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起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的观察

食管起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的观察

一、食道调搏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梁宇明[1](2020)在《TLR4介导NLRP3炎症小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颤动易感性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舒成霖[2](2017)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在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中表达水平及分布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建立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研究心房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水平及分布的变化,从而探讨交感性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建立交感性心房颤动模型,健康幼犬15只,雌雄不分,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1.对照组(Control组),将实验犬心脏取出后,快速连接至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仪,予台氏液灌流,持续约1h。快速心房起搏组(rapid atrial pacing,RAP组),灌流方法同Control组,仅在灌流时用电生理刺激仪以800次/min频率起搏30s,共30次。异丙肾上腺素灌流组+快速心房起搏组(isoprenaline+rapid atrial pacing,ISO+RAP组),以含0.1umol/L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的改良台氏液灌流心脏,余同RAP组。(1)在离体灌流状态下,通过快速心房起搏构建拟交感性房颤模型。各组分别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ERP)和记录各组的房颤诱发率的情况。实验结束后,取左心房组织固定,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心房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观察拟交感效应对快速起搏离体心脏的影响。(2)取部分左心房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心房肌中总Cx43的含量及磷酸化Cx43的含量,Q-PCR检测Cx43mRNA表达量,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心房肌组织Cx43的分布变化,凋亡试剂盒检测心房肌组织的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检测心房肌线粒体形态的变化,荧光比色法检测心房肌线粒体ROS的生成量。结果(1)各组所测得的AERP中,Control组和RAP组无显着差别(P>0.05),ISO+RAP组AERP则显着缩短(P<0.05);ISO+RAP组可成功诱发房颤,而Control组及RAP组均无法诱发房颤;与Control组比较,RAP组及ISO+RAP组NGF和TH的含量及分布均增多,ISO+RAP组高于RAP组。(2)与Control组比较,RAP组及ISO+RAP组Cx43及磷酸化Cx43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Control组比较,RAP组Cx43分布呈明显侧向化,线粒体轻度肿胀,基质完整,ISO+RAP组Cx43呈点状散在分布,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基质透明;ISO+RAP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及线粒体ROS生成量均显着高于RAP组及Control组(P<0.05),而RAP组则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1.通过异丙肾上腺素灌流模拟交感神经兴奋效应,可以显着缩短心房肌的动作电位时程,表现为AERP时程缩短。2.单纯的高频心房起搏在本实验持续的时间内无法诱发房颤,而在拟交感效应下则可以成功诱发,成功构建拟交感性房颤模型。3.在交感性心房颤动中,交感神经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效应,引起Cx43的重构与下调,从而介导心房颤动的发生。

梁宇鹏[3](2015)在《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配穴规律数据挖掘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阵发性室上速)是常见的心律紊乱性疾病,有许多的临床资料报导针刺快速终止心动过速的作用。目前积累了较多的文献资料,有必要采用数据挖掘来整理文献资料穴位选择的规律,并验证这种治疗的有效性及机制。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对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并应用心内电生理的检查方法探究针刺对阵发性室上速电生理的影响。方法:本文先是对文献进行研究,检索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预处理后,应用SPSS clemintine 12.0的关联规则分析选用穴位关联性,以及经络、特定穴、穴位分布情况。第二部分是针刺内关穴对程序刺激诱发的室上速影响的预研究,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室上速患者心率及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总共有57篇,共有62个穴位被选用,穴位使用总频数为170次,其中内关穴被选用43次,约占25.29%,其后依次是神门、足三里、心俞、巨阙、膻中穴等,前三条关联规则分别为:内关穴=>神门;内关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心俞穴。2.穴位归经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阳阴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前三条关联规则分别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3.从特定穴应用的频率分析,以络穴、八脉交会穴、五输穴、原穴、募穴、俞穴为主,而五输穴中以输穴、合穴为主。所有穴位中有74.12%为特定穴。前三条规则分别为:八脉交会穴=>络穴;络穴=>八脉交会穴;输穴=>原穴。4.经程序电刺激诱发室上速后,11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在针刺内关穴后第7分钟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0例患者经过针刺内关穴后心率及心脏传导功能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了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配穴规律,其中以内关穴使用最为频繁,体现了中医“厥阴心包代心受邪”的学说,内关穴与神门穴的配伍体现了“原络配穴”的特色,而心俞穴、巨阙穴、膻中穴配伍体现了“俞募配穴”的特点。第二部分,针刺双侧内关穴未能终止程序电刺激诱发的室上速,对患者心率及传导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究。

谷世奎[4](2010)在《小鼠增龄模型心房易损性及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血栓栓塞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AF常伴发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其发病的电生理及组织学机制已经进行广泛的研究。年龄与AF发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老龄者(>65岁)AF的发病率显着增加,其发病机制与以上疾病状态不尽相同。目前,有关增龄性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动态变化及之间的联系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小鼠心房增龄性的电生理变化,并用超速起搏诱发小鼠AF及房性心动过速,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小鼠心房肌胶原纤维含量在增龄过程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1、4、10月龄的雄性昆明小鼠共40只,正常饲养,分别成长至月龄为1月、8-9月、20月时纳入实验,排除饲养及实验中意外死亡者10只。30只小鼠,体重28.9-67.8g,进入实验分析,按不同月龄分为幼龄组11只(1月)、中年组11只(8-9月)、老龄组8只(20月)。对不同组别的小鼠,电生理记录仪监测小鼠心电图,测定窦性心动周期(sinus cycle length, SCL)、P波持续时间(Pwave duration,PWD),经食道心房起搏测定不同月龄小鼠的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 node recovery time, 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orrected sinus node recovery time, CSNRT),并用短阵快速起搏心房的方法诱发AF及房性心动过速。开胸取小鼠左、右心房,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对心房肌胶原纤维沉积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老龄组PWD(24.3±1.3s)比幼龄组(18.3±1.6s)、中年组(19.3±1.5s)显着延长(P<0.05)。老龄组SNRT 100ms及CSNRT 100ms均比幼龄组、中年组显着延长(P<0.05)。各月龄组小鼠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分别为:幼龄组27.3%、中年组72.7%、老龄组87.5%。随着月龄增加,小鼠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有依次增加的趋势,中年组、老龄组分别与幼龄组相比,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着增加(P<0.05)。但对各组间,AF的总诱发率及每次AF持续时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小鼠左、右心房纤维含量随着年龄增加。各组间,右心房纤维含量均大于左心房(P<0.05)。左心房胶原含量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幼龄组0.67%(0.26%-1.52%);中年组1.19%(0.83%-2.09%);老龄组2.10%(1.62%-2.91%,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胶原纤维含量与年龄正相关(P<0.05,r=0.592)。右心房胶原纤维含量各组间比较显示,老龄组及中年组比幼龄组显着增加[幼龄组2.02%(1.50%-3.20%);中年组3.68%(2.40%-5.60%);老龄组2.90%(1.78%-8.14%),P<0.05],并且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胶原纤维含量与年龄正相关(P<0.05,r=0.326)。结论:本研究显示:(1)老龄组PWD延长、SNRT100ms、CSNRT100ms延长、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着增加,提示老龄组心房内冲动传导延迟,窦房结功能障碍、心房易损性高。(2)左、右心房胶原纤维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与年龄正相关,为心房颤动的发生提供了病理基础。(3)经食道电极导管快速起搏心房是一种研究小鼠等小动物电生理特性及诱发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动过速的可行的动物模型,此方法简单、易行、无创,并有望对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及增龄相关AF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林创明[5](2008)在《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术前中医证型与原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规律,分析术前中医证型与术后疗效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中医辨证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课题调查广东省中医院2003年1月到2008年1月住院确诊病窦综合征并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人,共128例。所有资料从广东省中医院病案室的病例管理系统中查询得出。所有病例均详细了解病史,从记录的病例资料中于术前采集四诊资料,填写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辨证,术后第三天采集四诊资料,填写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辨证和症状疗效判断。统计128例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出现频率,分析各种证型与一般情况的关系、与病窦综合征原发病的关系、与植入起搏器的关系,以及各种证型与疗效的关系。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28例患者中,术前心气不足型30例、脾肾阳虚型28例、心阴亏虚型22例、阳虚瘀阻型28例、痰浊痹阻型20例,术后心气不足型12例、脾肾阳虚型24例、心阴亏虚型33例、阳虚瘀阻型25例、痰浊痹阻型34例。患者术前术后各中医证型组间性别行卡方检验,P>0.05;患者术前术后各中医证型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间分别用方差检验,P>0.05;患者术前的中医证型与原发病因间行卡方检验,P>0.05;患者术前术后的中医证型之间行卡方检验,P<0.01;患者术前各中医证型组间术后有效率行卡方检验,P>0.05,但术前心气不足型、阳虚瘀阻型术后愈显率与术前脾肾阳虚、心阴亏虚、痰浊瘀阻术后愈显率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关;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原发病因中以冠心病为主,本研究表明病窦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前的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心气不足、阳虚瘀阻为多,其它病因在本研究中的病例数较少,每个证型中的例数更少,意义不大;术前术后的中医证型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术前以心气不足、脾肾阳虚、阳虚瘀阻为主,术后则以心阴亏虚、痰浊痹阻为主,其中以心气不足型较术前明显减少,心阴亏虚型与痰浊痹阻型较术前有所增多,这可能与起搏器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中医“鼓舞心阳、补益心气”的作用,故对术后心气不足型明显减少,而气行则血行,故起搏器也能起到“化瘀通脉”的作用,故术后阳虚瘀阻型也有一定的减少;但起搏器相对人体毕竟为异物,且起搏器植入的过程为手术伤津耗气,故术后心阴亏虚型有所增多,加上外邪入侵,外邪引动内邪,故术后痰浊痹阻型有所增多;术前中医证型与术后疗效关系比较,表明术前证型为心气不足型和阳虚瘀阻型的术后愈显率较术前为脾肾阳虚型、心阴亏虚型和痰浊瘀阻型的术后愈显率高,但各术前中医证型与术后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这可能也与起搏器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中医的“鼓舞心阳、补益心气”,提高了心主血脉的功能,使脉来迟缓、心悸气短等心气虚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故对心气不足型疗效最为明显;而气行则血行,故起搏器也能起到“化瘀通脉”的作用,对阳虚瘀阻型的作用也较为明显;本病病位在心,故起搏器起到的鼓舞心阳、补益心气对各种证型导致的心阳、心气亏虚,心脉不通等均有疗效,本研究观察表明起搏器对心阴亏虚型和脾肾阳虚型及痰浊痹阻型也有效,也可能是通过该作用实现的。

刘廷筑,李羚,毛华,文美,杨永慕,须伍平[6](2004)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31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李森林,武海英,唐尚中,刘德润[7](2002)在《食道调搏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发生机制及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测定心房参数 ,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 ,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A)及心房相对不应期 (RRPA)用药前后变化。结果 :阵发房颤 36例 ,服用胺碘酮后显效 2 3例 ,有效 7例 ,显效 6例 ,显效组与有效组ERPA无显着差异P >0 .0 5 ,两组与无效组ERPA均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RRPA变化三组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结论 :ERPA缩短是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基础 ,胺碘酮有效控制阵发性房颤作用机理之一是延长ERPA ,胺碘酮无明显缩短RRPA作用。

二、食道调搏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道调搏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2)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在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中表达水平及分布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拟交感效应对快速起搏犬离体心脏心房的影响
    1.实验试剂与设备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缝隙连接蛋白43在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中表达水平及分布变化的研究
    1.实验试剂与设备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略词
综述 缝隙连接蛋白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配穴规律数据挖掘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古代中医对心悸病证治的研究
    二、当代中医对心悸病的证治的研究进展
    三、当代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四、阵发性室上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进展
    五、阵发性室上速治疗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发展
    六、针刺治疗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研究近况
    七、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针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配穴规律的数据挖掘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 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
        (二) 文献选穴的频数分析
        (三)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文献选穴规律分析
        (四)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经络、特定穴的配伍规律
    三、分析与讨论
        (一) 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的功效特点
        (二) 心俞穴、巨阙穴、膻中穴功效特点
        (三) 穴位分布特点分析
        (四) 小结
第三章 针刺内关穴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的影响
    一、临床资料
        (一) 基础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一) 针刺内关穴对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心率的影响
        (二) 针刺内关穴对AVRT的AH间期的影响
        (三) 针刺内关穴对AVRT的HV间期的影响
        (四) 针刺内关穴对AVRT的AV间期的影响
        (五) 针刺内关穴对AVNRT的AH间期的影响
        (六) 针刺内关穴对AVNRT的HA间期的影响
        (七) 针刺内关穴终止AVNRT患者1例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小鼠增龄模型心房易损性及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增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5)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研究
    (一)西医对病窦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1.实验研究
        2.病因研究
        3.病理与临床联系
        4.诊断学进展
        5.治疗进展
    (二)中医对病窦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1.中医对病窦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
        2.病窦综合征的辨证分型
        3.专方及自拟方治疗
        4.中成药治疗
    (三)总结
二、临床研究
    (一)立题依据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排除标准
    (五)疗效评定标准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结果
        1.病例资料
        2.调查结果
    (八)结论
    (九)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3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材料
    1.3 方法
2 结 果
    2.1 计置入双腔16台 (占总数52%) 、单腔15台。
    2.2 脉宽用0.48~0.54mV, 房、室电极参数如表1。
    2.3 并发症
    2.4 随访
3 讨 论
    3.1 目前,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是一项已广泛使用的、重要的心脏介入手段。
    3.2 2例囊袋问题均为糖尿病患者, 但血糖控制良好。
    3.3 在双腔组中有2例患者无心房参数。
    3.4 分析本组资料, 我们认为:

(7)食道调搏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前常规检查
    1.3 给药方法
    1.4 疗效判定
    1.5 随访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食道调搏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TLR4介导NLRP3炎症小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颤动易感性的作用研究[D]. 梁宇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20
  • [2]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在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中表达水平及分布变化的研究[D]. 舒成霖.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3]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配穴规律数据挖掘及疗效评价[D]. 梁宇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4]小鼠增龄模型心房易损性及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变化[D]. 谷世奎.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3)
  • [5]病窦综合征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 林创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6]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31例分析[J]. 刘廷筑,李羚,毛华,文美,杨永慕,须伍平. 贵州医药, 2004(08)
  • [7]食道调搏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J]. 李森林,武海英,唐尚中,刘德润.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06)

标签:;  ;  ;  ;  ;  

食管起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电生理参数变化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