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CORBA安全服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吴赟,洪雨天[1](2018)在《CORBA组件在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文中针对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软件在电力系统运动过程中更容易遭受外部和内部资源攻击的特点,研究了基于CORBA组件的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办法。利用CORBA具有保证系统稳定的安全技术特征,在其安全服务规范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CORBA组件的应用参考模型CIM和CIS安全服务框架。CIS安全服务框架通过ORB层面上实现通用的安全代理,以及开发过程控制API进行系统安全代理的方式构建了具有结构清晰、扩展灵活的安全应用体系。为了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文中以开源的CORBA产品为测试对象,利用TAO、Orbacus、Jac ORB分别对其Security Unaware Application、Security Policy Controller Application和Security Policy Enforce Application三个层次进行了测试,充分验证了系统的安全性。本研究内容对于CORBA组件在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丰金浩[2](2015)在《分布式CORBA安全通信机制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是为了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CORBA优化了网络软件间的互操作性,解决了传统分布式计算模式中的不足。目前,CORBA分布式系统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特别是通信,金融等领域,一方面,这些领域对通信安全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基于分布式系统的网络化和异构化,因而面临着比传统系统更大的安全风险。因此,CORBA系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会不断增加。但是主流的CORBA系统间并不支持安全通信。而OMG对CORBA安全性进行了规范,使得在CORBA系统间增加安全通信功能成为可能。目前主流的开源中间件为TAO、JacORB、OmniORB,其中TAO主要是基于C++开发,JacORB主要是基于JAVA开发,而OmniORB基于C++或者Python。因此由这三种中间件开发而成的CORBA软件具有普遍性。若能在这几款中间件开发的CORBA软件中接入安全通信平台,完成安全通信,则证明安全通信平台的可行性。安全通信平台通过对公共IDL文件进行编译,使其既能充当伪客户端又能充当伪服务端。可以将客户端与安全通信平台视为本地内网,即客户端和安全通信平台间的通信是安全的,而安全通信平台与远程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是不安全的。当客户端请求服务端的服务时,首先通过安全通信平台,安全通信平台记录入参以及要访问的服务端IP和端口号。进而安全通信平台充当伪客户端通过配置好的安全模式连接服务端,将保存的入参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的返回值同样首先发送给安全通信平台,安全通信平台再解析后转发给客户端。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通过安全通信平台,可以在不修改软件源代码的基础上,实现安全通信,使得CORBA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性要求。
王维维[3](2014)在《基于CORBA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安全性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光纤通信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支撑,担负着事关国计民生的高速率、大容量信息传输任务,也是信息传送的重要承载主体。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的规模日趋庞大,为了实现通信网络的高效、集中管理,各大运营商、企业等相继开发、建设了基于CORBA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以提高网络运维管理水平。由于分布式结构的松散特性以及CORBA平台自身的复杂性,加之与CORBA相关的安全规范滞后于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分布式网管系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对基于CORBA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安全性的优化设计研究,提升综合网管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对于安全光网络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于CORBA的综合网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隐式授权攻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RBA对象引用相关安全威胁的对策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一是提出了一种能够威胁CORBA对象引用过程的攻击方式,通过对多个厂商的CORBA产品进行匿名测试攻击,证明该种通过隐式授权对对象主键实现有效测算的攻击方法,可以较为高效地对CORBA产品进行攻击。二是提出了两种对CORBA产品中对象主键进行加密的算法,通过对对象主键进行加密,实现对来自隐式授权安全威胁的有效保护。三是本文实现了CORBA第三方软件的加密功能,通过对华为i Manager T2000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加密算法的封装,实现对华为i Manager T2000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从而证明了本文提出安全性加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陈飞飞[4](2014)在《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接口系统是一款面向对象,以数据为中心设计,以CORBA为核心技术,以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为依托的分布式数据交换系统。该系统以为了精确便捷操控各种网络设备,如:基于SDH光传输设备,MSTP/MSAP,协议转换器,光纤收发器,PCM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企业网关,TDM over IP产品等为目的,对于不同设备厂商开发的同类型设备进行数据的统一交互,以达到将对于用户透明的分布在各物理地区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并综合利用。避免了由于网络中单点资源失效,如服务器故障,网路拥塞,数据库档机等问题,导致的整个系统崩溃,同时,也将单点负载转移到多点,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如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网络层的路由器,或是多业务传输平台,多业务访问平台,协议转换类型设备,信号收发类型设备等,该分布式接口系统均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根据网络设备对不同模块的不同需求,如本人开发的告警上报模块,性能统计模块,数据配置模块等,进行切面处理,以根据需求不同而将功能模块有选择,方便快捷地配置到不同类型设备为思想,达到随用随配,随买随配,先试用后付费的目的。再者,对于同种类型但不同型号的设备,如H9MO类型设备包括型号为LMXE, LME, LMFIT等主流多业务操控平台,将模块化层面下,依照不同功能需求,以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对同一功能模块再进行细划分,以及达到一种更加细致的但却方便可控的方式管理设备,操控设备。本文分析了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接口系统在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背景下的原始需求,核心技术以及开发语言的选用。介绍并具体描述了系统框架概要设计,系统各个模块详细设计,数据模型类别的分析与界定,数据实体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与系统所集成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耦合,数据的交互和展现。本文还就系统所使用的CORBA核心技术,以及开发环境的选用与搭建,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纵观全文,读者可通过阅读本文的摘要部分,对该文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对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接口系统的应用场景,使用目的以及详细设计与实现方式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潘楠,李亚晖,沈玉龙[5](2013)在《MILS CORBA中的多级安全访问控制》文中指出在系统地介绍了中间件层采用实时CORBA的MILS三层软件结构的基础上,根据MILS多级安全与CORBA对象请求代理相结合的特殊性,指出系统存在的常见安全威胁与迫切的安全需求。同时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中间件CORBA与安全服务有关的重要组件,并给出在CORBA内部应用拦截器和安全服务实现访问控制机制的基本原理与流程,其中访问控制规则采用改进的BLP算法,最后对安全性改善做了详细说明。
李瑞斌[6](2011)在《基于CORBA的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舰船管理信息化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和采用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不同系统终端上的应用程序部署、升级等系统管理和运维上的任务愈来愈重。舰船上复杂的部署环境,再加上多变的部署需求,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也降低了管理的效率。本课题以提高舰船计算机系统的软件部署能力为背景,解决实际的应用需求,开发可重用的部署过程管理软件,实现对软件安装与更新的统一管理。本文首先对软件部署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和研究了中间件技术。其次采用UML对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的各个用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后依据系统的需求分析,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基于CORBA中间件技术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服务器的集成界面层和服务代理层,以及客户端的应用支撑层和基础服务层。文中对四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描述了CORBA在系统中的应用和重点功能的实现过程。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功能模块从系统功能方面制定系统测试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的功能性和有效性达到了设计要求。
雷刚[7](2011)在《基于OSSIE的波形开发及API设计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以开放性硬件作为通用平台,开发可升级、可配置的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通信功能,解决了传统无线电台的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等问题。软件通信架构(SCA)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由美军联合作战无线系统(JTRS)提出,目的是突破各军种电台之间不能互连互通,协同作战的局限性。该规范描述了如何构建一个软件无线电平台。基于SCA规范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具有互操作性,可编程性,开发的波形软件具有可移植、复用、与专用硬件无关等特性。由于这些特点,SCA规范在商用和民用领域也受到广泛重视。作为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SCA的研究领域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节点、波形、核心框架、软硬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文将对SCA的波形与API开发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SCA规范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以及涉及的软件工程思想和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的增量模型、基于面向组件开发技术、CORBA中间件等。然后介绍SCA集成开发环境OSSIE,并与其他集成开发环境进行比较。本文主要工作研究了OSSIE0.8.1平台下波形开发流程和组件的开发方法,通过组件建模、组件功能实现、组件装配、波形部署等过程实现调制解调波形,调制解调波形由RS编译码、Walsh扩频解扩等组件构成;接着,以物理层API和MAC层API开发为例说明API的开发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并实现调制解调波形API;然后对调制解调波形功能和调制解调波形API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波形能够在OSSIE平台上动态配置并正确运行,符合SCA特性。最后针对本文所作的工作对波形组件粒度划分,应用程序接口开发以及嵌入式平台支持提出了参考方法,对于增强OSSIE开发功能具有实际意义。
巩方浩[8](2011)在《移动环境下CORBA应用开发原理的分析与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移动通信发展迅猛,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及更新换代速度更是令人震惊。移动通信从根本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需求。而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个人通信,也就是实现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与其它人能够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分布式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系统在通信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分布式系统具有网络化和异构化的特点,使它能够与移动通信实现很好的融合,而中间件技术的出现更加促进了分布式系统的发展。以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为代表的中间件技术已成为网络环境下开发面向分布对象应用的主流标准。OMG为了使CORBA技术能够在移动通信领域更好的发挥作用,也提出了针对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的规范。但是移动通信领域同样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例如需要解决无线通信中的核心网的移动IP和移动性管理等技术问题。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它依然缺少对快速无缝切换机制的支持和对获取更新实时位置功能的实现。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必须采用新的网络结构和管理路由优化方案,需要采用高效的发送和切换协议,这些协议必须能很好地解决数据丢失和延迟的问题。本文就是在CORBA技术的基础上,结合CORBA的相关规范以及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对移动终端和网络端之间的切换机制进行了设计和实现。首先分析了所要研究课题的背景,分析了当前CORBA技术以及CORBA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一些CORBA技术基础知识和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然后对CORBA的通信模型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CORBA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做了深入研究;最后对GIOP消息及GTP隧道协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对CORBA在移动通信中应用总体框架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说明,对移动终端和网络之间的切换机制做了分析与比较,将切换机制中的有关接口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具体给出了切换机制的两种不同的切换模式、它们的时序图和工作流程图以及各个接口的IDL语言描述,并给予了代码实现。最后给出了一种WAP-CORBA模型,并对它提供的服务做出了说明。
樊振宇[9](2011)在《基于CORBA框架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使用了刊登广告并出售货物的新方法来进行交易,并为动态开放式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大组客户提供服务和信息。说明了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程序所用的技术,该技术集中于CORBA框架对于这些解决方案的支持。
王一涵,高延涛[10](2010)在《CORBA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电子商务是国际国内商务流行的交易方式,其使用了刊登广告并出售货物的新方法来进行交易,并为动态开放式电子商务环境的客户提供服务和信息。目前的电子商务系统在私人拥有的计算机操作平台上运行,安全性和支付系统仍不成熟。安全电子商务产品需要不定制就可以使用也需要银行掩饰电子支付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同时事务和支付需要更强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保护,并保证电子兑现的匿名性。
二、通用CORBA安全服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CORBA安全服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CORBA组件在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CORBA安全服务规范 |
2 CORBA安全参考模型 |
3 CIS安全服务框架的设计 |
4 CIS安全服务框架的实现 |
5 结束语 |
(2)分布式CORBA安全通信机制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2 CORBA相关技术分析 |
2.1 ORB |
2.2 IDL |
2.3 IOR |
2.4 GIOP |
2.5 IIOP和SSLIOP |
2.6 常用CORBA中间件 |
2.7 本章小结 |
3 CORBA通信机制 |
3.1 CORBA通信框架 |
3.2 CORBA通信过程及实现 |
3.3 本章小结 |
4 CORBA安全机制 |
4.1 CORBA的安全模型 |
4.2 CORBA安技术 |
4.3 CORBA安全机制在软件中的应用 |
4.4 CORBA Test Tool安全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CORBA安全通信平台的实现 |
5.1 CORBA安全通信平台需求 |
5.2 CORBA安全通信平台设计 |
5.3 CORBA安全通信平台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CORBA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安全性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CORBA的安全性 |
2.1 基于CORBA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
2.2 CORBA简介 |
2.2.1 CORBA体系结构 |
2.2.2 ORB(Object Request Broker) |
2.2.3 可移植对象适配器(POA) |
2.3 CORBA安全服务 |
2.4 SAS协议 |
2.4.1 SAS简述 |
2.4.2 SAS上下文 |
2.4.3 互操作对象引用IOR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ORBA对象引用的授权令牌安全分析 |
3.1 综述 |
3.2 隐式授权 |
3.3 隐式授权下的侵入与攻击 |
3.4 CORBA对象应用的篡改与伪造 |
3.4.1 测试组及测试目标的设置 |
3.4.2 对象主键的结构 |
3.4.3 猜算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
3.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CORBA对象引用安全威胁的对策与方法 |
4.1 基于伪随机位序列的CORBA对象主键加密方法简介 |
4.2 随机位的生成 |
4.2.1 基于硬件的随机位生成器 |
4.2.2 基于软件的随机位生成器 |
4.2.3 矫正与补偿 |
4.3 伪随机位的生成 |
4.3.1 伪随机位生成器算法一 |
4.3.2 伪随机位生成器算法二 |
4.4 应用伪随机位对对象主键进行加密 |
4.4.1 基于双重DES混合运算的对象主键加密算法 1 |
4.4.2 基于DSA数字签名的对象主键加密算法 2 |
第五章 CORBA对象引用安全防护策略的实现 |
5.1 华为T2000网络管理系统CORBA安全环境的构建 |
5.2 对SSL技术引入的实现 |
5.3 攻防实验及其相应结果 |
5.3.1 实验条件及方法 |
5.3.2 攻防实验测试结果 |
5.3.3 系统整体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核心技术简述 |
2.1 CORBA概述 |
2.1.1 CORBA规范 |
2.1.2 CORBA版本 |
2.1.3 CORBA相关内容 |
2.2 CORBA架构简述 |
2.2.1 CORBA框架的接口类别 |
2.2.2 CORBA框架的服务级别 |
2.3 CORBA的服务简述 |
2.3.1 CORBA命名服务 |
2.3.2 CORBA生存周期服务 |
2.3.3 CORBA事件服务 |
2.3.4 CORBA事务服务 |
2.3.5 CORBA并发控制服务 |
2.3.6 CORBA安全服务 |
2.3.7 CORBA持久性服务 |
2.3.8 CORBA对象关系服务 |
2.3.9 CORBA其它服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3.1.1 网元权限操作集 |
3.1.2 网管权限操作集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设备管理需求 |
3.2.2 告警管理需求 |
3.2.3 性能管理需求 |
3.2.4 通知管理需求 |
3.2.5 报表管理管理需求 |
3.2.6 拓扑管理需求 |
3.2.7 安全管理需求 |
3.2.8 任务管理需求 |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3.1 系统的可靠性 |
3.3.2 系统的易用性 |
3.3.3 系统的可移植性 |
3.3.4 系统的响应与并发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4.2 系统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2.1 系统的表现层 |
4.2.2 系统的业务逻辑层 |
4.2.3 系统的持久层 |
4.2.4 系统与NMS,EMS的关系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模块间数据流 |
4.3.2 调用模块分析 |
4.4 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 |
4.4.1 数据概念模型的设计 |
4.4.2 数据物理模型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北向接口系统初始化与启动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 性能RMON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功能详细设计 |
5.2.2 模块的算法 |
5.2.3 模块的类设计 |
5.2.4 模块的编码实现 |
5.3 定时任务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功能详细设计 |
5.3.2 模块的业务流程 |
5.3.3 模块的类设计 |
5.3.4 模块的包结构与编码实现 |
5.4 SDH性能查询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功能详细设计 |
5.4.3 系统调用NMS的界面 |
5.4.4 模块的类设计 |
5.4.5 模块的编码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CORBA的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中间件技术简介 |
2.1.1 中间件技术的概念 |
2.1.2 中间件技术的分类 |
2.2 CORBA技术 |
2.2.1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 |
2.2.2 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
2.2.3 CORBA互操作 |
2.2.4 CORBA服务 |
2.3 TAO简介 |
第三章 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设计要求 |
3.1.2 系统外部接口分析 |
3.1.3 系统功能需求 |
3.1.4 系统用例建模 |
3.2 系统工作环境 |
3.2.1 软硬件环境 |
3.2.2 软件工作模式 |
3.2.3 系统设计约束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概述 |
4.1.2 系统结构 |
4.1.3 系统状态和模式 |
4.2 服务器端设计 |
4.2.1 集成界面层各模块设计 |
4.2.2 服务代理层设计 |
4.3 客户端设计 |
4.3.1 应用支撑层设计 |
4.3.2 基础服务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TAO的应用 |
5.1.1 TAO在Windows下的应用 |
5.1.2 TAO在VxWorks下的应用 |
5.2 服务器端的实现 |
5.2.1 CORBA在服务器端的使用 |
5.2.2 服务代理层实现 |
5.3 客户端的实现 |
5.3.1 CORBA在客户端的使用 |
5.3.2 基础服务层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环境 |
5.4.2 测试内容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OSSIE的波形开发及API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任务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软件通信结构与组件开发方法 |
2.1 SCA 概述 |
2.2 SCA 体系结构 |
2.2.1 硬件体系结构 |
2.2.2 软件体系结构 |
2.3 传统与集成开发环境比较 |
2.3.1 传统开发环境 |
2.3.2 集成开发环境 |
2.4 OSSIE 集成开发环境 |
2.4.1 OEF 软件概况 |
2.4.2 OSSIE 软件结构 |
2.4.3 OSSIE 套件 |
2.4.4 与SCARI++集成开发环境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OSSIE 的波形开发与API 设计 |
3.1 OSSIE 下波形开发方法 |
3.1.1 波形开发流程 |
3.1.2 建模环境OWD |
3.1.3 组件设计与建模 |
3.1.3.1 资源组件设计 |
3.1.3.2 资源组件建模 |
3.1.3.3 装配控制器 |
3.1.3.4 逻辑设备 |
3.1.3.5 平台节点 |
3.2 波形设计与开发 |
3.2.1 调制解调波形方案 |
3.2.2 调制解调波形原理 |
3.2.2.1 RS 编译码组件 |
3.2.2.2 Walsh 扩频解扩组件 |
3.2.2.3 其他资源组件 |
3.2.3 组件建模 |
3.2.4 组件功能实现 |
3.2.5 组件装配 |
3.3 API 的设计 |
3.3.1 SCA 的API |
3.3.2 API 开发流程 |
3.3.3 物理层API |
3.3.4 MAC 层API |
3.3.4.1 数据包模块设计 |
3.3.4.2 CommonInterface 模块 |
3.3.5 IDL 编译 |
3.4 波形API 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波形测试 |
4.1 测试平台 |
4.2 波形测试方案 |
4.2.1 组件建模 |
4.2.2 波形部署 |
4.2.3 波形运行 |
4.3 波形测试 |
4.3.1 A 类接口测试 |
4.3.1.1 RS 编解码组件测试 |
4.3.1.2 Walsh 扩频解扩组件测试 |
4.3.1.3 波形测试 |
4.3.2 B 类接口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
(8)移动环境下CORBA应用开发原理的分析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的组织 |
第2章 CORBA概述 |
2.1 分布式系统及中间件技术的产生 |
2.2 CORBA概述 |
2.3 CORBA采用的技术 |
2.3.1 CORBA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 |
2.3.2 CORBA采用了分布式计算机模型 |
2.3.3 CORBA采用多层体系结构 |
2.3.4 CORBA采用接口技术 |
2.4 CORBA的体系结构 |
2.4.1 对象请求代理(ORB) |
2.4.2 接口定义语言(IDL) |
2.4.3 接口库(IR) |
2.4.4 动态调用接口(Dynamic Invocation Interface) |
2.4.5 客户端码根(Client IDL Stubs) |
2.4.6 ORB接口(ORB Interface) |
2.4.7 动态框架接口(Dynamic Skeleton Interface) |
2.4.8 对象适配器(Object Adapter) |
2.5 CORBA的工作方式 |
2.5.1 静态调用方式 |
2.5.2 动态调用方式 |
第3章 移动通信概述 |
3.1 移动通信发展 |
3.2 移动通信的特点 |
3.3 移动通信及工作方式 |
3.4 移动环境 |
第4章 CORBA的通信模型 |
4.1 域和桥接 |
4.1.1 域 |
4.1.2 桥接的分类 |
4.2 通用ORB互通协议(GIOP) |
4.2.1 公共数据表示(CDR) |
4.2.2 GIOP消息格式 |
4.2.3 GIOP消息传输 |
4.2.4 GIOP的连接管理 |
4.2.5 连接关闭 |
4.3 因特网ORB互通协议(IIOP) |
第5章 CORBA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
5.1 CORBA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总体结构 |
5.1.1 总体框架组成部分 |
5.1.2 访问桥(Access Bridge) |
5.1.3 宿主位置代理 |
5.1.4 移动终端桥 |
5.1.5 GIOP隧道 |
5.2 CORBA移动切换机制的设计 |
5.2.1 移动终端发起的切换功能设计 |
5.2.2 网络端发起的切换功能设计 |
5.3 WAP-CORBA模型 |
5.3.1 WAP-CORBA模型的提出 |
5.3.2 WAP-CORBA模型服务 |
5.3.3 WAP-CORBA模型的优点和不足 |
5.4 代码实现 |
5.4.1 基本实现步骤 |
5.4.2 IDL描述 |
5.4.3 对IDL接口进行编译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名词术语 |
(9)基于CORBA框架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商务介绍 |
2 背景及未来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 |
3 CORBA概述 |
4 CORBA安全性概述 |
5 电子商务安全需求 |
6 CORBA和电子商务安全性 |
7 基于CORBA的电子商务 |
8 结论 |
(10)CORBA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商务介绍 |
二、背景及未来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 |
三、CORBA概述 |
四、CORBA安全性概述 |
五、电子商务安全需求 |
六、结论 |
四、通用CORBA安全服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CORBA组件在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吴赟,洪雨天.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8(12)
- [2]分布式CORBA安全通信机制及其实现研究[D]. 丰金浩.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 [3]基于CORBA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安全性优化设计与实现[D]. 王维维.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3)
- [4]基于CORBA技术的分布式北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飞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5]MILS CORBA中的多级安全访问控制[J]. 潘楠,李亚晖,沈玉龙. 互联网天地, 2013(01)
- [6]基于CORBA的软件部署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瑞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5)
- [7]基于OSSIE的波形开发及API设计实现[D]. 雷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8]移动环境下CORBA应用开发原理的分析与比较[D]. 巩方浩.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9]基于CORBA框架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J]. 樊振宇. 广西轻工业, 2011(03)
- [10]CORBA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性研究[J]. 王一涵,高延涛. 北方经贸,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