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卸料机的用途及结构设计

螺旋卸料机的用途及结构设计

一、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立波[1](2016)在《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纤维板也叫作密度板,是通过胶黏剂粘结木质纤维制成的人造板,它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工程用途广泛,近些年特别是中高密度纤维板市场的发展最为迅猛,市场对其产量及其加工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纤维分离,是指在水、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使植物纤维原料剥离成所需要的细小纤维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因其过程效果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并且其消耗了整个生产过程所使用能耗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它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常用的纤维分离设备包括:木塞螺旋、气动止逆阀、立式汽蒸仓、螺旋卸料器、热磨机以及排料等几个部分。本文的研究的对象是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包括木塞螺旋和气动止逆阀两套机构。该设备是将蒸煮后的纤维原料强制送入高温、高湿和高压的磨室内进行纤维处理。因此本文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根据木塞螺旋机构送料要求,分析工作原理并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提出木塞螺旋机构的设计方案;对气动止逆阀机构进行研究,当进料管木片供应不足时,木塞螺旋压缩力降低致使料塞密度降低,其低到一个不足以抵抗汽蒸仓内汽压的临界值时,将发生“反喷”。为了避免“反喷”现象的发生。对整套气动止逆阀机构提出设计方案,分析确定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设计由电控平衡系统控制的充(排)气回路机构,为后续建模奠定基础。第二方面,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静力学和模态分析功能,分析以上两套机构中强度和刚性最薄弱的部位,检验其能否满足工作要求,验证结构是否合理。第三方面,设计用以控制气动止逆阀往复直线运动的PLC电控平衡系统,绘制电路图并编写PLC程序。第四方面,通过UG软件对以上设计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完成模型建立、虚拟装配、干涉检查、运动仿真四个部分,分析这两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通过ANSYS以及ADMAS软件,分析在临界压强状态下机构运动参数的变化范围,验证结构合理,完善整套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的工作性能。

王璐[2](2011)在《PTA装置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与转子头强度计算及结构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TA(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是重要的大宗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切片(包括聚酯纤维、聚酯薄膜、聚酯瓶片)。日常生活中纺织品、塑料、涂料等的生产都离不开PTA。卧螺离心机是PTA装置中的关键设备之一,用于PTA浆液的脱水、提纯。它是高速运转、连续进料、分离分级、螺旋输送卸料型离心机,具有连续操作、长期运转、生产能力大、分离效果好、单位产量能耗小、适用性广的优点。螺旋输送器是离心机的重要部件。通过分析沉渣发现,螺旋主要受到离心力、沉渣的作用。本文用ANSYS对卧式螺旋输送器进行了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考虑了三种载荷的作用,证明了螺旋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进而保证了离心机运行的安全可靠。转子头是卧螺离心机的关键部件。它封闭转鼓腔,形成一定厚度的液环,并支撑整个双转子系统的重量。本文运用Workbench对PTA卧螺离心机的大小端转子头的进行了受力分析,确定了应力集中的区域,并采用参数化分析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比,确定了增大法兰盘根部过渡圆角是改善根部受力的有效方式。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点,可以有效减小应力集中,避免疲劳破坏,进而提高卧螺离心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王宇涵[3](2010)在《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的强度和振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离心分离设备,它具有连续操作、处理量大、单位产量耗电量较少、适应性强等特点。螺旋输送器是卧螺离心机的主要部件,它的结构和参数不仅关系到离心机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卧螺离心机的使用寿命。论文计算了离心机的生产能力,根据质量守恒进行了处理量估算,对离心机中沉渣进行了力学分析。论文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使用其自有的参数化编程语言APDL,建立了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考察了单元划分的影响。论文重点对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螺旋输送器进行了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计算与分析。论文探索了螺旋输送器上开孔对其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开长形孔使输送器上应力增加,但在保证进料量和物料不堵塞的情况下,可以开设周向狭长进料孔。增加螺旋输送器内筒壁厚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降低其应力,但壁厚超过一定值后,增加壁厚应力强度值反而增大。论文参照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法对螺旋输送器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螺旋输送器的强度满足要求。论文对螺旋输送器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输送器在正常的转速范围内不会发生共振。论文计算了不同轴承刚度、不同轴承位置以及不同内筒壁厚下的输送器固有频率,供离心机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时参考。

黄志新[4](2007)在《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结构、强度及其转鼓内的流场研究》文中提出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离心分离设备,它具有连续操作、处理量大、单位产量耗电量较少、适应性强等特点。然而,卧螺离心机的理论研究和强度设计并不成熟,工程上使用的卧螺离心机往往出现输送器叶片断裂、分离效果下降、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此外,卧螺离心机的内部流体流动状态也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螺旋输送器结构、强度及卧螺离心机内部流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本论文首先对离心机中沉渣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到了螺旋输送器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参数分析和正交设计发现:在离心力作用下螺旋叶片倾角、螺旋叶片壁厚和高度、螺旋内筒半径和壁厚是影响螺旋输送器应力强度的主要因素;而在正压力和摩擦力作用下螺旋叶片壁厚和高度、螺旋内筒半径、螺旋角和叶片倾角是影响螺旋输送器应力强度的主要因素。对比计算表明,在操作工况下圆锥形螺旋输送器的叶片应力强度随着螺旋叶片的外径变化而变化,其数值与等外径的圆柱形螺旋输送器叶片应力强度相当;因此,通过拟合圆柱形螺旋叶片强度公式,最终得到了可适用于不同型式螺旋叶片的通用强度计算关联式,这些关联式具有较好的精度,对螺旋输送器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帮助。其次,为了方便卧螺离心机的工程设计,本论文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B对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二次开发,开发出了卧螺离心机强度设计软件系统。该系统提供了传统计算法和有限元计算法两个模块选择,使转鼓和螺旋输送器的强度设计有了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第三,为了考察卧螺离心机转鼓内部的流体流动行为,本论文设计了专用的沉降离心机流体动力学实验台,进行了卧螺离心机转鼓内流体周向速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流量增大的时候,卧螺离心机转鼓内自由液面层的周向速度滞后系数变小;在保持螺旋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自由液面层的周向速度滞后系数随转鼓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应用CFD对沉降离心机转鼓内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不同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沉降离心机转鼓内流体周向滞后系数的影响,并拟合出了考虑转鼓转速、液层厚度和流量影响的轴向速度关联式。还在考虑螺旋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了沉降离心机圆形转鼓内速度场的数值模拟,并将其流体周向速度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影响周向速度的各种因素,拟合出了自由液面层的周向速度滞后系数计算公式。另外,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带有入口加速叶片的螺旋输送器,可以有效地加速入口处料液的周向速度,使料液获得与分离液池内环相近的周向速度,减少了对离心沉降液池的扰动,提高了分离效率。最后,进行了多种工况下压力离心机的给料端转子头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给料端转子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压力离心机正常工作时离心力产生的应力和两端轴承反力引起的变形。

刘洪斌[5](2006)在《钻井液离心机工作理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钻井工艺和钻井技术的迅速现代化,对钻井过程中传统的固控设备和环节以及固控的效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固控流程和装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化钻井的需要。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化的固控装备和流程,已逐渐成为现代化固相控制技术的迫切发展方向。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固控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固控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方向。为此,大容量、中低速离心机的开发与推广,已成为简化固控环节、提高固控效率、封闭固控流程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在钻井液离心机的研制方面,尚处在仿制和靠进口的阶段,国内相关的、系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还未深入,同时,国际上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数据资料,以及研究方法还处于不公开状态,要想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技术接轨的钻井液离心机,使我国的固控工艺达到国际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石油工业,尚需我们展开大量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本论文就是这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针对目前钻井液处理用螺旋沉降离心机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现场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基础理论分析和探讨,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客观认识离心机的工作特性,准确的把握钻井液离心机的工作参数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广泛查阅、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深入分析了钻井液固控系统在现场使用中的情况,论述了国内外固控技术中各个固控环节设备的技术和使用现状,找到了固控环节及其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的固控方法和具体方案; (2)钻井液离心机的处理量不仅取决于沉降条件,还受排渣能力及功率的限制。本论文针对钻井液特有的流变特性以及钻井液离心分离过程的干涉、紊流等因素的影响,对传统的钻井液离心机进行了沉降过程的重新建模,并对固相颗粒的运移和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阐明了转鼓中颗粒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方程,同时还给出了简化后的求解方程; (3)对目前最新型的钻井液离心机进行了结构和理论分析,讨论其结构的合理性和与传统离心机的不同,并结合N-S方程,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给出了该机型处理量计算的公式。 (4)针对钻井液离心机的振动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了数学分析,建立了钻井液离心机的振动力学模型,为离心机的动平衡研究和测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考虑了钻井液偏置、钻井液粘性阻尼等动态参数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影响钻井液离心机临界转速的各种因素。 (5)本文还应用前面得出的相关数学模型,结合WL450型离心机以及国外HS-2172

李延平[6](2006)在《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低,脱硫产物易于处理,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脱硫技术都是国外引进的,费用较高。因此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粒状脱硫剂的适配脱硫装置,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次实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脱硫效果好,钙利用率高为目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优化移动床的结构形式及其设计和运行参数。实验中采用以粉煤灰、石灰、石膏按一定的配比制成的粒状脱硫剂,研究了移动床的结构形式及床层厚度、床层空隙率、空床气速、粒状脱硫剂下降速度、入口SO2浓度等运行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床层厚度增加、空床气速降低、入口SO2浓度减小、平均下料速度增加,脱硫效率将提高。随着空床气速升高、入口SO2浓度增加、平均下料速度降低,脱硫剂中钙利用率将提高。错流式移动床适合应用于大流量的烟气脱硫,但是脱硫剂中钙利用率较低。 在实验研究和移动床吸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两种厚度不同的逆流移动床反应器以及各自运行的最佳参数。移动床厚度为1.4m,空床气速小于0.37m/s,入口SO2浓度为2000mg/m3,脱硫剂的下移速度为0.03m/h,脱硫效率达75%以上,Ca/S为1.57。在入口浓度和气速相同的条件下,移动床厚度只需要大于2.24m,脱硫剂的下移速度为0.03m/h,就能使移动床的脱硫效率达90%以上,Ca/S为1.3。 在逆流移动床实验及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三级错流移动床,并初步确定了三级错流移动床的结构参数及运行参数。

黄继武[7](2005)在《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和提高产品的设计成功率已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对机械产品快速设计技术展开研究,并依据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设计思想成功开发了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快速设计系统。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是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关键设备,用于生活和工业废水沉淀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脱水。研制开发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三大技术关键是转速高、控制系统复杂、加工和装配要求高。用传统方法设计这样一台卧螺式离心脱水机,从工艺参数计算,到结构参数确定,直到全套图纸的绘制,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还不可避免地要在加工和装配时进行参数和结构上的调整修改。 本课题来源于安徽省计委计划项目“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研制”。为了实现离心脱水机的快速设计,作者根据基于实例推理的理论,建立了离心脱水机三维结构设计模板,在建立模板的过程中采用装配关系约束下的参数化设计。该快速设计系统包括四个主要模块:选型模块,工艺计算模块,参数化设计模块,外购件选择模块,在MDT平台上使用ObjectARX等开发工具开发,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输入和修改主要设计参数,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所设计产品的三维设计模型。 本课题是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设计技术和MDT二次开发技术一次新的应用和成功实践。

李代生[8](2004)在《WL-450型污泥脱水离心机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污泥脱水离心机是一种典型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污泥脱水离心机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和WL-450污泥脱水离心机的系统结构;比较详细地介绍了WL-450污泥脱水离心机转鼓半锥角、液池深度、脱水区长度、小端直径等转鼓基本结构参数及螺旋头数、螺距、叶片高度、螺旋推料器与转鼓的间隙、叶片与转鼓内壁母线的关系等螺旋推料器的基本结构;对生产能力、输渣效率、运行功率等进行了理论推算和数据校核;对转鼓、螺旋推料器的壁厚及叶片厚度的确定进行了计算分析;介绍了WL-450污泥脱水离心机的工程结构设计、重要部件的结构有限元分析及制造样机的空载、负载运行试验结果。根据设计计算、功能参数校核和运行测试结果分析,认为WL-450污泥脱水离心机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预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技术先进水平。

胡皓鸿[9](2002)在《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文中认为

胡皓鸿[10](2001)在《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

二、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中密度板纤维分离原理的研究现状
    1.3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木塞螺旋机构及气动止逆阀机构研究
    2.1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理论及传统使用设备
        2.1.1 中密度纤维板及其用途
        2.1.2 中密度纤维板的加工工艺流程
    2.2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介绍
        2.2.1 纤维分离加工原理及常用设备
        2.2.2 中密度板纤维分离进料现有设备结构
        2.2.3 中密度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优化结构及工作原理
    2.3 木塞螺旋进料机构研究
        2.3.1 木塞螺旋进料机构设计方案
        2.3.2 木塞螺旋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3.3 木塞螺旋零件结构设计
        2.3.4 螺旋管零件结构设计
        2.3.5 主轴结构设计
        2.3.6 主轴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2.4 气动止逆阀机构研究
        2.4.1 气动止逆阀机构设计方案
        2.4.2 气动止逆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4.3 封头结构设计
        2.4.4 中间传力机构设计
        2.4.5 充(排)气回路机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塞螺旋机构及气动止逆阀机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分析目的
    3.2 利用ANSYS分析软件的步骤
    3.3 木塞螺旋机构ANSYS有限元分析
        3.3.1 木塞螺旋静力学分析
        3.3.2 木塞螺旋模态分析
    3.4 气动止逆阀ANSYS有限元分析
        3.4.1 气动止逆阀静力学分析
        3.4.2 气动止逆阀模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控平衡系统设计
    4.1 电控平衡系统工作原理
    4.2 机电控制回路电控元器件选型
    4.3 PLC电路图
    4.4 PLC程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的运动仿真
    5.1 UG三维软件功能简介
    5.2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仿真分析
    5.3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运动仿真过程
    5.4 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运动仿真的实现
        5.4.1 模型建立
        5.4.2 虚拟装配
        5.4.3 装配干涉碰撞检查
        5.4.4 ANSYS及ADMAS运动仿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PTA装置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与转子头强度计算及结构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PTA卧螺离心机的结构和原理
        1.2.1 离心机转鼓
        1.2.2 螺旋输送器
    1.3 卧螺离心机的驱动方式
        1.3.1 常用驱动方式
        1.3.2 液压驱动方式
    1.4 卧螺离心机的研究状况
        1.4.1 螺旋输送器结构的研究状况
        1.4.2 转鼓腔内沉渣的受力分析
        1.4.3 转鼓结构的研究状况
    1.5 国内PTA卧螺离心机的运行状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PTA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的应力分析
    2.1 转鼓腔流场的基本特征
    2.2 螺旋输送器的应力分析
        2.2.1 螺旋输送器的受力分析
        2.2.2 螺旋输送器的有限元模型
        2.2.3 各工况下螺旋输送器有限元分析结果
    2.3 螺旋输送器的强度校核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卧螺离心机转子头的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转子头的结构和原理
    3.3 强度判据
    3.4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简介
    3.5 卸料端转子头的有限元模型
        3.5.1 转子头的建模
        3.5.2 网格的研究
    3.6 卸料端转子头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分析结果及讨论
        3.6.1 卸料端转子头加载方式一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3.6.2 卸料端转子头加载方式二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3.6.3 卸料端转子头加载方式三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3.6.4 卸料端转子头的强度校核
    3.7 溢流端转子头的强度分析
        3.7.1 溢流端转子头的有限元模型
        3.7.2 溢流端转子头加载方式一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3.7.3 溢流端转子头加载方式二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3.7.4 溢流端转子头加载方式三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3.7.5 溢流端转子头的强度校核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TA卧螺离心机转子头的结构优化
    4.1 引言
    4.2 转子头的结构参数化
    4.3 转子头不同尺寸组合下的分析结果和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5.2 课题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的强度和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离心机的发展及应用
    1.3 卧螺离心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1.4 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1.4.1 理论分析方面
        1.4.2 设计和结构改进方面
        1.4.3 新领域应用方面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
第二章 离心机结构和基本计算
    2.1 螺旋输送器形式、材料和主要参数
        2.1.1 螺旋输送器形式
        2.1.2 螺旋叶片材料
        2.1.3 研究用螺旋输送器结构参数
    2.2 卧式螺旋离心机生产能力计算
        2.2.1 湿沉渣产量计算
        2.2.2 进料量计算
    2.3 沉渣受力分析
第三章 螺旋输送器强度计算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有限元软件和单元类型
        3.1.2 模型建立方式
        3.1.3 载荷
        3.1.4 边界条件
        3.1.5 网格考核
    3.2 静力分析
    3.3 内筒开孔对强度的影响
        3.3.1 开孔位置和开孔大小对强度的影响
        3.3.2 不同角速度下开孔对强度的影响
        3.3.3 不同内筒厚度下开孔对强度的影响
    3.4 强度校核
        3.4.1 强度校核的依据
        3.4.2 材料的设计应力强度
        3.4.3 强度校核
第四章 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简介
    4.2 滚动轴承等效刚度的计算
    4.3 不同支承方式固有频率计算
        4.3.1 相同位置施加不同刚度的约束
        4.3.2 固定轴承与筒体连接位置,改变轴承位置的输送器频率
        4.3.3 不同内筒厚度时的频率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5.2 对于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4)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结构、强度及其转鼓内的流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前人研究工作综述
        1.2.1 离心机的应用及其发展
        1.2.2 卧螺离心机的应用及其发展
        1.2.3 卧螺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1.2.4 螺旋输送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
        1.2.5 卧螺离心机强度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2.6 卧螺离心机的流体动力学研究
        1.2.7 卧螺离心机的节能研究及进料入口和排液出口的改进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的难点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强度计算
    2.1 有限元及有限元软件
        2.1.1 有限元法
        2.1.2 有限元软件ANSYS介绍
    2.2 螺旋叶片的受力分析
    2.3 螺旋输送器叶片应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3.1 有限元模型
        2.3.2 网格研究
        2.3.3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2.3.4 螺旋输送器叶片应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4 螺旋叶片强度计算公式拟合
        2.4.1 圆柱形与圆锥形对比
        2.4.2 带倾角的圆柱形螺旋叶片强度公式拟合
        2.4.3 螺旋叶片强度通用计算公式
    2.5 工程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卧螺离心机强度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3.1 VB与ANSYS
        3.1.1 VB软件介绍
        3.1.2 ANSYS APDL的介绍
        3.1.3 ANSYS作为VB子程序的调用
    3.2 卧螺离心机强度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
        3.2.1 程序系统结构
        3.2.2 传统计算模块开发
        3.2.3 有限元计算模块开发
    3.3 卧螺离心机强度设计软件系统的应用
        3.3.1 卧螺离心机强度设计软件系统的安装
        3.3.2 有限元模块功能及其基本操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卧螺离心机流体动力学研究
    4.1 卧螺离心机转鼓内流体周向速度的实验研究
        4.1.1 实验流程及装置
        4.1.2 测量仪表
        4.1.3 实验步骤
        4.1.4 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4.1.5 实验误差分析
    4.2 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及定解条件
        4.2.1 连续方程
        4.2.2 运动方程
        4.2.3 能量方程
        4.2.4 基本方程组的定解条件
    4.3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及湍流模型在CFD中的应用
        4.3.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4.3.2 湍流模型概述及其在 CFD中的应用
    4.4 沉降离心机转鼓内速度的数值模拟
        4.4.1 分析软件简介
        4.4.2 数值模拟前的简化假设
        4.4.3 流体物性
        4.4.4 几何模型
        4.4.5 边界条件
        4.4.6 网格研究
        4.4.7 周向速度场的分析
        4.4.8 轴向速度场的分析
    4.5 考虑螺旋影响的沉降离心机转鼓内周向速度的数值模拟
        4.5.1 周向速度场结果讨论
        4.5.2 考虑螺旋影响的自由液面层周向速度滞后系数关联式拟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的结构改进
    5.1 卧螺离心机节能途径
        5.1.1 卧螺离心机能耗的基本概念
        5.1.2 卧螺离心机节能途径
    5.2 螺旋输送器的节能改进分析
        5.2.1 带有入口加速叶片的螺旋输送器
        5.2.2 带有入口加速叶片的螺旋输送器的理论分析
        5.2.3 直接入口与周向入口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5.3 加速叶片的设计
        5.3.1 加速叶片外半径的设计
        5.3.2 加速叶片宽度和厚度的计算
        5.3.3 加速叶片数的计算和选择
第六章 重型压力离心机的给料端转子头有限元分析
    6.1 强度判据
    6.2 给料端转子头有限元模型
        6.2.1 单元类型
        6.2.2 材料属性
        6.2.3 约束条件
    6.3 给料端转子头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及讨论
        6.3.1 各种工况下给料端转子头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6.3.2 给料端转子头的强度校核
        6.3.3 结果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对于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五孔锥头探针校准曲线
附录B 卧螺离心机转鼓内自由液面层的周向速度实验数据
附录C 给料端转子头的零件图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钻井液离心机工作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钻井液固控技术及设备的现场实践与展望
    2.1 钻井液固控系统概述
        2.1.1 固控技术发展现状
        2.1.2 固控技术存在的问题
        2.1.3 固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2.2 钻井液离心机概述
        2.2.1 钻井液离心机在钻井液固控系统中的应用
        2.2.2 钻井液离心机的发展水平
        2.2.3 钻井液离心机现场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2.2.4 钻井液离心机的发展方向
        2.2.5 钻井液离心机理论研究关键技术
3 钻井液离心机沉降机理研究
    3.1 钻井液固相颗粒在钻井液中的自由沉降分析
        3.1.1 钻井液的性能及其流变参数分析
        3.1.2 钻井液固相颗粒沉降问题概述
        3.1.3 沉降钻井液固相颗粒在钻井液中的受力分析
        3.1.4 钻井液固相颗粒沉降阻力与阻力系数
        3.1.5 钻井液固相颗粒极限沉降末速与临界尺寸
        3.1.6 钻井液固相颗粒在沉降中的颗粒流
    3.2 钻井液固相颗粒在离心力场中的干涉沉降分析
        3.2.1 钻井液固相颗粒在离心力场中的自由沉降
        3.2.2 沉降速度的简化计算式
        3.2.3 钻井液固相颗粒在离心力场中的干涉沉降
    3.3 实现钻井液中固相分离的最小分离因数
    3.4 分离因数与离心机分离中点的关系
4 钻井液离心机固相颗粒运动学分析及试验研究
    4.1 离心力场中钻井液流动速度分析
        4.1.1 流场理论的概述
        4.1.2 基于∑理论的钻井液流速分析
    4.2 紊流状态下离心力场中钻井液流动速度的分析
    4.3 钻井液固相颗粒在离心力场中运动速度的分析
    4.4 钻井液离心机按沉降条件计算处理量的试验研究
        4.4.1 钻井液离心机处理量公式的求解
        4.4.2 钻井液离心机处理量公式的具体应用
        4.4.3 钻井液离心机处理量的实验研究
    4.5 钻井液离心机转鼓当量沉降面积∑的计算
        4.5.1 目前几种类型转鼓的当量沉降面积计算
        4.5.2 基于本文观点的当量沉降面积计算
5 钻井液离心机固相颗粒动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
    5.1 螺旋叶片垂直于锥面时钻井液固相颗粒动力学分析
        5.1.1 不考虑加速度时钻井液固相颗粒滑移动力学分析
        5.1.2 考虑加速度时钻井液固相颗粒滑移动力学分析
    5.2 螺旋叶片不垂直于锥面时沉淀后的钻井液固相颗粒动力学分析
        5.2.1 钻井液固相颗粒受力分析
        5.2.2 钻井液固相颗粒固相微粒的运动速度分析
    5.3 数学模型的简化与关键参数的求解
        5.3.1 力学模型的简化
        5.3.2 关键参数的求解
    5.4 钻井液离心机几何参数的讨论与试验研究
        5.4.1 螺旋叶片倾角θ对工作特性的影响
        5.4.2 溢流堰高度及沉降区的长度对处理能力的影响
        5.4.3 螺旋的倒角及头数对功率消耗的影响
6 加速型钻井液离心机内部流场研究与现场实践
    6.1 关于加速型钻井液离心机
        6.1.1 HS-2172型钻井液离心机简介
        6.1.2 HS-2172型钻井液离心机技术革新
    6.2 加速型离心机内部流场分析
        6.2.1 随动坐标系中的N-S方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6.2.2 钻井液相对于转鼓有周向滞后的数学模型-传统分离模式
        6.2.3 钻井液悬浮液相对于转鼓无周向滞后现象-有进料加速器模型
    6.3 处理能力的计算
        6.3.1 没有加速分离器的数学模型
        6.3.2 有加速分离器的数学模型
    6.4 实例计算与现场实践
7 钻井液离心机振动特性分析
    7.1 钻井液离心机振动力学模型
    7.2 钻井液离心机振动固液耦合模型
        7.2.1 影响钻井液离心机临界转速的因素
        7.2.2 螺旋推料阻尼的计算模型及其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后继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引言
    1.2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危害
    1.3 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技术
        1.3.1 SO_2排放的控制政策和标准
        1.3.2 烟气脱硫技术控制概况
        1.3.3 国外烟气脱硫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
        1.3.4 我国引进的部分FGD工程项目以及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烟气脱硫反应器的研究分析
    2.1 脱硫反应器的分类及选择
    2.2 吸附法烟气脱硫反应器及应用
    2.3 颗粒移动床反应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4 移动床吸附装置的结构特征
    2.5 移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特征
3 脱硫剂性质分析
    3.1 粒状脱硫剂
        3.1.1 脱硫剂的特征及成分
        3.1.2 脱硫剂的制备
        3.1.3 脱硫剂物理特性
    3.2 脱硫剂层脱硫机理的理论分析
        3.2.1 基本原理
        3.2.2 脱硫剂粒径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3.2.3 蒸汽活化的影响
        3.2.4 气体加湿的影响
        3.2.5 添加剂的影响
4 试验装置及测试分析方法
    4.1 试验装置与仪器设备
        4.1.1 脱硫试验装置
        4.1.2 实验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3 分析方法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部分运行及物理参数改变对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5.1.1 床层厚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5.1.2 烟气浓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5.1.3 空床气速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5.1.4 床层厚度对下料速率的影响
        5.1.5 下料速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5.1.6 不同形式反应器脱硫效果对比
        5.1.7 床层空隙率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5.2 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床层压损的影响
        5.2.1 床层厚度对压损的影响以及床层厚度与压损的关系
        5.2.2 空床气速对床层压损的影响以及空速与压损的关系
    5.3 钙利用率计算
    5.4 移动床参数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移动床反应器的设计
    6.1 本次设计烟气的参数
    6.2 逆流移动床结构和运行参数的确定
        6.2.1 移动移动床的吸附原理
        6.2.2 逆流移动床反应器主体部分断面积确定
        6.2.3 传质系数的求取
        6.2.4 吸附剂下降速度及移动床最小厚度的确定
        6.2.5 逆流移动床总的高度的确定
    6.3 三级错流移动床的设计以及运行参数确定
        6.3.1 三级错流移动床本体结构的确定
        6.3.2 三级错流移动床脱硫装置工艺参数确定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1.1 开发离心脱水机快速设计系统的背景
    1.2 本课题的来源、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快速设计技术
    2.1 快速设计技术的定义
    2.2 国内外快速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
        2.2.1 国外发展情况
        2.2.2 国内快速设计技术的应用
    2.3 机械产品快速设计所涉及的相关技术
        2.3.1 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工作过程
        2.3.2 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关键技术
第三章 Mechanical DeskTop软件三维建模与开发工具
    3.1 MECHANICAL DESKTOP三维建模技术
        3.1.1 MECHANICAL DESKTOP软件简介
        3.1.2 MDT的重要性能特征
    3.2 ObjectARX简介
    3.3 使用 MFC的 ObjeetARX应用程序设计技术
    3.4 菜单项接口技术
        3.4.1 菜单文件的类型
        3.4.2 菜单文件的结构
        3.4.3 菜单开发的一般方法
第四章 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工艺计算与结构设计
    4.1 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1.1 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结构
        4.1.2 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工作原理
    4.2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工艺计算
        4.2.1 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生产能力
        4.2.2 轴功率计算
        4.2.3 电机功率的确定
    4.3 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的结构设计
        4.3.1 转鼓结构设计
        4.3.2 螺旋输送器结构设计
        4.3.3 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和额定输出扭矩的确定
    4.4 离心机的动平衡设计
第五章 基于 ObjectARX的离心脱水机快速设计系统设计
    5.1 离心机快速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简介
    5.2 离心机快速设计系统的主要设计模块
    5.3 离心脱水机三维结构设计模板的建立
        5.3.1 离心脱水机三维设计模型的简化原则
        5.3.2 三维参数化建模思想的实现
    5.4 离心脱水机选型与工艺计算模块
        5.4.1 离心机选型模块
        5.4.2 离心机工艺计算模块
    5.5 离心脱水机参数化设计模块
    5.6 外购件选择模块
    5.7 离心机快速设计系统软件的安装程序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WL-450型污泥脱水离心机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立项背景
    1.1 项目来源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1.3 推广应用前景
2 污泥脱水离心机工作原理
    2.1 污泥脱水离心机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2.2 污泥脱水离心机工作原理
    2.3 差速器的作用
3 拟定的样机研制技术指标与设计准则
    3.1 技术指标要求
    3.2 设计原则
4 主要部件参数的确定
    4.1 国内外相近型号离心机技术参数对比
    4.2 转鼓技术参数的确定
    4.3 螺旋推料器基本参数的确定
5 生产能力及消耗功率方面的计算
    5.1 物料的基本参数
    5.2 生产能力计算
    5.3 输渣效率计算
    5.4 功率计算
6 离心机总体结构设计
    6.1 转鼓
    6.2 螺旋推料器
    6.3 进料仓
    6.4 差速器
    6.5 出渣仓
    6.6 出液仓
    6.7 出液口液位调节挡板
    6.8 进料组件
    6.9 旋转支承
    6.10 机架、保护罩及隔震器
7 结构有限元分析
    7.1 转鼓组件的有限元分析
    7.2 推料器组件的有限元分析
    7.3 进料组件有限元分析
8 电气系统
    8.1 主电机、辅电机的功率选型
    8.2 变频器组态及主回路
    8.3 监测参数测试系统
9 离心机运行调试
    9.1 离心机整体模态测试
    9.2 离心机运行调试
10 结论
11 本人在该项目中所做的具体技术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科技成果简介

(10)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带缺口的叶片下料公式有: (单位mm)
2 不带缺口叶片的理论计算

四、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密度纤维板纤维分离进料设备的研究[D]. 周立波. 长春工业大学, 2016(12)
  • [2]PTA装置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与转子头强度计算及结构优化的研究[D]. 王璐.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4)
  • [3]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的强度和振动分析[D]. 王宇涵.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
  • [4]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结构、强度及其转鼓内的流场研究[D]. 黄志新. 北京化工大学, 2007(11)
  • [5]钻井液离心机工作理论研究[D]. 刘洪斌. 西南石油大学, 2006(01)
  • [6]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的研究[D]. 李延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09)
  • [7]卧式螺旋卸料离心脱水机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D]. 黄继武. 合肥工业大学, 2005(04)
  • [8]WL-450型污泥脱水离心机研制[D]. 李代生. 四川大学, 2004(02)
  • [9]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J]. 胡皓鸿. 江西饲料, 2002(02)
  • [10]螺旋卸料器的用途及结构设计[J]. 胡皓鸿. 四川粮油科技, 2001(04)

标签:;  ;  ;  ;  ;  

螺旋卸料机的用途及结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