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光电线缆厂商增加投资 迎接光通信网络建设热潮(论文文献综述)
阚义[1](2019)在《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A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根据相关战略和管理理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等方法,从政策、经济、技术、性质等方面对公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鉴于国内、外光通信产业发展迅速,详细分析了A公司发展面临机遇,也分析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并从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是对A公司产品的营销状况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以找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最后,对企业产品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方向以及后续的战略目标,同时,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措施。本文共分六章。首先,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战略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分析A公司的内外部战略环境,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保障措施,最后总结公司的发展思路,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刘涛[2](2018)在《特发光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发光缆是国内最早从事光纤及光缆生产、研发的企业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积累了良好的销售市场和生产技术的基础。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竞争环境中生产和发展下去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应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特发光缆的发展战略。通过研究表明,在通信技术发展的引领下,特发光缆所处的光通信行业和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发光缆的优势是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雄厚的研发和技术基础、丰富的管理经验且母公司是上市公司。劣势是规模和产业布局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国资背景带来的体制僵化、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以及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不足。面对的威胁有人力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竞争、国际经济存不稳定因素对局部市场及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的机会是国家宏观经济向好及行业政策利好、光通信新技术带来的市场机会、光纤及预制棒反倾销政策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国际通信建设发展及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以及与华为公司的战略联盟带来的发展机会。因此,特发光缆的战略选择是一方面,紧跟同行发展的步伐,持续完善产业链特别是预制棒,不断增强企业的自身技术实力,另一方面,整合现有的销售平台,实施“走出去”的国际战略,力争做全做大做强,以达到稳定“纤缆产业第二梯队”,追赶“纤缆产业第一梯队”的战略目标。同时探索创新,实现业务和市场的转型升级,成为光通信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专家,从而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郭细根[3](2017)在《多维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分权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趋势更加明显,城市群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为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城市群确定为城市化主体形态,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和区域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自戈特曼大都市带学说建立以来都市圈、都市连绵区、超级城市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巨型城市区域等城市群相近术语不断出现;当前从技术形态上识别与规划城市群成为研究重点,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尤其是空间的生产角度研究城市群近年逐渐增多。论文从空间的生产与空间关系出发,运用空间多维综合TPSNF(Territory 领域、Place 地方、Scale 尺度、Network 网络、Function 功能)分析框架抽象概括出城市群实体空间、网络空间、功能空间,揭示城市群多维空间内在关系,认为实体空间是极核,网络空间是通道,功能空间是结果,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群成为城镇体系主要形态,起到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论文以区县(含市辖区)为基本单元,运用多维综合TPSNF分析框架对政府作用明显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实体空间、网络空间、功能空间展开实证研究,包括都市区视角的城市群实体空间识别、分支企业投资的城市群网络空间联系、劳动功能分工的功能空间分析;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差异与不平等,探讨了TPSNF框架下政府如何运用尺度重构实现城市群空间的统一。实证研究与发现:(1)在都市区视角的实体空间识别中,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确定15个都市区,在此基础上识别城市群实体空间,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由核心区、扩展区、边缘区以及核心区内部的绿心组成,核心区包括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南昌九江都市区以及环线内所有地市,扩展区为除核心区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规划地域,边缘区为除核心区和扩展区外的湘赣鄂全境。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跨省域、多中心、环状圈层特点,这与2013年湘赣鄂三省内工矿、餐饮、银行大量POI数据核密度拟合结果高度吻合。(2)在分支企业投资的网络空间联系中,运用2013年湘赣鄂经济普查数据分离出母子公司并匹配地址,构建268×268联系矩阵,从区域内、全国以及行业层面,其中行业又细分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性服务业),研究城市群网络空间联系并用Arcgis软件将其可视化。联系以省内为主独立组团,武汉、长沙、南昌核心作用显着;跨省联系稀疏且以服务业居多、制造业联系并不明显;地理邻近性、行政等级和区位交通等在投资联系中起决定作用,对区外省域在长江中游及湘赣鄂投资作用更加突出,湖南与珠三角、江西与长三角、武汉与京津冀联系最为紧密。(3)在劳动空间分工的功能空间分析中,通过城市(地市、省会)、开发区(国家级、省级以及新区新城)以及产业企业(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500强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等不同尺度、不同主体展开分析;空间成本作用下开发区、产业、企业显着集聚、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城市利用空间成本差异时功能定位存在竞争,关键在于形成合理化分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4)在城市群治理与协调发展中,立足城市群空间差异与不平等,认为差异产生的根源在于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累积叠加以及政府差异化政策的推行。272区县1999-2015年人均GDP的Theil指数2010年后逐渐变小表明城市群战略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空间Markov转移概率表明区域发展马太效应的存在。TPSNF框架下包括柔性区域规划以及刚性行政区划在内的尺度重构成为城市群空间治理有效的工具手段;网络化成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政府间合作、非政府组织培育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和优化,有效推动了城市群空间的统一。
王沛[4](2017)在《传真技术的引入与在华传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真(Facsimile,简写为Fax)是将文字、图表、图形、相片等记录在纸面上的静止图像,通过扫描、编码、传输,在接收端重现与发送端相同或相似记录副本的一种通信方式。1843年,苏格兰发明家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1810—1877)制成世界上第一台传真机,近代传真技术随之经过了以接触式机械扫描和电化学还原为特征的真迹传真(1843—1902)和以光电扫描和照相还原为特征的图像传真(1902—1949)两个发展阶段,并在20世纪80年代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成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基础性技术之一。本研究运用科学史方法和期刊文献分析法,对1866年至1949年间传真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作了全面的历史考察。新发现230余种报刊的345篇文献和10余部图书专着,大大丰富了研究样本和内容,从而对传真技术在华传播的起源、代表人物、标志性事件、名词术语的汉化演变,以期刊媒介为主要载体的传入途径等给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结果。由此,将过去认为的传真技术经由期刊的传入时间从1898年的《知新报》提前至1895年的《闽省会报》;将名词术语的演变,由单一的两三个词汇增至34种,确认《科学世界》于1930年最先使用“传真”中文译名;将代表性传播者从斌椿(1804—?)、张德彝(1847—1918)、贝兰(Edward Belin,1876—1963)拓展到夏炎(?—?)、李书华(1890—1979)、毋本敏(1897—1962)、戈公振(1890—1935)、朱物华(1902—1998)等20余人;将主要传播媒介从单一的科技期刊,推广并延伸至所有文理综合、自然科学、电工电信、军事、新闻、出版等各种类型的期刊,扩展了认识维度;新增民国时期中国境内各条传真线路业务、东北摄影电报公司的建立、中美战时国际传真线路的开通、国民政府邮电技术标准和远景规划提出、交通大学、中央大学、西北工学院和勷勤大学四校高等电讯工程教育等内容,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基于此,研究结论认为:(1)传真技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66年至1911年的知识传播阶段,主要内容为出洋国人的见闻实录和简单消息报道。第二个时期是1912年至1925年的技术原理传播阶段,主要内容为海外留学生的试用经历和机件构造说明。第三个时期是1926年至1936年的实物传播阶段,主要内容为基于线路建设的电信业务介绍和政策探讨。第四个时期是1937年至1949年的本土化吸收和应用研究阶段,主要内容为围绕传真技术发展提出的行业应用前瞻、标准制定和后继技术讨论。(2)“传真”中文译名的确立,是传真技术东渐的重要标志。“传真”这一中文译名,起始于1868年的《初使泰西记》,历经“电气传字”、“电传笔迹”、“电传照相”、“电传形像”、“电送写真”等多角度汉化过程,其取材古辞,释以新意,语义不仅包含针对传真技术的功能性描述,同时有助于国人通过类比思想理解其技术原理。“传真”中文译名的最终确立,是伴随着传真技术在中国的引入和应用而逐步完成的,是国人在其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筛选所得,客观反映了近代中国对这项技术的消化吸收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3)传真技术以期刊为主要传播媒介,以电讯工程高等教育为依托,支撑其在华传播的社会化。期刊通过选题策划、审稿把关、栏目设置、专辑出版,以其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和专业性,贯穿于传真技术在华传播的各个历史时期。传真知识的引入坚持面向世界,经由期刊保持与国际主流技术的交流态势,并适时走上高等教育自主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之路,伴随着电讯工程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西迁,在中国形成了从华东、华南到西南、西北,从专科(交通电信专修科)到研究生(电信研究所)的地域广泛、层次齐全的传真技术人才培养体系。(4)传真技术的在华传播以维护国家电信权益为驱动,建立了近代中国面向经济社会需求的商业化技术引进范例。传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解决象形文字传输的电报编码问题而主动引入的一种电信技术,其在华应用彻底消除了四码电报的诸多弊端,使中国免于支付因中文电报的密文传送产生的额外费用,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电信权益。以政府为主导的东北摄影电报公司等前沿技术企业的创办,不同于晚清以来军事先行的技术引进,而是以服务新闻行业为切入,建立面向社会的公众电信业务,以此寻求商业效益对技术的反哺,从而形成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一个特殊范例。
王宝[5](2014)在《国内光纤行业反倾销对预制棒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核心技术提升中国光纤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国内光纤行业三次反倾销为背景,阐述了我国光纤行业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提升的重要性。基于我国光纤光缆行业的现状,分析了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核心竞争点,指出了国内与国外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论述了在历史机遇下我国预制棒制造工艺与设备研究需要提速升级,并给出了面对行业技术竞争的措施。最后对我国的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欧阳仕瑞[6](2014)在《基于核心能力的军民融合式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 ——以J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管理的持续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竞争形式的多样性和竞争强度高压性带给企业机遇和挑战。面对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制定目标明确、规划科学、步骤清晰、执行有效、持续改进的发展战略规划,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系统高效的建立完善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将全体员工凝聚、塑造成统一的团队力量,最终赢得生存和发展。某企业自“九五”以来,坚持军民并举、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多元化发展和全球化经营战略,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2010年企业成功实现百亿目标,但百亿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百亿之后该何去何从,为此集团组织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召开了发展战略专题研讨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即将集团打造成多元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融合式大型企业集团。本文以科学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为主线,以实现集团战略提升和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遵循客观性、专业性、可行性的原则,在精准诊断企业历史和现状并深入研究相关产业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以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论证工作,提出了产业结构组合、产业板块协同和战略目标体系,明确了集团主要产业的战略定位和设计、战略步骤和执行,并系统分析了各主要产业间的战略协同关系和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必需的保障措施。重点解决军工产业作为集团发展根基地位的巩固、未来发展方向的拓展和民品产业作为集团规模扩张手段的补强、紧抓国家培育军民融合产业和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等问题,体现军民板块在集团发展战略中的协同互动作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巩固行业地位、拓宽发展领域、扩大企业影响的目标,将企业建设成为多元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融合式大型企业集团。
周震华[7](2013)在《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的回顾和应用,结合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的内外环境和现实状况,提出了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并对其执行和控制进行了简要概述。本文认为,产业周期理论、战略联盟理论以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模型和竞争理论是指导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理论,由此与之类似或由此派生出的各个学派所持观点没有互斥性,适用于不同阶段、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不同类型的企业。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所处的光纤光缆行业仍然处于成长期,它是中国普天与法尔胜战略联盟的结晶,也是两个企业做大做强光纤光缆事业的集中体现。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实施进攻型的战略,以整合后的市场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应对市场竞争,并通过培育规模经济、推进产品多样化、实施成本战略等方式强化企业竞争力。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不仅具有层次性,也具有全面性,有集团层面的指导性战略,也有子公司的事业战略以及各部门和条线的职能战略,唯有通过这一系列战略的执行和控制,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实现长远的战略目标。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等。
刘冬恩[8](2012)在《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本世纪初,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竞争的主战场已经从微电子转向光电子产业。以激光及其相关产品为例: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可是高达上万亿美元!因此,有专家预测,在本世纪以光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光电子产业将成为最大的产业。光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并且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改变着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光电子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较小,而且在激光、通信光纤光缆及LED等领域已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也遭遇瓶颈,例如制造技术较为落后、材料加工水平有限、产业规模发展滞后、产业过剩严重等。与此同时,国际上的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发展光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战略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典型企业—烽火通信—的详细分析和研究,概括出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律,根据国家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目标,进而得出中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战略,又提出实现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进而通过总结出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在21世纪全球光电子产业发展将会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对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光电子产业应该在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的指导下加大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力度,尽快解决大量产能过剩的问题。二是发展光电子产业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已经把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三是由于光电子产业内部关联性强,企业趋于集中在某一个区域组织生产,这就形成了企业在区域内的聚集,这种聚集又刺激了聚集在该区域中企业的创新活动,促进了创新所需知识的传播,进一步促使创新生产者聚集,形成一种加速聚集、加速发展的效应,这就容易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的现象。四是本文为实现我国光电子产业战略目标,从贯彻国家意志和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和创新光电子产业生产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李伟[9](2010)在《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文中认为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招商工作面临新局面。在我国招商引资实践中,对台招商是十分重要并具有特殊意义的招商行为。当前台湾海峡两岸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对台招商迎来新机遇,南昌正成为台商投资的一方热土。学术界关于招商引资的理论颇为丰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市场垄断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投资发展阶段论、内部化理论等。虽然学界对招商引资的理论研究很丰富,但主要是从投资方的角度研究资本转移的原因、动力、方式等理论,而对招商引资方如何招商则研究得较少。国内关于对台招商的专题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对台招商研究主要是区域招商经验的总结。本文对南昌市政府、开发区、企业、中介等招商主体的招商行为进行剖析,探讨其成功的经验与工作中的缺失,总结对台招商规律和原则,提出提高对台招商效率和效果的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导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也是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指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构建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协调的发展观、政府职能转变等原理是分析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招商主体,指站在招商地区的立场上,在招商方与投资方的交流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招商引资行为促成招商引资目的,享有相应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或组织。所以本文论述的招商主体有政府主体、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中介主体。招商行为是指招商主体为吸引投资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性的活动。本文对四个招商主体的规制行为、激励行为、调控行为、营销行为、“筑巢引凤”行为、合作行为、并购行为、委托行为进行论述。从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南昌以来,南昌台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南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9年,南昌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90个,总投资24.5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亿美元,台资企业在南昌若干产业中已成为支柱和领军企业。目前南昌的台资占全国比例还很小,但增长很快。南昌台资的增长与全国台资的增长存在不同步性,近年以来全国利用台资总额基本保持稳定态势,但南昌却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南昌台资项目平均投资额的增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台商在南昌投资主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中小企业为主体到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从合资合作经营为主到以独资为主要投资模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到电子信息高科技产业为主。政府、开发区、企业、中介都是对台招商的主体,其行为对招商发挥着独立而独特的作用。然而在招商主体的整体结构中,他们的角色是有明确区分的。与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中介主体相比较,政府主体在招商中犹如一位当家理事的“家长”,其行为具有主导性和行政性。在招商主体结构中政府主体发挥领导作用,统筹激发调动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与中介主体招商的积极性与能动作用,同时规范相关其他主体的招商原则、行为。政府主体具备法定的行政手段,掌握行政资源,以行政力量调度配置各种重要经济要素,其招商行为具有行政特征。另外,政府招商行为还有整体性、竞争性特征。政府往往着眼于培植区域产业匹配力与竞争力,提升投资环境,激发投资者投资欲望与增强其投资能量与信心。政府主体从提升经济总量,改善产业结构,解决就业等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出发,招商行为着重于整体统筹,全面推进。在对台招商诸主体中,开发区类似于“管家”的角色。国内开发区大多采取准政府的管理模式,管委会既执行行政管理职能,又通过所设立的开发公司从事土地开发行为。开发区在对台招商中既有公平的行政性,又尽可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行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在招商上,企业才是真正的“当事人”和“主角”,其行为具有趋利性和自为性。作为“媒质”的中介主体本身不是直接消费主体,不是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企业。在组织形式上,它按产权制度的法律特征、承担责任的形式、业务特点等注册组建,在人员构成方面,它必须是由一批具有较强金融意识和法律意识及高水平专业业务能力的专家、行家组成。其招商行为具有居间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经历了由优惠政策招商为主、地方政府动用各种要素发动全民招商的初期“粗放式”招商,向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中介与开发区主体的能动作用,以产业招商为主线的演进历程。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有规制行为、激励行为、调控行为、营销行为等。南昌市对台招商政策在对台招商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台招商激励行为在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激励目标和激励内容等激励机制上运用灵活,重点把握对台招商激励目标的战略性、激励环节的整体性、激励方式的综合性、激励内容的综合性。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调控遵循政府统一决策原则、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协调原则、引导鼓励原则、预期原则。近年来南昌城市营销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城市形象大为提升。南昌市开发区在南昌对台招商实践中扮演愈来愈重要角色,已成为对台招商主战场,开发区对台招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南昌对台招商成败与否。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有“筑巢引凤”行为、开发区营销行为、项目推介行为等。“筑巢引凤”就是以完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服务来吸引台商投资。本文以南昌高新区为例具体论述南昌市开发区的对台招商行为。南昌市高新区营销行为体现在重视树立品牌形象,利用各类标志型“符号”展示南昌高新区,进行南昌高新区整体营销推介;依托城市知名度进行推介宣传;通过诸如“赣台会”、“中国南昌台湾周”、“全国台资企业产业转移暨升级研讨会”等大型对台经贸活动宣传高新区的形象。南昌高新区对台招商项目推介定位明确,坚持产业规划,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对台招商重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历程伴随着南昌市企业制度改革的演进而发展。在招商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和并购行为。合作方式主要有外包、产品互购、企业联合、团购、渠道合作、资源互换、收购、融资合伙等。本章以晶能光电和联创光电为案例解剖企业对台招商合作行为。分析表明,企业招商合作行为遵循了合作竞争原理,是成熟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企业通过各自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快速适应市场机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并购的方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全额支付并购、先改制后并购、部分并购、合作合资后回购、股权转让、证券市场并购。南昌企业对台招商并购主要方向是横向并购,主要方式是协议并购,无偿划拨和要约并购不多。南昌企业并购招商有成绩经验也有缺失,需要进一步优化规范。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成功率较高,绩效较好。在把握国际国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以及发现新的招商引资线索上,企业主体具备天然的优势。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经历了两个阶段:1988—2000年为起步(学习)阶段,2000年以来是南昌对台中介招商的发展阶段。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行为有委托招商方式、合作招商方式和独立第三方招商方式。南昌市对台招商中充分发挥台协台联作用,选择招商中介切合实际,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南昌市还应从打造政策高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支持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环境,为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工作条件;着力培养和选择一批好的中介招商机构等方面促进中介主体在招商中的作用。伴随着对台招商的兴起发展,政府主体、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中介主体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居于不同的引资地位。政府、开发区、企业和中介四种不同主体在我国目前招商引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类招商主体引资活动都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据,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它们的行为是互补的。招商引资主体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换言之,招商引资主体并不是一个单一主体,它应该是以政府为规制主体、企业为核心主体、开发区为承载主体,中介为服务主体所构成的四位一体的集成主体。而产业招商则是统合和优化诸种招商行为的结合点。本文认为,南昌市对台招商引资在实践当中,应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更加市场化。招商实践中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市场机制应发挥主要作用。二是更加科学化。招商引资应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招商引资产业和项目的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理论,地区形象宣传与项目包装推介必须依据营销学的理论,投资商的寻找必须借鉴目标市场选择理论,谈判与签约也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掌握这些规律和技巧并科学地运用于实践,将会有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研究表明,南昌市作为典型性的中西部城市,在伟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在对台招商实践中,各类招商主体行为较为得当,招商绩效显着。把握规律,探究缘由,将其升华为有指导借鉴作用的“南昌对台招商模式”,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曹燕[10](2009)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从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像洪水一样冲击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危机的蔓延。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已经来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可避免受其影响,制造业衰退、出口量下滑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都已逐渐显现。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通信行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中国的光通信产业发展迅速,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知名光通信厂家,使得中国光通信市场成为全球光通信企业竞争的中心。同时,我国的光通信厂商也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光通信行业也受到一些影响。光通信行业分为三大市场,光纤光缆市场、光器件市场和光传输设备市场。在光纤光缆市场,尽管金融海啸致使得全球经济不景气,但在世界各国重视信息化建设,国内3G网络建设热潮的带动下,我国的光纤光缆市场需求仍然稳步增加。在光器件市场,美国和欧盟是光器件厂商的主要出口市场,危机对以欧美地区为重点市场的光器件厂商影响最大,订单急剧下降,利润降低。我国的光器件市场需求急剧减少。在光传输设备市场,受危机影响市场进入了紧缩阶段。但国内的3G网络建设和FTTH大规模启动又给光传输设备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我国的光通信行业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中国的金融环境相对稳定,电信重组的完成和3G市场的大规模启动,美国掀起宽带网络建设大潮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也积极推进光纤网络化建设的国内外环境,使得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发展蕴藏着无限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危机对国外的光通信企业影响较大,成本的压力使得国外运营商在投资和网络化建设方面更为谨慎,我国光通信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成本优势以及技术方面的优势将更明显的体现出来,对于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并突破某些高端市场也存在着机会。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的光通信企业应该树立信心,抓住机遇并积极应对危机。首先,光通信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和光通信行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走市场多元化道路。其次,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整合营销方式寻求海外市场,从而降低贸易成本。除此之外,企业更应该加强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从增强企业研发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日本光电线缆厂商增加投资 迎接光通信网络建设热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光电线缆厂商增加投资 迎接光通信网络建设热潮(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
2.3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方法 |
第三章 A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3.1 A公司基本情况 |
3.2 A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3 3A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四章 A公司战略分析与选择 |
4.1 SWOT分析 |
4.2 A公司的发展定位 |
4.3 A公司的的发展目标 |
4.4 A公司发展战略的确定 |
第五章 A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 |
5.1 A公司发展战略的规划设计 |
5.2 A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
5.3 A公司发展战略的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特发光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具体问题及其意义 |
三、研究框架及说明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一、企业战略 |
二、战略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特发光缆战略的研究环境 |
第一节 特发光缆企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
第二节 外部战略环境 |
一、市场环境分析 |
二、行业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内部战略环境 |
一、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
二、企业资质 |
三、纤缆产业布局和规模 |
四、销售市场现状 |
五、技术与研发 |
第三章 特发光缆SWOT分析与战略目标选择 |
第一节 SWOT分析 |
一、公司现状与同行差距分析 |
二、优势与劣势分析 |
三、机遇与威胁分析 |
四、小结 |
第二节 战略目标与战略选择 |
一、战略目标 |
二、战略选择 |
第四章 战略实施方案与举措 |
第一节 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规划 |
一、组织架构 |
二、人力资源规划 |
第二节 营销市场 |
一、建立纤缆统一的市场营销平台 |
二、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场 |
第三节 研发运营 |
第四节 商业模式 |
第五节 企业文化 |
一、企业文化目标 |
二、实施举措 |
第六节 资源与投资、投入 |
一、光纤扩产投资 |
二、预制棒项目投资 |
三、原材料项目投资 |
第七节 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一、财务风险及防范 |
二、市场风险及防范 |
三、管理风险及防范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3)多维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技术路线 |
1.2.2 研究内容框架 |
1.2.3 研究数据方法 |
1.3 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城市群研究综述与进展 |
2.1 城市群的涌现 |
2.1.1 城市群的形成发展 |
2.1.2 城市群涌现的原因 |
2.2 城市群研究脉络与相近概念辨析 |
2.2.1 城市群研究脉络 |
2.2.2 相近概念的辨析 |
2.3 当前城市群研究主要内容与热点 |
2.3.1 当前研究主要内容和重点 |
2.3.2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进展 |
2.4 存在的不足与新的方向 |
第三章 城市群多维空间的TPSNF分析框架 |
3.1 城市群空间的本质 |
3.1.1 空间与空间的生产 |
3.1.2 城市群空间的本质 |
3.2 城市群TPSNF分析框架与多维空间建构 |
3.2.1 传统区域研究的多维线性分析 |
3.2.2 区域空间关系TPSN多维综合 |
3.2.3 TPSNF框架下城市群多维空间建构与抽象 |
3.3 城市群多维空间的不平等与统一 |
3.3.1 动力源自城市群增长极功能发挥 |
3.3.2 尺度重构是空间统一的工具手段 |
3.3.3 网络成为空间统一的路径通道 |
3.4 小结 |
第四章 都市区视角下城市群实体空间识别 |
4.1 研究区概况 |
4.1.1 自然地理环境 |
4.1.2 社会经济发展 |
4.1.3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 |
4.2 都市区与城市群发展及内在关系 |
4.2.1 城市实体地域人口的统计 |
4.2.2 都市区与城市群发展分布 |
4.2.3 都市区是城市群产生基础 |
4.3 长江中游城市群实体空间范围与结构特征 |
4.3.1 15个都市区界定及其空间集聚分布 |
4.3.2 城市群跨省、多中心、圈层化特征 |
4.3.3 实体空间高度吻合POI数据的拟合 |
4.4 小结 |
第五章 分支企业投资的城市群网络空间联系 |
5.1 城市群网络空间与企业投资 |
5.1.1 网络社会崛起与城市群网络空间 |
5.1.2 企业投资联系与企业网络构建 |
5.1.3 分支企业投资联系数据处理与方法 |
5.2 城市群多尺度分行业的分支企业投资联系 |
5.2.1 城市群区域内省域组团化显着 |
5.2.2 城市群与全国省域差异化联系 |
5.2.3 行业总体与细分的多样化网络 |
5.3 城市群网络空间结节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
5.3.1 网络空间结节性呈核心边缘格局 |
5.3.2 影响企业投资结节性的原因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劳动空间分工下城市群功能空间分析 |
6.1 劳动空间分工与城市功能定位 |
6.1.1 劳动空间分工 |
6.1.2 城市差异化功能定位 |
6.1.3 省会核心增长极功能 |
6.2 开发区劳动空间分工 |
6.2.1 开发区的区内集聚分布 |
6.2.2 空间成本主导产业发展 |
6.2.3 开发区合作与转型发展 |
6.3 地方化特色产业企业集聚发展 |
6.3.1 产业集群要素类型的梯度发展 |
6.3.2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动能 |
6.3.3 龙头企业与创新企业的空间集聚 |
6.4 小结 |
第七章 TPSNF框架下城市群空间治理与协调发展 |
7.1 长江中游城市群多维空间不平等及其原因 |
7.1.1 长江中游城市群多维空间的不平等 |
7.1.2 自然、历史、经济差异累积叠加是内在动力 |
7.1.3 政府差异化政策制订实施成为强大外部推力 |
7.2 TPSNF框架下尺度重构成为城市群空间治理有效工具 |
7.2.1 尺度重构是空间治理有效工具 |
7.2.2 柔性空间规划政策的引导塑造 |
7.2.3 刚性行政区划调整成制度保障 |
7.3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网络化策略 |
7.3.1 政府合作网络平台搭建 |
7.3.2 非政府组织网络的培育 |
7.3.3 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优化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实体空间跨省、多中心、圈层化显着 |
8.1.2 网络空间省域组团与差异化外部联系 |
8.1.3 功能空间成本差异产生要素空间集聚 |
8.1.4 尺度重构促进城市群多维空间的统一 |
8.2 政策建议 |
8.2.1 利用城市群的集聚扩散、缩小区域发展的差异 |
8.2.2 加强跨省社会经济联系、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 |
8.2.3 发挥各级政府积极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
8.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传真技术的引入与在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传真技术引入中国的背景 |
2.1 近代电磁学理论与电报电话的发明 |
2.1.1 电磁学的理论准备 |
2.1.2 电报电话技术的发明 |
2.1.3 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
2.2 早期传真技术在西方的发明与发展 |
2.2.1 真迹传真技术的发明 |
2.2.2 图片传真技术的发展 |
2.2.3 近代传真技术在西方的应用 |
2.3 近代电报电话技术向中国的传播 |
2.3.1 有线电报进入中国 |
2.3.2 上海电话事业兴起 |
2.3.3 无线电报在华兴办 |
第三章 晚清时期传真技术的传播 |
3.1 晚清出洋国人与传真知识东传 |
3.1.1 斌椿、张德彝对传真概念的首次引入 |
3.1.2 志刚与“传真”中文译名的由来 |
3.2 《各国电报考》对传真技术的介绍 |
3.3 晚清传真技术经由期刊的传播(1895-1911) |
3.3.1 《闽省会报》对传真技术的首次报道 |
3.3.2 《知新报》与“显字新机” |
3.3.3 《万国公报》对传真机结构的深入描述 |
3.3.4 《政艺通报》:晚清报道传真技术最多的期刊 |
3.3.5 《大同报》对硒电池的译介 |
3.3.6 《万国商业月报》与无线电传真的首度讲解 |
3.3.7 《世界》首次介绍电传照相发明家事略 |
第四章 北洋政府时期传真技术的传播 |
4.1 传真技术在华的实物传播开启 |
4.1.1 夏炎对传真技术的关注与介绍 |
4.1.2 贝兰来华与传真讲演 |
4.1.3 李书华译介《传递图像的电报》 |
4.2 北洋政府对传真技术的正式引入 |
4.2.1 东北摄影电报公司的创办 |
4.2.2 东北摄影电报公司的业务开展 |
4.3 民国传真技术经由期刊的传播(1912-1927) |
4.3.1 《东方杂志》对于传真技术的持续关注 |
4.3.2 《电友》与传真技术引发的电信政策讨论 |
4.3.3 《科学》对传真知识的介绍 |
4.3.4 《中国摄影学会画报》之欢迎皮林氏专号 |
4.3.5 《北洋画报》中的传真报道 |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传真技术的传播 |
5.1 传真电报建设与在华应用 |
5.1.1 抗日战争之前的传真线路建设 |
5.1.2 抗日战争期间中美传真电报的开通 |
5.1.3 抗战胜利之后的传真线路重建 |
5.1.4 中国境内的其他传真线路 |
5.1.5 新闻界对传真的关注与传真技术在新闻事业中的应用 |
5.2 民国专着中的传真知识 |
5.2.1 《战地电气交通》中的电传照像 |
5.2.2 《新闻学名论集》中的无线电照相与报纸 |
5.2.3 《新闻学概论》中的电送照相 |
5.2.4 《电机工程概论》中的传真与电视 |
5.2.5 《电视浅说》中的电传图画及照相发展史 |
5.3 民国传真技术经由期刊的传播(1928-1949) |
5.3.1 《科学画报》对传真技术的科学普及 |
5.3.2 《无线电新报》传真技术文章的连续刊载 |
5.3.3 《电信杂志》对传真技术原理的专业解读 |
5.3.4 《无线电》对国外传真新闻的持续报道 |
5.3.5 《电世界》对传真技术的深入传播 |
5.3.6 军事期刊对传真技术的应用情况报道 |
5.3.7 新闻理论期刊对传真技术的介绍 |
5.3.8 传真技术的认识深入与电视概念的引入 |
第六章 传真技术在中国的管理与高等教育 |
6.1 传真技术引入政策与业务管理 |
6.1.1 电信管理机构的确立与调整 |
6.1.2 两个《电信条例》 |
6.1.3 第一部传真电报法规 |
6.1.4 国音电报与传真电报之争 |
6.1.5 电信规划与传真技术的引进推广 |
6.1.6 传真技术引入过程中的政治考量 |
6.2 近代电讯工程高等教育中的传真技术 |
6.2.1 近代中国电讯工程的概念与分类 |
6.2.2 民国时期电讯工程高等教育概况 |
6.2.3 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教育与中国第一个传真技术方向研究生 |
6.2.4 中央大学雄厚的电讯工程师资与种类齐全的传真技术课程 |
6.2.5 西北工学院与西北地区电讯工程高等教育肇始 |
6.2.6 勷勤大学:中国最早开展传真技术教育的省立高等学校 |
第七章 传真技术在华传播脉络与影响 |
7.1 传真技术在华传播脉络 |
7.1.1 传播者 |
7.1.2 传真技术经由期刊传播的文献统计与分析 |
7.1.3 传真中西文术语的形成与演变 |
7.2 传真技术在中国的社会化 |
7.3 传真技术在华传播的影响与启示 |
7.3.1 传真技术的引入促进了近代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
7.3.2 传真技术的内部特点与外部技术竞争限制其应用推广 |
7.3.3 传真技术在华传播对技术引进与管理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5)国内光纤行业反倾销对预制棒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核心技术提升中国光纤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顾:三次反倾销, 迎来发展黄金期 |
1.1 2002年:第一次反倾销 |
1.2 2009年:第二次反倾销 |
1.3 2014年:第三次反倾销 |
二、现状:离光纤产业强国仍有很大距离 |
三、措施:提升技术竞争力来赢得市场 |
3.1以实力支持反倾销, 促进国内光纤产业的健康发展 |
3.2扶持光通信民族企业,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3.3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合理竞争赢取市场 |
3.4必须进行行业整合合作, 迈出国门, 共赢市场 |
3.5严格品牌管理, 积极研发,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
四、结束语 |
(6)基于核心能力的军民融合式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 ——以J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思路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战略相关理论 |
2.1.1 战略的概念与内涵 |
2.1.2 企业战略的发展历程 |
2.2 多元化战略 |
2.2.1 多元化战略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2.2.2 多元化战略的内涵 |
2.3 核心能力 |
第三章J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概述 |
3.1.1 企业整体发展概述 |
3.1.2 企业产品概况 |
3.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2.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
3.2.2 企业主要产业发展趋势与竞争环境分析 |
3.2.3 主要产业机会与威胁 |
3.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3.3.1 企业资源和能力分析 |
3.3.2 主要产业优势与劣势 |
3.4 其他产业分析 |
第四章J集团企业战略定位 |
4.1 各产业在GE矩阵中的定位 |
4.1.1 加强型投资领域(即核心产业) |
4.1.2 选择型投资领域 |
4.1.3 谨慎型投资领域 |
4.2 企业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 |
4.2.1 核心价值观:三个基点 |
4.2.2 使命:四个方面 |
4.2.3 愿景:三个维度 |
4.3 战略布局 |
4.3.1 产业结构组合 |
4.3.2 产业板块协同 |
4.3.3 战略途径精要 |
4.4 战略目标 |
4.4.1 集团战略目标 |
4.4.2 核心产业战略目标 |
第五章J集团企业战略实施 |
5.1 战略步骤 |
5.1.1 战略步骤概述 |
5.1.2 各核心产业战略步骤选择(基于资本热度、资源能力评价) |
5.1.3 战略步骤小结 |
5.2 战略执行 |
5.2.1 文化执行力 |
5.2.2 制度执行力 |
5.2.3 技术执行力 |
5.2.4 战略执行的优先顺序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企业简介 |
1.1.1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1.1.2 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1.1.3 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简介 |
1.2 战略研究的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基础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战略管理文献回顾 |
2.1 战略分析方法 |
2.2 战略理论 |
2.2.1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 |
2.2.2 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 |
2.2.3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管理理论 |
2.2.4 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3 企业战略的特征 |
3 普天法尔胜的战略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机遇 |
3.1.2 威胁 |
3.2 行业经济特性分析 |
3.2.1 行业分析 |
3.3 行业竞争压力分析 |
3.3.1 竞争者分析 |
3.3.2 新加入者 |
3.3.3 供应商 |
3.3.4 客户 |
3.3.5 替代品 |
3.4 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3.4.1 优势 |
3.4.2 劣势 |
4 普天法尔胜的发展战略探析 |
4.1 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 |
4.1.1 使命:为无限沟通做有线服务 |
4.1.2 愿景:打遗小W光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
4.1.3 企业精神:极致、创新、和谐、诚信 |
4.2 战略定位 |
4.2.1中期战略定位:奋战三年,成为中国光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 |
4.2.2 三年战略目标 |
4.2.3 具体发展指标 |
4.3 实现路径 |
4.3.1 通过扩大规模实现低成本 |
4.3.2 通过科研技术实现低成本 |
4.3.3 通过运营管理实现低成本 |
4.3.4 通过外部交易实现低成本 |
5 战略执行和保障 |
5.1 调整组织架构 |
5.2 加强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 |
5.3 强化区域市场销售 |
5.4 加大研发投入 |
5.5 推进精细化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 |
5.6 明晰产权,加强管控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选题意义 |
(二) 文献研究综述 |
(三) 研究内容框架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 研究方法 |
2. 创新点 |
二、 光电子产业概念及相关理论 |
(一) 光电子产业的内涵及分类 |
(二) 光电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
1. 光电子产业的形成过程 |
2. 光电子产业的发展阶段 |
三、 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一) 激光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1.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现状 |
2. 中国激光产业及技术发展趋势 |
(二) 通信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 通信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 |
2. 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 |
(三) LED 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
四、 中国光谷光电子企业发展研究 |
(一) 中国光谷的形成 |
1. 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 |
2. 光谷未来 5 年发展目标 |
(二) 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重点企业—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 |
1. 烽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
2. 烽火通信总资产、主营业务和人员总数分析 |
3. 烽火集团产业发展情况 |
五、 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律 |
(一) 光电子产业的技术创新规律 |
1. 光电子技术进步速度的摩尔定律 |
2. 光电子技术创新过程的非线性 |
3. 技术垄断性强 |
4. 对人才依赖性强 |
(二) 光电子产业的市场规律 |
1. 马太效应和网络效应 |
2. 全球化效应 |
3. 市场的高度集中与垄断 |
(三) 光电子产业的生产布局规律 |
1. 光电子投资和生产布局的全球化 |
2. 光电子企业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规律 |
3. 光电子产业与其他产业协作的产业配套规律 |
(四) 光电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规律 |
1. 高投入、高风险与高回报 |
2. 光电子产业的投融资规律 |
3. 光电子产业发展效益的收益递增规律 |
六、 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及战略目标 |
(一) 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
(二) 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基本思路 |
(三) 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
七、 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对策 |
(一) 贯彻国家意志和转变政府职能 |
1. 确定光电子产业战略高技术产业的地位,给予重点支持 |
2. 推进制度创新,创造光电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制度条件 |
3.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光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 |
(二)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 |
1. 培育光电子产业集群,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
2. 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联盟发展 |
(三) 创新光电子产业生产方式 |
1.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
2. 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集聚产业资本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
1.1.2 招商工作面临新局面 |
1.1.3 对台招商迎来新机遇 |
1.1.4 南昌正成为台商投资的一方热土 |
1.2 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招商理论研究 |
1.2.2 对台招商研究 |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
1.3.1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3.2 本文研究的问题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研究基础 |
2.1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
2.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2.1.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1.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2.2 本文主要概念 |
2.2.1 招商主体 |
2.2.2 招商行为 |
2.2.3 招商主体机制 |
2.3 南昌市对台招商概况 |
2.3.1 快速发展的南昌 |
2.3.2 台商投资南昌的规模 |
2.3.3 台商投资南昌的变化趋势 |
2.3.4 南昌市对台招商的比较优势 |
3. 对台招商主体角色分析 |
3.1 作为"家长"的政府 |
3.1.1 主导性 |
3.1.2 行政性 |
3.2 作为"管家"的开发区 |
3.2.1 管理与服务兼备 |
3.2.2 行政与市场兼得 |
3.3 作为"当事人"的企业 |
3.3.1 趋利性 |
3.3.2 自为性 |
3.4 作为"媒介"的中介 |
3.4.1 服务性 |
3.4.2 居间性 |
4.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行为 |
4.1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行为概述 |
4.2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规制行为 |
4.2.1 对台招商政策演进 |
4.2.2 对台招商政策特征 |
4.2.3 对台招商政策检视 |
4.3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激励行为 |
4.3.1 主要激励措施 |
4.3.2 激励行为特征 |
4.3.3 激励行为检视 |
4.4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调控行为 |
4.4.1 主要调控方式 |
4.4.2 作为调控手段的经济要素 |
4.4.3 调控行为原则 |
4.4.4 调控行为检视 |
4.5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营销行为 |
4.5.1 形象营销 |
4.5.2 人文营销 |
4.5.3 会议营销 |
4.5.4 营销行为检视 |
5.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 |
5.1 南昌市开发区概况 |
5.2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的"筑巢引凤"行为 |
5.2.1 主要措施 |
5.2.2 行为特点 |
5.2.3 "筑巢引凤"行为之审视 |
5.3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营销行为 |
5.3.1 主要措施 |
5.3.2 行为特征 |
5.3.3 开发区营销行为的评价 |
5.4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项目推介行为 |
5.4.1 主要措施 |
5.4.2 行为特征 |
5.4.3 项目推介行为评价 |
5.5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特点和演进趋势 |
5.5.1 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特点 |
5.5.2 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演进趋势 |
6.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行为 |
6.1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概述 |
6.2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合作行为 |
6.2.1 合作方式 |
6.2.2 案例:晶能光电和联创光电 |
6.2.3 合作行为评价 |
6.3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并购行为 |
6.3.1 并购方式 |
6.3.2 并购效果 |
6.4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行为检视 |
7. 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行为 |
7.1 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概述 |
7.2 中介对台招商行为方式 |
7.2.1 委托招商行为 |
7.2.2 合作招商行为 |
7.2.3 独立第三方招商行为 |
7.3 南昌中介对台招商行为检视 |
8. 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的整合与优化 |
8.1 对台招商主体的历史变迁 |
8.2 打造对台招商的集成主体 |
8.2.1 政府规制主体 |
8.2.2 开发区承载主体 |
8.2.3 企业核心主体 |
8.2.4 中介服务主体 |
8.3 对台招商路径统合----产业招商 |
8.3.1 产业招商的含义 |
8.3.2 从"政策招商"到"产业招商" |
8.4 案例:南昌光伏产业对台招商 |
9. 结语 |
9.1 本文创新点 |
9.2 本研究之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金融危机对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金融危机的产生和最新进展 |
1.1.2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1.1.3 光通信行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2 光通信行业综述 |
2.1 发展历程 |
2.2 我国光通信市场概况 |
2.2.1 产品结构 |
2.2.2 市场规模 |
2.2.3 竞争格局 |
2.2.4 市场特征 |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影响 |
3.1 金融危机对全球光通信行业的影响 |
3.2 金融危机对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影响 |
3.2.1 对光通信行业国内市场的影响 |
3.2.2 对光通信行业出口市场的影响 |
3.3 我国光通信行业SWOT 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机会 |
3.3.4 威胁 |
3.3.5 光通信行业SWOT 矩阵 |
4 我国光通信行业应对危机的对策 |
4.1 政策角度 |
4.1.1 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
4.1.2 光通信行业政策的调整 |
4.2 市场角度 |
4.2.1 努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走市场多元化道路 |
4.2.2 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降低贸易成本 |
4.3 企业角度 |
4.3.1 增强研发能力,牢牢把握技术创新的根基不放松 |
4.3.2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竞争优势 |
4.3.3 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日本光电线缆厂商增加投资 迎接光通信网络建设热潮(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阚义.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2]特发光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刘涛. 厦门大学, 2018(02)
- [3]多维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研究[D]. 郭细根.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4)
- [4]传真技术的引入与在华传播[D]. 王沛. 西北大学, 2017(06)
- [5]国内光纤行业反倾销对预制棒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核心技术提升中国光纤行业的市场竞争力[J]. 王宝. 中国新通信, 2014(23)
- [6]基于核心能力的军民融合式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 ——以J集团为例[D]. 欧阳仕瑞.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周震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8]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刘冬恩.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2(10)
- [9]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D]. 李伟. 江西财经大学, 2010(05)
- [10]金融危机对我国光通信行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 曹燕.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标签:投资论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论文; 中国城市群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