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第 23 卷)总目录

2002 年(第 23 卷)总目录

一、2002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1](2013)在《《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总目次》文中指出

《广东园林》编辑部[2](2010)在《《广东园林》2011年征稿简约》文中认为《广东园林》是广东园林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刊方针,获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喜爱。本刊为大16开、80P双月刊全彩印刷,邮政订

赵秉志[3](2010)在《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文中认为刑事法治事件在我国刑事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死刑核准权上收、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传销活动纳入刑法典、"7·5"事件、酒驾肇事治理、足坛反"假赌黑"和重庆"打黑除恶"等有重大意义的刑事法治事件及其法理与社会问题予以观察、评析,有助于深化刑法要求,推进刑事法治建设。

赵秉志[4](2010)在《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文中提出刑事法治事件在我国刑事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死刑核准权上收、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传销活动纳入刑法典、"7·5"事件、酒驾肇事治理、足坛反"假赌黑"和重庆"打黑除恶"等有重大意义的刑事法治事件及其法理与社会问题予以观察、评析,有助于深化刑法要求,推进刑事法治建设。

李怀胜[5](2010)在《技术过失行为的法理省思——基于网络背景的刑事法考察》文中研究表明技术和刑法的互动关系是过失责任理论的深层次推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社会化,有必要对网络空间中的技术过失行为及其危害后果进行刑事法考察。技术过失也是人的过失,其后果属于非传统安全威胁,具体侵害对象包括财产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应该调整现行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单向度的保护模式,增设打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过失犯罪的条款。"人—网"异化是技术异化在网络时代的新表现,具体分为"人的能力的异化"和"人的主体地位的异化"两方面,由此给传统的过失责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注意义务的法定化和扩大化应当是今后网络过失犯罪责任设定的重点和起点。

李怀胜[6](2010)在《技术过失行为的法理省思——基于网络背景的刑事法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和刑法的互动关系是过失责任理论的深层次推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社会化,有必要对网络空间中的技术过失行为及其危害后果进行刑事法考察。技术过失也是人的过失,其后果属于非传统安全威胁,具体侵害对象包括财产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应该调整现行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单向度的保护模式,增设打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过失犯罪的条款。"人—网"异化是技术异化在网络时代的新表现,具体分为"人的能力的异化"和"人的主体地位的异化"两方面,由此给传统的过失责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注意义务的法定化和扩大化应当是今后网络过失犯罪责任设定的重点和起点。

莫洪宪,张颖玮[7](2010)在《英国刑法关于未遂罪行为的理论和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784年一般的企试罪(未遂罪)概念在英国刑法中形成两百多年来,关于如何界定企试罪的犯罪行为英国的法官们根据具体案件作出了多种尝试,学者们也提出各种观点,虽然《1981年企试罪律》以制定法的形式确立了超出单纯预备标准,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本文大致以时间顺序介绍并讨论了"起始行为"标准、"最后行为"标准、"临近性"标准、"无歧义行为理论"等理论观点,供我国学者借鉴和参考,并试图以此作为一个具体事例展示在判例法制度下法律发展的途径和轨迹。

莫洪宪,张颖玮[8](2010)在《英国刑法关于未遂罪行为的理论和实践》文中提出自1784年一般的企试罪(未遂罪)概念在英国刑法中形成两百多年来,关于如何界定企试罪的犯罪行为英国的法官们根据具体案件作出了多种尝试,学者们也提出各种观点,虽然《1981年企试罪律》以制定法的形式确立了超出单纯预备标准,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本文大致以时间顺序介绍并讨论了"起始行为"标准、"最后行为"标准、"临近性"标准、"无歧义行为理论"等理论观点,供我国学者借鉴和参考,并试图以此作为一个具体事例展示在判例法制度下法律发展的途径和轨迹。

许发民[9](2010)在《论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文中提出哲学诠释学实际上并不能给刑法客观解释论的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援。刑法客观解释论误读了哲学诠释学关于真理与方法之间关系的观点,没有看清楚本体意义上的解释与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之间的差异。由中国文化传统、社会法治现状、法官素能和刑法的价值立场所决定,单纯的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

许发民[10](2010)在《论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文中指出哲学诠释学实际上并不能给刑法客观解释论的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援。刑法客观解释论误读了哲学诠释学关于真理与方法之间关系的观点,没有看清楚本体意义上的解释与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之间的差异。由中国文化传统、社会法治现状、法官素能和刑法的价值立场所决定,单纯的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

二、2002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3)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前言
一、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三、传销活动被明确纳入刑法典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四、“7·5”事件的法治启示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五、酒驾肇事事件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六、中国足坛反“假赌黑”风暴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七、重庆掀起“打黑除恶”风暴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5)技术过失行为的法理省思——基于网络背景的刑事法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过失责任的发展:技术与刑法互动的理论映射
二、网络背景下的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定位
三、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评价切入点
四、网络背景下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抉择
一、过失责任的发展:技术与刑法互动的理论映射
    (一)过失责任理论的一般演进
        1.旧过失犯理论
        2.新过失理论
        3.新新过失理论
    (二)技术是过失责任理论的真正推动力
二、网络背景下的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定位
    (一)技术过失的现实表现及存在领域
        1.杀毒软件行业内的技术过失
        (1)误杀对象之一:操作系统
        (2)误杀对象之二:同行业软件
        (3)误杀对象之三:其他商业软件
        2.电子商务行业内的技术过失
    (二)技术过失的诱因及相应主体的注意义务
        1.产品不兼容产生的技术过失
        2.产品缺陷产生的技术过失
        3.信息系统风险导致的技术过失
三、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评价切入点
    (一)技术过失仍然是人的过失:基于归因与归责的考察
        1.在归因上,技术行为是人的行为
        2.在归责上,“技术过失”是人的过失
    (二)技术过失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基于处罚必要性的考察
        1.技术过失的浅层次危害:财产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损害
        2.技术过失的深层次危害:非传统安全威胁
    (三)技术过失多为单位的过失:基于刑法处罚障碍的考察
四、网络背景下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抉择
    (一)网络空间中的“人一网”异化
        1.人的行为能力的异化
        (1)人的能力发展的非均衡性
        (2)人的行动能力的非制约性
        (3)人的结果控制能力的非可控性
        2.人的主体地位的异化:“权力主体”和“技术客体”的逆向异化
        (1)在“人—人”关系中,优势技术主体开始变为权力的主体
        (2)在“人一技术”关系中,人被技术宰制而成为技术的客体
    (二)网络背景下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回应
        1.刑事立法上的回应之一:网络安全软件领域里的刑法规制
        (1)杀毒软件提供的是公共安全服务,应当与一般的产品服务相区分
        (2)余论:基于“特殊目的”的误杀不再是误杀
        2.刑事立法上的回应之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过失犯罪
        3.刑法理论上的回应:过失责任的扩张

(7)英国刑法关于未遂罪行为的理论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一、曼斯菲尔德法官:“起始行为”标准(1784年)
二、帕克法官:“最后行为”标准(1855年)
三、坡洛克法官:“倒数第二个行为”标准(1859年)
四、斯蒂芬的界定(1877年)
五、瑞定法官:“临近性”标准(1915年)
六、萨尔蒙德法官:“无歧义行为理论”(1924年)
七、迪普洛克法官:“卢比孔河”标准(1977年)
八、《1981年企试罪律》:超出单纯预备标准(1981)
九、讨论

(9)论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一、当代哲学诠释学与刑法客观解释论的呼应
二、哲学诠释学与法律诠释学的重大区别
三、价值立场与刑法解释原理的选择

四、2002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光谱实验室》2012年第29卷总目次[J].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35-204,No.13 Gaoliangqiao Xiejie Haidian,Beijing 100081). 光谱实验室, 2013(01)
  • [2]《广东园林》2011年征稿简约[J]. 《广东园林》编辑部. 广东园林, 2010(06)
  • [3]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J]. 赵秉志. 刑法论丛, 2010(03)
  • [4]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J]. 赵秉志. 刑法论丛, 2010(03)
  • [5]技术过失行为的法理省思——基于网络背景的刑事法考察[J]. 李怀胜. 刑法论丛, 2010(03)
  • [6]技术过失行为的法理省思——基于网络背景的刑事法考察[J]. 李怀胜. 刑法论丛, 2010(03)
  • [7]英国刑法关于未遂罪行为的理论和实践[J]. 莫洪宪,张颖玮. 刑法论丛, 2010(03)
  • [8]英国刑法关于未遂罪行为的理论和实践[J]. 莫洪宪,张颖玮. 刑法论丛, 2010(03)
  • [9]论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J]. 许发民. 刑法论丛, 2010(03)
  • [10]论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J]. 许发民. 刑法论丛, 2010(03)

标签:;  ;  ;  

2002 年(第 23 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