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祖希[1](2021)在《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学术基础与研究指向——从教研活动的双重属性说起》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具有从教学实践到教育理论、从教育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双重属性。中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研的学术基础除了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之外,包括基本的数学教育学术规范、基本的数学教育理论素养、基本的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基本的数学教育写作能力;研究指向包括上好数学课、教好学生、解(命)好数学题、写好文章。夯实"四基",追求"四好",处理好教与研的关系,做好实践与理论的融合,是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孙林坡[2](2021)在《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微积分、几何学以及较为深入的代数学和它们之间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被称为高等数学。在高等学校教育理工科教学中高等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中学数学在经历一系列改动之后与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也日渐清晰,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将中学数学知识与高等数学衔接起来,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吴颖康,周乐,刘祁[3](2021)在《职初教师视角下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的实用性调查和需求分析——基于某师范大学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进行师范专业课程改革以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职初教师的立场出发,对其所经历的师范生培养课程进行实用性调查和需求分析能为该问题的解答提供来自一线实践者的观点.以毕业于某师范大学数学师范专业的185名职初数学教师为对象,以问卷加访谈的方式展开探索性调查,以期发现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合理制定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方案提供建议.研究发现,这些职初数学教师认为数学类课程和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实用性程度要明显高于一般教育类课程和公共课程;他们在数学教学知识、数学教学实践与技能、班级管理、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的联系、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心理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需求.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要关注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鼓励用教学案例联系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加强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设置,关注数学教师的"双重遗忘"现象,并充分认识教师专业的发展性要求.
王海青,曹广福[4](2021)在《从《原本》谈中学平面几何课题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平面几何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学习基础.研究探讨了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其基本思想,梳理了欧几里得《原本》的编写特色与风格及其重要数学思想,剖析了平面几何教学内容结构与教材编排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学平面几何模块教学内容进行课题式教学设计探索.基于对平面几何模块内容的总揽,重点探讨其中两个子课题的教学设计思路,即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探究起点的课题式教学设计、凸显"勾股定理"重要价值的课题式教学设计.
曹一鸣,代钦[5](2021)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教科书中的数学史》文中研究说明数学史是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悟数学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同时期的数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参照历史分期,分别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每个阶段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教科书中数学史的内容、呈现方式和要求等。
蒋双,赵思林,李红霞[6](2021)在《中学数学教师怎样理解数学》文中认为理解数学的素养是中学数学教师基础性的数学核心素养。理解数学包括对"数学的定义""数学的特点""数学化""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发现创造机制"等内容的理解。中学数学教师理解数学素养的生成路径有:运用"高观点"深度理解中学数学知识;研读中学数学着作特别是中学数学期刊;做中学数学知识和问题的专题研究;积极参加与中学数学相关的讨论交流活动。
赵萍,尤利华,刘秀湘[7](2021)在《基于“一生一优课”的教育硕士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文中指出针对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实践教学薄弱的现象,提出"一生一优课"的教学模式,明确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标,开设教育硕士论坛并将其搭建成为校内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平台、研究生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融合平台和"一生一优课"的展示平台.对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开展的教学实践表明:"一生一优课"的开展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了大学与中学的深入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高效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彭艳贵,徐伟,王鹤颖[8](2021)在《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卓越为目标的中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宏观目标指导下,立足于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并阐述了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内涵.在培养路径上,高等师范院校应该结合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各自特征和优势,强调卓越中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倡导"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双维度实践教学模式,体现对教师教育发展的积极探索.
吕松涛,曹广福[9](2021)在《高中向量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文中认为针对中学向量教学重知识、轻思想的现状,以中学向量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为导向展开讨论.分析中学数学教材中向量内容的编排思路,阐明中学向量教学渗透向量思想的必要性;从数学史中追溯向量概念产生的动因及形成过程,探讨向量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明确向量在数学中的价值,揭示向量丰富的数学内涵;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学向量内容进行分析,并做出教学思考;最后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让学生理解向量本质、领悟向量思想的课堂教学策略.
左小婷,孙育林,陈顺芝,邹洁莲,王碧[10](2021)在《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解读,还要以有趣的课堂活动为辅助,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适当在课上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实际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课堂趣味性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初步接触这些理论的学生来说会比较难学。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沿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讲台下学习"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手段固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已不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视听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学术基础与研究指向——从教研活动的双重属性说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 教研活动的双重属性 |
二、 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学术基础:夯实“四基” |
(一) 基本的数学教育学术规范 |
1. 道德规范。 |
2. 技术规范。 |
(二) 基本的数学教育理论素养 |
1. 精读课标。 |
2. 泛读书刊。 |
(三) 基本的数学教育研究方法 |
1. 实证研究。 |
2. 思辨研究。 |
(四) 基本的数学教育写作能力 |
1. 关注写作的基本规律。 |
2. 做好先读后写。 |
三、 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指向:追求“四好” |
(一) 上好数学课 |
1. 关于数学好课的一些观点。 |
2. 课例研究是上好数学课的一种路径。 |
(二) 教好学生 |
(三) 解(命)好数学题 |
1. 解题与命题。 |
2. 课题研究。 |
(四) 写好文章 |
(2)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对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的研究 |
1. 中学数学改革中所存在的弊端 |
2. 国内学者针对于弊端所提出的对策 |
二、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知识衔接的现状 |
1. 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中的知识重叠 |
2. 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中的知识断层 |
三、中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和衔接的策略 |
1. 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
2. 视数学知识应用上的衔接 |
3. 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
(3)职初教师视角下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的实用性调查和需求分析——基于某师范大学的一项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
2.3 问卷数据的编码和分析 |
2.4 信度和效度 |
3 研究结果 |
3.1 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的实用性分析 |
3.2 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的需求分析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关于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的6条建议 |
4.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4)从《原本》谈中学平面几何课题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涵义 |
2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 |
3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
3.1 基于教材统整专题或模块的教学内容 |
3.2 基于数学学科结构和数学史梳理专题或模块整体架构 |
3.3 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呈现专题或模块的大致轮廓 |
3.4 基于学生现实强调问题驱动生成新知揭示本质 |
3.5 基于高观点视角指导核心概念与原理的教学 |
3.6 基于全体学生注重适度弹性教学设计 |
4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案例研究 |
4.1《原本》特色与思想对平面几何教学的启示 |
4.2 新课程教材中平面几何的整体知识体系 |
4.3 平面几何模块课题式教学的两条研究主线 |
4.4 回顾与反思 |
(5)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教科书中的数学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 第一阶段:1966年前 |
(一) 教学大纲中的数学史 |
(二) 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 |
二、 第二阶段:1966—1976年 |
三、 第三阶段:1978—1999年 |
(一) 教学大纲中的数学史 |
(二) 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 |
四、 第四阶段:2000—2020年 |
(一) 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史 |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二) 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 |
1. 初中教科书。 |
2. 高中教科书。 |
五、 结语 |
(6)中学数学教师怎样理解数学(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已有研究 |
2 中学数学教师理解数学的素养 |
2.1 对“数学的定义”的理解 |
2.2 对“数学的特点”的理解 |
2.3 对“数学化”的理解 |
2.4 对“数学的价值”的理解 |
2.5 对“数学的发现创造机制”的理解 |
3 中学数学教师理解数学的路径 |
3.1 运用“高观点”深度理解中学数学知识 |
3.2 通过数学活动来理解数学 |
(7)基于“一生一优课”的教育硕士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一生一优课”的教学模式及内容介绍 |
1.1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
1.2倡导“一生一优课”的培养理念,明确教育硕士的学习方向 |
1.3打造教育硕士论坛,构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平台 |
2“一生一优课”的实施效果 |
2.1“一生一优课”敦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
2.2“一生一优课”加强了大学与中学的合作交流 |
2.3“一生一优课”贯彻了教育硕士课程的实践教学 |
3结语 |
(8)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内涵 |
2 卓越中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操作性建议 |
2.1 以系统化的过程促进师德发展 |
2.2 发展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
2.3 建立多维度、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
3 结语 |
(10)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教师积极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工作 |
五、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 |
六、多设计课堂实践环节 |
七、设计多媒体教学模式 |
八、加强交互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
九、数学教学法主要内容 |
十、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
(一)通过课堂导入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开展合作教学,全面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
(三)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
(四)建立有效合作学习模式 |
(五)普及高效的学习技巧 |
十一、构建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
十二、总结 |
四、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学术基础与研究指向——从教研活动的双重属性说起[J]. 刘祖希.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05)
- [2]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研究[J]. 孙林坡.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1(05)
- [3]职初教师视角下数学师范生培养课程的实用性调查和需求分析——基于某师范大学的一项探索性研究[J]. 吴颖康,周乐,刘祁. 数学教育学报, 2021(05)
- [4]从《原本》谈中学平面几何课题式教学研究[J]. 王海青,曹广福. 数学教育学报, 2021(05)
- [5]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教科书中的数学史[J]. 曹一鸣,代钦.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04)
- [6]中学数学教师怎样理解数学[J]. 蒋双,赵思林,李红霞.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08)
- [7]基于“一生一优课”的教育硕士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赵萍,尤利华,刘秀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8]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J]. 彭艳贵,徐伟,王鹤颖.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04)
- [9]高中向量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J]. 吕松涛,曹广福. 数学教育学报, 2021(04)
- [10]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教学模式研究[A]. 左小婷,孙育林,陈顺芝,邹洁莲,王碧.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