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诊检验中的质量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吴斐[1](2021)在《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莲花解毒汤,疗程为7天。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三个时间点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全身症状与体征、肿胀疼痛消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并检测记录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包括ALT、AST、Cr、CK、CK-MB、LDH)以及血清PLA2的水平。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96%)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在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的积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且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生化指标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Cr)、心肌酶谱指标(CK、CK-MB、LDH)以及PLA2与未经治疗时比较均有下降,而且治疗组恢复的更快(P<0.05)。结论:1.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等西药治疗蝮蛇咬伤,既能快速中和体内的游离蛇毒,还可以减轻蛇毒对肝肾、心肌细胞、组织细胞等的损害,能够有效提高蝮蛇咬伤患者的治愈率。2.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能显着降低蝮蛇咬伤患者血清PLA2含量。3.本次研究证明,莲花解毒汤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无其他不良作用及副作用。
谭淼[2](2020)在《P公司体外诊断试剂西部区域市场的营销策略改进研究》文中指出P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37年的历史悠久的技术型公司,作为现代化学分析手段的鼻祖,在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和体外诊断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五年来,体外诊断部门西部区域市场份额逐年缩水,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困境。作为一个已颇具口碑和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老牌外资企业,如何在目前新医改的政策变化下顺应大环境趋势,稳住现有市场,结合公司自身优势对营销策略进行改进,成为了P公司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寻求突破的重要工作。本文以P公司在西部区域市场的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法对市场进行分析,找到现有营销策略中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中分别存在的具体问题。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分析得到产品策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新产品的研发不足和产品整合能力有限导致现有产品结构失衡;运用STP理论分析出公司在细分市场定位方面工作欠缺;定价方案缺少市场调研和及时调整;以及渠道管理混乱,在代理权限、资源匹配和指标制定等方面都没有适合的方案。最后重新使用4Ps营销组合理论,提出了从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线的拓展整合和形象树立方面全面提升产品策略;重新对现有产品进行定价来升级现有价格体系;总代理商制度的完善和分销商的管理开发让渠道管理更科学;积极筹办学术活动,加深研发项目、科研课题等深度合作来促进使用;以及量化和标准化售前售后服务等措施改进服务体系,较为全面的对西区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进行了营销策略的整体升级和改进,从而一一解决现有问题。另外,本文还从制度与程序保障,人力资源措施和企业文化培养等方面阐述了营销策略实施的保证措施,确保解决方案能够顺利进行。本文对P公司的分析,是基于真实的销售、客户数据,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和实践通过市场营销理论来进行的,对于P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升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同时,由于国内体外诊断行业起步较晚,新医改等政策使得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本文可以进一步帮助其他体外诊断公司分析和选择目标市场,基于地域特点在西部区域制定营销策略。
张蔓[3](2020)在《品管圈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作为一种非常适合基层工作人员使用的质量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目前一些研究应用品管圈缩短检验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但是现有的研究多是针对多种检验项目TAT进行改进,且更多的关注实验室内TAT,对检验全过程的关注较少。在山东省X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延迟的现象时有发生,临床普遍反映该检验TAT较长,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物质,其检验TAT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不断提高急诊检验效率,持续改进急诊检验质量非常迫切。作为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山东省X医院制定了品管圈管理工具推进工作方案,近年来一直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使用品管圈工具,因此本研究选择在该医院应用品管圈工具来缩短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全过程TAT,降低TAT不合格率。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山东省X医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的现状,探讨导致急诊检验TAT延迟的原因,提出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缩短急诊检验TAT,降低急诊检验TAT不合格率,进而实现检验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对开展的品管圈进行检讨与改进,最后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方法本研究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指从医生开具检查申请开始到急诊实验室完成检验发布报告为止。本研究纳入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检验TAT不合格率、圈员的无形成果(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责任感、凝聚力、积极性和幸福感)三个评价指标。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不合格率。首先从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数据作为基线数据表示品管圈实施前现状,获取2019年10月1日到2019年11月30日检验TAT数据作为品管圈实施后数据。将整个TAT分为“申请到采集”、“采集到上机”、“上机到报告”这三个阶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TAT的第10百分位数、中位数、第90百分位数及TAT不合格率来表示TAT现状。然后通过头脑风暴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导致TAT延迟的原因,并利用因果分析法制作鱼骨图以确定导致TAT延迟的真因即主要影响因素。其次,针对影响因素拟定相应的对策缩短TAT。最后,利用品管圈实施前(2018年10月1日到2018年11月30日)以及品管圈实施后(2019年10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上述三个评价指标的同期对比来分析品管圈的实施效果,其中针对品管圈实施前后TAT不合格率,通过χ2检验计算P值,设定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发现2018年10月1日到2018年11月30日共1579例检验TAT数据,其中142例不合格;2019年10月1日到2019年11月30日共1839例检验TAT数据,其中103例不合格。品管圈实施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总TAT(“申请到报告”)的中位数由改善前的78.27min缩短为改善后的66.83min,缩短了11.44min,第90百分位数由改善前的117.54min缩短为改善后的103.96min,缩短了 13.58min;TAT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8.99%降低为改善后的5.60%;无形成果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责任感、凝聚力、积极性和幸福感这八个维度的评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品管圈实施前后TAT不合格率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的结论是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医学科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不仅缩短了心肌损伤标志物急诊检验TAT,降低了 TAT不合格率,也有利于推动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还可以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可延用本次活动的成果,并监测长期效果;将本次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推广使用;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的思路;不断推进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工作;可适当给予具有突出贡献的品管圈小组以外的人员一定的物质激励。
丁仰,卢玟燊[4](2020)在《标本溶血对心肌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心肌酶类实验室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为血液标本在采集、保存和检测过程中的规范性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50例健康儿童体检血液标本,在同一天8~10点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注入相同的A、B试管各2 ml, A管不进行溶血为对照组;B管使用人工方法使标本溶血为观察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标本心肌酶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肌酸激酶(CK)为(338±46.1)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102±11.9)U/L、乳酸脱氢酶(LDH)为(659±60.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99±16.7)U/L、α-羟丁酸脱氢酶(ɑ-HBDH)为(611±55.1)U/L,均高于对照组的(146±20.2)、(15±6.2)、(220±21.8)、(31±1.9)、(269±32.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钾离子(K+)(6.7±0.69)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44±22.65)U/L均高于对照组的(4.3±0.46)mmol/L、(23±6.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钠离子(Na+)(138±7.43)、氯离子(Cl-)(94±6.45)mmol/L与对照组的(135±8.70)、(96±7.23)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的标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客观实际有较大偏差,严重影响对检测指标的判定,在采集、保存和运送标本时均应按照相关工作规范进行,避免标本溶血,对于检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有至关重要的临床价值。
熊锦啸[5](2019)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原因及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6σ理论方法探究临床检验工作中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原因与质量改进方法。方法:本研究从本院检验血液标本样本中选取,总例数为20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7年5月,止于2019年5月,将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之间未采取质量改进措施标本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之间采用质量改进措施标本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得知,实验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2.0%,对照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9.0%,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实验组标本溶血率σ水平3.8-3.9,对照组标本溶血率σ水平3.2-3.3。研究得知,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当中,其中送检失误与溶血反应发生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结论:此研究得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不合格检验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为溶血反应、凝血反应、抗凝不全、送检失误、样本问题等,而应用6σ理论方法进行质量改进有较好效果。
吴建荣[6](2017)在《县级医院夜间急诊检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某县级医院夜间急诊检验特征的分析,了解该地区夜间急诊检验患者就诊特点,检验标本数量、检验项目的分布特征,检验患者平均费用以及检验结果报告时间,进而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得出相关结论,为夜间急诊检验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检测仪器的配置、相关试剂及物资的储存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急诊检验科的科学管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并为急诊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提供相应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县级医院(三级乙等)2015年1月-12月夜间17:31至次日7:30急诊检验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初步诊断、检测项目等。从医院数据数库中按条件筛选出相应的数据并导入Excel中,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相应的图表。结果1、夜间急诊检验患者特点2015年夜间急诊检验患者共有30306人,其中男性14891人,女性共15415人,男性:女性=1:1.04。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5天,最大的为100岁。0~1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有10113人,占检验总人数的33.37%,80岁以上患者人数最少共684人,占总数的2.25%。18:31~19:30是夜间检验患者人数最多的时段,共有5026人,占总数的16.58%,随后患者人数逐渐下降,凌晨4:31~5:30为检验患者人数最少516人,占1.70%。检验患者最多的月份是七月共有3860人,占总人数的12.74%;人数最少的是九月为2009人,占6.63%。病人以急诊内科和儿科患者为主,分别为16356人和10409人,分别占总检验人数的53.97%和34.35%。2、夜间急诊检验的标本量30306名患者共有标本48549份,18:31~19:30是标本量最多的时段共有7809份,占总标本量的16.08%,凌晨4:31~5:30为检验标本量最少924份,占1.90%。七月是标本量最多共有6473份,占13.33%,而十一月是标本量最少共有3296份,占标本总数6.79%。标本量基本上随着检验患者人数的变化而变化。血常规是检测最多的项目共有27229份,占标本总量的56.09%,其次是生化标本共12691份,占26.14%,其中最多的一个检测项目是心肌酶谱,共有7888份标本,占生化标本总数的62.15%。3、急诊患者检验费用急诊检验患者人均检验费用69.82元,每份标本的平均费用为43.55元。男性患者平均检验费用为70.27元,女性为69.40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义。男性每份标本平均检验费用为44.25元,女性为42.95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十岁以内检验患者的平均检验费用和每份标本的平均检验费用最低,分别为34.05元和31.38元。急诊内科人均检验费用和每份标本的平均费用最高,分别为94.07元和49.33元;而急诊儿科急诊的人均费用最低为33.79元,急诊妇产科的每份标本的平均费用最低为25.86元。4、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患者标本检验结果回报中,血常规标本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平均为15.15分,标本在群率为99.03%;生化标本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平均为45.25分,在群率为98.02%,凝血标本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平均为44.31分,在群率为99.33%。结论1、该地区夜间急诊检验患者十岁以下人数最多。检验患者人数主要集中在五点半至十点半,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患者人数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检验患者主要来自急诊内科和急诊儿科,而且急诊内科检验人数为最多。2、标本量基本上随着检验患者人数的变化。检验项目主要以血常规和生化为主,而生化项目又以心肌酶谱最多。3、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检验费用不同。不同月份、不同科室、不同诊断的平均检验费用和每份标本平均费用有差异。4、夜间急诊检验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相对较短,血常规、生化、凝血标本的在群率比较高,检验结果报告相对比较及时。
祁凌霞[7](2015)在《基于HCV E2序列保守性评估及B-cell表位预测筛选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多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丙型肝炎是一种由HCV感染引起的全世界范围的传染病。HCV感染慢性化导致患者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V基因组学,尤其是E2区域序列的高突变率,使得基因分型越来越多样化、HCV及基因分型的检测要求越来越严格,慢性感染者对常规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以及预防HCV感染的疫苗研制工作举步维艰。基于序列的保守性评估和表位预测合成的表位多肽,由于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及良好的抗原活性,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利用该技术构建合成的HCV保守性表位多肽,在HCV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探索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开展。目的:基于HCV E2区序列的保守性评估和B-cell表位预测合成表位多肽,分析其与HCV组和对照组血清结合性的差异,筛选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多肽;基于此类表位多肽预期:建立HCV及基因分型血清学ELISA检测技术;识别此类表位多肽的特异性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封闭HCV感染人体靶细胞的位点或灭活病毒,起到有效的抗病毒作用;通过诱导动物产生中和抗体,而成为预防HCV感染的候选免疫原,为制备新型肽类疫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MEGAv5.05软件,对NCBI protein数据库中HCV1a、1b、4d基因型的各40条E2序列进行保守性评估及B-cell表位预测和表位设计,得到此3种基因型特异及共有的保守性B-cell表位序列,化学合成表位多肽。通过ELISA实验,测定4种表位多肽分别与29例HCV感染者及25例非HCV感染者血清结合的OD450值,使用SPSS v20.0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t/t’检验方法(P<0.05),明确HCV感染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及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合成4条HCV B-cell表位多肽,分别为1a特异性序列DC-13(434-DTGWLAGLFYYHK-446)、1b特异性序列HC-13(434-HTGFLAALFYAKS-446)、4d特异性序列NC-13(434-NTGFLASLFYTHK-446)和共有序列FC-9(447-FNSSGCPER-455)。ELISA实验及数据分析显示:DC-13、NC-13和FC-9与HCV感染组血清结合OD450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13与HCV-1b感染组血清结合OD450值高于HCV-2a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HCV-1b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结合OD4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合成4条HCV B-cell表位多肽,即1a、1b、4d型特异性表位多肽及共有表位多肽;其中,1a、4d型特异性表位多肽及共有表位多肽与HCV感染者血清结合性均高于非HCV感染者,1b型特异性表位多肽与HCV1b感染者血清结合性明显高于HCV2a感染者。
李雪志,陈恩中,李伟鹏,王建栋[8](2011)在《用信息系统实现对急诊检验的规范化管理》文中提出急诊检验是指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和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患者进行抢救、诊断、治疗时所急需进行的检验项目。要求做到临床医师开出急诊检验申请后,护士立即采集标本,相关人员立即送检,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立即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结果。近年来,各大中型医院的急诊患者越来越多,相应的急诊
张明[9](2010)在《关于医院急诊检验的若干研究与分析》文中提出医院急诊环节是医院日常运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该环节处理的好,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省急诊检验的工作量,减少出错率,从而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医院急诊的特点、原则、要求以及检验环节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朱小东,谢志雄,张阳根[10](2009)在《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科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各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现在不少医院存在着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沟通不够、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诊疗工作。所以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和联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规范化采集和处理标本,尽可能减少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的实验依据。
二、急诊检验中的质量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检验中的质量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中医学与毒蛇咬伤 |
1.1 中医学关于毒蛇的记载 |
1.2 毒蛇咬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
2 西医学与毒蛇咬伤 |
3 毒蛇咬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3.1 全身治疗 |
3.2 局部治疗 |
3.3 其他治疗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组 |
1.3 毒蛇咬伤的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
1.7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价标准 |
2.4 不良反应处理与评估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分析 |
3.2 疗效指标评价 |
3.3 生化指标评价 |
3.4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 蝮蛇的流行病学分析 |
2 理论依据 |
3 方药分析 |
3.1 莲花解毒汤方药组成 |
3.2 莲花解毒汤方药分析 |
3.3 莲花解毒汤的组方分析 |
4 关于抗蛇毒血清 |
4.1 抗蛇毒血清的研究历史 |
4.2 抗蛇毒血清的组成及种类特点 |
4.3 抗蛇毒血清的治疗原理 |
4.4 抗蛇毒血清的不足之处 |
5 关于蛇毒PLA_2 |
5.1 PLA_2的一般性质 |
5.2 蛇毒PLA_2的分类及药理活性 |
5.3 蛇毒PLA_2的应用 |
6 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分析 |
6.1 临床疗效分析 |
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2)P公司体外诊断试剂西部区域市场的营销策略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工具及研究综述 |
2.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 |
2.2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 |
2.2.1 STP理论 |
2.2.2 4Ps营销策略组合模式 |
2.3 主要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方法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2.3.3 波士顿矩阵 |
2.4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及评价 |
第三章 P公司营销环境及营销策略问题 |
3.1 P公司概况 |
3.1.1 P公司概况 |
3.1.2 体外诊断产品营销情况 |
3.2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2.1 “新医改”下的医疗政策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2.5 小结 |
3.3 诊断行业环境分析 |
3.3.1 国外诊断试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3.3.2 国内诊断试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3.3.3 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行业竞争分析 |
3.3.4 小结 |
3.4 P公司现行西区营销策略情况 |
3.4.1 关于营销现状的访谈 |
3.4.2 产品 |
3.4.3 价格 |
3.4.4 渠道 |
3.4.5 促销 |
3.5 P公司西区现有体外诊断产品营销策略问题 |
3.5.1 产品类型及结构亟待完善 |
3.5.2 市场定位欠缺科学分析 |
3.5.3 产品定价不够灵活 |
3.5.4 渠道管理需要整改 |
第四章 P公司西区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原因分析 |
4.1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产品分析 |
4.1.1 产品具体销售情况 |
4.1.2 波士顿矩阵分类 |
4.1.3 产品策略问题原因分析 |
4.2 基于STP理论的策略分析 |
4.2.1 根据西区经济和行为特点分析细分市场 |
4.2.2 选择目标市场的原因 |
4.2.3 改进市场定位 |
4.3 P公司产品价格制定分析 |
4.4 P公司营销渠道管理分析 |
第五章 P公司营销策略改进设计 |
5.1 产品策略 |
5.1.1 优化现有产品组合 |
5.1.2 整合产品线 |
5.1.3 拓展产品线 |
5.1.4 产品品牌形象建立 |
5.2 价格策略 |
5.2.1 定价步骤 |
5.2.2 定价方法 |
5.2.3 改进价格 |
5.3 渠道策略 |
5.3.1 总代理制度的完善 |
5.3.2 分销商的管理和开发 |
5.4 促销策略 |
5.4.1 针对经销商的促销 |
5.4.2 针对销售人员的促销 |
5.4.3 针对医院的学术促销 |
5.4.4 针对专业人员的会议和口碑促销 |
5.5 服务策略 |
5.5.1 售前服务系统化 |
5.5.2 售后服务标准化 |
5.5.3 服务质量评估方案 |
5.6 利用网络营销补充传统营销策略 |
第六章 P公司营销策略实施的保证措施 |
6.1 制度与程序保障 |
6.1.1 建立更高效完善的培训机制 |
6.1.2 引入外部评估系统提高管理能力 |
6.1.3 制定实施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
6.2 人力资源措施 |
6.2.1 加强队伍建设 |
6.2.2 改善人才匹配 |
6.3 企业文化培养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应当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访谈记录 |
(3)品管圈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检验TAT研究现状 |
1.2.2 品管圈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品管圈在急诊检验中应用的基本思路 |
2.2 研究指标及涵义 |
2.3 资料收集方法 |
2.3.1 定量数据来源 |
2.3.2 文献研究法 |
2.3.3 半结构化访谈法 |
2.3.4 头脑风暴法 |
2.4 资料分析方法 |
2.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4.2 卡方检验 |
2.4.3 品管圈中应用的分析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品管圈实施的主要过程 |
3.1.1 选定活动主题 |
3.1.2 拟定活动计划 |
3.1.3 TAT现状分析 |
3.1.4 目标设定 |
3.1.5 TAT延迟原因解析 |
3.1.6 拟定改善对策 |
3.1.7 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检讨 |
3.2 品管圈实施效果分析 |
3.2.1 品管圈实施前后急诊检验TAT的比较 |
3.2.2 品管圈实施前后急诊检验TAT不合格率的比较 |
3.2.3 品管圈实施前后无形成果的比较 |
3.2.4 品管圈所得成果标准化 |
3.3 检讨与改进 |
4. 讨论 |
4.1 研究指标的选择 |
4.2 急诊检验TAT延迟的原因分析 |
4.3 品管圈推广的可能性 |
5. 研究特色与不足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标本溶血对心肌酶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标本心肌酶类指标水平比较 |
2.2 两组标本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
3 讨论 |
(5)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原因及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讨论 |
(6)县级医院夜间急诊检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居民卫生资源利用现状 |
1.1.2 县级公立医院的作用 |
1.1.3 急诊患者就诊现状 |
1.1.4 检验标本量增多 |
1.1.5 检验科的重要性 |
1.1.6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统计学方法 |
2.2.3 检测仪器 |
2.3 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
2.4 相关专业词汇解释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标准 |
3 研究结果 |
3.1 夜间急诊检验患者的特征 |
3.1.1 急诊检验患者性别、年龄构成 |
3.1.2 夜间急诊患者检验时间分布 |
3.1.3 急诊检验患者一周分布 |
3.1.4 急诊检验患者月分布 |
3.1.5 急诊检验患者季度分布 |
3.1.6 夜间急诊检验患者就诊科室分布 |
3.1.7 急诊检验患者临床诊断分布 |
3.2 急诊患者检验项目分析 |
3.2.1 急诊检验标本量的时间分布 |
3.2.2 急诊检验标本量的月分布 |
3.2.3 急诊检验标本项目分布 |
3.2.4 急诊检验生化标本的项目分布 |
3.3 急诊患者检验费用分析 |
3.3.1 急诊患者检验平均费用 |
3.3.2 急诊患者各年龄段费用 |
3.3.3 急诊患者月平均检验费用 |
3.3.4 急诊检验患者各科室平均费用 |
3.3.5 急诊患者不同诊断平均费用 |
3.4 急诊患者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分析 |
3.4.1 急诊患者血常规标本回报时间分析 |
3.4.2 急诊患者检验生化标本回报时间分析 |
3.4.3 急诊患者检验凝血标本回报时间分析 |
4 讨论 |
4.1 夜间急诊检验患者特征分析 |
4.1.1 急诊检验患者性别、年龄构成 |
4.1.2 患者检验时间分布 |
4.1.3 患者就诊科室分布 |
4.2 夜间急诊检验标本量分析 |
4.2.1 急诊检验标本时间分布 |
4.2.2 检验标本项目分布 |
4.2.3 生化标本各项目分布 |
4.3 急诊检验患者检验费用 |
4.3.1 男女患者平均检验费用 |
4.3.2 各年龄段患者平均费用 |
4.3.3 不同就诊时间平均费用 |
4.4 检验结果回报时间 |
4.4.1 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分析 |
4.4.2 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措施 |
5 结论 |
6 建议 |
7 研究创新性 |
8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基于HCV E2序列保守性评估及B-cell表位预测筛选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多肽(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HCV 结构 |
2.2 HCV 检测方法概况 |
2.3 HCV 抗病毒治疗概况 |
2.4 HCV 疫苗研制概况 |
2.5 表位多肽研究概况 |
2.6 表位多肽在 HCV 中的研究进展 |
2.7 展望 |
2.8 立题依据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表位多肽的制备 |
3.3 抗原的制备 |
3.4 抗体的制备 |
3.5 ELISA |
3.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保守性表位确定 |
4.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保守性 B-cell 表位多肽的确定 |
5.2 有效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多肽的确定 |
5.3 其他因素干扰 |
5.4 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用信息系统实现对急诊检验的规范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急诊检验面临的问题 |
2 急诊检验的规范化 |
3 小 结 |
(9)关于医院急诊检验的若干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急诊检验的特点 |
1.1 工作量大, 项目繁杂 |
1.2 质量要求高 |
1.3 报告要求及时 |
2 基本原则 |
3 医院急诊检验制度的要求 |
4 医院急诊检验环节建设 |
4.1 提高认识 |
4.2 加大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急诊检验室 |
4.3 急诊检验项目 |
4.4 急诊检验质量控制 |
4.5 急诊检验人员 |
(10)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医学检验的观念、地位及与临床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
2 如何做好检验科与临床科之间沟通以保证检验质量提高 |
3 与临床科沟通使检验科工作不断完善 |
四、急诊检验中的质量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D]. 吴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P公司体外诊断试剂西部区域市场的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 谭淼.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3]品管圈在山东省X医院急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D]. 张蔓. 山东大学, 2020(10)
- [4]标本溶血对心肌酶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丁仰,卢玟燊.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2)
- [5]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原因及质量改进研究[J]. 熊锦啸. 名医, 2019(12)
- [6]县级医院夜间急诊检验特征分析[D]. 吴建荣. 浙江大学, 2017(04)
- [7]基于HCV E2序列保守性评估及B-cell表位预测筛选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多肽[D]. 祁凌霞. 吉林大学, 2015(08)
- [8]用信息系统实现对急诊检验的规范化管理[J]. 李雪志,陈恩中,李伟鹏,王建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20)
- [9]关于医院急诊检验的若干研究与分析[J]. 张明.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11)
- [10]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之间沟通的重要性[J]. 朱小东,谢志雄,张阳根. 医疗装备,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