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雅[1](2021)在《“就业导向”还是“升学导向”:中职学校发展困境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坚持“就业导向”的办学方向,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出发,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职教高考”、高职扩招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家长和学生的升学热情被点燃,为了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始以“升学”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本文将Y职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它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理清发展脉络,它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演变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因此,结合相关政策把它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以“职教高考”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职教高考”对Y职中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学、学生的影响。结合Y职中的发展现状,研究Y职中在“就业导向”与“升学导向”博弈下课程设置与课时、专业以及录取方式、教师与学校、“职教特色”与“升学率”之间的发展困境,最后,为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境,建议Y职中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坚持“职教特色”,重视可持续发展;二是正确释放“职教高考”信息,积极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三是深化合作办学,构建“横纵联合”的职教发展立交桥;四是实施考核评价改革,提高教师能力。
吴梦[2](2021)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乃至未来职场求职就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职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与新时代的就业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论文经过研究发现,情境创设策略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首先对情境创设策略的基本理论做出阐释和论述;以此为基础,对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说明,并对所教学校的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对一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座谈,真实地了解当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课情境教学的现状,为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了依据;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阐述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运用的理论基础,探究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在情境创设的实施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利用,例如多媒体、实践活动等,但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去创设情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创设情境的实施原则:示范性、实用性、互动化、有趣性、职业性;结合情境创设口语交际教学的指导和案例分析,根据学生自身专业,探索情境创设教学策略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应用;设计情境创设教学策略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评价体系。
段然[3](2021)在《目标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X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教学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技术性人才,语文课程作为中等职业课程学校的基础文化课,承担着培养学生言语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职能,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想要实现发展转型,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就必须重视语文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下文简称《课标》)是进入新时代首个中等职业语文课程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规划,语文课程必须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最基本的语言积累,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环境,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通过品鉴名家作品来丰富思想,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与境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同时关注并参与当下文化。然而现阶段中职语文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难以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建立能够促进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中职语文教师也无法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上也存在“有心无力”的现象,这导致中职学校的整体语文学习成果较差,无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专业课程的辅助功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做得还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本论文旨在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促进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尽量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文献查找与研究发现,学习目标的明确可以极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目标导向教学则能极大满足这一条件,在目标导向法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作为教学主导,通过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引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与学习,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新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在目标导向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较大的空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本论文通过对已有的目标导向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确定了目标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首先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分门别类,找出不同模块的语文知识需要学生达到的首要目标,并根据教育目标分类知识,结合语文课程本身的特色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内悟性知识三类。在对教学内容有了清晰的划分之后,再围绕每次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教案设计,每次教学活动都包括导入、导思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设置小目标并根据小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完成各个任务,这些小目标的设计必须围绕最终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本次教学实验将选取X学校一年级的某班级作为实验班,选择与之水平相似的班级作为对照班,为了更好地检测目标导向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何种效果,在教学实验开始前会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个班级进行前测,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后测,通过数据对比检验教学实验的实际效果。在教学实验中期以及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两次语文水平测试,用直观的书面成绩来对教学实验的成果进行检验。同时还会随机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访谈,以便及时了解目标导向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学期的目标导向教学,横向对比两个班级的调查结果,实验班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班,语文成绩的进步也更加显着,而纵向对比实验班自身的调查结果,所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都高于学期开始,语文成绩较之前也有了明显进步。所以,目标导向法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及语文素养,经过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是有广泛应用的价值的。
胡兰兰[4](2021)在《思维导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改革之下,中职语文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中职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发展建立在语言运用基础上。由此可见,国家和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提升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承担着重要职责。然而,据调查显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以阅读教学为主,口语交际教学得不到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单一,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学生以学习技能为目的,忽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口语交际在教学中常常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无法得到很好地提升。基于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本课题研究尝试把具有创造性思维、强记忆等特点的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来,通过对比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来探讨一条提高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更好地提升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中职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此课题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课题研究背景,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介绍相关概念及确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调查分析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第二章主要是对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探讨思维导图如何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实践;第四章对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黄丽丽[5](2021)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学界也由此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广西也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浪潮,大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当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归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建议。在理论部分,研究阐述了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观点。从中等职业教育随时代不断变化的趋势来论述终身学习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从共同愿景、奋斗目标、自我超越等方面来阐明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教师自身需要来分析双因素理论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指导作用,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状调查部分,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以广西7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访谈6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9位中层管理干部,与4位教师进行深入交谈,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经调查分析得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队伍结构不优、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态度不积极。研究从教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三个方面分析和归纳存在问题的原因,发现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化理解偏差;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教师职业成就感不高;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教师学术修养匮乏;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学校方面主要有培训缺乏系统性;校企合作不密切;评价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部门方面主要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推进过程不理想;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据此,研究从三个方面建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必须明晰专业理念、明确自我定位、增强职业成就感、强化信息化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与实践技能;学校要在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和专业化评价机制构建上下功夫;教育管理部门则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期许与教育责任。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突围路径和必然走势。
臧玲[6](2021)在《基于OBE理念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M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所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的一线生产管理、建设服务培养出具有初、中级技术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计教学不但要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也要强调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重视会计实践技能培训,也就是会计实训教学,要加强会计实训教学,开展会计实训教学研究。OBE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认可,并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借鉴OBE理念指导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会计专业转型升级。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思路、方法以及核心概念界定等内容;接着,系统的阐述了OBE理念的内涵、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受教育者问卷调查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对样本学校的实训教学进行调查,了解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总结出目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存问题的原因;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OBE理念下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对策,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研究表明,充分吸收和借鉴OBE理念有助于解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OBE理念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希望可以为OBE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魏靖[7](2021)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其持续发展需着力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需要契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技术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接壤国交流合作历史悠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发展的前沿地带。中职教育作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区域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由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处于西南边陲,经济社会发展与内陆发达城市相比较落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一方面要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克服自身发展障碍,积极应对发展机遇背后的挑战,进一步推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M县唯一一所职业高级中学为个案,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展开研究。论文分为五章撰写,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第二章主要进行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阐述分析,在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衡量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维度,制定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及实地所收集的资料对个案学校国际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评价指标赋分统计了个案学校国际化的发展程度,绘制蛛网模型图,直观反映个案学校国际化发展现状,既肯定了该校在国际化发展中取得成效,也发现了个案学校该阶段在办学中存在着国际化发展层次与实际办学实力不足、组织结构不适应、师资队伍国际化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学生发展、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主要从经济、社会、学校、学生四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从经济层面分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地方经济落后,二是由于学校国际化发展经费有限。从社会层面分析,主要由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低,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二是公众观念歧视;三是升学和就业歧视。从学校层面分析,首先是由于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意识不强,其次是由于学校多边合作格局尚未形成,最后是由于学校师资严重不足。从学生层面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国际化发展欲望较低;第四章以个案学校存在的问题为基点,从国际化理念的树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国际化师资的培养、国际化发展思路的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成效的提高以及立足实际,将民族特色与国际化发展相结合六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杨烨[8](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与学生建立沟通、进行交流、传递情感,都需要教学语言作为载体,通过专业、科学、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够让学生充分接受教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好奇得到提升,让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反之,如果教学语言一味的重复、简单粗暴、没有章法,则会让学生注意力涣散,产生抵触心理,丧失学习热情。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于“叛逆期”,更加迫切的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运用更加有效得当的教学语言。因此,对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课堂观察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共六种方法对长春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教学语言应用现状及提升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观察体育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发现体育教学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得出体育教师提升教学语言能力方面的可行性策略与方式方法。经过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对体育教学语言重视不足,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够全面系统,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和语言素养不够、缺乏积累和反思、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应变能力不足。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从教育部门及高校、中职学校、中职体育教师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力求为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冯菁[9](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对于技能型复合人才需求与日俱增,职业教育也日益受到国家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分支,在就业为导向方针的引导下,“重技能、轻人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偏低的缺陷日益暴露,影响其就业与发展,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中等职业院校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意在通过调研分析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总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为中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供借鉴。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分别就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人文课程设置情况、学校人文环境氛围和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人文素养调查的现状的分析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人文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学生人文知识欠缺,不良人文行为较多、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有待加强以及中职学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收效甚微等问题。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层面主要存在认识偏差和唯技之能的原因,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人文需要教育意识缺乏和教学僵化的局限,从学生自身来说则主要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认知偏差以及心态浮躁等因素。通过对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人文阅读,夯实人文知识;重视传统文化、提升教师素养、继承和发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感受人文价值和魅力、利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完善成绩评审制度,修正人文行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加强家校合作联系,提升学校人文素养培育效果。
杨正文[10](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思想的提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建立健全教学教材,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开展。《应用文写作》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日常生活、就业、步入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必备的能力。本论文在对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及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展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进行了有益探索。各项研究表明,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版式设计老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就业需求、岗位需求、专业发展严重脱节,《应用文写作》课程也存在教学方式传统,评价单一等诸多问题。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校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开发符合中职学生实际需要且具备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具体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确立主要的研究内容,明确当前研究的方向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对本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释,明确界定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应用文写作的概念,选择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第三部分为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KMGD职业高级中学现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包括教师教的现状、学生学的现状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以此获得对该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和教材的全面认识,从而进一步探究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第四部分为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设计与构想。首先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元素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的人员、方法、程序和原则,确立了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开发的目标,进而对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模块构建,尝试初步编写,编写出了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项目模块体例。第五部分针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具体实践进行反思和讨论,对开发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试用与完善,给出建议。就《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使用,要采取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适时对活态化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进行综合评价,使得开发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获得长足发展和拥有持久的生命力。第六部分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客观分析已取得的研究结果,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在构建活态化的校本教材上没有止境,需要在实践中持续补充、探索和完善,搭建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平台,建立校本教材信息管理平台和资源库。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打算,开发《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配套实训教程练习册。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就业导向”还是“升学导向”:中职学校发展困境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缘起 |
1.1.1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发展面临挑战 |
1.1.2 以升学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发展势头突出 |
1.1.3 两种导向下中职学校发展困境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已有研究述评 |
1.5 概念界定 |
1.5.1 “就业导向” |
1.5.2 “升学导向” |
1.5.3 中等职业学校 |
1.5.4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
1.5.5 发展困境 |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7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7.1 .组织转型发展理论 |
1.7.2 三重螺旋理论 |
1.7.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 基于政策变迁的Y职中的发展历程 |
2.1 起步萌芽阶段(1982-1993) |
2.2 政府主导、联合办学阶段(1994-1999) |
2.3 曲折中发展阶段(2000-2011) |
2.4 托管转型阶段(2012-2021) |
3 “职教高考”对Y职中的影响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发放 |
3.1.2 学生、教师访谈的实施 |
3.2 .中职学生对“职教高考”的认识 |
3.2.1 中职学生获取“职教高考”信息的主要途径 |
3.2.2 .中职学生对“职教高考”的认知 |
3.3 “职教高考”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
3.3.1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
3.3.2 对班级设置的影响 |
3.3.3 对学校质量监测的影响 |
3.4 “职教高考”对教师的影响 |
3.4.1 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
3.4.2 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
3.5 “职教高考”对教学的影响 |
3.5.1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
3.5.2 对考核评价的影响 |
3.6 “职教高考”对学生的影响 |
3.6.1 对学生主体参与动机的影响 |
3.6.2 对学生参与技能比赛动机的影响 |
3.6.3 对学生文化学习动机的影响 |
3.6.4 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 |
3.7 “职教高考”影响下中职学校发展的隐忧 |
4 “就业导向”与“升学导向”的博弈 |
4.1 课程设置以及课时的博弈 |
4.2 专业以及录取方式的博弈 |
4.3 教师和学校的博弈 |
4.4 “职教特色”与“升学率”的博弈 |
5 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
5.1 坚持“职教特色”,重视可持续发展 |
5.2 正确释放“职教高考”信息,积极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
5.3 深化合作办学,构建“横纵联合”的职教发展立交桥 |
5.4 实施考核评价改革,提高教师能力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概念界定 |
(一)口语和口语交际 |
(二)口语交际教学 |
(三)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
(四)情境 |
(五)情境教学法 |
(六)情境创设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调查分析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归纳总结法 |
第二章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要求及情境教学调查 |
一、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
(一)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
(二)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
二、中职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课情境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 |
(一)对在校中职生口语交际课情境教学情况分析 |
(二)对教师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情况分析 |
(三)对调查存在的问题反思和设想 |
第三章 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和意义 |
一、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心理学理论依据 |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
二、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
(一)示范性原则 |
(二)实用性原则 |
(三)互动化原则 |
(四)有趣性原则 |
(五)职业性原则 |
三、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
(一)紧随课程改革,落实职教方针 |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
(三)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就业需求 |
第四章 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一、情境创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步骤操作 |
(一)准备阶段 |
(二)引导阶段 |
(三)模拟阶段 |
(四)反思阶段 |
二、情境创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案例及分析 |
(一)基础训练 |
(二)综合训练 |
第五章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的评价体系 |
一、情境创设策略在实际口语教学中效果 |
(一)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 |
(二)创设多样情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能力 |
二、情境创设策略的评价体系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评价方式综合性 |
(三)评价过程动态化 |
(四)评价结果鼓励性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论文 |
(三)硕博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目标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X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语文是中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
三、目标导向法的应用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目标导向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设计现状研究 |
(二)目标导向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
(三)总结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验法 |
第二章 目标导向教学及理论基础概述 |
第一节 目标导向教学概述 |
第二节 目标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目标导向教学理论 |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目标导向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分析与设计 |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目标分析 |
第二节 目标导向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分析 |
一、教材知识分类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三、教学过程分析 |
四、教学评价分析 |
第三节 目标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 |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 |
二、导思导学环节的设计 |
三、导练环节的设计 |
四、导评环节的设计 |
五、导结环节的设计 |
第四章 目标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教学研究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课例 |
一、 “陈述性知识”课例 |
二、 “程序性知识”课例 |
三、 “内悟性知识”课例 |
第三节 应用效果分析 |
一、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二、学生访谈调查 |
三、书面考试成绩 |
四、教师随机访谈 |
第四节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 |
一、教学实践发现的问题 |
二、教学实践提出的建议 |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2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3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学习情况访谈提纲(学生篇) |
附录4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学习情况访谈提纲(教师篇)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思维导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应用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法 |
第二节 基于思维导图的《介绍工艺流程》教学实施过程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评价及反思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教师) |
附录2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学生)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响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
2.丰富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应然使命 |
3.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 |
4.学习思考与浓厚的个人兴趣使然 |
(二)选题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等职业学校 |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
3.教师专业化 |
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一)终身教育理论 |
1.终身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
2.终身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
1.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 |
2.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
(三)双因素理论 |
1.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观点 |
2.双因素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
三、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对象 |
2.调查方法 |
3.问卷设计 |
4.数据处理 |
5.信效度分析 |
(二)调查分析 |
1.基本信息分析 |
2.专业理念分析 |
3.专业知识分析 |
4.专业能力分析 |
5.专业发展分析 |
四、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
1.“专家名师”型教师偏少 |
2.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
(二)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 |
(三)专业知识不足 |
(四)专业能力不强 |
1.信息化教学能力滞后 |
2.科研能力相对欠缺 |
3.专业实操能力薄弱 |
(五)专业发展态度不积极 |
五、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层面 |
1.教师专业化理解偏差 |
2.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 |
3.教师职业成就感不高 |
4.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 |
5.教师学术修养匮乏 |
6.教师实践经验有限 |
(二)学校层面 |
1.培训缺乏系统性 |
2.校企合作不密切 |
3.评价机制不完善 |
(三)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2.政策推进过程不理想 |
3.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 |
六、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
(一)教师层面 |
1.明晰专业理念,重视专业化发展 |
2.立足中职实际,明确自我定位 |
3.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职业成就感 |
4.强化信息化意识,注重学习反思 |
5.树立学术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
6.完善知识储备,提升实操能力 |
(二)学校层面 |
1.精准对接需求,实施“三全”培训体系 |
2.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
3.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破除单一评价模式 |
(三)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
1.多措并举,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
2.协调合作,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
3.严格要求,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个案分析的文献 |
附录二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6)基于OBE理念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M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职业教育改革对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
(二)“1+X”证书制度引发中职对成果导向学习的关注 |
(三)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质量有待革新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已有研究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个案研究法 |
(五)统计分析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二)会计专业 |
(三)实训教学 |
(四)OBE理念 |
二、理论基础 |
(一)泰勒的教育目标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 |
第三章 OBE理念对我国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一、OBE理念对我国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意义 |
(一)更改教育理念 |
(二)明确培养目标 |
(三)创新教学模式 |
(四)注重受教育者实践能力的培养 |
二、应用OBE理念进行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作用 |
(一)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
(二)消除现有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 |
三、OBE理念应用于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适用性 |
(一)符合中职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 |
(二)符合企业对于中职人才的要求 |
第四章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
(一)样本学校 |
(二)调查目的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工具 |
二、调查结果统计 |
(一)数据采集 |
(二)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三、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审视 |
(一)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目标未按照成果导向设置 |
(二)会计实训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受教育者实际需求 |
(三)实训教学方法未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四)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
四、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基于OBE理念审视 |
(一)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不足 |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场所力度不强 |
(三)学习成果类型和教学方式无法匹配 |
(四)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考评体系陈旧 |
第五章 基于OBE理念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对策 |
一、基于OBE理念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一)根据需求制定培养目标 |
(二)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 |
(三)根据毕业要求确定能力指标 |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
(一)加强实训教师对OBE理念的培训 |
(二)鼓励实训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
(三)从企业引进行业专家兼任实训教师 |
三、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
(一)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教学环节 |
(二)以问题形式推进教学内容 |
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的持续改进 |
(一)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
(二)与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
五、建立注重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
(一)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三)注重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特色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7)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导向 |
二、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
三、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一)年载文量分析 |
(二)核心作者分析 |
(三)团队-机构分析 |
(四)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及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二、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
三、边境民族地区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全球化理论 |
(一)全球化 |
(二)教育全球化 |
二、合作与竞争理论 |
三、蛛网模型理论 |
第三节 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内容 |
一、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维度 |
二、中等职业院校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分析 |
(一)教育观念的国际化 |
(二)组织机构的国际化 |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国际化 |
(四)师生队伍的国际化 |
(五)校园教育与文化的国际氛围 |
(六)中外办学与合作培训项目 |
第三章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个案选取的缘由 |
一、个案选取的依据 |
二、M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发展概况 |
(一)基本情况 |
(二)特色发展 |
第二节 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
(一)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问卷及访谈的实施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一)问卷及访谈结果分析 |
(二)M 县职业高级中学国际化发展程度分析 |
三、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取得成效 |
(一)具备国际化办学理念 |
(二)组织结构具备一定国际化水准 |
(三)留学生数量多,就业质量好 |
(四)特色专业国际化明显 |
(五)学校教育及文化具备一定的国际化氛围 |
第四章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国际化办学实力不足 |
二、国际化发展层次不高 |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欠缺 |
四、学生的国际化素养有待提高 |
五、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国际化 |
第二节 M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经济层面 |
(一)地方经济落后 |
(二)学校国际化发展经费有限 |
二、社会层面 |
(一)社会认可度低 |
(二)M县职业高级中学留学生招生资质不明确 |
三、学校层面 |
(一)没有用好已经成熟的国际化发展条件 |
(二)学校多边合作格局尚未形成 |
(三)学校国际化师资不足 |
四、学生层面 |
(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加强 |
(二)学生国际化发展欲望较低 |
第五章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
一、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
(一)整体提高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意识 |
(二)创新中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模式 |
二、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人才 |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
(二)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拓宽学生实训锻炼渠道 |
(三)打破校企合作地域限制,搭建国际化平台 |
三、提高师资素质,建设国际化队伍 |
(一)培养教师国际意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
(二)聘请优质外籍教师,打造师资培训基地 |
(三)坚持教师队伍“引进来、走出去”并举 |
四、拓宽中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思路 |
(一)提高国际化办学主动性 |
(二)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 |
五、提高中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成效 |
(一)积极与国外开展联合培训项目 |
(二)发挥“一带一路”东南亚职教联盟优势 |
六、坚持国际化与边境民族特色相结合 |
(一)契合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二)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坚持民族特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硕博学位论文 |
三、期刊 |
四、其他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一、学术论文 |
二、科研项目 |
致谢 |
(8)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教学语言概述 |
1.4.1.1 教学语言的内涵 |
1.4.1.2 教学语言的分类 |
1.4.2 体育教学语言概述 |
1.4.2.1 体育教学语言的定义 |
1.4.2.2 体育教学语言的分类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国外教学语言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语言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教学语言的相关研究 |
2.4 关于体育教学语言的相关研究 |
3 论文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3.2.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课堂观察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访谈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情及教师情况分析 |
4.1.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情分析 |
4.1.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情况分析 |
4.2 中职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 |
4.2.1 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语言 |
4.2.2 了解学生思想,善用体育精神引导与启发 |
4.2.3 教学语言幽默生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
4.2.4 注重体育课堂的赏识教育,关注学生心理 |
4.2.5 运用普通话教学,熟练使用体育专业语言 |
4.2.6 加强肢体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
4.3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
4.3.1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现状 |
4.3.1.1 普通话运用现状 |
4.3.1.2 专业术语运用现状 |
4.3.1.3 肢体语言运用现状 |
4.3.1.4 导入语运用现状 |
4.3.1.5 讲授语运用现状 |
4.3.1.6 评价语运用现状 |
4.3.1.7 语言暴力现象 |
4.3.1.8 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
4.3.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语言问题的产生原因 |
4.3.2.1 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语言重视不足 |
4.3.2.2 教师培训工作不够全面系统 |
4.3.2.3 教师专业底蕴及语言能力不足 |
4.3.2.4 教师缺乏对教学语言的积累与反思 |
4.3.2.5 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变能力差 |
4.4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语言水平的策略研究 |
4.4.1 对新上岗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语言培训 |
4.4.2 建立教学语言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
4.4.3 中等职业学校与教育部门双管齐下加强作为 |
4.4.4 体育教师主观上重视教学语言的学习积累 |
4.4.5 体育教师自身与时俱进塑造语言魅力 |
4.4.6 体育教师关注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语言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
2.1 人文素养内涵探究 |
2.1.1 素质与素养 |
2.1.2 人文素养的内涵 |
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涵盖的基本内容 |
2.2.1 人文知识 |
2.2.2 人文思想 |
2.2.3 人文精神 |
2.2.4 人文行为 |
2.3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2.3.1 经济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
2.3.2 学生全面发展人才适配的现实需求 |
2.3.3 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
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 |
3.1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
3.1.1 问卷设计 |
3.1.2 问卷的实施 |
3.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数据分析 |
3.2.1 学生人文素养总体情况调查分析 |
3.2.2 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调查分析 |
3.2.3 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调查分析 |
3.2.4 学生人文思想和精神方面的调查 |
3.2.5 学生人文行为和方法方面的调查 |
3.2.6 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调查 |
3.2.7 访谈分析 |
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
4.1.1 学生人文素养总体水平较低 |
4.1.2 学生人文知识较欠缺 |
4.1.3 学生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有待加强 |
4.1.4 学生人文行为有待提高 |
4.1.5 中职学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收效甚微 |
4.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学校层面 |
4.2.2 教师层面 |
4.2.3 学生层面 |
5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
5.1 夯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知识 |
5.1.1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知识输入 |
5.1.2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人文知识学习效率 |
5.1.3 加强人文阅读,拓展学习人文知识途径 |
5.2 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
5.2.1 重视传统文化,提升人文思想 |
5.2.2 提升教师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
5.2.3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
5.3 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行为 |
5.3.1 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注重学生实践 |
5.3.2 利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
5.3.3 完善成绩评审制度,激发学生动力 |
5.4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养培育效果 |
5.4.1 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
5.4.2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 |
5.4.3 加强家校的合作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10)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校本 |
三、校本课程 |
四、校本教材 |
五、校本教材开发 |
六、应用文写作 |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教师访谈 |
四、用人单位访谈 |
五、文本调查研究 |
第二节 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使用存在问题分析 |
一、《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问题 |
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中的短期行为 |
三、《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在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上研究不够 |
四、评价主体单一,监管不到位 |
第三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
一、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 |
二、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
第四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设计与构想 |
第一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元素解读 |
一、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构成人员 |
二、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方法 |
三、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程序 |
四、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
第二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
二、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指导 |
四、KMGD职业高级中学办学定位 |
第三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 |
一、总体目标 |
二、具体目标 |
第四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设计与模块构建 |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选择设计 |
二、教材内容组织设计 |
三、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项目模块体例 |
第五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反思与讨论 |
第一节 教材的试用与建议 |
一、教材试用调整 |
二、教材的教学建议 |
第二节 考核与评价 |
一、对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的评价 |
二、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综合评价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总结及优势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未来与展望 |
一、构建活态化的校本教材 |
二、搭建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平台 |
三、继续完善和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学生学习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相关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
附录4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教程》局部示意图 |
附件5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各项目编写意图说明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就业导向”还是“升学导向”:中职学校发展困境的案例研究[D]. 李梦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研究[D]. 吴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目标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X学校为例[D]. 段然.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思维导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兰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黄丽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OBE理念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M校为例[D]. 臧玲.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个案研究[D]. 魏靖.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8]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杨烨. 吉林体育学院, 2020(10)
-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冯菁.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10]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D]. 杨正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