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1调频发射机信号源自动切换器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郑朝晖[1](2017)在《调频发射机N+1备份智能倒换监控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目前调频N+1播出系统中运维工作量大、倒换操作复杂、值机困难等实际难点和缺点,分析了调频发射机N+1倒换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总结了智能倒换系统中的自动倒换判决条件、自动倒换流程、倒换设计原则,针对性地提出包含音频切换器、同轴控制器和综合监控软件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设计方案。
陈士弘[2](2017)在《基于以太网的多通道音频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台的采集、制作和播控正在向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升级。节目的安全播出一直都是广播电台的生命线,为了保障播出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对系统中音频信号进行监测。我台此前使用的是当前市场上较为多见的集中式监测系统,这种方式需要将各路被监测信号统一送到监测设备,线路冗杂,灵活性差,监测通道少,安装复杂,无法均衡地覆盖整个音频系统,音频信号在经过长距离的传输后信噪比大大降低,无记录可供查询,后期的升级成本很高。根据以上情况和我台的实际使用需求,我台提出了基于以太网的多通道数字音频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把监测终端分布式地安装到各个直播间,通过网络回传数据并记录,将各路信号状态实时展示在值班人员面前,故障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支持查询记录帮助分析故障原因,监测点的增加减轻了值班人员负担,有效保障节目播出的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设计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监测系统为目标,分析了工作现状,研究了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以太网技术、应用程序设计。选用CS8414芯片用于数字音频解码,ZNE-100T模块用于以太网通信,数据采集程序和彩条监看程序采用C/S架构,Visual Basic6.0语言作为开发语言,SQLServer用于存储采集数据,状态记录查询模块采用B/S架构,开发语言为ASP和JAVA Script。系统完成后经过在线测试,性能良好,将可监测设备的数量提高了 100%,满足使用需求。最后对于本文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和展望。
展再铭,许卫行[3](2016)在《HARRIS调频发射机N+1系统频率和信号控制器的研发》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发射频率不断增多,调频发射台的发射任务和管理难度日益增加,为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调频N+1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HARRIS(哈里斯)调频发射机的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FPGA设计的方案,实现HARRIS调频发射机N+1系统备机的频率控制和AES/EBU信号源切换。
吴云[4](2015)在《信源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指出在发射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越多,信号源系统越复杂,监控系统的保障难度越大。如何设计合理的监控系统?在以往发射台站信号源管理的经验基础上,我们设计安装了一套新的广播电视信号源自动倒换和监测系统,并且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优化,保障发射台站的稳定运行和节目的安全播出。信号源自动切换系统设计系统主要由信号源自动切换系统
刘媛,李征[5](2014)在《调频广播智能播控系统升级改造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我台事业的发展,播出节目数量增加到目前的七套调频广播节目。播出任务加重,停播率随之增高,原有的人工播出方式及监控方式已不适应安全播出的要求。因此,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智能播出及监测控制系统,以保证安全播出。本文针对调频广播总体播出要求和现安装使用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升级,提出适当解决方案,为调频广播的自动化监控提供参考。
杨永柏,汪波,许卫行[6](2013)在《基于FPGA的N+1发射机倒换控制器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针对广电系统中常用的N+1发射机播出系统,自主研发设计了基于FPGA的N+1发射机倒换控制器。该倒换控制器采用状态机的设计思想实现一键方式下的倒换流程操作。该型N+1倒换控制器经测试,功能和时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已投入实际应用。
张小磊[7](2013)在《基于噪声调频的宽频段压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对无线通信技术理论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相关产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趁之机,各种无线电作弊手段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因此,为了创建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环境,严格管制不规范使用通信信道等情况,是现阶段无线频谱管理的当务之急。本课题围绕基于噪声调频的压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噪声调频压制信号的生成以及其优越性,多信道宽频段压制干扰技术,数字上变频等相关理论。其次,对DDS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再次,详细分析压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根据课题的具体要求,确定系统组成和硬件框图,并且简单介绍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方案。接着,从系统的可靠性和终端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提出新型DDS核心的设计方法,使系统同时具有宽带阻塞式、瞄准式和扫频式三种压制方式。然后,在FPGA芯片中构造新型的DDS模块,实现中频信号的产生,并通过相应的上变频处理,混频实现频谱搬移。最后,通过调试和验证本压制系统,提出相应的系统完善方法。论文重点介绍了这种新型的压制系统的软、硬件实现的设计方案。本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由电源模块、基带信号模块、核心信号处理模块、上变频器、功放以及天线等部分组成。设计中基带噪声信号利用齐纳二极管的击穿产生,经前端调谐放大后采样送入DDS中处理,再经过高速DA和模拟上变频处理,最后通过功放将功率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通过相应的实验检测,该系统设计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很好地实现对作弊信号的压制干扰。
钱启龙,郑红哲,丁清槐[8](2012)在《100kW调频发射系统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调频发射系统是调频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调频广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会影响调频广播播出质量。以北高峰发射台调频发射系统技术改造为背景,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系统组成、系统测试和系统创新等。该工程通过了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的技术鉴定,并荣获2011年度省局科技创新一等奖,说明系统改造是成功的。
王龙[9](2012)在《基于FPGA+DSP的音频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广播发射台音频信号源系统,是发射机前端的关键设施,关系到音频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听效果。音频信号源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快速切换能力,直接决定了发射台的安全播出水平,是安全播出的重要一环、关键节点。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Spartan3A-DSP)和数字处理芯片(DSP:ADSP21364)作为处理平台,实现多路音频信号监测及切换。音源监测系统实现的功能包括音频幅度监测、频谱分析、自动切换和音频比对,音频内容及处理结果均能通过以太网实时传输,以实现远程监测。文中具体阐述了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和硬件电路,并对基于FPGA的音频采集传输以及外围通讯接口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DSP芯片上的软件设计,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实测结果以及在广播台的典型应用。FPGA作为系统的逻辑控制中心,同时也承担了部分音频处理工作,如音频幅度计算、频谱计算等。为增强系统控制的可靠性,构建了以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为中心的嵌入式处理系统,协调各个模块工作。DSP作为音频处理器,实现了音频比对算法。本课题设计的音频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广播电台音源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切换,具有功能齐全、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的特点,能大幅度提高广播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可以广泛应用在广播发射台监测系统中。
魏鑫刚[10](2011)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信道分配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用户对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有限的频谱资源十分紧缺。如何提高现有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制约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信道分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分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道分配方面仍有许多课题值得去研究。在信道分配的几种经典策略中,固定信道分配虽简单易行但不能处理热点问题,动态信道分配和混合信道分配虽能较好地跟踪话务量的变化,但当不采用其它优化措施时,仅在业务量较小时才有较低的呼叫阻塞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现复杂度。因此,一些新的策略被相继提出,如信道借用策略、速率拆分策略、保护信道策略和排队策略等。本文基于可移动边界框架,对现有策略进行改进,提出了两种新的信道分配策略:保护信道和排队相结合的策略、基于抢占优先的保护信道策略。在保护信道和排队相结合的策略中,为数据呼叫提供保护信道,降低数据呼叫的阻塞率。同时,采取语音呼叫排队策略抑制数据保护信道引起的语音呼叫阻塞率的恶化。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在策略中引入了不耐烦顾客,并建立了带有不耐烦顾客的排队模型。在基于抢占优先的保护信道策略中,为语音新呼叫和语音切换呼叫分配保护信道以降低呼叫阻塞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承载的语音业务量,赋予语音呼叫抢占优先权,语音呼叫可以抢占数据信道。另外,语音切换呼叫可以占用语音新呼叫保护信道。并且为数据呼叫提供排队队列以降低数据呼叫阻塞率。然后,利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等数学知识对两种信道分配策略建立了马尔科夫链模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最后对两种分配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能有效地降低阻塞率,改善系统性能。
二、N+1调频发射机信号源自动切换器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1调频发射机信号源自动切换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调频发射机N+1备份智能倒换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调频发射机N+1倒换关键点 |
2 N+1智能倒换流程及状态机设计 |
2.1自动倒换判决条件 |
2.2 N+1播出系统倒换流程 |
3智能倒换监控系统设计 |
3.1音频切换器 |
3.2同轴控制器 |
3.3综合监控软件系统 |
4小结 |
(2)基于以太网的多通道音频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及意义 |
1.2 工作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关键技术介绍 |
2.1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框架 |
2.2 系统实现所涉及关键技术及基本理论介绍 |
2.2.1 AES3数字音频标准概述 |
2.2.2 AES3信号质量 |
2.2.3 以太网技术 |
2.2.4 以太网技术在多通道音频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
第三章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音频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3.1.1 音频采集模块的总体设计 |
3.1.2 数字音频解码及数模转换电路设计 |
3.1.3 单片机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2 以太网传输模块的实现 |
3.2.1 ZNE-100T概况 |
3.2.2 硬件接口及连接说明 |
3.2.3 ZNE-100T工作模式及配置 |
3.2.4 串口数据分包规则 |
3.3 主备延时器同步的设计与实现 |
3.3.1 使用需求及功能分析 |
3.3.2 延时器同步的实现 |
第四章 监测系统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 上位机数据接收处理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4.1.1 程序总体设计 |
4.1.2 程序界面设计 |
4.1.3 数据接收处理程序实现 |
4.2 彩条监看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4.2.1 程序总体设计 |
4.2.2 彩条监看程序的实现 |
4.3 状态记录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4 延时器状态的监测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硬件测试 |
5.1.1 测试设备 |
5.1.2 测试过程 |
5.2 软硬件联调 |
5.3 调试故障分析及解决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调频广播智能播控系统升级改造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音频监测原理 |
1.1 特殊音频异常告警 |
1.2 多通道音频循环监听 |
1.3 智能判断故障点 |
2 系统作用 |
3 结论 |
(6)基于FPGA的N+1发射机倒换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N+1发射机播出系统 |
2系统硬件设计 |
3 FPGA软件设计 |
4测试与结论 |
(7)基于噪声调频的宽频段压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
2 系统理论基础 |
2.1 噪声调频信号基本原理 |
2.2 多信道宽频段压制干扰技术 |
2.2.1 时分多信道干扰 |
2.2.2 跳频式扫频干扰 |
2.2.3 频分多信道干扰 |
2.2.4 连续慢扫频干扰 |
2.3 数字上变频 |
2.4 DDS 理论 |
2.4.1 DDS 基本原理 |
2.4.2 DDS 基本结构 |
3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3.1 系统总体组成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3.2.1 基带噪声产生电路设计 |
3.2.2 混频电路设计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3.3.1 控制程序设计流程 |
3.3.2 通信程序设计流程 |
3.4 基于 TDM 和 FDM 的多信道设计 |
3.5 远控手柄设计 |
4 系统核心设计方案 |
4.1 FPGA 设计 |
4.1.1 FPGA 芯片选取 |
4.1.2 FPGA 时钟电路设计 |
4.2 DDS 模块设计 |
5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5.1 系统调试与问题解决方法 |
5.2 系统测试结果 |
5.2.1 中频信号 |
5.2.2 调频信号 |
5.3 系统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100kW调频发射系统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概况 |
3 系统组成 |
3.1 组合型全频带八工器 |
3.1.1 3 dB耦合器 |
3.1.2 谐振腔 |
3.1.3 带通桥式单元 |
3.1.4 星型双工器 |
3.2 8+1智能倒换系统 |
3.2.1 协议转换器和中心控制单元 |
3.2.2 天线、音频总控器和四通同轴倒换开关 |
3.3 双主馈大功率天馈系统 |
3.3.1 天线开关板 |
3.3.2 馈线、功分器和天线 |
4 系统测试 |
5 系统技术创新 |
(1) 组合型全频带八工器投入使用时较在用调频发射系统而言总功率较大。 |
(2) 8+1智能倒换系统在中国调频广播发射台中规模较大, 通道数较多, 自动化程度较高。 |
(3) 双主馈100 kW大功率调频天馈系统在中国规模较大。 |
6 结束语 |
(9)基于FPGA+DSP的音频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设计背景 |
1.3 音频处理器的发展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监测内容需求 |
2.1.1 音频幅度监测 |
2.1.2 频谱分析 |
2.1.3 自动和手动切换 |
2.1.4 比对的必要性 |
2.2 数字化需求 |
2.3 网络化需求 |
2.4 功能需求及技术指标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主要架构方案设计 |
3.1.1 处理器平台方案 |
3.1.2 网络化传输方案 |
3.2 总体设计方案 |
3.3 芯片选型 |
3.3.1 FPGA芯片选型 |
3.3.2 DSP芯片选型 |
3.3.3 硬件TCP/IP芯片W5300 |
3.4 硬件电路设计 |
3.4.1 模拟/数字接口电路 |
3.4.2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 |
3.4.3 FPGA同DSP的通信接口 |
3.4.4 DSP外围存储器电路 |
3.4.5 网络通讯接口设计 |
3.4.6 复位及时钟设计 |
3.4.7 电源设计 |
第四章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
4.1 软核处理器MicroBlaze |
4.1.1 MicroBlaze的结构 |
4.1.2 MicroBlaze的总线接口 |
4.2 FPGA系统设计功能框图 |
4.3 外围定制逻辑设计 |
4.3.1 音频接收模块 |
4.3.2 音频数据缓冲模块 |
4.3.3 音频分析模块 |
4.3.4 音频切换模块 |
4.4 用户逻辑同MicroBlaze的数据交换 |
4.4.1 FSL总线接口 |
4.4.2 双端口RAM |
4.5 W5300访问控制器 |
4.6 嵌入式子模块设计 |
4.6.1 Microblaze处理器的搭建 |
4.6.2 MicroBlaze软件设计 |
第五章 DSP软件设计 |
5.1 利用相关性求延时 |
5.1.1 互相关函数 |
5.1.2 互相关估计的质量 |
5.2 互相关算法优化 |
5.2.1 时间复杂度优化 |
5.2.2 空间复杂度改进 |
5.3 DSP实现 |
第六章 设计实现与应用 |
6.1 系统实现 |
6.2 系统实际测试 |
6.3 实际应用 |
6.3.1 音频监测和切换的应用 |
6.3.2 对比系统的应用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信道分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概述 |
2.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
2.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
2.3 蜂窝移动通信特点 |
2.4 蜂窝移动通信关键概念 |
2.4.1 小区制 |
2.4.2 频率复用 |
2.4.3 多址技术 |
2.4.4 干扰 |
2.4.5 切换 |
2.4.6 系统容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道分配策略概述 |
3.1 信道及信道分配的概念 |
3.2 信道分配策略分类 |
3.2.1 固定信道分配(FCA) |
3.2.2 动态信道分配(DCA) |
3.2.3 FCA 与DCA 的比较 |
3.2.4 混合信道分配(HCA) |
3.2.5 其它信道分配策略 |
3.3 信道分配策略的性能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保护信道和排队相结合的信道分配策略 |
4.1 相关数学模型 |
4.1.1 泊松流及泊松分布 |
4.1.2 负指数分布 |
4.1.3 Little 定理 |
4.2 系统模型 |
4.3 性能分析 |
4.4 仿真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一种基于抢占优先的保护信道策略 |
5.1 系统模型 |
5.2 性能分析 |
5.2.1 语音呼叫性能分析 |
5.2.2 数据呼叫性能分析 |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N+1调频发射机信号源自动切换器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调频发射机N+1备份智能倒换监控系统[J]. 郑朝晖.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7(10)
- [2]基于以太网的多通道音频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陈士弘. 厦门大学, 2017(05)
- [3]HARRIS调频发射机N+1系统频率和信号控制器的研发[J]. 展再铭,许卫行.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6(01)
- [4]信源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J]. 吴云. 声屏世界, 2015(S1)
- [5]调频广播智能播控系统升级改造与应用[J]. 刘媛,李征. 河南科技, 2014(17)
- [6]基于FPGA的N+1发射机倒换控制器的设计[J]. 杨永柏,汪波,许卫行.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10)
- [7]基于噪声调频的宽频段压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小磊.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2)
- [8]100kW调频发射系统设计与实践[J]. 钱启龙,郑红哲,丁清槐. 电声技术, 2012(06)
- [9]基于FPGA+DSP的音频监测系统设计[D]. 王龙. 复旦大学, 2012(03)
- [10]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信道分配策略研究[D]. 魏鑫刚. 兰州理工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