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芝麻油)纯度的试验方法

芝麻油(芝麻油)纯度的试验方法

一、芝麻油(香油)纯度的检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潘杰[1](2020)在《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复方维生素E乳膏、芝麻油、赛肤润预防经静脉留置针短期(<6天)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2.通过综合比较三种方法预防经静脉留置针短期(<6天)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费用等方面,选出预防效果好、简便、经济、大众易于接受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静脉炎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预实验等制定了具体干预方案。本研究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通过静脉留置针短期(<6天)滴注营养液(包含复方氨基酸,50%葡萄糖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中长链脂肪乳)的132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芝麻油(崔字牌小磨香油)组,赛肤润(液体敷料)组,每组44例。三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进行留置针穿刺,第一次输液前给予外用药物,上至沿静脉走向10-15cm,下到敷贴近心端边缘(离穿刺点1.5-3cm),两端到手背或臂缘,轻柔按摩3分钟并保留药物一小时,一天3次,至研究停止。若患者出现红、肿、热、痛、外渗等局部或全身症状,则停用药物。双人观察患者用药部位的情况:有无静脉炎、静脉炎的评分级别、范围、疼痛分值、静脉炎出现时间、皮肤及全身反应等并记录在研究观察记录表上。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血管情况、留置针位置、营养液配方、营养液渗透压、输液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种方法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2.1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结果三组静脉炎发生率: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43.18%、芝麻油组37.21%、赛肤润组76.19%,经检验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和芝麻油降低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均优于赛肤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与芝麻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不同评分级别发生率(即不同静脉损伤程度)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静脉炎不同评分级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多重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芝麻油组分别与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与芝麻油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范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和芝麻油分别与赛肤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与芝麻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疼痛分值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出现时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芝麻油组分别与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与芝麻油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方法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研究结束时,三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及全身不适症状。4.三种方法所需费用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费用的中位数分别是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14.9元,芝麻油组13.9元,赛肤润组96元,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芝麻油组分别与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维生素E乳膏组和赛肤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复方维生素E乳膏、芝麻油均可有效降低经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发生率、减轻静脉损伤程度、控制静脉炎范围、延迟静脉炎出现时间、用药安全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预防效果显着,三者都可以减轻静脉炎所引起的疼痛。2.芝麻油是从芝麻中提取的天然成份,预防效果突出,外用无不良反应,而费用方面芝麻油组优于其他两组,费用较低,患者更易于接受,临床可参考使用,显示出将天然植物成份入药的中医药理念应用到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优点,应将祖国优秀的中医药理念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提升护理水平,给予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经济方便的护理服务。

石龙凯[2](2019)在《三种芝麻木脂素在典型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降脂机制探究》文中指出芝麻木脂素是ρ-羟基苯基丙烷氧化配对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等。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天然存在于芝麻中,具有降血脂,保肝脏等活性功能。芝麻酚则是由芝麻林素转化而来,其抗氧化能力优异。三者结构的差异与含量的高低共同决定着芝麻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本论文建立了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同步测定方法,考察了其在不同芝麻品种与不同工艺芝麻油中的含量差异,研究了三者在芝麻油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比较了其对细胞氧化应激与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为富含特定芝麻木脂素的高品质芝麻油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两种基于正/反相液相色谱同步测定3种木脂素的检测方法。其中,反相色谱法三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1.0000,线性范围分别为2.48-396.4、2.84-226.8及2.55-204.0μg/mL,定量限分别为0.37、0.10及0.03μg/mL,加标回收率为87.4%-103.8%,精密度小于8%;正相色谱法三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1.0000,线性范围分别为1.00-400.0、1.50-300.0及1.25-250.0μg/mL,定量限分别为0.10、0.03及0.03μg/mL,加标回收率为94.5%-103.4%,精密度小于5%。两者比较发现,正相色谱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定量限低、线性范围宽,且具有溶剂消耗少,前处理与分析时间短等优点,更适用于芝麻油中3种木脂素的快速测定。2.测定了我国100个芝麻品种以及热榨、冷榨、水代及精炼4种工艺56个芝麻油中3种木脂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晋芝1号(4.75 mg/g)与皖芝6号(3.83 mg/g)等4个品种中芝麻素含量较高,郑芝12号(2.46 mg/g)与辽芝1号(2.32 mg/g)等5个品种中芝麻林素含量较高。木镇白(9.41与3.35 mg/g)与转珠联-1(6.63与2.51mg/g)两个品种中二者含量皆较高,晋芝3号品种中二者含量皆较低,分别为1.61与1.05 mg/g。此外,冀芝9014品种中芝麻素的含量最低,为1.11 mg/g;鄂芝6号品种中芝麻林素的含量最低,为0.20 mg/g。对不同工艺芝麻油中3种木脂素的均值含量进行比较发现,热榨和水代两种焙炒芝麻油中芝麻酚含量(0.15和0.16 mg/g)显着高于冷榨芝麻油(0.02mg/g),芝麻林素含量(2.81和2.75 mg/g)显着低于冷榨芝麻油(3.39 mg/g),但高于精炼芝麻油(1.47 mg/g),表明焙炒和精炼过程对二者含量的变化具有显着影响。3.研究了芝麻林素在高温焙炒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焙炒温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芝麻林素向芝麻酚转化率逐渐上升,且焙炒温度对二者的转化影响更为显着。当焙炒温度较低时(如170℃),芝麻林素的变化不明显,即使焙炒时间增加至40min,其含量也只由2.47 mg/g降低至2.42 mg/g,转化率仅为2.02%。当焙炒条件变为190℃,30 min或是210℃,20 min时,芝麻林素向芝麻酚转化率开始明显增加,其含量分别降低至2.34与2.32 mg/g,芝麻酚含量则达到0.10和0.09 mg/g。当焙炒温度为230℃,焙炒时间为40 min时,芝麻林素含量则降低至1.95 mg/g,芝麻酚含量达到0.29 mg/g,此时二者转化率最高,为21.05%。基于上述变化,并兼顾焙炒过程对芝麻油色泽、风味及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高芝麻酚芝麻油适度焙炒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焙炒温度210℃,焙炒时间30 min。此时,油中芝麻林素含量由2.47 mg/g降低至2.21 mg/g,转化率为10.52%,芝麻酚含量达到0.16 mg/g,芝麻油氧化诱导时间显着提升,由8.41 h增加至15.08 h。再者,研究了3种木脂素在精炼过程中的变化,并考察了吸附剂种类对三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胶与脱酸对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影响不明显,而脱臭则会使三者含量显着地降低,降幅分别为36.47%、41.64%及47.59%。此外,使用活性白土脱色会造成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含量分别下降12.61%与50.80%,芝麻酚含量则增加29.41%。相比之下,使用Norit活性炭和WY活性炭脱色虽然会造成油中芝麻酚含量分别降低23.89%与15.33%,但二者对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具有很好的保留效果,是生产高芝麻素与芝麻林素芝麻油的最佳吸附剂。基于上述变化,并兼顾吸附精制过程对芝麻油风味、氧化稳定性及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高芝麻素与芝麻林素芝麻油吸附精制的适宜工艺条件为:100℃下使用0.5%的WY活性炭对芝麻油吸附处理30min。4.建立了高脂高胆固醇细胞评价模型,并借助该模型考察了3种木脂素对脂肪变性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三者可呈浓度依赖关系降低细胞ROS水平与MDA含量,具有减少氧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水平,缓解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较,芝麻素高剂量组可使二者分别降低62%与51%,且效果优于同浓度下的芝麻林素与芝麻酚。此外,三者还可升高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力与抗氧化物质含量,改善脂肪变性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其中,芝麻素在高、中、低3个干预浓度下对SOD的调控效果最好,使其活力较模型组分别增加3.07、2.43及1.50倍,效果优于同浓度下的芝麻林素与芝麻酚;芝麻酚则对CAT、GR及GSH的调控效果最好,高干预剂量下使三者较模型组分别增加1.97、2.31及2.30倍。5.研究比较了3种木脂素对脂肪变性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并阐明了其中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干预剂量下三者对细胞脂质积累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细胞内脂滴数量明显减少。芝麻酚可使细胞甘三酯与胆固醇含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61%与63%,优于同浓度下的芝麻素与芝麻林素。3种木脂素通过下调脂肪合成基因及胆固醇合成与摄入基因的表达,抑制脂质的生成与摄取;同时通过上调脂肪氧化及胆固醇外流与转化基因的表达,增加脂质的分解与转运。PPAR通路在此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激活PPARα-CPT-1A途径促进脂肪氧化供能;另一方面通过PPARγ-LXRα-ABCG1与LXRα-CYP7A1途径分别介导胆固醇的外流与转化,是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降低细胞甘三酯与胆固醇含量,改善细胞内脂质异常积累的潜在分子机制。

王孝成[3](2019)在《基于太赫兹光谱的芝麻油品质分类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芝麻油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十分美味的食品调味材料,芝麻油的品质检测问题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传统上的检测方法需要一定的检测时间,过程较复杂。因此,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探索一种快速的、方便的检测方法,即以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对芝麻油进行检测。太赫兹检测具有快速、无损、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将其用于芝麻油品质的研究能够快速的得到检测结果。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通过对十种不同的芝麻油采取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进行探测,并对光谱进行分析,计算吸收系数和折射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支持向量机来建立模型,对不同的芝麻油进行分类识别。并根据芝麻油在太赫兹光谱下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参数寻优算法来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优化。采用均方误差作为衡量模型预测性能的评判标准。根据预测结果得出本文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很好的分类识别效果,而且和其他的方法作比较,得出此模型具有更精确的识别效果的结论。其次,本文还通过向同一种芝麻油中掺入70%的其他种类芝麻油,检测其时域谱的变化,并通过时域中的变化计算出的吸收谱来分析掺伪芝麻油和纯芝麻油在太赫兹光谱系统中呈现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对掺伪芝麻油和纯芝麻油的品质分析做进一步的研究,判断芝麻油是否掺入了别的油,进行二分类研究,并通过TP、TN、FP、FN等评价指标来对模型的分类能力进行评判,得到最佳的模型为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模型。最后,本文通过对芝麻油中掺入比例为10%、20%、30%、40%、50%的大豆油来进行混合制得样品,再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进行探测,研究当芝麻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大豆油时,其品质变化在太赫兹时域光谱下所展现的不同,并通过偏最小二乘算法构建模型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掺入大豆油的比例和吸收系数之间成一定相关性,并基于此构建出芝麻油掺伪的偏最小二乘定量研究模型。经过偏最小二乘模型对掺伪芝麻油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现出很好的拟合效果。

田朝玉[4](2019)在《湿芝麻渣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芝麻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质,是很有应用前景的蛋白资源。但湿芝麻渣物料含有较高的水分,储藏期短,而目前湿芝麻渣的干燥主要采用人工晾晒的方法,影响因素繁多,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增加劳动力成本,难以大规模生产。要实现芝麻蛋白的高效利用,干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对湿芝麻渣干燥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湿芝麻渣的干燥曲线,计算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表观活化能;探究不同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规律,分析不同干燥条件下的芝麻渣颗粒的表面微观结构,并将喷动床干燥技术应用于湿芝麻渣颗粒的干燥。通过对湿芝麻渣颗粒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干燥实验,分析温度对湿芝麻渣颗粒干燥过程的影响,发现在50℃~120℃温度范围内,干燥温度低于100℃时,温度的升高可以有效地加快干燥速率,从而起到缩短干燥时间的作用,而高于100℃,升温没有明显效果。计算得出随着干燥温度由50℃升高到120℃,湿芝麻渣干燥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由5.47×10-10m2/s增长到4.286×10-9m2/s,干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的值为32.84 k J/mol。比较50℃和120℃不同温度条件下干燥后芝麻渣的氨基酸变化,从蛋白营养成分角度分析干燥温度的影响,发现其氨基酸成分变化不大,基本不会造成芝麻蛋白营养成分的流失。通过对湿芝麻渣颗粒进行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单因素实验,发现湿芝麻渣颗粒的干燥过程主要受颗粒粒径和温度的影响,而载料量的影响较小。温度越高,粒径越小,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但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颗粒粒径的减小,干燥速率增加的越来越慢,干燥时间缩短得也越来越不明显。通过不同干燥条件的实验与不同干燥数学模型的拟合参数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Midilli-Kucuk模型(MR=a0exp(-(kt)n)+bt)最适宜描述湿芝麻渣颗粒的干燥过程。观察不同温度、粒径下的颗粒经干燥后的表面结构,可以看出温度的升高增加了水分子扩散通道的数量,粒径的减小扩大了水通道的宽度。湿芝麻渣颗粒的喷动床干燥实验发现,温度可有效地提高芝麻渣喷动床干燥速率,加快干燥进程;干湿比的增大可明显缩短喷动循环所用时间;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干燥量的增加,使固体颗粒碰撞更激烈,更容易破碎,气固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颗粒间的固固传质,气体与颗粒间的气固传质更充分。

郑景蕊,吕佼,董悦阳,张伟,陈发荣,邵娟娟[5](2018)在《掺伪芝麻油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掺伪芝麻油快速检测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制出标准比色卡。结果显示,在盐酸浓度为37%,用量450μL,显色剂用量350μL,反应时间30 s条件下,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颜色鲜艳,梯度明显,可以快速对芝麻油的纯度进行判断。该方法试验操作较为简单,携带方便,适合广泛应用。

董悦阳,席佳锋,刘磊,马丽军,邵娟娟[6](2018)在《芝麻油品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芝麻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芝麻油的掺假问题也越发严重。主要对显色法、电子鼻检测法和光谱法等芝麻油品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为之后有关芝麻油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皇甫秋霞[7](2017)在《脉冲电场辅助水代法制取芝麻油对油脂品质和蛋白性质的影响》文中提出高压脉冲电场(PEF)是一项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与热处理相比,具有处理温度低、时间短、能耗低且污染小等特点,而且还能避免由于升温给食品中营养素带来的破坏,得以较好地保留食品品质和营养特性。芝麻作为油料,也是最早使用的调味品。芝麻的加工主要集中在芝麻油的提取上,经水代法制取的油香浓郁持久,其香味需要经过高温焙炒制得,致使芝麻蛋白回收利用率低,变性程度大,所得芝麻粕往往被作为低价值副产品用作动物饲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采用PEF直接对预调水分的白芝麻进行处理,以脉冲电压、处理时间、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作为可变参数,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了解PEF操作条件对油脂品质、芝麻蛋白功能性质以及芝麻油中木酚素的影响,为芝麻的水代工艺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水代法的制油过程中,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料液比和震荡速度对芝麻出油率的影响,并以此为指标,使用正交设计优化实验,得到对出油率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震荡速度;水代法制取芝麻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pH为11.0,提取时间1.0h,料液比1:7,提取温度70℃以及震荡速度200 r/min。在此条件下,芝麻出油率可达56.32%。(2)采用脉冲电场预处理芝麻可提高出油率。脉冲电压、处理时间时间、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均对出油率有影响,且都呈增加趋势。应用响应面软件优化PEF辅助制油,根据预测模型修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压9 kV,脉冲处理时间3 min,脉冲频率520 Hz,脉冲宽度9μs。在此工艺下测得芝麻出油率为63.13%,与理论预测值间的相对误差为0.72%。(3)PEF处理芝麻后,酸价、皂化值、过氧化值和色泽均比对照组低,所制得芝麻油总体符合芝麻油国家一级标准,油脂色泽较浅,具有芝麻固有的清香气味和滋味,在加热试验中PEF处理和对照组中均无析出物。芝麻油中检测出六种主要脂肪酸,分别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和花生酸。PEF处理后的芝麻油中脂肪酸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减少。(4)用甲醇提取芝麻油中的木脂素,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脂素含量。对照组、PEF处理组和商品油组的芝麻素含量分别为296.31 mg/100 g、930.61 mg/100 g和413.68 mg/100 g;芝麻林素含量为 111.27 mg/100g、140.02 mg/100g 和 185.83 mg/100g;芝麻酚含量为78.04 mg/100 g、17.95 mg/100 g和21.78 mg/100 g。木脂素经PEF处理后的变化规律为: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增加,芝麻酚含量降低,木脂素总含量增加。芝麻油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PEF预处理组的抗氧化效果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EF处理可以显着增加油脂的抗氧化活性(P<0.05)。PEF处理可以显着增加芝麻油中Y-生育酚的含量(P<0.01)。烘箱老化法加速油脂氧化实验表明,随着储存天数的增加,芝麻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均稳定升高,PEF组指标在储存后期均低于对照组。(5)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水代法水相蛋白和芝麻渣中分级蛋白,选取pH值12对芝麻蛋白进行提取,酸沉pH值为4.0。根据蛋白质溶解性的差异分级制得芝麻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PEF处理对芝麻蛋白功能特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有显着影响。经PEF处理后的芝麻水相蛋白和芝麻分级蛋白功能性质均优于对照组,且清蛋白的蛋白功能性质总体优于水相蛋白和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

刘玉兰,石龙凯,刘燕,安骏,张东东[8](2016)在《吸附精制对芝麻香油多环芳烃脱除和风味保留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吸附精制对芝麻香油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及对芝麻香油感官风味和三种脂类伴随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对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依次为:Norit活性炭→WY2活性炭→活性白土。吸附精制处理后芝麻油样中苯并[a]芘残留量皆不超过我国国标限量(苯并[a]芘小于10μg/kg)。采用油重0.2%的Norit活性炭或0.5%的WY2活性炭可以将芝麻香油中苯并[a]芘和PAH4含量脱除至符合或接近符合出口欧盟的限量要求(苯并[a]芘小于2μg/kg,PAH4小于10μg/kg),吸附精制芝麻香油中苯并[a]芘残留量分别为0.83和1.50μg/kg,PAH4残留量分别为4.85和10.94μg/kg,同时芝麻香油风味的损失很小,维生素E、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保留率较高。综合考虑对芝麻香油中多环芳烃脱除、风味及营养成分保留的综合效果,采用0.5%WY2活性炭进行吸附精制最为合理。

李永发[9](2016)在《特级初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芝麻热榨工艺为了追求香味,将芝麻进行高温蒸炒,使得压榨后的芝麻油含有大量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热聚合化合物、致癌物质苯并(a)芘和色素等,所得热榨芝麻油的营养质量较差,且存在食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芝麻受高温热处理,芝麻中的芝麻蛋白变性严重,导致榨完油后的芝麻饼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受很大的影响,基本不能用于食品。低温压榨技术日趋成熟,但现有经低温压榨处理的芝麻油品牌繁多,其对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并未进行明确,易造成产品保质期短,过氧化值和酸值等一些油脂常规指标回升快的问题;通常厂家会对其进行充氮保鲜、添加抗氧化剂,从而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因此,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的芝麻油的制备方法势在必行。(1)特级初榨芝麻油制备工艺的研究:对7种芝麻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根据含油率、亚油酸的含量、亚麻酸的含量、低温压榨油的甾醇含量、维生素E含量以及芝麻价格选择埃塞俄比亚二级芝麻用来制备特级初榨芝麻油。确定特级初榨芝麻油的制备工艺为:低温压榨芝麻毛油经过滤后加入复合酶溶液(枯草杆菌蛋白酶、中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并搅拌同时超声处理,反应结束后进行微波灭酶处理,分层后对上层净油进行真空干燥,经二次过滤制得特级初榨芝麻油。以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测试所得的诱导时间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为:复合酶用量1000 u/g,超声振荡功率密度0.5 W/cm2,超声时间1 h,微波功率800 W。并对最佳工艺制得的特级初榨芝麻油和普通低温压榨工艺制得的芝麻油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特级初榨芝麻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维生素E含量、甾醇含量和普通低温压榨油相比没有显着差异,特级初榨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测试实验所得的诱导时间(330 min)和普通低温压榨芝麻油的相比提高了17%,特级初榨芝麻油的磷脂含量(0.03%)低2.3倍,植酸盐含量(0.04%)低1.25倍。(2)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以特级初榨工艺得到的芝麻饼为原料,脱脂后(残油率≤1%)制备芝麻蛋白。以碱性纤维素酶和碱性果胶酶制备芝麻蛋白的工艺为:脱脂芝麻粕经加水匀浆处理,再经过超声辅助碱溶,离心得到上清液;调pH后加入复合酶溶液(碱性纤维素酶和碱性果胶酶),再进行超声处理;反应结束后调节pH,经酸沉、离心得到分离蛋白,再对酶灭活得到成品芝麻分离蛋白。以制得的芝麻蛋白的纯度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制备芝麻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匀浆处理时间10 min、超声碱溶时间1 h、酶处理超声功率密度0.5 W/cm2、酶处理时间2 h、酶用量0.1%。在此优化条件下,芝麻蛋白提取效率为74.75%,纯度为89.8%,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其含有芝麻籽粒的全部氨基酸种类。本论文对特级初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明确了制备特级初榨芝麻油和以芝麻饼制备芝麻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并对特级初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既丰富了现有芝麻油品种,也为芝麻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贝贝[10](2016)在《芝麻油品种溯源技术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芝麻油,俗称“香油”,因香味醇厚、浓郁而出名,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之一。芝麻油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维生素含量丰富,胆固醇含量较低,含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铁、锌、铜等微量元素,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我国芝麻油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但是,伴随着多样化的芝麻油生产工艺的出现,一些不法商家为谋取暴利而对芝麻油进行掺假,比如高价格芝麻油中掺入异种廉价植物油脂或者既掺入异种廉价植物油又掺入香油精等杂质,致使芝麻油的品质参差不齐,芝麻油质量安全问题令人堪忧。目前,对食用油进行品种鉴定及掺假检测的手段很多,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三个研究方向:食用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食用油掺假检测以及食用油原料的品种鉴定。然而,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是食用油DNA提取。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几种常用DNA提取方法,对芝麻油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通过对油类DNA提取试剂盒法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稳定的芝麻油DNA提取方法。由正交试验得出芝麻油DNA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油样用量4mL,去油液为4 mL氯仿;裂解液为2.5 mL 1.4mol/L NaCl;摇匀时间50 min;摇匀速度25 r/min。通过方差分析得出结论,摇匀速度对提取DNA浓度影响显着。2、采用EST-SSR分子标记结合PCR技术鉴别7种不同品种芝麻油的品种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种子和叶片DNA,25对引物均能扩增出理想的条带,扩增效率为100%;而油脂DNA的有效扩增率为96%。油脂DNA与种子或叶片DNA扩增结果相同的引物有18对,占72%。说明这18对引物能够用于油脂DNA的EST-SSR分析。研究发现,RMAPD标记是RAPD与SSR的有点相互结合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揭示多态性,因此,本研究将RMAPD分子标记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相结合开展6个芝麻品种油间的品种鉴定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取的8对RMAPD引物中,有4对引物RA1-HS61F、RA1-HS62F、RA1-HS62R、RA1-HS63R能够将6种芝麻品种区分开来,其中效果最好的是RA1-HS61F,它不仅能将不同产地来源的芝麻品种加以区分,也能将驻20号与驻19号、晋芝3号与汾芝2号区分开来。3、为建立快速高效的芝麻油掺假检测技术,以DNA为基础,通过qPCR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芝麻油DNA。最终结果表明,芝麻S199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芝麻S199、油菜BnA136和大豆L109种属特异性引物,鉴定这3种植物油特定的Tm值的差异,效果显着。另外,本实验建立一种芝麻油绝对定量线性方程:Y=-3.139lg(x)+20.06,R2=0.998,E=1.08,以此计算芝麻油掺假量。q PCR相对定量检测发现,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时,芝麻油DNA含量越高则Cq值越小;而芝麻油储存时间越久,提取DNA的Cq值越大,即DNA含量越低;因此可以推断,芝麻油储存时间越短,芝麻油DNA含量越高。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芝麻油储存时间。

二、芝麻油(香油)纯度的检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芝麻油(香油)纯度的检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维生素 E、芝麻油、赛肤润防治静脉炎的作用机制分析及研究现状
    3 研究的目的
    4 研究的意义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
    5 伦理原则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三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2 三种方法预防短期输注营养液致静脉炎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
    3 三种方法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4 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炎所需费用的比较结果
讨论
    1 患者一般资料的可比性
    2 经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导致静脉炎的作用特点分析
    3 三种方法预防经静脉留置针短期输入营养液致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4 三种方法的安全性分析
    5 三种方法所需费用的结果分析
结论
创新性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2)三种芝麻木脂素在典型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降脂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芝麻与芝麻油概述
        1.1.1 芝麻
        1.1.2 芝麻油
    1.2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结构特征、含量分布及检测
        1.2.1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结构特征
        1.2.2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含量分布与影响因素
        1.2.3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检测方法
    1.3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1.3.1 芝麻油典型制取工艺
        1.3.2 加工过程对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影响
        1.3.3 加工过程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1.4 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与肝脏脂质代谢调控
        1.4.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脂质代谢紊乱
        1.4.2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在脂质代谢调控过程中的作用
    1.5 研究背景与意义
        1.5.1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状况
        1.5.2 研究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意义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同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选择
        2.3.2 方法学考察
        2.3.3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反相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建立
        2.4.2 正相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建立
        2.4.3 正/反相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含量测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芝麻与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含量测定
        3.3.2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在芝麻中的含量与分布
        3.4.2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在芝麻油中的含量与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在焙炒和精炼过程中的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芝麻高温焙炒处理与芝麻油样品制备
        4.3.2 芝麻油精制处理
        4.3.3 脂肪酸与甘三酯组成测定
        4.3.4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含量测定
        4.3.5 生育酚、植物甾醇及总酚含量测定
        4.3.6 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性测定
        4.3.7 风味感官评价分析
        4.3.8 危害因子PAHs含量测定
        4.3.9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高温焙炒对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与油脂品质变化的影响
        4.4.2 精炼过程对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与油脂品质变化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对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主要试剂配制
        5.3.2 细胞培养
        5.3.3 高脂高胆固醇细胞评价模型建立
        5.3.4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添加及其对细胞的刺激
        5.3.5 细胞活性测定
        5.3.6 细胞蛋白浓度测定
        5.3.7 细胞甘三酯与胆固醇含量测定
        5.3.8 细胞油红O染色
        5.3.9 细胞转氨酶释放水平测定
        5.3.10 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测定
        5.3.11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高脂高胆固醇细胞评价模型建立
        5.4.2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干预浓度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5.4.3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对细胞转氨酶释放水平的调控
        5.4.4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对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对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主要试剂配制
        6.3.2 细胞培养
        6.3.3 高脂高胆固醇细胞评价模型诱导
        6.3.4 细胞蛋白浓度测定
        6.3.5 细胞甘三酯与胆固醇含量测定
        6.3.6 细胞油红O染色与脂质积累测定
        6.3.7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的添加及其对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
        6.3.8 PPAR抑制剂的添加及其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6.3.9 细胞总RNA提取、c DNA合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6.3.10 数据统计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对细胞甘三酯与胆固醇水平的调控
        6.4.2 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对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调控
        6.4.3 PPAR抑制剂对芝麻素、芝麻林素及芝麻酚调控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与获得的奖励

(3)基于太赫兹光谱的芝麻油品质分类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芝麻油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太赫兹辐射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太赫兹光谱技术
    2.1 太赫兹技术简介
        2.1.1 太赫兹辐射及其特性
        2.1.2 THz辐射的产生与探测
    2.2 THz时域光谱系统
        2.2.1 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2.2.2 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2.2.3 Z3 太赫兹时域光谱仪
    2.3 太赫兹光学参数的提取与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芝麻油的分类识别研究
    3.1 芝麻油品质标准
    3.2 芝麻油样品的准备
    3.3 芝麻油样品的太赫兹光谱
        3.3.1 芝麻油品质分析注意事项
        3.3.2 太赫兹时域光谱下芝麻油品质分析步骤
        3.3.3 芝麻油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分析
    3.4 芝麻油品质研究的算法原理
        3.4.1 PCA算法原理
        3.4.2 SVM算法原理
        3.4.3 支持向量机(SVM)参数寻优
        3.4.4 偏最小二乘法原理
        3.4.5 其他算法
    3.5 芝麻油在不同太赫兹波段的信息研究结果
        3.5.1 不同波段太赫兹频谱信息
        3.5.2 基于不同的太赫兹波段建模
    3.6 算法分析结果
        3.6.1 PCA的分类识别结果
        3.6.2 SVM的分类识别结果
        3.6.3 PCA-SVM分析结果
        3.6.4 PCA-SVM与其他算法的识别结果比较
    3.7 本章小结
4 掺假芝麻油品质的分类识别研究
    4.1 掺假芝麻油
    4.2 样品制备
        4.2.1 注意事项
        4.2.2 制备芝麻油互掺样品
        4.2.3 制备芝麻油掺大豆油样品
    4.3 太赫兹光谱分析
        4.3.1 芝麻油掺伪分析的操作事项
        4.3.2 芝麻油互掺的太赫兹光谱分析
        4.3.3 芝麻油掺大豆油的太赫兹光谱分析
    4.4 掺假芝麻油的定性分析
        4.4.1 数据处理
        4.4.2 模型的参数和核函数
        4.4.3 芝麻油互掺的定性分析
    4.5 掺假芝麻油的定量分析
        4.5.1 芝麻油掺大豆油偏最小二乘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与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湿芝麻渣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湿芝麻渣的形成
        1.1.1 芝麻概述
        1.1.2 芝麻营养
        1.1.3 芝麻油
        1.1.4 小磨香油
        1.1.5 小磨香油的生产工艺
        1.1.6 小磨香油副产物
    1.2 湿芝麻渣的干燥及其利用
        1.2.1 湿芝麻渣干燥的研究
        1.2.2 芝麻渣的利用情况
    1.3 喷动床干燥技术
        1.3.1 喷动床干燥技术简介
        1.3.2 喷动床干燥的特点
        1.3.3 喷动床干燥的发展与应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章 湿芝麻渣干燥动力学
    2.1 干燥动力学概述
    2.2 实验设备及内容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不同温度下的干燥实验
        2.2.4 芝麻渣氨基酸组成分析
    2.3 干燥动力学的数学计算
        2.3.1 干燥特性相关参数
        2.3.2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计算
        2.3.3 干燥活化能的计算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干燥温度对湿芝麻渣干燥动力学的影响
        2.4.2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计算
        2.4.3 活化能的计算
        2.4.4 不同干燥温度下的芝麻渣氨基酸组成比较
    2.5 小结
第三章 湿芝麻渣干燥模型的研究
    3.1 干燥数学模型
    3.2 实验内容
        3.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2.2 实验内容
        3.2.3 数据统计分析
        3.2.4 芝麻渣颗粒的扫描电镜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颗粒粒径对湿芝麻渣颗粒干燥特性的影响
        3.3.2 干燥温度对湿芝麻渣颗粒干燥特性的影响
        3.3.3 载料量对湿芝麻渣干燥特性的影响
        3.3.4 不同干燥条件下干燥模型的拟合
        3.3.5 芝麻渣的微观结构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湿芝麻渣喷动床干燥工艺初探
    4.1 实验材料及装置
    4.2 实验内容
        4.2.1 干燥工艺流程
        4.2.2 湿芝麻渣的干燥实验
        4.2.3 湿芝麻渣的水分测定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温度对湿芝麻渣喷动床干燥的影响
        4.3.2 干湿比对湿芝麻渣喷动床干燥的影响
        4.3.3 干燥量对湿芝麻渣喷动床干燥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掺伪芝麻油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步骤
    2.2 不同纯度芝麻油的配置
    2.3 盐酸浓度的选择
    2.4 盐酸用量的选择
    2.5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2.6 显色剂反应时间的选择
    2.7 正交试验方法
    2.8 掺入其他油品进行验证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酸浓度的选择结果
    3.2 盐酸用量的选择结果
    3.3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结果
    3.4 显色剂反应时间的选择结果
    3.5 正交试验结果
    3.6 掺假其它植物油的验证试验结果
4 结论及展望

(6)芝麻油品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显色法检测芝麻油
    1.1 浓硫酸显色法
    1.2 波多因法
    1.3 威勒迈志法
2 电子鼻检测芝麻油
3 光谱法检测芝麻油
4 其他检测芝麻油的方法
5 展望

(7)脉冲电场辅助水代法制取芝麻油对油脂品质和蛋白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芝麻概述
    1.2 芝麻油
    1.3 芝麻油的抗氧化物质
        1.3.1 芝麻素
        1.3.2 芝麻林素
        1.3.3 芝麻酚
        1.3.4 维生素E
        1.3.5 芝麻木脂素研究现状
    1.4 芝麻蛋白
    1.5 芝麻的制油工艺
        1.5.1 水溶剂法
        1.5.2 压榨法
        1.5.3 浸出法
        1.5.4 其他工艺
    1.6 脉冲电场技术
        1.6.1 PEF基本原理
        1.6.2 PEF应用进展
    1.7 立体背景及意义
    1.8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低温水代法制取芝麻油的工艺优化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芝麻主要成分
        2.2.2 低温水代法制取芝麻油的工艺
        2.2.3 正交试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脉冲电场辅助制油以及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EF对芝麻出油率的影响
        3.2.2 响应曲面优化PEF条件
        3.2.3 PEF对芝麻油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3.2.4 PEF对芝麻油脂肪酸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脉冲电场对芝麻油中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EF对芝麻油中抗氧化成分的影响
        4.2.2 PEF对芝麻油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2.3 PEF处理对芝麻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脉冲电场对芝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芝麻粕主要成分
        5.2.2 芝麻蛋白的提取
        5.2.3 PEF对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吸附精制对芝麻香油多环芳烃脱除和风味保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油脂吸附精制试验
        1.3.2 多环芳烃的含量测定[9]
        1.3.3 芝麻香油风味的感官评价分析
        1.3.4 芝麻素、芝麻林素的含量测定
2 结果和讨论
    2.1 吸附精制对芝麻香油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
    2.2 吸附精制对芝麻香油风味的影响
    2.3 吸附精制对芝麻香油中有益脂类伴随物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9)特级初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芝麻概述
        1.1.1 芝麻的营养成分
        1.1.2 芝麻的药用价值
    1.2 芝麻制油工艺的研究现状
        1.2.1 水代法制油工艺的研究现状
        1.2.2 压榨法制油工艺的研究现状
        1.2.3 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研究现状
        1.2.4 芝麻的其他制油工艺
        1.2.5 芝麻油的营养和功能研究现状
    1.3 芝麻特级初榨制油工艺的研究现状
    1.4 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
    1.5 特级初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应用研究和前景
        1.5.1 特级初榨芝麻油的应用研究和前景
        1.5.2 芝麻蛋白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前景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特级初榨芝麻油制备工艺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
        2.1.2 仪器及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7种芝麻的基本成分和营养相关成分分析
        2.2.2 特级初榨芝麻油制备工艺控制因素的单因素实验
        2.2.3 特级初榨芝麻油制备工艺的正交实验
        2.2.4 通过优化工艺制得的特级初榨芝麻油的理化指标
    2.3 小结
第三章 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脱脂芝麻粕的组成成分分析
        3.2.2 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单因素实验
        3.2.3 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正交实验
        3.2.4 芝麻蛋白的检测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芝麻油品种溯源技术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芝麻油
        1.1.1 芝麻油简介
        1.1.2 芝麻油制作工艺
        1.1.3 芝麻油研究现状
    1.2 芝麻油DNA提取方法
        1.2.1 改进的CTAB-1 法
        1.2.2 改进的CTAB-2 法
        1.2.3 改进的SDS法
        1.2.4 油类DNA提取试剂盒法
        1.2.5 改良的油类DNA提取试剂盒法
    1.3 芝麻油DNA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进展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4 芝麻相关DNA分子标记
        1.4.1 RAPD
        1.4.2 ISSR
        1.4.3 SSR
        1.4.4 EST-SSR
        1.4.5 AFLP
        1.4.6 SRAP
        1.4.7 RMAPD
    1.5 芝麻相关DNA分子标记的应用进展
        1.5.1 芝麻遗传多样性研究
        1.5.2 DNA指纹分析鉴定芝麻品种
        1.5.3 芝麻遗传图谱的构建
        1.5.4 芝麻QTL定位
        1.5.5 芝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5.6 其他应用
    1.6 DNA分子标记在芝麻油品种溯源中的研究进展
    1.7 芝麻油掺伪检测研究现状
        1.7.1 理化水平方法
        1.7.2 分子水平方法
    1.8 qPCR技术在芝麻油掺伪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1 研究目的
        1.9.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芝麻油DNA提取方法比较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1.4 不同产地品种芝麻油DNA提取比较
        2.1.5 不同品牌市售芝麻油DNA提取比较
        2.1.6 不同加工工艺制取芝麻油DNA提取比较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芝麻油DNA高效提取方法建立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芝麻油DNA提取方法中最佳实验条件的确定
        3.2.1 最佳去油液和裂解液的确定
        3.2.2 油样、去油液和裂解液最佳添加量的确定
        3.2.3 不同摇匀时间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3.2.4 不同摇匀速度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3.2.5 芝麻油DNA提取方法中最佳使用试剂的验证
    3.3 油类DNA提取试剂盒法单因素试验
        3.3.1 单因素试验设计
    3.4 油类DNA提取试剂盒方法正交试验
        3.4.1 正交试验设计
    3.5 结果与分析
        3.5.1 电泳结果分析
        3.5.2 正交设计直观分析
        3.5.3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3.6 讨论
第四章 芝麻油品种溯源技术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1.4 芝麻油DNA可行性验证
        4.1.5 EST-SSR引物鉴定不同芝麻品种油
        4.1.6 RMAPD引物鉴定不同芝麻品种油
    4.2 结果与分析
        4.2.1 EST-SSR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及多态性
        4.2.2 RMAPD引物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4.3 讨论
第五章 掺伪芝麻油qPCR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建立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5.1.3 实验方法
    5.2 油料作物种属特异性引物筛选
        5.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5.2.2 油菜特异性引物筛选
        5.2.3 芝麻特异性引物筛选
    5.3 芝麻特异性引物qPCR检测
        5.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5.3.2 灵敏性检测
        5.3.3 重复性检测
        5.3.4 芝麻油与其他植物油进行特异性检测
        5.3.5 芝麻品种油与市售油进行特异性检测
    5.4 芝麻油/大豆油/菜籽油qPCR定性检测方法建立
    5.5 芝麻油掺伪大豆油qPCR相对定量方法建立
    5.6 芝麻油/菜籽油qPCR绝对定量方法建立
    5.7 芝麻油储存时间与DNA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5.8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芝麻油(香油)纯度的检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方法预防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D]. 潘杰. 青岛大学, 2020(01)
  • [2]三种芝麻木脂素在典型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降脂机制探究[D]. 石龙凯. 江南大学, 2019(05)
  • [3]基于太赫兹光谱的芝麻油品质分类识别研究[D]. 王孝成.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4]湿芝麻渣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D]. 田朝玉.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5]掺伪芝麻油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 郑景蕊,吕佼,董悦阳,张伟,陈发荣,邵娟娟. 食品工业, 2018(12)
  • [6]芝麻油品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 董悦阳,席佳锋,刘磊,马丽军,邵娟娟. 中国调味品, 2018(12)
  • [7]脉冲电场辅助水代法制取芝麻油对油脂品质和蛋白性质的影响[D]. 皇甫秋霞. 扬州大学, 2017(07)
  • [8]吸附精制对芝麻香油多环芳烃脱除和风味保留的影响[J]. 刘玉兰,石龙凯,刘燕,安骏,张东东. 现代食品科技, 2016(09)
  • [9]特级初榨芝麻油和芝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D]. 李永发. 武汉轻工大学, 2016(06)
  • [10]芝麻油品种溯源技术开发与应用[D]. 王贝贝. 河南工业大学, 2016(09)

标签:;  ;  

芝麻油(芝麻油)纯度的试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