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ffect of Yttrium on Aging Resistance of Zinc Alloy ZA-27(论文文献综述)
邹艳明,钟叶清,肖梦琼,林高用[1](2020)在《含Ni变形锌铝合金的耐蚀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开发耐腐蚀的高强变形锌铝合金,采用极化曲线、阻抗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微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Ni元素的添加对挤压态和稳定化热处理态ZAT10变形锌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态ZAT10-xNi(x=0,0.3,0.5,0.7)在3.5%NaCl溶液中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现象,钝化后随着电极电位继续增加至失效电位,电流密度再次开始快速上升,合金电极处于过钝化状态,过钝化使合金表面出现局部溶解,造成点蚀。稳定化热处理可以减弱ZAT10-xNi合金的钝化现象,降低合金的腐蚀速率。与ZAT10、ZAT10-0.3Ni和ZAT10-0.7Ni相比,在3.5%NaCl溶液中挤压态、热处理态的ZAT10-0.5Ni均表现出最好的耐蚀性能。添加适量的Ni和稳定化热处理可以改变ZAT10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产物的形貌、分布,使其尺寸减小、分布更加均匀,但没有改变腐蚀产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薛涛,古文全,于云峰,吴健,郭光平,吴泽宏,梁寅[2](2016)在《压铸锌合金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压铸锌合金的发展概况,论述了压铸锌合金的基本分类和性能特点,指出了其中各个元素的作用,分析了稀土变质处理技术对压铸锌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压铸锌合金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成佳[3](2015)在《AlTi5B对Zn-Al4.2-Cu0.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锌合金拥有价格便宜,成型容易,熔化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耐腐蚀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代替用于日常装潢、装饰、家具、五金等领域的铜合金。本文采用的锌合金是基于饰品行业的生产工艺要求在Zn-Al合金基础上开发的,首先采用AlTi5B中间合金对Zn-A14.2-Cu0.5合金进行晶粒细化,然后配合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来研究Zn-A14.2-Cu0.5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目的是为了提高其铸态塑性,满足锌合金铸件整形要求。论文采用了熔融铸造,金相观察,拉伸实验,断口扫描,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对合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AlTi5B中间合金可以有效的细化Zn-A14.2-Cu0.5合金的晶粒组织,并且随着AlTi5B中间合金的添加量不同,细化效果不同;在熔体中,AlTi5B中间合金分解出的TiA13和TiB2共同作用,促进η(Zn)的形核,晶粒细化;但当添加量过多时,合金晶粒反而开始长大。Zn-A14.2-Cu0.5合金的抗拉强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而延伸率则是先升高后降低。适宜的AlTi5B中间合金添加量为0.56%~0.94%之间。AlTi5B中间合金添加量为0.94%的Zn-A14.2-Cu0.5合金组织细小均匀。(2)晶粒细化加均匀化热处理能够有效提高Zn-A14.2-Cu0.5合金的铸态塑性;通过对晶粒细化后的Zn-A14.2-Cu0.5合金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后,发现比较合适Zn-A14.2-Cu0.5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是加热温度为300℃,保温时间3h,随炉冷却的工艺。经过热处理后,Zn-A14.2-Cu0.5合金的组织由等轴状的η(Zn)相、颗粒状的共析组织(α+μ)以及少量的第二相组成,合金硬度值为42.248HV,抗拉强度为188MPa,延伸率为10.8%。(3)通过对Zn-A15.2合金进一步验证实验表明,晶粒细化加均匀化热处理,可以提高锌合金的铸态塑性。添加细化剂,经过均匀化热处理,铝含量为5.2%的锌合金的片层状共析组织进一步转变为颗粒状的组织,抗拉强度升高,其延伸率也得到了提高,延伸率提高 106%。
刘洋[4](2013)在《锌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优化及相关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炼锌企业在开发高性能锌铝合金面临的技术瓶颈,瞄准国际上锌铝合金研究开发的最新发展趋势,分别对压铸锌铝合金、重力铸造锌铝合金以及热镀锌铝合金展开研究,为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锌铝合金提供技术支撑,对我国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现代化工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锌铝合金具有熔点低、熔炼耗能少、流动性好、常温强度优良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国产锌铝合金普遍存在塑韧性较差、杂质含量高、尺寸稳定性差、耐蚀性较差等缺陷,因此开展锌铝合金的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流动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耐蚀性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Al含量对锌铝合金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微合金化对ZnAl4压铸锌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热变形、热处理对ZA27重力铸造锌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RE对Zn-5%Al合金耐蚀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不同Al量对锌铝合金微观组织、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含量为4%时,合金流动性较好,抗拉强度较高,适用于压铸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零部件,当Al含量为27%时,合金抗拉强度最高,适用于制备具有一定性能要求的零部件,当Al含量为5%时,合金流动性好、耐蚀性好,适用于制备防腐用镀层。2.研究了微量Zr、Sr对ZnA14合金硬度、抗拉强度、冲击韧度以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Zr可有效细化η-Zn枝晶,缩短枝晶网胞间层片组织的片层间距,Zr与Al、Zn原子反应,在枝晶网胞间生成Al2ZnZr,起到钉扎晶界的作用,Zr还可俘获杂质元素Fe,降低杂质Fe对合金性能的有害影响,当Zr的添加量为0.1%时,实验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Sr有效细化η-Zn枝晶,Sr还与Zn结合生成SrZn13,起到钉扎晶界的作用,当Sr的添加量为0.1%时,实验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3.采用FLOW-3D压铸模拟软件,通过表面缺陷追踪模拟分析,确定了ZnAl4合金充型过程中各阶段的氧化夹杂的位置。通过正交压铸模拟试验,分别得出温度场、应力场、速度场以及表面缺陷分布状况的模拟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压铸工艺参数:浇注温度为420℃,压射速度为2.5m/s,模具温度200℃。4.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ZA27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得到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建立了ZA27合金热塑性变形的流变应力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用Z参数表达的流变应力方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的材料常数:n=5.21, a=0.007, A=1.81×l010s-1,变形激活能Q=109.39kJ/mol, Z=εexp(13157/T)。采用改进的Arrhenius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ZA27合金的本构关系,并在实验条件内进行验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更好地反映ZA27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结合热加工图分析及微观组织观察结果,合金的最佳热加工参数区为250~350℃的变形温度和0.1~1s-1的应变速率。5.确定了ZA27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最佳均匀化工艺为360℃/12h,炉冷,枝晶偏析及非平衡共晶相基本消除,塑性得到有效改善。最佳固溶工艺为365℃/1h,水淬,实验合金得以充分固溶,α相、η相基本溶入基体。较优的时效工艺为140℃/1h,空冷,时效析出相数量多、尺寸小、分布均匀,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提高。6.研究了不同含量RE对Zn-5%Al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Zn-5%Al-RE系合金镀层在中性盐雾实验条件下的腐蚀产物主要为ZnO、Zn(OH)2、Zn5(OH)8Cl2·H2O、Zn5(OH)6(CO3)2、Al2(OH)5Cl·2H2O。当RE的添加量达到0.1%后,随着RE含量的增加,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逐渐下降,当RE的添加量为0.6%时,腐蚀产物结构致密细小且均匀,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电荷转移电阻Rct最小,耐蚀性最好。
蒋浩帆[5](2013)在《压铸用锌铝合金的变质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不同变质剂对2种压铸用锌合金的变质处理作用及机理。分别采用Al-5Ti-B中间合金和K2TiF6+KBF4混合盐2种变质剂对压铸用ZnA14合金和ZnAl4Cul合金进行变质处理,通过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硬度、拉伸强度、冲击韧度和流动性测试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变质剂添加量对ZnA14和ZnAl4Cul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变质剂的作用机理及对锌铝合金流动性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Al-5Ti-B中间合金能有效细化剂ZnA14合金和ZnAl4Cul合金的晶粒,减少枝晶数量,缩短枝晶网胞间的层片组织的片层间距,减小片层组织的厚度。加入Al-5Ti-B中间合金后,Al3Ti和TiB2粒子成为α-Al相的非均质晶核,有效促进了α-Al相的形核和长大,进而抑制大块初生η-Zn相形成。在ZnAl4和ZnAl4Cul合金中分别添加0.6wt%及1.0wt%Al-5Ti-B时,细化效果最好,综合力学性能最优。2)变质温度低于750℃时,质量比为4:1的K2TiF6和KBF4组成的复合盐类变质剂添加到ZnAl4和ZnAl4Cul合金中,会形成Al3Ti粒子,可有效细化两种实验合金枝晶,改变枝晶形态,缩短枝晶网胞间的层片组织的片层间距。当变质剂的添加量为0.8%和0.7%时,ZnAl4和ZnAl4Cul合金的枝晶细化效果最好,布氏硬度、抗拉强度、延伸率以及冲击韧度均达到最大值。3)加入Al-5Ti-B可有效提高ZnAl4Cul合金流动性能,当添加量为1.0%时,合金流动性能最好。复合盐类变质剂能够使合金熔体杂质增加,使实验合金流动性能变差。此外,浇注温度越高,合金流动性能越好;锌铝合金固液相线区间越小,流动性越好;晶粒越细,流动性越好;枝晶组织越少,流动性能越好。
郭亚军[6](2013)在《Zn-Al-Ti合金连续铸挤成形及其组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锌合金具有熔点低、熔化潜热小,良好的铸造、抗氧化、变形加工和镀覆性能,以及资源丰富、易回收等一系列的优点,在防腐工程、家电、建筑等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21世纪重要的新型应用工程材料。目前,锌合金的棒、线材的成形方法主要是铸造和塑性变形。塑性变形过程中可以消除微观空洞、偏析等铸造缺陷,使变形锌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优于同类铸造锌合金。连续铸挤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短流程的生产技术,在铝合金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实际应用,而关于锌合金的棒线材生产鲜有报道。本文通过连续铸挤技术在锌合金生产中的应用,对Zn-Al-Ti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以及Zn-Al-Ti合金连续铸挤过程中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对在相同铸挤工艺条件下不同合金成分(Zn-Al和Zn-Al-Ti)锌合金连续铸挤产品的组织性能研究了。可知Ti以Al3Ti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固溶在Zn-Al共晶(析)体上,使得连续铸挤Zn-Al-Ti合金的组织细化,性能更加优良。由铸态Zn-Al-Ti合金的热模拟实验,得出Zn-Al-Ti合金具有正的应变敏感性,流变应力随着变形速率的提高而升高,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应变速率0.08s-1时,流变应力达到峰值。在应变速率为0.01s-1-l0s-1和变形温度为200℃-350℃的条件下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锌合金的连续铸挤过程出挤压筒的变形速率均小于10s-1,变形温度在300℃左右,故在铸挤变形过程中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Zn-Al-Ti合金的微挤压筒是金属的主要变形区,刚进入微挤压筒时,变形量小,存在枝晶组织。在定径带处挤压变形量大,剪切作用明显,组织较细小。出口处的制品,边部的组织比内部的组织细小。实验对Zn-Al-Ti合金的连续铸挤成形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当冷却水流量为10-15L/min时,浇铸温度为Zn-Al固液线温度的上50℃左右温度、挤压比为6和铸挤轮转速为8rpm的工艺条件下,连续铸挤的锌铝钛合金综合性能较好。
颜新奇[7](2013)在《ZnAl15钎料脆化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是优良的导电、导热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热量交换和生活日用品领域。然而铜为稀缺金属,属于战略资源,近年来铜价一直居高不下,限制了铜的应用。铝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及加工性能,是用来代替铜的最佳材料。这带动了铜铝连接的发展。钎焊具有成本低廉、适应性好等优点,是实现铜铝连接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选择优良的钎料是实现铜铝连接的必由之路。Zn-Al系钎料铺展性好、填缝性好、接头强度高,既避免了Sn-Pb系、Zn-Cd系中元素Pb和Cd对环境的危害,又比Zn-Sn系的耐蚀性及耐高温性好,同时比Al-Si系的熔点低,是用来钎焊铜铝的最佳选择。但Zn-Al系钎料在放置过程中易出现脆化现象,降低钎料的铺展性、润湿性,严重制约其在铜铝钎焊上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研究ZnAl15钎料的脆化现象以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对ZnAl15钎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锌铝钎料出现脆化现象的机理,提出了改善脆化现象的措施,对Zn-Al钎料的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伸试验、反复弯曲试验、硬度测试、湿热试验以及浸泡试验等分析手段,研究ZnAl15钎料在放置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其对钎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均匀化处理、去应力退火和稳定化处理对ZnAl15钎料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Al15钎料在长期放置过程中出现脆化现象主要是由电化学腐蚀导致的。来源于拉拔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和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所产生的相变应力会加速钎料的脆化,甚至导致应力腐蚀开裂。另外,组织的均匀性对脆化也有一定影响。钎料脆化后显微硬度增大,弯曲次数大幅度降低。均匀化处理改善ZnAl15钎料组织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钎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去应力退火对钎料的组织影响不太明显,但消除了钎料在冷拉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减轻应力对腐蚀的促进作用。稳定化处理使ZnAl15钎料中过饱和ηE相和αE相发生脱溶分解,增大钎料的显微硬度和弯曲次数,减小抗拉强度。另外,稳定化处理消除了拉拔过程的残余应力以及过饱和固溶体分解分解所产生的相变应力对腐蚀的加速作用,从而提高钎料的耐蚀性。综上所述,锌铝钎料出现的“脆化现象”是由电化学腐蚀和应力的综合作用导致的,而热处理对钎料的脆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耿占吉[8](2012)在《合金化与热处理对锌铜钛合金应力腐蚀性能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熔铸、挤压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Zn-1.0Cu-0.2Ti、Zn-1.0Cu-0.2Ti-0.1Cr、Zn-1.0Cu-0.2Ti-0.05Mg等锌铜钛合金,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PMA、差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仪(EDS)以及蠕变试验机、应力腐蚀试验机等手段和设备,研究了微量元素与热处理对锌铜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合金化对锌铜钛合金应力腐蚀性能、蠕变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Zn-1.0Cu-0.2Ti合金铸态组织呈典型枝晶状,主要由η相和CuZn4相组成。添加微量元素Cr、Mg可改善第二相的分布,并提高锌铜钛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但延伸率有一定的降低;采用不同热处理制度来改善锌铜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其中230℃保温2个小时炉冷到75℃再空冷效果最好。(2)应变速率在1×10-5s-1~8×10-7S-1范围内时,Zn-1.0Cu-0.2Ti合金的SCC敏感性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弱,应变速率为1×10-6s-1时,SCC敏感性最大;Zn-1.0Cu-0.2Ti合金在自来水和3.5%NaCl溶液中的SCC敏感性比在空气中要小;添加Mg、Cr可以显着降低合金的SCC敏感性,其中添加Mg效果最好。(3)Zn-1.0Cu-0.2Ti合金的拉伸蠕变速率和蠕变量随着应力的增加而增加,添加了Cr和Mg的锌铜钛合金抗蠕变性能大幅提高,其中添加了原子半径较大的Mg元素的ZCT合金在在高应力下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
张靓颖[9](2012)在《存放环境对锌铝钎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在铜铝的连接方法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钎焊。钎焊铜铝时,最常用的钎料是锌铝钎料。锌铝钎料在放置的过程中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脆断”现象,此现象给实际生产和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经济损失。本文的目的是找出造成锌铝钎料发生“脆断”的原因,从而避免此现象的发生。本文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硬度测定以及韧度测定等分析手段,研究了ZnAl2和ZnAl15两种钎料在118℃水蒸气环境下、118℃干燥环境下、低温湿润环境下和盐雾环境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变化。研究表明,在118℃水蒸气环境下放置10h, ZnAl2和ZnAl15钎料外围出现了大量的周向及径向裂纹,且ZnAl15钎料裂纹比ZnAl2钎料多。两种钎料均发生晶间腐蚀,氧含量明显高于腐蚀之前,晶界有腐蚀产物堆积。钎料硬度变大,ZnAl2为92.5HV10, ZnAl15为98.6HV10;韧性变差,ZnAl2弯折3次即发生断裂,ZnAl15弯折2次即发生断裂。两种钎料均出现“脆断”现象。118℃干燥环境下放置10h后,ZnAl2和ZnAl15钎料组织变得均匀,晶粒长大。ZnAl15钎料中富锌的α相脱溶分解,生成层片状的组织。力学性能未发生太大变化,硬度上升,ZnAl2由55.6HV10增大到65.7HV10;ZnAl15由64.9HV10增大到77HV10。韧性下降,但未出现“脆断”现象。在低温潮湿环境下放置,时间为4个月时,5℃和—18℃下同一种钎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不大。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放置时间为12个月时,5℃环境下放置的ZnAl2钎料与—18℃环境下放置的ZnAl2钎料相比,晶间腐蚀更严重,β相的脱溶分解非常明显;硬度增大,韧性降低,力学性能下降。ZnAl15钎料的情况与ZnAl2钎料类似。在中性盐雾环境中放置64h, ZnAl2钎料出现晶间腐蚀,树枝状α相变得粗大,晶界上有腐蚀产物的堆积;硬度值由53.5HV10增大到62.3HV10,韧性变差。综上所述:锌铝钎料发生“脆断”是由晶间腐蚀及相变共同引起的,而水汽是引起晶间腐蚀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相变越大,盐雾会加速晶间腐蚀及相变的进行。
纪刚[10](2011)在《高铝锌基合金轮胎气门嘴嘴体的研制》文中提出轮胎气门嘴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其嘴体主要以H70、HPb59-1黄铜为主,近年来国际铜的价格的逐年攀升,给气门嘴行业带来严峻考验和挑战。因此,在满足气门嘴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寻求一种能够代替铜材、且成本低廉的高强气门嘴嘴体材料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的锌、铝资源丰富,且高铝锌基合金因具有优良的性能而成为极具潜力的“代铜合金”。鉴于此,本文提出研制新型高铝锌基合金,以此为材料开发轮胎气门嘴嘴体产品,从而代替铜质嘴体。本文在综述了高铝锌基合金研究和发展现状基础上,采用向高铝锌基合金基体中添加锆及氧化铝陶瓷等增强体的手段,通过采用复合强化技术,制备出室温和高温性能优良的高铝锌基合金新材料ZA42,通过与HPb59-1黄铜和ZA27相比较,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A42的室温抗拉强度达到521.8MPa,是ZA27的1.71倍,比HPb59-1黄铜提高约14%;室温硬度与HPb59-1相当;120℃时ZA42的抗拉强度达230MPa,是同温度下ZA27的1.53倍,且略高于HPb59-1。无论室温和120℃高温下,ZA42完全可以替代HPb59-1黄铜。本文对ZA42合金的微观组织、断裂机制及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观下ZA42主要由富铝的α相、富锌的β相、富铜的ε相及少量富锆相组成;室温和高温下,ZA42的断裂方式分别为穿晶和沿品断裂,位错作用及“微空洞”的形成—长大是主要的断裂机制;锆及氧化铝陶瓷等硬质相颗粒的复合弥散强化是ZA42的主要强化机制。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本文研究了ZA42与HPb59-1黄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和120℃高温干摩擦条件下,ZA42合金的耐磨性较HPb59-1黄铜要好。木文采用铜制气门嘴嘴体的成型工艺,以ZA42为材料,加工制造出了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证明采用ZA42代铜锌铝合金和该工艺制备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是完全可行的。
二、Effect of Yttrium on Aging Resistance of Zinc Alloy ZA-27(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Yttrium on Aging Resistance of Zinc Alloy ZA-27(论文提纲范文)
(1)含Ni变形锌铝合金的耐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试验 |
1.1 试样的制备 |
1.2 测试与表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挤压态ZAT10-x Ni合金在3.5%Na 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
2.1.1 极化曲线 |
2.1.2 电化学阻抗谱 |
2.2 热处理态ZAT10-x Ni合金在3.5%Na 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
2.2.1 极化曲线 |
2.2.2 电化学阻抗谱 |
2.3 ZAT10-0.5Ni合金腐蚀形貌及产物分析 |
3 结论 |
(2)压铸锌合金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压铸锌合金发展慨况 |
2 压铸锌合金研究进展 |
2.1 成分、组织与性能特点 |
2.1.1 合金成分及合金组织 |
2.1.2 合金使用性能 |
2.1.3 合金工艺性能 |
2.2 合金元素的作用 |
2.3 稀土变质处理技术 |
2.4 合金熔炼 |
3 发展趋势 |
(3)AlTi5B对Zn-Al4.2-Cu0.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锌资源及应用 |
1.2.1 锌的资源 |
1.2.2 锌的应用 |
1.3 锌的特性 |
1.3.1 锌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 |
1.3.2 锌的化学性质 |
1.3.3 锌的晶体学性能 |
1.3.4 锌的其他性能 |
1.4 锌合金的种类 |
1.4.1 按合金的成分分类 |
1.4.2 按加工方式分类 |
1.4.3 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
1.5 锌铝合金的组织及性能 |
1.5.1 锌铝合金的组织 |
1.5.2 锌铝合金的性能 |
1.6 元素对锌合金性能的影响 |
1.6.1 合金元素的影响 |
1.6.2 杂质元素的影响 |
1.7 改善锌合金塑韧性的方法 |
1.7.1 变质、晶粒细化处理 |
1.7.2 热处理 |
1.7.3 其他方法 |
1.8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过程 |
2.1 实验方案 |
2.1.1 合金成分设计 |
2.1.2 实验流程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材料 |
2.4 实验过程 |
2.4.1 合金熔炼浇铸 |
2.4.2 热处理实验 |
2.5 材料检测分析方法 |
2.5.1 金相组织分析 |
2.5.2 拉伸实验 |
2.5.3 硬度测试 |
2.5.4 扫描电镜分析 |
2.5.5 能谱分析 |
2.5.6 XRD分析 |
第三章 AlTi_5B中间合金对Zn-Al4.2-Cu0.5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 AlTi_5B含量对Zn-Al4.2-Cu0.5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3.2 AlTi_5B含量对Zn-Al4.2-Cu0.5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 AlTi_5B含量对Zn-Al4.2-Cu0.5合金拉伸试样断口形貌的影响 |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处理工艺对Zn-Al4.2-Cu0.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1 冷却方式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1 冷却方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1.2 冷却方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3 不同冷却方式的锌合金拉伸试样断口扫描 |
4.2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1 热处理加热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2.2 热处理加热温度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3 不同热处理温度的锌合金拉伸试样断口扫描 |
4.3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1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3.2 热处理时间对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3 不同保温时间的锌合金拉伸试样断口扫描 |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l含量对锌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 Al含量对锌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1 Al含量对锌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5.1.2 Al含量对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3 Al含量对锌合金拉伸试样断口形貌的影响 |
5.1.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 热处理对不同铝含量的锌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1 热处理对不同铝含量的锌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5.2.2 热处理对不同铝含量的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3 热处理对不同含铝量的锌合金拉伸试样断口扫描的影响 |
5.2.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锌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优化及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锌铝合金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1 国外锌铝合金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2 国内锌铝合金发展历史及现状 |
1.3 压铸锌铝合金 |
1.3.1 压铸锌铝合金的种类 |
1.3.2 主要应用领域 |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4 微合金化 |
1.3.5 压铸充型过程模拟 |
1.4 重力铸造锌铝合金 |
1.4.1 重力铸造锌铝合金的种类 |
1.4.2 主要应用领域 |
1.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4 热变形及热处理 |
1.5 热镀锌铝合金 |
1.5.1 热镀锌铝合金的种类 |
1.5.2 主要应用领域 |
1.5.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4 微合金化及后处理技术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
2 Al含量对锌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3 Al对组织、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1 流动性 |
2.3.2 力学性能 |
2.3.3 微观组织 |
2.4 Al对耐蚀性的影响 |
2.4.1 中性盐雾腐蚀实验 |
2.4.2 电化学腐蚀实验 |
2.5 本章小结 |
3 ZnAl4合金的微合金化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3 Zr对ZnAl4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3.3.1 微观组织 |
3.3.2 力学性能 |
3.4 Sr对ZnAl4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3.4.1 微观组织 |
3.4.2 力学性能 |
3.5 分析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4 ZnAl4合金压铸充型过程模拟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3 流体模拟有限元模型 |
4.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4.3.2 假设条件 |
4.3.3 边界条件 |
4.3.4 解析方法 |
4.4 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系统的设计 |
4.4.1 浇注系统的设计 |
4.4.2 溢流排气系统的设计 |
4.4.3 表面缺陷追踪模拟 |
4.5 压铸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
4.5.1 工艺参数的选取 |
4.5.2 模拟结果分析 |
4.5.3 最佳压铸工艺参数 |
4.5.4 实验结果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5 ZA27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3 流变应力分析 |
5.3.1 流变应力曲线 |
5.3.2 流变应力表达式 |
5.3.3 变形速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5.3.4 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5.3.5 材料常数的求解 |
5.4 本构模型 |
5.4.1 改进的Arrhenius模型 |
5.4.2 ANN 模型 |
5.4.3 模型对比及评价 |
5.5 加工图 |
5.5.1 理论基础 |
5.5.2 加工失稳区 |
5.5.3 加工危险区 |
5.5.4 加工安全区 |
5.6 本章小结 |
6 ZA27合金的热处理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的制备 |
6.2.2 热处理实验 |
6.2.3 组织观察 |
6.2.4 性能测定 |
6.3 均匀化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6.3.1 微观组织 |
6.3.2 力学性能 |
6.3.3 分析与讨论 |
6.4 固溶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6.4.1 微观组织 |
6.4.2 力学性能 |
6.4.3 分析与讨论 |
6.5 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6.5.1 微观组织 |
6.5.2 力学性能 |
6.5.3 分析与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7 Zn-5%Al-R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研究 |
7.1 引言 |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7.2.1 热镀实验 |
7.2.2 粘附性测试 |
7.2.3 中性盐雾实验 |
7.2.4 电化学测试 |
7.2.5 腐蚀产物分析 |
7.3 镀层组织性能检测 |
7.3.1 表面质量 |
7.3.2 粘附性 |
7.3.3 组织形貌 |
7.4 中性盐雾实验腐蚀行为研究 |
7.4.1 腐蚀速率 |
7.4.2 腐蚀产物分析 |
7.4.3 腐蚀形貌观察 |
7.5 电化学实验腐蚀行为研究 |
7.5.1 极化曲线分析 |
7.5.2 交流阻抗分析 |
7.5.3 腐蚀产物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5)压铸用锌铝合金的变质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锌合金的分类 |
1.2.1 变形锌合金 |
1.2.2 镀用锌合金 |
1.2.3 铸造锌合金 |
1.3 合金元素的作用 |
1.3.1 主要元素的影响 |
1.3.2 微量元素的影响 |
1.3.3 杂质元素的影响 |
1.4 变质处理 |
1.4.1 盐类变质 |
1.4.2 中间合金变质 |
1.4.3 稀土元素变质 |
1.4.4 其他元素变质 |
1.5 合金流动性 |
1.5.1 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
1.5.2 合金停止流动机理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材料制备 |
2.3 性能测试 |
2.3.1 布氏硬度 |
2.3.2 拉伸强度 |
2.3.3 冲击韧度 |
2.3.4 流动性测试 |
2.4 组织观察和分析 |
2.4.1 金相组织观察 |
2.4.2 扫描电镜观察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3 Al-5Ti-B对压铸用锌铝合金的变质作用 |
3.1 微观组织观察分析 |
3.1.1 金相组织观察 |
3.1.2 SEM观察 |
3.2 力学性能测试 |
3.2.1 布氏硬度 |
3.2.2 拉伸性能 |
3.2.3 冲击性能 |
3.3 分析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盐类变质剂对压铸用锌铝合金的变质作用 |
4.1 微观组织观察分析 |
4.1.1 金相组织观察 |
4.1.2 SEM观察 |
4.1.3 X射线衍射分析 |
4.2 力学性能测试 |
4.2.1 布氏硬度 |
4.2.2 拉伸性能 |
4.2.3 冲击性能 |
4.3 分析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变质对ZnAl4Cul合金流动性能的影响 |
5.1 Al-5Ti-B对ZnAl4Cul流动性影响 |
5.2 盐类变质剂对ZnAl4Cul流动性影响 |
5.3 分析讨论 |
5.4 结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Zn-Al-Ti合金连续铸挤成形及其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锌及锌合金的概况 |
1.1.1 锌及锌合金的特点 |
1.1.2 锌合金的分类 |
1.1.3 锌及锌合金的应用 |
1.2 连续铸挤技术的概述 |
1.2.1 连续铸挤的发展 |
1.2.2 连续铸挤的设备 |
1.2.3 连续铸挤工艺参数 |
1.2.4 连续铸挤的现状 |
1.3 研究背景 |
1.3.1 Zn-Al合金 |
1.3.2 Ti对Zn-Al合金的影响 |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备的创新 |
2.3 Zn-Al-Ti合金的熔炼 |
2.4 Zn-Al-Ti合金的铸挤过程 |
2.5 试样制备与分析 |
2.5.1 金相试样制备 |
2.5.2 光学显微镜分析 |
2.5.3 扫描电镜分析 |
2.5.4 X射线衍射波谱分析 |
2.5.5 硬度测试 |
2.5.6 拉伸实验 |
2.5.7 热模拟实验 |
第3章 连续铸挤Zn-Al-Ti合金的性能研究和流动组织演化行为 |
3.1 连续铸挤Zn-Al合金与Zn-Al-Ti合金性能 |
3.1.1 连续铸挤Zn-Al合金与Zn-Al-Ti合金的力学性能 |
3.1.2 连续铸挤Zn-Al合金与Zn-Al-Ti合金的组织 |
3.2 Zn-Al-Ti合金的变形特征分析 |
3.3 连续铸挤Zn-Al-Ti合金的流动组织演化行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连续铸挤Zn-Al-Ti合金工艺参数优化过程研究 |
4.1 Zn-Al-Ti合金铸挤成形的浇铸温度参数优化 |
4.2 Zn-Al-Ti合金铸挤成形的挤压比参数优化 |
4.3 Zn-Al-Ti合金铸挤成形的铸挤轮转速参数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ZnAl15钎料脆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1 引言 |
1.1 背景 |
1.1.1 铝代铜 |
1.1.2 铜铝连接 |
1.2 铜铝钎焊用钎料研究现状 |
1.2.1 常用钎料 |
1.2.2 Sn-Pb系钎料 |
1.2.3 Zn-Cd系钎料 |
1.2.4 Zn-Sn系钎料 |
1.2.5 Al-Si系钎料 |
1.2.6 Zn-Al系钎料 |
1.3 Zn-Al合金老化问题研究现状 |
1.3.1 Zn-Al合金老化现象 |
1.3.2 Zn-Al合金老化现象的影响因素 |
1.3.3 Zn-Al合金老化现象的改善措施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4.3 技术路线 |
2 试验材料及分析测试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ZnAl15钎料熔铸工艺 |
2.1.2 ZnAl15钎料挤压工艺 |
2.1.3 ZnAl15钎料拉拔工艺 |
2.1.4 ZnAl15钎料热处理工艺 |
2.2 显微组织分析方法 |
2.2.1 OM分析 |
2.2.2 BSEM及EDS分析 |
2.2.3 XRD分析 |
2.2.4 DSC分析 |
2.3 性能测试方法 |
2.3.1 维氏硬度测试 |
2.3.2 常温拉伸试验 |
2.3.3 反复弯曲试验 |
2.3.4 腐蚀试验 |
3 ZnAl15钎料脆化现象研究 |
3.1 ZnAl15钎料在放置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
3.2 ZnAl15钎料在放置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 |
3.3 ZnAl15钎料在放置过程中脆化机理浅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均匀化处理对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4.1 均匀化处理对铸态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4.1.1 均匀化处理对铸态ZnAl15钎料组织的影响 |
4.1.2 均匀化处理对铸态ZnAl15钎料性能的影响 |
4.2 均匀化处理对挤压态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4.2.1 均匀化处理对挤压态ZnAl15钎料组织的影响 |
4.2.2 均匀化处理对挤压态ZnAl15钎料性能的影响 |
4.3 均匀化处理对拉拔态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4.3.1 均匀化处理对拉拔态ZnAl15钎料组织的影响 |
4.3.2 均匀化处理对拉拔态ZnAl15钎料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去应力退火及稳定化处理对Zr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5.1 去应力退火对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5.1.1 去应力退火对ZnAl15钎料组织的影响 |
5.1.2 去应力退火对ZnAl15钎料性能的影响 |
5.2 稳定化处理对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5.2.1 稳定化处理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5.2.2 稳定化处理ZnAl15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ZnAl15钎料脆化机理及改善措施 |
7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合金化与热处理对锌铜钛合金应力腐蚀性能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锌 |
1.1.1 锌的物理性质 |
1.1.2 锌的耐蚀性 |
1.1.3 锌中的杂质及其影响 |
1.1.4 锌的应用 |
1.1.5 锌的分类 |
1.2 变形锌合金 |
1.2.1 锌铝系合金 |
1.2.2 锌铜系合金 |
1.3 合金的应力腐蚀 |
1.3.1 应力腐蚀开裂 |
1.3.2 应力腐蚀开裂机理 |
1.4 合金的蠕变 |
1.4.1 蠕变规律 |
1.4.2 蠕变速率方程 |
1.4.3 蠕变理论 |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方法 |
2.1 实验合金制备 |
2.1.1 合金的制备 |
2.1.2 实验流程 |
2.2 合金的制备工艺 |
2.3 性能检测 |
2.3.1 微观组织检测 |
2.3.2 力学性能检测 |
2.3.3 应力腐蚀性能检测 |
2.3.4 蠕变性能检测 |
第三章 热处理对ZN-1.0CU-0.2TI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
3.1 锌铜钛合金的二元相图 |
3.2 锌铜钛合金热处理工艺 |
3.2.1 锌铜钛合金均匀化纪 |
3.2.2 锌铜钛合金退火工艺 |
3.3 退火工艺对ZN-CU-TI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
3.3.1 不同退火温度对合金力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
3.3.2 不同冷却方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合金化对ZN-1.0CU-0.2TI合金力学、应力腐蚀和蠕变性能研究 |
4.1 微量元素对ZN-1.0CU-0.2TI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
4.1.1 徽量元素Cr、Mg对Zn-1.OCu-0.2Ti合金的力学性能 |
4.1.2 Zn-Cu-Ti-X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 |
4.2 ZN-1.0CU-0.2TI合金SCC行为的影响 |
4.2.1 应变速率对Zn-1.0Cu-0.2Ti合金SCC行为的影响 |
4.2.2 环境介质对Zn-1.0Cu-0.2Ti合金SCC行为的影响 |
4.2.3 微量元素Cr、Mg对Zn-1.0Cu-0.2Ti合金SCC行为的影响 |
4.3 微量元素对ZN-1.0CU-0.2TI合金常温蠕变行为的影响研究 |
4.3.1 微量元素对合金常温蠕变曲线的影响 |
4.3.2 合金的微观组织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ZN-1.0CU-0.2TI合金应力腐蚀机理和蠕变机理探讨 |
5.1 锌铜钛合金SCC机理探讨 |
5.1.1 锌铜钛合金阳极溶解机理判断 |
5.1.2 锌铜钛合金SCC机理 |
5.2 锌铜钛合金蠕变机理探讨 |
5.2.1 合金的蠕变敏感指数方程 |
5.2.2 合金的蠕变速率 |
5.2.3 锌铜钛合金蠕变机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存放环境对锌铝钎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铝代铜及铜铝连接现状 |
1.1.2 锌铝钎料的研究现状 |
1.1.3 锌铝钎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1.1.4 锌铝合金及其“老化现象”的研究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材料的制备 |
2.1.1 试验用钎料成分 |
2.1.2 Zn-Al合金的熔炼与浇铸 |
2.1.3 Zn-Al钎料的制备 |
2.2 试验方案 |
2.3 组织分析 |
2.3.1 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 |
2.3.2 SEM分析 |
2.4 性能测定 |
2.4.1 显微硬度测定 |
2.4.2 韧度测定 |
3 湿热环境对Zn-Al钎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 锌铝合金相图 |
3.1.1 Zn-Al15合金凝固过程 |
3.1.2 Zn-Al2合金凝固过程 |
3.2 高温高湿环境下锌铝钎料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 |
3.2.1 高温高湿环境下锌铝钎料组织演变 |
3.2.2 高温高湿环境下锌铝钎料力学性能变化 |
3.3 高温干燥环境下锌铝钎料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 |
3.3.1 高温干燥环境下锌铝钎料组织演变 |
3.3.2 高温干燥环境下锌铝钎料力学性能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低温环境下锌铝钎料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变化 |
4.1 低温环境下锌铝钎料组织随时间延长的演变规律 |
4.1.1 低温环境下Zn-Al2组织随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 |
4.1.2 低温环境下Zn-Al15组织随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 |
4.2 低温环境下锌铝钎料力学性能随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5 盐雾环境下锌铝钎料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变化 |
5.1 盐雾环境下锌铝钎料显微组织演变规律 |
5.1.1 盐雾腐蚀Zn-AI2钎料与室温状态下长时间放置Zn-AI2钎料显微组织对比分析 |
5.1.2 盐雾腐蚀Zn-Al2钎料与室温状态下长时间放置Zn-Al2钎料能谱分析 |
5.2 盐雾环境下锌铝钎料力学性能变化 |
5.3 本章小节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高铝锌基合金轮胎气门嘴嘴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材料制备实验 |
2.1 高铝锌基合金组份的选择与设计 |
2.2 实验的研究路线 |
2.3 实验原材料、实验设备及材料制备工艺 |
2.4 试样制备及力学性能实验 |
3 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材料的性能研究 |
3.1 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
3.2 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 |
3.3 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材料的强化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4 高铝锌基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4.1 摩擦磨损实验 |
4.2 摩擦磨损实验结果及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5 高铝锌基合金气门嘴嘴体的成型 |
5.1 气门嘴嘴体专用型材的制备 |
5.2 气门嘴嘴体的加工 |
5.3 本章小结 |
6 本章主要结论及工作展望 |
6.1 本章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
四、Effect of Yttrium on Aging Resistance of Zinc Alloy ZA-27(论文参考文献)
- [1]含Ni变形锌铝合金的耐蚀性能研究[J]. 邹艳明,钟叶清,肖梦琼,林高用. 材料保护, 2020(08)
- [2]压铸锌合金应用研究进展[J]. 薛涛,古文全,于云峰,吴健,郭光平,吴泽宏,梁寅.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6(03)
- [3]AlTi5B对Zn-Al4.2-Cu0.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成佳.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6)
- [4]锌铝合金的组织性能优化及相关基础研究[D]. 刘洋. 中南大学, 2013(12)
- [5]压铸用锌铝合金的变质处理研究[D]. 蒋浩帆. 中南大学, 2013(03)
- [6]Zn-Al-Ti合金连续铸挤成形及其组织性能研究[D]. 郭亚军. 东北大学, 2013(05)
- [7]ZnAl15钎料脆化机理研究[D]. 颜新奇. 郑州大学, 2013(11)
- [8]合金化与热处理对锌铜钛合金应力腐蚀性能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D]. 耿占吉. 中南大学, 2012(02)
- [9]存放环境对锌铝钎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 张靓颖. 郑州大学, 2012(09)
- [10]高铝锌基合金轮胎气门嘴嘴体的研制[D]. 纪刚.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