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实现C/S模式下客户机与服务器采用统一的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尹亮[1](2020)在《城市供水泵站监控系统研究和应用》文中指出由于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建设越来越快,居民小区也向着大型化、分散化等特性发展,小区自来水二次加压泵站已成为居民小区发展的重要的配套基础设施之一。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和电子化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使用,自来水加压泵站设施运行的各种重要数据、视频门禁环境图像、设备运行等实时数据采集得以实现,以此来达成对泵站工作设备的实时监测及对远程监控,对出现情况及时报警,从而实现自来水泵站的自动化无人监管,并将每个监测的泵站数据使用组态画面展示,便能够进一步直观反映自来水泵站设备运行情况和各监控泵站的状态,然后结合归纳、测算等分析方法,参考和核算运营成本、现有技术掌握情况等,作为一个指标去进行优化,使所用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够符合公司的生产和发展需要,以此来服务二次供水工作。本文概述了二次供水的定义及其原理,并简单描述了现阶段二次供水管理的现状、二次供水分区加压设计、二次供水自动化系统的目前发展的情况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等相关问题。以某水务公司为实例,说明了二次供水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方法及手段,通过选择组态软件作为平台,采用现有成熟的电信运营商的专线网络设计实现数据传输,采集和动态显示各个自来水泵站变频控制柜中控制器的工作频率、进出水压力等需要采集的重要数据,进一步达成了各自来水泵站远程观测和开停车控制,此外还完成了泵站控制柜变频器、控制器等的工作障碍报错这个目标,同步实现了自来水泵站的视频画面采集和实时监控。
陈林会[2](2020)在《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部门是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各院系的教务系统虽然都是围绕着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实施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但是不同的学校又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像本文的研究对象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有多个校区,在校学生上万人,学科行业性、应用性较强,与综合类大学的教学管理有较大不同,在学生的排课、选课、实验教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有必要定制开发一套教务管理系统,以提高本学校的教务管理效率。本文以当前比较流行的Java EE开发平台,以及成熟的MySQL数据库来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设计。Java语言也是B/S开发模式下一种高效、具有良好跨平台特性的语言,所开发的软件扩展性较好,非常适合本高校业务部门多、需求变化多的实际。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以用例图的形式,对本教务管理系统涉及的用户角色、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本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如系统的性能、安全性等功能也进行介绍。根据分析,本系统总共可以划分为电子办公、数据中心、系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程序管理、个人助理七大功能模块。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设计部分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给出了教务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网络物理部署结构。详细设计是教务系统设计的重点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核心。详细设计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细分功能点的描述,以及部分功能的业务流程图、时序图的设计,并给出了部分代码类、对象的设计。详细设计还包括教务系统数据库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介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测试实例,以及教务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成功、稳定实施表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有效促进了学校行政管理与教务、学生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协调,并为学校各系统的对接与搭建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学校各级部门的协同管理,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高效。
陆梦瑶[3](2020)在《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工业控制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水泥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水泥工业也必将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水泥过程控制系统单环节控制较多,且与生产过程数据、产量数据、质量数据等缺少集成,使得大量的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利用OPC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 Service等网页客户端开发技术,研发了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水泥企业生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共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客户端功能模块三部分。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水泥过程控制系统和水泥生产工艺,从数据集成、数据监控和分析两个方面对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系统需求对系统整体框架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设计。(2)根据现场环境软硬件配置要求,系统采用基于微软的.NET平台的B/S三层架构,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12,编程环境是Visual Studio 2012。(3)对水泥过程控制系统数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数据采集点,并给出具体的数据采集点信息,并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数据采集采用自动采集和手动录入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完成;根据各类数据的特点和分类,数据存储由系统管理数据库、生产过程信息数据库和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库三类数据库组成;客户端功能模块由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数据查询、单环节数据分析、多环节数据分析和用户权限管理等模块组成,系统是以图表分析、数据查询等形式向用户展示水泥过程控制系统的各类信息。(4)编程实现了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模块、数据通用录入模块、控制系统信息数据综合查询与分析功能模块、系统登录和权限管理模块。将水泥过程控制信息与生产过程数据、产量数据和质量数据等进行集成,实现对水泥生产控制过程中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该系统已在某水泥有限公司得到应用,系统运行正常。
赵文慧[4](2020)在《双通信模式下的智能档案馆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档案是人类宝贵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档案馆库房作为收集、管理档案的机构,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所以,档案馆库房的环境管理非常重要,档案的寿命长短与档案馆库房的环境状况息息相关。传统的档案馆库房采用人工值守的模式,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基于PC端的简单应用软件,用于监测档案馆库房环境。但这些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比较单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缺乏实时性和灵活性。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出了一个基于双通信模式的远程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通过Modbus TCP或者Modbus-RTU串行总线方式与监控模块实现实时通信,对多库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臭氧、粉尘等各个参数及灭火器、加湿器、臭氧机、除湿机、空调等各个环境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利用SQL Server将监控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保存与集中处理。同时系统通过TCP/IP接收来自视频采集模块传送过来的现场监控视频流,利用FFmpeg、VLC、QWebView等技术进行实时地解析并在PC端进行播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PC端显示的环境参数和现场监控视频,实时地了解库房现场的环境状况。当库房某区域环境参数出现异常时,系统将启动报警机制,PC客户端向下位机的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异常处理。由于该系统是基于双通信模式的环境监控系统,相比传统的档案馆库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单一功能,其实时性好,移植性高,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场景需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该系统采用C/S结构模式,采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利用C++作为编程语言,并在可移植性高的Qt开发平台下进行开发。系统的总体设计分为硬件部分,作为服务端;PC客户端系统,作为客户端。经测试,系统稳定性高、实时性好,具备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布局合理,各个功能模块集中显示,使用灵活,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库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的功能。
陈伟[5](2020)在《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及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铁路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已迈入引领世界铁路发展的普速、高速“双网融合”新时代,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铁路货物运输服务多样化、高品质、时效性的要求不断增强。但由于我国铁路运输组织理论和技术没能实现创新突破,铁路仍然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全链条运输组织创新设计,无法满足货物运输市场的动态变化需求。基于此,本文研究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及技术,建立全面、迅速、准确应对市场动态变化的规划型铁路运输组织新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基于货物运到期限要求,实现动态铁路运输计划编制和精准调度指挥,从根本上提升铁路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能力。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分析了国内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总结出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研究市场导向动态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法,构建以市场导向动态列车运行图编制为核心的铁路运输组织创新理论。针对我国现阶段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导向动态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组建专业的编图队伍,成立专业化的编图机构——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中心,对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集中编制和管理,并探讨了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中心的职能设置及方案设置构想。提出了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的内涵,并深入研究动态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内容、编制流程及编制关键问题等。根据车流组织分析的方法,以车流集结改编消耗最小以及铁路运输部门的效益最大设置模型的优化目标,建立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构造算例论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了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机理,主要包括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的内涵、编制原则、编制内容及编制流程等。然后以动态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为基础,考虑列车在车站的接续时间要求以及运到期限限制,以列车运行过程中旅行时间消耗最小为目标建立动态货物列车运行线选线模型,并设计了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了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系统目标,并对系统的总体架构、体系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了设计探讨。
王冰[6](2019)在《煤业集团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煤炭系统信息化建设目的为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煤业集团下属各矿已安装水文监测系统,并存储了煤矿从安装监测设备之后产生的各种水文数据。然而,煤业集团未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导致数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各煤炭企业要求统一企业数据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做好水害的预警、报警工作。煤业集团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包含三个部分:数据上传软件、数据接收软件和集团端水文监测系统,首先对煤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规范煤矿级别水文监测数据库,并添加水质分析子系统。采用FTP文件传输协议将各煤矿监测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发送到服务器上;其次建立标准的集团级水文监测数据库,由数据接收软件对各矿数据的接收、解析,实现数据备份,达到多层数据共享;最后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开发集团端水文监测系统,其中C/S版软件侧重于数据深加工处理,B/S版本侧重于数据浏览和监控,便于煤业普通工作人员查看。煤业集团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开发完成后已经投入淮北矿业集团、神华宁煤集团、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安装使用,现运行稳定,有效提高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黄智鹏[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游戏营销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大大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大数据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时代对游戏公司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目前,在游戏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已有运营手段带来的业务提升,逐渐遇到天花板,“如何快速发现用户群体特征”、“如何精准定位营销活动目标用户以降低对非目标用户的打扰”、“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成为数据化运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实现游戏精准营销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目的在于优化营销资源配置,提升发现目标用户的精准度,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提高数据挖掘融入游戏精准营销的工作效率。另外,本课题将针对如何发现目标用户特征以及建模预测等问题,设计相应的系统来解决。本课题游戏精准营销系统是基于J2EE进行开发的,体系结构选用了包含用户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三个层级结构的B/S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并引用CRISP-DM、SEMMA等过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游戏营销系统信息化方案由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等几部分组成。本课题将设计和实现一套游戏精准营销系统,包括:1)带目标的属性分析模块,用来分析玩家行为属性和营销目标的关联性,一方面帮助业务方理解用户行为,另一方面帮助数据分析人员选择属性;2)属性选择模块,使用决策树算法对数据进行建模,数据分析人员能依据模型输出的属性权重对属性进行选择;3)建模预测模块,封装了分类算法和外围的数据存储系统接口,能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用于业务接入数据挖掘工作的前期试验和评估;4)自动化用户分类模块,在建模评估工具上层实现自动化调度和结果统计功能,完成数据挖掘技术落地应用;5)广告用户管理模块,统一管理用户分类子系统预测出的用户,对渠道部门提供用户对应的广告查询功能,优化目标用户投放流程。
熊美东[8](2017)在《基于太阳能的作物图像信息远程采集管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信息是开展作物信息采集研究的基础与重要环节,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条件复杂、基础设施匮乏使得对于作物信息采集设备的电力供应和数据传输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作物信息远程采集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铅酸蓄电池储能,以瘦客户机为基础拓展USB摄像头与传感器采集信息;在管理方面,采用B/S的开发模式,使用JavaWeb技术体系,MySQ L5.6作为数据库开发管理工具,开发了稳定、可视化信息采集及浏览平台,实现了高效获取田间作物生长信息、智能管理农田作业的功能,能够适应偏远地区的农业信息采集需求。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包括:(1)完成了远程采集装置的设计。主要是计算各模块总功耗,同时为使系统给瘦客户机提供一致工作电压,采用合适的DC/AC逆变器;然后计算采集系统所需的蓄电池容量;其次根据蓄电池的容量计算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最后,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并且避免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对铅酸蓄电池造成损害,再根据计算确认蓄电池充电电流、输出电流、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及瘦客户机的工作电压等参数,从而选择适合该系统能源管理的太阳能智能控制器。(2)完成了系统软件的设计。主要是针对USB摄像头对于图像采集的软件设计,采集步长远程更改软件设计,服务器数据库的软件设计等等,并对相应程序代码进行编码和测试。解决多线程并发访问服务器数据库读取查询数据、计划采集图像及环境任务和采集端传输信息资源到服务器等一些关键问题。(3)完成了数据展示发布平台的开发。主要是设计和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农业作物信息的数据展示发布平台。采用Ajax异步处理技术,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用户可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平台,查询作物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统计来完成指导农业生产。(4)采用了一种通过定时更新服务器信息的策略。即每隔指定步长时间自动将相关的新数据信息写到数据库中,并更新到网站系统上。实验表明,这种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几近同时上传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信息管理平台的存储效率低问题。
刘火[9](2015)在《基于WEB的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沈阳大学是一所多科型综合大学,目前仅在校的普通本科生就有2万余人。怎样管理好这些在校学生,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来有效、快捷的管理在校学生的信息,并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加工,让学生们能够度过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沈阳大学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网站这个新兴的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将学校的学生工作同信息化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成为工作的一个新目标。因此,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沈阳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子系统按照学校在校本科生的培养流程,将其过程信息化,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操作,节省劳力,实现学生管理的网络化。采用现阶段比较流行的ASP.NET语言,以及容易操作的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这个平台下开发此项目。此系统可以实现从学生入学信息采集到毕业信息提供的各项功能。其中包含学生入学信息的采集,寝室划分,班级划分,学习成绩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到个人、寝室以及班级的评比等各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学生工作安排,实现了双方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快速、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并为学生、辅导员和家长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使他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流畅。学生信息管理子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以下模块: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模块、勤工助学信息管理模块、公共信息服务模块、校友联谊模块和系统功能维护模块。本文首先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根据沈阳大学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立学生信息管理子系统这个平台的必要性。在对学生信息管理子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讨论了该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对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
张影[10](2015)在《社区医疗模式下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重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医疗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医院监护仪的市场规模也随之逐年增大。此外,我国正在实施医疗体制改革,城镇地区将逐渐实行社区医疗模式,这使得社区医疗模式下的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远程医疗监护设备脱颖而出,其具有实时性强,方便灵活的特点,为社区病人的健康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本文设计目的在于设计一套基于社区医疗模式的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它可以推广到家庭或社区医疗中,依靠Internet等技术,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范围内对被监护病人的多项生理参数(包括心电、脉搏和血压)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中老年人以及长期休养在家的病人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本文设计的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综合生物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和无线传输通信技术实现心电、脉搏、血压参数采集以及到客户端监护软件系统的近距离传输。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采用串口编程、多线程技术完成了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监护中心软件系统的心电、脉搏与血压参数的显示、保存和数据分析处理,异常报警功能能够立即通知监护人员给予被监护病人及时的关注与救治。本系统通过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支持的Internet技术建立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远程通信连接,为被监护病人提供实时性好、准确度高的远程多参数监护服务。服务器端中央监护中心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病历信息管理系统,用于保存被监护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各项健康数据信息。本监护系统能够对被监护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进而数据库系统可以保存被监护病人长期的多项生理参数数据,对于威胁被监护病人身体健康的系列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总体而言,本文设计的多参数监护系统监护利用Internet技术将医院的医疗监护功能延伸到病人家庭,为被监护病人和医护人员构建了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在满足病人监护需求的同时,大大缓解了医院的工作压力,很好地实现了社区医疗模式下的远程监护服务形式。
二、如何实现C/S模式下客户机与服务器采用统一的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实现C/S模式下客户机与服务器采用统一的时间(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供水泵站监控系统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选择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二次供水工作的发展与设计 |
2.1 二次供水的含义 |
2.2 二次供水设备分类 |
2.3 二次供水方式的比较 |
2.4 二次供水分区加压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基本构成及相关技术 |
3.1 系统的基本构成 |
3.2 系统的技术指标 |
3.3 组态软件 |
3.4 网络技术 |
3.5 通信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原则和框架 |
4.2 系统硬件设计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4.4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C/S模式和B/S模式 |
2.2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2.3 系统数据库环境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业务现状分析 |
3.1.1 学校教务管理现状分析 |
3.1.2 业务问题分析 |
3.2 用户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 |
3.3.1 电子办公功能 |
3.3.2 学籍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3 教学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4 程序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5 个人助理功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开发模式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4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4.1 电子办公功能结构设计 |
4.4.2 学籍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3 教务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4 程序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5 个人助理功能结构设计 |
4.5 业务流程设计 |
4.6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4.7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7.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8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8.1 通知公告处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2 成绩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3 教务管理处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4 学籍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教务系统首页 |
5.2 电子办公功能的实现 |
5.3 学籍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教学管理功能的实现 |
5.5 程序管理功能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测试环境及工具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3.1 测试用例设计 |
6.3.2 功能测试结果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特色 |
1.4 本文组织机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泥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需求和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控制系统数据整合需求 |
2.1.2 控制系统数据监控和分析需求 |
2.2 系统整体框架结构设计 |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研究 |
3.1.NET框架和C#开发语言 |
3.2 数据库SQL Server2012 |
3.3 B/S架构和C/S架构研究 |
3.4 AJAX模式数据传输和JSON数据格式 |
3.5 Web Servic和 CSS hack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4.1 水泥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选取 |
4.1.1 生料制备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 |
4.1.2 熟料煅烧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 |
4.1.3 水泥粉磨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 |
4.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2.1 水泥过程控制系统数据信息自动采集 |
4.2.2 水泥过程控制系统数据信息手动录入采集 |
4.3 数据库模块设计 |
4.3.1 数据库组成 |
4.3.2 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3 生产过程信息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4 系统管理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4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
4.4.1 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模块设计 |
4.4.2 控制系统数据查询页面设计 |
4.4.3 控制系统单环节数据分析画面设计 |
4.4.4 控制系统多环节数据综合分析画面设计 |
4.4.5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
5.1 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模块实现 |
5.1.1 综合监控 |
5.1.2 单环节监控 |
5.2 数据通用录入模块实现 |
5.2.1 数据库配置 |
5.2.2 通用表头 |
5.2.3 数据全屏编辑操作 |
5.2.4 数据存储 |
5.3 控制信息数据综合查询和分析功能模块实现 |
5.3.1 数据查询和导出功能 |
5.3.2 数据综合分析功能 |
5.3.3 数据报警分析功能 |
5.3.4 报表自动发送功能 |
5.4 系统登录和权限管理模块实现 |
5.4.1 系统登录管理 |
5.4.2 角色管理 |
5.4.3 权限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文章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双通信模式下的智能档案馆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2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功能需求 |
2.1.2 性能需求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2.2.2 下位机系统设计 |
2.2.3 客户端系统设计 |
2.2.4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
2.3 数据库的选择与设计 |
2.3.1 数据库的选择 |
2.3.2 数据库表的设计 |
2.3.3 均值表的创建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通信功能的实现 |
3.1 环境数据在双通信模式下的传输 |
3.1.1 串口通信模式 |
3.1.2 以太网通信模式 |
3.2 视频流传输的通信实现 |
3.2.1 TCP/IP通信实现 |
3.2.2 三种通信模式的关系 |
3.3 系统控制功能的通信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Qt平台简介 |
4.1.1 Qt简介及发展历史 |
4.1.2 Qt与C++的关系 |
4.2 Qt相关技术 |
4.2.1 Qt中的信号与槽机制 |
4.2.2 布局系统 |
4.2.3 Qt多线程技术 |
4.3 视频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基于Qt的视频显示 |
4.3.3 基于Qt的视频保存 |
4.4 系统数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4.1 库房环境参数的接收 |
4.4.2 库房界面显示设计 |
4.5 系统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5.1 串口通信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
4.5.2 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6 系统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6.1 系统自动监测的实现 |
4.6.2 系统手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4.7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
4.7.1 系统用户登录 |
4.7.2 系统用户注册 |
4.8 阈值设置功能模块 |
4.9 曲线显示功能模块 |
4.9.1 日曲线 |
4.9.2 月曲线 |
4.9.3 年曲线 |
4.10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内容 |
5.1.1 硬件测试 |
5.1.2 软件测试 |
5.2 系统测试流程和效果 |
5.2.1 系统功能模块测试 |
5.2.2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市场导向动态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
2.1 国内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 |
2.1.1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划分 |
2.1.2 国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 |
2.1.3 国内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 |
2.1.4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不足 |
2.2 市场导向动态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内涵 |
2.3 市场导向动态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市场导向动态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研究 |
3.1 现阶段我国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 |
3.1.1 既有编图管理体制 |
3.1.2 既有编图管理机构 |
3.1.3 既有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 市场导向动态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 |
3.2.1 市场导向动态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的内涵 |
3.2.2 市场导向动态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机制构建 |
3.2.3 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中心职能设置 |
3.2.4 全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中心机构设置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关键技术研究 |
4.1 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机理 |
4.1.1 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概述 |
4.1.2 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内容 |
4.1.3 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流程 |
4.1.4 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关键问题 |
4.2 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模型 |
4.2.1 模型构建思路 |
4.2.2 参数设置 |
4.2.3 目标函数 |
4.2.4 约束条件 |
4.2.5 模型构建 |
4.2.6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策略 |
4.3 算例分析 |
4.3.1 路网结构及模型参数 |
4.3.2 算例求解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关键技术研究 |
5.1 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机理 |
5.1.1 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的内涵 |
5.1.2 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原则 |
5.1.3 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内容 |
5.1.4 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流程 |
5.2 动态货物列车运行线选线模型 |
5.2.1 模型构建思路 |
5.2.2 参数设置 |
5.2.3 目标函数 |
5.2.4 约束条件 |
5.2.5 模型构建 |
5.2.6 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探讨 |
6.1 系统需求分析 |
6.2 系统研究目标 |
6.2.1 系统目标分析 |
6.2.2 系统目标确定 |
6.3 系统总体架构与体系结构设计 |
6.3.1 系统总体架构 |
6.3.2 系统体系结构 |
6.4 系统功能设计 |
6.4.1 数据管理子系统 |
6.4.2 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子系统 |
6.4.3 列车运行实施计划编制子系统 |
6.4.4 机车运用实施计划编制子系统 |
6.4.5 车辆运用实施计划编制子系统 |
6.4.6 司机乘务实施计划编制子系统 |
6.4.7 车站作业实施计划编制子系统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煤业集团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建设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建设相关技术 |
2.1 煤矿水文监测数据分析 |
2.1.1 煤矿水文监测数据来源与特点 |
2.1.2 煤矿水文监测数据规范化处理 |
2.1.3 水文监测数据共享模式 |
2.1.4 水文监测数据安全性保证 |
2.2 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架构设计 |
2.2.1 C/S模式与B/S模式 |
2.2.2 集团水文监测系统开发架构 |
2.3 文件传输协议 |
2.3.1 文件传输协议介绍 |
2.3.2 文件传输技术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3 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建设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功能性需求 |
3.1.2 非功能性需求 |
3.2 总体设计 |
3.2.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2.2 系统数据流图 |
3.2.3 数据库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水文监测系统共享平台建设详细设计 |
4.1 矿端数据上传软件 |
4.1.1 软件登陆和系统设置 |
4.1.2 实时数据上传 |
4.1.3 配置数据上传 |
4.1.4 历史数据上传 |
4.1.5 水质数据分析 |
4.1.6 水质数据查询 |
4.1.7 地图文件上传 |
4.2 集团端数据接收软件 |
4.2.1 数据接收主控模块 |
4.2.2 数据接收子模块 |
4.3 C/S版水文监测软件 |
4.3.1 系统设置 |
4.3.2 传感器选择模块 |
4.3.3 数据显示 |
4.4 B/S版水文监测软件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方案 |
5.1.1 测试环境 |
5.1.2 系统测试方法 |
5.2 测试总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游戏营销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据挖掘技术在精准营销领域的应用 |
1.2.2 精准营销系统软件设计 |
1.2.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游戏营销系统基本流程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数据挖掘理论概述 |
2.1.1 数据挖掘的概念 |
2.1.2 数据挖掘与传统分析方法的区别 |
2.1.3 数据挖掘中的知识发现过程 |
2.2 J2EE |
2.2.1 三层结构定义 |
2.2.2 三层结构功能描述 |
2.2.3 性能特点 |
2.3 B/S结构 |
2.3.1 系统体系结构选择 |
2.3.2 传统C/S结构 |
2.3.3 B/S结构及其特点 |
2.4 SQL Server2014 |
2.5 JSP及 EJB等相关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1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3.1.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3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带有目标的属性分析工具功能需求分析 |
3.2.2 属性选择工具和预处理功能需求分析 |
3.2.3 建模预测工具功能需求分析 |
3.2.4 自动化用户分类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5 广告用户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易用性 |
3.3.2 稳定性 |
3.3.3 性能支持 |
3.3.4 可维护性 |
3.3.5 安全性 |
3.3.6 可扩展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体系结构 |
4.3 数据挖掘方法设计 |
4.3.1 本论文过程方法 |
4.3.2 接入数据挖掘带来的业务转型 |
4.3.3 IT解决方案设计 |
4.4 功能设计 |
4.4.1 带有目标的属性分析工具设计 |
4.4.2 属性选择工具的设计 |
4.4.3 建模预测工具的设计 |
4.4.4 自动化用户分类系统设计 |
4.4.5 广告用户管理系统设计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设计理念 |
4.5.2 E-R图设计 |
4.5.3 数据库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实现 |
5.1 登录界面实现 |
5.2 带有目标的属性分析工具 |
5.2.1 带有目标的属性分析工具测试方案 |
5.2.2 带有目标的属性分析工具运行结果 |
5.3 属性选择工具 |
5.3.1 属性选择工具测试方案 |
5.3.2 属性选择工具运行结果 |
5.4 建模预测工具 |
5.4.1 建模预测工具测试方案 |
5.4.2 建模预测工具运行结果 |
5.5 自动化用户分类系统 |
5.5.1 自动化用户分类系统测试方案 |
5.5.2 自动化用户分类系统运行结果 |
5.6 广告用户管理系统 |
5.6.1 广告用户管理系统测试方案 |
5.6.2 广告用户管理系统运行结果 |
5.7 实际业务效果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太阳能的作物图像信息远程采集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1 国内外农田信息技术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外图像采集研究现状 |
1.2.3 农作物远程监测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作物图像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成 |
2.1 图像信息采集系统构成分析 |
2.1.1 图像采集分析 |
2.1.2 环境信息采集分析 |
2.1.3 信息传输分析 |
2.2 采集系统平台软件架构 |
2.3 采集系统平台开发模式 |
2.4 采集平台网站开发技术简介 |
2.5 其他相关技术 |
3 采集端的设计与实现 |
3.1 图像采集系统设计思想与原则 |
3.2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3.3 太阳能供电能量设计 |
3.4 蓄电池的选择和容量设计 |
3.5 太阳能电池板的选择与计算 |
3.6 太阳能智能控制器的选择 |
4 图像采集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
4.1 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2.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2.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4.2.4 数据表设计 |
4.2.5 数据库连接 |
4.3 系统访问测试 |
4.3.1 系统登入测试 |
4.3.2 用户管理实现 |
4.3.3 图像管理实现 |
5 图像信息采集系统整体测试与维护 |
5.1 图像信息采集模块测试 |
5.1.1 图像采集测试 |
5.1.2 环境信息采集测试 |
5.1.3 太阳能供电测试 |
5.2 服务器系统测试 |
5.2.1 测试环境 |
5.2.2 测试的种类和方法 |
5.3 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9)基于WEB的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
1.2 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系统背景 |
1.2.2 国内外现状 |
1.2.3 研究意义 |
1.3 系统设计内容 |
1.4 系统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技术 |
2.1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 |
2.1.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
2.1.2 原型法 |
2.1.3 综合法 |
2.2 C/S模式和B/S模式 |
2.2.1 C/S模式 |
2.2.2 B/S模式 |
2.2.3 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 |
2.3 MICROSOFT ASP.NET简介 |
2.4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简介 |
2.5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简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
3.1.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1.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
3.1.3 系统的具体功能 |
3.1.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描述 |
3.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需求 |
3.3 系统数据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系统功能的详细设计 |
4.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4.2.2 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模块 |
4.2.3 勤工助学信息管理模块 |
4.2.4 公共信息服务模块 |
4.2.5 校友联谊区模块 |
4.3 数据库表的设计 |
4.3.1 概述 |
4.3.2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相关数据表 |
4.3.3 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模块相关数据表 |
4.3.4 勤工助学信息管理模块相关数据表 |
4.3.5 校友联谊区模块相关数据表 |
4.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需求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登录功能的实现 |
5.2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1 班级基本信息管理的实现 |
5.2.2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的实现 |
5.2.3 辅导员信息管理的实现 |
5.3 学生日常行为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1 学生奖励信息管理的实现 |
5.3.2 学生奖学金信息管理的实现 |
5.3.3 学生命名奖学金信息管理的实现 |
5.3.4 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的实现 |
5.3.5 学生综合评分信息管理的实现 |
5.3.6 学生惩处信息管理的实现 |
5.3.7 校外住宿登记的实现 |
5.4 勤工助学信息管理的实现 |
5.4.1 特困生及助学岗位人员信息管理的实现 |
5.4.2 勤工助学岗位管理 |
5.5 公共信息服务模块的实现 |
5.6 校友联谊区管理的实现 |
5.6.1 校友录功能的实现 |
5.6.2 校友社区功能的实现 |
5.6.3 校友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软件测试 |
6.2 测试内容 |
6.2.1 界面测试 |
6.2.2 集成测试 |
6.2.3 功能测试 |
6.2.4 性能测试 |
6.2.5 安全性测试 |
6.3 测试结果及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社区医疗模式下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理参数监护仪的研究进展 |
1.2.2 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社区医疗模式下的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总体构架 |
2.2 系统功能设计及描述 |
2.2.1 多参数监护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
2.2.2 监护中心主要功能模块 |
2.2.3 基于Internet网络的C/S通信模式 |
2.3 监护软件用到的关键技术 |
2.3.1 多线程技术 |
2.3.2 TCP/IP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参数监护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
3.1 硬件系统总体框架 |
3.2 前端采集单元设计 |
3.2.1 心电监护模块 |
3.2.2 脉搏监护模块 |
3.2.3 血压监护模块 |
3.3 处理器模块 |
3.3.1 MSP430F149单片机简介 |
3.3.2 MSP430单片机外围电路 |
3.3.3 内部ADC12 |
3.3.4 电源电路 |
3.4 通信模块 |
3.5 多参数采集系统模块实物图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参数监护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4.2 微处理器模块初始化程序设计 |
4.3 数据采集与通信 |
4.3.1 ADC子程序设计 |
4.3.2 串口通信子程序 |
4.4 串口通信协议制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客户端监护系统的程序设计 |
5.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5.2 客户端监护系统软件功能及结构设计 |
5.3 基于LabWindows/CVI的软件设计 |
5.3.1 实时数据采集线程设计 |
5.3.2 实时分析线程设计 |
5.3.3 网络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5.3.4 历史数据查询程序设计 |
5.3.5 其他功能模块 |
5.4 客户端人机交互界面与运行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服务器端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程序设计 |
6.1 服务器端中央监护系统总体设计 |
6.2 服务器端中央监护系统与客户端监护系统建立通信 |
6.2.1 中央监护系统注册服务器 |
6.2.3 服务器响应客户机请求事件 |
6.3 数据库设计 |
6.3.1 数据库的概念和体系 |
6.3.2 数据库语言与数据库会话 |
6.3.3 数据库制作 |
6.4 服务器中央监护系统界面设计与运行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如何实现C/S模式下客户机与服务器采用统一的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供水泵站监控系统研究和应用[D]. 尹亮. 扬州大学, 2020(04)
- [2]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林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研发[D]. 陆梦瑶. 济南大学, 2020(01)
- [4]双通信模式下的智能档案馆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D]. 赵文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市场导向动态货物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及技术研究[D]. 陈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煤业集团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设计与实现[D]. 王冰.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游戏营销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智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基于太阳能的作物图像信息远程采集管理系统设计[D]. 熊美东.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基于WEB的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火. 东北大学, 2015(06)
- [10]社区医疗模式下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影. 东南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