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张树恒[1](2020)在《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管理哲学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后半叶,随着谢尔登等西方学者的研究,以及日本企业的崛起,“管理哲学”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阳明心学是我国传统儒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学说高度重视对“人心”的管理,主张修身、齐家、治国等实践活动都应从修心开始。这种对“人”的高度重视,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从管理学发展来看,西方管理学理论对人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关注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企业管理哲学应用不足、照搬照抄西方管理模式、文化建设较为形式化、队伍管理不人性等管理问题,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不系统、不成熟的状态,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尝试将阳明心学借鉴到企业文化管理领域加以研究和应用:一是运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管理哲学基础理论,总结归纳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找出其应用价值。二是分析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构建阳明心学企业文化管理模型。三是对践行阳明心学的我国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实例验证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三个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发掘阳明心学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丰富阳明心学在企业文化管理领域的研究。同时,模型的构建可以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借鉴。这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曾宪奎[2](2020)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党的十九大对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目标。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尽管具有企业规模大、产业影响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生产效率较低,影响了其竞争力的提升,民营企业实力则更弱。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应着重强调三个方面,即:应该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解决制约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制度性因素;按照先特殊行业后普通行业,先国有后民营企业,扩大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覆盖范围;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相结合,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不断完善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体制和政策。
张爽[3](2019)在《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和经营风格。近几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去杠杆对企业经营、尤其是大型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种的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和企业创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必不可少,而且需要不断深入和加强。自1993年创业至今,海航集团历经25年的发展,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集团。海航集团以海航航空、航空物流为核心发展方向,以航空租赁、航空技术为辅助支撑平台,夯实航空主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致力于打造现代航空服务综合运营商,拥有中国唯一全球五星级航空公司——海南航空等行业内龙头企业。2015年7月海航集团首次登榜《财富》世界500强,并于2017年排名170位。近年来,随着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公司的海外并购及业务重心转移,海航集团面临着文化重心偏离、人文元素不足、企业文化未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境外企业并购重组后文化整合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海航企业文化的实践为案例,参考和借鉴企业文化理论,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海航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包括海航企业文化概况、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企业文化实践的成果和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研究出加强海航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表明,通过提升企业文化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强化年轻管理干部的“三为一德”,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全面加强民航文化传播,以及尊重差异、识别差异、处理差役,消除跨文化冲突,可以有效加强海航企业文化建设。该研究有益于提升理论的可操作性,更清晰、形象,对我国企业文化研究方面将有积极意义,同时在企业文化的保驾护航之下,海航集团多次完成调整转型,有里有外,有张有弛,对其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推广意义。
赵旻昊[4](2018)在《我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及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走出去”和海外经营的重要策略,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细化,中国企业对外的经贸网络逐步建立,本土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火爆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企业也加速海外扩张的步伐。面对西方国家的资本进军,中国本土企业也相继出手,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资本扩张。中国本土企业从跨国并购事件的旁观者逐渐向参与者甚至主导者的角色进行转变。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百余年的跨国并购历史相比,我国本土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还明显不足,近几年来,旅游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屡见不鲜,一系列失败案例上演的同时,也为本土企业敲响警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文化是否相容,如何提升被并购企业员工及管理层的企业归属感等问题都需要本土企业在并购后进行妥善处理,如何在资本并购的同时完成对原有企业进行文化整合是影响并购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中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为切入点,就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这个关键话题进行综述性研究,明确研究对象和现有成果的不足。以海航集团为例,基于非结构式访谈调研,根据访谈结果分析结合海航集团跨国并购实际案例,研究海航集团在跨国并购后的一系列做法和对策,分析海航集团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的思路、步骤和操作要点,进而提炼出一系列针对于旅游企业的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的方法、策略和模式,从而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和文化整合的过程提供参考。
蓝宇[5](2018)在《广西北部湾航空的企业识别系统现状及提升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北部湾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是广西首家本土航空企业,是海航集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合资成立的客运航空公司,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国-东盟自贸区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在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品牌推广及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识别系统是企业将自身品牌理念有意识地向社会公众主动传播的工具,为企业品牌传播及营造国内外良好舆论环境提供科学体系。据此,对该公司企业识别系统现状进行研究,运用“定位”理论解读其理念识别部分,从运营管理层面分析其行为识别及视觉识别部分的运营现状。同时使用问卷进行了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运营现状调查,寻找当前造成品牌传播瓶颈的原因,提出从科学提升企业识别系统入手的改进建议。旨在为同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东盟自贸区企业及“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企业品牌传播提供参考。
艾·里斯,劳拉·里斯[6](2018)在《《品牌22律》》文中认为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434245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3-09-01内容简介本书所列"定律"起源于当前企业创建品牌过程中的普遍误区,针针见血,发人深省。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这是22条"定律",它们更像是两位大师关于创建世界级品牌的22条"告诫"。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从《品牌22律》中体
秦朔[7](2018)在《贸易战促中国走品牌强国之路,中国的品牌推手在哪里?》文中认为中国为什么必须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中美贸易,战云笼罩。内中含义,促人深思。美国动辄说每年对华贸易逆差达50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则回应,如果考虑到统计、转口贸易、服务贸易等因素,中美贸易真正的逆差只有美方公布的1/3。同时,不少美国企业通过合资方式在中国实现了巨大资本收益,比如通用汽车在华合资企业的利润超过其在美国本土的利润。中国贸易顺差大,美国资本收益高,原因是:中国更多利用劳动力优势从事加工制造,解决就业;美国更
郭先登[8](2017)在《关于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进程中,极其需要加快推进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在全行业牢固树立"根"的理念,取得改革开放的更大红利;需要以四个"面对"的理念,正确研判纺织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需要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使开放型经济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主体性经济形态;需要把握好国家自贸区取得推广性经验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常态化的"六加快"发展转型战略,构建成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六大体系;需要加快提高纺织企业创建世界品牌的水平。
高玉婷[9](2016)在《中央国有企业重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引擎”。从全球范围来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企业集团的运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已成为是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更加深远。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以及作为“精锐部队”的中央企业,是助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强大引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维护本国企业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条必由之路。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15年9月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中央企业结构性调整与重组方案,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形成股权结构多元化、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这为未来的国企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并购重组作为提高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其成效到底如何,怎样发挥其在提升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中央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中央企业重组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对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重组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竞争力与企业重组的相关理论,并对中央企业重组与央企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通过进一步分析中央企业的性质和地位,说明了增强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而重组是提升央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进而建立了“一个标杆、两个层次,四个维度”的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提出了提升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大路径,即“做大——扩大企业规模”路径、“做强——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路径、“做优——提升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路径、“世界一流——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管理”路径以及“机遇——改善外部竞争环境”路径和“政府——深化国企改革”路径。其次,通过分析中央企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对中央企业规模、发展速度、经济地位、运营效益和行业布局等多维度研究的基础上对从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沿革和重组模式等方面的总体形势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说明央企重组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中央企业并购重组与整合取得了显着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央企业的布局结构得到优化,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运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央企“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行业布局有待改善,国际化经营还处于较低水平。接下来,对我国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标杆进行分层次、多维度地深入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央企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与世界500强的优势和差距。尽管中央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成效斐然,但与国际一流企业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虽然我国已明确提出了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企业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离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随后,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在2006年至2014年间的财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的中央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南北车重组、中粮和华润三个案例解析,在此基础上探析重组对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后,借鉴国外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从影响我国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作为落脚点,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高玉婷[10](2016)在《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维度评价——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文中提出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撑,既是国内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国际经营和竞争能力,由国内型向世界型转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标杆、两个层次、四个维度"的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与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和日本两大经济体的非金融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中央企业在2010年至2014年间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世界500强的做大层面表现突出,然而多数中央企业"大而不强",盈利水平与美日一流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品牌建设和国际化经营任重而道远。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跻身世界一流,仍是中央企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央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投入,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二、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综述与研究 |
2.1 企业文化 |
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
2.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
2.2 企业管理哲学 |
2.2.1 企业管理哲学的研究发展历程 |
2.2.2 企业管理哲学的内涵 |
2.2.3 企业管理哲学的研究内容 |
2.2.4 企业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
2.3 现阶段企业管理哲学典型学派 |
2.3.1 企业管理哲学的典型学派分类 |
2.3.2 当前各学派管理哲学的应用现状 |
2.4 阳明心学管理哲学 |
2.4.1 王守仁及其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 |
2.4.2 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应用的基本内容 |
2.4.3 阳明心学应用于企业管理哲学领域的意义 |
第3章 我国企业文化中阳明心学管理哲学应用现状分析 |
3.1 阳明心学管理思想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
3.1.1 研究方法——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
3.1.2 研究对象选择 |
3.1.3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3.2 阳明心学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统计分析 |
3.2.1 研究对象与方法的选择 |
3.2.2 研究内容分析 |
3.3 阳明心学在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对企业管理哲学缺乏认知 |
3.3.2 对阳明心学缺乏管理领域创新 |
3.3.3 对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的应用缺乏实践 |
第4章 基于阳明心学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型构建 |
4.1 模型构建的基本特征 |
4.1.1 以阳明心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础 |
4.1.2 以“心即理”为核心 |
4.1.3 以“良知”反思为方法 |
4.1.4 以“致良知”为目标 |
4.2 模型构建的总体规划 |
4.2.1 构建原则 |
4.2.2 指导思想 |
4.2.3 全局规划 |
4.3 模型构建的基本架构 |
4.3.1 哲学架构 |
4.3.2 基本要素架构 |
4.3.3 运行流程架构 |
4.4 基于阳明心学企业管理哲学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 |
第5章 B企业集团案例分析 |
5.1 B集团的简况 |
5.2 B集团阳明心学企业文化概述 |
5.2.1 文化背景层面 |
5.2.2 企业精神层面 |
5.2.3 企业实践应用层面 |
5.3 B集团建立阳明心学企业文化的具体措施及分析 |
5.3.1 文化背景层面构建的措施及分析 |
5.3.2 精神层面构建的措施及分析 |
5.4 B集团基于阳明心学管理哲学的文化建设总结 |
5.4.1 形成阳明心学文化背景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
5.4.2 建立阳明心学管理哲学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
5.4.3 做好“良知”判断是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
5.4.4 运用阳明心学管理哲学指导实践是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2)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一流企业的含义探讨 |
二、当前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状况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讨论 |
(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状况 |
(二)关于当前阶段我国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讨论 |
1. 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差异分析 |
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现实性分析 |
3.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主要挑战分析 |
三、高质量发展下我国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
四、不断完善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体制和政策 |
(3)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4.3 简要评述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文化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企业文化的概念 |
2.2 企业文化的结构、要素和功能 |
2.3 企业文化的理论 |
2.3.1 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7S管理框架 |
2.3.2 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革新性文化理论 |
2.3.3 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
第三章 海航集团企业文化现状 |
3.1 海航集团概况 |
3.1.1 企业经营概况 |
3.1.2 企业文化概况 |
3.2 海航集团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3.2.1 文化奠基阶段-航空文化 |
3.2.2 文化发展时期-集团文化 |
3.2.3 文化升华时期-跨国文化 |
3.3 海航集团企业文化实践的成功经验 |
3.3.1 海航企业领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
3.3.2 海航干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缩影 |
3.3.3 海航制度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 |
3.3.4 海航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直接呈现 |
3.3.5 完善的培训体系使企业文化有效传承 |
第四章 海航集团企业文化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主要问题 |
4.1.1 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中缺少主业文化 |
4.1.2 企业文化缺乏青春活力 |
4.1.3 日常企业文化学习流于形式 |
4.1.4 企业文化在境外作用效果不明显 |
4.2 原因分析 |
4.2.1 海航集团业务发展偏离主业 |
4.2.2 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中缺少人文元素 |
4.2.3 企业文化未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
4.2.4 境外企业并购重组后文化整合不充分 |
第五章 加强海航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
5.1 充实航空文化内涵 |
5.2 强化人本文化建设 |
5.3 企业文化和业务考核紧密结合 |
5.4 尊重、识别和处理跨国文化差异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我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及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3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理论基础 |
2.1.1 企业并购理论 |
2.1.2 企业文化理论 |
2.1.3 跨文化管理理论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总结 |
第3章 中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并购后存在问题 |
3.1 中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环境 |
3.1.1 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3.1.2 海外旅游市场的快速升温 |
3.1.3 国家战略的高度支持 |
3.1.4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带动 |
3.2 中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
3.3 中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后存在问题 |
3.3.1 跨国并购后企业的文化冲突 |
3.3.2 跨国并购后的文化差异 |
第4章 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案例分析 |
4.1 研究方案与数据采集 |
4.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2 访谈内容 |
4.1.3 结果分析 |
4.2 海航集团跨国并购现状与并购后存在问题 |
4.2.1 海航集团概述 |
4.2.2 海航集团跨国并购现状 |
4.2.3 海航集团跨国并购后存在问题 |
4.3 海航集团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思路 |
4.3.1 分析文化差异寻找对策 |
4.3.2 尊重差异推广中华文化 |
4.3.3 继承海航精神形成体系 |
4.3.4 扩大业务给予充分权限 |
4.4 海航集团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的主要经验 |
4.4.1 分析文化差异 |
4.4.2 优化人才队伍 |
4.4.3 改善文化环境 |
4.4.4 构建新的文化 |
4.4.5 采取多元措施 |
第5章 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的对策建议 |
5.1 明确文化整合目标 |
5.2.1 减少文化冲突 |
5.2.2 增加文化价值 |
5.2 评估文化整合难度 |
5.3 选择文化整合模式 |
5.4 战略文化有机统一 |
5.5 人力资源充分准备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致谢 |
(5)广西北部湾航空的企业识别系统现状及提升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综述 |
第二章 企业识别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 |
2.1 企业识别系统的理论基础 |
2.2 企业识别系统的实践发展 |
2.3 国内外航空企业识别系统的实践发展 |
第三章 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运营现状 |
3.1 北部湾航空企业运营现状 |
3.2 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设计 |
3.3 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运营分析 |
第四章 问卷调查 |
4.1 调查背景及目的 |
4.2 调查内容 |
4.3 调查对象 |
4.4 调查方式 |
4.5 调查时间 |
4.6 调查数据分析 |
第五章 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运营问题分析 |
5.1 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运营的局限性 |
5.2 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运营的问题 |
第六章 北部湾航空企业识别系统提升探讨 |
6.1 基于定位理论的企业识别系统运营战略创新 |
6.2 企业识别系统的实践发展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贸易战促中国走品牌强国之路,中国的品牌推手在哪里?(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为什么必须打造世界级的品牌? |
如何打造世界级品牌? |
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 呼唤中国出现世界级的品牌营销传播集团 |
中国出现世界级营销传播集团, 机遇何在? |
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走向全球的世界级营销传播集团 |
中国梦的背后是文化自信 |
(8)关于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纺织经济在新常态化新时代,要牢固树立“根”的理念,不断取得改革开放更大红利 |
二、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正确研判纺织经济发展所面临着的国内外环境 |
三、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使产业向“六加快”发展转型,构建成纺织进出口贸易六大体系 |
四、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紧紧把握国家在上海等区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趋势,推进纺织开放型经济发展 |
五、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加快纺织企业创建世界级品牌 |
六、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建设生态型纺织服装业,实现绿色增长 |
七、新常态化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纺织经济,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认识“农民工”现象 |
(9)中央国有企业重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2.1.2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2.1.3 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
2.1.4 关于企业重组的相关理论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 |
2.2.2 企业重组相关理论研究 |
2.2.3 中央企业重组相关理论研究 |
第3章 企业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3.1 中央国有企业重组与国际竞争力理论 |
3.1.1 中央企业的内涵 |
3.1.2 中央企业的性质和地位 |
3.2 增强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 |
3.3 重组是提升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
3.4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1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3.4.2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层的解释说明 |
3.5 基于中央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
3.5.1 构建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
3.5.2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内涵 |
第4章 中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重组历程 |
4.1 中央企业的发展现状 |
4.1.1 规模总量 |
4.1.2 发展速度 |
4.1.3 经济地位 |
4.1.4 运营效益 |
4.1.5 行业布局 |
4.2 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历史沿革 |
4.2.1 起步阶段(2003 年—2010年) |
4.2.2 发展阶段(2010年—2013年) |
4.2.3 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
4.3 中央企业重组的主要模式 |
4.3.1 横向联合 |
4.3.2 纵向联合 |
4.3.3 混合重组 |
4.3.4 海外并购 |
4.4 中央企业重组的主要成效与问题 |
4.4.1 主要成效 |
4.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章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5.1 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
5.1.1 世界500强企业概述 |
5.1.2 我国中央企业在世界500强的地位 |
5.2 中国央企与世界500强的比较分析 |
5.2.1 中国央企与世界500强的多维度比较 |
5.2.2 中央企业国际化的成就与差距 |
第6章 中央企业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
6.1 基于AHP方法的实证分析 |
6.1.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6.1.2 实证分析过程 |
6.2 中央企业重组案例分析 |
6.2.1 横向并购:南北车强强联合 |
6.2.2 纵向并购: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蓝图 |
6.2.3 混合并购:华润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
第7章 国外大型企业并购重组的比较与借鉴 |
7.1 世界五次企业并购重组的浪潮 |
7.1.1 第一次并购浪潮:横向为主的并购 |
7.1.2 第二次并购浪潮:纵向为主的并购 |
7.1.3 第三次并购浪潮:混合为主的并购 |
7.1.4 第四次并购浪潮:金融杠杆为主的并购 |
7.1.5 第五次并购浪潮:跨国为主的并购 |
7.2 美国和日本的大企业成长模式 |
7.2.1 美国的企业并购重组 |
7.2.2 日本的企业并购重组 |
7.3 比较与借鉴 |
第8章 提高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
8.1 外部环境提升策略 |
8.1.1 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央企战略转型新飞跃 |
8.1.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筑央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
8.2 内部环境提升策略 |
8.2.1 通过行业重组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中央企业发展活力 |
8.2.2 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
8.2.3 大力推行科技创新,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8.2.4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
参考文献 |
附表1; 2003年-2015年央企国内重组概况 |
附表2:中央企业海外并购概况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10)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维度评价——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做大: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对比分析 |
二、做强:利润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对比分析 |
三、做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对比分析 |
四、世界一流:品牌价值和跨国指数分析 |
五、结束语 |
四、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阳明心学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D]. 张树恒.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2]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问题研究[J]. 曾宪奎. 宁夏社会科学, 2020(01)
- [3]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研究[D]. 张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4]我国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及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案例研究[D]. 赵旻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7)
- [5]广西北部湾航空的企业识别系统现状及提升探讨[D]. 蓝宇. 广西大学, 2018(06)
- [6]《品牌22律》[J]. 艾·里斯,劳拉·里斯. 中国品牌, 2018(05)
- [7]贸易战促中国走品牌强国之路,中国的品牌推手在哪里?[J]. 秦朔. 公关世界, 2018(07)
- [8]关于开放型纺织经济发展的研究[J]. 郭先登.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01)
- [9]中央国有企业重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高玉婷. 辽宁大学, 2016(03)
- [10]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维度评价——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对比分析[J]. 高玉婷. 中国流通经济,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