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兔同笼问题新解(论文文献综述)
葛元霄[1](2021)在《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在数字时代,计算思维正成为学生极为重要的核心素养,而算法教学作为其重要的实现途径,日益受到重视。当前,虽然算法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内容,但其实际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高中算法教学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变构学习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其基本思想与算法教学具有很好的契合性,根据变构学习模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成果,该理论也可能成为算法教学有效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对高中算法教学展开行动研究,旨在基于变构学习模型探索一套适用于高中算法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一是梳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算法教学内容。首先,分析高中算法教学目标,将其分为四个方面:算法内在逻辑、算法知识、算法应用、算法观念,其共同服务于以计算思维为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结合教材章节内容,梳理得出高中算法知识体系主要内容:算法含义及其特征、算法描述、基本结构、算法语句和算法实现。同时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将其作为学生已有概念体调查的一个重要依据。二是初步构建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设计模式。首先,从变构学习模型出发,结合算法教学的自身特点,总结得到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算法教学过程。其次,基于以上工作,在变构学习模型,尤其是变构教学环境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四条教学设计策略:基于认知,理清脉络;创设情境,多重对质;多重符号,表征算法;调用新知,反思精致。最后,依据算法教学过程和算法教学策略,初步构建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设计模式。三是通过三轮行动研究,修正了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设计模式。本文针对算法模块的主要知识点,设计了三个单元、八篇教学案例,进行了三轮教学行动研究,并及时进行反思与修正。最后,采用测试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证明了变构学习模型在算法教学中的有效性,进一步修正高中算法教学设计模式。本研究为一线教师进行算法的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和学生突破高中算法学习中的重难点。同时,以此为基础,未来可以探究变构学习模型在其他知识模块中的运用,以期进一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教学实践亦会不断丰富和完善变构学习模型理论,丰富学习科学的研究。
刘习[2](2021)在《HPM视角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中,“方程思想”一直是一以贯之的。在小学阶段,方程的主要用途是把原来的未知数值用一些未知数来代替,直接列等式进行计算。对于简单的计算问题,方程的优越性可能并不明显,但因其具有通用性,往往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能体现其优越性。在初中阶段的方程组,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更加夺目,但如何让学生爱上方程的课堂,更好的体会解方程中的“消元思想”一直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HPM(History Pedagogy of Mathemat)ics领域近年来受到相关学术界学者的普遍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体验。已有研究表明,用数学史融入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对某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了教师对数学史融入教学的看法以及应用情况、学生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有以下几点发现:(1)数学教师对数学史融入到实际课堂的认可度较高但实际应用率较低;(2)此方式未被普遍用到课堂中的主要原因为教师自身对数学史知识了解的有限性以及缺少可参考的案例;(3)当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比如学生对“消元思想“不理解”,对方程组不能够灵活应用等。为了探讨此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理解方面和部分情感态度方面的影响,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案例,本研究选取七年级两个平行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皮亚杰认识发生论、历史相似性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HPM教学设计原则方法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应用的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资料、课堂教学实录等材料作为研究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史料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解方程组的本质“消元”有一定的正面的影响,学生即使在未用规范步骤解方程组的情况下也能相对较好的运用“消元思想”解决方程组问题;(2)大多数学生对方程组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且认可数学史融入方程组教学对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有一定帮助;在课堂中此方式能比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于数学课的态度有一定的正向的变化。
金成豪[3](2020)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英国着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创造的思维工具。大量研究证实,思维导图对于记忆、理解、信息管理、思维激发、思维整理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在各行业,特别是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数学学科对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开展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三部分的内容,包括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和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验研究。本文首先对思维导图的概念、本质、功能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研究设计,提出了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研究变量和研究方案;其次,针对初中数学新知教学、习题教学和复习教学,分别基于思维导图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施,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评估;最后,通过总结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2)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评价;(4)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联系观念的结论。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张丽娟,孙秀萍[4](2020)在《“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评析》文中研究指明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教材简析:"鸡兔同笼"问题编排在"数学广角"中,意在借助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范敏[5](2019)在《解析“鸡兔同笼”问题中存在的“惯性假设思想”》文中提出鸡兔同笼内容已从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放到新版四年级教材中,将方程的解法置之度外,且提出运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此类题型,其难度可想而知,有增无减.笔者就运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教师及学生暴露的常见问题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究.
蒙泽颖[6](2019)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广角”单元中的教材例题结合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历,思维含量很高。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跟学生们阐释某种思想方法,而是在老师自己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后,通过学生自我体验,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高年级的同学与低年级的同学相比,思维能力相对强些,因此在教材中的“数学广角”设定中会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有所不同。许多高年级的数学老师感叹:数学广角太难教学了,学生的作业效果特别差,教学效果确实不理想。本论文落脚点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的教学,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界定为:人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首先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其次探讨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用。最后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希望把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广角”联系起来,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提高“数学广角”的教学有效性。论文的框架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教学的现状。第三部分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改进。对教材中“数学广角”单元进行内容分析与梳理,及阐述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从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第六部分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以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为核心;合理创设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感悟数学思想,以活动体验为探究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以层层深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深入研究改进自身教学等几方面探讨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曾淑桢[7](2019)在《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数学建模是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抽象概括,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图表等表达问题和建立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素养。数学建模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途径,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建模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模型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数学建模相关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的建构方法以及开展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为解决当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引导和建议。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对该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探讨了数学建模对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的作用,解释了小学数学建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论述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的建构方法,并结合教学案例对建模教学的建构策略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提出六点教学建议:在情境中充分感知模型;简化问题合理进行模型假设;挖掘本质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探索多元求解模型的方法;联系实际检查模型有效性;回归生活应用建模成果。
杨焱荔[8](2019)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F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今天,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是否适应了数学课标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值得研究和反思。本次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小学中年级学生与数学内容的特点,其中从感知与思维、一般认知特点和数学认知特点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小学中年级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分析两个方面介绍了小学中年级数学内容特点。采取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进入保定市F小学搜集资料,观察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与学生互动的信息,了解教师对于因材施教的认识和实践等。研究分析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的现状,发现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对因材施教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教学理想与教学现实存在落差,有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因材施教”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但是当问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时,教师能够说出自己因材施教的表现。经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当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中存在的问题有: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感;教师的关注存在偏差。经过分析,发现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在因材施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教师没有将因材施教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效地结合,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矛盾。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原因分析等,提出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的对策建议:深入了解学情;改进班级授课形式,可以采用分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深度加工教学内容,包括深度加工课堂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
李帅[9](2019)在《“牛吃草”和“鸡兔同笼”——换个角度看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不要先入为主!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但小时候最喜欢的是数学,记得那时候学奥数,"牛吃草"和"鸡兔同笼"是我最大的阻力。现在细想起来,并不是因为它的难度,而是因为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在作怪,让我一开始就觉得它很难,从而使我失去了学习它并解决它的信心。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失败在于缺乏对于未知事物探索的勇气,并且我们的心理大多数处在一个盲从的状态下,就是
高凌乾[10](2018)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设计》文中提出1内容与分析1.1教学内容"鸡兔同笼"是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节,本节安排1个课时,通过这一经典名题,让学生经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利用实例练习与闯关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乐趣。1.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具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
二、鸡兔同笼问题新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兔同笼问题新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算法教学日益受重视 |
1.1.2 高中算法教学的困境 |
1.1.3 算法教学的方案寻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变构学习的研究现状 |
1.2.2 算法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变构学习模型的相关概念 |
2.1.1 变构学习 |
2.1.2 概念体 |
2.1.3 知识炼制 |
2.1.4 变构教学环境 |
2.2 变构学习模型的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 |
2.2.2 巴什拉的认识论障碍 |
2.2.3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
2.3 变构学习模型的理论内涵 |
3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设计与应用实例 |
3.1 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
3.1.1 教学目标分析 |
3.1.2 教学内容分析 |
3.1.3 学习者分析 |
3.1.4 教学过程设计 |
3.1.5 教学策略设计 |
3.1.6 教学评价设计 |
3.1.7 教学设计模式 |
3.2 教学设计实例 |
3.2.1 实例一:《算法基础知识》 |
3.2.2 实例二:《算法基本结构》 |
3.2.3 实例三:《典型算法》 |
4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实践 |
4.1 教学实践准备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1 制定计划 |
4.2.2 行动实施 |
4.2.3 课堂观察 |
4.2.4 行动反思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1 制定计划 |
4.3.2 行动实施 |
4.3.3 课堂观察 |
4.3.4 行动反思 |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1 制定计划 |
4.4.2 行动实施 |
4.4.3 课堂观察 |
4.4.4 行动反思 |
4.5 实践效果分析 |
4.5.1 测试试卷分析 |
4.5.2 问卷调查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算法教学前测试题 |
附录二:第二轮行动研究算法教学前测试题 |
附录三:第三轮行动研究算法教学前测试题 |
附录四:算法教学后测试题 |
附录五: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六: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七:课堂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八:《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
附录九:《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
附录十:《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 |
附录十一:《周而复始的循环——计数循环》教学设计 |
附录十二:《枚举算法》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HPM视角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HPM理论综述 |
2.2 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相关研究 |
2.3 数学史融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研究现状 |
2.4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数学史融入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现状 |
3.1 访谈内容与分析 |
3.2 调查内容与分析 |
第四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历史及教学 |
4.1 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
4.2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
4.3 教材中的数学史 |
第五章 HPM视角下教学设计 |
5.1 HPM视角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 |
5.2 HPM视角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
第六章 实验设计与实施 |
6.1 实验设计 |
6.2 实验目的 |
6.3 实验对象 |
6.4 实验变量 |
6.5 实验工具 |
6.6 实验过程 |
第七章 研究结果分析 |
7.1 问卷信度及效度 |
7.2 综合分析结果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启示及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 |
致谢 |
(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
1.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思维导图 |
2.1.2 思维导图的本质 |
2.1.3 思维导图的功能 |
2.1.4 思维导图的教学功能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脑科学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知识可视化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思维导图研究现状 |
2.3.2 国内思维导图研究现状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1.1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3.1.2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增进师生思维过程的交流 |
3.1.3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变量 |
3.4 研究方案 |
第4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新知教学 |
4.1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新知教学设计 |
4.1.1 教学目的 |
4.1.2 教学原则 |
4.1.3 教学策略 |
4.2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新知教学实施 |
4.2.1 样本背景特征 |
4.2.2 微型实验设计 |
4.2.3 教学过程实录 |
4.3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新知教学检测 |
4.3.1 测验结果分析 |
4.3.2 调查问卷分析 |
4.3.3 访谈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习题教学 |
5.1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习题教学设计 |
5.1.1 教学目的 |
5.1.2 教学原则 |
5.1.3 教学策略 |
5.2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习题教学实施 |
5.2.1 样本背景特征 |
5.2.2 微型实验设计 |
5.2.3 教学过程实录 |
5.3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检测 |
5.3.1 测验结果分析 |
5.3.2 调查问卷分析 |
5.3.3 访谈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复习教学 |
6.1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复习教学设计 |
6.1.1 教学目的 |
6.1.2 教学原则 |
6.1.3 教学策略 |
6.2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实施 |
6.2.1 样本背景特征 |
6.2.2 微型实验设计 |
6.2.3 教学过程实录 |
6.3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复习教学检测 |
6.3.1 测验结果分析 |
6.3.2 调查问卷分析 |
6.3.3 访谈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1.1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
7.1.2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
7.1.3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
7.1.4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联系观念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反思 |
7.3.1 基于思维导图教学功能的反思 |
7.3.2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
7.4 建议 |
7.4.1 更新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
7.4.2 建立深层高位的学习目标 |
7.4.3 创设激发思考的问题情景 |
7.4.4 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 |
7.4.5 构建有创造性的意义联系 |
7.5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新知课5分钟小检测 |
附录 B:新知课对比试验组学生前、后测成绩 |
附录 C:新知课教学应用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 D:习题课5分钟小检测 |
附录 E:习题课学生前、后测成绩 |
附录 F:习题课教学实践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 G:复习课学生前、后测成绩 |
附录 H:复习课教学实践效果调查学生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数学广角 |
(二)数学思想方法 |
(三)教学策略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对数学广角内容的认知和态度 |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
(三)教学方式 |
(四)教学实施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数学广角”重视程度不够,欠深入的教学研究 |
(一)一些老师忽略了数学广角教学 |
(二)老师没有深入研究数学广角教材内容 |
(三)老师并不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广角的具体要求 |
二、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再分析不足 |
(一)老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数学广角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学流程比教学目标要重要 |
(二)设定数学广角教学目标是借鉴参考书或其他教材资料的 |
(三)老师没有综合全面地去分析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 |
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
(一)老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且根深蒂固 |
(二)教学方式多以讲授法为主 |
(三)“备学生”不透彻,课堂思考难度大,学生参与面小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认识不准,对数学思想方法缺乏提炼 |
二、不会处理教材,未能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 |
三、教师自身缺乏数学思想知识 |
四、教师对渗透数学思想教学停留在表面,淡化了问题的解决过程 |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改进 |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的教学要求 |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分析与梳理 |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教学目标的定位 |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涉及的相关数学思想方法 |
二、从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一)《植树问题》的教学实施 |
(二)《数与形》的教学实施 |
第六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为核心 |
二、合理创设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 |
三、感悟数学思想,以活动体验为探究形式 |
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以层层深入拓展学生思维 |
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深入研究改进自身教学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7)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 |
第二节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
第二章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调查现状与分析 |
第二节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
第三章 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建构 |
第一节 创设建模教学情境的策略 |
第二节 分析建模问题的策略 |
第三节 假设模型的策略 |
第四节 建立模型的策略 |
第五节 求解模型的策略 |
第六节 检验模型的策略 |
第七节 应用模型的策略 |
第四章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
第二节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在情境中充分感知模型 |
第二节 简化问题合理进行模型假设 |
第三节 挖掘本质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
第四节 探索多元求解模型的方法 |
第五节 联系实际检验模型有效性 |
第六节 回归生活应用建模成果 |
结语 |
附录1 《小学教师数学建模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2.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诉求 |
3. 对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1. 小学中年级 |
2. 因材施教 |
(五) 文献综述 |
1. 国内相关研究 |
2. 国外相关研究 |
3. 已有研究评述 |
(六) 理论基础 |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与数学内容的特点分析 |
(一) 小学中年级学生特点分析 |
1. 一般认知特点 |
2. 数学认知特点 |
(二) 小学中年级数学内容特点分析 |
1. 小学中年级数学学科特点 |
2. 小学中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分析 |
三、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的现状调查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工具 |
(三) 调查实施 |
(四) 调查现状分析 |
1. 教师对因材施教的认识分析 |
2. 教师因材施教的实践分析 |
四、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
1. 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 |
2. 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感 |
3. 教师的关注存在偏差 |
(二)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因材施教理念与教学实践没有有效结合 |
2.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矛盾 |
五、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对策 |
(一) 深入了解学情 |
(二) 改进班级授课形式 |
1. 采用分层教学 |
2. 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
(三) 深度加工教学内容 |
1. 深度加工课堂教学内容 |
2. 深度加工练习内容 |
六、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牛吃草”和“鸡兔同笼”——换个角度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要先入为主! |
二、“我们让”固有思维的改变 |
三、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 |
四、鸡兔同笼问题新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高中算法教学实践探索[D]. 葛元霄. 扬州大学, 2021(09)
- [2]HPM视角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研究[D]. 刘习.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D]. 金成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7)
- [4]“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评析[J]. 张丽娟,孙秀萍.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02)
- [5]解析“鸡兔同笼”问题中存在的“惯性假设思想”[J]. 范敏.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17)
- [6]小学高年级“数学广角”单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个案[D]. 蒙泽颖.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7]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研究[D]. 曾淑桢.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因材施教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F小学为例[D]. 杨焱荔.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9]“牛吃草”和“鸡兔同笼”——换个角度看问题[J]. 李帅. 基础教育论坛, 2019(12)
- [10]“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设计[J]. 高凌乾.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