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ow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ex hormone on blood vessels(论文文献综述)
袁晶[1](2021)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评价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3.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雌性去势SHR循环和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测、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降压疗效进行试验序贯分析。2.横断面研究以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分布、昼夜节律分布特点;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绝经<10年组和绝经≥10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BPV的关系。3.动物实验9周龄雌性去势SHR48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SHR组)、雌二醇组(SHR+E2组)、ICA低剂量组(SHR+LI组)、ICA中剂量组(SHR+MI组)、ICA高剂量组(SHR+HI组)、ICA中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组(SHR+MI+ICI组)。9周龄雌性去势WKY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HR+E2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 mg/kg/day)灌胃,I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A 10 mg/kg/day、20 mg/kg/day、40 mg/kg/day灌胃,SHR+MI+ICI组给予ICA 20 mg/kg/day灌胃,并予氟维斯群注射液52 mg/kg/month皮下注射。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及心率;对心脏、脾脏及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Ⅱ、Ang(1-7)、E2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 AGT1R、MAS1、ACE1、ACE2、GPR30、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SBP水平、DBP水平、kupperman评分、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西药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补肾法联合降压药组低于西药组。(3)发表偏倚:对降压疗效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s法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4)降压疗效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可能过早出现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1)本次研究共纳入214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所有纳入患者中,非勺型昼夜节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绝经≥10 年组的 24hSBP、nSBP、收缩压极差(maximum-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MD)、24hSBPSD、dSBPSD、24hSBPCV、dSBPCV、dDBPCV、nDBPCV 高于绝经<10 年组(P<0.05 或P<0.01)。(4)24hSBP、dSBP、nSBP、MMD、24hSBPSD、dSBPSD、nSBPSD、dSBPCV、dDBPCV 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或P<0.01);24hDBP、SBP-BPF、dDBP、nDBP、H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5)24hSBPSD的相关因素有:MMD、MAP、日间血压负荷;24hDBPSD的相关因素有:24hDBP、DBP-BPF、MMD、高血压3级、BUN;24hSBPCV的相关因素有:24hSBP、24hDBP、MMD、日间血压负荷;24hDBPCV的相关因素有:MMD、MAP、SBP-BPF、DBP-BPF、BUN。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1)平均动脉压(MAP):与WKY组比较,SHR组MAP升高(P<0.05);与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 MAP 降低(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MAP 升高(P<0.05)。(2)心率:与SHR组比较,SHR+LI组、SHR+MI组、SHR+HI组心率降低(P<0.05 或P<0.01)。(3)脏器系数:①心脏系数:与WKY组比较,6组SHR的心脏系数均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心脏系数升高(P<0.05)。②左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左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③右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右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 或 P<0.01)。④脾脏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脾脏系数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脾脏系数升高(P<0.05)。(4)ACE1-AngⅡ-AT1R轴:①ACE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MI组、SHR+HI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AngⅡ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Ⅱ含量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MI 组、SHR+HI 组 AngⅡ含量降低(P<0.05 或P<0.01)。③AGT1R蛋白:与SHR组比较,SHR+MI组AGT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5)ACE2-Ang(1-7)-MasR轴:①ACE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Ang(1-7)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E2组比较,SHR+LI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 组 Ang(1-7)水平降低(P<0.01)。③MAS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MA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6)E2及其受体GPR30:①E2含量: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LI组、SHR+MI组、SHR+HI组的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②GPR30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GPR30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7)ERK1/2 通路:①p-ERK1/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SHR组比较,SHR+HI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p-ERK1/2/ERK1/2:与 WKY 组比较,SHR 组 p-ERK1/2/ERK1/2 有升高趋势(P>0.05);与 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HI 组 p-ERK1/2/ERK1/2 有降低趋势(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p-ERK1/2/ERK1/2 升高(P<0.01)。结论:1.针对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西药组。2.阴阳两虚证是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绝经年限较长的高血压患者的BPV高于绝经年限较短者。3.ICA能够降低雌性去势SHR的血压和心率,上述作用与调节循环和心肌组织RAS 有关。ICA 可以抑制 ACE1-AngⅡ-AT1R 轴,对 ACE2-Ang(1-7)-MasR 轴具有升高的趋势,同时该作用的发挥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张圭珍[2](2021)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在男科门诊ED患者的一般情况,发掘E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ED患者中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特征,探索其在流行病学的相关性,从而为指导临床提供相关依据。通过对ED患者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建立数据库,突出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总结出当今社会环境下阳痿中医证素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辨证立法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门诊的ED患者1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形式调查其一般情况、勃起功能状况及整体性生活质量情况以及精神心理状况、中医证素分布情况。采用Epidata3.1软件建数据库,双份录入、检查突出值、锁定。所有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人口学资料:完成本次调查共计有1150例,调查的总回应率为95.76%。从年龄分层来看,50岁以上人群ED发病率较高;从体重指数来看,ED患者超重、肥胖占比较多;从文化分层来看,ED患者多集中在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文化程度上;从职业类别来看,从事脑力劳动ED患者相对较多,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大中城市ED患病率较高,从居住舒适度来看,居住条件一般的ED患者较多。2.一般资料: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合并症中以高血压病(609/1150,52.96%)、高脂血症(502/1150,43.65%)、糖尿病居多(446/1150,38.78%)、前列腺炎(266/1150,23.13%),相应的用药史中以降压(526/1150,45.73%)、降糖(388/1150,33.74%)、降脂(347/1150,30.17%)药物比例较高;从饮食结构上看,以不良饮食习惯如辛辣(288/1150,25.04%)、油腻(676/1150,58.78%)、煎炒(551/1150,47.91%)等居多,饮食清淡(92/1150,8.00%)及结构均衡(222/1150,19.30%)的患者相对较少;吸烟、饮酒等个人史来看,很大比例的ED患者存在长期的吸烟(585/1150,50.87%)、饮酒史(508/1150,44.17%)。3.勃起功能情况: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约占总人数的59.65%,而重度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占比仅为19.74%。从病程上来看,大部分患者病程相对较短,平均病程为2.32±1.86年,病程小于6年的患者占约90%以上;从勃起硬度来看,超出7成以上的患者虽插入阴道无法保持坚挺状态;从晨勃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晨勃明显减少,仅9.31%的ED患者晨勃正常。在调查人群中,仅44.85%的患者前期接受过治疗,其中约38%患者接受过西药治疗,药物以希爱力、万艾可等PDE-5抑制剂为主。4.性生活质量情况:大部分ED患者的性欲普遍降低,能维持较高性欲的患者仅127例,占总人数的11.04%;从性交频率来看,大部分患者能维持在3-6次/月,平均为3.98±1.58次/月;从射精时间来看,阴茎从插入到射精的时间<2min、2-6min、6-12min、>12min,分别占比17.39%、56.61%、19.74%、6.26%;在接受调查的人群当中,高达86.79%的人员无法对性持有满意的态度,其中31.83%不太满意,而剩下的54.96%则显示出不满意的态度。5.焦虑、抑郁状态情况:抑郁量表(PHQ-9)中的“感觉疲惫或没有活力”和焦虑量表(GAD-7)中的“变得容易烦恼或急躁”两个项目评分最高;抑郁患者比例占据整个调查人数的56%,其中5.39%的患者甚至因为性生活不和谐长期处于重度抑郁的状态,27.91%的患者处于轻度抑郁状态;与此类似,焦虑患者比例也达到了52.87%,其4.17%的患者因为性生活不和谐长期处于重度焦虑状态,29.39%的患者处于轻度焦虑状态。焦虑、抑郁共病患者总人数354例,占总人数的30.78%,分别在抑郁患者和焦虑患者总数占比中达到46.77%和63.04%。无抑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抑郁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抑郁状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重度抑郁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ED与中重度、重度ED的PHQ-9评分相比,均P<0.01;轻度焦虑状态的ED患者的IIEF-5评分与重度焦虑状态ED患者IIEF-5评分相比,P<0.01。轻度ED与中重度、重度ED的PHQ-9评分相比,均P<0.01。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相关基础病的数量、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的结果为影响勃起功能的危险因素;“性欲的程度”、“性交射精潜伏期”、“性生活满意度”、“ED的严重程度”这4种因素为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年龄”、“射精潜伏期”、“ED严重程度”则为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7.中医证素分布情况:病位证素主要为肾、肝、心、脾、胆;病性证素主要为瘀、气滞、阳虚、气虚、血虚、阴虚、湿、热;常见证型有淤血阻络证、肝郁气滞证、肾阳亏虚证、湿热下注证、心脾两虚证。结论:1、年龄、体重指数、相关基础病的数量、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的结果为影响勃起功能的危险因素;2、ED患者中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患病率高,且ED的严重程度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通过中医证素分布研究,常见证候多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呈现出阳痿单一证候的不典型性以及证候涉及脏腑的广泛性。阳痿以多种病位、病性证素以复合形式存在,表明了阳痿的病机的复杂性。
陈思[3](2021)在《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发病率呈年轻化而且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POI发病原因复杂,病机不明,早期诊断不健全,治疗效果不确切,因此如何探明POI的病因和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标准和探索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是当前医学领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功能。针对肾虚血瘀型POI,补肾活血法是妇科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本课题以中西医相关理论、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等为依据,阐释补肾活血汤防治POI的临床证治效果和分子学机制,为中医药有效治疗POI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POI的防治作用,并通过实验研究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POI的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60例POI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汤组20例(予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芬吗通组20例(予芬吗通1/10 口服治疗)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治疗组20例(予补肾活血汤和芬吗通1/10联合口服治疗),所有患者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POI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Kupperman评分的改善情况,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B超卵巢体积(OV)、窦卵泡数(AFC)、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2.实验研究:2.1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补肾活血汤水提物的化学成分。2.2筛选动情周期正常的C57BL/6J雌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阳性药补佳乐对照组5只、补肾活血汤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5只外,其余15只小鼠均予皮下注射ZP3多肽,1周后加强造模,建立自身免疫性POI动物模型。加强造模1周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2mL,补佳乐组小鼠按0.13 mg/kg给予补佳乐溶液0.2 mL,补肾活血汤组小鼠按12.64 g/kg给补肾活血汤0.2 mL,持续28天。给药结束前10天取阴道脱落细胞巴氏染色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给药结束次日收集标本,计算脾脏、卵巢、子宫和胸腺的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ZP抗体(AzpAb)水平,性激素抗苗勒管激素(AMH)、E2、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SOD、MDA的变化;卵巢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Z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Nrf2、Keap1、HO-1、NQO1的表达及ZP蛋白表达情况,Q-PCR检测卵巢中Nrf2、Keap1、HO-1、NQO1 mRNA 水平变化。结果:1.临床研究所有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65±3.78岁,36-40岁患者占50%。POI患者合并免疫性疾病4例、心理应激9例,环境应激4例、手术6例、感染2例、有家族史1例。经治疗3个周期后,补肾活血汤组在综合疗效(88%)、中医症候疗效(82%)、Kupperman评分(30.07±3.74)与芬吗通组(78%、72%、31.61±3.18)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组(94%、88%、28.94±3.83)相当。在改善临床症状上,中药治疗后潮热汗出、失眠、疲倦乏力的症状明显改善(P<0.05),芬吗通治疗后肌肉痛的症状有所改善(P<0.05),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治疗后潮热汗出、失眠、头晕、疲倦乏力、关节痛的症状改善明显(P<0.05)。三组在下调FSH水平方面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而三组治疗前后E2和OV和AFC均无明显变化(P>0.05)。补肾活血汤组治疗前后RI值下降明显(P<0.05),余两组RI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补肾活血汤组和芬吗通组SOD上升(均P<0.05)。补肾活血汤组MDA下降明显(P<0.05),而芬吗通组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组均无此变化。临床研究期间三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2实验研究2.1 BSHXT水提物中鉴别并定量分析了 21种中药单体化合物。2.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汤组小鼠体重显着上升(P<0.05)。空白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0%,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100%,补佳乐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60%,补肾活血汤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率80%。给药28天后收取标本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卵巢指数均上升明显(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和胸腺指数下降(P<0.01),脾脏指数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卵巢指数上升(P<0.01、P<0.05),且补肾活血汤组脾脏指数下降(P<0.05)。卵巢组织H&E染色和ZP免疫荧光染色表明,补肾活血汤能够明显减少小鼠卵巢中炎症细胞浸润和透明带的形成,且增加始基卵泡和次级卵泡数目、减少闭锁卵泡数目,而补佳乐无此作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性激素(E2、FSH、LH、AMH)、AzpAb和SOD、MDA含量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性激素呈低雌高促水平,且AMH水平下降明显,而补佳乐和补肾活血汤均能不同程度逆转异常性激素状态;模型组血清AzpAb水平明显升高,补肾活血汤组下调AzpAb水平(P<0.01)优于Positive组(P<0.05);模型组SOD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上升,药物治疗后,补佳乐组和补肾活血汤组SOD、MDA水平均有改善。免疫组化和Q-PCR结果提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rf2、Keap1、NQO1的表达及其mRNA水平明显下降,虽HO-1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其mRNA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汤组Nrf2及其mRNA表达均增强,补佳乐组只能部分增强Keap1、NQO1 mRNA水平。结论:1.补肾活血汤可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积分、性激素水平,在改善卵巢RI和氧化应激状态方面优于芬吗通1/10和补肾活血汤联合芬吗通1/10治疗。2.补肾活血汤水提液中鉴别并定量分析了 21种中药单体化合物。3.ZP3成功诱导的POI免疫性模型小鼠卵巢发生炎症且功能下降,补肾活血汤不仅能减少小鼠卵巢中炎症细胞浸润和透明带的形成,逆转异常性激素状态,还能下调血清AzpAb,并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及下游抗氧化酶SOD、HO-1和NQO1活性。因此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改善模型小鼠卵巢功能、减少氧化应激状态并调节机体免疫。
牛若男[4](2021)在《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期潮热的临床观察及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潮热症状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对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其他症状的疗效,监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变化,以此探讨潮热症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通过挖掘滋肾清心方改善潮热的作用机制来论证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市中医院门诊/病房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综合征潮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20例,予滋肾清心方治疗的为治疗组;予坤泰胶囊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无脱落病例,最终全部纳入统计分析。本实验研究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2周(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潮热评分、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E2、FSH),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血管内皮功能(FMD)的改变情况。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物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坤泰胶囊相比,滋肾清心方的临床疗效更显着。2.潮热评分对比: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所下降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潮热评分于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滋肾清心方对临床潮热症状的缓解更显着。3.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认为滋肾清心方和坤泰胶囊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前者优于后者。4.中医证候评分对比:两组内前后比较中医证候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提示滋肾清心方较坤泰胶囊更能有效改善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相关中医证候。5.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比: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E2均有所提高,FSH均较前下降,每组每个数据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E2水平升高更多(P<0.05),FSH下降更明显(P<0.05),证明滋肾清心方对患者性激素(E2、FSH)水平的调节更强。6.HCY水平变化:两组血清HCY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前后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互比较,对照组血HCY水平不如治疗组低(P<0.05),可认为滋肾清心方能有效降调血清HCY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7.FMD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血管FMD水平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MD虽也较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FMD升高程度更大(P<0.05);推测滋肾清心方能有效提高血管内皮功能。8.安全性判定:在临床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证明滋肾清心方临床安全。结论:滋肾清心方不仅能安全有效的缓解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潮热,还能明显改善其他不适症状,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血HCY含量,提高血管FMD值。基于绝经潮热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推测滋肾清心方可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来改善潮热症状,对预防远期心血管疾病起到一定作用。
方蓓[5](2021)在《燮和饮治疗PCOS伴SCH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燮和饮治疗肥胖型PCOS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的临床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评价燮和饮预防和治疗肥胖型PCOS伴SCH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血栓形成倾向的应用前景,为祖国医学改善PCOS伴发病及血栓形成倾向提供经验和思路。方法:病例来自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选择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经诊断分别符合肥胖、PCOS和SCH,中医符合痰湿证的患者。将纳入研究的9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燮和饮口服(经期停服),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口服,两组均协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证候积分,再以TSH=4mIU/L为截点分层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1.两组均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均能有效改善LH、LH/FSH、T、SHBG、FAI、PRL(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LH、LH/FSH、SHBG、FA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均能降低TSH(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均能有效降低FINS、HOMA-IR、BMI(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D-D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综合有效率为73.90%,对照组为75.70%,但两组间综合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以TSH=4mIU/L为截点分层比较:(1)治疗前,2.5mIU/L≤TSH<4mIU/L 患者的 LH、LH/FSH、PRL、HOMA-IR、BMI、中医证候积分低于4mIU/L≤TSH<10 mIU/L患者(P<0.05)。(2)在 2.5mIU/L≤TSH<4mIU/L 时,治疗组在改善 TSH、FINS、HOMA-IR、BM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4mIU/L≤TSH<10 mIU/L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2.5mIU/L≤TSH<4mIU/L 组治疗后综合有效率为 80.00%,4mIU/L≤TSH<10 mIU/L组为6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燮和饮可以显着改善PCOS伴SCH的中医临床证候以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调节其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2.根据分层比较,TSH水平越高,PCOS伴SCH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使得中西医治疗有效率降低,提示PCOS患者甲状腺功能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治对于PCOS伴SCH患者的必要性。而TSH在正常范围内轻度升高时,燮和饮具有比二甲双胍更优的疗效,体现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优越疗效。
王倩雯[6](2021)在《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有效性;2.探索滋肾固本法针刺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肾阴虚症候、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研究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潮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研究周期为10周,在入组时、治疗第5周、治疗第10周要求两组患者填写潮热日记;在入组时、治疗10周要求患者填写肾阴虚症候量表、乳腺癌功能评估量表(FACT-B)、癌症治疗-内分泌亚量表(FACT-ES)。研究结束后,对所有量表积分统计分析,进行疗效评价。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潮热次数及严重程度:治疗5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潮热次数以及潮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发现,两组在降低潮热发作次数及程度上疗效相当(P>0.05)。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潮热次数及潮热严重程度上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有明显优势。2.肾阴虚症候:治疗10周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肾阴虚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说明两组肾阴虚症候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40%,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几个主要症状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症状上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失眠多梦症状的改善尤为显着。3.生活质量: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各维度积分均有提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以及附加关注上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具有优势;而在改善功能状况上两组疗效相当。4.围绝经期症状:治疗10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发现,阴道症状、体重增加、腹泻、关节痛症状未有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发现,阴道症状、性生活质量、体重增加、眩晕、恶心、腹泻、头痛、关节痛症状未有改善。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性生活质量、眩晕、恶心、头痛、浑身发胀、(健侧)乳房敏感或触痛、情绪起伏、心情烦躁项目上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具有优势;两组在阴道症状、体重增加、腹泻及关节痛项目上未起到改善作用。结论:滋肾固本法针刺可以显着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潮热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整体改善肾阴虚症候和缓解部分围绝经期症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孟庆海[7](2021)在《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受体下调、肠道菌群变化及绝经后血管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泽泻醇B乙酸酯能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第一章:收集接受主动脉置换术的绝经前(<45岁)和绝经后(>55岁)女性主动脉血管及绝经前(<45岁)正常女性和绝经后(>55岁)冠心病女性患者粪便。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女性粪便中的肠道菌群,HE染色观察女性主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女性血管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女性血管中NLRP3、Caspase-1、IL-1β、ERα、ERβ、GPER、SRC、PI3K 和 p-AKT 的表达。分析绝经前后女性主动脉炎症、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的相关性。第二章:使用LDLR-/-小鼠合并高脂饮食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复制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组),同时设置C57BL/6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组以及LDLR-/-小鼠正常饮食组。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分别进行AB23A治疗实验、粪菌移植实验及AB23A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实验。实验周期结束后,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TC、TG、LDL-c及HDL-c 水平以评价血脂,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以评价血清炎症,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切片中阳性面积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损伤,Masson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切片中胶原以评价纤维帽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切片及结肠中NLRP3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评价组织炎症,HE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形态以评价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结肠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以评价紧密连接的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NLRP3、IL-1β、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进一步确认结肠中炎症和紧密连接状态。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分析AB23A模型小鼠治疗实验中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肠道菌群及紧密连接之间相关性。第三章: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进行AB23A治疗实验。实验周期结束后,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结肠中ERα、ERβ、GPER和SRC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结肠中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ERα、ERβ、GPER、SRC、PI3K、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胆固醇负荷的Caco-2细胞复制肠道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使用AB23A并联合ERα抑制剂MPP、ERβ抑制剂PHTPP、GPER抑制剂G-15、PI3K抑制剂LY294002或AKT抑制剂10-DEBC抑制相应蛋白,或联合ERα siRNA、ERβ siRNA、GPER siRNA或SRC siRNA沉默相应基因的表达,作用于Caco-2细胞,并建立不同的对照和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评价细胞脂质堆积,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 SRC、ERα、ERβ、GPER、PI3K、p-AKT、Claudin-1、Occludin 及 ZO-1 单独或共同表达的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RC、ERα、ERβ、GPER、NLRP3、IL-1β、PI3K、p-AKT、Claudin-1、Occludin、ZO-1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细胞中GPER与SRC的相互作用。结果:第一章:与绝经前女性相比,绝经后女性血管内皮层和平滑肌均呈现更严重的损伤及 NLRP3、Caspase-1、IL-1β 表达的升高,而 ERα、ERβ、GPER、SRC、PI3K 和 AKT的表达均显着降低。与正常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冠心病女性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显着降低;特定水平的物种相对丰度变化显着,如门水平上,Firmicutes、Tenericutes及Fusobacteria等细菌门的相对水平在绝经后女性的粪便中显着降低,而Verrucomicrobia及Bacteroidetes等细菌门的相对水平显着升高,属水平上,Clostridium 及Faecalibacterium等细菌属的相对水平显着降低,而 Shigella、Lactobacillus及Bacteroides等细菌属的相对水平显着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绝经前后女性主动脉炎症、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第二章: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相比,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血清炎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进一步增加,并导致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的加剧,AB23A的治疗显着降低模型小鼠血脂、血清炎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并显着减轻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相比,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显着降低,且特定物种水平上相对丰度发生显着改变,AB23A的治疗显着增加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并逆转模型小鼠特定物种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变化,如AB23A的治疗显着增加模型小鼠粪便内降低的Firmicutes细菌门的相对水平,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粪便内升高的Verrucomicrobia细菌门的相对水平,在属水平上,AB23A的治疗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的粪便中Bacteroides和Akkermansia等细菌属的相对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肠道菌群组成及紧密连接之间呈现显着相关性。粪菌移植导致模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和特定物种水平上相对丰度向供体小鼠靠近;接受模型组小鼠粪便的受体小鼠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着低于接受AB23A治疗组粪便的受体小鼠,具有同样变化的还包括特定物种水平上的相对丰度;改变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足以引起血脂、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以及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显着改变,与接受模型组小鼠粪便的受体小鼠相比,接受AB23A治疗组粪便的受体小鼠的血脂、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显着降低,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显着减轻。抗生素显着抑制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给予抗生素的模型组小鼠中,总胆固醇水平、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显着降低,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显着减轻;AB23A对给予抗生素的模型组小鼠的治疗仍促进了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抗生素的应用,增强了 AB23A对模型小鼠血脂、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降低作用及对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的减轻作用。第三章:双侧卵巢的切除,导致高脂饮食LDLR-/-小鼠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水平及SRC表达的显着降低,同时显着降低的还有PI3K/AKT信号,AB23A未影响模型小鼠雌激素水平,但显着上调肠道中雌激素受体和SRC的表达,并上调PI3K/AKT信号。胆固醇的负荷导致Caco-2细胞中胆固醇堆积、炎症增加和紧密连接损伤;AB23A减轻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中胆固醇堆积、炎症和紧密连接损伤,上调SRC的表达并增强PI3K/AKT信号。使用ERα或ERβ的抑制剂或ERα或ERβ的基因被沉默时,未影响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也未影响AB23A对GPER和SRC的上调作用,同样未影响AB23A对PI3K/AKT信号的激活;使用GPER抑制剂或GPER siRNA时,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被取消,同时被取消的还包括AB23A对SRC的上调作用和对PI3K/AKT信号的激活。SRC的基因被沉默时,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被取消,AB23A对PI3K/AKT信号的激活作用同样被取消,但未影响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上调作用。PI3K/AKT信号被阻断时,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被取消;但是PI3K/AKT信号的抑制未影响AB23A对雌激素受体和SRC的上调作用。结论:1.绝经后女性血管炎症和损伤的增加与雌激素受体信号降低及肠道菌群的紊乱具有显着的相关性。2.AB23A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轻绝经后LDLR-/-小鼠肠道炎症并保护肠屏障,进而降低绝经后小鼠的血脂、血清炎症及血管炎症,抑制绝经后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AB23A通过激活结肠上皮细胞GPER上调SRC表达并激活下游的PI3K/AKT信号进而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炎症和紧密连接损伤是其抑制绝经后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张宇龙[8](2020)在《基于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探讨肌醇治疗PCOS-IR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疾病之一,而且经常伴有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症。在过去的十年中,肌醇被引入到PCOS的治疗中。肌醇是一种糖醇和一种葡萄糖异构体,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包括谷物和水果。肌醇是众多继发性信使的前体,曾经被认为是B族维生素之一,它可以降低PCOS妇女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并改善卵巢功能和降低雄激素水平。肌醇在改善脂代谢异常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已有大量研究发现肌醇可以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PCOS患者卵母细胞质量,改善妊娠结局。然而肌醇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良好结局的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证明高脂饲料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在高脂饲料所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PCOS胰岛素抵抗模型中都发现了游离脂肪酸和IL-6的升高,游离脂肪酸可以促进IL-6的表达,说明高脂饲料所导致的游离脂肪酸和IL-6升高在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慢性低度炎症在PCOS发病机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没有患该病的女性相比,患有PCOS的女性的血清炎症因子(包括IL-6)水平显着增加。IL-6是慢性炎症中的主要促炎细胞因子,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因此,炎症相关代谢疾病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信号通路,而IL-6可能是PCOS中早期的低度慢性炎症标记的关键分子,IL-6激活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PCOS中起着重要作用。STAT-3活化后刺激miR-155表达,抑制STAT-3的磷酸化,将会抑制miR-155的表达,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活化将会导致其下游分子miR-155表达的增加。关于胞外囊泡参与糖尿病的研究发现miR-155可以通过靶向作用PPAR-γ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PCOS患者中发现了 IL-6和miR-155的表达增加,其他实验也证明了 PCOS中IL-6促进STAT-3活化,而STAT-3下游分子miR-155靶向作用的PPAR-γ在PCOS中表达降低参与了胰岛素抵抗,鉴于高脂饲料可以增加PCOS血中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而FFA又可以增加IL-6的表达,同时也有研究证实FFA和IL-6可以协同激活STAT-3,因此可以猜测,脂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由增高的游离脂肪酸(FFA)通过影响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实现的。此外,在PCOS大鼠模型及患者中都发现了卵巢自噬和卵巢血管异常生成明显增加,卵巢自噬和卵巢血管异常生成对卵泡发育及卵巢排卵作用重大。在多项研究自噬和血管生成的研究中都发现miR-155/PPAR-γ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此通路可以通过影响mTORC1、mTORC2和VEGF的表达影响自噬和血管生成。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可能同时调控PCOS胰岛素抵抗、卵巢自噬和异常血管生成。肌醇被发现可以降低IL-6表达,因此我们猜测,肌醇可能通过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影响卵巢自噬和卵巢血管生成。肌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是否影响卵巢自噬和卵巢血管生成,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及其下游分子是否参与了 PCOS的胰岛素抵抗、卵巢自噬和异常血管生成的发病机制,肌醇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该通路相关,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肌醇改善PCOS胰岛素抵抗、影响卵巢自噬和异常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而且可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以及其他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2、研究目的本研究构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大鼠模型,并予肌醇干预,从大鼠的卵巢、脂肪以及肝脏三种组织探讨药物肌醇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基于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探讨肌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此外还探讨了肌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自噬和卵巢血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3、研究方法20只Sprague-Dawley雌性鼠(3-4周龄),用于检验PCOS大鼠模型构建。随机分为2组(每组n=10,PCOS组用于制造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Control组正常饮食作为空白对照组。PCOS-IR大鼠模型喂食高脂饲料(HFD)8周,在喂食方案的最后4周予以来曲唑。采用HE染色检测两组大鼠卵巢的形态结构,应用试剂盒检测游离脂肪酸,应用ELISA法检测了性激素、胰岛素和IL-6的表达,应用电子显微镜检测了胞外囊泡。应用RT-PCR检测胞外囊泡内miR155和miR-21的表达以及卵巢组织中PPAR-γ mRNA和GLUT4 mRNA的表达。为了探索肌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我们将45只Sprague-Dawley雌性鼠(3-4周龄),随机分为3组(每组n=15,各组大鼠饲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笼子中),阴性对照组(正常饮食,生理盐水干预),PCOS组(高脂饲料和来曲唑造模,生理盐水干预)和肌醇组(高脂饲料和来曲唑造模,造模成功后肌醇干预4周)。采用HE染色检测卵巢的形态结构,应用试剂盒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了性激素、胰岛素、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应用电子显微镜检测了自噬小体和胞外囊泡。应用CD31标记卵巢血管,显微镜观察卵巢血管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 IL-6、STAT-3、p-STAT-3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了 LC3、PPAR-γ和GLUT4的表达,应用 RT-PCR检测 miR155、miR-21,PPAR-γ mRNA 和 GLUT4 mRNA 的表达,并使用 Western blot 检测了 IL-6、STAT-3、p-STAT-3、PPAR-γ、GLUT4、LC3、mTORC1 和 mTORC2 的表达。4、研究结果1.予高脂饲料和来曲唑造模后,卵巢HE染色结果提示PCOS模型组大鼠卵巢成多囊改变,对照组的HOMA-IR指数为2.09±0.64,而PCOS模型组的HOMA-IR指数为4.55±0.49,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之间的卵泡刺激素(FSH)浓度没有显着差异(P=0.213),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LH/FSH比值、游离脂肪酸和IL-6浓度在PCOS模型组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提示PPAR-γ及GLUT4在PCOS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PCOS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PAR-γ mRNA及GLUT4 mRNA的表达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2.予肌醇干预PCOS-IR模型大鼠的实验发现:在食物摄入量和体重方面,PCOS组大鼠明显高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PCOS组大鼠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和LH/FSH 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肌醇组(P<0.01)。PCOS组大鼠的血清E2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肌醇组的E2水平(P<0.01)。而三组之间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没有显着差异(P=0.157)。阴性对照组和肌醇组大鼠HOMA-IR指数分别为2.15±0.59和2.27±0.79,而PCOS模型组的 HOMA-IR 指数为 4.22±0.77(P<0.01)。3.在PCOS组的大鼠卵巢组织中观察到多囊性改变。相反,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卵巢结构未见明显的多囊性改变。PCOS组的甘油三酯、VEGF和IL-6血清浓度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和肌醇组(P<0.01),而三组间并未观察到胆固醇血清水平的显着差异。4.RT-PCR检测PCOS-IR大鼠卵巢中miR-155,miR-21,IL-6和PPARmRNA的表达,与PCOS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肌醇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PAR-γ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PCOS组,而大鼠卵巢组织中miR-155,miR-21和IL-6 mRNA表达明显低于PCOS组(P<0.01)。5.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提示:PCOS组中IL-6和p-STAT-3的表达明显高于肌醇和空白对照组(P<0.01),而补充肌醇后不影响STAT-3的表达。但是,PCOS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PAR-γ和GLUT4的表达明显低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6.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了卵巢组织细胞内LC-3的表达情况发现:在PCOS组,卵巢颗粒细胞LC-3的表达的荧光信号明显强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Western blot检测LC3结果提示卵巢组织中LC3-II/LC3-I的比值在PCOS组明显高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和肌醇组,PCOS组卵巢组织中mTORC1和mTORC2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7.应用CD31标记卵巢血管后观察卵巢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提示PCOS组卵巢间质中血管丰富,而在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卵巢间质血管少于PCOS组。8.Western blot 检测脂肪组织中 IL-6、STAT-3、p-STAT-3 和 PPAR-γ 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提示,PCOS组大鼠脂肪组织中IL-6和p-STAT-3的表达明显高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此外三组大鼠的脂肪组织中STAT-3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PAR-γ在PCOS-IR组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少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9.PCOS组大鼠脂肪组织及血清胞外囊泡中miR-155和miR-21表达明显高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结果提示PCOS组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显着高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10.HE染色检测肝脏的结果发现:在PCOS组大鼠的肝脏组织内见到大量的脂肪液滴堆积,而且肌醇组大鼠肝脏细胞周围的脂肪液滴明显减少,空白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则未见明显脂肪液滴。在PCOS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 mRNA和GLUT4 mRNA表达明显低于肌醇组和空白对照(P<0.01)。5、研究结论1.高脂饲料和来曲唑可以成功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模型,血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IL-6浓度和胞外囊泡中miR-155表达的升高在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卵巢组织中PPAR-γ和GLUT4的表达降低参与了 PCOS-IR模型大鼠卵巢组织的局部胰岛素抵抗。2.补充肌醇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脂饲料和来曲唑干预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卵巢组织存在局部胰岛素抵抗,补充肌醇可以改善卵巢组织的局部胰岛素,肌醇改善卵巢组织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与 IL-6/STAT-3/miR-155/PPAR-γ 通路中 IL-6、磷酸化 STAT-3、miR-155 的表达降低和PPAR-γ表达增加相关。3.高脂饲料和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模型中卵巢自噬明显增加,其机制与卵巢组织mTORC1和mTORC2表达降低相关,而补充肌醇可以通过增加mTORC1和mTORC2的表达减少卵巢自噬。4.高脂饲料和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模型卵巢间质血管明显增多,而补充肌醇后卵巢间质血管减少,肌醇的该作用机制与卵巢组织内mTORC1表达增加和血中VEGF浓度降低相关。5.高脂饲料和来曲唑干预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脂肪组织存在局部胰岛素抵抗,补充肌醇可以改善脂肪组织的局部胰岛素,肌醇改善脂肪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与FFA/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中FFA浓度降低,脂肪组织中IL-6、磷酸化STAT-3、miR-155的表达降低和脂肪组织中PPAR-γ表达增加相关。6.高脂饲料和来曲唑干预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肝脏组织存在局部胰岛素抵抗,补充肌醇可以改善肝脏组织的局部胰岛素抵抗,肌醇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与胞外囊泡内miR-155表达降低和肝脏组织内PPAR-γ和GLUT4的表达增加相关。
李婷[9](2020)在《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Cyto-C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理论研究,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现状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建立去卵巢动物模型,通过对去卵巢大鼠体重和子宫形态、血清性激素和血脂含量、子宫细胞凋亡及凋亡因子Bcl-2、Bax、Cyto-C的检测,探讨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健康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化痰祛瘀组、利维爱组,共5组,每组10只。建立去卵巢动物模型,行阴道涂片检查,无角化者为双侧卵巢完全切除,即造模成功。给予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补肾化痰祛瘀组灌服940mg/ml药液,利维爱组灌服0.023mg/ml利维爱混悬液,1ml/100g。末次给药24小时后,大鼠行腹腔麻醉,麻醉满意后行心脏采血,尽量采集足够的血液放置于抗凝管中。在大鼠耻骨上方可见一“Y”型组织,即大鼠子宫组织,立即取出子宫,4%多聚甲醛固定,置于4°C冻存待用。计算去卵巢大鼠体重,采用HE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E2、FSH、LH和TC、TG、HDL-C、LDL-C的含量,IHC法检测大鼠子宫细胞Bcl-2、Bax、Cyto-C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TUNEL法检测大鼠子宫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痰祛瘀组和利维爱组大鼠体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子宫明显缩小,子宫内膜萎缩变薄,腺体多呈低柱状、数量极少,肌层变薄,浆膜层萎缩、不光滑。与模型组比,补肾化痰祛瘀组子宫体积显着增大,为增生期子宫内膜,肌层规则,浆膜层光滑。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E2水平显着降低,FSH、LH水平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化痰祛瘀组和利维爱组均增加血清E2水平,两组血清FSH、LH水平均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C、TG、LDL-C含量显着提升,血清H 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化痰祛瘀组和利维爱组均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而两组血清HDL-C水平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Bax、CytoC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痰祛瘀组和利维爱组的Bcl-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两组Bax、CytoC的蛋白表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6、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痰祛瘀组和利维爱组的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痰祛瘀方能降低去卵巢大鼠的体重和改善子宫形态,能调节性激素水平和脂代谢,能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和Cyto-C的表达水平,降低子宫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Cyto-C信号通路蛋白介导的细胞及线粒体凋亡。
张丹丹[10](2020)在《雌二醇、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相关性及雌二醇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女性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血浆雌二醇、Hcy水平对高血压的影响;探讨雌二醇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并初步研究雌二醇对Hcy损伤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随机抽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502例围绝经及绝经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体格测量指标、血浆生化指标检测等数据。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及校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成人女性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雌二醇、Hcy对高血压的影响。(2)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用E2β和Hcy处理。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情况、LDH漏出率评价细胞损伤情况、亚甲基蓝染色检测细胞内源性H2S的生成、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CBS,CSE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验证雌二醇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结果:(1)本研究调查对象总共为502人,全部为围绝经及绝经期女性,年龄(65.91±10.60)岁,年龄≤60岁222人占44.2%;已绝经414人占82.5%,未绝经88人占17.5%;HHcy血症178人占35.5%,高血压患者409人占81.5%。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为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分析。(2)女性高血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人口学特质、体格检查和血浆生化检测指标之间年龄、绝经、BMI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女性血浆雌二醇、Hcy与血压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非高血压人群中,血浆雌二醇与SBP存在着负相关(r=-0.245,P=0.011);Hcy与SBP、DBP存在着正相关(r=0.217,P=0.036;r=0.244,P=0.018)。在高血压人群中,这些相关均消失。(4)女性高血压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雌二醇、年龄、绝经事件、BMI、HDL、HHcy血症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此外,雌二醇与年龄,BMI,Hcy,HDL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高血压事件的发生。(5)Hcy处理HUVECs会降低细胞的增殖活性,引起细胞损伤;进一步加入E2β,细胞增殖存活恢复正常,减少Hcy对人细胞造成的损伤。(6)Hcy处理HUVECs会降低CBS、CSE蛋白及mRNA表达,E2β则促进CBS、CSE蛋白及mRNA表达及H2S生成,MST-3的蛋白及mRNA表达不受影响。(7)CHH与BCA处理抑制HUVECs中CBS和CSE的表达及内源性H2S生成。抑制CBS,CSE表达,导致E2β对Hcy所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消失。结论:(1)年龄、绝经事件、雌二醇、BMI、HDL、HHcy血症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其中雌二醇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Hcy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雌二醇通过上调CBS,CSE的表达从而促进内源性硫化氢的生成,对Hcy所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二、How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ex hormone on blood vessel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ow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ex hormone on blood vessels(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绝经后高血压研究进展 |
1 绝经后高血压概述 |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
3 雌激素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绝经后高血压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绝经后高血压的认识 |
2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
3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
3.3 纳入文献的用药规律统计 |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3.5 Meta分析结果 |
3.6 不良反应分析 |
3.7 发表偏倚检测 |
3.8 敏感性分析 |
3.9 亚组分析 |
3.10 试验序贯分析 |
4 讨论 |
5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2 高血压分级分布 |
3.3 中医证型分布 |
3.4 昼夜节律类型分布 |
3.5 不同绝经年限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
3.6 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
3.7 血压变异性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
4 讨论 |
5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5.1 一般情况 |
5.2 淫羊藿苷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
5.3 淫羊藿苷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
5.4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
5.5 淫羊藿苷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5.6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1-AngⅡ-AT1R轴的影响 |
5.7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2-Ang(1-7) -MasR轴的影响 |
5.8 淫羊藿苷对大鼠E_2含量及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 |
5.9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
6 讨论 |
6.1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
6.2 SHR和WKY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存在差异 |
6.3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的影响 |
6.4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E_2及其受体GPR30的影响 |
6.5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
7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一、文献研究 |
综述一 勃起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定义 |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3 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阳痿病名沿革 |
2 古代医家对阳痿的辨证论治 |
3 现代医家对阳痿的认识 |
4 中医药治疗阳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ED与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
1. ED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
2 ED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二、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方案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案 |
1.3 数据管理 |
1.4 统计分析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
2.2 中医证素分布情况 |
3 讨论 |
3.1 人口学资料分析 |
3.2 一般资料分析 |
3.3 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3.4 E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3.5 E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情况 |
3.6 阳痿患者中医证素分布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
1.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 |
1.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流行病学 |
1.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 |
1.4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 |
1.5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诊断 |
1.6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认识 |
2.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古籍认识 |
2.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病因研究 |
2.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病机研究 |
2.4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研究 |
2.5 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治疗方案 |
1.5 合并用药的规定 |
1.6 观测内容及指标 |
1.7 疗效评定标准 |
1.8 安全性评价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
1.9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入组时各指标可比性分析 |
2.2 入组时一般情况比较 |
2.3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4 检测指标疗效比较 |
2.5 安全性观察 |
3. 讨论 |
3.1 POI与应激、心肾子宫轴、神经内分泌网络之间的关系 |
3.2 补肾活血汤的理论分析 |
3.3 补肾活血汤治疗POI的现状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从Keap1/Nrf2/ARE抗氧化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免疫性POI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和试剂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制备 |
2.2 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
2.3 筛选实验动物 |
2.4 建立免疫性POI小鼠模型 |
2.5 分组给药 |
2.6 观察动情周期 |
2.7 实验取材 |
2.8 脏器指数 |
2.9 卵巢H&E染色 |
2.10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rf2、Keap1、HO-1、NQO1的表达 |
2.11 卵巢免疫荧光染色 |
2.12 ELISA测定血清E_2、FSH、LH、AMH、抗ZP抗体的水平 |
2.13 Q-PCR检测Keap1/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
2.14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UPLC-QTOF-MS/MS分析补肾活血汤水提液的成分 |
3.2 小鼠一般情况变化 |
3.3 小鼠阴道脱落细胞变化 |
3.4 小鼠脏器指数变化 |
3.5 小鼠血清E_2、FSH、LH、AMH水平 |
3.6 小鼠血清抗透明带抗体(AzpAb)水平 |
3.7 小鼠血SOD、MDA水平 |
3.8 小鼠卵巢组织H&E染色 |
3.9 小鼠卵巢透明带抗体免疫荧光染色 |
3.10 小鼠卵巢组织免疫组化 |
3.11 小鼠卵巢组织Nrf2、Keap1、HO-1、NQO1 mRNA的变化 |
4. 讨论 |
4.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
4.2 应激与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关系 |
4.3 补肾活血汤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缩略词表 |
附录二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表 |
附录三 Kupperman(KMI)评分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期潮热的临床观察及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绝经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中医治疗 |
2. 绝经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发病机制 |
2.2 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观测时点 |
2.5 检测方法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潮热程度比较 |
3.3 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比较 |
3.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5 性激素水平比较 |
3.6 血清HCY水平比较 |
3.7 FMD水平比较 |
3.8 总体疗效观察及分析 |
3.9 脱落病例及安全性分析 |
4. 结论 |
4.1 总体疗效分析 |
4.2 潮热疗效分析 |
4.3 中医证候疗效 |
4.4 性激素水平方面 |
4.5 血清HCY方面 |
4.6 血管内皮功能方面 |
4.7 安全性方面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创新部分 |
3. 滋肾清心方组方分析及现代相关药理学研究 |
3.1 滋肾清心方组方分析 |
3.2 现代相关药理学研究 |
4. 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潮热程度评分表 |
附录二: 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
附录三: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四: 病人观察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燮和饮治疗PCOS伴SCH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1. PCOS伴SCH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 PCOS患者中SCH的诊断 |
1.2 SCH影响PCOS患者生殖的可能机制 |
1.3 SCH与PCOS的共同病理特征 |
1.4 SCH及PCOS引起的女性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 |
1.5 PCOS伴SCH的诊治 |
2. PCOS伴SCH的中医学研究 |
2.1 “异病同治”理念下的PCOS伴SCH的病因病机分析 |
2.2 从虚、痰、瘀论治PCOS伴SCH |
2.3 基于“治未病”理论调摄PCOS伴SCH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观察方法 |
2.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治疗前比较 |
3.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3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
3.4 两组TSH水平比较 |
3.5 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
3.6 两组凝血纤溶指标比较 |
3.7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3.8 以TSH=4mIU/L为截点分层比较 |
3.9 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痰瘀”之现代医学的思考 |
2.1 “痰瘀”之本在于虚 |
2.2 “痰瘀”与PCOS伴SCH的西医病理特征 |
3. 燮和饮方药分析 |
3.1 “补虚不忘治实 |
3.2 现代药理分析 |
4. 试验结果分析 |
4.1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分析 |
4.2 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 |
4.3 对TSH水平的影响分析 |
4.4 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分析 |
4.5 对APTT、D-D的影响分析 |
4.6 对于综合疗效的影响分析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相关症状的认识及干预 |
1.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相关症状的认识 |
2.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相关症状的干预 |
二、中医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认识 |
1.潮热的定义与发病机理 |
1.1 潮热的定义 |
1.2 潮热的发病机理 |
2.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定义 |
3.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潮热的病因病机 |
3.1 肾虚为根本 |
3.2 心肝脾功能失调 |
三、中医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治疗 |
1.中药辨证治疗 |
2.针刺治疗 |
2.1 针刺治疗方式 |
2.2 针刺选穴规律 |
3.其他中医治法 |
四、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认识 |
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不良反应 |
2.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发生机制 |
3.潮热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五、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治疗 |
1.激素替代治疗 |
2.非激素治疗 |
3.认知行为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剔除与脱落病例处理 |
1.7 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设计 |
2.2 研究周期 |
2.3 治疗方案 |
2.4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
3.观察内容及指标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主要观察指标 |
3.3 次要观察指标 |
4.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
5.信息分析方法 |
5.1 描述性分析 |
5.2 对比分析 |
6.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结果 |
1.1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手术部位、肿瘤分期及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对比 |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潮热次数、潮热程度、中医症候、生活质量、围绝经期症状的对比 |
2.治疗期间实验结果比较 |
2.1 两组潮热次数治疗前后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潮热程度比较 |
2.3 两组平均潮热分数治疗前后比较 |
2.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2.5 两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 |
2.6 两组围绝经期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
3.不良反应观察 |
第四部分 讨论 |
1.结果分析 |
2.本研究治疗方案的设计 |
2.1 针刺治疗潮热的理论依据 |
2.2 滋肾固本法选穴依据 |
3.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3.1 每日潮热笔记(DHFD) |
3.2 肾阴虚症候积分表 |
3.3 乳腺癌功能评估量表(FACT-B) |
3.4 癌症治疗-内分泌亚量表(FACT-ES) |
4.结论 |
5.优势总结 |
6.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2 潮热笔记(DHFD) |
附录3 肾阴虚中医症状积分表 |
附录4 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B |
附录5 癌症治疗-内分泌亚量表(FACT-E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女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二、绝经后及动脉粥样硬化时肠道菌群发生显着变化,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女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途径 |
三、肠道炎症导致肠屏障的破坏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四、雌激素受体信号的降低促进肠屏障中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损伤 |
五、泽泻醇B乙酸酯可能通过调节肠道雌激素受体和肠道菌群增强肠屏障发挥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六、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科学假说的提出 |
第一章 绝经后和非绝经期女性主动脉血管病变、血管内雌激素受体信号及肠道菌群异同的比较分析 |
1.1 实验材料 |
1.1.1 临床样本的采集 |
1.1.2 试剂与耗材 |
1.1.3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人类女性肠道菌群的检测 |
1.2.2 人类女性主动脉血管HE染色 |
1.2.3 人类女性主动脉血管透射电镜的检测 |
1.2.4 人类女性主动脉血管免疫化学染色 |
1.2.5 统计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3.1 绝经后女性主动脉血管呈现高度的损伤与炎症 |
1.3.2 绝经后女性主动脉血管中激素受体和SRC的表达以及PI3K/AKT信号显着降低 |
1.3.3 非绝经期女性及绝经后女性肠道菌群组成异同的分析 |
1.3.4 绝经前后女性主动脉炎症、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
1.4 讨论 |
第二章 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炎症保护肠屏障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物、试剂与耗材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复制、分组及给药 |
2.2.2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
2.2.3 小鼠血脂水平的检测 |
2.2.4 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 |
2.2.5 小鼠主动脉油红O染色 |
2.2.6 小鼠主动脉根部切片的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2.7 小鼠结肠组织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
2.2.8 小鼠结肠组织蛋白印迹检测 |
2.2.9 小鼠肠道菌群的检测 |
2.2.10 统计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AB23A改善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血脂紊乱、炎症及血管损伤 |
2.3.2 AB23A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肠道炎症并改善肠道紧密连接 |
2.3.3 AB23A调节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
2.3.4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肠道菌群变化及紧密连接呈现显着相关性 |
2.3.5 粪菌移植改变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 |
2.3.6 调节菌群结构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紊乱、炎症及血管损伤 |
2.3.7 调节菌群结构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炎症并改善肠道紧密连接 |
2.3.8 抗生素抑制小鼠肠道菌群但未取消AB23A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作用 |
2.3.9 抗生素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损伤,增强AB23A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 |
2.3.10 抗生素增强AB23A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
2.4 讨论 |
第三章 泽泻醇B乙酸酯激活结肠上皮GPER/SRC及PI3K/AKT信号保护肠屏障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细胞系 |
3.1.3 药物与试剂 |
3.1.4 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复制、分组及给药 |
3.2.2 小鼠血清雌激素水平的检测 |
3.2.3 小鼠结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
3.2.4 小鼠结肠组织蛋白印迹检测 |
3.2.5 Caco-2细胞的培养 |
3.2.6 Caco-2细胞的分组及干预方式 |
3.2.7 MTT检测Caco-2细胞活性 |
3.2.8 Caco-2细胞油红O染色 |
3.2.9 Caco-2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3.2.10 Caco-2细胞蛋白印迹检测 |
3.2.11 Caco-2细胞免疫沉淀检测 |
3.2.12 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AB23A调节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中ERs/SRC及PI3 K/AKT信号 |
3.3.2 AB23A在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中减少胆固醇堆积、减轻炎症并保护紧密连接 |
3.3.3 AB23A促进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中SRC的表达和P13K/AKT信号 |
3.3.4 GPER的阻断减轻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
3.3.5 SRC是AB23A通过GPER发挥肠道保护及脂质调节作用的关键因子 |
3.3.6 AB23A通过上调GPER激活SRC发挥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
3.3.7 AB23A发挥肠道保护及脂质调节作用需要PI3K/AKT信号的激活 |
3.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论文正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女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和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现状 |
一、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
二、肠道菌群与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读博期间参与科研课题及其他工作情况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基于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探讨肌醇治疗PCOS-IR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FFA、IL-6和miR-155在PCOS-IR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2.1 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
2.2 样品采集和生化测量 |
2.3 HE染色 |
2.4 性激素和胰岛素检测 |
2.5 胞外囊泡提取及电镜检测 |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2.7 免疫荧光检测 |
2.8 蛋白质印迹分析 |
2.9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大鼠进食、体重变化及卵巢HE染色结果 |
3.2 大鼠性激素检测结果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
3.3 大鼠血中IL-6及脂代谢指标的检测结果 |
3.4 胞外囊泡及胞外囊泡中miR-155和miR-21的表达 |
3.5 大鼠卵巢组织中PPAR-γmRNA、GLUT4 mRNA的表达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二部分:肌醇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变化有关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2.1 分组和干预 |
2.2 大鼠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测 |
2.3 HE染色 |
2.4 样品采集和生化测量 |
2.5 性激素、胰岛素检测 |
2.6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RNA分析 |
2.7 免疫组织化学测定 |
2.8 免疫荧光测定 |
2.9 蛋白质印迹分析 |
2.10 电子显微镜检查 |
2.11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补充肌醇对大鼠食物摄入,体重和发情周期的影响 |
3.2 补充肌醇对PCOS-IR大鼠模型血清FSH,LH,E2和T以及HOMA-IR指数的影响 |
3.3 补充肌醇对PCOS-IR模型大鼠的卵巢结构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IL-6和VEGF的影响 |
3.4 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估,补充肌醇对PCOS-IR大鼠卵巢IL-6,STAT-3和p-STAT-3表达的影响 |
3.5 RT-PCR评估补充肌醇对PCOS-IR大鼠卵巢中miR-155,miR-21,IL-6 mRNA和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 |
3.6 补充肌醇对PCOS大鼠卵巢IL-6,p-STAT-3和PPAR-γ表达的影响 |
3.7 免疫荧光检测卵巢组织的LC-3的表达 |
3.8 卵巢自噬的检测结果 |
3.9 卵巢血管检测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三部分:肌醇改善PCOS大鼠脂肪组织及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2.1 分组和干预 |
2.2 样品采集和生化测量 |
2.3 HE染色 |
2.4 RT-PCR进行RNA分析 |
2.5 胞外囊泡提取及电镜检测 |
2.6 蛋白质印迹分析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脂肪组织中IL-6、STAT-3、p-STAT-3和PPAR-γ的表达变化 |
3.2 大鼠脂肪组织中miR-155、miR-21表达以及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检测结果 |
3.3 血清胞外囊泡中miR-155和miR-21的表达检测结果 |
3.4 肝脏组织HE染色及PPAR-γ和GLUT4的检测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四部分 课题创新性、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症胰岛素抵抗与自噬及异常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附 外文论文 |
外文论文1 Decreased insulin resistance by myo-inositol is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ed IL-6/p-STAT-3 signaling in a ra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model |
外文论文2 The Effect of Myo-inositol Supplementation on Insulin Resistance, Ovarian Autophagy and Abnormal Angiogenesis in a Ra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Model |
(9)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Cyto-C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PMS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中医治疗现状 |
1.3 小结 |
2 细胞凋亡及其与PMS相关性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
1.4 去卵巢动物模型制作及评价 |
1.5 分组与给药 |
1.6 样本采集 |
1.7 指标检测方法 |
1.8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体重的影响 |
2.2 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形态的影响 |
2.3 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
2.4 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血脂的影响 |
2.5 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Bcl-2、Bax、Cyto-C表达的影响 |
2.6 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探讨补肾化痰祛瘀方作用机理 |
1.1 补肾化痰祛瘀方组方特点 |
1.2 补肾化痰祛瘀方中药药理学研究 |
2 去卵巢大鼠HPO代偿机制 |
3 结果分析 |
3.1 补肾化痰祛瘀方能降低去卵巢大鼠体重 |
3.2 补肾化痰祛瘀方能改善去卵巢大鼠子宫形态 |
3.3 补肾化痰祛瘀方能改善去卵巢大鼠性激素水平 |
3.4 补肾化痰祛瘀方能改善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 |
3.5 补肾化痰祛瘀方能调控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Cyto-C的蛋白表达 |
3.6 补肾化痰祛瘀方能改善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凋亡情况 |
4 实验创新点 |
5 实验存在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
1 病因研究 |
1.1 生理因素 |
1.2 社会心理因素 |
1.3 其他因素 |
2 发病机制 |
2.1 神经内分泌变化 |
2.2 细胞凋亡 |
2.3 血管舒缩因子的改变 |
2.4 免疫能力的改变 |
3 治疗现状 |
3.1 一般治疗 |
3.2 激素替代疗法(HRT) |
3.3 中西医结合疗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10)雌二醇、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相关性及雌二醇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简表 |
第一部分 :雌二醇、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对象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2.1 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 |
2.2.2 疾病定义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
3.2 女性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3 女性高血压患者雌二醇水平情况分析 |
3.3.1 不同年龄及血压分组研究对象血浆雌二醇水平差异 |
3.3.2 不同HHcy及血压分组研究对象血浆雌二醇水平差异 |
3.4 血浆雌二醇、Hcy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 |
3.4.1 女性血浆雌二醇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 |
3.4.2 女性Hcy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 |
3.5 女性高血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5.1 女性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高血压事件的影响因素 |
4.2 E_2与Hcy与高血压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
4.3 雌二醇对女性高血压的影响 |
4.4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雌二醇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材料 |
2.2.1 试验细胞 |
2.2.2 药品及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实验分组和处理 |
2.3.3 细胞增殖与形态检测 |
2.3.4 LDH释放量的检测 |
2.3.5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水平 |
2.3.6 Western-Blot方法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 |
2.3.7 抑制剂处理 |
2.3.8 亚甲基蓝显色法检测H2S含量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HUVECs中17-β雌二醇减轻Hcy所致的损伤 |
3.2 17-β雌二醇刺激HUVECs CBS、CSE表达及H2S生成 |
3.3 CBS和 CSE调节HUVECs中 H2S的生成 |
3.4 E2β通过调节内源性H2S生成减轻Hcy的损伤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流行病学调查量表 |
2.技术路线图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How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ex hormone on blood vessels(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张圭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补肾活血汤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和调节模型小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 陈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期潮热的临床观察及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 牛若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燮和饮治疗PCOS伴SCH的临床研究[D]. 方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临床对照研究[D]. 王倩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D]. 孟庆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IL-6/STAT-3/miR-155/PPAR-γ通路探讨肌醇治疗PCOS-IR的机制[D]. 张宇龙. 山东大学, 2020(01)
- [9]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Cyto-C表达的影响[D]. 李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10]雌二醇、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相关性及雌二醇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张丹丹. 南华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