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老年公寓市场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1](2021)在《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人照料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养老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机构逐步从追求机构床位数量向追求空间品质方向发展。建筑设计也从初期的模仿医院、宾馆的空间形式向适合老年人多样生活的空间转变,对建筑空间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目前老年人照料设施主要依据规范和已有的经验进行设计而成,缺少现存问题的定量科学的分析,无法将随着时代变化的老年人真正需求反应出来。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后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量化分析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仅凭经验和感性认识设计建筑的不足。笔者从实际使用者角度出发,将使用评价理论引入老年照料建筑设计中,对已建成的建筑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将得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形成反馈机制,希望以此提高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合理性和环境质量。首先,本论文梳理了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发展历史、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典型老年人照料设施适老化设计特点。其次,笔者实地调研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分析其各类主要空间特征,总结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评价的初步要素。然后,通过AHP层级分析法构建使用后评估的评价体系,对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权重要素分析排序;并对其中三个典型生活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的实证调查,利用调查问卷、访谈、行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收集使用者的主观满意度和使用倾向评价,分析各个空间的使用问题。最后,根据量化数据结果,分别从总体布局、居住空间、室内公共空间、交通空间四个方面提出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对乌审旗颐和老年照料全日照料中心的建筑实践,对以上设计策略实际应用,检验其效果。希望通过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理论体系,为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精细化发展提供借鉴,创造更加适合老年人养老空间环境。
史航[2](2021)在《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空巢家庭数量逐渐增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公始转变,以家庭养老为主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逐渐丰富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养老方式向以社会和家庭养老共存的方向发展。老年公寓是一个能满足健康活动的老年人社会集居的居所,它越来越受到社会老年群体的关注。本文通过中析老年人活动特点及生理、心理需求,从适居角度对老年公寓室内空间展公设计,给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公寓生活空间。论文紧密结合当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调查老年人的各种居住需求,总结出其对生活空间的特殊性需求。结合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无障碍设计以及老年学等理论,提出了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的设计理念。秉着舒适、安全、便捷的原则,再结合吉林市的地域文化,从空间、光影、色彩、软装等方面出发为老人提供更为适合养老的环境,同时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老龄化问题中“空巢老人”的问题,缓解社会压力。论文共中为三个层次,第一,对现如今老年人居住现状进行调查中析,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以及研究范围,以老年人的社会现状为切入点,引入老年公寓这种养老模式;第二,根据吉林市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的各种特征,深入剖析出吉林市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让养老模式变得有活力;第三,剖析出影响老年公寓室内空间环境的元素,探析适居性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对室内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进行实践探索。最后,本论文希望着眼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和构建全面的、系统的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并对老年公寓适居性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总结出研究老年公寓居住环境的必要性和进行适居性设计的紧迫性,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刘明利[3](2021)在《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国际健康部落项目为例》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人口基数大、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迅速等特点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一直存在着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其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极其严峻。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革,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发展,家庭养老无法提供充足的照顾服务,机构养老也无法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和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增加,人民对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发生了转变,兴起于国外的“养老社区”这一养老模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人口老龄化和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两个趋势的到来,加大了人民对养老社区的需求。因此亟需探索一种有别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社区。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他充分融合了中国“东方家文化”理念影响的传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的优点,他突出家庭的概念,既能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不脱离熟悉环境的养老优势,又能提供一个介护、半自理、自理一体化全生命期养老的养老机构设施,是一个复合化的养老模式,是养老地产精细化市场的一次新的尝试与补充。我国的养老社区特别是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在此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的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接着分析了我国现有的一些优秀的养老社区案列,总结了其建设的优秀经验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分析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特点,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出发,概述了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养老新理念。然后,在项目的选址与规模、规划布局、配套设施、居住产品、交通设计、景观设计、交互空间等方面归纳总结出具体的设计要点与策略,丰富我国对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的理念基础研究,同时也能为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与相应依据。最后,通过参与的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国际健康部落项目实践来印证以上理论的研究成果。图75表48参65
吴朝亮[4](2020)在《西安地区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设计方案为例》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难题。我国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建国至今,我国共出现了三次人口爆发增长,其中一大部分人已经进入老龄阶段,未富先老是最明显的特征。养老设施的落后,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需求严重失衡,造成老年人的照护和归属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对家庭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逐步弱化,老年公寓的兴起成为重要的补充和加强。老年公寓能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的独立单元,又能获得较好的服务和照护,还能享受到周边社区的服务设施,很好地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老人养老问题的需求。老年人在逐步老化过程中,适应能力变弱,对居住环境和外部辅助设施更加依赖,因而对老年公寓空间和环境的适老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虽有一定的规模,但在居住环境、建筑功能和适老化设计方面常常忽视了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无法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居住环境。因此,在既有的老年公寓建筑项目中,对有关居住空间单元和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设计与改造做深入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多学科交叉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西安城区改造的老年公寓为研究区域,以居住空间和环境的适老化设计改造为研究对象,从机构养老的理念模式出发,明确了老年公寓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完成了老年人在老年公寓中对居住空间与环境的需求与评价的分析,力求满足老年人在老年公寓中进行养老的诉求,从而更好地改善居住空间环境缺乏适老化设计的现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通过研究我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现状及造成的影响,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再者,通过国内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深入分析了机构养老模式的特征,并选取了西安地区较为优秀的案例进行有针对地对比研究,获得了老年公寓改造的方法。第三,根据老年人的相关特征,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西安地区老年人的需求及居住环境现状,从功能构成、套型设计、内部空间细部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老年公寓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可改善的空间。第四,从老年人需求出发,结合归纳总结的经验,具体研究了老年公寓设计原则、功能分布、空间环境、套型组合等方面的适老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作为设计实践加以应用,为老人创造良好的安老环境。通过研究得出,西安地区的养老环境及市场发展得不够全面,养老机构设施老化,管理较为杂乱,独立形式的老年公寓很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老年公寓空间应该向居住单元模式发展;二是提高老年公寓养老设施的多样性;三是提高老年公寓的服务水平,向护理型老年公寓发展。另外依托西安地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利用基础较好的人力、物质资源,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设施,为机构养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构建的老年公寓居住空间环境适老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希望能为改善老年人的居住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策略指导,对今后西安市的老年公寓建筑设计改造提供一定的学习与参考。
周彦辉[5](2020)在《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的趋势,居家养老的压力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需求也进一步提高,开始逐渐追求安全舒适、智慧多元和系统服务的居住环境。老年公寓的被接受程度逐渐扩大,然而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现状确不容乐观。因此对于老年公寓空间的设计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也是迫切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主要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采用文献综述法、交叉学科研究法以及田野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式,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分析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与需求,结合行为心理学相关理论和对青岛、杭州地区老年公寓的实际调研,探究出满足老年人对共享空间设计的需求。依循归属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智慧性原则,总结出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的相关策略与方法,对共享空间的功能布局、空间流线、空间认知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策略。最后结合相关养老设施设计规范和老年公寓共享空间提出的设计原则及策略引用到设计实践中,将行为心理学内容引入到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中去,优化共享空间设计,提出行之有效的设计实践方案。
贾君兰[6](2020)在《基于节气规律的适老型康复花园循证设计 ——以苏州斜塘老年公寓景观设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城市养老空间环境建设特征与老年群体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探索如何营造适宜老年群体的户外活动空间和护理环境,对于改善老年群体生理和心理康健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以园艺疗法理论结合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规律作为理论支撑,阐述了园艺疗法和循证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老年群体在脑功能变化、器官功能变化、机体活动变化、社会生活变化方面的特征,探索老年群体行为模式和环境需求;在进一步梳理归纳国内外康复景观相关文献、理论以及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节气规律的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策略。论文以苏州某老年公寓及某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了解老年人园艺操作认知效益以及景观偏好,分析老年人的康复景观需求因子和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基于节气规律的园艺疗法干预实验,展开有关适老型康复景观定性和定量的循证研究;通过分析节气规律理论在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过程中的表达,提出以节气规律理论和实验结论为依据的适老型康复景观空间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苏州斜塘老年公寓户外环境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对场地实际调研和分析,在保留部分乡土树种和原有设施功能的基础上,将基于节气规律的康复景观设计策略应用于该老年公寓,结合对改善老年人身心状况的园艺疗法操作场地的支持,完成了该老年公寓的适老型康复花园设计方案。
曹海苓[7](2020)在《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由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养老服务保障需求大幅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给政府老年服务行业治理带来了严峻考验。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政府经济上不堪重负的双重压力下,社会化养老成为我国缓解养老负担压力的现实出路。作为一种现代养老方式,社会化养老是指在遵循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原则下,通过社会途径,由包括政府、家庭、市场、社区等在内的多元服务主体为满足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共担养老服务职能的养老方式。从提供主体视角讲,社会化养老强调养老资源由传统的家庭、政府的一元或二元向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等在内的多元主体的转化。从社会化养老的客体角度讲,社会化养老面向社会全体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实现了服务对象的普遍化。同时,社会化养老更加强调政府主导作用、市场决定作用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主体专业化服务特征的有机结合。社会化养老服务是完善我国老年福利制度,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亦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与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建设应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养老作为关系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一方面,其解决得程度如何与执政党的执政成效息息相关,决定民心向背,政府作为执政党意志的集中体现者,应当发挥其在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从政府的本质来讲,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公共资源的控制者,促使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其重要的施政目标。养老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基础性、现实性的民生问题,直接关乎公共利益,保障与改善民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领域,是衡量现代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的重要尺度。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构想以来,养老服务在各个阶段都显露出政府参与的痕迹,依靠政府的行政干预,客观上保障了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然而,政府在干预养老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供给缺乏、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力度不够、服务主体协同性不足、市场化运行中监管缺失等缺陷与不足,这说明政府在干预养老服务过程中依然未能找准自身的定位,未能真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其职能。由于养老服务兼具政府保障特征和社会公益福利性质,适应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培育和扶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建设与发展,提高政府社会化养老服务治理能力已是转换政府职能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政治学视角出发,立足社会化养老服务领域,借鉴政府职能、准市场、协同治理等理论的精髓和分析框架,以社会化养老为研究背景,以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职能为研究对象,以政府职能的履行与发挥为主体框架,以政府职能的完善为研究主线,以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历史回溯、实践形态、域外经验借鉴、具体完善路径为叙事脉络,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充分发挥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的建议。从政府职能角度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研究,系统探讨和分析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的理论依据及行动策略,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内容、边界、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以推动政府在养老服务中承担适度、有效职责。这对于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讨论的政治学理论空间,巩固和维护我国政治和谐稳定的大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构建了政府养老服务职能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据政府职能理论,从政府管理过程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化养老服务对政府职能的现实需求,将政府职能界定为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监督职能等四个要素,厘清了各要素的功能,为我国政府职能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在研究工具的选择上,设计了针对负责养老服务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参与养老服务社会力量的调查与访谈,在系统分析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工具价值。2.先行研究中存在重客体研究、轻主体研究的现象,对于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关键主体——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其他核心主体联动作用的研究视角关注较少。社会化养老服务是多元主体共同行动的过程,主体间关系结构复杂,行动逻辑不尽统一。处于社会化养老服务基础与核心地位的政府如何在多元主体的互动过程中抽离出不同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资源整合与动员,以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是本文研究的亮点之一。3.研究结论的创新。本文提炼出了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研究的新的结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优化政府的决策职能,提高政府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决策质量。决策过程是政府行政的核心,政府决策是否科学与公正是决定社会化养老服务能否健康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2)完善政府的组织职能,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关系。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表明,任何单一供给主体独立提供养老服务都存在供给困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整合多方力量重构中国养老社会化服务中的政社关系,建立供给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强强联合”。(3)深化政府治理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缺位与越位问题,说明政府未能准确定位自身作用的边界与范围。因此,本文提出,要从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建立多元主体联动机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政府治理体制改革。
石建国[8](2020)在《咸阳YF老年公寓项目市场定位与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朱昂[9](2020)在《南京市中心城区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老年人照料设施是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是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环,其合理的空间布局对养老资源供需均衡、提升设施服务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部分回顾了国内外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规划层面的研究历程,本文整理文献后发现已有研究虽然已经涉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层面,但主要研究设施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缺乏对各类养老机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以上文献检索发现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补充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南京、上海养老机构使用需求方面的研究,同时选取南京市一个典型养老机构进行问卷与访谈,发现入住老人对机构规模、星级水平、机构性质、机构可达性、机构周边环境、医养结合情况等方面比较关注,养老服务需求趋于多元化。本文以此为依据,分类研究各类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其次,在设施服务趋于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数个发达城市与国家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与规划经验,总结出国内外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并提炼出对我国养老机构规划可借鉴的建议。接着,本文分析了机构在城市空间中的可达性特征,同时分析了各类机构的其他空间分布特征。最后,本文以建邺区莫愁湖街道为例,运用本文的设计策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全文约7.1万字,图57幅,表28个
田昊[10](2019)在《养老地产视域下的全龄混居社区构建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中国社会进入“银色时代”,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经济转型、老年人的消费习惯转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弱化等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从新的角度正视社会老龄化现象。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养老服务业,提出养老社会化、市场化,由此决定了房地产必将是第一大参与主体,而其开发设计逻辑必将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所在,这迫使我们更需要在养老地产视域下,探究何种养老适老的开发设计模式才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最优解。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依托养老地产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我国对养老地产的探索起步晚、发展慢,实践项目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养老社区和养老设施,忽略了社区的地缘属性和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导致服务单一、代际融合薄弱、盈利困难等一系列发展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将“养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具有“养老适老但不唯老”的全龄混居的新型社区模式,并从开发和设计的角度对其提出综合性、系统性的构建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地产开发设计实践动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各国都在践行着全龄化的原居安老模式。然后,针对国内实践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国内当前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继而,基于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具有养老适老功能的全龄混居模式,且从必要性和适时性方面论证其可行性。最后,基于“15分钟生活圈”的居住区分级控制准则,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运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从宏观政策、前期策划、社区规划、居住建筑、配套设施、室外环境等方面对其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全龄混居社区为中国的老年人以及未来几代提供了一种新型适老益老悦老的生活居住模式,也为新建社区融入养老适老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美国的老年公寓市场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的老年公寓市场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人照料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
1.1.2 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需求 |
1.1.3 老年人照料设施存在的问题 |
1.1.4 使用后评价对于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的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及范围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相关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老人年照料设施概述和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 |
2.1 老年人照料设施概述 |
2.1.1 老年人照料设施发展历程 |
2.1.2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主体分类 |
2.2 老年人照料设施主要使用人群研究 |
2.2.1 老年人基本特征 |
2.2.2 我国老年人身体及心理特征 |
2.2.3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析 |
2.3 使用后评价理论 |
2.3.1 使用后评价概念 |
2.3.2 使用评价方法 |
2.3.3 使用后评价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使用调研及案例分析 |
3.1 老年人照料设施典型案例研究 |
3.1.1 美国老年人照料中心设计案例分析 |
3.1.2 日本老年人照料设施案例分析 |
3.1.3 老年人照料设施国外设计特点 |
3.1.4 美国和日本老年人照料设施对比分析 |
3.2 老年照料建筑生活空间现状先导调研及分析 |
3.2.1 调研设施概况 |
3.2.2 居住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3 室内公共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4 交通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5 适老化设计特征 |
3.2.6 调研总结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老人年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使用后评价应用 |
4.1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评价设计 |
4.1.1 评价目的 |
4.1.2 评价内容 |
4.1.3 评价对象选取 |
4.2 层次分析法(AHP)对生活空间要素的权重评价 |
4.2.1 评价指标设计依据 |
4.2.2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选择 |
4.2.3 专家及使用者意见 |
4.2.4 建立评价体系 |
4.2.5 评价因素一致性计算检验 |
4.2.6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4.2.7 数据结果分析 |
4.3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1 满意度评价前期设计 |
4.3.2 满意度评价数据采集 |
4.3.3 建筑整体满意度评价 |
4.3.4 居住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5 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6 交通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7 室外活动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8 样本满意度总结分析 |
4.4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使用倾向评价 |
4.4.1 空间使用倾向评价前期分析 |
4.4.2 空间使用需求倾向评价构建 |
4.4.3 研究结果统计及分析 |
4.4.4 研究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策略 |
5.1 基于使用后评价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
5.2 建筑总体布局设计策略 |
5.2.1 总体布局设计要点 |
5.2.2 建筑布局模式设计 |
5.2.3 景观设计 |
5.2.4 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
5.3 居住空间设计策略 |
5.3.1 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
5.3.2 居室空间设计策略 |
5.4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
5.4.1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要点 |
5.4.2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
5.4.3 公共活动空间丰富性设计 |
5.5 交通空间设计策略 |
5.5.1 交通空间设计要点 |
5.5.2 交通空间性设计策略 |
5.5.3 交通引导标识优化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实践 |
6.1 设计实践——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年人照料中心 |
6.1.1 项目概况 |
6.1.2 方案设计比较 |
6.1.3 居住空间设计 |
6.1.4 公共空间丰富性设计 |
6.1.5 交通空间设计 |
6.2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 |
个人简介 |
附录 A |
(2)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关于老年公寓适居性设计的相关概述 |
2.1 我国目前养老模式分析 |
2.1.1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
2.1.2 社会机构养老模式 |
2.1.3 社区养老模式 |
2.2 老年公寓概述 |
2.2.1 老年公寓的定义 |
2.2.2 老年公寓的特点 |
2.3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核心要素——适居性 |
2.3.1 适居性定义 |
2.3.2 适居性设计的需求要点 |
2.3.3 适居性设计在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吉林市地域特征及老年人需求 |
3.1 老年人特征及需求 |
3.1.1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需求 |
3.1.2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需求 |
3.1.3 老年人行为特征及需求 |
3.2 吉林市地域环境特征 |
3.2.1 吉林市自然环境分析 |
3.2.2 吉林市人文环境分析 |
3.2.3 吉林市城市结构与经济 |
3.3 吉林市地域特征对老年人的影响 |
3.3.1 吉林市自然环境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
3.3.2 吉林市人文环境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策略 |
4.1 遵循适居性的原则 |
4.1.1 无障碍原则 |
4.1.2 安全性原则 |
4.1.3 舒适原则 |
4.1.4 满足情感需求原则 |
4.2 安排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 |
4.2.1 划分满足居住者需求的空间功能分区 |
4.2.2 控制合理空间尺度 |
4.2.3 整体空间组合 |
4.3 营造家庭感的住居空间设计 |
4.3.1 家庭生活模式塑造 |
4.3.2 家庭化居住户型单元设置 |
4.3.3 弱化机构特征的装饰陈设设计 |
4.4 促进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4.4.1 交往空间私密性设计 |
4.4.2 复合空间的诱导设计 |
4.4.3 边缘空间的活化设计 |
4.4.4 设置多样性功能空间 |
4.5 满足辅助与安全的交通空间设计策略 |
4.5.1 水平回游流线设计 |
4.5.2 安全措施与空间尺度设计 |
4.6 空间环境的适居性设计策略 |
4.6.1 物理环境的适宜性 |
4.6.2 自然植物在室内空间的配置 |
4.6.3 色彩与材质的合理运用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实践与应用 |
5.1 吉林市养老机构基本概况调研分析 |
5.1.1 蟠桃园老年公寓整体调研分析 |
5.1.2 老年公寓硬件设施水平 |
5.1.3 老年公寓室内居住环境 |
5.2 实践项目概况 |
5.2.1 区位分析 |
5.2.2 目标群体定位 |
5.2.3 空间整体布局形式分析 |
5.3 功能空间节点设计应用 |
5.3.1 卧室 |
5.3.2 卫生间 |
5.3.3 休闲空间 |
5.3.4 交通空间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前景与展望 |
6.1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前景 |
6.1.1 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
6.1.2 引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家居产品创新 |
6.1.3 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 |
6.2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展望 |
6.2.1 政府养老政策支撑依据更加完善 |
6.2.2 建立良好的尊老的社会风气 |
6.2.3 建设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国际健康部落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老龄化问题严峻 |
1.1.2 养老模式转型紧迫 |
1.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相关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养老社区发展概述及国内实践案例调研 |
2.1 国外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
2.1.1 美国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
2.1.2 英国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
2.1.3 日本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
2.1.4 国外养老社区发展趋势及其借鉴意义 |
2.2 国内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
2.2.1 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 |
2.2.2 我国养老政策的发展历程 |
2.2.3 国内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
2.2.4 国内养老社区发展趋势 |
2.3 国内养老社区规划实践案例调研分析 |
2.3.1 调研案例的选定 |
2.3.2 北京泰康之家·燕园 |
2.3.3 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 |
2.3.4 浙江万科随园嘉树 |
2.4 国内养老社区规划实践案例调研总结 |
2.4.1 产品比例不当、服务供给不足——假养老项目普遍 |
2.4.2 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缺乏功能复合和代际交流 |
2.4.3 养老需求定位不清——整体市场偏高端 |
2.4.4 机械化增设无障碍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及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概述 |
3.1 老年人与老龄化定义 |
3.2 老年人特征分析 |
3.2.1 老年人生理特征 |
3.2.2 老年人心理特征 |
3.2.3 老年人行为特征 |
3.3 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 |
3.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老年人养老需求 |
3.3.2 老年人心理需求分析 |
3.4 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问卷调查 |
3.4.1 调研范围选定 |
3.4.2 调研问卷问题设计 |
3.4.3 调研问卷的调查结果和调查数据分析 |
3.5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概述 |
3.5.1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概念 |
3.5.2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基本特征 |
3.5.3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的建设意义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
4.1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选址与规模分析 |
4.1.1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选址分析 |
4.1.2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规模分析 |
4.2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规划布局分析 |
4.3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配套设施分析 |
4.3.1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配套设施需求分析 |
4.3.2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配套设施布局分析 |
4.4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居住产品分析 |
4.4.1 多样化的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居住产品 |
4.4.2 通用住宅设计 |
4.4.3 老年公寓设计 |
4.4.4 混居住宅设计 |
4.5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交通设计分析 |
4.5.1 交通组织应采用人车分流方式 |
4.5.2 车行道与人行道应区分明确 |
4.5.3 车行道、人行道、停车位设计要点 |
4.5.4 宜设置“完整街道” |
4.6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景观设计分析 |
4.6.1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景观设计原则 |
4.6.2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景观设计要点 |
4.7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交互空间分析 |
4.8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其他策略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项目实践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概况 |
5.1.2 规划理念 |
5.2 选址和规模 |
5.2.1 项目选址 |
5.2.2 项目规模 |
5.3 规划布局 |
5.3.1 规划布局设计 |
5.3.2 规划构思 |
5.4 配套设施设计 |
5.4.1 配套设施指标 |
5.4.2 配套设施分布 |
5.5 居住产品设计 |
5.5.1 养老公寓 |
5.5.2 适老化通用住宅 |
5.6 交通设计 |
5.6.1 交通流线设计 |
5.6.2 消防流线设计 |
5.7 景观设计 |
5.7.1 生态性设计,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 |
5.7.2 系统性设计,共享大型开放空间系统 |
5.7.3 针对性设计,结合需求设置景观功能 |
5.8 交互空间设计 |
5.8.1 室内交互空间设计 |
5.8.2 室外交互空间设计 |
5.9 适老化设计 |
5.10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B 全国主要的养老社区分布统计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西安地区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设计方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来源 |
1.1.1 人口老龄化 |
1.1.2 我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
1.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1.1.4 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
1.1.5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适老化设计 |
1.3.2 养老机构 |
1.3.3 机构养老 |
1.3.4 养老模式与养老方式 |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的界定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结构框架 |
1.6 论文创新点 |
1.7 本章总结 |
第二章 国内外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
2.1 发达国家和地区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
2.1.1 美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与现状分 |
2.1.2 荷兰老年公寓发展状况与现状分析 |
2.1.3 日本老年公寓发展状况与现状分析 |
2.2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
2.2.1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的背景 |
2.2.2 老年公寓类型的划分 |
2.2.3 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 |
2.3 我国东部及沿海城市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
2.3.1 北京——泰颐春养老中心 |
2.3.2 上海——银康老年公寓 |
2.3.3 广东——乐善居颐养院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老年人相关特征及西安地区老年公寓调研与分析 |
3.1 老年人相关特征及建筑适老化需求特征 |
3.1.1 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
3.1.2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
3.1.3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
3.1.4 老年人行为特征 |
3.2 西安市地区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概述 |
3.2.1 西安市地区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
3.2.2 西安市地区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
3.3 西安地区老年公寓建筑空间环境调查研究分析 |
3.3.1 西安市三桥老年公寓 |
3.3.2 西安市灞桥区东林老年公寓 |
3.3.3 西安市未央区长乐宫老年公寓 |
3.3.4 西安市雁塔区三春晖老年公寓 |
3.4 西安地区老年公寓居住空间设施需求与分析 |
3.4.1 西安地区老年人居住意愿调查 |
3.4.2 西安地区老年人对居住空间设施的需求 |
3.5 西安老年公寓居住空间调研总结 |
3.5.1 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
3.5.2 功能空间布局上存在的问题 |
3.5.3 适老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方法 |
4.1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
4.1.1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目的 |
4.1.2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原则 |
4.2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方向与内容 |
4.2.1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方向 |
4.2.2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内容 |
4.3 老年公寓功能空间组成与布局设计 |
4.3.1 老年公寓功能空间组成 |
4.3.2 老年公寓功能空间布局 |
4.4 老人居室套型类型及室内功能空间适老化设计 |
4.4.1 老人居室空间单元平面改造设计 |
4.4.2 室内功能空间适老化改造细节设计 |
4.5 老年公寓居住区公共空间老化改造设计 |
4.5.1 公共活动空间 |
4.5.2 公共服务空间 |
4.5.3 交通空间 |
4.6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实践运用 |
5.1 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项目分析 |
5.1.1 区位分析及项目概况 |
5.1.2 交通状况 |
5.1.3 周边服务设施 |
5.2 项目改造框架及内容 |
5.2.1 改造内容 |
5.2.2 项目改造框架 |
5.3 项目改造设计策略 |
5.3.1 居住空间单元设计策略 |
5.3.2 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
5.3.3 公寓养老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策略 |
5.4 项目改造实施方案 |
5.4.1 改造范围 |
5.4.2 居住空间单元环境适老化改造 |
5.4.3 室内单元功能空间改造 |
5.4.4 室外公共空间改造 |
5.4.5 老年康复中心改造 |
5.5 本章总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养老设施内老年人居住状况调研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老年公寓的发展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与老年人特征分析 |
2.1 老年人与老年公寓共享空间概述 |
2.1.1 老年人概述 |
2.1.2 老年公寓概述 |
2.1.3 老年公寓共享空间 |
2.2 行为心理学理论 |
2.3 老年人特征与需求分析 |
2.3.1 生理特征与需求 |
2.3.2 心理特征与需求 |
2.3.3 行为特征与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现状研究 |
3.1 调研对象与范围 |
3.1.1 调研对象 |
3.1.2 调研范围 |
3.2 调研案例分析 |
3.2.1 青岛万科怡园长者公寓 |
3.2.2 杭州良渚随园嘉树老年公寓 |
3.3 调研问题启示 |
3.3.1 存在的问题 |
3.3.2 调研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原则 |
4.1 归属性原则 |
4.1.1 “家”氛围的营造 |
4.1.2 空间邻里感 |
4.1.3 空间领域感 |
4.2 适应性原则 |
4.2.1 空间灵活性 |
4.2.2 空间舒适性 |
4.3 安全性原则 |
4.3.1 安全无障碍 |
4.3.2 标识无障碍 |
4.4 智慧性原则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
5.1 共享空间功能布局策略 |
5.1.1 功能多样性 |
5.1.2 功能复合性 |
5.1.3 功能空间动静分区 |
5.2 共享空间流线组织策略 |
5.2.1 流线设计总体原则 |
5.2.2 公共流线设计 |
5.2.3 后勤服务流线设计 |
5.3 共享空间节点设计策略 |
5.3.1 通行空间 |
5.3.2 公共活动空间 |
5.3.3 公共餐厅空间 |
5.3.4 公共卫生间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时代城怡园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实践 |
6.1 项目背景 |
6.2 项目定位 |
6.2.1 目标群体定位 |
6.2.2 设计概念定位 |
6.3 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 |
6.3.1 功能分区 |
6.3.2 交通流线 |
6.4 共享空间节点设计应用 |
6.4.1 通行空间 |
6.4.2 公共活动空间 |
6.4.3 公共餐厅 |
6.4.4 共享配套空间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6)基于节气规律的适老型康复花园循证设计 ——以苏州斜塘老年公寓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老龄化与城市养老问题 |
1.1.2 康复景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1.1.3 节气规律对养生的指导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创新点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3.3 小结 |
1.4 研究范围与内容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理论研究方法 |
1.5.2 实践研究方法 |
1.6 研究技术路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 |
2.1 康复花园相关概念和设计理论概述 |
2.1.1 恢复性环境理论 |
2.1.2 亲生物性研究 |
2.1.3 中医养生理论 |
2.2 园艺疗法概念以及相关研究 |
2.2.1 园艺疗法概念 |
2.2.2 园艺疗法与老年人群的康复研究 |
2.3 循证设计理论研究 |
2.3.1 循证设计 |
2.3.2 循证设计的研究框架 |
2.3.3 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 |
2.4 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特征研究 |
2.4.1 脑功能变化特征 |
2.4.2 器官功能变化特征 |
2.4.3 机体活动变化特征 |
2.4.4 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适老型康复景观案例分析 |
3.1 重庆龙湖颐年公寓康复花园设计分析 |
3.2 埃奇伍德·康芒斯康复花园设计分析 |
3.3 Zonnehuis养老院康复花园设计分析 |
3.4 苏州怡养老年公寓康复景观设计分析 |
3.5 案例分析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节气规律的康复花园循证实验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4.2.1 老年人问卷、访谈调研 |
4.2.2 老年人园艺疗法实验 |
4.3 问卷、访谈调研结果分析 |
4.3.1 问卷、访谈调研结果分析 |
4.4 实验干预前后生理、心理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
4.4.1 实验干预前后血压、血氧饱和指标结果与分析 |
4.4.2 实验干预前后心理指标测定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适老型康复花园设计策略研究 |
5.1 老年人需求分析和活动特征循证分析 |
5.1.1 生理需求 |
5.1.2 安全需求 |
5.1.3 社交需求 |
5.1.4 尊重需求 |
5.1.5 自我实现需求 |
5.1.6 老年人活动特征分析 |
5.2 适老型康复景观中的应用目标 |
5.3 适老型康复景观中的设计原则 |
5.3.1 养生保健性 |
5.3.2 互动参与性 |
5.3.3 安全无障碍性 |
5.4 基于节气规律的康复花园营造循证设计策略 |
5.4.1 提升自然感知能力 |
5.4.2 增设二十四节气园艺疗法 |
5.4.3 构建多功能健身空间 |
5.4.4 创造舒安全、便于定向的空间 |
5.4.5 加强文化保护与展示 |
5.5 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要素分析表达 |
5.5.1 适老型景观步行系统设计 |
5.5.2 适老化景观植栽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年公寓户外康复花园设计 |
6.1 项目概况 |
6.2 场地分析 |
6.2.1 周边用地分析 |
6.2.2 场地内部现状分析 |
6.3 循证设计结果应用分析 |
6.3.1 老年人园艺操作认知与需求循证研究 |
6.3.2 老年人景观偏好循证研究 |
6.3.3 基于节气规律的园艺疗法助益循证 |
6.4 设计策略 |
6.4.1 地—营建苏州记忆 |
6.4.2 人—节气时令养生 |
6.4.3 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6.5 总体布局 |
6.5.1 康复景观分区设计 |
6.5.2 道路系统设计 |
6.6 基于节气规律的康复景观空间表达 |
6.6.1 文化展示区 |
6.6.2 感官花园区 |
6.6.3 二十四节气园艺操作区 |
6.6.4 静态冥想区 |
6.6.5 康健运动区 |
6.6.6 休闲交流区 |
6.7 专项设计 |
6.8 植物景观设计 |
6.8.1 景观设施小品设计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7.1 结语 |
7.1.1 研究结论 |
7.1.2 研究的局限性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片目录 |
表格目录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7)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缘起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问题的呈现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回顾与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政府职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政府职能 |
(二)政府治理 |
(三)公共服务 |
(四)社会化养老 |
二、基本理论的阐释 |
(一)政府职能理论 |
(二)准市场理论 |
(三)协同治理理论 |
三、社会化养老服务政府职能的构成 |
(一)公共服务视阈下政府的职责 |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的构成要素 |
第二章 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 |
一、中国政府职能的历史变迁 |
(一)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全能型政府职能 |
(二)改革开放初期政府职能的改变 |
(三)深化改革阶段政府职能的转向 |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特征 |
(一)从无限职能到有限职能的转变 |
(二)政治职能向社会职能的演进 |
(三)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换 |
三、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的演变轨迹 |
(一)“单位”制养老服务时期:政府职能的全面干预 |
(二)“单位”制向社会化养老服务转换时期:政府职能的收缩 |
(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时期:政府职能的回归 |
第三章 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政府职能的现状考察 |
一、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的发挥 |
(一)社会化养老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
(二)社会化养老资源的初步整合 |
(三)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行动 |
(四)社会化养老服务过程的监督 |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模式的变革 |
(一)计划体制时期:政府的全能型、管制型养老服务 |
(二)市场体制时期:政府的有限性、服务型养老服务 |
三、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履行的失位 |
(一)社会化养老服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制度供给的缺乏 |
(三)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不够 |
(四)社会化养老服务主体协同性不足 |
(五)养老服务市场化监管的缺失 |
第四章 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发挥政府职能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
一、域外国家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职能 |
(一)英国政府的职能定位 |
(二)美国政府的职能定位 |
(三)日本政府的职能定位 |
二、域外国家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政府治理模式 |
(一)英国的混合主义模式 |
(二)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 |
(三)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
(四)中外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治理模式的比较 |
三、域外国家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职能分析的启示 |
(一)确立政府主导原则并付诸行动 |
(二)实施多元主体的引导性培育 |
(三)发挥政府对社会化养老服务全过程的监管 |
第五章 充分发挥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政府职能的建议 |
一、政府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职能的动力因素分析 |
(一)法治建设的驱动 |
(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挑战 |
(三)传统养老制度的历史传承 |
(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 |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职能履行中政府的行动逻辑 |
(一)以养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为逻辑起点 |
(二)以建构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关系为逻辑中介 |
(三)以实现高质量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为逻辑终点 |
三、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行动策略 |
(一)优化政府的决策职能:提高政府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决策质量 |
(二)增强政府的计划职能:提高政府社会化养老服务制度供给能力 |
(三)完善政府的组织职能: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关系 |
(四)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监察制度 |
(五)深化政府治理体制的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图表目录 |
附录二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主要管理者、创建者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政府养老服务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南京市中心城区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念界定 |
1.1.1 老年人 |
1.1.2 养老方式 |
1.1.3 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 |
1.2 选题背景 |
1.2.1 时代背景 |
1.2.2 南京市老年人口及设施现状与规划目标 |
1.3 研究现状 |
1.3.1 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使用需求研究现状 |
1.3.2 规划层面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4.1 城市空间研究范围 |
1.4.2 研究对象 |
1.4.3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政策规范及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规划经验分析 |
2.1 已有政策规范研究梳理 |
2.2 政策与规范分析 |
2.2.1 研究背景 |
2.2.2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与规范分析 |
2.2.3 南京市相关政策与规范分析 |
2.2.4 政策规范发展趋势总结 |
2.3 国内外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规划经验分析 |
2.3.1 国外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规划经验 |
2.3.2 国内外规划经验总结 |
第3章 中心城区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3.1 研究背景 |
3.2 街道层级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比较 |
3.2.1 现存问题 |
3.2.2 问题分析 |
3.2.3 案例分析 |
3.2.4 优化策略 |
3.3 不同床位规模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3.3.1 空间分布特征 |
3.3.2 问题分析 |
3.3.3 优化策略 |
3.4 不同星级服务水平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3.4.1 现存问题 |
3.4.2 问题分析 |
3.4.3 优化策略 |
3.5 不同机构性质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3.5.1 特征总结 |
3.5.2 问题分析 |
3.5.3 优化策略 |
3.6 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与周边医疗机构临近性分析 |
3.6.1 研究背景 |
3.6.2 概念界定 |
3.6.3 特征总结 |
3.6.4 原因分析 |
3.6.5 设施医保情况 |
3.7 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与周边环境设施临近性分析 |
3.7.1 特征总结 |
3.7.2 原因分析 |
3.8 规划目标与空间分布现状对比分析 |
3.9 本章结论 |
第4章 基于空间句法的南京市中心城区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 |
4.1 空间句法理论 |
4.1.1 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层面的理论 |
4.1.2 空间句法分析量化指标 |
4.1.3 空间句法研究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可达性的科学性 |
4.1.4 空间句法的不足 |
4.1.5 小结 |
4.2 规划层面空间句法研究进展、发展动态 |
4.2.1 城市规划方面 |
4.2.2 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规划方面 |
4.2.3 小结 |
4.3 空间句法可达性研究变量设置 |
4.4 不同服务半径下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道路可达性分析 |
4.4.1 数据解读 |
4.4.2 特征总结 |
4.4.3 原因分析 |
4.5 不同床位数规模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可达性对比分析 |
4.5.1 数据整理 |
4.5.2 特征总结 |
4.5.3 原因分析 |
4.6 不同性质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可达性对比分析 |
4.6.1 数据整理 |
4.6.2 特征总结 |
4.6.3 原因分析 |
4.7 不同星级服务水平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可达性对比分析 |
4.7.1 数据整理 |
4.7.2 特征总结 |
4.7.3 原因分析 |
4.8 规划目标与空间可达性现状对比分析 |
4.9 本章结论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贡献与不足 |
5.2.1 贡献 |
5.2.2 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第6章 典型街道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规划布点设计——以建邺区莫愁湖街道为例 |
6.1 南京市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布局规划 |
6.1.1 总体规划目标 |
6.1.2 规划目的 |
6.1.3 规划对策 |
6.1.4 布局原则 |
6.2 莫愁湖街道现状概况 |
6.2.1 区域概况 |
6.2.2 街道特征 |
6.2.3 现有设施概况 |
6.2.4 小结 |
6.3 空间分布特征 |
6.3.1 服务半径情况 |
6.3.2 可达性情况 |
6.3.3 医养设施与环境资源 |
6.4 现存问题 |
6.4.1 设施资源严重不足 |
6.4.2 设施空间分布不均 |
6.5 规划目标与优化策略 |
6.5.1 定位服务 |
6.5.2 精细布局 |
6.5.3 增加总量 |
6.5.4 就近养老 |
6.5.5 医养结合 |
6.5.6 提升环境 |
6.5.7 资源共享 |
6.6 空间布局优化设计 |
6.6.1 方案优选 |
6.6.2 最优方案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10)养老地产视域下的全龄混居社区构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中国社会进入银色时代 |
1.1.2 养老方式社会化和市场化 |
1.1.3 养老地产是大势所趋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1.2.1 养老地产开发设计 |
1.2.2 全龄混居社区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相关理论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2.国外养老地产开发设计实践动态研究 |
2.1 亚洲新兴国家 |
2.1.1 养老模式与老年社区 |
2.1.2 多世代混居社区 |
2.1.3 社区复合养老设施 |
2.1.4 多层级复合社区 |
2.2 北美富裕国家 |
2.2.1 养老模式与老年社区 |
2.2.2 持续照料退休社区 |
2.2.3 自然退休社区 |
2.3 欧洲福利国家 |
2.3.1 养老模式和老年社区 |
2.3.2 代际互助社区 |
2.4 发展动态总结 |
2.4.1 全球化中的就地老化 |
2.4.2 全龄化中的成功老化 |
2.5 本章小结 |
3.国内养老地产开发设计实践现状分析 |
3.1 我国城市养老模式 |
3.1.1 养老模式分类 |
3.1.2 主流养老模式现状 |
3.2 我国养老地产实践现状 |
3.2.1 发展阶段与特征 |
3.2.2 典型的开发模式 |
3.3 我国养老地产实践案例调研分析 |
3.3.1 乐椿轩·长者小镇 |
3.3.2 维特奥·健康小镇 |
3.3.3 双桥·恭和家园 |
3.3.4 长阳长者照料中心 |
3.4 我国养老地产实践案例调研总结 |
3.4.1 养老需求定位不清 |
3.4.2 养老用地属性不明确 |
3.4.3 缺乏功能复合和代际交流 |
3.4.4 服务与盈利二者相互矛盾 |
3.5 本章小结 |
4.全龄混居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
4.1 全龄混居社区概述 |
4.1.1 基本概念 |
4.1.2 主要特征 |
4.1.3 基本构成 |
4.2 全龄混居社区的必要性 |
4.2.1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
4.2.2 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 |
4.2.3 现有社区建设的局限性 |
4.3 全龄混居社区的适时性 |
4.3.1 符合国内外发展规律 |
4.3.2 符合我国城市建设趋势 |
4.4 当前相关案例探索 |
4.4.1 万科全龄化社区模型 |
4.4.2 天津武清卓达太阳城 |
4.4.3 案例总结 |
4.5 本章小结 |
5.全龄混居社区构建策略研究 |
5.1 前期策划 |
5.1.1 相关政策 |
5.1.2 开发与经营 |
5.1.3 社区建设选址 |
5.2 社区规划设计 |
5.2.1 组团规模控制 |
5.2.2 空间形态组织 |
5.3 居住建筑设计 |
5.3.1 可变住宅设计 |
5.3.2 老年住宅设计 |
5.3.3 混居住宅设计 |
5.3.4 架空层设计 |
5.4 配套设施设计 |
5.4.1 复合养老设施 |
5.4.2 公共服务设施 |
5.5 室外环境营造 |
5.5.1 道路系统布局 |
5.5.2 绿地系统设计 |
5.5.3 室外活动空间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美国的老年公寓市场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人照料中心为例[D]. 杨宇.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2)
- [2]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应用研究[D]. 史航. 东北电力大学, 2021(10)
- [3]全龄化综合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国际健康部落项目为例[D]. 刘明利.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4]西安地区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设计方案为例[D]. 吴朝亮. 长安大学, 2020(06)
- [5]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老年公寓共享空间设计研究[D]. 周彦辉.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节气规律的适老型康复花园循证设计 ——以苏州斜塘老年公寓景观设计为例[D]. 贾君兰. 苏州大学, 2020(02)
- [7]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曹海苓.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咸阳YF老年公寓项目市场定位与经济效益分析[D]. 石建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9]南京市中心城区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D]. 朱昂.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10]养老地产视域下的全龄混居社区构建策略研究[D]. 田昊.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