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递质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递质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一、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递质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康晓文[1](2021)在《“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对ICAM-1、MMPs-9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24),中风膏组(N=24),针刺+中风膏组(N=24),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其它3组每组组内再进一步分为4h,3d和15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空白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2次/日,中风膏组予以中风膏混悬液灌胃,2次/日,针刺+中风膏组在中风膏灌胃的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法,1次/日。干预后通过Zea-longa评分方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伊文斯蓝测定法评价各组实验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血脑组织ICAM-1、MMPs-9的基因相对表达。结果:1.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再灌注4h: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风膏组和针刺+中风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上升(P<0.05);缺血再灌注3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几乎无变化,针刺+中风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15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和针刺+中风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针刺+中风膏组比中风膏组下降更显着(P>0.05)。与4 h、3d相比:针刺+中风膏组1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着降低(P<0.05)。2.大鼠EB含量测定缺血再灌注4h: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风膏组和针刺+中风膏组EB含量均上升(P<0.05);缺血再灌注3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针刺+中风膏组的EB含量均降低(P<0.05),中风膏组与针刺+中风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15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针刺+中风膏组EB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针刺+中风膏组的EB含量高于中风膏组(P<0.05)。与4h相比:针刺+中风膏组3d时EB含量增高,15d时EB含量降低。3.大鼠脑组织ICAM-1mRNA的含量测定缺血再灌注4h: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风膏组和针刺+中风膏组的ICAM-1mRNA含量均上升(P<0.05);缺血再灌注3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针刺+中风膏组的ICAM-1mRNA含量均降低(P>0.05),中风膏组与针刺+中风膏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15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和针刺+中风膏组ICAM-1mRNA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针刺+中风膏组比中风膏组ICAM-1mRNA含量下降更显着(P<0.05)。针刺+中风膏组ICAM-1mRNA含量在4h、3d、15d各个时相依次降低。4.大鼠脑组织MMPs-9含量检测缺血再灌注4h: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风膏组和针刺+中风膏组MMPs-9含量均上升(P<0.05);缺血再灌注3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针刺+中风膏组MMPs-9含量均下降(P<0.05),中风膏组与针刺+中风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15d: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膏组和针刺+中风膏组MMPs-9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针刺+中风膏组比中风膏组下降更显着(P<0.05)。与4h相比:针刺+中风膏组3d时MMPs-9含量增高,15d时MMPs-9含量降低。结论:1.“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3d时“醒脑开窍”针法可以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在15d时“醒脑开窍”针法可以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2.此种双向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针刺调节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ICAM-1含量和MMPs-9含量来实现的。

郭美彤[2](2020)在《β-细辛醚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β-细辛醚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细胞模型制备:Na2S2O4溶于无糖Earle’s液配制成浓度为15mmol/L的溶液,给予SH-SY5Y细胞,氧糖剥夺90 min,再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实现复糖复氧,建立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及LDH释放率测定法筛选最佳给药浓度;2.给药处理: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以密度为5×104个/mL接种于96孔板,将细胞分为7组,每组5个复孔,分别为空白对照组、OGD/R模型组、OGD/R+β-细辛醚浓度分别为10μg·mL-1、20μg·mL-1、40μg·mL-1、80μg·mL-1,OGD/R+15μg·mL-1依达拉奉阳性药组,分组给药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进行检测;3.酶联免疫法检测最佳给药浓度β-细辛醚对OGD/R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的影响;4.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最佳给药浓度β-细辛醚对OGD/R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后TNF-R1、Glu R2蛋白表达的影响;5.钙离子成像检测最佳给药浓度β-细辛醚对OGD/R诱导SH-SY5Y细胞钙浓度的影响;6.ELISA法检测最佳给药浓度β-细辛醚对OGD/R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荧光探针法(DCFH-DA)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1.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为(64.83±2.2)%(P<0.001),而给予β-细辛醚(10、20、40、80μg·mL-1)和依达拉奉(15μg·mL-1)可使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72.65±8.85、83.39±11.10、83.63±5.83、80.87±2.92)%和(80.28±4.76)%(P<0.001或P<0.01),说明β-细辛醚(10、20、40、80μg·mL-1)均能够提高OGD/R损伤后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其中β-细辛醚(20、40、80μg·mL-1)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2.细胞LDH释放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释放率增加为(1895±115.2)%(P<0.001),而给予β-细辛醚(10、20、40、80μg·mL-1)和依达拉奉(15μg·mL-1)可使LDH释放率分别减低为(1171±131.21、1221±248.3、1142±124.8、1146±71.44)%和(1007±142.6)%(P<0.01或P<0.001),说明β-细辛醚(10、20、40、80μg·mL-1)均可以减少OGD/R诱导SH-SY5Y细胞LDH释放率,其中β-细辛醚(20、40、80μg·mL-1)均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3.ELISA检测炎症因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引起炎症因子TNF-α浓度上升(P<0.001);与OGD/R组相比,β-细辛醚(20μg·mL-1)及依达拉奉(15μg·mL-1)的炎症浓度有下降的趋势,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4.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R诱导SH-SY5Y细胞后发现TNF-R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β-细辛醚(20μg·mL-1)及依达拉奉(15μg·mL-1)处理细胞后TNF-R1蛋白表达显着表现出下降趋势(P<0.05或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OGD/R组诱导SH-SY5Y细胞时发现Glu R2蛋白表达显着降少,而经β-细辛醚(20μg·mL-1)及依达拉奉(15μg·mL-1)处理后Glu R2蛋白表达显然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5.钙离子成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R诱导SH-SY5Y细胞后,发现钙离子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给予β-细辛醚(20μg·mL-1)及依达拉奉(15μg·mL-1)干预后钙离子荧光强度显着下调。6.ELISA检测细胞氧化应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R诱导SH-SY5Y细胞后发现SOD、CAT和GSH-PX的活力明显减少(P<0.001或P<0.01),其MDA和ROS含量增多,而给予β-细辛醚(20μg·mL-1)及依达拉奉(15μg·mL-1)干预可以使细胞内SOD、CAT和GSH-PX的活力增加(P<0.05或P<0.01)、其MDA和ROS含量减少(P<0.05)。结论1.β-细辛醚各剂量(10μg·mL-1、20μg·mL-1、40μg·mL-1、80μg·mL-1)对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均具有改善作用;2.β-细辛醚(20μg·mL-1)对OGD/R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有显着性改善作用;3.β-细辛醚(20μg·mL-1)可使OGD/R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后的TNF-R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Glu R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4.β-细辛醚(20μg·mL-1)可降低OGD/R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后的钙浓度过度升高。

杨开令[3](2020)在《补阳还五汤通过Connexin43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对该病的防治及研究是当今医学界的热点之一。星形胶质细胞上广泛存在的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能传递细胞间的物质和信息,对脑损伤后的扩散以及修复都有促进作用。Cx43受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影响,bF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可塑性,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补阳还五汤是中医治疗脑缺血的代表方,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以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对Cx43的表达进行调节,并且在脑缺血恢复期维持bFGF的高水平表达,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神经重塑密切相关,而突触是神经重塑最强的部位,许多神经系统的功能都依靠于突触可塑性的参与,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是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蛋白,它们的表达量与突触结构可塑性密切相关。深入了解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有利于了解突触重建的全过程,对揭示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以及神经可塑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实验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后脑海马的突触超微结构,采用免疫荧光联合免疫蛋白印迹分析与突触重塑机制密切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过Cx43在脑缺血损伤后的恢复期促进神经重塑的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成年大鼠(250-300g),采用改良线栓法,创建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选取评分合格的大鼠进行下面实验。1.Cx4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大鼠分别在术后3、7、14 d取材,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不同时间点Cx43和p-Cx43的表达情况。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Cx43抑制剂(Gap26)组、Cx43激动剂(GAP-134)组;Gap26于术后第3d腹腔注射,1次/d(25μg/kg),GAP-134于术后第3d灌胃,2次/d(3mg/kg),假手术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处理;术后7 d取材,分别观察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突触结构的形态,数目,使用WB分别检测缺血侧脑海马区SYN、GAP-43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对各组海马CA1、CA3、DG区SYN、GAP-43的表达进行定位检测。2.Cx43在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BYHWD组、BYHWD联合Gap26组,补阳还五汤于术后清醒灌胃2次/d(16g/kg),Gap26于术后第3d腹腔注射,1次/d(25μg/kg),假手术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处理;术后7 d取材,WB检测缺血侧海马SYN、GAP-43的表达。IF对各组海马CA1、CA3、DG区SYN、GAP-43的表达进行检测。3.Cx43在bFGF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bFGF组、bFGF中和抗体组、bFGF联合Gap26组、BYHWD组、BYHWD联合bFGF中和抗体组,bFGF于术后第3d腹腔注射,1次/d(100μg/kg),bFGF中和抗体于术后第3d灌胃,1次/d(0.1mg/kg),Gap26于术后第3d腹腔注射,1次/d(25μg/kg),补阳还五汤于术后清醒灌胃2次/d(16g/kg),假手术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处理;术后7d取材,WB检测缺血侧海马Cx43、FGFR1的表达。IF对海马FGFR1和GFAP进行双染。IF对各组海马CA1、CA3、DG区SYN、GAP-4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Cx43和p-Cx4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d、7d、14 d,Cx43和p-Cx43表达均增加(P<0.05)。此外,第7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d和14d(P<0.05),是表达高峰期。电镜下观察到假手术组的突触结构完整,突触轮廓清晰,有较多的突触数量以及均匀分布的突触小泡;模型组和Gap26组突触结构溶解,突触轮廓模糊,突触以及突触小泡数量明显减少;GAP-134组突触结构较完整,突触轮廓较清晰,突触数量明显增多;WB和IF显示: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SYN、GAP-43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Gap26组显着降低SYN、GAP-43的表达(P<0.05);GAP-134组显着升高SYN、GAP-43的表达(P<0.05)。2.电镜下观察到补阳还五汤明显改善了损伤的突触,相比于突触结构溶解,突触数量减少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的突触结构较完整,突触轮廓较清晰,突触数量增多,接近正常;补阳还五汤联合Gap26组突触损伤较补阳还五汤组加重。WB和IF显示: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的SYN、GAP-43表达情况显着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组SYN、GAP-43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增强(P<0.05);与补阳还五汤联合Gap26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增强SYN、GAP-43的作用被显着抑制(P<0.05)。3.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Cx43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FGF组可显着增强Cx43的表达(P<0.05);与补阳还五汤组比较,补阳还五汤联合bFGF中和组显着降低Cx43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bFGF组可显着增强SYN、GAP-43 的表达(P<0.05);与 bFGF 组比较,bFGF+Gap26 组显着降低 SYN、GAP-43的表达(P<0.05)。结论:1.在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Cx43能促进缺血侧海马突触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YN和GAP-43的表达有关;2.在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缺血侧海马区的突触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x43的表达促进对SYN和GAP-43的干预有关;3.在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补阳还五汤能通过bFGF增强Cx43的表达,bFGF促进缺血侧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通过Cx43干预SYN和GAP-43的表达有关。

李世鹏[4](2019)在《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致死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了卒中总数的69.6%-77.8%,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和沉重经济负担。急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方式还是早期rt-PA溶栓或机械取栓使得血管再开通。但受制于3-4.5 h较短的时间窗,和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和出血转化等并发症,其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寻找合适的神经保护剂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配合早期的血管开通是近年来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能量耗竭、炎性反应、氧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载、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以及血脑屏障破坏及细胞坏死调亡等。其中,血脑屏障破坏和炎性反应在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血管单元的组成细胞,在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完整和功能维持以及神经炎症的启动和调控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天麻素是传统中药天麻的主要有效单体成分之一,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炎性反应、调节神经递质、调节神经重构、抗凋亡抗自噬等多途径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关于天麻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血脑屏障的保护和对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炎症的调控机制现在尚未有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体内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梗死体积的保护作用,评估天麻素对血脑屏障及相关蛋白的影响,从细胞层面探讨天麻素对小胶质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炎症的调控和机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治疗靶点和治疗思路。第一部分天麻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目 的]本实验部分建立SD大鼠缺血再灌注体内实验模型和BV-2小胶质细胞OGD/R体外模型,通过天麻素预处理,观察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作用,评估天麻素对血脑屏障影响,研究天麻素在体内外小胶质细胞中对血脑屏障损伤相关蛋白的调控。[方 法]通过线栓法制作SD大鼠MCAO模型来建立缺血再灌注体内实验部分动物模型;通过BV-2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在体外模拟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使用各剂量天麻素(体内50mg/kg、100 mg/kg、200 mg/kg,体外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预处理,并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NIM)及阴性对照组比较。使用Garcia JH评分评估各组神经行为学变化;使用TTC染色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测量脑组织EB渗漏量和脑组织含水量以及HE染色检测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和小胶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变化。[结 果]1.不同浓度GAS和NIM预处理的MCAO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组明显改善(P<0.001)。各治疗组中GAS 100mg/kg组评分最高。2.同MCAO组相比,GAS 100 mg/kg组和GAS 200 mg/kg组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01)。3.MCAO组EB的渗漏明显增加,天麻素各治疗组和NIM组的EB渗漏量较MCAO组明显减少(P<0.01,P<0.001)。其中GAS 100 mg/kg组减少趋势最明显。4.MCAO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GAS 100 mg/kg能明显降低IRI脑组织含水量(P<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组IRI72 h后MMP2和MMP9、AQP4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而ZO-1的表达减少(P<0.01),同时在 GAS 治疗(100mg/kg)组和 NIM 治疗(4mg/kg)组中 MMP2和MMP9、AQP4的表达较MCAO组显着减少(P<0.01),而ZO-1的表达增加。免疫荧光显示在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趋势。6.Western blot显示BV-2细胞OGD/R各时间点中3 h和6 h时间点各蛋白变化程度最明显,GAS 40μmol/L、80 μmol/L在3 h时均能抑制MMP2和MMP9、AQP4在OGD/R后升高趋势,同时能增加ZO-1的表达。[结 论]1.SD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72h时间点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脑含水量增加。2.天麻素预处理能明显改善MCAO大鼠再灌注72 h时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通透性。3.天麻素100mg/kg在大鼠体内和40 μmol/L在体外能抑制小胶质细胞MMP2,MMP9和AQP4,增加ZO-1表达从而发挥其在MCAO和OGD/R模型中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SOX4的调控[目 的]本实验部分通过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使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内体外小胶质细胞中SOX4蛋白变化。同时通过天麻素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探讨研究天麻素对小胶质细胞中SOX4表达的影响。并用天麻素干预SOX4过表达的BV-2细胞,检测SOX4过表达BV-2细胞中MMP2和MMP9、AQP4、ZO-1表达的变化,研究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 法]通过线栓法制作SD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提取和纯化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并培养传代;通过BV-2小胶质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OGD/R在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将实验动物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天麻素干预组,体外部分分别使用GAS50mg/kg、GAS 100mg/kg、GAS200 mg/kg,体内部分分别使用 GAS 20 μmol/L、GAS 40 μmol/L、GAS 80 μmol/L 对实验模型将进行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和两种小胶质细胞株中SOX4的基础表达,和在MCAO、OGD/R刺激后以及GAS干预后SOX4的表达变化。构建SOX4过表达和空载的质粒,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带有GFP荧光标记的SOX4过表达质粒和对照空载质粒,建立SOX4慢病毒稳定感染BV-2细胞系和对照空载病毒稳定感染BV-2细胞系。天麻素干预转染细胞系OGD/R模型,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OX4,MMP2和MMP9、AQP4、ZO-1表达的变化。[结 果]1.SOX4蛋白在BV-2永生小胶质细胞株和新生SD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有基础表达,在SD大鼠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组IRI72 h后脑组织SOX4的表达增加(P<0.01);同时GAS 100 mg/kg和GAS 200 mg/kg治疗可抑制SOX4增加的趋势,以100 mg/kg组明显。免疫荧光显示在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趋势。3.Western blot显示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OGD/R后各时间点中3h时间点SOX4升高程度最明显,GAS 40 μmol/L能抑制OGD/R后3 h时SOX4升高趋势。4.GAS 40 μmol/L预处理能减少OGD/R BV-2小胶质细胞中SOX4、MMP2和MMP9、AQP4表达并且增加ZO-1的表达。在SOX4过表达细胞系中,GAS 40μmol/L预处理不能减少MMP2、MMP9、AQP4和增加ZO-1的表达。[结论]1.SOX4蛋白在BV-2永生小胶质细胞株和新生SD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有基础表达,在SD大鼠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2.OGD/R以及MCAO能明显增加SOX4在体内外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天麻素预处理能抑制SOX4增高的趋势。3.SOX4过表达能逆转GAS对OGD/R小胶质细胞中MMP2和MMP9、AQP4、ZO-1的影响,提示GAS可通过SOX4调控MMP2和MMP9、AQP4、ZO-1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陈亭亭[5](2019)在《不同粒径天麻粉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在明确天麻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和镇静镇痛的的有效性基础之上,从多方面多指标来考察不同粒径下天麻的药效差异,阐明粒径与药理学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并从药效方面优选出最佳粒径的天麻粉,拟从药效学层次探讨天麻超微粉的科学性、合理性,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更具指导意义的实验基础。方法:(1)采用单侧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将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超微粉Ⅰ组、天麻超微粉Ⅱ组、天麻超微粉Ⅲ组,阳性药组;通过比较不同粒径天麻超微粉大鼠脑匀浆液和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总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活性,及形态学的影响,进行不同粒径天麻超微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评价。(2)采用高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建立同时测定脑匀浆液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sp)、甘氨酸(Glycine,Gly)、5-兹色胺(5-hydroxytryptaphane 5-HT)、缬氦酸(Valine Val)五种神经递质的分析方法,研究各组大鼠口服给予不同粒径天麻超微粉后对五种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各组间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3)采用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等动物实验疼痛模型观察五种不同粒径天麻粉的镇痛作用,并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小鼠戊巴比妥钠,观察不同粒径天麻粉对小鼠镇静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学功能缺失体征(P<0.01),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超微粉Ⅰ、Ⅱ、Ⅲ组均能明显改善神经行为学功能(P<0.05),显着降低脑梗死面积比、Glu、Asp、MDA含量和总NOS活性(P<0.05或P<0.01),显着升高SOD活性、Gly和Val含量(P<0.05),而对5-HT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与天麻超微粉Ⅰ组比较,天麻超微粉Ⅲ组SOD活性和Gly含量显着高于超微粉Ⅰ组(P<0.05),Glu和Asp含量均显着低于的超微粉Ⅰ组和超微粉Ⅱ组,MDA含量和总NOS活性显着性低于超微粉Ⅰ组(P<0.05)而和超微粉Ⅱ组无显着性差异。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小鼠的持续睡眠时间均显着性增加(P<0.05),表明五种天麻粉均对戊巴比妥钠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与空白组比较,除细粉组其余各组均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且天麻超微粉Ⅱ和Ⅲ极显着性减少扭体次数(P均<0.001),且抑制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表明五种天麻粉均对小鼠有镇痛作用,超微粉Ⅱ和Ⅲ目作用较强。给药后60 min和120 min时,天麻粉细粉、极细粉、超微粉Ⅰ组的痛阈值和对照组相比均显着性升高(P均<0.05),天麻超微粉Ⅱ和Ⅲ组的痛阈值非常显着性升高(P均<0.01)。结论:不同粒径天麻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并从不同水平影响上述各药效指标。天麻超微粉Ⅲ较天麻超微粉Ⅰ预防保护作用较明显;不同粒径天麻粉均能明显增强对小鼠的镇静镇痛效应,且天麻超微粉Ⅱ、Ⅲ效果更为显着,可见粒径对天麻发挥预防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从天麻两方面的药效结果初步确定天麻超微粉Ⅱ和Ⅲ药效较强,为天麻最佳粉碎粒径的选择提供参考。

刘佳文[6](2019)在《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为朝医水蛭熊胆散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水蛭熊胆散组、高剂量水蛭熊胆散组。利用线栓法进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仿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于造模大鼠苏醒3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判定大鼠是否成功建立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实验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1.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判定大鼠脑损害恢复程度;2.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研究各组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影响;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SOD以及MDA的含量变化;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1.水蛭熊胆散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通过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得到水蛭熊胆散药物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2.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细胞发现,水蛭熊胆散可以改善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相比模型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细胞间质水肿相对减轻,空泡结构的细胞减少。3.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性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上升(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降低(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低于低剂量组(P3<0.05)。4.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上升(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熊胆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降低(P<0.05),其中水蛭熊胆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显着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的抗氧化性与减少其炎性反应的发生有关。

张宁[7](2019)在《活血通络利水方对兔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后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采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活血通络利水方对兔玻璃体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通络利水方对视网膜组织水肿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重2-2.5kg的新西兰兔22只,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各11只,造模前7天开始灌胃,给药组灌胃活血通络利水方(21.3g/kg/d),每日2次,模型组则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1模型组和给药组各取6只,采用前方灌注加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并在视网膜缺血60min后,将眼内压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从而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动物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6h、12h、1d、2d、3d、5d各时间点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2从模型组和给药组各取5只,在玻璃体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用等渗磷酸盐缓冲液1.5μl/min的灌注速平衡60min后,每20min收集1次,收集3次,作为自身对照,120min后开始制作RIRI模型,从造模开始持续收集透析液,同样每20min收集1次,最后把从造模前,缺血过程中,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的透析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兔视网膜中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水平变化趋势。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造模前兔OCT像显示视网膜的层间结构清晰,界限明显,造模后的视网膜结构逐渐紊乱、层次模糊。造模后6h3d时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1d时厚度达到最大值;造模后第5d时视网膜厚度降低至造模前水平(P>0.05)。统计结果分析显示,造模后6h3d给药组视网膜的增厚程度均较弱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高眼压开始天门冬氨酸(Asp)即出现一过性升高,随后恢复正常。模型组玻璃体液中的谷氨酸(Glu)在缺血后10min出现了急剧升高,随后下降至基线水平,再灌注后10min再次显着升高,达基线水平的289.2%,随后再次下降至基线水平。至再灌注3h后谷氨酸(Glu)水平再度出现攀升,在再灌注290min时达基线水平的643.7%。给药组谷氨酸(Glu)水平也出现了小幅升高,但升高幅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的升高幅度,在再灌注290min时达基线水平的330.2%。在再灌注270min、290min、310min时间点,给药组谷氨酸(Glu)水平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给药组玻璃体液中甘氨酸(Gly)、牛磺酸(Ta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变化不显着,在各时间点两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通络利水方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视网膜水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视网膜中Glu的过量释放,来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从而发挥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对Asp、Gly、Tau、CABA等水平影响不显着。图27幅;表13个;参91篇。

李鹏跃[8](2014)在《基于MD-MS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静脉和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差异》文中提出脑中风学名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在严重影响患者本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葛根为治疗脑中风的常用中药。目前,其主要成份葛根素已有4种相关静脉注射制剂上市,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葛根素作用机制与扩张脑血管、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有关。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除葛根素外,葛根总黄酮中其余成分同样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够明显缩小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脑水肿程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目前已有葛酮通络胶囊及愈风宁心系列口服制剂上市。然而,上述制剂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葛根素注射剂自1993年上市以来,临床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而口服制剂存在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并且对于中风病人而言,吞服困难,给药顺应性较差。这些问题均限制了上述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均证明鼻腔给药是治疗脑病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课题基于“鼻通脑络”中医理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鼻腔作为给药途径,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对葛根素及自制葛根总黄酮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差异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以葛根素和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最优工艺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所得工艺便捷可行,目标成分提取率达到90%以上。对葛根水提液进行了醇沉处理,最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0.5g药材/ml,加95%乙醇,调节醇浓度为60%,醇沉24h,进一步提高了浸膏中目标成分的纯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树脂为HPD200A,上样液浓度为0.25g药材/ml,大孔树脂柱径高比为1:5,上样量为0.5g药材/ml树脂,上样流速为1ml/min,水洗2BV,水洗流速为0.5ml/min,30%乙醇洗脱4BV,醇洗流速为0.5ml/min。最终产物的出膏率约为10%,葛根素的纯度在30%以上,总黄酮的纯度在70%以上。对葛根总黄酮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放大实验研究,所得提取物纯度基本稳定,工艺可行。对提取物中各成分进行质谱分析,初步推断其中5种主要成分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以Bcl-2 mRNA为指标对葛根素及提取物的抗凋亡作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物组效果更好,提示提取物中有成份能够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mRNA的高表达,更有助于抑制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的凋亡。2葛根素微透析及HPLC-MS/MS方法的建立体外透析实验及反渗透实验显示,葛根素的探针传递率及回收率分别为:63.37%和71.52%,两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不同浓度药液对探针回收率(或传递率)并无影响,通过探针清除率实验,证实了葛根素与探针膜材料之间不存在吸附;同时研究表明,药物回收率、传递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值会随着探针外药液搅拌速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灌流液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能够有效的提高回收率,降低传递率,同时亦使两者之间的差异增大;随着探针膜长的增加,药物的传递率及回收率均有显着提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值亦随之而增大。上述结果提示,如果需要求得体内的真实药物浓度,以探针的在体传递率替代在体回收率是不可行的,故采用零净通量法对探针的在体回收率进行了计算。脑探针的定位按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结合脑组织切片,确定嗅球的位置为以前囟为基点,AP:+8mm,ML:±1mm处定位,血液探针沿向心室方向植入颈静脉,以生理盐水为灌流液,采用零净通量法测定探针在血液及嗅球部位的在体回收率,分别为:17.52%,29.13%。建立了透析液中葛根素及内标柚皮苷的HPLC-MS/MS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 column(3.5μm,4.6 × 1Omm,USA));HPLC条件:甲醇-水,0-8min,24:76,8-15min,60:40;MS/MS条件: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监测离子:415/295(葛根素),579/271(柚皮苷)。葛根素在0.002-0.111 μg/mL和0.111-8.9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0.23816x-0.0001(r=0.998)和y=0.25562x-0.01582(r=0.999)。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定量限以标准曲线最低点计。3葛根素经不同途径给药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血液探针埋植于颈静脉,脑探针埋植于嗅球部位,葛根素按照7mg/kg的剂量分别静脉推注、静脉滴注、鼻腔给药,微透析取样,20min收集样品一次,HPLC-MS/MS检测透析液中药物浓度。以Kinetica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处理体内数据。血药动力学结果显示:各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0.89±10.69μg/ml(i.v.)、9.31±3.99μg/ml(i.v.gtt)、3.82±1.03 μg/ml(i.n.),各组的血药 AUC0-5h 分别为 1524.63±584.05μg/ml.min(i.v.)、1037.18±501.70 μg/ml·min(i.v.gtt)、623.12±170.86 μg/ml.min(i.n.),各组的 tmax分别为 20min(i.v.)、100min(i.v.gtt)、68±10.95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 44.20±8.97min(i.v.)、87.24±7.84min(i.v.gtt)、140.27±7.86min(i.n.)。与静脉给药相比,鼻腔给药组各参数均有显着性差异。嗅球部位药动学结果显示:各组的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0.29±0.07μg/ml(i.v.)、0.0523μg/ml(i.v.gtt)、0.50±0.16μg/ml(i.n.),各组的嗅球部位 AUC0-5h 分别为 28.44 ±6.89μg/ml·min(i.v.)、8.30±4.85μg/ml·min(i.v.gtt)、86.84±23.50μg/ml.min(i.n.),各组的 tmax分别为 20min(i.v.)、132±36min(i.v.gtt)、212±30.33 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 81.76±11.46min(i.v.)、162.63±19.00min(i.v.gtt)、186.43±6.25min(i.n.)。各组的脑靶向指数分别为1.87%、0.80%、13.94%。鼻腔给药虽然血药浓度较低,但嗅球部位药物浓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脑靶向性显着提高。4葛根素经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为了进一步模拟葛根素的临床用药对象和给药方式,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对病理状态下,葛根素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血药动力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为13.84±2.45μg/ml(i.v.gtt)、4.36±1.06μg/ml(i.n.),各组的血药 AUC0-5h分别为 1416.68±249.74μg/ml·min(i.v.gtt)、533.48±136.75μg/ml·min(i.n.),各组的 tmax分别为 100 min(i.v.gtt)、80±31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8.85±6.34 min(i.v.gtt)、115.61±13.82min(i.n.)。鼻腔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7.66%,与正常大鼠相比,静脉滴注时MCAO模型大鼠具有较高的血药AUC,鼻腔给药时MCAO模型大鼠血药AUC与正常大鼠组无显着性差异。嗅球部位药动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药物峰浓度Cmax为0.19±0.12μg/ml(i.v.gtt)、1.54±0.43μg/ml(i.n.),各组的嗅球部位的 AUC0-5h 分别为 24.50±16.74μg/ml·min(i.v.gtt)、255.96±87.74μg/ml·min(i.n.),各组的 tmax 分别为 104±38 min(i.v.gtt)、92±11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141.72±12.68 min(i.v.gtt)、136.57±17.12min(i.n.),各组的脑靶向指数为1.73%和47.98%。鼻腔给药组的Cmax、AUC均显着高于静脉滴注组,脑靶向系数更是高达静脉滴注组的27倍,充分体现了鼻腔给药的优越性。与正常大鼠相比,静脉滴注和鼻腔给药时,MCAO大鼠嗅球部位药物峰浓度和AUC显着增加,并且曲线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或脑缺血对嗅黏膜和嗅神经的影响所导致的。5葛根总黄酮经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MCAO模型大鼠,自制葛根提取物按照20mg/kg的剂量分别静脉滴注、鼻腔给药,微透析取样,HPLC-MS/MS检测透析液中药物浓度。以Kinetica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处理体内数据。血药动力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为14.96±3.97μg/ml(i.v.gtt)、0.75±0.30μg/ml(i.n.),各组的血药 AUC0-5h 分别为 1707.02±457.88μg/ml·min(i.v.gtt)、134.72±37.61μg/ml.min(i.n.),各组的 tmax 分别为 104±9 min(i.v.gtt)、68±18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90.28±15.18 min(i.v.gtt)、139.41±12.11min(i.n.),鼻腔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89%,但药物在血浆中的MRT显着长于静脉滴注组。与葛根素单独给药相比,静脉滴注时两者血药AUC并无显着差异,提示在该药物浓度下提取物中其余黄酮类成分并未对葛根素的代谢产生影响;但鼻腔给药时提取物组的血药AUC显着降低,仅为葛根素组的25%,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提取物中多种成分在透过鼻黏膜时发生竞争所致。嗅球部位药动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药物峰浓度Cmax为0.060±0.03μg/ml(i.v.gtt)、0.37±0.11μg/ml(i.n.),嗅球部位的 AUC0-5h分别为 7.38±4.65μg/ml-min(i.v.gtt)、58.60±14.48μg/ml·min(i.n.),鼻腔给药组嗅球部位药物浓度持续升高,并且下降趋势不明显,各组的DTI分别为:0.43%和43.50%。与葛根素单独给药相比,静脉滴注时提取物组嗅球部位AUC仅为葛根素组的30%,这可能是由于透过血脑屏障时黄酮类成分发生竞争所致,鼻腔给药也发生相似的现象。尽管葛根素组和提取物组鼻腔给药后血液和嗅球部位AUC存在显着差异,但二者的DTI分别为47.98%和43.50%,较为接近,进一步证明了黄酮类成分在经鼻转运入脑过程中存在竞争。

李静[9](2014)在《葛根素修饰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人们患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在逐渐的增加,因而患有血管性痴呆的人数和发病几率也在逐渐上升。血管性痴呆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降低,智力减退,认知障碍及对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因为VD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研究仍是现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而且与其它种类的痴呆相比,血管性痴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而且预防后效果比较好,具有广阔的治疗前景。VD作为唯一可防治的痴呆,探索治疗VD新药物,寻求有效的治疗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葛根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强葛根素的抗氧化作用,我们通过加入活性基团对葛根素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合成了葛根素修饰物P1。葛根素修饰物的研究仍在继续,因此,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活性和安全性更强的葛根素修饰物应用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中。本论文主要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了小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并通过小鼠行为学实验和生化指标检测来考察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对拟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是否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通过行为学实验:水迷宫和新物体辨别实验来考察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对拟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是否有改善作用;通过SOD活力和MDA含量测定实验来检测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对拟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海马区SOD活力和大脑皮层中MDA含量的影响,以考察葛根素修饰物P1是否能提高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致痴呆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数据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水迷宫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虽然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100mg/kg)组缩短了小鼠到达安全区的时间,但无显着性差异。新物体辨别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虽然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100mg/kg)组在1h和24h的优先指数和辨别系数均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在SOD活力和MDA含量测定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虽然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100mg/kg)组提高了小鼠海马区SOD的活力并降低了大脑皮层中MDA的含量,但是无显着性差异。综上所述,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对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对该痴呆模型小鼠脑中SOD活力和MDA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提示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对该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没有提高作用。

刘丹丹[10](2014)在《葛根素修饰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由缺血或出血引起的脑功能损伤的一种痴呆病。血管性痴呆是现今即阿尔兹海默症之后常见的一种痴呆病,它的发病率很高,尚没有很好的特效药来治疗血管性痴呆,而且血管性痴呆在早期不易被察觉,一般只有到后期才会被发现,这就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很大困扰,而且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现代医学中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葛根素是一种现在已经知晓的对于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具有毒副作用低的优点,但是葛根素的专一性和水溶性都较差,且生物利用度低。葛根素可以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来改善脑内自由基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血管性痴呆起到治疗作用。那么,我们希望通过在葛根素上添加活性基团形成新的葛根素修饰物P1,以期增强葛根素的抗氧化作用,并对血管性痴呆起到一定治疗作用。本文主要是运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的方法制备痴呆模型小鼠,通过Y迷宫和水迷宫考察葛根素修饰物P1对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是否有改善作用,并利用试剂盒测定小鼠海马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大脑皮层的丙二醛(MDA)含量。Y迷宫实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较,葛根素修饰物P1(100mg/kg)组自发交替反应率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葛根素修饰物P1提高了模型小鼠的自发反应交替率,对模型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迷宫实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修饰物P1(1OOmg/kg)组的平均游泳时间明显缩短,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葛根素修饰物P1缩短了模型小鼠的游泳时间,对模型小鼠的工作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SOD活力测定的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修饰物P1(100mg/kg)组的SOD活力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葛根素修饰物P1能够增强模型小鼠脑内SOD的活力;MDA含量测定的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修饰物P1(100mg/kg)组的MDA含量显着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葛根素修饰物P1能够降低模型小鼠脑内MDA的含量。由SOD和MDA的结果提示,葛根素修饰物P1可以增强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综上所述,葛根素修饰物P1可以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增强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由此推断,葛根素修饰物P1可以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对血管性痴呆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递质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递质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对ICAM-1、MMPs-9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2 实验药物及给药方法
        1.3 主要仪器、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干预方法
        2.3 实验模型的制备
        2.4 模型评定标准
        2.5 脑组织病理标本的制作
        2.6 指标检测
        2.7 统计处理
        2.8 技术路线图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2 大鼠EB定量结果分析
        3.3 RT-qPCR检测不同时相ICAM-1mRNA、MMPs-9mRNA的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病名及发病机制
        4.2 西医发病机制
        4.3 血脑屏障的生理病理变化
        4.4 .针刺对血脑屏障的调控作用
        4.5 醒脑开窍针法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4.6 中风膏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4.7 实验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文献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时血脑屏障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β-细辛醚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β-细辛醚对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β-细辛醚对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β-细辛醚对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β-细辛醚对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TNF-R1、Glu R2蛋白表达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β-细辛醚对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钙浓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β-细辛醚对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补阳还五汤通过Connexin43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概括
        二、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概括
    第二节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二、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节 星形胶质细胞Connexin43的研究进展
        一、星形胶质细胞Connexin43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概括
        二、Connexin43与补阳还五汤的研究概括
        三、Connexin43与bFGF的研究概括
        四、Gap26与GAP-134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Connexin4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
        一、材料与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第二节 Connexin43在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第三节 Connexin43在bFGF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
        一、实验动物与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天麻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SOX4的调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天麻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不同粒径天麻粉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不同粒径天麻超微粉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不同粒径天麻超微粉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海马中的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不同粒径天麻粉对小鼠的镇静镇痛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实验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药方水蛭熊胆散的制备与给药
        1.2.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1.2.3 大鼠神经功能的测试
        1.2.4 大鼠脑组织海马区HE染色
        1.2.5 大鼠血清中IL-10、TNF-α、SOD、MDA的含量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2.2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2.3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2.4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氧化反应的影响
    2.5 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第三章 讨论
    3.1 确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造方法的基础
    3.2 水蛭熊胆散实验研究的基础
    3.3 水蛭熊胆散与氧自由基
    3.4 水蛭熊胆散与炎性因子
    3.5 细胞凋亡和脑缺血再灌注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活血通络利水方对兔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后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仪器与设备
        1.1.3 实验方法
        1.1.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视网膜水肿的厚度
        1.1.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Glu、Asp、Gly、Tau、GABA含量的表达
    1.2 结果
        1.2.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1.2.2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结果
    1.3 讨论
        1.3.1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问题
        1.3.2 微透析技术与HPLC联用优势
        1.3.3 活血通络利水方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的治疗作用
        1.3.4 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
        1.3.5 活血通络利水方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中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表达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中西医认识进展
    3.1 西医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发生机制的认识
        3.1.1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的表现
        3.1.2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机制
        3.1.3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I)损伤的防治
    3.2 中医对RIRI损伤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
        3.2.1 “目络瘀阻”是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核心病机
        3.2.2 从“目络瘀阻”的角度提出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MD-MS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静脉和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章 葛根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其对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第一节 葛根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葛根纯化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葛根纯化放大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葛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节 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对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微透析及HPLC-MS/MS方法建立
    第一节 微透析探针回收率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微透析探针在体回收率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HPLC-MS/MS方法学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葛根素不同途径给药大鼠血液及嗅球部位药动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葛根素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血液及嗅球部位药动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葛根总黄酮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血液及嗅球部位葛根素药动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葛根素鼻腔给药入脑机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葛根素修饰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血管性痴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血管性痴呆概述
        1.1.2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
        1.1.3 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因素
        1.1.4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1.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1.2.1 自由基
        1.2.2 钙超载
        1.2.3 兴奋性氨基酸
        1.2.4 一氧化氮(NO)
        1.2.5 神经细胞凋亡
        1.2.6 炎症反应
    1.3 拟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1.4 葛根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
        1.4.2 葛根素的临床应用
        1.4.3 葛根素的不良反应
        1.4.4 葛根素的结构修饰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
2 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对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器材
        2.2.1 实验药物
        2.2.2 实验动物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给药
        2.3.2 行为学测试
    2.4 实验结果
        2.4.1 水迷宫实验结果
        2.4.2 新物体辨别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预给药葛根素修饰物P1对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小鼠脑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器材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生化指标检测
        3.3.2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葛根素修饰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血管性痴呆的概述
        1.1.1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
        1.1.2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1.1.3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因
        1.1.4 血管性痴呆的预防
        1.1.5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1.1.6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制备的方法及相关靶点
    1.2 葛根素的研究进展
        1.2.1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
        1.2.2 葛根素的不良反应
        1.2.3 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葛根素修饰物P1对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动物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药材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仪器与耗材
    2.3 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给药方案
        2.3.1 动物模型的制备
        2.3.2 实验分组与给药方案
    2.4 实验方法
        2.4.1 Y迷宫
        2.4.2 水迷宫的测试方法
        2.4.3 统计学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Y迷宫实验结果
        2.5.2 水迷宫实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3 葛根素修饰物P1对模型小鼠脑中SOD与MDA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耗材
    3.3 实验方法
        3.3.1 SOD活力的测定
        3.3.2 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3.3.3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递质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对ICAM-1、MMPs-9表达的影响[D]. 康晓文.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β-细辛醚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郭美彤.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补阳还五汤通过Connexin43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D]. 杨开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D]. 李世鹏. 昆明医科大学, 2019
  • [5]不同粒径天麻粉的药效学研究[D]. 陈亭亭. 贵州医科大学, 2019(01)
  • [6]朝医水蛭熊胆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刘佳文. 延边大学, 2019(01)
  • [7]活血通络利水方对兔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后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影响[D]. 张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基于MD-MS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静脉和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差异[D]. 李鹏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9]葛根素修饰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D]. 李静.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
  • [10]葛根素修饰物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D]. 刘丹丹.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递质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