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伟[1](2021)在《谈拖拉机驾驶安全技术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拖拉机保有量的增加,农机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拖拉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重点阐述了拖拉机驾驶基本技术要点和拖拉机道路驾驶安全技术。
李冲冲[2](2018)在《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丘陵是我国果园种植的重要环境,机械化作业是我国丘陵果园种植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平原作业车辆无法适应丘陵果园的作业需要,果园作业成为了丘陵果园机械化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开发适应我国丘陵果园的作业机械迫在眉睫。为了解决丘陵果园机械的作业难题,同时提高丘陵果园车辆的多功能性和可靠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丘陵果园的多功能履带运输车,能够负载果园管理机具完成多种作业,同时也可以完成丘陵果园内的运输。本研究采用了农业车辆设计、动力学仿真技术和可靠性设计理论等研究方法,同时结合性能试验考察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综合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作业环境和农艺要求提出设计目标。计算了履带运输车的消耗功率并完成发动机选型。设计了传动方案:行走系统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动力输出系统采用液压传动方式,设计并校核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比。进行了履带行走系统的主要参数设计和防倾翻设计。设计了制动系统和直腿式辅助支腿。设计了总体布局,通过三维模型模拟了整机的质心空间位置。2.对履带运输车的行驶性能、通过性能、转向性能和防倾翻性能进行了分析与动力学仿真。对履带运输车的行驶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和仿真,对滑转率和跑偏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履带运输车通过沟壑和台阶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仿真。对履带运输车的转向性能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仿真,对影响转向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履带运输车的防倾翻性能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仿真。3.对多功能履带运输车进行了系统可靠性设计,采用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分配方法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方法。对履带运输车进行系统可靠性分析,提出系统可靠性目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400小时,连续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可靠度为0.905。采用评分法进行可靠度分配。按照分配后的可靠度对各子单元进行校核,满足设计要求。进行了系统DFMEA分析,对子单元的选型或设计提出建议。进行了样机的可靠性数据分析,该履带运输车的系统可靠性优于第一代履带运输车。4.对样机的行驶性能、转向性能、通过性能、坡道防倾翻性能和制动性能等进行了性能试验,各项参数均满足设计指标。进行了行驶速度试验、滑转率试验和跑偏率试验。进行了最小转向半径和最小通过半径试验。在规范化种植的果园道路中的通过率100%,行间通过性良好。能够通过500 mm宽的水平沟壑和110 mm的垂直台阶。测量了样机的质心空间位置,符合三维建模的模拟结果;样机的静态倾翻角度均大于25°样机的刹车性能满足设计目标;能在20°以内的坡道上驻车成功,能在20°以内的松软湿滑坡道上驻坡成功。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在丘陵果园有良好的通过性能、行驶性能、转向性能、防倾翻性能、制动和驻车性能等。和现有的丘陵果园运输车相比,该机的可靠性高,同时具有多功能性,能够完成多种功能,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果园运输效率和作业效率,对提高丘陵果园机械化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孙慧东[3](2016)在《便携式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制动性能检测仪研究》文中提出手扶拖拉机是一种发动机功率小于14.7kW的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是在手扶拖拉机上装配挂车,可进行短途运输的一种工具,在我国农村地区有广泛应用。手扶拖拉机在从事道路运输时,行驶速度较快,再加上农村道路车流、人流混杂,道路交通条件不完善,稍有不慎容易发生碰撞、碾压事故。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的制动性能成为影响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目前检测拖拉机制动性能的检测台并不适合检测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的制动性能,因此研发便携式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制动性能检测仪,可及时发现并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本文对便携式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制动性能检测仪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根据制动性能检测相关规定,分析了台试检测法的不足,得出了路试检测的方案,针对此方案对特定速度下机组制动距离的检定要求,从整体上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及数据处理和输出系统,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检测过程,为后续的硬件、软件开发提供了设计方案。其次,对检测仪进行硬件设计。检测仪的硬件包括制动踏板开关、轮速传感器、信号测试打印盒等部件。对系统关键部件如传感器、微控制器、无线芯片等进行设备选型,然后对各部件连接电路、电源电路、踏板开关进行设计。再次,对检测仪进行软件设计。分析制动性能测试的内容和标准,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设计车载端各部件程序工作流程,开发接收端主程序等。最后,对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制动性能检测仪进行调试及试验分析。通过道路试验,检验检测仪的功能,测试精度及可靠性,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修正,以达到较优的测试效果。样机制作完成后,在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进行测试,将测试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试验方法,以便后续推广。
王晓光[4](2014)在《拖拉机的安全运输》文中研究指明拖拉机的普遍使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改变了农民的劳作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积极地推广拖拉机的使用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拖拉机的使用范围很广泛,本文主要针对拖拉机的运输作业做一些粗浅的论述,希望能对广大驾驶员有所帮助。
张静云[5](2013)在《基于DSP/BIOS的拖拉机AMT电控系统软件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机械化作业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普遍推广,人们对拖拉机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实现自动变速已成为现代拖拉机发展的趋势。国产拖拉机大都采用手动机械式变速器,存在驾驶员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缺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简称AMT)是在手动机械式变速器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能够实现换挡过程的自动控制,无论从生产继承性还是产业化角度考虑AMT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高质量的AMT电控软件能够高效管理拖拉机系统资源,对保证AMT正常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代码自动生成技术,同时以实时操作系统DSP/BIOS为控制核心,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增强了代码的漏洞修复能力,保证了程序的可扩展性能。本文在阐述拖拉机AMT工作原理、执行机构构成和控制器硬件的基础上,分析了AMT需要完成的基本功能,确定了输入输出控制参数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系统输入输出信号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软件控制规则,设计了拖拉机AMT人机交互模块。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拖拉机AMT自动控制模型,利用Embedded Coder工具箱完成了硬件外设接口设计,采用数字滤波方法进行了软件系统抗干扰设计,通过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将搭建的模型转换成了软件代码。引入DSP/BI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作为AMT电控系统软件的调度中心,设计了任务线程和优先级,进行了操作系统移植配置。使用dSPACE和Matlab软件,根据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搭建了AMT控制器半实物仿真平台,使控制器在虚拟作业环境中工作,完成了仿真试验,验证了拖拉机AMT控制器软件的性能。
黄山石[6](2004)在《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文中研究说明1.制动器制动 先减小油门,分离离合器,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制动,使拖拉机平稳停住,这种方法用于正常停车。 2.发动机制动减小油门,使发动机低速运转,利用发动机的阻力作用减速,拖拉机在一定速度下,档位越低,阻力作用愈大。在下坡时,特别是下陡坡,为了安全,应该用低速档小油门,严禁空档溜坡,否则车速会越来越高,以致失去控制。
薛志勇[7](2001)在《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孙新胜[8](1998)在《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文中研究指明
卢贵忠,王清元,阮建文[9](1994)在《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性能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对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正确使用手扶拖拉机进行运输作业应重视的问题。
刘丽芬[10](1989)在《手扶拖拉机运输中的合理车速与载重量》文中提出通过对手扶拖拉机传动系统和动力性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运输作业中的车速以不超过最大理论运输速度较为适宜.作者由车速,进而又分析了手扶拖拉机的牵引力和停车制动等问题.认为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运输中的载重量以不大于1.5吨为宜.
二、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谈拖拉机驾驶安全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拖拉机驾驶基本技术要点 |
1.1 起步技术要点 |
1.2 换挡技术要点 |
1.3 转向技术要点 |
1.4 制动技术要点 |
1.5 熄火技术要点 |
2 拖拉机道路驾驶安全技术 |
2.1 乡村、田间道路驾驶 |
2.2 城镇道路驾驶 |
2.3 泥泞道路驾驶 |
2.4 坡地驾驶 |
(2)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丘陵果园运输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整机设计 |
2.1 设计目标及总体结构 |
2.1.1 环境调研及设计目标 |
2.1.2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 发动机选型 |
2.2.1 最大消耗驱动力计算 |
2.2.2 发动机选型 |
2.3 传动系统设计 |
2.3.1 传动方案选择 |
2.3.2 传动比设计 |
2.4 履带行走系统设计 |
2.4.1 履带行走系统工作原理 |
2.4.2 履带行走系统主要参数设计 |
2.4.3 橡胶履带主要参数设计 |
2.5 制动系统及辅助支腿设计 |
2.5.1 制动系统设计 |
2.5.2 辅助支腿设计 |
2.6 总体布局 |
2.6.1 空间布局设计 |
2.6.2 质心模拟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履带行走系统的分析与仿真 |
3.1 行驶性能分析 |
3.1.1 行驶性能的分析 |
3.1.2 行驶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
3.2 通过性能分析 |
3.2.1 通过性能的分析 |
3.2.2 通过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
3.3 转向性能分析 |
3.3.1 转向性能的分析 |
3.3.2 转向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
3.4 防倾翻性能分析 |
3.4.1 防倾翻性能的分析 |
3.4.2 防倾翻性能的动力学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与分析 |
4.1 系统可靠性目标 |
4.2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分配 |
4.2.1 系统可靠性分析 |
4.2.2 系统可靠性分配 |
4.3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4.4 系统可靠性数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样机的综合性能试验 |
5.1 行驶性能试验 |
5.1.1 行驶速度试验 |
5.1.2 滑转率试验 |
5.1.3 跑偏率试验 |
5.2 转向性能试验 |
5.2.1 最小转向半径试验 |
5.2.2 最小通过半径试验 |
5.2.3 行间转向性能试验 |
5.3 通过性能试验 |
5.3.1 行间通过性试验 |
5.3.2 台阶通过性试验 |
5.3.3 沟壑通过性试验 |
5.4 坡道防倾翻性能试验 |
5.4.1 质心的空间位置测量试验 |
5.4.2 静态倾翻试验 |
5.5 制动性能和防滑移性能试验 |
5.5.1 制动性能试验 |
5.5.2 坡道防滑移性能试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3)便携式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制动性能检测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拖拉机性能检测现状 |
1.2.1 拖拉机性能检测的发展 |
1.2.2 拖拉机制动性能检测设备 |
1.2.3 拖拉机检测的法规依据 |
1.3 课题的提出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的整体设计 |
2.1 系统的开发方案 |
2.2 系统的基本要求 |
2.3 系统工作原理及性能的检测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3.1.1 器件的选型 |
3.1.2 系统的电路设计 |
3.2 数据处理与输出系统的设计 |
3.2.1 器件的选型 |
3.2.2 系统的电路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整体设计 |
4.2 检测界面设计 |
4.2.1 开机首界面 |
4.2.2 数据设定界面 |
4.2.3 测试界面 |
4.2.4 检测后数据处理界面 |
4.3 代码开发 |
4.3.1 采集系统主程序的开发 |
4.3.2 数据处理与输出系统主程序的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
5.1 试验方案 |
5.1.1 试验目的 |
5.1.2 试验器材及试验路面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测试项目 |
5.2 测试结果 |
5.2.1 手扶运输机组 |
5.2.2 手扶变型运输机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改进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拖拉机的安全运输(论文提纲范文)
一、拖拉机农业运输的特点 |
1. 田间道路条件差。 |
2. 散装物资和轻抛货物多。 |
3. 劳作季节性强。 |
4. 货物运输距离短。 |
5. 货物运输量大。 |
二、拖拉机在农业运输中的作用 |
三、拖拉机运输的正确操作 |
四、拖拉机的公路行驶及运输作业 |
五、拖拉机运输的安全操作规程 |
六、拖拉机减少交通事故的办法 |
1. 减少事故的措施 |
2. 预防行车事故的发生 |
七、道路运输应遵守交通规则 |
(5)基于DSP/BIOS的拖拉机AMT电控系统软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AMT 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AMT 发展历程 |
1.2.2 AMT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车辆上的应用及发展 |
1.3.1 车辆电控系统软件结构类型 |
1.3.2 AMT 系统使用实时操作系统必要性分析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拖拉机 AMT 电控系统软件功能分析 |
2.1 拖拉机 AMT 电控系统设计方案 |
2.2 拖拉机 AMT 软件功能模块分析 |
2.2.1 拖拉机作业模式功能 |
2.2.2 拖拉机前进挡模式功能 |
2.2.3 N、R 模式功能 |
2.2.4 手动换挡模式功能 |
2.2.5 巡航模式功能 |
2.2.6 地头转向和紧急制动模式功能 |
2.3 拖拉机输入输出分析 |
2.3.1 输入信号 |
2.3.2 输出信号 |
2.3.3 人机交互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拖拉机 AMT 电控系统软件模块化设计 |
3.1 拖拉机 AMT 软件开发方法介绍 |
3.2 拖拉机 AMT 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
3.2.1 脉冲量采集模块 |
3.2.2 模拟量采集模块 |
3.2.3 开关量采集模块 |
3.2.4 作业决策管理模块 |
3.2.5 系统控制模块 |
3.3 拖拉机 AMT 系统软件功能模型建立 |
3.3.1 拖拉机 AMT 自动控制模型 |
3.3.2 拖拉机 AMT 代码自动生成模型 |
3.4 拖拉机 AMT 软件代码自动生成 |
3.4.1 代码自动生成参数配置 |
3.4.2 自动生成的工程文件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拖拉机 AMT 控制器实时操作系统 DSP/BIOS 软件设计 |
4.1 DSP/BIOS 介绍 |
4.2 拖拉机 AMT 任务线程设计 |
4.2.1 硬件中断线程设计 |
4.2.2 软件中断线程设计 |
4.2.3 任务线程设计 |
4.2.4 后台循环线程设计 |
4.3 拖拉机 AMT 控制器 DSP/BIOS 移植过程 |
4.3.1 DSP/BIOS 移植配置 |
4.3.2 移植文件分析 |
4.4 拖拉机 AMT 系统应用程序 |
4.4.1 主函数 |
4.4.2 换挡液压缸活塞位置测量任务 |
4.4.3 CAN 通信任务 |
4.4.4 巡航控制任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拖拉机 AMT 控制器软件半实物仿真 |
5.1 拖拉机 AMT 半实物仿真简介 |
5.2 拖拉机 AMT 半实物仿真模型建立 |
5.2.1 发动机模型 |
5.2.2 变速器模型 |
5.2.3 拖拉机机组动力学模型 |
5.2.4 拖拉机 AMT 液压执行机构模型 |
5.3 拖拉机 AMT 半实物仿真软硬件实现 |
5.3.1 半实物仿真测试原理 |
5.3.2 拖拉机 AMT 半实物仿真测试软件实现 |
5.3.3 拖拉机 AMT 半实物仿真测试硬件实现 |
5.4 拖拉机 AMT 半实物仿真测试 |
5.4.1 测试方法与步骤 |
5.4.2 仿真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谈拖拉机驾驶安全技术要点[J]. 孙佳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01)
- [2]丘陵果园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的设计与试验[D]. 李冲冲.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3]便携式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制动性能检测仪研究[D]. 孙慧东.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4]拖拉机的安全运输[J]. 王晓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12)
- [5]基于DSP/BIOS的拖拉机AMT电控系统软件设计研究[D]. 张静云.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6]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J]. 黄山石. 贵州农机化, 2004(05)
- [7]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J]. 薛志勇. 南方农机, 2001(06)
- [8]拖拉机运输中的制动方法[J]. 孙新胜. 新疆农机化, 1998(02)
- [9]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性能分析[J]. 卢贵忠,王清元,阮建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01)
- [10]手扶拖拉机运输中的合理车速与载重量[J]. 刘丽芬.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