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数学复习中引导学生反思、整合、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张碧霞[1](2021)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核心素养新纪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了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1]。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新课程标准贯穿始终的基本理念。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这是近年来中国教育界普遍关心的热点词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综合运用了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文献研究,通过对有关于“核心素养”方面的文献理解,并选取教育学理论基础丰富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献研究结果,得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遵循“重学生”、“重课堂”、"重过程"、“重素养”、“重育人"的理念。并从教师层面分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第二是课堂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得出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为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是案例分析法,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三种授课类型为例,依据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的一般流程,研制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并提供三种课型的典型案例以供参考。综上所述,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五大理念、五大原则以及编制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创设了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模板,并编制了三个常用课型的经典范例,为高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汤子煣[2](2021)在《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元复习课是知识的高级学习阶段,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功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但当前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复习课的本质,而作为揭示学习复杂机制的变构学习模型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复习课本质正好契合。为此,本研究旨在变构学习模型的理论视角下探究一种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根据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其构建需从理论依据、达成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实施条件等方面入手。本研究以变构学习模型为理论依据,在深入剖析变构学习模型的基础上明晰了变构学习模型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契合点。通过了解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变构学习模型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达成目标的总目标为概念转化,子目标为四维发展。要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化,则需依靠知识炼制来实现,本着“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构建理念,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需要将明晰学生的原有概念体作为基础,需要把握设计相应的变构教学环境这个关键、需要落实评价反思学生概念体转化情况这一要点,需要师生具备一定的教学实施基本条件作为保障。具体而言,操作程序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目标设定,明确概念;萌发意愿,主动提取;自我对质,感受困惑;转化概念,建立关联;系统调整,调用知识;主动反思,启动元认知;评价反思,优化完善”七环节。通过理论架构,本研究构建了完整的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为检验其有效性,以《加与减(二)》为研究案例,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配合使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调查法进行了研究设计和教学实施。研究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效果显着,且一线教师和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和认可度较高。
刘翔文[3](2020)在《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乡村初中的数学课堂仍然采用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普遍将数学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数学学习好坏的最重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培养。此外,由于乡村的条件有限,学生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来实现学习,这就要求乡村初中数学教学要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要实现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以其在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的作用被国内外学者引入到学科教学的研究之中。但多数研究是在城市学校展开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乡村教学中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将思维导图与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的研究视角,也是对乡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全新尝试,符合乡村教育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乡村初中的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调查了乡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初中的学生存在缺乏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状态不好;缺少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然后探索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对策:首先按照数学的教学目标分析出思维导图的使用模式,即知识梳理型思维导图和问题解决型思维导图。其次结合思维导图的特征,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与教学要求确定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应遵循的使用原则有学生中心原则、核心词原则、个性化原则、联想原则和灵活原则。此外,依据思维导图的使用模式和使用原则分析在乡村初中数学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具体使用方法。再按照思维导图的使用对策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乡村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之中,在结束为期3个月左右的教学实践之后,通过比较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析学生关于思维导图使用效果的问卷和访谈结果,以及分析学生作品等验证了将思维导运用于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刘桃桃[4](2020)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单元复习课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帮助学生简单的回顾、梳理数学单元知识,而是以回顾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学生通过知识的内化,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思维。但在实际的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往往是简单的回忆或是大量的练习题,复习课效果不佳。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自身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将数学单元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展知识体系,创新学生思维。因此,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教学中,思维导图不仅作为一种工具梳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方法的使用,教会学会如何进行单元复习,激发学生在数学单元复习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本研究以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单元复习课为实践课程,以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方法,以实现数学单元复习课效率的提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开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思维导图本体研究。通过文献梳理解决“什么是思维导图”的问题。包括: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的内涵。第二部分是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实践过程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以石河子第二十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反思的步骤开展了三轮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结束后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单元复习中的态度和看法。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均持有积极的态度。思维导图在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有助于教师的备课、教学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研究过程形成了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对于教师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单元复习课具有实践意义。
李赛赛[5](2020)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以可视化的形式把知识和图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可以真实还原学生大脑思考的全过程,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结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把数学知识条理化、直观化,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研究。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在理论层面主要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内涵特征,将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作为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关联,提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为趣味性、结构性、过程性、发展性原则,并从应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以H大学附属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活动为案例,从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实践样态的描述,总结了数学教师实践应用的经验特色:分年级段区分应用侧重点、针对不同内容探索应用方式、创设情境增强应用的趣味性、进行作品展示提升应用效果。但对照理论研究的内容,数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着教学目标的落实存在偏差、教学过程容易形式化、教学结果反思不足、教学评价开展简单化等问题,影响着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层推进,这正是由于数学教师观念和能力的制约、小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引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改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主要从教师应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学生应提高思维导图应用的主动性、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以及优化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促进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实施,把思维导图放置于教学手段之中,反思其独特优势及不足,明确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定位。同时,展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未来走向:融合数学学科的本体属性、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层价值、彰显应用的适切性和个性化。
顾金芬[6](2020)在《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科技的基本工具,它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体会数学思想,也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研究教师怎么教,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普遍停留在浅层次阶段,无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中对自编的调查问卷做了信效度分析。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调查高中生的数学深度学习现状,分析影响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因素,寻求提升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方法,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促进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与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深度学习水平,但整体深度学习水平并不高;第二,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影响因素调查,挑战性压力、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学习环境与指导、自我管理能力等都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有影响;第三,从高中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访谈,分析其数学的深度学习情况;第四,提出7条促进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和4条促进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建议;第五,针对提出的教学策略,设计与高中教学相关的3个案例,希望能为高中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对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数学深度学习情况做了对比并分析了其不同的影响因素;高中三个年级分别选取一名同学进行访谈,分析其不同的数学深度学习情况;分概念课与习题课进行教学案例设计。
周稞[7](2020)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的科学,其中包含许多课型分支。但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良好的现代教育背景下,有些教学问题仍需注意。基于此现状,笔者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便于优化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笔者以初中学生、教师和数学复习课堂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总结相关研究、提出论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复习课的感受,让笔者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初步了解,再结合对师生的深入访谈和对复习课堂的直接观察,深入了解复习课的教学情况,提出相应教学策略,最后采用案例分析的调查方法对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经过调查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复习课堂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教学目标缺乏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杂乱不科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将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或讲评课等,即教师没有处理好复习课的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教学目标、复习内容作为教学准备策略,对课堂提出了“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解后反思”“学以致用”的教学过程实施策略,基于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取其教学片段加以分析,说明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得出结论:在数学复习课不同的教学阶段里,教师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行为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知识的关键处适时引导,使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同时注意及时进行有效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核心教学理念,做到“学思、知行”。当然对于提出的教学策略,只是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份理论参考。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还是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主,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学生的策略来进行教学。
王艳[8](2020)在《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逻辑推理能力一直以来都备受数学教育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推理能力”被列入十个核心概念、“推理论证”作为高中阶段五个数学基本能力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处于与课程目标并列的地位,所包含的逻辑推理素养迅速成为数学教育界的焦点话题。当下高中命题教学存在重类型强化轻来龙去脉和重结论探索轻结论运用等问题,逻辑推理素养中运用合情推理猜想,重视命题由来与探索过程,恰好可以弥补缺失,而命题引入、证明、应用以及网络体系建构能为逻辑推理素养发展提供一条良好的途径。所以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值得关注和研究,促使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在高中命题教学中可以真正落地。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访谈、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从相关文献、理论、课标要求等,分析得出逻辑推理素养的构成要素;然后,根据命题教学特点、新课标中对逻辑推理素养内涵、评价等的描述,综合形成发展高中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数学命题教学要求;接下来,根据要求调查研究,整理数据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策略,并选取命题教学中典型内容设计教学案例。通过研究得,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命题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命题引入中强调情境性,学生主体参与性要求;命题证明要落实知识准备性要求,证明思路、方法多样性要求,过程性要求;命题应用要达到变式多样性、现实应用性要求;命题体系构建要重视联系与整体性、交流性要求。现状调查中反映出,在实际教学中现实和科学情境较少涉及,教师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足,多样化方法综合使用的引导程度不够,不注重数学语言间转换的教学,不重视引导学生用联系和整体的观点思考命题间的关系,对学生逻辑表达、反思能力的培养意识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达到要求,提出相应设计策略:(1)创设真实丰富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参与性,引入数学命题。(2)猜证结合、多样论证,强化语言转换,明确数学命题。(3)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一题多思路的引导,应用数学命题。(4)采用“关系图”、体现过程,强调命题梳理,构建数学命题体系。并以《二项式定理》、《等差数列前n项和》、《平面三公理》为例作教学设计尝试。
孙琳琳[9](2020)在《初中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函数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核心素养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方向,确定了适合我国国情发展以数学抽象素养为首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虽未提出,但根据文献和一线教师的观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与髙中新课标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基本相同。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部分,函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关,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抽象思维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适宜载体,促进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在“建构主义”、“APOS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理论指导下,探讨数学抽象培养的教学设计,主要探讨三个问题:(1)目前初中课堂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现状;(2)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3)数学抽象培养的教学设计案例。本论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首先,在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文献对数学抽象素养的研究现状、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把握,阐述了相关教学理论;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对初中函数模块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教学进行整理研究,从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案例。(1)宏观上:单元教学形式组织内容,逆向教学形式制定目标,深度教学形式过程设计。(2)新授课教学策略:(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信息技术,融合课程;(3)重视数学语言,加深理解;(4)巧妙设计问题串,激活思维。(3)习题课教学策略:(1)精心设计练习,训练思维;(2)合理运用变式,掌握本质;(3)细化应用情境,触类旁通;(4)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思维。(4)复习课教学策略:(1)问题驱动,巩固基础;(2)构建知识体系,整体巩固;(3)反思归纳,提高能力;(4)学生主体,民主合作。
王真[10](2020)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高考,是当前学生通过选拔进入大学的必经之路,也是现行制度下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最公平的途径,对任何一个高三家庭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高三数学复习阶段以复习课为主要课型,帮助学生对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三数学复习课,因为复习周期长,复习内容多,复习方式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非常容易出现消极疲惫的状态,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但没有提高,整体的复习效果随着时间的发展反而开始停滞不前。现如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也不例外。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学课堂这一主阵地,而想要在教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落脚点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相信仍然是一线教师的普遍困惑,但是立足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长远目标,会为高三数学复习带来不少改进措施。本论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辅助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探讨在高三数学复习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怎样的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在研究高三数学复习策略的过程当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将复习策略的实践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合?并以现阶段的高三数学复习课为基础来构建有效的高三数学复习体系,从而逐步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的是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论文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现今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下对高考备考的研究,分析高考对高三学生的能力考察要求和高三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第三部分论述的是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最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数学复习存在复习态度不积极、复习目标不清晰、复习方法不明确、复习评价缺失等问题;第四部分先论述构建复习策略的理论依据,其次通过构建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下的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命题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改善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复习效率;第五部分论述的是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不足、反思与展望。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趋势,而学科素养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而有一个较好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一线教师非常有必要去做一些尝试、一些改变,不功利的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看重学生整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可以在中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二、在数学复习中引导学生反思、整合、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数学复习中引导学生反思、整合、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新纪元 |
1.1.2 新时期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新要求 |
1.1.3 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
1.1.4 个人教育实践的亲身经历与感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学设计 |
2.1.2 数学教学设计 |
2.1.3 数学核心素养 |
2.1.4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
2.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2.2.1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2.2 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
2.2.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3 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2.4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3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
3.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3.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 |
3.3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
4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
4.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基本课型教学设计 |
4.1.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
4.1.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 |
4.1.3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
4.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
4.2.1 课标分析:以课标为引领,贯彻数学核心素养 |
4.2.2 教材分析:深入研究教材,体会数学核心素养 |
4.2.3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突出核心素养水平 |
4.2.4 教学目标分析:精准制定目标,坚持核心素养导向 |
4.2.5 教学活动过程分析:突出学生主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 |
4.2.6 教学反思分析:注重课堂反思,升华数学核心素养 |
5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5.1 核心素养导向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
5.2 核心素养导向下《余弦定理》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
5.3 核心素养导向下《解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
6 结束语 |
6.1 研究总结与创新之处 |
6.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
1.1.2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1.1.3 变构学习模型与复习课本质的契合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变构学习模型 |
1.2.2 数学单元复习课 |
1.2.3 教学模式 |
1.3 研究现状 |
1.3.1 数学单元复习课的研究现状 |
1.3.2 变构学习模型的研究现状 |
1.3.3 已有文献述评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1.4.5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2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2.1 变构学习模型的内涵 |
2.1.1 问题是学习的开端 |
2.1.2 学习者的原有概念体是学习的基础 |
2.1.3 学习者概念体的转化是学习的核心 |
2.1.4 知识炼制是学习的机制 |
2.1.5 变构教学环境是学习的关键 |
2.2 变构学习模型的维度 |
2.2.1 认知维度 |
2.2.2 意向维度 |
2.2.3 情绪维度 |
2.2.4 元认知维度 |
2.2.5 潜层认知维度 |
2.2.6 感知维度 |
2.3 变构学习模型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契合点 |
2.3.1 变构学习模型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本质的契合 |
2.3.2 变构学习模型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师教学的契合 |
2.3.3 变构学习模型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学生学习的契合 |
3 概念转化: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达成目标 |
3.1 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
3.1.1 知识技能目标 |
3.1.2 数学思考目标 |
3.1.3 问题解决目标 |
3.1.4 情感态度目标 |
3.2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达成目标 |
3.2.1 总目标:概念转化 |
3.2.2 子目标:四维发展 |
4 知识炼制: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4.1 基础:明晰学生的原有概念体 |
4.1.1 学生原有概念体的作用 |
4.1.2 明晰学生原有概念体的方法 |
4.2 关键:设计相应的变构教学环境 |
4.2.1 变构教学环境的参数 |
4.2.2 设计变构教学环境的框架 |
4.3 要点:评价反思学生的概念体转化情况 |
4.3.1 评价反思学生概念体转化情况的作用 |
4.3.2 检验学生概念体转化情况的方法 |
4.4 保障:具备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
4.4.1 教师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
4.4.2 学生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
5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及其有效性验证 |
5.1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构建 |
5.1.1 教学模式图示 |
5.1.2 教学模式操作要领 |
5.2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验证 |
5.2.1 研究设计 |
5.2.2 研究实施 |
5.2.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3)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 |
1.1.3 思维导图运用于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思维导图 |
2.1.2 乡村初中 |
2.2 理论基础 |
2.2.1 脑科学理论 |
2.2.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2.3 知识可视化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研究工具的说明 |
3.3.2 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3.3.3 教师访谈提纲 |
3.3.4 思维导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
3.3.5 学生访谈提纲 |
3.4 研究伦理 |
第4章 乡村初中数学学情调查 |
4.1 调查的说明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2 学生问卷调查 |
4.2.1 调查过程 |
4.2.2 问卷结果整理与分析 |
4.3 教师访谈 |
4.3.1 访谈过程 |
4.3.2 教师访谈实录 |
4.3.3 访谈结果分析 |
4.4 调查结论 |
第5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对策 |
5.1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模式 |
5.1.1 知识梳理型思维导图 |
5.1.2 问题解决型思维导图 |
5.2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
5.2.1 学生中心原则 |
5.2.2 核心词原则 |
5.2.3 个性化原则 |
5.2.4 联想原则 |
5.2.5 灵活原则 |
5.3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
5.3.1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新授课的使用方法 |
5.3.2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使用方法 |
5.3.3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习题课中的使用方法 |
第6章 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应用 |
6.1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情况 |
6.1.1 教学内容 |
6.1.2 教学过程 |
6.2 教学应用案例 |
6.2.1 案例的选择 |
6.2.2 案例一:认识思维导图 |
6.2.3 案例二:新授课——一元一次不等式 |
6.2.4 案例三:复习课——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6.2.5 案例四:习题课——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6.3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效果的分析 |
6.3.1 数学成绩的比较 |
6.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6.3.3 学生访谈结果 |
6.3.4 学生作品的分析 |
6.4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思维导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E Y县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
(二)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
(三)基于实际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思考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重难点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思维导图内涵 |
(一)思维导图概念 |
(二)思维导图特征 |
(三)思维导图类型 |
(四)思维导图绘制 |
二、理论基础 |
(一)脑科学理论 |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设计 |
一、思维导图应用设计原则 |
(一)因材施教原则 |
(二)开放性原则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对象 |
四、工具编制 |
(一)学生调查问卷编制 |
(二)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五、行动研究方案 |
(一)行动研究内容 |
(二)行动研究方案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前的准备 |
(一)准备阶段一 |
(二)准备阶段二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设计理念 |
(二)制定计划 |
(二)实施计划 |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
(四)行动改进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设计理念 |
(二)制定计划 |
(三)实施计划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 |
(四)行动改进 |
四、第三轮行动研究 |
(一)设计理念 |
(二)制定计划 |
(三)实施计划 |
(四)行动研究小结 |
六、教学效果反馈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一)提高数学单元复习的效率 |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三)优化教师的教学 |
二、研究启示 |
(一)转变教师对单元复习课的观念 |
(二)提高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
(三)加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训练 |
三、研究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5)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基于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
3.目前与思维导图有关的案例研究较少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析 |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特征 |
1.思维导图的概念 |
2.思维导图的特点 |
3.思维导图的绘制 |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 |
2.知识可视化 |
(三)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关联 |
1.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
2.思维导图符合数学教学理念 |
3.思维导图符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 |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
1.趣味性原则 |
2.结构性原则 |
3.过程性原则 |
4.发展性原则 |
(五)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体系构建 |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目标 |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内容 |
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
4.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评价 |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审视 |
(一)调查方法 |
(二)数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样态 |
1.教学准备 |
2.教学活动 |
3.教学评价 |
(三)数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经验特色 |
1.分年级段区分应用侧重点 |
2.针对不同内容探索应用方式 |
3.创设情境增强应用的趣味性 |
4.进行作品展示提升应用效果 |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目标在落实中存在偏差 |
2.教学过程容易形式化 |
3.教学结果反思不足 |
4.教学评价开展简单化 |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1.教师观念和能力的制约 |
2.小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 |
3.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引领不足 |
四、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改善策略 |
(一)教师应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 |
1.教师转变思维导图的教学观念 |
2.教师自主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 |
3.教师提高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技能 |
(二)学生应提高思维导图应用的主动性 |
1.学生应进行积极学习 |
2.学生应增加自我反思 |
(三)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 |
1.提供多种相关的学习途径 |
2.加强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管理 |
(四)优化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活动 |
1.定位教学目标,指向思维核心 |
2.注重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
3.完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发展 |
4.加强反思意识,优化教学效果 |
五、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反思与展望 |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未来展望 |
1.融合数学学科的本体属性 |
2.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层价值 |
3.彰显应用的适切性与个性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B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C 课堂观察记录表 |
致谢 |
(6)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学课程标准对深度学习的聚焦 |
1.1.2 国际数学教育重视“深度学习” |
1.1.3 深度学习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浅层学习 |
1.2.2 深度学习 |
1.2.3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思路 |
1.5.1 研究计划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 |
2.1.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2.1.2 国内有关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研究 |
2.1.3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关系研究 |
2.2 数学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元认知理论 |
3.2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3.3 建构主义理论 |
3.3.1 建构主义知识观 |
3.3.2 建构主义学习观 |
3.3.3 建构主义教学观 |
3.4 学习迁移理论 |
3.5 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的目的 |
4.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4.2.1 学校的选取 |
4.2.2 学生的选取 |
4.3 研究的方法 |
4.3.1 文献法 |
4.3.2 问卷调查法 |
4.3.3 访谈法 |
4.3.4 案例分析法 |
4.4 研究工具 |
4.4.1 编制数学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问卷 |
4.4.2 问卷信度分析 |
4.4.3 问卷效度分析 |
4.4.4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选取 |
4.4.5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4.6 访谈提纲的设计 |
4.5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4.5.1 资料的收集 |
4.5.2 资料的整理 |
4.6 研究的伦理 |
4.7 小结 |
第5章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调查与分析 |
5.1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现状分析 |
5.1.1 数学深度学习现状的整体得分统计 |
5.1.2 数学深度学习现状的各维度得分统计 |
5.1.3 高中三个年级深度学习现状比较分析 |
5.1.4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深度学习现状分析 |
5.1.5 数学深度学习现状的调查结论 |
5.2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
5.2.1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整体得分统计 |
5.2.2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影响因素的各维度具体得分统计 |
5.2.3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5.2.4 不同性别的数学深度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
5.2.5 数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结论 |
5.3 访谈材料的整理与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促进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
6.1 促进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
6.1.1 合理设置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
6.1.2 教学方式多变,倡导个性教育 |
6.1.3 注重评价反思,培养学生思维 |
6.1.4 利用数学资源,发挥学生优势 |
6.1.5 注重复习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
6.1.6 增强教学管理,合理增加难度 |
6.1.7 拉近师生距离,促进深度学习 |
6.2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案例 |
6.2.1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教学设计 |
6.2.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
6.2.3 “导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
6.3 促进高中生深度学习的建议 |
6.3.1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
6.3.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6.3.3 注重师生交流合作 |
6.3.4 “学”与“思”相互促进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1.1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结论 |
7.1.2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7.2.1 研究的创新点 |
7.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 |
附录C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学科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
2.2 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
2.3 文献总结 |
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数学复习课 |
3.1.2 教学策略 |
3.2 理论基础 |
3.2.1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3.2.2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
3.2.3 数学多元表征理论 |
4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调查工具 |
4.3 调查过程 |
4.4 调查结果 |
4.4.1 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
4.4.2 学生复习课学习感受 |
4.4.3 教师复习课教学现状 |
4.4.4 课堂观察结果 |
4.4.5 教学现状总结 |
5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
5.1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准备策略 |
5.1.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
5.1.2 选择合适的复习内容 |
5.2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施策略 |
5.2.1 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 |
5.2.2 一题多变,进行题组复习 |
5.2.3 一题多解,发散数学思维 |
5.2.4 多题一解,识别习题模型 |
5.2.5 解后反思,深化数学认知 |
5.2.6 学以致用,内化解题方法 |
6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 |
6.1 “平行四边形”的单元复习课 |
6.1.1 教学准备 |
6.1.2 教学实施 |
6.2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不等式”的专题复习课 |
6.2.1 教学准备 |
6.2.2 教学实施 |
6.3 案例设计总评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 B:关于学生的访问提纲 |
附录 C:关于教师的访问提纲 |
致谢 |
(8)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登上时代舞台,亟待学科落实 |
1.1.2 逻辑推理素养切合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命题教学联系紧密 |
1.1.3 逻辑推理素养急需学科落实、新课标下命题教学亟待变革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逻辑推理的相关研究 |
2.1.1 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
2.1.2 逻辑推理能力 |
2.1.3 逻辑推理素养 |
2.2 数学命题的相关研究 |
2.2.1 数学命题 |
2.2.2 数学命题的教学 |
2.3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相关研究 |
3 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3.1.1 逻辑推理素养的内涵 |
3.1.2 逻辑推理素养的外延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波利亚的合情推理模式 |
3.2.2 情境认知理论 |
3.2.3 布鲁纳、萨奇曼发现——探究学习理论 |
3.2.4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4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对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要求 |
4.1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对命题引入的要求 |
4.1.1 问题情境性要求 |
4.1.2 学生主体参与性要求 |
4.2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对命题证明的要求 |
4.2.1 逻辑推理知识准备性要求 |
4.2.2 证明思路、方法多样性要求 |
4.2.3 过程性要求 |
4.3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对命题应用的要求 |
4.3.1 变式多样性要求 |
4.3.2 现实应用性要求 |
4.4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对命题体系构建的要求 |
4.4.1 联系与整体性要求 |
4.4.2 交流、反思性要求 |
5 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5.1 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测试 |
5.1.1 测试目的及对象 |
5.1.2 测试工具 |
5.1.3 测试的实施 |
5.1.4 测试结果分析 |
5.2 教师访谈 |
5.2.1 访谈目的及对象 |
5.2.2 访谈提纲 |
5.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3 课堂观察 |
5.3.1 观察目的及对象 |
5.3.2 观察提纲 |
5.3.3 观察的过程 |
5.3.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5.4 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发展现状结果分析 |
6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的策略 |
6.1 创设真实丰富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参与性,引入数学命题 |
6.2 猜证结合、多样论证,强化语言转换,明确数学命题 |
6.2.1 运用猜想-论证式探索模式,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
6.2.2 选择变化多样的论证方法,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6.2.3 强化数学语言间的逻辑转换,增强学生逻辑表达能力 |
6.3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一题多思路的引导,应用数学命题 |
6.3.1 设计和寻求典型的生活实际应用,夯实学生数学推理知识 |
6.3.2 利用对一题多种思路的引导,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6.4 采用“关系图”、体现过程,强调命题梳理,构建数学命题体系 |
6.4.1 采用“概念-命题关系图“建构命题体系,培养学生联系与整体性逻辑思维能力 |
6.4.2 注重命题体系构建的过程性,逐渐完善学生的命题网络 |
6.4.3 强调课堂小结中学生对命题间关系的梳理,提升学生的逻辑交流与反思能力 |
7 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的案例及分析 |
7.1 案例1:《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 |
7.1.1 案例呈现 |
7.1.2 案例分析 |
7.2 案例2:《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1课时)》 |
7.2.1 案例呈现 |
7.2.2 案例分析 |
7.3 案例3:《平面三公理》 |
7.3.1 案例呈现 |
7.3.2 案例分析 |
8 研究结论与反思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反思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构成要素调查问卷 |
附录 B:高中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测试题 |
附录 C:访谈内容 |
附录 D: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9)初中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核心素养 |
2.1.1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 |
2.1.2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
2.2 数学抽象素养 |
2.2.1 数学抽象素养的涵义 |
2.2.2 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
2.3 相关学习与教学理论 |
2.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3 APOS理论 |
第三章 初中数学抽象素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教师的调查问卷及分析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确定 |
3.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1.4 数据整理方式 |
3.1.5 调查结果分析 |
3.2 学生的调查问卷及分析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调查对象确定 |
3.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4 数据整理方式 |
3.2.5 调查结果分析 |
3.3 调查结果 |
第四章 初中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建构 |
4.1 宏观教学策略 |
4.2 新授课教学策略 |
4.2.1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 |
4.2.2 .重视信息技术,融合课程 |
4.2.3 重视数学语言,加深理解 |
4.2.4 巧妙设计问题串,激活思维 |
4.3 习题课教学策略 |
4.3.1 精心设计练习,训练思维 |
4.3.2 合理运用变式,掌握本质 |
4.3.3 细化应用情境,触类旁通 |
4.3.4 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思维 |
4.4 复习课教学策略 |
4.4.1 问题驱动,巩固基础 |
4.4.2 构建知识体系,整体巩固 |
4.4.3 反思归纳,提高能力 |
4.4.4 学生主体,民主合作 |
第五章 初中直观想象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
5.1 《函数的概念》新授课 |
5.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习题课教学 |
5.3 《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对“数学抽象”认识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2.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备考分析 |
2.1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
2.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对高三学生的要求 |
2.3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对高三教师的教学要求 |
3.高三数学复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高三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2 高三教学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4.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
4.1 教学策略构建的理论依据 |
4.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策略 |
4.3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策略 |
4.4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命题评价 |
5.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在数学复习中引导学生反思、整合、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D]. 张碧霞. 东华理工大学, 2021(02)
- [2]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D]. 汤子煣.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D]. 刘翔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刘桃桃.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赛赛. 河南大学, 2020(02)
- [6]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调查研究[D]. 顾金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 周稞.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8]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研究[D]. 王艳.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9]初中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函数为例[D]. 孙琳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策略研究[D]. 王真.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