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施工及桩基托换技术数值分析

深圳地铁施工及桩基托换技术数值分析

一、深圳地铁施工及桩基托换技术的数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孟成[1](2021)在《地铁盾构下穿既有桥梁对周边工程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地铁的不断修建,工程技术难题也在不断变化升级。因为早期城市建设较少会考虑地下空间的分布问题,盾构隧道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既有桩基侵入隧道的情况。地铁建设的过程中会考虑使用桩基托换的方法来解决,并对旧桩直接盾构切除。而桩基托换和盾构切桩均会对周边工程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建构筑物桩基破坏,造成工程事故。本文根据南昌地铁2号线盾构下穿八一桥时对周边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南昌地铁2号线某区间段由于八一桥若干独柱独桩侵入隧道需要进行桩基托换。而桩基托换会对周边工程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取其中一根桩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托换施工顶升、卸载及截桩三个关键步骤,并通过对这三个施工阶段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托换梁和新桩的位移变化均处在安全范围内,施工方案能有效控制变形,但在顶升和截桩阶段应加强对新桩和桥墩的监测。在对原先的独柱独桩桥梁进行托换后,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新托换桩与隧道的距离不同;托换梁和隧道的夹角不同。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按照1:30的比例研究了地铁盾构下穿不同位置的新托换桩时对周边工程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托换梁与隧道间角度不变时,桩距越小对桩基的影响越大;当桩距不变时,托换梁与隧道间的夹角越小对桩基的影响越大。针对桩距小夹角小的托换桩,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在实际工程中,地铁盾构往往会根据周边工程环境选取适宜的埋深,本文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铁盾构隧道的埋深不同时,地表沉降和托换桩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越深对地表沉降产生的影响就越小,但会对桩产生的影响较大。并且,隧道所在之处对桩身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托换桩设计时,应该考虑对隧道区域的桩身进行加固。为了进一步研究泥水盾构和旧桩切除的共同作用对桩基产生的影响,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精细化模拟现场施工过程,重点分析了托换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旧桩切除会导致托换桩产生较大的弯矩、剪力和水平位移,在实际工程中应该加强对周边工程环境的监测。

刘震[2](2020)在《既有建筑物桩-梁托换基础加固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大连市某小区四层框架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而进行的基础托换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分析,对发生沉降的框架结构内力变化及局部桩-梁托换基础加固效果等进行了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常用的加固方法。介绍结构的工程概况,并对现场测量的基础沉降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基础加固方案的选择,针对桩-梁托换加固方案对托换桩的承载力及托换梁的设计进行验算。(2)考虑房屋结构长度方向不均匀沉降,设置整体沉降三种工况:结构施加原设计荷载,柱脚采用完全固定,模拟结构基础不发生沉降情况;柱脚施加10mm的竖向位移,模拟结构基础发生均匀沉降;柱脚施加不等的竖向位移量,模拟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分析三种不同沉降量下建筑结构的纵向梁端弯矩及柱脚轴力变化幅度,得出相邻柱基沉降量的差是影响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既有建筑物梁端弯矩及柱脚轴力变化的关键因素。考虑结构局部沉降:设置边柱、中柱、角柱沉降三种工况,讨论局部沉降量及发生沉降位置对框架结构的横向梁端、纵向梁端弯矩及柱脚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靠近沉降柱的结构内力变化较大,离沉降柱越远影响越小,且结构中柱的沉降对结构的影响范围最广。(3)根据基础承受荷载及桩基础局部沉降量,通过数值分析,反向推算地基的承载力;对桩-梁托换加固后的基础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其沉降控制效果;改变托换体系的桩长、桩径、桩身弹性模量、梁高及梁跨度的变化,分析各因素对托换体系沉降控制效果的影响,得出适当的增大桩长、桩径能够得到良好的沉降控制效果;最后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其可行性。

陈霆轩[3](2020)在《小间距重叠隧道施工对高架桥托换桩基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使得地面空间变得更加拥挤,地下轨道交通成为最高效、最便捷的交通出行工具之一。在密集的城市里,高层建筑以及高架桥梁桩基通常需要打入地下几十米深的坚硬岩层,因此,地铁隧道线路与桩基的位置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在地铁规划线路无法更改的情况下,施工上主要通过对桩基进行加固以及托换来保证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建筑物的安全。目前,我国的地铁建设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成果较为有限,很多工程设计参数只能通过经验预估,施工过程造成地表沉降过大以及邻近建筑物损害严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深入对这方面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归纳了以往学者对这方面研究所得出的经验与结论,并列出了当今研究分析的不足之处,然后简要对桩基托换技术、盾构法施工原理以及隧道开挖造成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进行介绍,最后,结合深圳地铁重叠隧道施工的典型工程实例,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重叠隧道开挖前后托换桩基的内力和变形规律进行模拟研究。主要研究思路大致如下:(1)根据工程实例的桩基托换方案、重叠隧道施工概况及地质情况等,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上下重叠隧道先后穿越高架桥托换桩基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地表沉降以及托换桩基受力变形的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作对比,证实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2)在工程案例的基础上,改变上下重叠隧道开挖的先后顺序、托换桩基的长度、上下两隧道的间距,分别建立不同的对比模型,并对托换桩基内力以及位移的变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

胡友刚[4](2020)在《地铁隧道穿越敏感异形板桥的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铁隧道下穿桥梁基础产生的变形将传递给桥梁上部结构而形成附加应力,当上部结构为敏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异形板结构时会产生结构开裂等影响桥梁安全运营的重大隐患,北京地铁修建中多次遇到了这种工程难题。论文基于新建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梁时出现的大量桥板开裂工程难题,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北京地铁7号线、10号线区间隧道穿越敏感异形板桥的工程案例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地铁隧道穿越敏感异形板桥的变形控制标准、施工风险识别与评价、施工控制技术关键工序及异形板桥工后裂缝修复分析等风险控制技术的系统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创新性成果:(1)工程案例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数据证明,地铁隧道穿越敏感异形板桥时,上部结构板的单墩沉降或隆起值在3mm以内、相邻墩间差异沉降值在2mm(0.15‰)以内,能有效抑制板底裂缝的出现,能确保上部结构在地铁隧道穿越后的正常使用。(2)可控式主动托换技术主要以钢托换梁的位移、应力为控制指标,有效地将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的位移控制在3mm以内,因其工序较多,须分阶段严格控制托换桩施工、托换顶升和隧道开挖三个主要工序的工程风险。(3)补偿式顶升技术充分利用了异形板向上的变形能力,在地铁隧道施工前预顶升异形板桥的上部结构,减小了地铁隧道下穿施工时控制桥梁结构变形的难度,同时在地铁隧道下穿过程中及时补偿了异形板的沉降变形,从而实现了地铁盾构隧道在砂卵石地层中安全地穿越敏感异形板桥。(4)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产生的裂缝均出现在跨中的板底位置,这与连续梁的变形破坏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新增裂缝主要为横向、斜向裂缝,与墩柱的差异沉降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附加应力分布区域与工后裂缝分布区域存在差异,需将计算沉降值折减后作为反向顶升值补偿异形板因隧道开挖诱发的沉降变形。(5)鉴于主动托换技术补偿变形不及时、补偿式顶升技术只限于盾构隧道施工且风险大的问题,提出了地铁隧道穿越敏感异形板桥的新工艺,即在工前预顶升异形板的主要影响部位以减小跨中应力,预留出隧道下穿施工的变形空间,同时主动托换下穿桩基础减小工程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当异形板沉降达到控制值的70%时启动同步顶升及时减小异形板的附加应力,这一新工艺将使穿越敏感异形板桥梁的重大风险工程更加可控。

公伟增[5](2020)在《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建筑物桩基变形影响及控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轨道建设的日益发展,地铁线网越来越密集,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地铁隧道掘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穿越既有建筑物,对工程施工及建筑物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桩基施工过程中地表和桩基的变形规律及其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深圳地铁6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框架结构建筑物桩基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复杂地层中盾构下穿建筑物桩基施工关键技术,通过Midas GTS进行有限元建模,对未加固条件下盾构隧道下穿掘进引起的地表和建筑物桩基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针对直接施工后地表和桩基变形较大,提出袖阀管和高压旋喷桩组合的土体加固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对三种加固方案分析,确定最优的加固方案并进行现场施工。对施工过程中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和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土压平衡盾构下穿建筑物桩基过程中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盾构下穿建筑物桩基对地层沉降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下穿区域前后15m的范围,盾构双线同时下穿区域地表的沉降较单线下穿区域增加30%左右。双线盾构下穿施工完成后地表的沉降槽呈不规则的“W”或“V”型。(2)在土体未加固时盾构下穿建筑物桩基施工引起地表和建筑物桩基的沉降量较大,既有桩基发生沉降是为了弥补桩基承载力的损失,在对土体采取高压旋喷桩和袖阀管组合的加固方式后,地表和建筑物桩基的沉降减小70%左右,对下穿区域采取土体加固的方法能有效的控制盾构下穿带来的不良影响。(3)对土体的加固要同时考虑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减小刀盘对周围地层的扰动,通过对比分析,桩周中性点以下区域的加固对提高建筑物桩基的承载力增益效果最好。(4)双线隧道不同开挖方式对地层沉降影响较大,双线隧道同时掘进时地表和桩基的沉降最大。左右线隧道一前一后施工能够降低盾构施工扰动,减小地层和桩基的沉降,正下穿隧道先行施工完,再施工侧穿隧道,这种开挖方式引起的地表和桩基沉降最小。(5)地表和建筑物桩基沉降的数值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吻合度较高,沉降变化规律一致,数值差别较小,对工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陈子全,汪波,吴迪,杨意[6](2019)在《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群的桩基托换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析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群中桩基托换过程的受力转换机理及盾构隧道掘进对群桩基础结构的影响,文章以深圳地铁10号线盾构隧道穿越广深高速桥梁桩基群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开展桩基托换与地铁隧道施工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桩基托换后,桥梁荷载体系从桥面板→桩基→地基土转换为桥面板→既有桩基+托换桩→地基土,被托换桩的上覆荷载能够有效地转移到新建托换桩上;在桩基托换与盾构掘进过程中所产生的沉降变形能够提高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使得桩基结构的最大主应力有所降低;桥梁桩基沉降量以盾构隧道推进过程中由地层损失和掘进扰动产生的沉降变形为主,桩基托换所产生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20%30%;桩基沉降变形、侧向位移与主应力降低效应均主要表现在托换桩上,非托换桩变化不大;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变形主要产生在桩基托换区域附近,且以沉降变形为主,水平位移较小。

吕昌昱[7](2019)在《大轴力桥梁桩基托换梁变形限值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大大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但在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下越既有建筑物,导致地下轨道交通与既有建筑基础产生冲突,需要采用桩基托换的方式进行处理。本文依托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拟建隧道下穿既有T3A航站楼主线挢22号桥墩,对大轴力桥梁桩基托中托换梁的变形限值,变形监测以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大轴力桥梁桩基托换施工方案的分析,可知托换梁施工和受力体系转换处于整个施工中最关键的两个阶段,由于施工场地位于T3A航站楼主线桥下,地下管线较多,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托换梁受到上部桥梁传递的车辆动荷载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施工中必须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施工监测,保障施工质量安全。(2)在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桥墩上部既有复杂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分析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可以获得桥梁桩基在整个托换过程中的位移最大极限值,从而能够计算出结构最大位移处及上部既有复杂桥梁相关构件的弹性应力允许极限值,为桩基托换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与位移监测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锯。(3)通过对既有桥梁的观场观测.考虑被托换的桥梁已发生的沉降值和桥梁结构容许受力,结合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以及施工监测结果,参考国内外其他主动托换的工程实例.设定托换粱的沉降控制值。(4)基于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托换梁沉降、托换梁应力及应变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以此获得每个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部强度和变形情况,根据实际监测信息来了解不同施工阶段因桩基托换对于上部桥梁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从而相应地控邮变形速串,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既合桥梁运营安全,采取措施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魏士杰[8](2019)在《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桩基托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公路隧道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工程案例。而在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过程中,开挖土体不可避免的会对地表和既有建筑物产生影响,为减小这种影响,必须要进行基础托换或基础加固。而城市中很多建筑物采用的是桩基础,因此研究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桩基托换技术就很有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桩基托换技术的研究现状,即介绍了明挖隧道下穿建筑物和暗挖隧道下穿建筑物基础托换的形式,分析了隧道与地表建筑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其次以康王路延伸隧道下穿绿化大厦桩基托换为例,通过对国内规范和各城市工程经验的控制标准调查,确定了隧道下穿绿化大厦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和相邻柱基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通过数值模拟,对该隧道明挖下穿绿化大厦方案进行了设计和施工安全性分析。也以康王路延伸隧道下穿东风西路高架桥基础加固和康王路延伸隧道下穿广元西路立交桥基础加固为例,通过对国内规范和各城市工程经验的控制标准调查,确定了隧道下桥梁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和相邻墩台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多种工况下隧道暗挖下穿桥梁桩基的情况,对隧道暗挖下穿桥梁加固方案进行了设计和施工安全性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践,确定了托换梁的施工顺序、方法和施工监测方案。通过本研究可知,基础托换可较好地控制隧道施工变形,研究结果为该工程设计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也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

赵瑞桐[9](2019)在《基于桩基托换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影响与掘进安全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地铁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地铁盾构隧道在繁华城区下穿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甚至建构筑物桩基侵入盾构隧道界限所带来的工程难题屡见不鲜,尤其是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时,由于桥梁结构自重大,所承受的动荷载大,极易受到盾构隧道开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这样的工程难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深圳地铁10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深圳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桥施工为依托,利用数值仿真计算和实测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时,桥、隧结构相互影响效应出发,对工程实施的一系列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研究控制这种影响的工法技术和掘进安全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数值仿真计算对盾构隧道不采用任何控制手段的情况下下穿既有桥梁桩基的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桥梁、隧道结构力学响应的分析,揭示了此情形下,桥、隧结构相互影响较大,难以保证施工安全;(2)为控制盾构隧道直接下穿既有桥梁情形下桥、隧结构的相互影响,分析桩基主动托换工法的应用优势,全面梳理应用于本工程的改进型桩基主动托换工法的施工流程和工法要点,并利用数值仿真计算,对桩基托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论证了改进型桩基托换工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3)利用数值仿真计算对采用桩基托换后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桥梁、隧道结构力学响应的分析,论证桩基托换工法可以有效控制桥、隧结构的相互影响,保障了施工安全。(4)根据盾构隧道下穿保税区一号通道桥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结合实际施工中桥梁结构的变形监测数据以及盾构施工参数,从盾构掘进安全对策角度进一步完善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影响的控制技术。

刘子阳[10](2019)在《城际铁路明挖隧道下穿桥梁桩基托换施工及优化分析》文中指出我国的轨道交通的建设正在处于高速发展黄金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往往要修建隧道,隧道的修建难免会碰到穿越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问题。本文以松山湖隧道明挖区间下穿广深高速公路高架桥工程为背景,为了保证桥梁上部结构及地下结构不受明挖隧道下穿的干扰,对原结构的基础桩基进行托换施工,并从工程实际出发,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在桥梁桩基托换和基坑开挖对临近桩基的影响方面展开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桩基托换施工中,通过MIDAS-Civil数值模拟和相关公式计算,得出了桥梁上部结构变形规律并验证实际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在不同荷载作用方式和不同荷载条件下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N76梁在桩基托换工程中受到施工影响更大;在两种车辆荷载布置情况下,承载力极限组合作用下托换梁与横隔梁受到的弯矩和产生的挠度最大,仅受汽车荷载作用下横隔梁与托换梁弯矩和挠度最小;对托换梁极限状态下的承载能力根据相关规范进行了公式验算,证明了实际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2)运用MIDAS GTS NX软件对基坑开挖与临近桩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桩身位移、桩身弯矩和桩侧摩阻力三个角度上,通过改变桩身刚度、连续墙刚度、桩基距基坑距离和桩顶荷载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桩的水平承载能力,同时随着桩基与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大和连续墙刚度的增大,桩顶侧移、桩身弯矩和桩身最大摩阻力逐渐减小,桩基摩阻力的中性点位置逐渐下移;刚性桥桩更容易先于上部结构破坏,反之柔性桥桩将后于上部结构破坏。(3)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对开挖过程进行应力渗流耦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表沉降和桩身应力不断增大,基坑边缘土体和桩周部分土体会发生塑性变形。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围护墙侧移和地面沉降变化情况,得出了两道横撑轴力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计算分析对横撑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第一道横撑减少2根、第二道横撑减少4根时,可以保证明挖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节约材料和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二、深圳地铁施工及桩基托换技术的数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地铁施工及桩基托换技术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地铁盾构下穿既有桥梁对周边工程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基托换施工的研究现状
        1.2.2 地铁盾构对周边工程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1.2.3 不同埋深的地铁盾构对周边工程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桩基托换对桥梁上部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
    2.1 概述
    2.2 工程背景
        2.2.1 工程概况
        2.2.2 工程地质
        2.2.3 桥桩与隧道关系
        2.2.4 桥桩托换方案
    2.3 桩基托换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2.3.1 模型建立
        2.3.2 模拟过程
    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5 桩基托换施工现场监测
        2.5.1 监测内容
        2.5.2 监测方法
    2.6 监测数据分析
        2.6.1 托换桩顶升阶段
        2.6.2 托换桩卸载阶段
        2.6.3 托换桩截桩阶段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盾构下穿既有桥梁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
    3.1 概述
    3.2 相似模型试验原理
    3.3 试验方案设计
        3.3.1 模型箱的设计及制作
        3.3.2 试验用土及开挖方案
        3.3.3 隧道及衬砌
        3.3.4 桩和承台
        3.3.5 测量仪器
    3.4 试验方法及过程
    3.5 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盾构对不同位置托换桩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方案
        4.2.1 桩的制备
        4.2.2 试验分组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托换桩桩间距不同时桩身弯矩的变化分析
        4.3.2 托换梁与隧道的角度不同时桩身弯矩的变化分析
    4.4 隧道埋深不同时对托换桩影响的研究
        4.4.1 模型建立
        4.4.2 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泥水盾构和旧桩切除的共同作用对托换桩的影响研究
    5.1 概述
    5.2 泥水盾构切桩方案
    5.3 数值分析方案
        5.3.1 模型建立
        5.3.2 盾构和切桩的模拟
        5.3.3 分析方法
    5.4 数据分析
        5.4.1 泥水盾构和切桩对托换桩弯矩的影响
        5.4.2 泥水盾构和切桩对托换桩剪力的影响
        5.4.3 泥水盾构和切桩对托换桩水平位移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既有建筑物桩-梁托换基础加固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基础托换技术研究与应用概况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概况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概况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常用解决方案
    2.1 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的影响
    2.2 基础不均匀沉降事故原因分析
        2.2.1 场地地质环境的原因
        2.2.2 房屋结构的原因
        2.2.3 施工方面的原因
    2.3 基础加固常用方法
        2.3.1 渗入性注浆加固法
        2.3.2 树根桩托换加固法
        2.3.3 基础加宽托换法
        2.3.4 桩-梁托换加固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案例基础沉降量检测及加固方案论证
    3.1 工程概况
    3.2 场地条件
        3.2.1 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3.2.2 地层构造
        3.2.3 地下水情况
    3.3 结构基础沉降量检测及分析
    3.4 基础加固方案
        3.4.1 基础加固目的
        3.4.2 基础加固方案确定
        3.4.3 基础加固方案初步设计
        3.4.4 托换桩承载力验算
        3.4.5 托换梁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均匀沉降对框架结构内力变化的影响
    4.1 引言
    4.2 结构模型
        4.2.1 模型计算参数选取
        4.2.2 模型荷载施加
        4.2.3 计算工况
    4.3 整体沉降对框架结构内力变化的影响
        4.3.1 工况S1的框架变形、应力及内力
        4.3.2 工况S2的框架变形、应力及内力
        4.3.3 工况S3的框架变形、应力及内力
    4.4 局部沉降对框架结构内力变化的影响
        4.4.1 角柱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4.4.2 边柱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4.4.3 中柱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桩-梁托换加固模拟及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计算模型参数选取
    5.3 地基土本构模型选取
    5.4 计算模型
        5.4.1 单元类型
        5.4.2 桩-土接触
        5.4.3 网格划分
        5.4.4 边界条件
    5.5 数值模拟
        5.5.1 地应力平衡
        5.5.2 原桩基沉降数值模拟
        5.5.3 托换结构内力及沉降分析
        5.5.4 桩-梁托换优化分析
    5.6 桩-梁托换体系优化设计
        5.6.1 托换梁设计
        5.6.2 托换桩设计
        5.6.3 整体托换模拟分析
        5.6.4 托换结构受力及沉降控制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小间距重叠隧道施工对高架桥托换桩基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基托换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盾构隧道开挖对地层影响的研究现状
        1.2.3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研究现状
        1.2.4 重叠隧道施工的研究现状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桩基托换技术和盾构施工对桩基的影响机理
    2.1 桩基托换技术
        2.1.1 桩基托换的分类
        2.1.2 桩基托换的施工步骤
        2.1.3 桩基托换的关键技术问题
    2.2 盾构法隧道施工简介
        2.2.1 盾构机的工作原理
        2.2.2 盾构机的组成及功能
        2.2.3 盾构法施工的流程
    2.3 盾构法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研究
        2.3.1 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原因
        2.3.2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的规律
        2.3.3 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因素
    2.4 盾构法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机理
        2.4.1 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破坏形式
        2.4.2 盾构隧道施工对桩基的竖向位移影响
        2.4.3 盾构隧道施工对桩基的横向位移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盾构重叠隧道现场监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桩基托换施工概况
        3.1.2 盾构施工概况
        3.1.3 工程地质情况
    3.2 施工现场监测
        3.2.1 监测点位布置
        3.2.2 监测频率及控制值
        3.2.3 监测实测数据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叠隧道盾构法施工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4.1 有限元软件MIDAS-GTS简介
        4.1.1 MIDAS-GTS的特点
        4.1.2 MIDAS-GTS的建模分析流程
    4.2 计算模型
        4.2.1 基本假定
        4.2.2 模型建立
        4.2.3 参数选取
        4.2.4 边界条件确定
        4.2.5 施工过程模拟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盾构开挖对地表的影响分析
        4.3.2 桩基托换工程的数值分析
        4.3.3 盾构开挖对托换桩基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条件下重叠隧道施工对托换桩基的影响分析
    5.1 不同隧道开挖顺序对托换桩基的影响
        5.1.1 桩体变形分析
        5.1.2 桩体内力分析
    5.2 不同隧道间距对托换桩基的影响
        5.2.1 桩体变形分析
        5.2.2 桩体内力分析
    5.3 不同桩长对托换桩基的影响
        5.3.1 桩体变形分析
        5.3.2 桩体内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地铁隧道穿越敏感异形板桥的风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敏感异形板桥结构变形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桩基变形理论研究现状
        1.2.3 地铁隧道邻近敏感桥梁控制技术工艺研究现状
        1.2.4 地铁穿越敏感桥梁的工后分析及修复研究现状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异形板桥结构受力分析和变形限值确定
    2.1 引言
    2.2 异形板桥的结构特点及计算方法
        2.2.1 异形板桥的结构及受力特点
        2.2.2 异形板桥的结构计算方法
    2.3 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典型工程及初始应力分析
        2.3.1 穿越异形板桥的典型工程案例介绍
        2.3.2 异形板桥结构计算模型
        2.3.3 异形板桥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应力分析
    2.4 异形板在基础不同位移情况下的变形限值计算
        2.4.1 单墩沉降情况下异形板的附加应力及变形限值计算
        2.4.2 单墩隆起情况下异形板的附加应力及变形限值计算
        2.4.3 群墩沉降情况下异形板的附加应力及变形限值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梁的可控式主动托换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可控式主动托换技术概述及内容
        3.2.1 可控式主动托换技术概述
        3.2.2 可控式主动托换技术工艺内容
    3.3 可控式主动托换的风险识别及变形分析
        3.3.1 施工风险识别
        3.3.2 关键工序的施工风险分析
        3.3.3 托换桩施工引起异形板桥结构变形的分析
        3.3.4 桩基托换对异形板桥结构变形的控制分析
        3.3.5 隧道不同变形控制水平对异形板桥结构的影响分析
    3.4 可控式主动托换关键技术研究
        3.4.1 可控式主动托换技术设计
        3.4.2 可控式主动托换控制要点与监测结果分析
        3.4.3 隧道下穿托换体系控制措施的试验研究
    3.5 主动托换技术工艺的控制效果分析
        3.5.1 主动托换技术工艺中产生的结构沉降分析
        3.5.2 主动托换技术工艺中结构变形与开裂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梁的同步补偿式顶升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同步补偿式顶升技术概述及内容
        4.2.1 同步顶升技术概述
        4.2.2 同步补偿式顶升控制技术工艺内容
    4.3 同步补偿式顶升技术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技术分析
        4.3.1 施工风险识别
        4.3.2 关键施工参数的计算分析
        4.3.3 盾构施工过程的风险模拟分析
        4.3.4 补偿式顶升关键技术分析
    4.4 同步补偿式顶升技术的盾构试验研究
        4.4.1 土压平衡盾构土压力规则系数分析
        4.4.2 土压平衡盾构土体改良试验研究
        4.4.3 土压平衡盾构试验段综合试验
    4.5 补偿式顶升技术工艺的控制效果分析
        4.5.1 桩基和地表沉降与盾构机土压力的关系分析
        4.5.2 补偿顶升技术体系中结构变形与开裂分析
        4.5.3 补偿顶升工艺中产生的差异沉降与附加应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的工后修复方案分析和技术改进
    5.1 引言
    5.2 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的工后修复方案分析
        5.2.1 异形板工后裂缝的统计分析
        5.2.2 异形板裂缝与桩基沉降的相关性分析
    5.3 地铁隧道穿越异形板桥的风险控制技术改进
        5.3.1 现有穿越异形板桥技术工艺的不足
        5.3.2 今后穿越异形板桥技术工艺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建筑物桩基变形影响及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盾构施工对地层及建筑物桩基的影响分析
    2.1 盾构法施工原理及其力学行为分析
    2.2 盾构法掘进对地层的影响机理
    2.3 盾构法掘进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桩基影响的数值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地质
    3.3 复杂地层中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5 盾构下穿建筑物桩基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盾构下穿建筑物桩基控制措施分析
    4.1 建筑物桩基控制措施
    4.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3 各加固方案的对比
    4.4 双线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施工现场加固措施及监测数据分析
    5.1 建筑物桩基加固施工
    5.2 施工现场监测
    5.3 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5.4 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群的桩基托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
3 桩基托换设计方案
    (1)基坑开挖
    (2)托换梁施工
    (3)新建托换桩
    (4)托换预顶
    (5)截断既有桩基
    (6)封桩及基坑回填
4 数值模型的建立
5 桩基托换过程的受力转换机理分析
    5.1 托换过程中的桩基受力转换机理
    5.2 托换过程中的桩基沉降分析
6 盾构隧道对桩基的影响分析
    6.1 盾构推进过程中的桩基受力分析
    6.2 盾构推进过程中的桩基变形分析
    6.3 盾构隧道管片变形受力分析
7 结论

(7)大轴力桥梁桩基托换梁变形限值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变形限值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桩基托换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3 桩基托换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4 桩基托换施工监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大轴力桥梁桩基托换梁施工关键技术
    2.1 工程概况及设计方案
        2.1.1 工程概况
        2.1.2 既有桥梁概况
        2.1.3 桩基托换方案
        2.1.4 托换梁的设计
    2.2 总体施工方案
        2.2.1 施工步骤
        2.2.2 施工组织流程
    2.3 托换梁施工关键技术
        2.3.1 托换梁施工
        2.3.2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
    2.4 托换受力体系转换关键技术
        2.4.1 安装可调自锁千斤顶装置
        2.4.2 预顶
        2.4.3 封桩
    2.5 本章小结
3 大轴力桥梁桩基托换梁变形限值分析
    3.1 变形限值确定的原则
    3.2 被托梁的梁部结构设计参数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单元模型
        3.3.2 分析思路
        3.3.3 荷载的确定
        3.3.4 模型建立及有限元的划分
        3.3.5 有限元计算云图及分析
    3.4 截面计算及有限元分析结果
        3.4.1 计算截面的换算
        3.4.2 控制截面的选取
        3.4.3 梁部容许位移判定准则
        3.4.4 控制截面最不利工况的确定
        3.4.5 有限元分析结果
    3.5 国内外经典托换工程变形控制标准
    3.6 本章小结
4 大轴力桥梁桩基托换梁施工监测分析
    4.1 监测目的
    4.2 自动化监测系统
        4.2.1 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系统
        4.2.2 桥墩倾斜自动化监测系统
    4.3 托换梁施工监测方案
        4.3.1 托换梁沉降
        4.3.2 托换梁应力
        4.3.3 托换梁应变
    4.4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4.4.1 托换梁位移监测结果
        4.4.2 托换梁应变监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桩基托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基托换结构型式与参数研究现状
        1.2.2 桩基托换既有结构允许附加变形与应力研究现状
        1.2.3 桩基托换施工中既有建筑安全评估研究现状
        1.2.4 桩基托换施工工艺、工法研究现状
        1.2.5 托换施工及隧道施工既有建筑结构安全监测方案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桩基托换及隧道下穿对建筑物的影响
    2.1 桩基托换概述
    2.2 明挖隧道施工下穿建筑物基础托换
        2.2.1 坑式基础托换
        2.2.2 地下连续墙基础托换
        2.2.3 斜向钻孔桩基础托换
    2.3 暗挖隧道施工下穿建筑物基础托换
        2.3.1 地面桩基托换
        2.3.2 洞内桩基托换
    2.4 隧道与地表建筑物相互作用影响
        2.4.1 隧道开挖地表沉降槽
        2.4.2 隧道开挖纵向变形
        2.4.3 隧道开挖对建筑物的变形影响
        2.4.4 建筑物抵抗变形的性能
        2.4.5 上部结构在隧道开挖下的变形模式
第三章 明挖隧道下穿绿化大厦安全性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3.2.1 基坑与岩土工程标准
        3.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
        3.2.3 国内城市地下工程经验标准
        3.2.4 绿化大厦控制标准
    3.3 托换施工设计
        3.3.1 人工挖孔桩施工
        3.3.2 挖槽施工
    3.4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3.4.1 计算软件简介
        3.4.2 计算的基本设定
        3.4.3 计算模型概况
    3.5 计算结果与分析
        3.5.1 绿化大厦地表沉降
        3.5.2 绿化大厦整体倾斜
        3.5.3 绿化大厦柱基的差异沉降
        3.5.4 绿化大厦托换梁应力分析
        3.5.5 隧道结构应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暗挖隧道下穿桥梁桩基安全性分析
    4.1 暗挖隧道下穿桥梁桩基控制标准
    4.2 工程概况
    4.3 暗挖隧道下穿东风西路高架桥桩基安全性分析
        4.3.1 台阶法暗挖模型概况
        4.3.2 超前加固前的安全性分析
        4.3.3 超前加固后的安全性分析
        4.3.4 超前加固前平顶式隧道CRD法开挖安全性分析
        4.3.5 超前加固后平顶式隧道台阶法开挖安全性分析
    4.4 暗挖隧道下穿广园西路高架桥桩基安全性分析
        4.4.1 台阶法暗挖模型概况
        4.4.2 超前加固后安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托换施工与施工监测
    5.1 托换梁施工
        5.1.1 施工顺序
        5.1.2 施工方法
    5.2 施工监测
        5.2.1 监测项目
        5.2.2 监测点布置
        5.2.3 监测要求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桩基托换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影响与掘进安全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盾构隧道开挖对地层变形的影响与控制
        1.2.2 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与控制
        1.2.3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影响与控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影响研究
    2.1 依托工程背景
        2.1.1 工程概况
        2.1.2 地质水文概况
        2.1.3 工程重难点分析
        2.1.4 下穿施工安全控制标准
    2.2 基于数值仿真的下穿施工过程力学行为研究
        2.2.1 数值模型概况
        2.2.2 计算参数取值
        2.2.3 数值仿真模拟过程
        2.2.4 工程结构监测点设置
        2.2.5 盾构下穿施工力学响应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桩基主动托换工法技术研究
    3.1 改进型桩基主动托换施工技术
        3.1.1 工法概述
        3.1.2 工法构件参数
        3.1.3 工法实施要点
    3.2 基于数值仿真的桩基托换过程力学行为研究
        3.2.1 数值模型概况
        3.2.2 托换过程托换梁及桥墩力学行为研究
        3.2.3 托换过程桥梁结构变形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桩基主动托换工法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4.1 数值模型概况
    4.2 盾构下穿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4.2.1 盾构下穿施工桥梁力学响应分析
        4.2.2 盾构下穿施工隧道力学响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盾构下穿既有桥梁掘进安全对策研究
    5.1 区间盾构掘进风险因素分析
        5.1.1 上跨下穿敏感建、构筑物
        5.1.2 地质条件风险因素
    5.2 盾构机合理选型研究
    5.3 掘进控制技术措施
    5.4 掘进参数控制研究
    5.5 实测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0)城际铁路明挖隧道下穿桥梁桩基托换施工及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梁桩基托换研究现状
        1.2.2 基坑开挖对临近桥桩影响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施工方案
    2.1 工程背景
    2.2 施工方案
        2.2.1 托换施工方案
        2.2.2 明挖隧道施工方案
    2.3 小结
第三章 桩基托换力学行为分析
    3.1 桥梁上部结构几何特性
    3.2 结构主力(恒载)计算
    3.3 桥梁上部结构可变荷载作用计算
        3.3.1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3.3.2 车道折减系数及冲击系数
        3.3.3 汽车可变荷载的计算
    3.4 临时支架托换梁及桥梁上部横隔梁的分析
        3.4.1 作用力的组合
        3.4.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4.3 计算模型在几种组合下的内力、应力及位移
        3.4.4 托换梁及横隔梁的验算
    3.5 小结
第四章 明挖施工对桥桩的影响研究
    4.1 基坑变形机理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计算模型假定
        4.2.2 相关材料计算参数
        4.2.3 有限元模型
    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4.3.1 桩与基坑不同间距的影响分析
        4.3.2 桩基不同刚度的影响分析
        4.3.3 桩顶承受不同竖向荷载的影响分析
        4.3.4 连续墙不同刚度的影响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坑开挖对群桩基础施工影响的数值仿真分析
    5.1 群桩-基坑相互作用理论介绍
        5.1.1 群桩荷载传递特性
        5.1.2 群桩地基应力状态
        5.1.3 群桩中单桩的受力特点
        5.1.4 基坑开挖对临近群桩基础的影响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2.1 有限元模型介绍
        5.2.2 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介绍
    5.3 数值模型计算成果与分析
        5.3.1 地表沉降分析
        5.3.2 桩身最大应力分析
        5.3.3 渗流场与土体塑性区分析
        5.3.4 横撑轴力分析
    5.4 监测结果分析与支护优化
        5.4.1 监测点的布置
        5.4.2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
        5.4.3 地表沉降实测分析
        5.4.4 轴力监测数据分析
        5.4.5 横撑优化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深圳地铁施工及桩基托换技术的数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铁盾构下穿既有桥梁对周边工程环境的影响研究[D]. 孟成.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既有建筑物桩-梁托换基础加固法研究[D]. 刘震.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小间距重叠隧道施工对高架桥托换桩基的影响分析[D]. 陈霆轩. 广州大学, 2020(02)
  • [4]地铁隧道穿越敏感异形板桥的风险控制技术研究[D]. 胡友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建筑物桩基变形影响及控制分析[D]. 公伟增.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群的桩基托换技术研究[J]. 陈子全,汪波,吴迪,杨意. 现代隧道技术, 2019(05)
  • [7]大轴力桥梁桩基托换梁变形限值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D]. 吕昌昱.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桩基托换技术研究[D]. 魏士杰.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9]基于桩基托换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影响与掘进安全对策研究[D]. 赵瑞桐.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10]城际铁路明挖隧道下穿桥梁桩基托换施工及优化分析[D]. 刘子阳.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深圳地铁施工及桩基托换技术数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