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板墙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桩板墙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一、桩板墙在滑坡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文华[1](2021)在《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受力特性与荷载分担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既有铁路线的改扩建工程中路基帮宽回填以及路基支挡结构选型是设计建造的核心内容,也是路基工程中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其力学机理比普通的单排桩板墙相对复杂,而且之前有关前后组合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建工程边坡治理和基坑支护工程中,对应用于路基帮宽回填工程的前后组合桩板墙的研究相对缺乏。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是在h型抗滑桩以及双排门架式抗滑桩的结构型式中改进所得,其力学机理、结构内力特性、位移变化规律等与h型抗滑桩以及双排门架式抗滑桩不尽相同。本论文主要分为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三部分,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目前对h型抗滑桩的研究理论,分析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的结构计算模式,对其受荷模型和结构内力的计算模型进行阐述,提出了既有桩、新建桩和横梁连接构成的组合结构核心构件的内力分布规律。(2)根据现场试验方案同时紧跟现场施工进度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在路基帮宽回填过程中通过土压力盒测试桩身迎土侧土压力,得出不同阶段的土压力分布趋势和变化规律;利用安装在桩身主筋上的钢筋计测试钢筋应力,进而计算新建桩板墙的桩身弯矩值,分析桩身弯矩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测斜管测试桩身发生的侧向位移,研究了桩顶侧向位移随路基帮宽回填过程中的增量大小。(3)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模拟实际项目的完整施工阶段,总结出新建铁路线建成运营之后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支挡结构的内力形式和发生的侧向位移,验证了路基工程设计建造后的安全性,并且评估得出既有桩板墙的安全储备、分析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的荷载分担效应。运用有限元模型,通过变化新建结构的设计参数分析新建桩截面、前后组合排间距、新建横梁的相对刚度以及连接方式对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承载性能的影响。(4)理论分析部分讨论了经典的土压力理论以及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的受荷模式和内力位移的基本规律;现场试验部分通过现场施工过程中安装的测试元器件研究了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在路基帮宽阶段桩身迎土侧土压力、桩身弯矩、桩身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部分运用Midas GTS NX软件计算了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的桩身内力及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评估分析既有桩板墙的安全储备、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的荷载分担效应以及新建结构参数变化对组合支挡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朱启有[2](2021)在《新建路堤桩板墙与既有L型挡土墙协同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路运输量的不断扩大,铁路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交通量的现象愈加严重,因此铁路既有线改建及临近既有线新建项目将会逐年递增。既有线路增建二线引起的既有路基变形发展规律、新旧组合支挡结构的设计计算与受力分析,以及铁路路基既有支挡结构的安全评估及加固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将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本文以新建中兰客专引入兰州枢纽配套工程中新建路堤桩板墙和既有L型挡土墙组合支挡结构协同作用研究为背景,采用现场测试、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探究组合支挡结构的受力与协同作用机理,主要工作与成果有:(1)通过在新桩背侧和桩身埋设土压力传感器、钢筋计和测斜管,分析出组合支挡结构在路基帮宽填土作用下桩身弯矩、位移以及土压力的变化规律。(2)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桩孔开挖过程中护壁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桩孔开挖过程中每级护壁土压力随开挖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步稳定,每级护壁后土压力达到稳定时的深度随护壁级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开挖深度的增大每级护壁土压力相对初始值增大的幅度也越来越小,开挖至17m时护壁最终土压力开始趋于稳定。(3)研究桩孔开挖中桩孔应力释放对既有挡土墙及路基结构变形的影响,在隔桩开挖条件下,既有货线路肩处水平和竖向位移随桩孔开挖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既有L型挡土墙处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先增大后减小。(4)采用MIDAS GTS NX软件,依据实际工况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新桩在新线荷载作用下桩身最大弯矩1433.9k N·m,最大剪力230.3k N,桩顶最大水平位移2.55mm。分析不同施工步骤下组合支挡结构的受力特性、位移和土压力变化,得出新建桩和既有L型挡土墙在回填台阶土和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担比为4.3:1,桩板墙承受大部分填土及列车荷载,通过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再通过数值模拟开展桩长及桩身截面尺寸参数影响分析,得出组合支挡结构的受力特性。(5)分析了既有路堤和组合支挡结构条件下L型挡土墙土压力的分布特性,对其服役状态进行检算,得出既有货线荷载作用下挡墙Kc=1.9,K0=8.1,σ=37.82k Pa;新线荷载作用下挡墙Kc=1.7,K0=7.2,σ=43.30k Pa,均满足规范要求,服役状态良好。

肖杰[3](2021)在《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协同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的运输量逐年递增,部分既有铁路线路已经不能满足运输的需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对铁路既有线改建或增建二线。铁路增建二线的工程往往被地域条件所限制,需要采取一些防护和加固措施。桩板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其侧向抗力较大、施工方便、圬工量小,能够挡护边坡,且不受高度的限制,在边坡及道路工程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当新建线路接近既有路堤桩板墙敷设时,由于受地形限制,需在既有桩板墙间设置新的桩板墙收坡,两者并排布置,共同承担新增荷载。目前,加宽边坡时对新建桩板墙和既有桩板墙结构受力的影响,两者协同作用时的荷载传递机理还不明确。因此依托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甘肃段)引入兰州枢纽配套工程,开展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协同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借助理论分析并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路基加载时对新建桩板墙和既有桩板墙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两者协同作用时的荷载分担情况。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桩板墙以及组合支挡结构的研究现状,总结桩板墙的作用机理。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伦土压力理论,得出铁路挡土墙中墙后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并对桩板墙的设计进行研究。(2)依托实际工程典型断面,按相似理论取模型与原型的几何相似比为1:8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发现在路基顶面加载时,新-旧组合桩板墙桩身悬臂段的土压力沿桩顶往下先增加后减小,旧桩和新桩分别在距离各自桩顶0.48m和0.78m处土压力值达到最大,新建桩板墙桩身承担的土压力有向既有桩板墙转移的过程,最终两者几乎各承担组合结构荷载的一半;旧桩板墙和新桩板墙的桩身弯矩沿着桩顶往下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新桩板墙桩身的最大弯矩在距离桩顶2.1m处,旧桩板墙桩身的最大弯矩在距离桩顶1.35m处。新建桩板墙后施加轨道及列车荷载时,旧桩和新桩桩顶位移均在允许范围内。(3)建立试验模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分级加荷条件下新建桩板墙和既有桩板墙的土压力分布、内力及变形的发展规律,对比设计荷载作用下模型试验实测值与数值模拟值,发现数值模拟得到的墙后土压力、桩身内力和变形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陈彦仲[4](2021)在《组合桩板墙支挡结构的受力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铁路客运、货运量的不断增加,既有铁路的客货运输量将满足不了未来长远的需求,既有铁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就势在必行。在西部山区,铁路拓宽往往受到地形的限制,边坡支护如果采用单排桩,可能需要桩的尺寸足够大,耗费较多的材料,故考虑采用前后组合桩板墙进行边坡支护。目前对组合桩板墙力学机理的研究明显不足,特别是前后组合桩板墙相互作用机理方面。因此,本文针对中兰客专兰州枢纽西固段的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项目进行现场实测,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现场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同时模拟其余的六种工况,对前后组合桩板墙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受力及变形机理,结论如下:(1)对现场的数据进行实测、记录与整理,得到前后桩承受的土压力、弯矩以及位移,整理绘出应力、弯矩和位移曲线,后排桩最大弯矩出现在桩底以上1/3位置处,考虑该位置处有潜在滑裂面,且滑裂面以下为锚固段。比较左右桩,应力、弯矩和位移的规律性较为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时,考虑为组合桩另一端相邻桩的差异导致的。(2)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对实际工程按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考虑桩前土压力、桩后土压力和横梁作用力的共同作用,分析后排桩与前排桩在桩前、桩后的应力分布曲线规律,比较后排桩桩后应力值与前排桩桩前应力的值,得到后排桩在前后组合桩中的应力分摊比。左右组合桩的应力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左右组合桩另一端相邻桩存在的差异导致左右组合桩的应力值和应力分摊比有所区别。相应的,左、右横梁上下端的应力分布规律也较为一致,应力数值有所区别。挡土板的应力近似对称,左右端的应力差导致挡土板的偏转。前、后排桩X方向的位移看作分别绕一点产生转动,Y方向的位移与X方向的位移近似。仅考虑后排桩作为单排桩通过理正软件进行安全性检算,得出安全的结论,则组合桩板墙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3)除了实际工况之外,还对六种工况下的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通过减小桩底长度和悬臂端的长度,改变横梁与前后桩的连接方式,分析比对几种工况下的应力最值、应力分摊比和位移。应力最值的位置与横梁位置有关,悬臂端的减小对应力的增加更为敏感,横梁固接有助于应力的减小。所有的工况都与施工阶段的推进有正相关性,在第五层填土阶段到加列车荷载阶段,各工况的应力分摊比相对稳定,且各工况在加列车荷载阶段的应力分摊比差距不大,考虑前排桩对后排桩都起到了很好的应力分摊作用。悬臂端减小1m的工况对位移的变大更敏感,其位移的零点与其他工况不同,其他工况位移的零点比较集中。

李伟[5](2021)在《新建路堤式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土墙的协同工作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铁路既有线改建及邻近既有线新建项目日益增多,由于运输量以及运输路线的增加和城市建设对既有线路况的限制,既有支挡结构物不能满足帮宽路基收坡的要求,且无法承担新帮宽路基荷载时,需针对帮宽路基设置新的支挡结构,此时帮宽路基产生的土压力由新建支挡结构和既有支挡结构共同承担。本文以中卫至兰州铁路线引入兰州枢纽的某段既有悬臂式挡土墙边坡上新建桩板墙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围绕新建桩板墙和既有悬臂式挡土墙的协同工作接力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相关文献规范,了解国内外组合支挡结构工程和桩板墙工程相关的研究现状,对桩板墙的设计方法,工作机理及形式进行归纳,得到一些相关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以及桩板墙设计的要求和内力计算方法。(2)通过在桩背侧及桩身埋设土压力传感器、钢筋计和测斜管并跟踪采集数据,分析组合支挡结构在路基帮宽填土荷载作用下桩身弯矩、位移以及土压力的变化规律。(3)使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仿真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新建桩和既有墙的位移变化和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新建桩桩身的剪力以及弯矩的相关数据,利用相关数据绘制图形来展示出其相应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再通过改变桩长、桩间距以及桩截面尺寸的方法对比分析其桩身位移变形、内力变化规律和既有挡墙的土压力、位移变化。(4)分析既有路堤和组合支挡结构条件下悬臂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分布特性,对其服役状态进行检算,评估既有挡墙服役状态,分析新建桩与既有墙的荷载占比得出新旧挡墙荷载分担比。

蔡禄元[6](2021)在《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协同受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桩板墙已广泛应用于铁路边坡支挡工程中,当新建线路近接既有路堤桩板墙敷设时,由于受地形限制,需在既有桩板墙范围内设置新的桩板墙收坡,两者并排布置,共同承担新增荷载。本文针对实际工程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引入兰州枢纽配套工程,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新增荷载后新旧组合桩板墙的协同受力以及变形机理,并对既有路基在新增荷载后的服役状态进行评估。研究成果可为基于既有线改扩建工程提供参考。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首先通过试验测定路基填料物理力学参数,选择里程DK7+831.76~DK8+498.30的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106#锚固桩作为研究试验桩,开展现场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获取地基土的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通过分级加荷测定试验桩水平位移,将现场测得水平位移与弹性支点法理论计算的水平位移进行对比,使实测桩身变形与理论计算变形的差的平方和最小,得出地层的m值。(2)选取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新建锚固桩106#、110#为试验桩,通过在桩背侧及桩身埋设测试元件(土压力盒、钢筋计、测斜管),研究新旧组合桩板墙的变形及受力特性和土压力分布。(3)依托实际工程,采用三维数值软件Midas GTS-NX,对新建路堤桩板式挡土墙的新桩桩孔开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桩孔开挖应力释放效应对既有支护结构及路基结构变形的影响。(4)建立并排式新-旧路堤组合桩板墙和既有桩板墙增加冠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拆除既有货线、路基帮宽分层回填和新增客线荷载等一系列施工流程中,新旧组合支挡结构的协同受力、既有桩的内力发展规律和既有路基结构的变形及土压力分布。(5)建立评估模型,对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和既有桩板墙增加冠梁两种新旧组合支挡结构中的既有桩板墙,在新增荷载条件下的服役状态进行评估,保证既有桩板墙不会发生破坏。

郭智斌[7](2021)在《新建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墙协同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铁路中长期规划“八纵八横”路网的不断完善,新建的铁路网也逐年增多,因此如何保证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的有效连接,以充分发挥出铁路的运能和运量,是目前工程技术领域急需考虑的问题。对于改建既有线和增建二线工程,多种支护形式组成的多级组合挡结构可有效地解决路基加宽这一工程难题。本文以中兰铁路引入兰州枢纽配套工程—路基边坡多类型组合支挡结构为研究背景,结合设计资料和现场施工方案,采用理论计算、室内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计算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新建桩板墙和既有悬臂式挡墙组成的组合式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形等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研究其协同作用的机理。通过研究,本文主要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分析桩板墙、悬臂式挡墙和两级挡土墙组合支挡结构的作用机理和研究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组合支挡结构多采用两级悬臂式挡墙组合支挡结构,而桩板墙和悬臂式挡墙组合支挡结构的研究目前尚未报道过,故研究其协同作用机理和组合式支挡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2)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分析朗金理论和库伦理论两者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将附加应力理论与弹性理论相结合,应用到新建桩板墙和既有悬臂式挡墙形成的组合支挡结构中,推导了组合支挡结构中悬臂式挡墙的土压力计算模型,并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对悬臂式挡墙和桩板墙的受力和位移进行了研究;(3)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分级加载测出了桩板墙和悬臂式挡墙的水平位移、竖向应力以及水平土压力;研究了桩身和悬臂式挡墙竖向应力和水平位移随荷载大小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得出桩身正反两侧竖向应力的随荷载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测出的土压力求出了桩板墙和悬臂式挡墙的荷载分担比;采用Madis GTS NX软件建模,分析了桩板墙—悬臂式挡墙在同一级荷载54.1k Pa作用下,支挡结构的变形和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并与模型试验值和理论计算解进行了对比;(4)本文通过组合支挡结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桩板墙承担的土压力多而悬臂式挡墙承担的土压力少,但悬臂式挡墙的支护作用依然很明显。研究还发现采用桩板墙—悬臂式挡墙等组合支挡结构,可有效解决路基高边坡支挡和和路基加宽等工程问题,同时还可节省建设用地和成本,因此研究组合支挡结构意义重大。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8](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指出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韩娅娅[9](2020)在《桩板墙设计中斜坡场地泥岩等效K值的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绵阳市处于龙门山前缘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属于四川盆地盆中丘陵区的北部,一般山顶标高均在500m以上。地貌属构造剥蚀形成的中低山地貌,主要受控于复杂的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及外营力地质作用,地形高差变化大,山坡呈阶梯状缓坡平台地形。该地区的基岩多为粉砂质泥岩,由于粉砂质泥岩所含的可溶性物质较多,透水性较差、含水较多,因而比较软,为软岩。近年来国家对绵阳山区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较多关于边坡支护的问题。桩板墙作为边坡治理方案之一,因其治理效果明显而被广泛使用。地基水平抗力系数K值作为桩板墙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嵌固段桩身内力和位移的计算。目前K值主要是根据规范或者经验来确定,经验数据都是依据平坦场地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所累积的数据,直接用于桩板墙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场地为倾斜情况下等效K值的变化,因此,桩板墙的安全性、经济性都有提高的空间。本文以中雁公路K51+200边坡治理工程为案例,分析粉砂质泥岩的水平抗力的比例系数在不同坡度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理正软件进行位移反算,得到等效K值随坡度的变化规律,然后将该规律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根据该规律确定出符合实际工程的等效K值,利用该值设计桩板墙,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其合理性。针对该项目等效K值的研究开展了以下工作:(1)根据中雁公路K51+200边坡治理工程的地质条件,对等效K值的研究场地和工程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2)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理正岩土软件建立符合实际工程的模型,主要通过变化桩前岩体的坡度、桩长等参数对桩嵌固段顶端地面处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桩前岩体水平方向的应力、等效K值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等效K值随坡度、桩长的变化规律;(3)将此得到的规律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根据此规律确定出实际工程中的等效K值,用该值进行桩板墙的设计,同时建立了1/2实际模型,对桩顶位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4)对桩板墙进行了桩顶水平位移的监测,并将监测值与数值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等效K值设计的桩板墙在中雁公路K51+200边坡治理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能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

杨泽君[10](2019)在《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与安全风险研究》文中认为地震诱发滑坡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导致交通生命线中断,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极大不便。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通过对边坡坡体施加主动约束,有效改善岩土体的应力状态,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支护工程中。但其在地震过程中是否发生破坏,以及发生各级破坏的风险有多大,成为锚拉式桩板挡墙抗震设计中需要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引入到锚拉式桩板挡墙支护边坡的抗震研究中,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墙-土-锚的动力耦合作用进行探讨,建立锚拉式桩板挡墙的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与安全风险,并对其抗震安全进行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极限平衡理论框架内,根据变分学原理将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转化为以两个拉格朗日常数为未知量的函数优化问题,对不同变位模式下挡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大小、作用点位置以及相应的滑裂面形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极限平衡变分法可有效估计挡墙可能变位模式下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大小及作用点位置的区间,可为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2)基于锚-土界面的软化剪切模型与锚固体的荷载传递模型,建立土层锚杆受拉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借助Matlab程序对锚杆的拉拔受力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的模拟锚杆的拉拔受力过程,得到完整的荷载-位移曲线,确定锚杆的承载力,且易于程序化实现,可为后续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抗震设计与动力分析奠定基础。(3)将锚拉式桩板挡墙支护边坡各组成要素等效为实体杆件并赋予杆件相应的本构关系,基于OpenSees建立锚拉式桩板挡墙的等效动力有限元模型,并对其静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力作用下,挡土墙的剪力总体上大致呈倒“S”型分布,最大剪力出现在开挖面附近;挡墙的水平位移从墙底到墙顶逐渐增大。随着PGA的增大,墙顶累计位移逐渐增大,峰值剪力也逐步增大,且远大于静力作用下的剪力;随着坡高的增加,土体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之增加,并与PGA呈正相关关系;在极限抗拉承载力范围内,锚杆轴力与加速度幅值成正比;达到抗拉强度后,锚杆逐渐失效,其轴力减小,失效后的残余强度随PGA的增大而减小。(4)选取墙顶的累计位移指数?CDI为结构需求参数,基于PEER数据库选取大量地震波对锚拉式桩板挡墙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并分别采用云图法和条带法建立其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采用云图法和条带法获得的需求中位值均呈线性增长,云图法得到的中位值为一条直线,而条带法得到的中位值为分段直线;同时,云图法得到的对数标准差为一固定值,而条带法得到的对数标准差随地震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5)根据支挡结构的破坏模式分析,结合地震作用下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损伤状态和使用情况,将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抗震性能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四个水准,并得到与之对应的轻微破坏LS1、中等破坏LS2和严重破坏LS3三个极限状态。假定黏滞阻尼?服从正态分布,其余不确定性参数(钢筋弹性模量Es、混凝土弹性模量Ec、黏性土的重度?、黏聚力c及内摩擦角?)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采用基于点估计的随机IDA方法得到各个极限状态的抗震能力值,与已有研究成果较为接近,说明该法适用于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6)将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和抗震能力模型进行卷积,导出了锚拉式桩板挡墙的解析易损性函数,借助Matlab程序得到相应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根据易损性曲线,得到锚拉式桩板挡墙在不同水准(小震、中震和大震)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结果表明:易损性曲线总体呈“S”型分布,从轻微破坏(LS1)到严重破坏(LS3),曲线逐渐变的扁平,即对应同一地震动强度,其失效概率越来越小。在小震作用下,结构保持基本完好状态,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极小。中震时结构出现了发生各级破坏的可能性,但主要以轻微破坏为主。大震时结构发生各级破坏的可能性都极大的提高,但都在可控范围内。(7)在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和抗震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地震危险性的经典幂函数,建立地震安全风险的解析函数,计算各极限状态的年平均失效概率和使用期内发生各级破坏的失效概率,进而对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抗震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结构能力的不确定性,锚拉式桩板挡墙各极限状态的地震安全风险略大于地震需求风险;锚拉式桩板挡墙在50年基准使用期内发生轻微破坏(LS1)的概率分别为11.9%(5点估计法)和9.5%(7点估计法),远远小于63.2%,发生中等破坏(LS2)的概率分别为2.9%(5点估计法)和2.7%(7点估计法),均小于10%,发生严重破坏(LS3)的概率分别为1.2%(5点估计法)和1.3%(7点估计法),均未超过2%,满足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

二、桩板墙在滑坡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桩板墙在滑坡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受力特性与荷载分担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前后组合支挡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前后组合支挡结构概述
        1.2.2 前后组合支挡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
        1.2.3 前后组合支挡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
        1.2.4 不同组合型式的支挡结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工程项目概况及结构计算理论
    2.1 工程背景
    2.2 水文地质概况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水文地质特征
    2.3 工程支挡措施
    2.4 侧向土压力基本理论
        2.4.1 土压力类型
        2.4.2 界限位移
        2.4.3 库仑土压力理论
    2.5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理论分析
        2.5.1 荷载分析
        2.5.2 内力与位移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现场试验研究
    3.1 现场试验总述
        3.1.1 工程试验概况
        3.1.2 试验目的
        3.1.3 试验方案
        3.1.4 试验内容
        3.1.5 试验仪器
        3.1.6 试验方法
    3.2 试验过程与数据处理原理
        3.2.1 土压力盒埋设及原理分析
        3.2.2 测斜管安装及原理分析
        3.2.3 钢筋计安装及原理分析
    3.3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3.3.1 土压力
        3.3.2 新建桩板墙桩身弯矩
        3.3.3 新建桩板墙桩身水平位移
    3.4 本章小结
4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有限元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Midas GTS NX程序简介
        4.2.2 本构模型和基本假定
        4.2.3 模型几何尺寸与边界约束
        4.2.4 单元模型及参数选取
        4.2.5 模型荷载确定
    4.3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有限元模型分析
        4.3.1 既有桩板墙数值模型计算
        4.3.2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数值模型计算
    4.4 既有桩板墙安全储备评估
        4.4.1 既有桩板墙桩身内力及位移变化对比
        4.4.2 桩身抗弯安全储备量计算
        4.4.3 桩身位移安全储备量计算
        4.4.4 本节小结
    4.5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荷载分担比分析
        4.5.1 荷载分担比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4.5.2 荷载分担比的计算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参数变化对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5.1 新建桩板墙桩身截面变化对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5.1.1 新建桩板墙桩身截面尺寸变化对既有桩的受力影响计算结果
        5.1.2 新建桩板墙桩身截面尺寸变化对新建桩的受力影响计算结果
    5.2 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排间距变化对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5.2.1 排间距变化对组合桩板墙结构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
        5.2.2 排间距变化对组合桩板墙结构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
    5.3 横梁刚度及节点连接方式变化对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5.3.1 横梁刚度变化对组合桩板墙的影响分析
        5.3.2 横梁节点连接方式对组合桩板墙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建路堤桩板墙与既有L型挡土墙协同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板墙研究现状
        1.2.2 L型挡土墙研究现状
        1.2.3 组合支挡结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新建桩板墙与既有L型挡墙组合支挡结构现场试验研究
    2.1 工程概况与地质环境条件
        2.1.1 场地概况
        2.1.2 地层岩性
        2.1.3 工程措施
    2.2 元器件埋设
        2.2.1 土压力传感器的埋设
        2.2.2 钢筋计的埋设
        2.2.3 测斜管的埋设
    2.3 现场数据采集与处理
        2.3.1 新建桩板墙内力发展规律
        2.3.2 新建桩板墙水平位移
        2.3.3 组合支挡结构土压力分布规律
    2.4 本章小结
3 桩板墙桩孔开挖对既有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
    3.1 引言
    3.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3.2.1 MIDAS GTS NX求解的基本步骤
        3.2.2 本构模型和材料参数的选择
        3.2.3 桩孔开挖有限元模型模拟
    3.3 桩孔开挖过程中的土压力及对既有结构变形的影响
        3.3.1 桩孔开挖过程中护壁土压力分布规律
        3.3.2 桩孔开挖过程中对既有结构的变形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组合支挡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
    4.1 基于MIDAS GTS NX建立有限元模型
        4.1.1 基本假定
        4.1.2 建立1D梁单元有限元模型
    4.2 新建桩板墙与既有L型挡土墙协同作用分析
        4.2.1 不同施工步骤下桩板墙内力分析
        4.2.2 不同施工步骤下组合支挡结构协同作用分析
    4.3 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4.4 既有L型挡土墙服役状态检算
        4.4.1 土压力理论简介
        4.4.2 服役状态检算
    4.5 本章小结
5 桩身参数变化下组合支挡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5.1 桩板墙桩长变化下组合支挡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5.1.1 桩身内力及位移结果对比分析
        5.1.2 既有L挡土墙土压力和位移
    5.2 桩板墙桩身截面尺寸变化下组合支挡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5.2.1 桩身内力及位移结果对比分析
        5.2.2 既有L挡土墙土压力和位移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协同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支挡结构发展历史
        1.2.2 桩板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3 组合支档桩结构协同作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桩板墙的计算理论
    2.1 土压力
        2.1.1 土压力概论
        2.1.2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2.1.3 铁路挡土墙中库伦土压力的应用
    2.2 桩板墙的设计
        2.2.1 支挡桩的设计
        2.2.2 桩间挡土板的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模型试验研究
    3.1 原型工程背景
        3.1.1 地形及地质概况
        3.1.2 工程措施
    3.2 相似理论及模型试验参数
        3.2.1 相似理论
        3.2.2 模型试验参数
    3.3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3.3.1 模型几何尺寸设计
        3.3.2 桩身测试元器件布置
        3.3.3 试验土样选取和桩板预制
        3.3.4 路基填料的土工试验
        3.3.5 模型填筑及压实
        3.3.6 加载及数据采集
    3.4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3.4.1 组合桩板墙土压力分析
        3.4.2 组合桩板墙桩身内力分析
        3.4.3 组合桩板墙桩身水平位移分析
        3.4.4 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协同作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协同作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MIDAS GTS NX简介
        4.2.1 有限元基本理论
        4.2.2 本构模型和参数选取
        4.2.3 MIDAS GTS NX使用流程
        4.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有限元模型分析
        4.3.1 工况一下既有桩板墙有限元分析
        4.3.2 工况二下组合支挡结构有限元分析
        4.3.3 工况三下组合支挡结构有限元分析
    4.4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4.1 墙后土压力对比分析
        4.4.2 桩身弯矩对比分析
        4.4.3 桩身位移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组合桩板墙支挡结构的受力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抗滑桩的力学机理研究现状
        1.2.2 组合抗滑桩的研究现状
        1.2.3 桩板墙的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组合桩板墙的力学分析
    2.1 概述
    2.2 土压力分析
        2.2.1 静止土压力
        2.2.2 朗肯土压力理论
        2.2.3 库伦土压力理论
    2.3 组合桩板墙的受力分析
        2.3.1 桩板墙的受力分析
        2.3.2 前后桩的受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组合桩板墙现场实测
    3.1 组合桩板墙现场测试方案
    3.2 组合桩板墙实测结果
        3.2.1 钢筋计的测值
        3.2.2 土压力盒的测值
        3.2.3 测斜管的测值
    3.3 本章小结
4 组合桩板墙有限元模拟
    4.1 概述
    4.2 实体单元模型
        4.2.1 有限元模型尺寸
        4.2.2 施工过程的模拟
        4.2.3 有限元受力分析
        4.2.4 有限元位移分析
    4.3 安全检算
    4.4 本章小结
5 组合桩板墙参数影响分析
    5.1 桩板墙中桩长的影响
        5.1.1 前后桩锚固长度变化的影响
        5.1.2 后排桩悬臂长度变化的影响
    5.2 桩板墙中横梁连接方式的影响
        5.2.1 横梁铰接的影响
        5.2.2 横梁刚接的影响
    5.3 各工况的比较
        5.3.1 应力的比较
        5.3.2 位移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新建路堤式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土墙的协同工作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压力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桩板墙的内力分析及应用研究现状
        1.2.3 组合支挡结构协同作用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1.2.4 支挡结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支挡结构物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及桩板墙设计
    2.1 支挡结构的土压力
        2.1.1 土压力理论简介
        2.1.2 超载作用下的土压力
    2.2 桩板墙的设计
        2.2.1 布置原则
        2.2.2 设计荷载及其分布
        2.2.3 桩身内力和变形计算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新建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背景
        3.1.2 试验目的
        3.1.3 试验仪器的准备与元器件的埋设
        3.1.4 元器件布设
    3.2 现场测试结果
        3.2.1 土压力分布规律
        3.2.2 桩板墙钢筋应力分析
        3.2.3 桩身位移变形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新建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墙协同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4.1 软件简介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尺寸和边界条件
        4.2.2 单元体及本构的选择
        4.2.3 模型简化
        4.2.4 模型荷载选取
        4.2.5 参数的选取
        4.2.6 施工过程模拟
    4.3 新建路堤式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土墙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组合支挡结构水平位移分析
        4.3.2 新建帮宽路基对桩板墙和既有墙土压力的影响分析
        4.3.3 新建帮宽路基对桩板墙剪力弯矩影响分析
        4.3.4 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 组合支挡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4.4.1 桩长变化下的影响分析
        4.4.2 桩间距变化下的影响分析
        4.4.3 桩截面尺寸变化下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既有悬臂式挡土墙服役状态评估及组合支挡结构荷载分担比的计算
    5.1 既有悬臂式挡土墙服役状态评估
        5.1.1 既有悬臂式挡土墙墙评估方法
        5.1.2 既有悬臂式挡土墙服役状态评估计算内容
        5.1.3 既有悬臂式挡土墙服役状态评估结果
    5.2 新建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土墙的荷载分担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及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协同受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板墙研究现状
        1.2.2 路基拓宽的研究现状
        1.2.3 组合支挡联合支挡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中兰客专引入兰州枢纽桩板墙工程概况
    2.1 工程背景
        2.1.1 地形及地质概况
        2.1.2 工程措施
    2.2 路基填料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2.1 灌砂法测定土体的密度
        2.2.2 路基填料的强度参数
    2.3 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的现场试验
        2.3.1 试验简介
        2.3.2 加载方法
        2.3.3 测试元件的布设
        2.3.4 试验成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现场试验研究
    3.1 试验总述
        3.1.1 工程概况
        3.1.2 试验目的
        3.1.3 试验内容
        3.1.4 试验仪器
    3.2 试验测试元件的埋设
        3.2.1 土压力盒埋设
        3.2.2 钢筋计埋设
        3.2.3 测斜管埋设
    3.3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3.3.1 桩板墙土压力分布
        3.3.2 桩板墙钢筋应力
        3.3.3 桩板墙的桩身侧向变形
    3.4 本章小结
4 桩板墙桩孔开挖对既有路基及既有桩板墙变形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4.1 工点简介
    4.2 Midas GTS-NX简介
    4.3 数值模型
        4.3.1 模型几何尺寸
        4.3.2 接触条件
        4.3.3 本构模型及材料参数
        4.3.4 网格剖分
        4.3.5 荷载条件及地应力平衡
        4.3.6 边界条件
    4.4 数值模拟桩孔开挖过程
        4.4.1 桩孔开挖对临近既有支挡结构的影响
        4.4.2 桩孔开挖对既有路基结构变形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协同工作数值模拟研究
    5.1 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数值模拟分析
        5.1.1 数值模型
        5.1.2 桩身土压力值沿桩深的分布
        5.1.3 协同作用分析
        5.1.4 既有路基结构变形
        5.1.5 桩身位移
        5.1.6 桩身内力
        5.1.7 桩身参数影响分析
    5.2 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5.3 既有桩板墙服役状态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既有桩板墙增加冠梁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既有桩板墙增加冠梁的数值模拟分析
        6.1.1 数值模型
        6.1.2 桩身土压力值沿桩深的分布
        6.1.3 既有路基结构变形
        6.1.4 桩身位移
        6.1.5 桩身内力
    6.2 既有桩板墙服役状态评估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新建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墙协同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板墙
        1.2.2 悬臂式挡土墙
        1.2.3 多级挡土墙组合支挡结构
        1.2.4 挡土墙模型试验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土压力的计算理论
    2.1 常用的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
        2.1.1 朗金土压力理论
        2.1.2 库伦土压力理论
        2.1.3 地面超载作用下土压力的计算理论
    2.2 桩板墙土压力计算方法
        2.2.1 挡土板土压力计算方法
        2.2.2 桩身土压力计算方法
    2.3 悬臂式挡墙土压力计算理论
        2.3.1 臂式挡墙的设计
        2.3.2 悬臂式挡墙土压力计算理论
        2.3.3 组合支挡结构中悬臂式挡墙土压力分析方法
    2.4 桩身变位计算
        2.4.1 基于普通“m”法的桩身变位计算理论
        2.4.2 “m”法计算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组合支挡结构室内模型试验
    3.1 试验参数及模型方案
        3.1.1 模型材料的选择
        3.1.2 材料参数的测定
        3.1.3 试验方案设计
    3.2 试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3.2.1 桩身测试
        3.2.2 悬臂式挡墙测试
        3.2.3 水平土压力测试
    3.3 模型试验开展
        3.3.1 试验步骤
        3.3.2 施加面荷载
        3.3.3 试验数据采集
    3.4 本章小结
4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1 位移变形分析
        4.1.1 荷载板竖向位移分析
        4.1.2 桩身水平位移分析
        4.1.3 悬臂式挡墙水平位移分析
        4.1.4 组合支挡结构变形机理分析
    4.2 受力分析
        4.2.1 桩身竖向应力分析
        4.2.2 悬臂式挡墙应力分析
        4.2.3 土压力分析
    4.3 协同作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数值模拟及对比分析
    5.1 数值模型的建立与参数选择
        5.1.1 Midas GTS NX基本求解步骤
        5.1.2 土体本构模型的建立与单元体的选择
        5.1.3 模型建立与荷载布设
    5.2 桩板墙数值模拟结果
        5.2.1 桩身
        5.2.2 挡土板数值模拟
    5.3 悬臂式挡墙计算结果
        5.3.1 水平位移分析
        5.3.2 应力应变分析
        5.3.3 悬臂式挡墙稳定性计算结果
    5.4 土压力分布状况
        5.4.1 桩板墙土压力分布状况
        5.4.2 悬臂式挡墙土压力分布状况
        5.4.3 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9)桩板墙设计中斜坡场地泥岩等效K值的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K值的概述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课题创新性
2 水平受荷桩理论计算方法
    2.1 极限地基反力法
    2.2 弹性地基反力法
    2.3 复合地基反力法
    2.4 本章小结
3 场地边坡支护工程概况
    3.1 工程概况
    3.2 地质概况
    3.3 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3.4 治理方案选择
    3.5 本章小结
4 倾斜场地下桩板墙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ABAQUS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4.1.1 ABAQUS简介
        4.1.2 接触设置
        4.1.3 本构模型
    4.2 模拟方案
        4.2.1 模型的简化
        4.2.2 模型建立
        4.2.3 初始应力场的建立
    4.3 坡度对等效K值的影响
        4.3.1 坡度对嵌固段顶端地面处位移的影响
        4.3.2 坡度对桩顶位移的影响
        4.3.3 坡度对桩前岩体水平应力的影响
        4.3.4 坡度对等效K值的影响
        4.3.5 等效K值的下降比例
    4.4 桩长对等效K值的影响
        4.4.1 桩长对嵌固段顶端地面处位移的影响
        4.4.2 桩长对桩顶位移的影响
        4.4.3 桩长对桩前岩体水平应力的影响
        4.4.4 桩长对等效K值的影响
        4.4.5 等效K值的下降比例
    4.5 倾斜坡度下桩前岩体抗力的计算
    4.6 本章小结
5 桩板墙的设计
    5.1 桩板墙的设计
    5.2 实际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5.3 位移监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与安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支护结构的动力分析研究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
        1.2.3 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地震土压力计算及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抗震设计
    2.1 引言
    2.2 基于极限平衡变分法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
        2.2.1 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极限平衡变分模型
        2.2.2 地震主动土压力的变分求解
        2.2.3 计算结果及参数分析
    2.3 锚杆体系的拉拔受力过程分析
        2.3.1 锚杆锚固段力学模型的建立
        2.3.2 锚杆拉拔实验曲线的计算模拟
        2.3.3 计算结果及参数分析
    2.4 锚拉式桩板墙的抗震设计
        2.4.1 工程概况及结构的等效计算模型
        2.4.2 地震土压力的确定
        2.4.3 预应力锚索的设计
        2.4.4 支护桩的结构设计
        2.4.5 挡土板的结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的动力分析
    3.1 引言
    3.2 锚拉式桩板挡墙动力模型的建立
        3.2.1 土体的动力本构关系
        3.2.2 挡土墙-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2.3 锚杆体系的荷载-位移关系
        3.2.4 边界条件和地震动的输入
    3.3 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的静动力响应分析
        3.3.1 模型的建立
        3.3.2 挡墙结构的静力分析
        3.3.3 挡墙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4.1 引言
    4.2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4.3 结构需求参数的选取
    4.4 地震动强度参数的确定
        4.4.1 地震记录的选取
        4.4.2 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取
        4.4.3 地震动强度参数的综合评价
    4.5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
        4.5.1 基于云图法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4.5.2 基于条带法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4.5.3 云图法和条带法的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锚拉式桩板挡墙的抗震能力分析
    5.1 引言
    5.2 抗震能力分析的研究内容
        5.2.1 性能水准的划分
        5.2.2 极限状态的定义及量化分析
        5.2.3 概率抗震能力模型
    5.3 结构的不确定性参数
    5.4 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
        5.4.1 蒙特卡洛法
        5.4.2 一次二阶矩法
        5.4.3 点估计法
        5.4.4 算例分析
    5.5 基于随机IDA方法的抗震能力分析
        5.5.1 基于点估计法的IDA分析
        5.5.2 点估计法的随机变量样本
        5.5.3 概率抗震能力模型参数的统计矩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锚拉式桩板挡墙的地震易损性与安全评估
    6.1 引言
    6.2 概率地震易损性研究
        6.2.1 解析地震易损性函数
        6.2.2 地震易损性曲线
        6.2.3 基于地震易损性的失效概率分析
    6.3 基于地震安全风险的抗震评估
        6.3.1 地震危险性分析
        6.3.2 概率地震需求风险研究
        6.3.3 概率地震安全风险研究
        6.3.4 结构使用期内的抗震安全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桩板墙在滑坡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既有-新建前后组合桩板墙受力特性与荷载分担效应研究[D]. 胡文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新建路堤桩板墙与既有L型挡土墙协同作用机理研究[D]. 朱启有.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并排新-旧组合路堤桩板墙协同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D]. 肖杰.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组合桩板墙支挡结构的受力机理研究[D]. 陈彦仲.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5]新建路堤式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土墙的协同工作机理[D]. 李伟.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6]并排式新-旧组合桩板墙协同受力特性研究[D]. 蔡禄元.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7]新建桩板墙与既有悬臂式挡墙协同作用机理研究[D]. 郭智斌.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8]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9]桩板墙设计中斜坡场地泥岩等效K值的变化规律研究[D]. 韩娅娅.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10]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与安全风险研究[D]. 杨泽君. 重庆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桩板墙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