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白血病患者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于萍[1](2021)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构建适用于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团体游戏干预方案。2.探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儿科学龄期的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2019年8月到2020年1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团体游戏干预。团体游戏干预包括粘土制作游戏、绘画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棋盘游戏,每周一种游戏,四种游戏循环实施,共干预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干预前发放)、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估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时两组患儿的心理社会功能状况。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进行效果分析。结果1.最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儿共59名,其中干预组30例,对照组29例;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SCARED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两组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分离性焦虑维度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1个月时,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量表总分、躯体化惊恐维度、广泛性焦虑维度较干预前及干预一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性焦虑维度干预3个月较干预1个月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干预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各个时间点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量表总分和各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1个月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的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整体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干预前后DSRSC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7,P=0.226)(2)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1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时间延长,干预组内的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CM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面对维度和放弃维度,干预1个月,两组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面对维度干预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放弃维度干预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维度,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面对维度、放弃维度、回避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面对维度和放弃维度,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组内干预3个月的评分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维度,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随时间延长,干预组内的评分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分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干预1个月,两组的总评分和各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的总评分和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1)对照组:量表总分和各个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量表总分和各维度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组内干预3个月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P<0.05),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游戏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疾病,改善心理社会功能,使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可以早日健康的回归社会。
李美华[2](2021)在《小组工作介入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的情绪管理研究 ——基于江西省Q医院“情绪加油站”小组实务》文中提出
王健[3](2021)在《白血病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方案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白血病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方案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程红[4](2021)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水平的现状,分析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相关因素及首次确诊患儿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变化趋势,旨在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个体化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er Scale,PA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父母应对方式量表(The Coping Health Inventory for Parents,CHIP)、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进行调查。并对首次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于疾病确诊初期、巩固强化期、维持治疗期进行照顾者积极感受的调查。使用Epidata3.0进行数据的录入,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取频数、构成比描述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家庭照顾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照顾者积极感受、社会支持、父母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得分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法(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相关因素。结果:1.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得分状况:150例积极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得分为26.46±9.12分,其中自我肯定维度得分为17.48±5.97分,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为8.98±3.38分。2.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相关性分析:(1)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社会支持呈现正相关(r=0.34,P<0.01);(2)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父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49,P<0.01);(3)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r=-0.111,P<0.05)。3.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单因素分析: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治疗阶段、治疗时间、医疗付费方式、是否有人陪同照顾、疾病有无复发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时间、疾病有无复发、社会支持、医疗付费方式、是否有人陪同照顾、文化程度进入了回归方程。(b=0.332,b=-15.485.b=0.391,b=-9.151,b=4.659,b=1.116,P<0.05)。5.随着照顾时间的增加,首次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从确诊初期、巩固强化期到维持治疗期的照顾者积极感受呈上升趋势。结论:1.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水平偏低,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因素有治疗时间、疾病有无复发、社会支持、医疗付费方式、是否有人陪同照顾、照顾者文化程度,提示需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进行护理干预增加积极体验。2.首次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在不同化疗时期的积极感受呈上升趋势,临床护理人员应为处于不同化疗时期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张嘉玉[5](2020)在《白血病患儿家庭抗逆力提升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家庭是爱的港湾,在汇聚温暖和力量的同时,亦是家庭成员同风雨、共患难的避风港。在家庭中,孩子是爱的结晶,而一些孩童尚未成年就罹患重大疾病,给家庭带来难以负重的多重压力和危机挑战。儿童白血病病情严重,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属于重大慢性疾病。患儿治疗费用高昂,家庭经济负荷沉重。同时,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家属需要长期照顾,其生理和心理压力显着。因此,白血病患儿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值得关注。来自风险理论的研究表明,家庭是抵抗包括公共卫生等风险的基本单位。本研究围绕白血病患儿家庭领域,基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以探讨家庭抗逆力的提升。起初,笔者在理论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笔者重点运用个案研究法等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法,深入进行实务研究,制订个案服务计划。在家庭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风险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在实施阶段以白血病患儿家庭风险系统为切入起点,基于学者弗洛玛·沃希(Froma Walsh)提出的家庭抗逆力架构,综合选用整合社会工作模式视角分析。以家庭信念系统为主题,结合人本治疗模式的主要理念,以激发家庭抗逆力;以家庭组织模式为主题,结合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相关理念,以发展家庭抗逆力;以家庭沟通过程为主题,结合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重要理念,以提升家庭抗逆力。随后,笔者在实务评估与结案阶段开展了专业评估。通过结合简易事件应对方式和相关量表进行前测与后测对比,结合服务对象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医务人员等全面的结果评估,得出个案服务成效良好。从而,得出相关的总结并反思个案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本研究是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背景之下的实际行动探索,结合了现实资源,实践性较强。笔者注重关注社会资源,为提升白血病患儿家庭抗逆力而不断探索。本文企盼抛砖引玉,为我国白血病患儿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相应的经验依据。以期引起社会对白血病患儿家庭群体的关注,并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积极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黄媛媛[6](2020)在《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居家护理现状的基础上,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制定居家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居家护理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时间连续性设计,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奥马哈系统相结合)、健康教育讲座。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4.0,并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收集资料。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和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减标准差描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91.51±5.97),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自我概念(2.24±0.25)分、自我护理责任感(2.14±0.30)分、自我护理技能(2.13±0.18)分、健康知识水平(2.05±0.21)分。(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0.30±4.60)分,呈正态分布,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功能状况(2.38±0.43)分、生理状况(2.22±0.26)分、社会/家庭状况(2.17±0.30)分、情感状况(2.15±0.24)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干预前(91.51±5.97)分,干预 1 个月(114.06±3.56)分,干预 3 个月(130.40±2.52)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提升到高等水平(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干预前(60.30±4.60)分,干预1个月(73.87±3.12)分,干预3个月(81.19±4.69)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居家护理干预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P<0.01)。结论:(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资晓玲[7](2020)在《聚焦解决模式在缓解白血病患儿家属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缓解白血病患儿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方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10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20例白血病患儿的家属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5月筛选的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6月~10月筛选的研究对象设置为实验组,两组样本量分别为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干预,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分5个步骤进行,每2~3天进行一个步骤的干预,每次进行30~40分钟,干预形式为一对一进行交流,根据干预对象的自身情况和实施效果,适时调整干预的次数。在入院当天对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干预结束时再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采用Excel表格软件和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口学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频数(n)描述、x2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前:实验组干预对象SAS、SDS评分为55.17±7.88分、58.31±7.41分,对照组干预对象SAS、SDS评分为54.81±7.99分、58.43±6.83分,两组干预对象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各等级人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48.62±6.14分、50.51±7.42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实验组焦虑等级人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焦虑各等级人数均低于干预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50.55±6.89分、53.37±6.81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在抑郁各等级人数上,实验组、对照组均低于干预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郁各等级人数,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缓解白血病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尤其是在缓解白血病患儿家属抑郁负性情绪方面效果更显着,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玲锐[8](2020)在《赋能教育在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将赋能教育应用于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根据主要照顾者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的情况进行赋能教育,指导主要照顾者疾病和照顾相关知识。2.探讨赋能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对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者积极感受、照顾者准备度和焦虑状态的影响,以及出院4周后对主要照顾者的积极感受和焦虑状态的影响。3.探讨将赋能教育应用于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中的效果,增加医务人员对主要照顾者群体的关注度,为赋能教育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受试对象:将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首次行PCI的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2.干预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2月进行预试验,改进预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最终版干预方案。于2019年3月-2019年12月进行正式研究,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主要照顾者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主要照顾者实施赋能教育,内容包括:住院期间采用一对一的赋能教育形式,向主要照顾者讲授冠心病相关知识,进行心理疏导,解答照护问题。根据主要照顾者的情况,以主要照顾者为主,共同进行照顾计划的制定。出院后对主要照顾者进行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共4次。3.效果评价:在干预前和出院时对主要照顾者采用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和照顾者准备度量表进行评价。在干预前,出院时,出院4周时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共69例研究对象完成研究。共3例脱落,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主要照顾者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主要照顾者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得分出院时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2)对照组主要照顾者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得分出院时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2.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aregiver Preparedness Scale,CPS)(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出院时试验组主要照顾者CP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主要照顾者CPS得分出院时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主要照顾者CPS得分出院时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PAC)(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出院时,试验组的自我肯定维度得分、PAC总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与同期对照组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时,试验组的PAC自我肯定维度、生活展望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生活展望维度的组间效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及总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PAC各维度及总分在出院时、出院4周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时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自我肯定维度:在出院时、出院4周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自我肯定维度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展望维度:出院时生活展望维度与干预前,出院4周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总分:出院时PAC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与干预前、出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出院时、出院4周试验组的SAS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AS得分受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试验组SAS得分在出院时、出院4周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SAS得分低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SAS得分在出院时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SAS得分与干预前、出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赋能教育可提高其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水平。2.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赋能教育可提高其照顾者准备度。3.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赋能教育可增加其照顾者积极感受。4.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赋能教育可改善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情况。
周晓霞[9](2020)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方法护理基础上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组间对比生存质量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行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情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干预效果,该模式在临床中应大范围推广应用。
柴静[10](2019)在《安徽省常见肿瘤疾病负担与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的目标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基于新农合报销系统数据及课题组所开展的社区癌症患者经济负担研究,全面地评估安徽地区癌症的经济负担,为了解癌症经济负担、强化癌症防控认识以及优化癌症防控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是构建安徽地区多癌症以及常见六种癌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为集中资源开展癌症重点预防干预和癌症早诊早治提供适宜的关键技术,从而降低癌症患病对患者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方法新农合常见癌症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研究:获取2013-2017年安徽省新农合报销系统内各地市的癌症患者的报销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以社区为基础的常见癌症患者经济负担研究:调查对象为2016年以来确诊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年龄35岁及以上的生存或死亡癌症患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按安徽省地理位置南、中、北分别随机选择1个市,每个市1个县,每个县2个乡镇,每个乡镇4-5村/社区。采用结构化问卷入户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癌症患者确诊后的例均总费用、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按安徽省地理位置南、中、北选择9个市的19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4个乡镇/街道,每个街道/乡镇选择4-5村/社区,纳入所有2015年以来确诊的且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膀胱癌、淋巴癌、肾脏及泌尿系统其他癌症(包括生存和死亡);对照居民为癌症病例所在社区的未确诊过任何一种癌症的居民,按照1:8纳入对照居民,配对标准为男女1:1(乳腺癌患者的对照除外),年龄与病例相差±5岁。本研究尝试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改良哈佛风险指数”和“年龄-因子加权指数”多种方法,并通过反复比选找出相对理想的多癌种及单癌种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新农合常见肿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研究:(1)安徽新农合报销人次从多到少依次是胃癌74381人次、肺癌64703人次、乳腺癌46434人次、结直肠癌44400人次、食管癌25982人次、肝癌9590人次。六种癌症男性的报销人次占比56.7%-79.1%,均大于女性,60-69岁组报销人次占比最多(乳腺癌为40-49岁)。(2)六种癌症的住院流向均以三级医院为主(49%-76%),二级医院次之(19-40%),不同地市间差异较大。(3)安徽农村地区每十万人口住院医疗总费用从高到底依次是胃癌、结直肠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次均住院医疗费用最高的是食管癌23065元,其次是肝癌16872元,结直肠、胃癌和肺癌(12399元-12471元),最低是乳腺癌8060元。(4)除了肝癌外,2017年的次均住院天数均比2013年降低,2017年的六个癌种的次均住院天数为7.4-15.8天。(5)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均是药费占比最高(20.2%-29.9%),食管癌的材料费占比最高(21.9%)。相比2013年,2017年五种癌症的药费占比下降(乳腺癌除外),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的材料费均下降。(6)六种癌症的新农合次均报销费用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为49.8%-57.0%。2013-2017年次均医疗总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及个人自付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但2017年五个癌种(除乳腺癌)的次均住院医疗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0.92-1.49,次均个人自付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0.34-0.52。以社区为基础的常见癌症患者经济负担研究:(1)共调查了癌症患者527例,从多到少依次是肺癌134例、胃癌125例、结直肠癌121例、食管癌55例、肝癌54例和乳腺38例。男性340例,占比64.5%,女性187例,占比35.5%,平均年龄为61.89±9.51岁;城市患者106例,农村患者421例,各占20.1%和79.9%。死亡组和未死亡组为107例和420例,分别占比20.3%和79.7%。(2)六种常见癌症的例均总费用分别是肝癌287114、食管癌222376元、结直肠癌206226元、胃癌165947元、肺癌143367元和乳腺癌106367元。例均总费用中直接医疗费用占比61.2%(各癌种53.1%-69.7%),间接经费占比为33.7%(各癌种27.3%-43.0%),直接非医疗费用,占比5.1%(各癌种3.0%-6.3%)。(3)癌症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构成中,以住院费用的比例最高,占比74.5%-92.9%,门诊费用占比2.5%-15.7%,自购药品费用占比0.2%-9.8%。(4)例均医保报销费用为18316元-139457元,占例均直接医疗费用的43.9%(各癌种25.7%-69.7%),占例均总费用的比例仅为27.0%(各癌种15.7%-48.6%)。次均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为28.6%-49.6%(肝癌67.7%),次均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为8.0%-19.4%(结直肠癌61.3%)。(5)六种癌症男性与女性、死亡组与未死亡组的各项费用差异没有显着性,除结直肠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大于女性患者,肺癌未死亡组的间接费用大于死亡组。70岁及以上年龄组胃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结直肠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住院费用均低于其他年龄组,乳腺癌的最少例均总费用、间接费用也发生在最高年龄组(60-69岁)。农村肺癌和胃癌患者的例均总费用、间接费用大于城市,农村结直肠患者的间接费用大于城市,城市和农村六种癌症患者的例均住院费用均没有显着性差异。(6)癌症患者的次均住院医疗费用分别是食管癌26192元、结直肠癌19124元、胃癌16089元、肺癌15224元、乳腺癌12193元、肝癌11639元,例均住院次数为4-6次,次均住院天数8.9-15.4天。(7)次均门诊医疗费用2206元-5475元,占次均门诊总费用的67.9%-80.4%,门诊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75-843元,占比5.9%-13.2%,间接费用390元-1490元,占比6.4%-21.2%,次均门诊的报销费用占次均门诊总费用的6.4%-13.4%(结直肠癌43.3%)。(8)不同癌种患者的住院就诊比例和门诊就诊比例随就诊次数增加而依次减少,五种癌症患者(食管癌除外)从确诊后的第一次到到第三次住院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医疗费用均是依次减少;门诊医疗费用并未随门诊次数依次增加而减少。以社区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1)研究共调查了23701人,其中2646名癌症患者,21055名无癌症病史的正常居民。按照单病种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肺癌490例、胃癌443例、结直肠癌406例、乳腺癌338例、食管癌317例和肝癌92例,占总癌种的78.8%。其它癌种为560例,包括宫颈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淋巴瘤、鼻咽癌、膀胱癌、胰腺癌、胆囊癌、肾脏等其它癌症。病例组的平均年龄为58.30±10.78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7.71±10.46岁;病例组的男女分别占54.7%和45.3%,对照组的男女分别占42.4%和57.6%。病例组的城市和农村癌症患者分别占45.0%和55.0%,对照组的城市和农村患者分别为45.6%和54.4%。(2)最终构建的安徽地区常见六种癌症的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肺癌(AUC值为0.765,95%CI为0.742-0.787)、胃癌(AUC 0.800,95%CI=0.779-0.820)、结直肠癌(AUC 0.779,95%CI=0.757-0.802)、食管癌(AUC 0.873,95%CI=0.853-0.894)、肝癌(AUC 0.843,95%CI=0.801-0.885)、乳腺癌(AUC 0.816,95%CI=0.791-0.841),多癌症预测模型(AUC 0.772,95%CI=0.763-0.781)。(3)纳入肺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7个,包括:长期居住地、体质指数、患过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疟疾、有过体重明显变胖或变瘦的时候、食物反流或反酸、胃痛或胃部不适、长期咳嗽或咳痰、肺癌家族史、规律的体育锻炼、居住环境风险、有害物质接触史、生活事件影响程度、每月白酒量、吸烟量、饮食喜好、每天吃主粮量。(4)纳入胃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4个,纳入结直肠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4个,纳入食管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0项,纳入肝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4项,纳入乳腺癌预测模型的因素有15项。(5)年龄和性别做为单独权重指数纳入各个单癌症风险预测模型。纳入多癌症预测模型的因素包括:经年龄、性别调整后的各个单癌症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指数。结论安徽省六种常见癌症住院费用报销的覆盖面与水平、患者的疾病负担,以及住院服务的流向、过程及费用结构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六种常见癌症的新农合次均报销费用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较低,不同癌症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差异,癌症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仍然很重。尽管直接医疗费用是癌症经济负担的主要来源,但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已经接近直接医疗费用,医保报销对于降低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作用有限。本课题建立的单肿瘤及多肿瘤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效果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均达到0.76以上,能为基层医生评估、发现肿瘤风险较高的居民并进而集中资源开展重点预防干预和癌症早诊早治提供适宜的关键技术,有助于降低癌症患病对患者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二、对白血病患者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白血病患者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游戏干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相关概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伦理问题 |
结果 |
1 两组样本脱落情况 |
2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
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CARED量表评分比较 |
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DSRSC量表评分比较 |
5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MCMQ量表评分比较 |
6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eiss's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分比较 |
讨论 |
1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
2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应对方式的影响 |
3 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社会功能的影响 |
4 团体游戏干预用于改善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推广的意义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1 研究的创新性 |
2 研究的局限性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白血病心理社会功能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2.1 家庭照顾者 |
1.2.2 照顾者积极感受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抽样方法 |
2.2.4 样本量 |
2.3 研究工具 |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2 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 |
2.3.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2.3.4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
2.3.5 父母应对方式量表 |
2.4 资料收集 |
2.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2.5.1 数据的整理与录入 |
2.5.2 数据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调查实施阶段 |
2.6.3 数据分析阶段 |
2.7 伦理原则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的统计学描述 |
3.1.1 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家庭照顾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
3.1.2 急性白血病患儿疾病相关资料 |
3.2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得分情况 |
3.2.1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得分情况 |
3.2.2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的得分情况 |
3.2.3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应对方式的得分情况 |
3.2.4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的家庭功能的得分情况 |
3.3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相关性分析 |
3.3.1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3.3.2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父母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
3.3.3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3.4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 |
3.4.1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单因素分析 |
3.4.2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变化趋势 |
4 讨论 |
4.1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情况 |
4.2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
4.2.1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
4.2.2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
4.2.3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
4.3 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 |
4.3.1 治疗时间 |
4.3.2 有无复发 |
4.3.3 社会支持 |
4.3.4 医疗付费方式 |
4.3.5 是否有人陪同照护 |
4.3.6 文化程度 |
4.4 首次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变化情况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白血病患儿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白血病患儿家庭抗逆力提升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 |
2.1.1 白血病患儿家庭 |
2.1.2 家庭抗逆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家庭系统理论 |
2.2.2 优势视角理论 |
2.2.3 社会风险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白血病患儿家庭困境的相关研究 |
2.3.2 家庭抗逆力相关研究 |
2.3.3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家庭抗逆力研究 |
2.3.4 文献述评 |
3.白血病患儿家庭面临的困境及其需求评估 |
3.1 收集背景资料 |
3.1.1 个案来源 |
3.1.2 个案背景资料 |
3.2 分析服务需求 |
3.2.1 家庭抗逆力不足的原因 |
3.2.2 优势资源评估分析 |
3.3 制定服务计划 |
3.3.1 选择实务模式 |
3.3.2 制定服务目标 |
3.3.3 设计工作方案 |
4.个案工作介入白血病患儿家庭抗逆力提升的关键过程 |
4.1 建构家庭信念系统,传递家庭正能量 |
4.1.1 矫正认知,正视疾病 |
4.1.2 疏导情绪,调适压力 |
4.1.3 发掘潜能,改善预期 |
4.2 优化家庭组织模式,提高家庭凝聚力 |
4.2.1 保持弹性,建立凝聚力 |
4.2.2 链接群体资源,恢复社会支持网络 |
4.2.3 整合既有资源,链接相关资源 |
4.3 促进家庭有效沟通,增强家庭适应性 |
4.3.1 澄清观点,解除误解 |
4.3.2 开放的情绪表达 |
4.3.3 合作解决问题 |
5.评估与结案 |
5.1 个案服务成效评估 |
5.1.1 过程评估 |
5.1.2 结果评估 |
5.2 结案与跟进 |
5.3 在服务中成长 |
6.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
附录2 家庭抗逆力测量表(FSI) |
附录3 个案服务满意度评量表 |
致谢 |
(6)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理论依据 |
1.6 文献回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干预方案 |
2.5 资料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3.3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3.4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4.2 居家护理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白血病患者的居家护理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7)聚焦解决模式在缓解白血病患儿家属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样本量计算 |
2.4 研究工具 |
2.5 研究步骤 |
2.6 总技术路线图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原则 |
2.9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样本流失及总体样本情况 |
3.2 两组样本基线资料比较 |
3.3 聚焦解决模式对白血病患儿家属负性情绪干预效果的比较 |
4.讨论 |
4.1 聚焦解决模式对白血病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 |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4 研究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赋能教育在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操作性定义 |
(一)冠心病 |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三)赋能教育 |
(四)主要照顾者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
一、赋能教育概述及研究进展 |
(一)赋能教育概述 |
(二)赋能教育的研究对象 |
(三)赋能教育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纳入标准 |
(二)排除标准 |
(三)剔除、脱落标准 |
(四)剔除、脱落后的处理 |
(五)终止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类型 |
(二)样本量计算 |
(三)随机分组方法 |
(四)初步研究方案制定 |
(五)预试验 |
(六)正式研究方案 |
(七)评价标准 |
(八)统计分析 |
(九)质量控制 |
(十)增加依从性的方法 |
(十一)伦理原则 |
(十二)技术路线图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一、基本资料及干预前各指标对比 |
(一)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二)两组主要照顾者基本资料比较 |
(三)两组主要照顾者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得分比较 |
(四)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量表得分比较 |
(五)两组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得分比较 |
(六)两组主要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
二、干预后主要照顾者各指标对比 |
(一)出院时两组主要照顾者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得分比较 |
(二)干预前后两组主要照顾者准备度比较 |
(三)两组主要照顾者各时间点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得分比较 |
(四)两组主要照顾者焦虑状态比较 |
第五部分 讨论及研究结论 |
一、研究讨论 |
(一)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基本资料讨论 |
(二)赋能教育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冠心病知识、信念、行为水平的影响 |
(三)赋能教育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照顾者准备度的影响 |
(四)赋能教育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影响 |
(五)赋能教育对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
二、研究结论 |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赋能教育应用于患者的照顾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心理干预。 |
(2)加强白血病知识健康宣教力度。 |
(3)缓解患者顾虑。 |
(4)加强社会支持力度。 |
(5)生活干预。 |
(6)组织患者参与集体心理干预及行为锻炼。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组间对比SDS、SAS评分 |
2.2 组间对比患者生存质量 |
3 讨 论 |
(10)安徽省常见肿瘤疾病负担与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癌症的流行形势及危害 |
1.1.2 癌症的经济负担研究 |
1.1.3 癌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框架 |
第一部分 新农合常见肿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内容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肺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2 胃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3 结直肠癌住院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4 食管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5 肝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6 乳腺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以社区为基础的常见癌症患者经济负担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肺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2 胃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3 肠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4 食管癌患者全病程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5 肝癌患者全病程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2.6 乳腺癌患者确诊后医疗服务利用及经济负担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常见肿瘤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1 理论指导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资料收集 |
2.4 统计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人权保护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肺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2 胃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3 结直肠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4 食管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5 肝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6 乳腺癌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7 多癌症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研究创新性 |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件1 调查问卷1 |
附件2 调查问卷2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对白血病患者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于萍. 青岛大学, 2021(02)
- [2]小组工作介入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的情绪管理研究 ——基于江西省Q医院“情绪加油站”小组实务[D]. 李美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3]白血病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方案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王健.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8)
- [4]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程红.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白血病患儿家庭抗逆力提升的个案研究[D]. 张嘉玉.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6]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D]. 黄媛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7]聚焦解决模式在缓解白血病患儿家属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研究[D]. 资晓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赋能教育在冠心病P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玲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周晓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5)
- [10]安徽省常见肿瘤疾病负担与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D]. 柴静.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