构设计 |
2.4.4 平台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
2.4.5 数据模型设计 |
2.5 平台功能实现 |
2.5.1 CAN总线组网及与USB转换方法 |
2.5.2 下位机连接测试系统的实现 |
2.5.3 人机交互展示系统的实现 |
2.5.4 数据传输及存储系统的实现 |
2.6 云端数据可视化面板 |
2.6.1 开发框架、云服务器及可视化工具介绍 |
2.6.2 登录页面 |
2.6.3 数据可视化面板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谷物碰撞混叠信号处理及籽粒识别计数算法研究 |
3.1 数字电压信号处理方案设计 |
3.2 主动降噪算法 |
3.3 单层阵列式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计数算法 |
3.3.1 多阈值融合决策计数算法 |
3.3.2 独立阈值调节机制及阈值的确定方法 |
3.4 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计数算法 |
3.4.1 双层十字交叉型PVDF压电薄膜谷物损失传感器基本特性 |
3.4.2 谷粒碰撞识别及计数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4.1 测试环境 |
4.2 系统功能测试 |
4.2.1 下位机连接系统测试 |
4.2.2 人机交互展示系统测试 |
4.2.3 数据传输及存储系统测试 |
4.3 算法功能测试 |
4.4 水稻收获田间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2)基于Unity3D的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井眼轨迹可视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石油钻采中VR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井眼轨迹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定向井沉浸式虚拟环境搭建 |
2.1 井眼轨迹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
2.1.1 井眼轨迹的主要参数 |
2.1.2 井眼轨迹的计算方法 |
2.2 需求分析与技术路线 |
2.2.1 需求分析 |
2.2.2 技术路线 |
2.3 基于3DS MAX三维建模 |
2.3.1 建模软件选取与使用 |
2.3.2 井架及钻头模型 |
2.4 基于UNITY3D沉浸式虚拟环境搭建 |
2.4.1 井上井场平台的搭建 |
2.4.2 井场地形环境的搭建 |
2.4.3 井下三维地层搭建 |
2.4.4 虚拟环境漫游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优化井轨迹动态可视化开发 |
3.1 优化井轨迹设计架构 |
3.1.1 优化井轨迹可视化设计需求 |
3.1.2 优化井轨迹可视化的设计流程 |
3.2 优化井轨迹动态可视化的设计实现 |
3.2.1 优化井轨迹参数输入设计 |
3.2.2 优化井轨迹的动态控制 |
3.2.3 优化井轨迹动态显示 |
3.3 优化井轨迹三维可视化效果展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开发 |
4.1 定向井井迹分类与设计原则 |
4.1.1 定向井分类 |
4.1.2 定向井设计原则 |
4.1.3 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的设计流程 |
4.2 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设计实现 |
4.2.1 定向井轨迹设计插件 |
4.2.2 定向井轨迹的设计 |
4.2.3 定向井钻头的运行控制 |
4.2.4 定向井轨迹的路径优化 |
4.3 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效果展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钻井轨迹动态可视化开发 |
5.1 实钻井轨迹可视化设计架构 |
5.1.1 实钻井轨迹可视化设计需求 |
5.1.2 实钻井轨迹可视化的设计流程 |
5.2 实钻井轨迹动态可视化设计实现 |
5.2.1 实钻井轨迹数据输入 |
5.2.2 实钻井轨迹的动态控制 |
5.2.3 实钻井轨迹的动态显示 |
5.3 实钻井轨迹三维可视化效果展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可视化交互系统开发与发布 |
6.1 可视化交互系统的开发 |
6.1.1 界面设计原则 |
6.1.2 GUI界面设计 |
6.1.3 场景及界面展示 |
6.1.4 场景及界面间跳转设计 |
6.2 可视化交互系统的发布 |
6.2.1 PC版可视化虚拟系统的发布 |
6.2.2 单机版人机交互设计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微创手术机器人信息交互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集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人机信息交互理论 |
1.2.2 微创手术机器人发展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微创手术机器人用户需求挖掘 |
2.1 MISR用户需求获取 |
2.1.1 需求信息获取方法 |
2.1.2 需求信息采集标准 |
2.2 经典手术视频分析 |
2.2.1 手术流程分析 |
2.2.2 手术中的需求分析 |
2.3 MISR相关文献资源需求挖掘 |
2.3.1 MISR的非功能性需求 |
2.3.2 MISR的功能性需求 |
2.4 MISR相关医生深入访谈 |
2.4.1 医生的深入访谈 |
2.4.2 需求信息汇总及预处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微创手术机器人信息交互框架构建 |
3.1 信息交互框架要素 |
3.1.1 信息交互框架构成要素及形式 |
3.1.2 现有MISR信息交互框架 |
3.2 信息交互行为及信息交互框架 |
3.2.1 框架中的信息交互行为及影响因素 |
3.2.2 信息交互框架中的角色 |
3.2.3 基于多层维度的信息交互框架模型 |
3.3 信息交互框架决策信息量评估算法 |
3.3.1 信息的量化 |
3.3.2 AHP约束项权重确定 |
3.3.3 决策信息量算法 |
3.4 MISR创新信息交互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息交互框架应用与评价 |
4.1 信息交互框架延伸 |
4.1.1 信息交互框架延伸与拓展方法 |
4.1.2 信息交互框架应用方法 |
4.2 基于信息交互框架的MISR概念设计 |
4.2.1 MISR概念设计方案 |
4.2.2 MISR概念设计方案评价 |
4.2.3 MISR概念设计方案实现 |
4.3 信息交互框架评价与可用性分析 |
4.3.1 信息交互框架的创新功能及发展 |
4.3.2 创新框架的可用性实验及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手术视频资料观察记录 |
附录2 相关医生访谈提纲 |
附录3 需求信息的分类结果 |
附录4 AHP约束项权重各专家评判矩阵 |
附录5 可用性测试任务1与任务6原始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基于可视分析的随机森林可解释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数据可视化理论及技术简介 |
2.1.1 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分析流程 |
2.1.2 可视化工具 |
2.2 可解释机器学习 |
2.3 交互式机器学习 |
2.4 随机森林算法 |
2.5 人机交互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可视化方法研究 |
3.1 可视化需求分析 |
3.2 可视化方法研究 |
3.2.1 特征分析视图布局 |
3.2.2 树结构可视化布局 |
3.2.3 辅助可视化布局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整体架构与可视化实现 |
4.1 整体架构 |
4.1.1 架构设计原则 |
4.1.2 开发环境 |
4.2 可视化实现 |
4.2.1 设置视图设计 |
4.2.2 性能视图设计 |
4.2.3 特征分析视图设计 |
4.2.4 数据总览视图设计 |
4.2.5 树视图设计 |
4.2.6 决策树散点视图设计 |
4.2.7 交互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5.1 基于图像数据的案例分析 |
5.2 基于文本数据的案例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面向用户体验设计的情境还原及可视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相关理论和方法 |
2.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
2.2 认知任务分析 |
2.3 信息可视化 |
2.4 本章小结 |
3 用户情境信息 |
3.1 文献调研有关人机交互中的使用背景 |
3.1.1 使用背景影响用户体验 |
3.1.2 UX数据分析中的使用背景 |
3.1.3 文献调研分析结果 |
3.2 研究人员的需求探索 |
3.2.1 认知任务分析 |
3.2.2 分析结果 |
3.3 用户情境概念框架 |
3.4 基于用户情境信息的CAUX数据采集能力提升 |
3.4.1 现阶段CAUX情境数据采集 |
3.4.2 提升CAUX情境数据采集能力 |
3.5 本章小结 |
4 情境还原及可视化设计 |
4.1 情境还原 |
4.2 基于多轮迭代的情境可视化设计 |
4.2.1 案例研究一: 用户活动信息可视化 |
4.2.2 案例研究二: 研究人员对可视化设计的偏好 |
4.2.3 案例研究三: 情境可视化原型设计 |
4.3 系统实现 |
4.3.1 开发平台及实现工具 |
4.3.2 系统架构实现 |
4.3.3 情境可视化界面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情境可视化方法的评估 |
5.1 评估前准备 |
5.2 评估过程 |
5.3 评估结果 |
5.3.1 数据分析效率 |
5.3.2 获得用户体验问题数量和内容 |
5.3.3 研究人员满意度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面向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的知识库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规则的行为决策 |
1.2.2 基于学习的行为决策 |
1.2.3 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研究总结 |
1.3 知识库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无人驾驶车辆及其行为决策知识库管理系统设计与构建 |
2.1 无人驾驶车辆的总体设计 |
2.2 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库管理系统设计 |
2.2.1 系统层次结构 |
2.2.2 系统工作流程 |
2.2.3 系统功能设计 |
2.2.4 系统功能实现 |
2.2.5 知识库存储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的知识表示研究 |
3.1 知识表示方法 |
3.1.1 知识表示定义 |
3.1.2 知识表示方法及相关技术 |
3.2 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行为决策知识表示方法 |
3.2.1 多级知识超图的行为决策知识表示 |
3.2.2 多级知识超图操作算法设计 |
3.3 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知识表示方法 |
3.3.1 知识源 |
3.3.2 行为决策知识的获取方法 |
3.3.3 行为决策知识的多级知识超图表示方法 |
3.4 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知识一致性检验 |
3.5 多级知识超图构建与推理实验分析 |
3.5.1 多级知识超图服务体系构建 |
3.5.2 多级知识超图的知识推理实验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的知识建模与推理研究 |
4.1 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问题求解 |
4.2 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求解模型基本思想 |
4.3 基于多级知识超图的行为决策知识建模方法 |
4.3.1 知识建模定义 |
4.3.2 知识建模方法 |
4.4 多知识库协同推理机设计 |
4.4.1 行为决策知识推理的方法 |
4.4.2 推理融合主算法 |
4.4.3 推理融合模型 |
4.5 行为决策知识推理实验分析 |
4.5.1 实验场景 |
4.5.2 实验目的 |
4.5.3 实验内容与分析 |
4.5.4 实验结果总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7)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BIM技术对建筑业及建筑师的意义 |
1.1.2 “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现状 |
1.1.3 聚焦“物理”的数字孪生建筑启示 |
1.2 研究综述 |
1.2.1 数字孪生建筑的相关研究 |
1.2.2 反映“物理”的建成信息理论研究 |
1.2.3 由“物理”到“信息”的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 |
1.2.4 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总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2章 BIM缺陷分析与“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1 现有BIM体系无法满足建筑业的转型要求 |
2.1.1 信息化转型对建筑协同的要求 |
2.1.2 智能化转型对高标准信息的要求 |
2.1.3 面向数字孪生建筑拓展现有BIM体系的必要性 |
2.2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2.1 现有BIM体系缺少承载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 |
2.2.2 现有BIM体系缺少认知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 |
2.2.3 现有BIM体系缺少适配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 |
2.2.4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3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3.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 |
2.3.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分类 |
2.3.3 BIM结合逆向工程的技术策略若干问题 |
2.3.4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建成信息理论 |
3.1 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拓展 |
3.1.1 BIM建成模型的概念定义 |
3.1.2 BIM建成模型的数据标准 |
3.2 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建立 |
3.2.1 “对象-属性”建成信息分类方法 |
3.2.2 建筑对象与属性分类体系 |
3.2.3 多维度建成信息描述方法 |
3.2.4 建成信息的静态和动态描述规则 |
3.3 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构想 |
3.3.1 交互系统的概念定义 |
3.3.2 交互系统的系统结构 |
3.3.3 交互系统的算法化构想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感知技术:信息逆向获取 |
4.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1 激光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1.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3 面向室内空间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1 图像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2.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3 面向室内空间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3 趋近激光技术精度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
4.3.1 激光与图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技术对比 |
4.3.2 面向室内改造的图像技术精度探究实验设计 |
4.3.3 基于空间和构件尺寸的激光与图像精度对比分析 |
4.3.4 适宜精度需求的图像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分析技术:信息物理比对 |
5.1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和算法原理 |
5.1.1 基于产品检测软件的案例应用与分析 |
5.1.2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 |
5.1.3 信息物理比对的算法原理 |
5.2 面向小型建筑项目的直接法和剖切法算法开发 |
5.2.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2.2 针对线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2.3 针对面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3 面向曲面实体模型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3.2 针对曲面形态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3 形变偏差分析与结果输出 |
5.4 面向传统民居立面颜色的信息物理比对方法 |
5.4.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4.2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获取过程 |
5.4.3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差值比对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决策技术:信息模型修正 |
6.1 BIM建成模型创建的决策策略制定 |
6.1.1 行业生产模式决定建成信息的模型创建策略 |
6.1.2 基于形变偏差控制的信息模型修正决策 |
6.1.3 建筑“信息-物理”形变偏差控制原则 |
6.2 基于BIM设计模型修正的决策技术实施 |
6.2.1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继承 |
6.2.2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替换 |
6.2.3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添加与删除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数字孪生建筑展望 |
7.1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研究结论 |
7.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1.2 研究的创新点 |
7.1.3 研究尚存的问题 |
7.2 数字孪生建筑的未来展望 |
7.2.1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定义 |
7.2.2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生成逻辑 |
7.2.3 数字孪生建筑的实现技术 |
7.2.4 融合系统的支撑技术构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调研报告(摘选) |
附录 B “对象-属性”建筑信息分类与编码条目(局部) |
附录 C 基于Dynamo和 Python开发的可视化算法(局部) |
附录 D 本文涉及的建筑实践项目汇总(图示)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以用户为中心的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回顾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息仪表盘 |
2.1.2 毒驾 |
2.1.3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
2.1.4 小结 |
2.2 文献回顾 |
2.2.1 数据可视化分析相关研究 |
2.2.2 信息仪表盘设计相关研究 |
2.2.3 公共安全风险相关研究 |
2.2.4 基于数据的毒驾风险管控相关研究 |
2.2.5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用户为中心的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设计框架 |
3.1 理论基础 |
3.1.1 活动理论 |
3.1.2 格式塔理论 |
3.1.3 行为分析理论 |
3.1.4 系统测试理论 |
3.1.5 小结 |
3.2 设计目标和原则 |
3.2.1 设计目标 |
3.2.2 设计原则 |
3.3 设计流程 |
3.3.1 需求分析 |
3.3.2 原型设计与实现 |
3.3.3 测试与评估 |
3.3.4 小结 |
第四章 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的需求分析 |
4.1 信息需求分析 |
4.1.1 活动识别与活动系统构建 |
4.1.2 针对单个活动的数据收集 |
4.1.3 数据分析与信息需求识别 |
4.2 功能需求分析 |
4.2.1 现状分析 |
4.2.2 业务场景和功能需求 |
4.3 用例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原型的设计与实现 |
5.1 技术工具选择与展示设计 |
5.1.1 Tableau Desktop简介 |
5.1.2 仪表盘界面设计 |
5.1.3 仪表盘图形图表设计 |
5.2 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功能模块的设计 |
5.2.1 功能模块选择 |
5.2.2 功能模块实现 |
5.3 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静态原型的设计 |
5.3.1 信息仪表盘静态原型一 |
5.3.2 信息仪表盘静态原型二 |
5.4 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原型的人机交互实现 |
5.4.1 原型一的人机交互实现 |
5.4.2 原型二的人机交互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的测试与评估 |
6.1 可用性测试 |
6.2 使用效果评估 |
6.2.1 评价指标及量表构建 |
6.2.2 实验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 A 需求分析访谈提纲 |
附录 B 效果评估调查问卷 |
致谢 |
(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粮情监管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粮库信息监管需要安全可靠的模式 |
1.1.2 粮食行业呈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
1.1.3 虚拟现实为可视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动力 |
1.2 课题意义与价值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理论价值 |
1.2.3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目的 |
1.3.1 阶段性目的 |
1.3.2 总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方法 |
2 课题调研与理论综述 |
2.1 粮库功能与粮情监测现状调研 |
2.1.1 仓储粮库的功能及作业要求 |
2.1.2 粮情监管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2.1.3 粮情监管的现存问题总结与改进策略 |
2.2 可视化与信息交互理论综述 |
2.2.1 信息与可视化 |
2.2.2 信息交互 |
2.3 虚拟现实技术 |
3 虚拟现实粮情监管信息交互的视觉可适性与必要性探究 |
3.1 传统可视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交互 |
3.1.1 基于图表的信息可视化技术 |
3.1.2 基于算法的信息可视化技术 |
3.2 虚拟现实技术特征为可视化提供的可能性 |
3.2.1 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助力营造心流提高观测效率与体验 |
3.2.2 虚拟现实的构想性实现数据深层次规律挖掘 |
3.2.3 虚拟现实的交互性助力构建信息思维模式 |
3.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粮情监管的必要性研究 |
3.3.1 仓储粮情智能化监管是粮食行业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
3.3.2 粮情远程管控与无人化仓储概念是实现粮库智能管控的阶段性目的 |
3.3.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粮情监管的优势 |
3.3.4 虚拟现实应用于智能化粮情监管的局限性及展望 |
4 虚拟现实粮情监管系统设计方法流程 |
4.1 交互设计方法优化监管交互体验 |
4.1.1 信息交互端口演变对交互设计的要求 |
4.1.2 基于认知规律和信息探索流程的交互设计方法 |
4.2 虚拟现实可视化设计方法与流程 |
4.2.1 原始数据采集与插值算法 |
4.2.2 数据结构分析与可视化映射 |
4.2.3 数据模型与交互设计 |
4.2.4 可视化色彩设计 |
4.3 界面与信息设计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
4.3.1 增益视觉注意的设计方法 |
4.3.2 数字化界面信息的人机尺度考量 |
5 设计实践与展示 |
5.1 情景假想与草图绘制 |
5.2 逻辑框架与交互示意 |
5.2.1 逻辑框架 |
5.2.2 交互示意稿 |
5.3 视觉形象与符号系统设计 |
5.3.1 视觉形象系统 |
5.3.2 符号系统 |
5.4 部分交互环境展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视觉线索的多视图协同呈现设计与决策任务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复杂系统信息可视化视图呈现方法 |
1.2 复杂信息系统中的决策任务类型分析 |
1.3 视觉线索在多视图呈现中的应用 |
1.4 视觉线索的有效性评估 |
1.5 研究内容 |
1.6 论文结构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多视图协同呈现与决策任务的关系 |
2.1 多视图协同呈现的含义与使用情境 |
2.2 基于多视图协同呈现的决策任务及其认知要素分析 |
2.3 多视图协同呈现中的“场景切换”与“认知损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认知损耗”的产生机理分析 |
3.1 “认知损耗”的概念阐述 |
3.1.1 注意力资源调配过程中的“认知损耗” |
3.1.2 心智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认知损耗 |
3.2 “认知损耗”的产生机理 |
3.3 视觉线索对于“认知损耗”的调节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视图协同呈现条件中的视觉线索有效性验证实验 |
4.1 色彩线索对视觉注意转移的引导作用实验研究 |
4.1.1 实验设计 |
4.1.2 实验流程 |
4.1.3 实验结果 |
4.2 色彩线索对心智模型构建的引导作用 |
4.2.1 实验设计 |
4.2.2 实验流程 |
4.2.3 实验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视图协同可视化呈现与决策设计实证研究 |
5.1 疫情数据多视图可视化平台的构建 |
5.1.1 疫情数据集的选取和分析 |
5.1.2 疫情数据多视图可视化平台的交互设计 |
5.1.3 疫情数据多视图可视化平台的界面设计 |
5.2 疫情数据多视图可视化平台下色彩线索的可用性评估实验 |
5.2.1 实验目的 |
5.2.2 实验设计 |
5.2.3 实验流程 |
5.2.4 实验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6.2 可开展后续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设计实践实验考卷 |
四、可视化人机交互决策相关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在线检测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聂鑫. 浙江大学, 2021(01)
- [2]基于Unity3D的定向井井迹动态可视化[D]. 李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微创手术机器人信息交互框架研究[D]. 孙清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基于可视分析的随机森林可解释性方法研究[D]. 杨晔民.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面向用户体验设计的情境还原及可视化方法研究[D]. 苏光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面向无人驾驶车辆行为决策的知识库管理系统研究[D]. 张召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6)
- [7]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D]. 韩冬辰. 清华大学, 2020
- [8]以用户为中心的毒驾风险管控信息仪表盘设计研究[D]. 刘红兵. 兰州大学, 2020(01)
- [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粮情监管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 刘沛.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5)
- [10]基于视觉线索的多视图协同呈现设计与决策任务绩效关系研究[D]. 宋怜芯. 东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