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体乐环并发盆腔炎2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凯[1](202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殖道细菌群落的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生殖道细菌群落特征与机器学习诊断模型的探索研究研究背景与目的:女性生殖道作为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器官,其主要为生态特点是以乳酸杆菌为主导的多细菌共生状态,少数健康人群也可出现非乳酸杆菌主导的为生态环境,其中部分细菌种类可能与生殖道炎症相关,而生殖道炎症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自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发展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揭示了寄生于人类的细菌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有相关研究报道了宫腔内细菌与内异症或原发性不孕相关,但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该结论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研究生殖道不同位点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性和不同疾病组间的细菌特征差异,为将来的生殖道细菌宿主机制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描述性、微生物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门诊和病房患者纳入受试者200例,患者最终诊断结果和信息通过手术记录和病历资料采集;19例通过影响学诊断确诊未手术治疗,181例通过手术治疗确诊。在受试者宫腔内、宫颈口和阴道后穹窿三点取样,其中宫腔内样本使用一次性无菌内膜真空吸管取样,后穹窿与宫颈口使用一次性阴拭子取样。通过PCR扩增和Illumina一代测序技术对样本内原核细菌的16S核糖体RNA进行高变区V3-V4区域测序,后续进行基因序列的拼接和过滤,通过RDP、Silva、GreenGene 13.5、KEGG等数据库比对进行物种识别。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特征性细菌和统计学差异物种。研究结果: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在宫颈口区域对于内异症的阳性预测值为59.52%(25/42),阴性预测值为77.19%(44/57);在后穹窿区域对于内异症的阳性预测值为为32.65%(16/49),阴性预测值为89.80%(44/49)。宫腔内样本扩增成功5例,成功率仅为55.56%(5/9)。宫颈口与阴道后穹窿细菌特征未见显着差异性。对于痛经的随机森林预测中,阴道后穹窿的细菌特征贡献度较高并且均为正性贡献值;宫颈口细菌中负性贡献值较多。GnRHa是改变生殖道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痛经、内异症或腺肌症相关的细菌中,所占比高较高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有奇异菌属(Atopobium)、加德纳菌属(Gardnerella)、厌氧球菌属(Anaeroccoccus)、普氏菌属(Prevotella)等。研究结论:(1)痛经、不孕和内异症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有关;痛经、内异症或腺肌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生殖道炎症相关,其具体致病机制需要未来进一步实验证实。(2)机器学习发现阴道后穹窿对于内异症疼痛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宫颈口比后穹窿距离宫腔较近,可能是对于内异症的阳性预测值更高的原因,后穹窿和宫颈管取样的便捷性和较高的扩增阳性率为将来大规模临床筛查提供了可能。(3)对于宫腔内细菌的扩增阳性率较低,受限于取样及扩增技术方法,目前对于宫腔内细菌并无统一认识,内膜取样方法学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提出了下生殖道细菌内毒素等致病因子逆行至宫腔导致内膜无菌性炎症引发内异症的假设。研究意义与展望:本研究使用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微生物组学对于内异症等疾病进行了机器学习和预测,为将来的机器学习诊断内异症和相关妇科疾病进行了初步探索。首次使用了无菌真空吸管代替传统的内膜毛刷或阴拭子内膜取样,减少了样本污染的可能,为将来研究宫腔内细菌的方法学进行了初步探索。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机器学习进行研究,因此未来可通过细菌宿主交联机制与宏基因组学手段,对于细菌-炎症因子-疾病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第二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宫颈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横断面研究研究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好发于年轻育龄期女性的一种慢性疾病,对于生活质量和生育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研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导致内异症相关症状的原因也亟待研究。相关研究提示内异症可能与免疫水平失调相关;而有关生殖道细菌的研究中,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可能与生殖道炎症相关。针对内异症患者相关症状的多样性,本研究旨在使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内异症患者的微生物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出内异症的微生物组学特征,从细菌学角度挖掘内异症潜在的致病机制。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描述性、微生物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门诊和病房患者纳入确诊为内异症的受试者90例,患者最终诊断结果根据手术记录和病理报告确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在受试者宫颈口和阴道后穹窿两点使用一次性阴拭子取样,通过PCR和Illumina一代测序技术对样本内原核细菌的16S核糖体RNA进行高变区V3-V4区域测序,可用样本共177例。后续进行基因序列的拼接和过滤,通过RDP、Silva、GreenGene 13.5、KEGG、Bugbase等数据库比对进行物种识别。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特征性细菌和统计学差异物种,挖掘预测细菌功能、表型与症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奇异菌属和加德纳菌等阴道炎相关细菌属在不孕患者中显着增高,乳酸杆菌在不孕患者中显着降低;两组患者菌群结构经Beta多样性分析有显着差异性;乳酸杆菌属可作为评估患者不孕与否的一个细菌标识;不孕组患者加德纳菌的厌氧菌、生物膜和氧化应激基因表型频率相对较高。(2)加德纳菌属在痛经组中显着升高并且可以作为生物标识;Sneathia和噬冻菌属在痛经患者中显着降低。痛经组中的厌氧菌、生物膜与格兰阴性菌基因表型频率较高。(3)GnRHa治疗组患者与未治疗患者的菌群结构差异较大,治疗组患者中乳酸杆菌含量有显着降低,同时埃希菌属与厌氧球菌属在治疗组中都显着增高(p<0.05),并且与衰老、外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肿瘤等功能有关。(4)r-AFS高分期患者相对厌氧菌、生物膜、革兰阳性、潜在致病菌和氧化应激耐受表型相对较高,不同分期的内异症患者菌群结构未显示出较大差异性。研究结论:内异症患者的症状差异性可能与生殖道细菌群落的结构差异和功能差异性相关,不孕、痛经等症状与炎症相关细菌增多伴乳酸杆菌减少有关,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的改变有关,未来针对炎症反应与抗菌治疗可能是缓解内异症不孕与痛经的方法。内异症相关的痛经与不孕症状与内异症相关的微生物组学研究应将炎症反应与炎症相关细菌(内毒素)纳入研究范畴共同研究。乳酸杆菌与阴道炎症相关细菌导致的细菌-宿主交联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变化是未来内异症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与展望:本研究首次通过16S-rRNA测序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对于内异症患者不同临床特点进行微生物组学研究,提出生殖道炎症通过炎症因子导致内异症疼痛与不孕等症状发生的理论假设。通过微生物的特征和功能预测,为将来内异症的精准诊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从微生物组学角度增加且完善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决定论“的理论认识。”
张庆亮[2](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生育期的妇女,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临床最主要的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可同时伴有月经量的增多、月经期延长、继发不孕等临床表现。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osound,HIFU,以下简称 HIFU 或海扶)治疗子宫腺肌病后患者妊娠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的对比分析,选择一种更加适合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威海市立医院、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有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且有生育意向或生育要求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的标准,符合条件的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患者103例(介入组),经HIFU治疗的患者97例(HIFU组),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6个月、1年、1.5年、2年的自然妊娠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妊娠率、妊娠结局、分娩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介入组2年内共有41例成功妊娠,妊娠率39.81%;HIFU组2年内,有62名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63.92%,妊娠率介入组小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剖宫产率31.71%,HIFU组剖宫产率2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早产率12.20%,HIFU组早产率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胎盘植入率9.76%,HIFU组胎盘植入率0,组胎盘植入发生率介入组高于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产后出血率14.63%,HIFU产后出血率1.61%,产后出血发生率介入组高于HI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生育意愿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优于子宫动脉栓塞术。
冯娇[3](2013)在《沈阳市于洪区妇女人工流产情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和人们性观念的开放,人工流产数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人工流产作为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措施和补救避孕失败的方法,不仅给妇女带来严重的精神痛苦,还严重损害妇女的生殖健康。为了更好地了解沈阳市于洪区妇女人工流产的现状,对来我院人工流产的1000名妇女进行调查。本研究通过个案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数据的形式加以整理、研究分析,以制定符合本地人群特征的健康宣教,促进本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妇女的生殖健康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已经迫在眉睫。
惠霞[4](2010)在《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生规律及诊治点。方法:对138例异位妊娠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占同期正常妊娠的2%,其危险因素与宫内节育器大有关系。
何浪驰[5](2010)在《无支架型节育器(GyneFix)与常用带铜T形节育器效能及副反应比较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无支架型节育器(GyneFix)的效能及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POPLINE、CBMdisc、CNKI、VIP、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专业杂志,及查找相关参考文献,纳入无支架型节育器(GyneFix)与常用带铜T形节育器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利用Revman5.0.2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6篇已发表的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合计9,831例。Meta分析用OR(比值比)[主要指标:累积妊娠率、累积脱落率、累积因症取出率及次要指标:累积续用率,累积月经改变发生率、累积腰腹痛发生率)]及95%CI(95%可信区间)表示,GyneFix与TCu380A的比较:累积脱落率比TCu380A低[随访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5 (0.32,0.92)];累积因症取出率比TCu380A低[随访12月,2年,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3(0.49,0.82);0.65(0.50,0.85);0.80(0.64,0.99)];累积续用率比TCu380A高,累积月经改变发生率和累积腰腹痛发生率比TCu380A低。GyneFix与TCu220C的比较:累积妊娠率比TCu220C低[随访12月,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5(0.11,0.57); 0.15(0.04,0.56)];累积脱落率比TCu220C低[随访12月,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5(0.22,0.56); 0.31(0.27,0.56)];累积因症取出率比TCu220C低[随访6月,12月,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0.07,0.68); 0.13(0.06,0.28); 0.14(0.05,0.37)];累积续用率比TCu220C高;累积月经改变发生率和累积腰腹痛发生率比TCu220C低。结论: GyneFix避孕效果与TCu380A相当,比TCu220C好;腰腹痛发生率均明显比TCu380A和TCu220C低;续用率比TCu380A和TCu220C高;因症取出率和脱落率比TCu380A稍低但明显比TCu220C低;但放置后短期月经改变发生率与TCu380A和TCu220C比较优势不明显。显示GyneFixIUD是一种高效、安全、可接受性好和应用范围广的宫内节育器,副反应在腰腹痛方面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放置后所致的出血情况未明显改善,且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一定偏倚风险,为进一步确切优势仍有必要开展一系列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设计实施良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尤其要提高试验的质量。
喻海芬,熊毅刚[6](2009)在《腹腔镜诊治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3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李春兰[7](2004)在《母体乐环并发盆腔炎2例》文中指出1 临床病例 例1.女,29岁。剖宫产后半年,身体健康,未转经,查HCG阴性,无妇科病史,无上环禁忌证,按知情选择原则给病人上母体乐环,手术顺利,术后白带增多,三月后转经,经量较妊娠前增加,术后四月无诱因寒战、发热,伴脓性白带,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妇检子宫软,大小不变、触痛,考虑盆腔炎,作抗炎处理,4d后好转停药,停药2周复发,反复三次,两月后取环同时作抗炎处理,建议采取其他避孕措施,5d后治愈。治愈后1、3、6月内随访无发病。
吴尚纯[8](2003)在《降低与宫内节育器放、取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文中研究表明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颁布后,广大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规范提供技术服务的意识大大增强,踊跃将其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进行交流。现将《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收到的与宫内节育器(IUD)放、取操作相关并发症的来稿进行综合整理,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一、子宫穿孔、IUD嵌顿和异位 目前在理论上仍将放、取IUD时发生的子宫穿
二、母体乐环并发盆腔炎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母体乐环并发盆腔炎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殖道细菌群落的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English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生殖道细菌群落特征与机器学习诊断模型的探索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 |
1. 研究概况 |
2. 患者筛选 |
3. 取样方法 |
4. 核糖体16S-rRNA测序建库 |
5.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与算法 |
6. 受试者及样本分组方法 |
研究结果 |
1. 患者资料与原始数据统计 |
2. 宫颈口与后穹窿细菌群落特征比较的研究 |
2.1 生物信息学初级分析方法 |
2.2 LeFSe算法对于生物学标识物物种的挖掘 |
2.3 随机森林算法 |
2.3.1 随机森林回归对于月经周期日的物种重要度的评估 |
2.3.2 随机森林回归对于痛经程度的物种重要度的评估 |
2.3.3 随机森林分类对于分泌/增殖期的预测模型 |
2.3.4 随机森林分类对于内异症的预测模型 |
2.3.5 随机森林分类对于是否痛经的预测模型 |
2.3.6 随机森林分类对于不孕的预测模型 |
2.4 环境因子分析算法 |
2.5 网络共生算法 |
3. 疾病组间细菌群落的特征性研究 |
3.1 疾病组间初级生物学分析 |
3.2 LeFSe算法对于内异症细菌生物学标识的挖掘 |
3.3 环境因子算法 |
3.4 网络共生算法 |
讨论 |
研究结论 |
第一部分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宫颈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 |
研究结果 |
1. 患者资料与原始数据统计 |
2. 内异症患者差异性临床表现的比较 |
2.1 内异症患者中不孕/非不孕的比较 |
2.2 内异症患者中痛经/非痛经的比较 |
2.3 内异症患者中GnRHa/非GnRHa治疗的比较 |
2.4 内异症患者r-AFS分期系统中Ⅰ、Ⅱ、Ⅲ、Ⅳ期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附图 |
补充材料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答辩决议 |
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综述(一) 宫颈HPV感染与阴道内细菌微环境/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综述(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子宫动脉栓塞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第二章 观察指标 |
2.1 两种治疗方式后妊娠数及妊娠率 |
2.2 两种治疗方式后患者分娩方式 |
2.3 两种治疗方式发生的早产率及足月产率 |
2.4 两种治疗方式后胎盘植入率 |
2.5 两种治疗方式后产后出血发生率 |
第三章 数据统计依据 |
第四章 统计学方法 |
第五章 结果 |
5.1 术后疗效对比 |
5.2 宫腺肌病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后妊娠数量及妊娠率(见表5-1) |
5.3 子宫腺肌病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后分娩方式、早产、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比较(见表5-2) |
5.4 子宫腺肌病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后效果图 |
第六章 讨论 |
6.1 HIFU治疗相比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妊娠率的差别 |
6.2 两种治疗方法对剖宫产率、早产率的影响 |
6.3 两种治疗方法对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影响 |
6.4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
6.5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6.6 高强度超声(HIFU)聚焦治疗子宫腺肌病原理及应用 |
6.7 患者行HIFU治疗的注意事项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现状 |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 |
1.1 子宫基底膜内陷 |
1.2 雌激素(E2)代谢紊乱 |
1.3 上皮-间质转化 |
1.4 在位内膜病变 |
1.5 免疫因素 |
1.6 遗传因素 |
子宫腺病辅助检查 |
子宫腺肌病治疗治疗 |
3.1 手术治疗 |
3.2 介入栓塞及HIFU治疗 |
3.3 药物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沈阳市于洪区妇女人工流产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人工流产的方法 |
1.3 国内外人工流产现状 |
1.3.1 国外人工流产现状 |
1.3.2 国内流产现状 |
第2章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2.2.2 调查对象生殖及性卫生情况 |
2.2.3 调查对象避孕情况 |
2.2.4 调查对象流产相关情况 |
2.3 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调查对象的社会学特点 |
3.1.1 年龄 |
3.1.2 人工流产妇女及其配偶文化程度 |
3.1.3 人工流产妇女及其配偶职业构成 |
3.1.4 人工流产妇女居住地 |
3.2 人工流产妇女妊娠、生育史 |
3.2.1 人工流产妇女意外妊娠状况 |
3.2.2 人工流产妇女生育史 |
3.3 本次人工流产原因及影响因素 |
3.3.1 本次人工流产原因 |
3.3.2 人工流产妇女避孕失败原因 |
3.4 避孕失败情况分析 |
3.4.1 不同年龄人工流产者避孕方法选择 |
3.4.2 不同职业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方法选择 |
3.4.3 不同文化程度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方法选择 |
3.4.4 不同性活动状态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方法选择 |
3.4.5 人流妇女避孕套使用不当分析 |
3.4.6 人流妇女安全期避孕不当分析 |
3.4.7 宫内节育器与避孕失败 |
3.5 不同人群采纳人工流产方式的意愿分析 |
3.5.1 调查对象采纳的人工流产方式 |
3.5.2 无痛人流采纳率 |
3.5.3 采纳负压吸引术患者的副反应 |
3.5.4 单纯药物患者的副反应 |
3.5.5 不同人工流产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妇女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与避孕失败的关系 |
4.2 妇女流产史和生育史,对待婚姻态度影响人工流产的比例 |
4.3 人工流产妇女流产的主要原因是避孕失败 |
4.4 不同人群采纳的人工流产方式的意愿 |
4.5 从副反应情况上看,单纯负压吸引术优于单纯药物流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治疗及结果 |
病因分析 |
预防讨论 |
(5)无支架型节育器(GyneFix)与常用带铜T形节育器效能及副反应比较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无支架型节育器(GyneFix)与常用带铜 T 形节育器效能及副反应比较的系统评价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附录 1 主要数据库检索式及结果 |
附录 2 纳入研究的风险评估表 |
附录 3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表 |
三、致谢 |
(6)腹腔镜诊治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中及术后情况 |
1.3 既往诊治情况 |
1.4 诊断 |
1.5 诊治方法 |
2 讨论 |
2.1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防治 |
2.1.1 异位IUD的高危因素 |
2.1.2 结扎手术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
2.1.3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
2.2 腹腔镜诊治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
(8)降低与宫内节育器放、取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一、子宫穿孔、IUD嵌顿和异位 |
1. IUD的盆腔异位 |
2. IUD的膀胱异位 |
3. 异位IUD的取器并发症 |
4. IUD宫颈嵌顿/穿孔 |
二、绝经期IUD取出 |
1. 绝经期取器的高危状况 |
2. 绝经期取器的预处理 |
3. 困难取器的不良结局 |
4. 感染 |
四、母体乐环并发盆腔炎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殖道细菌群落的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研究[D]. 陈思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2]子宫动脉栓塞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比较[D]. 张庆亮. 滨州医学院, 2020
- [3]沈阳市于洪区妇女人工流产情况调查分析[D]. 冯娇. 吉林大学, 2013(04)
- [4]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J]. 惠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9)
- [5]无支架型节育器(GyneFix)与常用带铜T形节育器效能及副反应比较的系统评价[D]. 何浪驰.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6]腹腔镜诊治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32例临床分析[J]. 喻海芬,熊毅刚.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09(06)
- [7]母体乐环并发盆腔炎2例[J]. 李春兰.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4(04)
- [8]降低与宫内节育器放、取操作相关的并发症[J]. 吴尚纯.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