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丽莹[1](2018)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冠心宁注射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冠心宁注射液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指纹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离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主要有效成分(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Z)、异阿魏酸(Isoferulic,IFA)、阿魏酸(Ferulic acid,FA)、丹参素(Danshensu,DSS)、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咖啡酸(Caffeic acid,CA)、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MEKC);同时应用毛细管电泳一测多评技术(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上述七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全面评价冠心宁注射液的质量。方法:(1)通过对10批冠心宁注射液的毛细管电泳分析,建立其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中国药典委员会,2012版)对其相似度进行评价。文中考察了缓冲溶液的种类及浓度、p H、有机添加剂、分离电压等对指纹图谱的影响,确定建立冠心宁注射液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最佳条件为:未涂层熔融毛细管柱(38.8 cm×75μm,有效长度为28.7 cm);缓冲溶液为p H 9.3的30 m M硼砂溶液;运行电压为10 k V;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12 nm。(2)为了进一步评价冠心宁注射液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运行缓冲液浓度及p H、运行电压、温度等的考察,建立了同时分离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有效成分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其最佳分离分析条件为:含35 m M SDS的45 m M硼砂溶液(p H9.3),运行电压为10 k V,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12 nm。(3)本文以丹参素为内参物,测定其他6种有效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毛细管电泳一测多评技术测定了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与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所测含量进行比较。文中考察了不同毛细管电泳仪、不同批次毛细管柱、不同温度及不同操作人员对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的影响。结果:(1)应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法测定10批冠心宁注射液,建立了冠心宁注射液对照指纹图谱,并在20 min内获得34个共有峰。将10批注射液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进行比对,相似度值均≥0.987。各共有峰相对迁移时间(RMT)和相对峰面积(RPA)的RSD值均小于5%。(2)在最佳胶束毛细管电泳条件下,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有效成分可在35 min内实现分离。各分析物的线性相关系数的范围为0.9906-0.9997;检测限、定量限分别为0.12-1.50μg/m L和0.40-4.90μg/m L;冠心宁注射液中各分析物的平均回收率为99.0%-104.4%。(3)用毛细管电泳一测多评技术测定了8批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将所测结果与本文建立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比较与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相对误差小于4.8%,表明两种方法无显着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校正因子在不同批次毛细管柱、不同毛细管电泳仪上的重现性良好。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冠心宁注射液指纹图谱评价体系以及分离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主要有效成分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的特点;同时,研究表明,在中药对照品昂贵或缺乏的情况下,利用毛细管电泳一测多评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该研究为冠心宁注射液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有效方法,并为其他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王亚男[2](2016)在《凉茶类饮料的毛细管电泳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凉茶是以中药为基础而研制的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一类植物饮料。由于凉茶大多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复杂,要制订用于质控的质量标准,必须借助于现代分析方法。指纹图谱是已用于中药及其制剂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技术,将指纹图谱用于凉茶的质量控制是必然趋势,毛细管电泳(CE)、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是各具特色的构建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凉茶类饮料指纹图谱技术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实用、科学、先进的凉茶质量保证及检验体系。本论文论述了各种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了凉茶类饮料的毛细管电泳、胶束薄层色谱、微乳薄层色谱分离分析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缓冲液和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电泳电压、进样时间、检测波长等实验条件的优化,以60 mmol/L硼砂+12.5%(v/v)甲醇缓冲溶液(pH=8.2)为电泳介质,在分离电压18 kV,进样时间5 s,检测波长214 nm下,实现了凉茶类饮料提取物的分离分析。基于对10批凉茶的分离分析结果,建立了凉茶类饮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2)以不同胶束溶液为展开剂进行胶束薄层色谱分离试验,并采用改进单纯性法对胶束展开剂组成进行优化。得到了凉茶类饮料的胶束薄层色谱最佳展开剂组成0.067 mol/L SDS+21%(v/v)正丙醇+18%(v/v)醋酸,完成了凉茶类饮料各成分物质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10批凉茶,建立了凉茶类饮料的胶束薄层色谱指纹图谱。(3)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胶束溶液展开剂组成的基础上添加油相,再对微乳薄层色谱展开剂组成进行优化,得到了微乳薄层色谱展开剂的优化组成0.1 M SDS+18%(v/v)正丁醇+20%(v/v)醋酸+2.4%正庚烷,确立凉茶类饮料微乳薄层色谱的一种分离体系,进而建立了凉茶类饮料的微乳薄层色谱指纹图谱。(4)通过改变含水量和改性剂来优化微乳液展开剂系统组成,得到了微乳薄层色谱展开剂的另一种优化组成SDS﹕正丁醇﹕正庚烷﹕水(27﹕63﹕10﹕233)+10%(v/v)醋酸。确立了凉茶类饮料微乳薄层色谱的另一种分离体系,建立了第二种凉茶类饮料的微乳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张全昌,张慧,康廷国[3](2014)在《中药乌骨藤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有关中药乌骨藤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文献资料,对中药乌骨藤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中药乌骨藤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多糖、萜类化合物等;质量控制主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乌骨藤药材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以及建立其指纹图谱为主。结论:主要化学成分为C21甾体苷,也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对其质量控制多用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指纹图谱,这对中药现代化形势下进一步研究开发乌骨藤药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珍,黄福荣[4](2013)在《高效毛细管电泳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高效毛细管电泳是指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一般存在六种分离模式,即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及毛细管等速电泳。通过对每种分离模式的分离特点介绍以及近年来对几种分离模式的应用情况,本文阐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在现代中药发展中的广阔前景。
谢丽艳[5](2013)在《消癌平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消癌平注射液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Arn.]的根、藤茎经提取制成的水溶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等各种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疗效,此外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卵巢癌、耄耋年龄淋巴瘤等。消癌平注射液在临床上疗效明确,且应用广泛,但目前其相关研究多基于临床观察与应用,消癌平注射液多种成分、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活性成分药代方面研究较为匮乏。因此了解消癌平注射液在临床上常与其它药物合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本文试图通过消癌平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为基础,对细胞P450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研究及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消癌平注射液在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第一章HPLC法同时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七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目的: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新绿原酸,原儿茶醛,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香草酸和4-香豆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100-5C18(4.6X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为30℃;流速为0.8mL·min-1。结果:新绿原酸,原儿茶醛,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香草酸和4-香豆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2mg·L-1(r=0.9993),0.025~0.8mg·L-1(r=0.9999),0.1~3.2mg·L-1(r=0.9998),0.075~2.4mg·L-1(r=0.9999),0.0375~1.2mg·L-1(r=0.9999),0.02~0.64mg·L-1(r=0.9999),0.01~0.32mg·L-1(r=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RSD0.24%),100.0%(RSD0.15%),98.7%(RSD1.00%),99.1%(RSD1.36%),96.4%(RSD1.37%),98.3%(RSD1.80%),97.3%(RSD1.6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消癌平注射液提供质量控制依据。第二章LC-MS法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两种甾体皂苷17β-tenacigenin B和tenacigenoside A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3.0×100mm,3.5pm);保护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1×12.5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流速为0.25mL·min-1。甲睾酮为内标,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正离子采集,以选择离子反应监测(SIR)模式对两种甾体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7β-tenacigenin B和tenacigenoside 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25-20mg-L-1(r=0.9983),0.375~12mg·L-1(r=0.999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3.95%),101.6%(RSD2.7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消癌平注射液提供质量控制依据。第三章消癌平注射液中2种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17β-tenacigenin B和tenacigenoside A单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150×2.1mm,5μm);预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12.5×2.1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8只雄性健康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17β-tenacigenin B和tenacigenoside A,采用LC-MS检测血浆中各指标成分的浓度,以DAS程序拟合各成分的药代参数。结果:17β-tenacigenin B和tenacigenoside A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两个成分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5.7%。大鼠尾静脉注射消癌平注射液后,2个成分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适用于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测定。单体药代参数不能代表单体在制剂中药代动力学行为。第四章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肝S9蛋白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目的:研究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肝S9蛋白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苯巴比妥钠80mg-kg-1)、消癌平注射液正常剂量组(6mL·kg-1)高剂量组(12mL·kg-1)。口服连续给药10天,制备大鼠肝S9,Lowry法测定蛋白浓度,分光光度法测定肝S9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两种剂量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肝重指数和肝S9蛋白含量影响都不显着(P>0.05),临床等效剂量与高剂量消癌平注射液对肝S9细胞色素P450含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且高剂量消癌平注射液与临床等效剂量对肝S9细胞色素P450含量两者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等效剂量和高剂量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肝S9中细胞色素P450可能有诱导作用。第五章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CYP450酶亚型的影响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全血中6种CYP450探针药物,即茶碱(CYP1A2).甲苯磺丁脲(CYP2C9).奥美拉唑(CYP2C19).右美沙芬(CYP2D6).氯唑沙宗(CYP2E1)和咪达唑仑(CYP3A4)的方法,并采用Cocktail法快速评价消癌平注射液CYP450同工酶的影响。方法:8只大鼠连续10天给予消癌平注射液(临床剂量,6mL·kg-1)前后,均同时灌胃给予6个探针底物(甲苯磺丁脲,20mg·kg-1;氯唑沙宗40mg·kg-1;茶碱25mg·kg-1;咪达唑仑20mg·kg-1;奥美拉唑40mg·kg-1;右美莎芬30mg·kg-1),采血测定。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体内各探针的血药浓度,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以配对t检验对大鼠前后两轮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剂量组大鼠给药后,与给药前相比,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无显着性变化(P>0.05);甲苯磺丁脲的AUC0-24h与给药前相比,有降低趋势(P<0.05);氯唑沙宗、咪达唑仑、奥美拉唑、右美莎芬的AUC0-24h与给药前相比,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连续给药10天临床剂量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CYP1A2活性无显着性影响;而临床剂量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CYP3A4. CYP2D6.CYP2C19和CYP2E1有抑制作用;对CYP2C9有诱导作用。第六章消癌平注射液合用昂丹司琼注射液对大鼠体内昂丹司琼药动学的影响目的:研究消癌平注射液合用昂丹司琼注射液对大鼠体内昂丹司琼的药动学影响。方法:8只大鼠连续10天腹腔给予消癌平注射液(6mL·kg-1),并在第1天给予消痛平注射液前与第10天给予消癌平注射液后均同时灌胃给予昂丹司琼(4mg·kg-1),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昂丹司琼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以配对t检验对两组大鼠前后两轮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消癌平注射液与昂丹司琼联用后,昂丹司琼的t1/2值较单用时明显增加(p<0.05),而Cmax,AUC0-t则显着减少(p<0.05),其余各药动学参数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消癌平注射液与昂丹司琼联合用药会降低昂丹司琼的血药浓度,可能导致其止吐作用的减弱从而使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不良反应加大。
王国艳[6](2013)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款冬花质量控制中的分析应用》文中指出中药作为传统药品,毒副作用小,在现代药物的研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款冬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含有的活性成分较多,主产于山西、河南等地,并在山西广灵建立了国家中药款冬花的GAP种植基地。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新型的色谱技术,具有高分离效率,分离速度快,环境污染少,样品用量小等特点,其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分析领域研究最活跃的一部分,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款冬花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为款冬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第一章:综述。对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制剂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总结。对中药款冬花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描述,包括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理性、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第二章:采用反向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了款冬花中的款冬酮的含量,使含量测定在5分钟之内完成。优化的电泳条件为:未涂层毛细管柱(75μm×40.2cm,有效长度10.2cm);缓冲液为甲醇溶解的20mmol/L醋酸钠;分离电压:30kV;检测波长:214nm;温度:25℃;进样条件:0.5psi,3s。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经济、有效、可靠的测定款冬酮的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商家的款冬花中的款冬酮进行了测定。第三章: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款冬花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测定,确定了26个峰,并对其中的6个峰进行了指认。电泳条件为:未涂层毛细管柱(75μm×57cm,有效长度50cm);缓冲液为含有25%甲醇的30mmol/L硼砂溶液,pH8.8;分离电压:20kV;检测波长:214nm;温度:25℃;进样条件:0.5psi,5s。通过建立款冬花药材的HPCE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比较不同产地款冬花药材HPCE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对款冬花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丁红梅,盛振华,葛尔宁[7](2010)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侧柏叶中槲皮苷含量》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测定中药侧柏叶中槲皮苷的新方法。方法:以30 mmol.L-1硼砂-硼酸(体积比1∶3)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5 kV,温度25℃,压力进样0.5 psi×8 s,运行时间7 min为电泳条件,在254 nm波长下检测侧柏叶中的槲皮苷。结果:槲皮苷在1~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RSD均小于3%,测得3个批次侧柏叶中槲皮苷含量分别为2.551 3,2.546 7,2.478 0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为此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
苗文娟[8](2007)在《毛细管电泳法用于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大鼠尿样代谢组学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摘要一益母草注射液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研究益母草注射液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特定工艺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中药指纹图谱因其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能够全面地反映中药及其制剂的整体质量。本文对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建立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以期更科学地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供试液制备方法;(2)对毛细管规格,检测波长,背景电解质种类、浓度、pH值,进样量,毛细管柱温等电泳条件进行优化;(3)方法学考察;(4)测定12批益母草注射液,通过中药色谱的指纹图谱评价系统软件合成标准指纹图谱,标示出18个共有峰;(5)考察了益母草注射液,中间体和药材的相关性。所建立方法简便,消耗少,无污染,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分离度,可为益母草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摘要二毛细管电泳法对炎症模型大鼠尿样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方法,能在鉴别和确证药理和疾病模型上发挥作用。本文选用Wistar大鼠造炎症模型,收集各鼠尿液(造模前日间、夜间,造模后不同时间段的尿液),采用毛细管电泳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比较造模前后指纹图谱的区别同时观察昼夜、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模型的确立;(2)电泳条件的优化,以生成较为清晰的指纹图谱为目的:(4)以中南大学的指纹图谱软件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比较造模前后指纹图谱的区别同时观察昼夜、性别等因素对指纹图谱的影响。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CZE)进行分离,在20min内分离获得约50个电泳峰,数据处理后结果显示不同个体、性别、昼夜、造模后0~36h时间段内无显着性差异,造模前后有显着性差异。本课题为大鼠炎症状态代谢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何振[9](2007)在《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背景和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肿瘤治疗主要手段的联合化疗虽然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是常引起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副反应,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并且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原发或继发耐药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寻求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近半个世纪来,运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和患者接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实验证明,中药不仅对化、放疗起减毒、增效的作用,而且有预防肿瘤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及抗肿瘤作用。中药以其无明显毒副作用、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应用历史悠久等优点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抗肿瘤中成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乌骨藤,具清热解毒之功效,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在体外能显着的抑制培养的人肝癌Bel-7404细胞、Hep G2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内能抑制肉瘤W256、肝癌HSC及艾氏腹水癌EAC、网织细胞肉瘤S180、胃癌、P388、小白鼠宫颈癌14(U14)、小白鼠淋巴肉瘤,经文献检索尚未见到乌骨藤制剂有关食管癌体外试验和体内抗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研究报道,该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消癌平注射液(乌骨藤制剂)在体内外对该细胞是否有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观察了消癌平注射液体内抗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活性及体外抗人食管癌EC9706活性,并应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并扩大其临床适应症提供实验依据。2.方法2.1体外试验2.1.1应用MTT法测定消癌平注射液对EC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实验分为3组:(1)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消癌平注射液;(2)阳性对照组:加入顺铂(10μg/mL);(3)空白对照组加等体积生理赫水。每组设4个平行孔,另设本底对照孔。分别加入EC9706细胞培养48小时,测定生长抑制率,求IC50值。同时,用MTT法绘制经消癌平注射液(15mg/mL)处理的EC9706细胞的生长曲线,同时设空白对照(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加等体积顺铂)。2.1.2应用倒置显微镜,丫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用药前后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前后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yclinD1表达。2.2体内试验2.2.1建立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肿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消癌平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经腹腔分别注射消癌平注射液0.8g/20g/d、0.4g/20g/d、0.2g/20g/d,连续给药8天);阳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CTX 100mg/kg/d,仅第一天给药);阴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等容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8天)。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以及对平均生存时间的影响。2.2.2留取肿瘤组织标本,应用HE染色法对消癌平注射液各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的肿瘤组织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比较有无差异。2.3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3.结果3.1体外试验:消癌平注射液对EC970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1.1 40mg/mL,20mg/mL,10mg/mL,5mg/mL浓度的水溶液对EC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15±2.74%,68.02±3.56%,48.73±1.79%,22.52±2.08%。其OD值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IC50值为10.89±1.05mg/mL。3.1.2从生长曲线上看消癌平注射液(15mg/mL)对EC970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天两组相比均为P<0.05)。经顺铂10μg/mL组细胞生长存活率第4天达最低点,随后又有一定回升,部分细胞恢复生长。而经消癌平注射液15mg/mL的细胞则一直处于抑制状态,持续降低至第7天。3.1.3消癌平注射液(浓度为15mg/mL)作用于EC9706细胞48小时后,倒置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皱缩变形、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3.1.4荧光显微镜下丫啶橙染色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染色,甚或见黄绿色碎片的典型凋亡细胞形态特征。3.1.5用各浓度消癌平注射液作用食管癌EC9706细胞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示:10mg/mL、20mg/mL、40mg/mL作用后G0/G1期分别为、59.56±1.73%、86.68±2.57%、83.26±1.86%,与阴性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55.86±2.06%)比较显着增加(P<0.05)。3.1.6用兔抗人CyclinD1单抗作免疫组化见EC9706细胞胞核、胞浆均未着色,而阳性对照组细胞胞核着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少部分细胞有胞核、胞浆同时着色,经重复4次实验,结果一致。3.2体内试验:消癌平注射液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具有体内抑瘤效应3.2.1消癌平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33.21%,25.78%,15.15%,83.7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癌平中、高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呈剂量依赖性。3.2.2消癌平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荷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27.7天、25.3天、22.8天、31.3天)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荷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20.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呈剂量依赖性。3.2.3 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消癌平注射液处理组有较多的肿瘤坏死区以及凋亡细胞。4.结论(1)消癌平注射液对EC9706食管癌细胞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值为10.89±1.05mg/mL。(2)消癌平注射液可诱导EC9706细胞凋亡。(3)消癌平注射液可阻滞EC9706细胞周期于G0/G1期,从而抑制增殖。(4) EC9706细胞在蛋白水平不表达CyclinD1。(5)消癌平注射液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具有体内抑瘤效应,可延长荷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
李红岩[10](2007)在《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研究》文中提出通光藤系萝蘼科Asclepiadaceae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arsdenia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的干燥藤茎,其制剂消癌平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癌、肺癌、肝癌等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本研究组采用活性指标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对通光藤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通光藤C21甾体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现代分离鉴定技术研究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建立通光藤C21甾体对照品;采用平行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建立通光藤药材和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方法。1、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和C21甾体部位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和C21甾体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黑色素细胞瘤A375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光藤C21甾体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明显强于通光藤乙醇提取物。2、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综合运用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综合运用UV、ESI-MS、1H-NMR、13C-NMR、DEPT、HMBC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中12β-O-2-甲基丁酰基-通光藤苷元A为首次从通光藤药材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建立通光藤C21甾体对照品通光藤苷H和11α-O-顺芷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光藤苷元B,为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3、通光藤药材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选用通光藤药材中含量较高的通光藤苷日为对照品,比色法测定通光藤药材中C21甾体的含量。首次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剂比例对显龟的影响,确定以浓硫酸-甲醇(6:1)为显色剂于60℃水浴显色60分钟。通光藤苷H浓度在9.59-47.95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1%(RSD=2.32%,n=6),不同产地通光藤药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药材中C21甾体含量差异较大,以产于云南临沧的通光藤药材含量最高,云南昭通的含量最低。4、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采用平行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乙醇提取工艺条件为:通光藤药材加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90分钟;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通光藤C21甾体,优选出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浓度1g生药/mL,上样流速1BV/h,依次用10%乙醇、30%乙醇和乙醇6BV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5、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采用比色法测定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中C21甾体含量,6个批号样品平均含量为0.8568-0.9371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中11α-O-顺芷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光藤苷元B的含量,11α-O-顺芷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光藤苷元B进样量在1.016-5.0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6%(RSD=1.97%,n=6),6个批号样品平均含量为45.09-53.62mg/g。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开发治疗胃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注册5类创新药物奠定基础。
二、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冠心宁注射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冠心宁注射液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建立 |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仪器的准备 |
1.4 溶液的配制 |
1.4.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1.4.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1.4.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波长的选择 |
2.2 缓冲溶液种类的考察 |
2.3 缓冲溶液浓度的考察 |
2.4 缓冲溶液pH的考察 |
2.5 不同添加剂的考察 |
2.6 运行电压和温度对指纹图谱的影响 |
3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
3.1 精密度考察 |
3.2 重复性考察 |
3.3 稳定性考察 |
4 冠心宁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
4.1 冠心宁注射液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
4.2 指纹图谱中特征峰的指认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有效成分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材料 |
1.2 仪器 |
1.3 仪器的准备 |
1.4 溶液的配制 |
1.4.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1.4.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1.4.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波长的选择 |
2.2 SDS浓度的考察 |
2.3 缓冲溶液浓度的考察 |
2.4 缓冲溶液pH的考察 |
2.5 分离电压和温度的考察 |
3 方法学考察 |
3.1 线性关系考察 |
3.2 精密度考察 |
3.3 加样回收率试验 |
3.4 样品含量的测定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毛细管电泳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七种有效成分 |
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仪器的准备 |
1.4 溶液的配制 |
1.4.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1.4.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1.4.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电泳条件 |
2.2 方法学考察 |
2.2.1 线性关系考察 |
2.2.2 精密度考察 |
2.2.3 重复性考察 |
2.2.4 稳定性考察 |
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3 相对校正因子的建立 |
2.3.1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 |
2.3.2 各待测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
2.4 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考察 |
2.4.1 不同毛细管电泳仪及不同批次毛细管柱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 |
2.4.2 不同温度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 |
2.4.3 不同操作人员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 |
2.5 待测成分色谱峰的定位 |
2.6 一测多评法与本文建立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含量测定结果的比较 |
3 结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注射剂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
1 毛细管电泳概述 |
2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 |
3 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
3.1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 |
3.2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
3.3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 |
3.4 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 |
3.5 抗风湿类中药注射剂 |
3.6 其他类中药注射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凉茶类饮料的毛细管电泳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所用色谱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1.1.1 毛细管电泳 |
1.1.2 薄层色谱 |
1.1.2.1 胶束薄层色谱 |
1.1.2.2 微乳液薄层色谱 |
1.2 凉茶类饮料的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
1.3 指纹图谱及其研究进展 |
1.3.1 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1.3.2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1.3.3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
1.3.4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
1.4 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2章 凉茶类饮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2.2 实验仪器与器皿 |
2.2.3 溶液的制备 |
2.2.4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毛细管电泳条件的优化 |
2.3.1.1 电泳缓冲溶液种类对分离的影响 |
2.3.1.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3.1.3 改性剂种类对分离的影响 |
2.3.1.4 改性剂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2.3.1.5 缓冲液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2.3.1.6 分离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
2.3.1.7 硼砂缓冲溶液pH值对分离的影响 |
2.3.1.8 进样时间的影响 |
2.3.2 凉茶类饮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2.3.2.1 罐装王老吉凉茶的指纹图谱 |
2.3.2.2 盒装王老吉凉茶的指纹图谱 |
2.3.2.3 罐装加多宝凉茶的指纹图谱 |
2.3.2.4 盒装加多宝凉茶的指纹图谱 |
2.3.2.5 罐装和其正凉茶的指纹图谱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凉茶类饮料的胶束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和器皿 |
3.2.3 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制备 |
3.2.4 胶束溶液和环糊精溶液展开剂的配制 |
3.2.5 氯化铝乙醇显色剂的配制 |
3.2.6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的影响 |
3.3.2 改性剂种类和浓度的影响 |
3.3.3 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凉茶饮料的胶束展开剂组成 |
3.3.3.1 改进单纯形优化法 |
3.3.3.2 改进单纯性法影响因子、步长、起始值的确定 |
3.3.3.3 目标函数的确定和改进单纯形法优化结果 |
3.3.4 对照试验 |
3.3.5 凉茶类饮料的包合薄层色谱分离探索 |
3.3.6 凉茶类饮料的胶束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凉茶类饮料的微乳薄层色谱指纹图谱Ⅰ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和器皿 |
4.2.3 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制备、氯化铝乙醇显色剂的配制 |
4.2.4 微乳展开剂的配制 |
4.2.5 微乳薄层色谱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微乳薄层色谱展开剂的优化 |
4.3.1.1 油相种类和浓度的影响 |
4.3.1.2 助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影响 |
4.3.1.3 SDS浓度的影响 |
4.3.1.4 助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
4.3.1.5 改性剂种类的影响 |
4.3.1.6 改性剂醋酸浓度的影响 |
4.3.2 对照试验 |
4.3.3 凉茶类饮料的微乳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凉茶类饮料的微乳薄层色谱指纹图谱Ⅱ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和器皿 |
5.2.3 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5.2.4 微乳液展开剂的配制 |
5.2.5 微乳薄层色谱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微乳薄层色谱展开剂的优化 |
5.3.1.1 微乳液中含水量的影响 |
5.3.1.2 展开剂中改性剂种类的影响 |
5.3.1.3 展开剂中醋酸浓度的影响 |
5.3.2 对照试验 |
5.3.3 凉茶类饮料的微乳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5.3.4 三种薄层色谱方法分离效能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药乌骨藤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研究 |
1.1 C21甾体苷类 |
1. 2 多糖类 |
1. 3 萜类 |
1. 4 其他类 |
2 质量控制研究 |
2. 1 乌骨藤药材中有效成分定量测定 |
2. 2 乌骨藤药材及其有效成分指纹图谱 |
3 结语 |
(4)高效毛细管电泳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效毛细管电泳简介 |
1.1 原理 |
1.2 特点 |
1.3 分离模式 |
2 毛细管电泳法不同模式在中药中的应用 |
2.1 生物碱类成分 |
2.2 蒽醌类成分 |
2.3 多糖类成分 |
2.4 有机酸类成分 |
2.5 黄酮类成分 |
2.6 蒽醌类成分 |
2.7 皂苷类成分 |
2.8 有机酸类成分 |
3 总结和展望 |
(5)消癌平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
符号&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HPLC法同时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七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
2.2 溶液的配制 |
2.3 线性关系考察 |
2.4 精密度试验 |
2.5 重复性试验 |
2.6 稳定性试验 |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8 样品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LC-MS法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质谱条件 |
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4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 |
2.5 线性关系考察 |
2.6 精密度试验 |
2.7 重复性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0 样品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消癌平注射液中2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及色谱条件 |
1.3 动物 |
1.4 给药及样品采集 |
1.5 标液与质控样品的制备 |
1.6 血浆样品的处理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色图与质谱结果 |
2.2 线性与最低检测限 |
2.3 精密度与准确度 |
2.4 回收率 |
2.5 稳定性 |
3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应用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肝S9蛋白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 |
1.3 动物 |
1.4 分组与给药 |
2 大鼠肝S9的制备 |
3 Lowry法测定S9中蛋白含量 |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 自制S9样品的蛋白浓度测定 |
3.3 细胞色素P450含量测定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的标准曲线 |
4.2 肝脏系数、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和CYP450含量比较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消癌平注射液对大鼠CYP450酶亚型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质谱条件 |
2.3 分组与给药 |
2.4 大鼠血浆样品处理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色谱行为 |
3.2 标准曲线与最低定量限 |
3.3 提取回收率与介质效应 |
3.4 准确度与精密度 |
3.5 样品稳定性考察 |
3.6 药动学参数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消癌平注射液合用昂丹司琼注射液对大鼠昂丹司琼药动学的影响 |
1 实验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和色谱条件 |
1.3 动物及给药方法 |
1.4 标液与质控样品的制备 |
1.5 样品处理 |
1.6 方法学考察 |
1.7 药代动力学及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特异性 |
2.2 线性与最低检测限 |
2.3 回收率 |
2.4 准确度与精密度 |
2.5 稳定性 |
2.6 消癌平注射液对昂丹司琼的药动学影响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总结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款冬花质量控制中的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反向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的含量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结果与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款冬花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综述 |
一、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二、款冬花的研究概况 |
1.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2. 药理作用研究 |
3. 毒性研究 |
4. 临床应用 |
5. 质量控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侧柏叶中槲皮苷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 |
2.1 毛细管电泳条件 |
2.2 对照品储备液制备 |
2.3 供试样品溶液制备 |
2.4 定性分析 |
2.5 方法学考察 |
2.6 含量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定性分析 |
3.2 方法学考察 |
3.2.1 线性 |
3.2.2 精密度 |
3.2.3 稳定性 |
3.2.4 回收率试验 |
3.3 含量测定 |
4 讨论 |
(8)毛细管电泳法用于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大鼠尿样代谢组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益母草注射液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研究 |
前言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品 |
2 实验方法确立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1 益母草注射液供试液的制备 |
2.1.2 益母草药材供试液的制备 |
2.1.3 益母草中间体供试液的制备 |
2.1.4 盐酸水苏碱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 数据处理 |
2.3 电泳条件的优化 |
2.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3.2 毛细管规格的选择 |
2.3.3 背景电解质种类的选择 |
2.3.4 背景电解质pH的考察 |
2.3.5 背景电解质浓度的考察 |
2.3.6 分离电压的考察 |
2.3.7 毛细管柱温的考察 |
2.3.8 进样量的考察 |
2.4 水苏碱峰的定性 |
2.5 优化的指纹图谱方法 |
2.6 方法学考察 |
2.6.1 精密度试验 |
2.6.2 稳定性试验 |
3 指纹图谱的建模方法与模板 |
3.1 合成标准指纹图谱 |
3.2 药材,中间体,注射液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 |
4 小结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毛细管电泳法对炎症模型大鼠尿样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实验与结果 |
2.1 模型的确立 |
2.2 样品制备 |
2.3 数据处理 |
2.4 电泳方法的确立 |
2.4.1 检测波长的确立 |
2.4.2 背景电解质种类的选择 |
2.4.3 背景电解质浓度的考察 |
2.4.4 背景电解质pH值的考察 |
2.4.5 分离电压的考察 |
2.4.6 毛细管柱温的选择 |
2.5 优化的指纹图谱方法 |
2.6 方法学考察 |
2.6.1 精密度的考察 |
2.6.2 稳定性考察 |
2.7 结果 |
3 小结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1.体外实验 |
2.体内实验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抗癌中药乌骨藤的研究进展 |
1.生药学研究 |
2.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
3.化学成分研究 |
4.药理活性研究 |
5.毒理作用研究 |
6.临床应用 |
7.乌骨藤制剂研究 |
8.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索引 |
在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情况 |
致谢 |
(10)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通光藤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2 通光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3 立题依据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和C_(21)甾体部位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和C_(21)甾体部位的制备 |
2.3 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和C_(21)甾体部位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3.1 仪器与材料 |
3.2 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的分离 |
3.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3.4 化合物波谱数据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通光藤药材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4.1 仪器与材料 |
4.2 溶液的制备 |
4.3 显色条件的选择 |
4.4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4.5 方法学考察 |
4.6 不同产地通光藤药材样品含量测定 |
4.7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
5.1 仪器与材料 |
5.2 测定方法 |
5.2.1 干膏量测定方法 |
5.2.2 通光藤C_(21)甾体含量测定方法 |
5.3 通光藤C_(21)甾体提取工艺研究 |
5.3.1 醇提次数的选择 |
5.3.2 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 |
5.4 通光藤C_(21)甾体纯化工艺研究 |
5.4.1 树脂的预处理 |
5.4.2 样品溶液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
5.4.3 树脂型号的选择 |
5.4.4 上样浓度的选择 |
5.4.5 上样流速的选择 |
5.4.6 洗脱剂的选择 |
5.4.7 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6.1 仪器与试药 |
6.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含量 |
6.2.1 溶液的制备 |
6.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6.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6.2.4 方法学考察 |
6.2.5 不同批号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样品含量测定 |
6.3 比色法测定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含量 |
6.3.1 溶液的制备 |
6.3.2 方法学考察 |
6.3.3 不同批号通光藤C_(21)甾体有效部位样品含量测定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四、中药通光藤中通光藤苷J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冠心宁注射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 许丽莹. 山西医科大学, 2018(12)
- [2]凉茶类饮料的毛细管电泳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D]. 王亚男. 深圳大学, 2016(05)
- [3]中药乌骨藤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张全昌,张慧,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04)
- [4]高效毛细管电泳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J]. 陈珍,黄福荣. 科技视界, 2013(22)
- [5]消癌平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 谢丽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款冬花质量控制中的分析应用[D]. 王国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13(04)
- [7]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侧柏叶中槲皮苷含量[J]. 丁红梅,盛振华,葛尔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11)
- [8]毛细管电泳法用于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大鼠尿样代谢组学初步研究[D]. 苗文娟. 四川大学, 2007(04)
- [9]消癌平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D]. 何振. 郑州大学, 2007(04)
- [10]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研究[D]. 李红岩. 延边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