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述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侯建国,安旭文[1](2022)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二阶效应设计规定的修订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我国现行电力行业标准DL/T 5057-200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工作的需要,对中、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ACI318-19"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关于偏心受压构件自身挠曲引起的二阶效应(P-δ效应)的设计规定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针对中、美规范关于偏心受压构件自身挠曲引起的二阶效应(P-δ效应)的设计规定应用上不够方便的问题,在借鉴中、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设计规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稿中应用上较为简便的二阶效应(P-δ效应)设计规定的修订建议,可供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时选用和参考。

关健[2](2020)在《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文中认为本文对我国现行与旧版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JTG D60-2004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JTG D62-2004,美国《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8thEdition 2017与欧洲Eurocode系列中的混凝土桥梁规定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设计总体要求对比。对比了各规范所规定的设计准则、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的划分,以及设计安全性等级。2)常用材料指标参数对比。对比了中美欧混凝土桥梁中常用的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强度等级划分、强度取值,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3)作用及作用组合对比。对比了中美欧公路桥梁规范的作用划分、在相应极限状态下的作用(荷载)组合、恒载取值与汽车荷载模型(涵盖冲击系数、纵横向折减系数、制动力、离心力),计算了在“恒载”以及“恒载+活载”下的弯矩与剪力效应。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比。对中美欧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弯、剪、压、拉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计算研究,及其所规定的结构抗倾覆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比。对持久状况下的混凝土应力验算方法、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挠度以及预拱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6)评价体系计算分析。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抗力与作用效应比得到截面富余度、依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限值/应力、挠度限值/挠度得到的应力富余度及挠度富余度,根据相应权重系数计算得到综合富余度指标。本文对中美欧桥梁规范所规定的设计总体要求、材料、作用分类、作用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综合比较了各规范之间的差异性。

丁杏杏[3](2020)在《铁路桥涵可靠度分析和校准》文中指出目前,我国铁路混凝土桥涵设计仍采用容许应力法和安全系数法,虽然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对铁路桥涵的极限状态和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铁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216-1994),之后又颁布了《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Q/CR 9300-2018),但铁路桥涵的设计方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与我国高铁的发展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状况是极不相称的,对我国高铁技术走出国门也非常不利。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对铁路桥涵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研究不够深入,铁路桥涵极限状态设计规范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为了完善铁路桥涵概率极限设计方法,为铁路桥涵规范修订提供参考,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课题的要求,本文对我国铁路桥涵可靠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铁路桥涵荷载进行研究分析,确定铁路桥涵荷载的概率分布类型和统计参数;确定100a重现期的风荷载标准值和100a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风荷载最大值统计参数;对收集的材料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了铁路桥涵材料性能。分析表明,《铁路列车荷载图式》(TB/T 3466-2016)中客货共线铁路列车荷载平均值为中-活荷载平均值的1.057倍;铁路行业混凝土性能的统计特性与建筑行业的分析结果接近。作为一种全国通用的结构材料,建议铁路桥涵的混凝土性能统计参数和强度标准值采用与建筑领域相同的值。(2)基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Q/CR 9300-2018)和《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92-2017)的规定和新收集的材料性能统计参数,分析了构件承载力计算模式引起的不确定性和设计变量本身引起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两种不确定性,确定了混凝土铁路桥涵的轴心受压构件、轴心受拉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受剪构件抗力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类型。分析表明,各构件承载力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3)基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Q/CR 9300-2018)和《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92-2017)的设计表达式和要求,考虑“永久荷载+列车荷载”、“永久荷载+风荷载”和“永久荷载+列车荷载+风荷载”三种组合,对混凝土铁路桥涵轴心受拉构件、轴心受压构件、大偏心受压构件、小偏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受剪构件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分析表明,针对上述三种组合,按Q/CR 9300-2018设计的各构件的平均可靠指标分别为4.7634、4.5325、4.4001、5.1388、4.1091、7.5573;按TB10092-2017设计的各构件的平均可靠指标分别为5.3915、5.6087、4.3018、6.2877、4.6845、7.0789。

孙魁[4](2020)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化抗震鉴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标准中明确了首先应按房屋设计建造的年代确定后续使用年限,针对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包括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抗震构造的要求,为基于性能的抗震鉴定方法奠定了基础。虽对既有建筑划分为A、B、C三档,这是抗震鉴定时的最低要求,业主可根据经济条件、技术能力的可能提高标准。但A、B、C三档的划分过于明确,提高一档可能会造成投入费用的大大提高,业主或工程技术人员对提高一档后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程度也缺乏一个定量的了解。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的基本原则是不突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底线,设防标准不低于原设计的标准。“大震不倒”是所有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但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鉴定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指标,只是要求B、C类建筑要达到三水准设防目标,A类建筑则允许在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可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有必要给出一个可接受的破坏程度。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方法,对既有框架结构性能化抗震鉴定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以泊松分布过程为地震发生计数过程,考虑复合震源影响,建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以我国近年来实际地震统计校核所建立的地震动参数分布函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等超越概率原则,对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地震动参数的取值进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地震动参数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后续使用年限和设防烈度下,不同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参数折减系数取值相同,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40年和50年的地震动参数折减系数可取0.8、0.9和1.0。(2)基于震害调研结果,对框架结构震害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以典型既有框架结构为原型,进行大比例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既有框架结构变形模式、损伤性态和倒塌机制,给出了以变形作为衡量指标的既有框架结构性能水准,建立了性能水准与损伤状态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出了既有框架结构性能水准划分体系和描述方法。(3)基于构件实际力学性能,分析框架构件单元类型选择和参数修正方法,提出既有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并通过与已有试验对比校核建模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以典型既有框架结构为基准模型,按照我国不同年代的抗震设计规范重新设计,共形成五个代表不同年代建造的既有框架结构。考虑震源机制、震级、震源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建立来源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分析用地震动样本集。将地震动样本集与既有框架结构分析模型集充分组合进行大规模非线性时程分析,并对结构概率地震需求进行分析,为地震易损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4)考虑极端倒塌因素影响,对五个按不同年代设计的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对不同性能水准下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年代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易损性分析结果,采用基于概率的单体结构震害指数计算法,对既有框架结构在不同烈度下的震害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照不同年代抗震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差异不大;规范修订提升了抗震承载力,主要在设防地震(中震)阶段发挥作用,在“中震可修”阶段损伤程度减轻效果明显;提高内力调整系数,保证框架结构形成“强柱弱梁”变形机制,结构损伤分布趋于均匀,确保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实现;提高承载力能促使抗震构造措施高效发挥,二者结合使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有力提升。(5)采用既有框架结构性能化鉴定方法,对某重点设防建筑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抗震加固的效果。

侯建国,安旭文[5](2019)在《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水工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推动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水工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应用和发展,系统地总结了笔者近30 a来参加完成的水工结构设计标准按结构可靠度理论修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水工结构设计标准按结构可靠度理论修编的可靠度校准分析方法和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原则;提出了水工结构设计标准分项系数的确定原则与方法;提出了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的相当安全系数的概念及其应用;提出了国内外结构设计标准的安全度设置水平比较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上述研究成果可供水工结构设计标准按结构可靠度理论进行修编时借鉴与参考。

陈棋浩[6](2019)在《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发展历程与制约因素探究》文中提出装配式建筑是现今建筑行业的热点,它有很多优势非常突出。装配式建筑有较为先进的建造模式,是往后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标准规范对装配式建筑影响很大。通过整理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发展特点,发现现行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存在问题,对标准规范的发展与应用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进行历史进程、制约因素、实践应用的探讨。根据不同的历史进程的标准规范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炼出发展过程中标准规范的制约因素。接着阅读相关的文献及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提取出了标准规范的制约因素指标体系。紧接着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AHP法对标准规范的制约因素进行探究,进行权重占比的排列分析。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成果对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制约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正视装配式建筑标准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将过去的经验沉淀成理论基础,进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得出发展规律,必将为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总之,在当今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下,对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过往历程、制约因素、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能够让我们冷静反思,并为未来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让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发展之路走得更踏实。

黄少程[7](2019)在《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中欧设计规范的差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国内企业承接国外建设项目日趋常态化,然而国外项目大多处于原有的欧美殖民地,导致国内设计单位被要求采用当地设计规范或者欧洲规范进行铁路桥梁设计。本文基于容许应力法的中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和极限状态设计法的欧洲规范,分析两种设计规范之间的差异,希望一方面可以为参与国外铁路桥梁设计的工程师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希望可以为我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由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的发展提供参考。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有:(1)对比了两种规范的设计基本准则并对欧洲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了介绍。(2)归纳总结了两种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等参数的不同规定,分别介绍了中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的材料容许应力和欧洲规范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并对两种规范的材料设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两种规范不同的荷载分类方法以及对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桥结构相关荷载不同的取值方法。(3)介绍了两种规范关于受弯构件不同的基本假定和等效应力图,根据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定义给出了中国铁路桥梁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对比了两种规范对于受弯构件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分析了两种规范相同配筋率下的承载能力和承受相同大小荷载时所需的钢筋面积,并研究了两种规范抗弯承载力随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给出了两种规范对于轴心受压构件和偏心受压构件不同的计算公式及两种规范对二阶效应不同的规定,研究了两种规范轴心抗压承载力随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阐述了中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和欧洲桥梁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裂缝宽度及挠度的不同规定。(4)以框架桥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2019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相同荷载作用下两种规范的荷载效应,并分别采用中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和欧洲规范对框架桥顶、底板进行配筋设计,比较相同荷载作用下两种规范的配筋差异。

韩嘉程[8](2019)在《考虑洞口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文中认为开洞会影响板自身的内力和变形,使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降低,在较强地震作用下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国内外对带有洞口的板柱节点进行抗冲切性能的数值分析研究较少。为了针对开洞板柱节点建立有效且合理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文中基于Open SEES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了三维网格梁模型,对其抗冲切性能进行数值分析,校核和验证了模型关键参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为板柱节点设计及规范修订提供理论参考。中国规范理论计算值相比于欧洲、美国等国外规范更贴近试验值,外国规范对于极限承载力的设计方面偏于保守。我国规范中并未考虑CFRP对板柱节点的加固作用,在规范修订时可以将相关公式作为参考。根据文中内容,建议我国规范能够更加周全地考虑不同参数的影响,使我国的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能够更加的安全合理。结合以往的试验结果,对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边节点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边节点抗冲切性能模拟值与试验值有着很好的拟合度。说明了精细化网格梁模型对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边节点仿真模拟的合理性。配筋率对板柱结构抗冲切性能有很大影响,板柱结构的配筋率越大,板柱节点的极限抗冲切承载能力越强,同时构件的延性越差。混凝土强度对板抗冲切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对抗冲切承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显着。在已有的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中节点试验的基础上,对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中节点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边节点抗冲切性能模拟值与试验值有着很好的拟合度,相对误差较小,说明了精细化网格梁模型对带有洞口的板柱结构中节点仿真模拟的合理性。板的配筋率和强度对板柱结构的抗弯性能有较大影响,钢筋的配筋率和强度越大,极限抗弯承载力越大,建议在计算开洞板柱边节点承载力时,应把配筋率作为一个影响因子考虑在内。图72幅;表9个;参74篇。

谷慧[9](2018)在《工业建筑结构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及可靠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相比于民用建筑结构,工业建筑结构的使用环境复杂,对其可靠度的控制要求更高,但目前对工业建筑结构的可靠度研究并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对工业建筑结构典型的可变荷载,包括吊车荷载、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和屋面积灰荷载,尚未建立能较好反映其随机变化特性的概率模型,难以在工业建筑可靠度分析中考虑这些可变荷载的影响。二、对既涉及时间变异性,又涉及空间变异性的吊车荷载,尚未建立以随机过程和随机场理论为基础的作用概率组合方法,难以在可靠度分析中反映多台吊车共同作用的一般工况。三、对工业建筑可靠度的分析与校核,尚未考虑工业建筑典型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无法准确掌握设计和评定规范的可靠度控制水平。基于上述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本文首先着力于解决工业建筑结构可变荷载的建模问题,然后考虑这些可变荷载的组合作用,对工业建筑典型承重构件进行可靠度校核,揭示设计和评定规范隐含的可靠度控制水平,最后根据可靠度控制理论,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工业建筑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有关荷载的可靠度控制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荷载性质及特征、调研资料、相关实验、统计学及建模理论,分别建立工业建筑吊车荷载、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和屋面积灰荷载的概率模型。2、阐述多个作用的概率组合方法,结合结构性能的概率模型和作用组合效应,建立结构可靠度分析模型,给出构件可靠指标计算方法,并根据作用的随机过程概率模型,提出合理的结构可靠度分析与校核的基本方法。3、采用工业建筑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校核工业建筑典型承重构件(吊车梁、排架柱、楼面板和屋架)新旧设计规范对应的可靠指标,相比原来采用民用建筑可变荷载的校核结果,更准确地揭示规范隐含的设计可靠度控制水平,同时分析新旧规范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定性提出合理化建议。4、采用工业建筑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校核《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中典型承重构件分级标准对应的可靠指标,相比原来采用民用建筑可变荷载的校核结果,更准确地揭示既有工业建筑评定标准隐含的可靠度控制水平。5、考虑结构可靠度控制理论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针对前述可变荷载的实际调查资料和可靠度校核结果中发现的问题,按可靠度和保证率一致的原则,给出工业建筑设计中多台吊车组合时折减系数的修正建议,并给出控制积灰荷载实际值的技术管理措施。全文从工业建筑结构典型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荷载的概率组合方法、结构可靠度分析与校核的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吊车荷载、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和屋面积灰荷载的概率模型,对典型承重构件进行可靠度校核,更准确地揭示了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和评定规范隐含的可靠度控制水平,同时提出了针对吊车荷载组合效应设计值和屋面积灰荷载实际值的相关可靠度控制建议。

胡德鹿[10](2015)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六十二年简介》文中研究说明六十二年来,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经历了苏联55规范,中国66规范、74规范、89规范、2002规范和2010规范共六个历史阶段。1苏联55规范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建筑行业亦是如此。在"一边倒"政策指导下,不再应用英美规范,而是全盘接受苏联规范(46、49、55规范),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用到60年代,有的甚至用到70年代。其中,对建筑结构方面影响最大的是苏联55规范。这些规范与规程是:《砖石及钢筋砖石结构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НИТУ120—55;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二阶效应设计规定的修订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中美现行规范关于二阶效应(P-δ效应)的设计规定
    1.1 DL/T 5057-2009
        1.1.1 忽略P-δ效应影响的准则
        1.1.2 考虑P-δ效应影响的η-l0法
    1.2 GB 50010-2010
        1.2.1 忽略P-δ效应影响的准则
        1.2.2 考虑P-δ效应影响的弯矩增大系数法
    1.3 ACI 318-19
        1.3.1 忽略P-δ效应影响的准则
        1.3.2 考虑P-δ效应影响的弯矩增大系数法
2 柱端截面偏心距调节系数计算公式和P-δ效应判别准则的简化
    2.1 柱端截面偏心距调节系数计算公式的简化
    2.2 P-δ效应判别准则的简化
3 弯矩增大系数ηns计算公式的修订建议
    3.1 建议方案1
    3.2 建议方案2
4 结论

(2)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中美欧桥梁设计规范发展
        1.2.1 中国桥梁设计规范
        1.2.2 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2.3 欧洲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1.3 国内外桥梁设计规范研究现状
    1.4 目前规范研究主要特点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设计总体要求
    2.1 设计准则
    2.2 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
    2.3 极限状态与设计状况
        2.3.1 极限状态
        2.3.2 设计状况
    2.4 设计安全性等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材料参数
    3.1 混凝土
        3.1.1 标准试件
        3.1.2 强度等级划分
        3.1.3 抗压强度
        3.1.4 抗拉强度
        3.1.5 弹性模量
        3.1.6 其他参数
        3.1.7 中美欧桥规混凝土等级对应关系
    3.2 普通钢筋
    3.3 预应力钢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用及作用组合
    4.1 作用分类
    4.2 作用的代表值
    4.3 作用组合
        4.3.1 承载能力(强度)极限状态
        4.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4 恒荷载
    4.5 汽车荷载
        4.5.1 汽车荷载模式
        4.5.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4.5.3 横向车道布载(折减)系数
        4.5.4 纵向折减系数
        4.5.5 汽车制动力
        4.5.6 离心力
    4.6 作用效应对比
        4.6.1 活载作用效应对比
        4.6.2 作用组合效应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5.1 基本表达式
    5.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5.2.1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5.2.2 计算表达式
        5.2.3 《通用图》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
    5.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5.3.1 计算截面位置
        5.3.2 无腹筋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5.3.3 有腹筋构件抗剪承载力
        5.3.4 抗剪构造要求
        5.3.5 《通用图》抗剪承载力对比
    5.4 轴心受压构件
        5.4.1 普通箍筋柱
        5.4.2 螺旋箍筋柱
        5.4.3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5 偏心受压构件
        5.5.1 长细比、计算长度计算方法
        5.5.2 二阶效应计算方法
        5.5.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4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5.5.5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对比
    5.6 受拉构件
    5.7 结构抗倾覆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6.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及张拉控制应力
        6.1.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
        6.1.2 张拉控制应力
    6.2 持久状况应力验算
        6.2.1 持久状况混凝土应力验算
        6.2.2 持久状况预应力钢筋的应力验算
    6.3 抗裂性及裂缝宽度验算
        6.3.1 抗裂性验算
        6.3.2 裂缝宽度限值
        6.3.3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6.4 挠度验算及预拱度
        6.4.1 挠度计算方法
        6.4.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对比
        6.4.3 挠度限值
        6.4.4 预拱度设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通用图》的评价体系对比
    7.1 概述
    7.2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7.2.1 截面富余度
        7.2.2 变形富余度
        7.2.3 应力富余度
        7.2.4 综合富余度
    7.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
        7.3.1 截面富余度
        7.3.2 变形富余度
        7.3.3 应力富余度
        7.3.4 综合富余度
    7.4 4×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7.4.1 截面富余度
        7.4.2 变形富余度
        7.4.3 应力富余度
        7.4.4 综合富余度
    7.5 Mbini斜拉桥
        7.5.1 桥型布置
        7.5.2 截面富余度
        7.5.3 变形富余度
        7.5.4 应力富余度
        7.5.5 综合富余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铁路桥涵可靠度分析和校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工程结构可靠度计算和设计方法
        1.2.1 工程结构可靠度计算
        1.2.2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
    1.3 铁路混凝土桥涵荷载研究
        1.3.1 荷载的分类
        1.3.2 荷载概率模型
        1.3.3 荷载效应组合
    1.4 铁路混凝土桥涵材料性能研究
    1.5 铁路混凝土桥涵抗力研究
    1.6 铁路桥涵承载能力可靠度与分项系数研究
    1.7 本文研究内容
2 荷载和材料性能统计分析
    2.1 荷载概率模型及统计参数
        2.1.1 永久荷载
        2.1.2 可变荷载
        2.1.2.1 铁路列车荷载
        2.1.2.2 列车离心力
        2.1.2.3 列车横向摇摆力
        2.1.2.4 风荷载
    2.2 材料性能
        2.2.1 混凝土
        2.2.2 普通钢筋
        2.2.3 预应力筋
    2.3 结构构件几何参数
    2.4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铁路桥涵抗力的统计分析
    3.1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的统计分析
        3.1.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1.2 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1.3 设计变量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1.4 轴心受拉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分析参数
    3.2 基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的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统计分析
        3.2.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2.2 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2.3 设计变量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2.4 轴心受压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分析参数
    3.3 基于《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统计分析
        3.3.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3.2 设计变量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3.3 轴心受压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分析参数
    3.4 基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的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统计分析
        3.4.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4.2 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4.3 设计变量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4.4 偏心受压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参数
    3.5 基于《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统计分析
        3.5.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5.2 设计变量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5.3 偏心受压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参数
    3.6 梁抗弯承载力的统计分析
        3.6.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6.2 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6.3 设计变量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6.4 抗弯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参数
    3.7 基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的梁抗剪承载力的统计分析
        3.7.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7.2 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7.3 设计变量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7.4 抗剪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分析参数
    3.8 基于《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梁抗剪承载力统计分析
        3.8.1 承载力计算公式
        3.8.2 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8.3 设计变量随机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统计分析
        3.8.4 抗剪承载力不确定性统计分析参数
    3.9 本章小结
4 混凝土铁路桥涵承载能力可靠度分析和校准
    4.1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的可靠度校准
        4.1.1 设计表达式
        4.1.2 永久荷载与列车荷载组合时铁路桥涵的可靠指标
        4.1.3 永久荷载与风荷载组合时铁路桥涵的可靠指标
        4.1.4 永久荷载、列车荷载及风荷载组合时铁路桥涵的可靠指标
    4.2 对《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可靠度校准
        4.2.1 设计表达式
        4.2.2 永久作用与列车荷载组合时铁路桥涵的可靠指标
        4.2.3 永久荷载与风荷载组合时铁路桥涵的可靠指标
        4.2.4 永久作用、列车荷载及风荷载组合时铁路桥涵的可靠指标
    4.3 铁路桥涵的可靠指标汇总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混凝土铁路桥涵荷载和材料性能统计分析
        5.1.2 混凝土铁路桥涵抗力统计分析
        5.1.3 混凝土铁路桥涵可靠度校准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化抗震鉴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修订历史
    1.3 性能化抗震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1.4 既有建筑振动台试验研究现状
    1.5 基于变形的性能状态研究现状
    1.6 易损性分析研究现状
    1.7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地震动参数取值
    2.1 前言
        2.1.1 地震动参数概率分布
        2.1.2 极值分布的类型
    2.2 不同类型震源对场地地震动参数概率分布影响
        2.2.1 点震源
        2.2.2 线震源
        2.2.3 面震源
        2.2.4 复合震源
        2.2.5 场地地震动参数分布
    2.3 基于地震观测分析的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概率分布
        2.3.1 近50年我国大震记录分析
        2.3.2 震级与震中烈度转换关系
        2.3.3 地震烈度极值分布参数拟合
        2.3.4 地震动参数极值分布参数拟合
    2.4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地震动参数取值
        2.4.1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地震动参数确定原则
        2.4.2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地震动参数计算方法
    2.5 一些参数的扩展性探讨
        2.5.1 地震传播衰减规律对地震动参数概率分布影响
        2.5.2 形状参数K对地震动参数概率分布影响
        2.5.3 不同折减系数计算方法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框架结构性能水准划分
    3.1 前言
    3.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特征
        3.2.1 结构体系不合理造成的震害
        3.2.2 结构不规则造成的震害
        3.2.3 主要结构构件的震害特征
        3.2.4 其他震害
    3.3 既有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
        3.3.1 试验概况
        3.3.2 振动台试验模型构件配筋设计原则
        3.3.3 振动台试验模型及试验工况设置
        3.3.4 振动台试验结果
        3.3.5 试验模型抗震性能
    3.4 基于变形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划分
        3.4.1 抗震性能水准划分
        3.4.2 衡量指标对应损伤界限值确定
        3.4.3 衡量指标界限值确定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框架结构弹塑性模型与抗震性能分析
    4.1 前言
    4.2 既有框架结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
        4.2.1 混凝土材料
        4.2.2 钢筋
        4.2.3 砌体
        4.2.4 梁柱构件单元选择
        4.2.5 约束混凝土材料参数修正
        4.2.5.1 箍筋约束作用
        4.2.5.2 约束混凝土参数修正方法
        4.2.6 填充墙模拟
    4.3 既有框架结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验证
        4.3.1 框架柱
        4.3.2 框架梁
        4.3.3 整体框架结构
    4.4 既有框架结构设计
        4.4.1 不同年代框架结构设计
    4.5 结构分析中的随机变量
    4.6 地震波选择
    4.7 既有框架结构地震需求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既有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5.1 前言
    5.2 易损性函数建立
    5.3 基于性能水准的易损性曲线比较
    5.4 地震需求的变异性分析
    5.5 震害指数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既有框架结构性能化鉴定方法工程应用
    6.1 性能化抗震鉴定流程
    6.2 性能化鉴定方法工程应用实例
        6.2.1 工程概况
        6.2.2 地震需求分析
        6.2.3 地震易损性分析
        6.2.4 震害指数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水工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国内外工程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应用
    2.1 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国外工程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应用
    2.2 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国内工程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应用
3 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水工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发展与应用
    3.1 水工结构设计标准的可靠度校准和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3.2 水工结构设计标准作用分项系数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3.3 水工结构设计标准结构系数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4 国内外结构设计标准安全度设置水平的比较
    4.1 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的相当安全系数的概念
    4.2 国内外结构设计标准安全度设置水平比较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 结 论

(6)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发展历程与制约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方法
        1.4.3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2.1 国外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2.1.1 美国
        2.1.2 欧洲
        2.1.3 日本
    2.2 国内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2.1.1 大陆地区
        2.1.2 香港地区
        2.1.3 台湾地区
第3章 我国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发展探究
    3.1 时代划分的说明
    3.2 1950年-1976年—建筑工业化初期
        3.2.1 标准规范发展情况
        3.2.2 制约因素及特点分析
    3.3 1976年-1995年—建筑工业化起伏期
        3.3.1 标准规范发展情况
        3.3.2 制约因素及特点分析
    3.4 1996-2015年—发展提升期
        3.4.1 标准规范发展情况
        3.4.2 制约因素及特点分析
    3.5 2015年至今—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期
        3.5.1 标准规范发展情况
        3.5.2 制约因素与发展特点
第4章 基于AHP方法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制约因素评价
    4.1 发展历程中的制约因素探究
    4.2 选择层次分析法的原因及其介绍
        4.2.1 选择层次分析法的原因
        4.2.2 层次分析法概述
    4.3 制约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4.3.2 初步识别制约因素
        4.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4 制约因素指标说明
    4.4 制约因素的分析
        4.4.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4.4.2 AHP问卷调查样分析说明
        4.4.3 模型分析
第5章 案例实践与制约因素探究
    5.1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概述与案例概述
        5.1.1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概述
        5.1.2 案例概况
    5.2 标准规范应用
        5.2.1 标准规范应用索引及适用条款分析
        5.2.2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5.3 制约因素探究
第6章 结语
    6.1 技术总结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7)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中欧设计规范的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中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及其发展
    1.3 欧洲桥梁设计规范
        1.3.1 欧洲规范发展及其组成
        1.3.2 欧洲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相关规范
    1.4 研究现状
        1.4.1 中国铁路桥梁规范研究
        1.4.2 欧洲混凝土桥梁规范研究
        1.4.3 中、欧公路混凝土桥梁规范对比研究
        1.4.4 中、欧铁路混凝土桥梁规范对比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设计基本要求
    2.1 设计基本准则
        2.1.1 设计总则
        2.1.2 设计使用年限
    2.2 欧洲规范极限状态设计原理
        2.2.1 极限状态的分类
        2.2.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2.2.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2.4 设计状况
        2.2.5 分项系数设计法
        2.2.6 可靠性分级
    2.3 材料
        2.3.1 混凝土
        2.3.2 普通钢筋
        2.3.3 材料容许应力
        2.3.4 材料设计值
        2.3.5 材料设计指标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设计荷载(作用)
    3.1 荷载分类与组合
        3.1.1 荷载分类
        3.1.2 荷载组合
    3.2 恒载
        3.2.1 结构自重
        3.2.2 土侧压力
        3.2.3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3.3 活载
        3.3.1 列车活载
        3.3.2 动力效应
        3.3.3 活载土压力
        3.3.4 公路活载
    3.4 附加力
        3.4.1 制动力或牵引力
        3.4.2 温度荷载
    3.5 本章小结
4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力分析及变形控制
    4.1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
        4.1.1 受弯构件工作阶段
        4.1.2 基本假定及等效应力图
        4.1.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4.1.4 单筋矩形截面抗弯承载力
        4.1.5 双筋矩形截面抗弯承载力
        4.1.6 构造要求
        4.1.7 单筋矩形截面算例分析
        4.1.8 抗弯承载力分析
    4.2 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压承载力
        4.2.1 轴心抗压承载力
        4.2.2 偏心抗压承载力
        4.2.3 二阶效应
        4.2.4 构造要求
        4.2.5 轴心抗压承载力分析
    4.3 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4.4 裂缝宽度验算
        4.4.1 裂缝宽度限值
        4.4.2 最大裂缝宽度
    4.5 挠度验算
    4.6 本章小结
5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对比分析
    5.1 框架桥基本资料
        5.1.1 主要材料
        5.1.2 设计荷载
    5.2 有限元建模
        5.2.1 单元划分
        5.2.2 施工过程及边界条件
    5.3 荷载组合效应分析
        5.3.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5.3.2 荷载组合弯矩效应分析
        5.3.3 荷载组合剪力效应分析
        5.3.4 荷载组合轴力效应分析
    5.4 配筋设计
        5.4.1 顶板配筋
        5.4.2 底板配筋
        5.4.3 配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考虑洞口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板柱结构的发展
        1.1.1 板柱结构试验进展
        1.1.2 板柱结构数值模拟进展
    1.2 混凝土板冲切破坏的理论模型简述
        1.2.1 屈服线理论模型
        1.2.2 极限平衡理论模型
        1.2.3 刚塑性理论模型
        1.2.4 空间桁架模型
        1.2.5 网格梁模型
    1.3 开洞板柱结构的试验研究
    1.4 板柱结构开洞的数值研究
    1.5 文献总结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和研究流程
第2章 国内外规范中对开洞板柱节点的冲切承载能力计算
    2.1 开洞时各国规范对临界周长的选取
        2.1.1 中国规范开洞时临界截面周长的选取
        2.1.2 ACI318与CSA A23.3 临界截面周长的选取
        2.1.3 Eurocode2 临界截面周长的选取
        2.1.4 BS8110 临界截面周长的选取
        2.1.5 MC2010与JSCE临界截面周长的选取
    2.2 不同条件下开洞板柱节点的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2.2.1 无抗剪钢筋开洞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公式
        2.2.2 有水平荷载开洞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公式
        2.2.3 有抗剪钢筋开洞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公式
        2.2.4 有CFRP的开洞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公式
    2.3 基于不同条件下各国规范与试验的数值的对比分析
        2.3.1 无抗剪钢筋开洞板柱节点的承载能力计算
        2.3.2 有不平衡弯矩开洞板柱节点的承载能力计算
        2.3.3 有抗剪钢筋开洞板柱节点的承载能力计算
    2.4 有CFRP的开洞板柱节点的破坏准则评估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开洞板柱结构边节点抗冲切模拟
    3.1 网格梁模型及OpenSEES简介
    3.2 试验概况
    3.3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3.3.1 节点与单元设置
        3.3.2 截面与材料本构
        3.3.3 分析定义
    3.4 模拟验证及分析
    3.5 变形分布、屈服节点模拟与参数分析
        3.5.1 变形分布模拟
        3.5.2 裂缝模拟
        3.5.3 板柱配筋率的影响分析
        3.5.4 混凝土强度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开洞板柱结构中节点抗冲切模拟
    4.1 试验简介
    4.2 OpenSEES模型的建立
        4.2.1 节点、单元的设置
        4.2.2 截面与材料本构
        4.2.3 分析定义
    4.3 数值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4 参数分析
        4.4.1 板柱的配筋率影响分析
        4.4.2 钢筋强度影响分析
        4.4.3 混凝土强度影响分析
    4.5 裂缝模拟
    4.6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开洞板柱边节点OpenSEES程序
附录 B 开洞板柱边节点OpenSEES程序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工业建筑结构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及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工业建筑可变荷载概率模型的研究现状
        1.1.1 吊车荷载
        1.1.2 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
        1.1.3 屋面积灰荷载
    1.2 工业建筑设计可靠度的研究现状
        1.2.1 目标可靠指标不准确
        1.2.2 设计可靠指标不明确
    1.3 工业建筑分级标准可靠度的研究现状
        1.3.1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的发展
        1.3.2 分级标准对应的可靠指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工业建筑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
    2.1 引言
    2.2 吊车荷载的概率模型
        2.2.1 吊车荷载建模样本的获取方法
        2.2.2 吊车荷载的概率模型
        2.2.3 多台吊车荷载组合效应的概率模型
    2.3 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的概率模型
        2.3.1 国际标准的建议模型
        2.3.2 设备区楼面活荷载的概率模型
        2.3.3 无设备区楼面活荷载的概率模型
    2.4 屋面积灰荷载的概率模型
        2.4.1 现有的积灰荷载实测数据
        2.4.2 某钢厂积灰荷载监测实验
        2.4.3 积灰速度与积灰容重
        2.4.4 积灰荷载的概率模型
    2.5 结论
3 工业建筑可靠度分析与校核的基本方法
    3.1 作用的概率组合
        3.1.1 目前设计方法中的作用组合
        3.1.2 作用的概率组合方法(基本组合)
    3.2 基本组合时结构可靠度的分析模型
        3.2.1 结构性能不随时间变化
        3.2.2 结构性能随时间变化
    3.3 可靠指标的计算方法
        3.3.1 JC法
        3.3.2 梯度修正迭代法
        3.3.3 MCS法(蒙特卡洛模拟)
        3.3.4 基于Rosenblatt变换的含有两个相关变量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3.4 结构可靠度校核的基本方法
        3.4.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可靠度校核的一般方法
        3.4.2 既有结构鉴定分级标准可靠度的校核方法
    3.5 结论
4 工业建筑设计可靠度的校核
    4.1 引言
    4.2 规范设计方法及校核要求
        4.2.1 传统的安全系数法
        4.2.2 目前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4.2.3 设计可靠度的校核要求
    4.3 吊车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可靠度校核
        4.3.1 抗力标准值
        4.3.2 吊车荷载组合效应的概率模型和模型参数
        4.3.3 校核结果
        4.3.4 各参量对设计可靠度的影响
    4.4 排架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可靠度校核
        4.4.1 抗力标准值
        4.4.2 吊车荷载组合效应概率模型和模型参数
        4.4.3 校核结果
    4.5 楼面板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可靠度校核
        4.5.1 基本计算
        4.5.2 校核结果
    4.6 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可靠度校核
        4.6.1 基本计算
        4.6.2 校核结果
    4.7 典型构件安全系数法设计的可靠度校核
        4.7.1 吊车梁
        4.7.2 排架柱
        4.7.3 楼面板
        4.7.4 屋架
    4.8 结论及建议
5 工业建筑分级标准可靠度的校核
    5.1 引言
    5.2 分级标准可靠度的校核方法
    5.3 典型构件分级标准可靠度的校核结果
    5.4 结论及建议
6 工业建筑可靠度控制中有关荷载的建议
    6.1 引言
    6.2 设计时多台吊车组合折减系数的修正建议
        6.2.1 基本原则
        6.2.2 考虑一台吊车作用的吊车梁设计可靠指标
        6.2.3 考虑一台吊车作用的排架柱设计可靠指标
        6.2.4 两台吊车组合时折减系数取值的确定
        6.2.5 四台吊车组合时折减系数取值的确定
        6.2.6 修正后的设计可靠度控制水平
    6.3 使用中积灰监测建议
    6.4 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附录 A:吊车荷载建模样本的获取方法(专利号:201710295162.6)
    附录 B:某渣处理厂房各测点积灰厚度监测实况图
    附录 C:博士期间论文、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10)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六十二年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苏联55规范
2 66规范
3 74规范
4 89规范
5 2002规范
6 2010规范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二阶效应设计规定的修订建议[J]. 侯建国,安旭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2(01)
  • [2]中美欧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现行公路桥规[D]. 关健. 东南大学, 2020(01)
  • [3]铁路桥涵可靠度分析和校准[D]. 丁杏杏.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化抗震鉴定方法研究[D]. 孙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20(05)
  • [5]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水工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应用[J]. 侯建国,安旭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08)
  • [6]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发展历程与制约因素探究[D]. 陈棋浩. 华侨大学, 2019(01)
  • [7]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中欧设计规范的差异性分析[D]. 黄少程.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8]考虑洞口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D]. 韩嘉程.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工业建筑结构可变荷载的概率模型及可靠度研究[D]. 谷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 [10]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六十二年简介[J]. 胡德鹿.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5(07)

标签:;  ;  ;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