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基亚用WebSense强化IP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谢焕丽[1](2014)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电信设备市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行业,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其提供的是一种全球同步部署的工业品,每个区域差异较小,而且这个行业提供的是经久耐用的产品,很少频繁更新或丢弃。宏观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产业链下游产生需求的运营商由于语音业务萎缩、3G规模建设期已过,4G刚开始陆续建设、诸多业务面临OTT竞争分流等压力,整体投资持续低迷,且后续将进入稳定微增时期,这些都对电信设备商形成了压力和挑战。电信设备市场已经从之前的利润丰厚逐渐转变为微利市场,设备商从八家甚至更多家发展到如今规模的五家。市场需求稳定、目标市场接近、产品差异化缩小、新技术持续研发投入等等,面临上述问题,这五家设备商如何在红海中竞争并且能够持续发展?后续格局如何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对全球电信业的影响以及全球电信业的市场情况、新技术发展情况、各个设备商的企业战略、营销策略、产品投入等进行分析,找出市场需求特点,论证各企业的战略可行性及效果,探索新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对各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建议。
孔晓璇[2](2011)在《基于语义学的产品识别系统构建研究 ——以诺基亚产品设计策略为例》文中认为产品进入传播时代,由于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升,同质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企业需要提高自身产品的可识别性来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产品识别是企业识别的内核,同时也是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理念的最佳窗口。本文首先对产品识别理论进行了梳理,完善了产品识别的构成,论证了产品识别和品牌识别的内在联系,找出产品识别策略的四项管理原则,描述了产品识别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并对产品识别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产品识别产生于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形态发生直觉联想和推断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设计师编码和用户解码的过程。文章引入了语义转换的概念,为产品识别性设计提供理性支持。通过解析产品的语义传达模式,分析了运用语义学理论进行形象设计的可行性,并试图提炼出产品形象设计中通用的语义转换模型。文章的后半部分在对产品识别本质进行深度解析的基础上,提出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的概念,用于构建科学、系统的产品形象认知模型。最后,通过研究诺基亚公司产品识别设计策略,旨在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识别系统构建方法,并通过设计一个可识别的衍生产品,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郑毅[3](2010)在《基于互补品维度的战略联盟力学机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搭乘这辆经济快车,中国企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从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战略联盟的角度出发,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与管理学中价值网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战略场理论的战略联盟力学机制,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IT领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动机和表现机制。为企业发现外部存在的战略需求,以及利用这些外部战略需求来确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和决策,在复杂的环境中借用外力实现非线性的增长,产生积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场理论在战略联盟研究中的拓展,同时本文还构建了一种对战略联盟的力学机制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并将之应用于IT行业的案例分析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袁阳[4](2007)在《诺基亚本土化战略的分析及启示》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全球经济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纷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重组。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其企业战略也在不断地调整,并在海外市场积极推行本土化战略。诺基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厂商, 2006年拥有全球约36%的市场份额,在8个国家设有移动电话生产基地,产品盛行130个国家。诺基亚凭借其睿智的战略变革、卓越的产品创新、强大的品牌推广和“科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逐渐奠定了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从诺基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看,本土化一直贯穿于其成长历程,并已成为诺基亚立足中国的基本策略。掌握跨国公司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优秀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是我国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不可或缺的过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尤其是在中国入世后的今天,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首先是从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出发,试图找出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理论依据;通过对诺基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SWOT分析,初步归纳出诺基亚在本土化方面的进展状况;继而通过PEST分析和波特5力模型,对诺基亚进行本土化战略决策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试图挖掘出诺基亚实施本土化的客观依据;然后,通过对诺基亚本土化主要环节的分析,阐述了其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诺基亚本土化战略的成功之处;最后,通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借鉴诺基亚的本土化战略,对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提出相关建议。
邓颖星[5](2005)在《手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文中提出进入信息化社会后,许多信息产品都存在着人机界面设计问题。因此界面设计的人性化问题凸显出其迫切性和重要性来。本文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分析研究手机界面设计,并对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求对一般性的人性化设计研究进行深化和拓展。 论文的第二章从人性化设计的各个层面来分析目前手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第三章通过对相同类型的手机进行个案类比和对比分析,阐释了短信文化,个性与时尚文化,以及与手机设计相关的影音影像文化,游戏文化,运动文化等娱乐文化,探讨了手机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性化设计内涵,并为人性化设计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方法。这就需要以手机的软件界面为载体来探讨人性化设计。第四章分析了智能手机的智能化与人性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界面设计尤其是软件界面人性化设计的方式方法, 第五章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联想”为背景,分析为设计智能手机而设定的目标人群,并进行智能手机的开发设计。 手机在企业,市场以及消费者中的高关注度决定了手机整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从“人”的各个层面和角度出发,对手机界面进行人性化设计研究才可能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为手机的界面设计提供人性化方面较为整体的设计参考。
子凡[6](2003)在《2003年——诺基亚整合安全为移动铺路》文中研究说明 历经企业再造之后的诺基亚,将于2004年1月1日隆重推出诺基亚企业解决方案部(Nokia Enterprise Solutions),作为正式转战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标志性举措。事实上,以网络安全为战略性业务切入点,诺基亚在过去的一年里已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联盟、收购、创新、优化等诸多举措,为诺基亚企业解决方案部将要推行的“让企业业务移动起来,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诺基亚用WebSense强化IP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基亚用WebSense强化IP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全球电信设备产业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2.1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产业发展分析 |
2.1.1 世界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
2.1.2 世界宏观经济对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 |
2.1.3 主要国家产业政策对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 |
2.1.4 全球电信市场运营商的表现 |
2.1.5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总体表现 |
2.2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技术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
2.2.1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细分领域划分说明 |
2.2.2 移动基础设施设备市场分析 |
2.2.3 固定宽带通信设备市场分析 |
2.2.4 终端设备市场分析 |
2.2.5 新业务(OTT、云计算)设备市场分析 |
2.3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分地区发展分析 |
2.3.1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区域划分说明 |
2.3.2 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分析 |
2.3.3 亚太地区电信设备市场分析 |
2.3.4 欧洲地区电信设备市场分析 |
2.3.5 北美地区电信设备市场分析 |
第三章 全球电信设备产业领先企业的市场战略分析 |
3.1 华为 |
3.1.1 市场总体情况 |
3.1.2 企业战略分析 |
3.1.3 市场策略分析 |
3.1.4 产品投入分析 |
3.2 爱立信 |
3.2.1 市场总体情况 |
3.2.2 企业战略分析 |
3.2.3 市场策略分析 |
3.2.4 产品投入分析 |
3.3 阿朗 |
3.3.1 市场总体情况 |
3.3.2 企业战略分析 |
3.3.3 市场策略分析 |
3.3.4 产品投入分析 |
3.4 诺西 |
3.4.1 市场总体情况 |
3.4.2 企业战略分析 |
3.4.3 市场策略分析 |
3.4.4 产品投入分析 |
3.5 中兴 |
3.5.1 市场总体情况 |
3.5.2 企业战略分析 |
3.5.3 市场策略分析 |
3.5.4 产品投入分析 |
3.6 各企业市场竞争力综合评估 |
第四章 全球电信设备产业发展热点领域分析 |
4.1 LTE |
4.1.1 全球LTE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
4.1.2 LTE市场需求及特点 |
4.1.3 各厂商方案及机会分析 |
4.2 OTT |
4.2.1 全球OTT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
4.2.2 OTT市场需求及特点 |
4.2.3 各厂商方案及机会分析 |
4.3 云计算 |
4.3.1 全球云计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
4.3.2 云计算市场需求及特点 |
4.3.3 各厂商方案及机会分析 |
4.4 终端产品 |
4.4.1 全球终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
4.4.2 终端市场需求及特点 |
4.4.3 各厂商方案及机会分析 |
第五章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未来发展展望 |
5.1 未来三年电信设备市场形势分析 |
5.2 各大设备商的发展战略及建议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语义学的产品识别系统构建研究 ——以诺基亚产品设计策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学术界对产品识别的研究 |
1.3.2 产业界对产品识别的研究 |
1.4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二章 产品识别的理论及法则 |
2.1 产品识别相关概念分析 |
2.1.1 产品识别的概念界定 |
2.1.2 产品识别系统的构成 |
2.1.3 产品识别系统的功能 |
2.1.4 产品识别与品牌识别的内在联系 |
2.2 产品识别系统的管理原则 |
2.2.1 差异性原则 |
2.2.2 一致性原则 |
2.2.3 繁殖再生原则 |
2.2.4 创新性原则 |
2.3 产品识别的发展趋势 |
2.3.1 产品识别的非物质发展趋势 |
2.3.2 产品识别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引擎 |
第三章 语义转换——从产品形象到产品意像 |
3.1 产品语义学理论基本架构 |
3.2 产品形态语义符号的解析 |
3.2.1 产品语义符号的认知层次 |
3.2.2 产品形态语义的传达方式 |
3.2.3 产品形态语义的编码与解码 |
3.3 产品形象设计中的语义转换模型 |
第四章 产品识别的认知模型构建 |
4.1 产品识别性的产生 |
4.1.1 产品识别原理 |
4.1.2 影响产品识别性的因素 |
4.2 产品识别的基础——特征符号 |
4.2.1 显性特征 |
4.2.2 隐性特征 |
4.2.3 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的关系 |
4.3 产品形象的认知方法 |
4.3.1 品牌核心价值分析——Rood Boer金字塔 |
4.3.2 显性特征分析法——DFA法 |
4.3.3 隐性特征分析法——语义差异法 |
第五章 诺基亚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
5.1 诺基亚产品识别相关因素调查 |
5.1.1 诺基亚品牌风格分析 |
5.1.2 诺基亚用户体验研究 |
5.1.3 诺基亚与竞争品牌的差异分析 |
5.2 诺基亚产品识别系统分析 |
5.2.1 以品牌核心价值为出发点 |
5.2.2 诺基亚整体统一的产品家族 |
5.2.3 诺基亚产品形象的变与不变 |
5.3 基于研究的设计新概念重构 |
5.3.1 诺基亚显性特征的提取和复制 |
5.3.2 诺基亚隐性特征的分析和翻译 |
5.3.3 诺基亚衍生产品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互补品维度的战略联盟力学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提出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总体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价值网理论研究综述 |
2.1.1 价值链理论 |
2.1.2 价值网理论 |
2.1.3 价值网模型 |
2.2 战略联盟的研究综述 |
2.2.1 战略联盟的形式 |
2.2.2 战略联盟组织特点 |
2.2.3 战略联盟的形成动机 |
2.2.4 战略联盟研究概述 |
2.2.5 战略联盟的发展特点 |
2.3 场理论研究综述 |
2.3.1 场理论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
2.3.2 物理经济学 |
2.3.3 引力模型 |
2.4 研究综述总结 |
第三章 理论模型 |
3.1 价值网模型的拓展 |
3.2 弹弓理论 |
3.3 战略势能 |
3.3.1 战略需求 |
3.3.2 势能及战略梯度 |
3.4 张力模型 |
3.4.1 张力势能与张力势 |
3.4.2 张力模型 |
3.4.3 模型变量经济学含义 |
第四章 基于互补品维度的战略联盟机制 |
4.1 互补品与战略联盟力学机制 |
4.1.1 互补品特性 |
4.1.2 弹弓企业与互补品的关系 |
4.2 互补品维度的力学机制分析 |
4.2.1 基于互补品维度的可量化指标 |
第五章 基于互补品维度的实证分析 |
5.1 实证方法的选取 |
5.2 实证数据获取 |
5.2.1 行业的选择 |
5.2.2 数据来源 |
5.2.3 指标选取 |
5.3 实证分析结果 |
5.3.1 数据样本情况 |
5.3.2 各维度的战略联盟概况 |
5.3.3 互补品维度下双向和单向联盟 |
5.3.4 互补品维度下战略联盟合作对象的选择 |
5.3.5 互补品维度下的战略联盟范围 |
5.3.6 互补品维度下战略联盟环节的选择 |
5.3.7 互补品维度下战略联盟内容的选择 |
5.3.8 互补品维度下战略联盟的形式选择 |
5.3.9 互补品维度下战略联盟的资源互补性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3 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4)诺基亚本土化战略的分析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跨国公司产生和发展理论 |
2.1.1 跨国公司概述 |
2.1.2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1.3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2 全球化与本土化 |
2.2.1 全球化 |
2.2.2 本土化 |
2.3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选择 |
2.3.1 跨国公司的战略层次 |
2.3.2 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 |
2.3.3 跨国公司的战略变革 |
2.3.4 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的动因 |
第三章 诺基亚本土化战略决策的环境因素 |
3.1 诺基亚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
3.1.1 诺基亚公司背景 |
3.1.2 诺基亚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
3.1.3 SWOT分析 |
3.2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2.1 政治因素 |
3.2.2 经济因素 |
3.2.3 社会因素 |
3.2.4 技术因素 |
3.3 微观环境(行业结构分析) |
3.3.1 现有行业的竞争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4 替代品的威胁 |
3.3.5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四章 诺基亚本土化经营环境分析 |
4.1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的状况 |
4.1.1 市场概况 |
4.1.2 竞争格局 |
4.1.3 市场特点 |
4.1.4 发展趋势 |
4.2 中国消费者及其手机消费趋势分析 |
4.2.1 消费水平 |
4.2.2 消费结构 |
4.2.3 手机消费趋势 |
第五章 诺基亚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
5.1 诺基亚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
5.1.1 研发本土化 |
5.1.2 生产本土化 |
5.1.3 人才本土化 |
5.1.4 采购本土化 |
5.1.5 渠道本土化 |
5.2 诺基亚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
5.2.1 放眼全球立足本土 |
5.2.2 制造环节 |
5.2.3 研发环节 |
5.2.4 人才环节 |
5.3 诺基亚本土化的成功 |
第六章 诺基亚本土化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启示 |
6.1 国际化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
6.1.1 国际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
6.1.2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崛起 |
6.1.3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
6.2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状况 |
6.2.1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
6.2.2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
6.2.3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尚存在的问题 |
6.3 对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相关建议 |
6.3.1 树立全球化的战略意识 |
6.3.2 注重本土化的人才培养 |
6.3.3 利用本土化的研发优势 |
6.3.4 建立本土化的生产基地 |
6.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手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人性化设计概念及背景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性化设计研究的历史背景 |
1.1.2 人性化设计的社会文化商业背景 |
1.1.3 研究载体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人性化设计的概括阐述和初步分析 |
1.3.1 研究人的哲学 |
1.3.2 人的需要问题 |
1.3.3 人的价值问题 |
1.3.4 人性的概念 |
1.3.5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
1.3.6 非物质社会中人性化设计的发展 |
第二章 以手机界面为载体探讨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
2.1 界面的概念 |
2.1.1 广义层面上的人机界面 |
2.1.2 狭义层面上的人机界面 |
2.1.3 设计层面上的人机界面 |
2.1.4 人机界面的研究载体——手机界面 |
2.2 手机界面在生理层面上的人性化设计 |
2.2.1 人机工程学因素 |
2.2.2 人机交互界面 |
2.2.3 功能因素 |
2.2.4 环境因素 |
2.3 手机界面在情感层面上的人性化设计 |
2.3.1 情感内容 |
2.3.2 以手机界面设计为载体阐释情感 |
2.3.3 个性化设计 |
2.4 手机界面在环境层面上的人性化设计 |
2.4.1 环境因素 |
2.4.2 绿色设计 |
2.5 人性化设计对特殊人群的关怀 |
2.6 小结 |
第三章 人性化设计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相互影响 |
3.1 手机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 |
3.1.1 社会、文化与设计文化 |
3.1.2 手机文化与意义的关系 |
3.1.3 流行文化 |
3.1.4 手机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 |
3.2 多彩的娱乐文化 |
3.2.1 影音影像娱乐文化 |
3.2.2 游戏娱乐文化 |
3.2.3 运动文化 |
3.3 短信文化 |
3.3.1 短信的技术发展历程 |
3.3.2 手机短信是一种人际传播的现代传媒方式 |
3.3.3 短信文化 |
3.4 个性与时尚 |
3.5 小结 |
第四章 智能手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
4.1 智能手机的概念 |
4.1.1 智能手机产生和发展背景 |
4.1.2 智能手机的概念及其与传统手机的区别 |
4.1.3 智能手机的功能特征 |
4.1.4 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
4.2 智能手机软件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
4.2.1 输入输出方式的人性化设计 |
4.2.2 界面视觉的人性化设计 |
4.2.3 界面构架的人性化设计 |
4.2.4 软硬界面结合的人性化设计 |
4.3 软件界面中以“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方法 |
4.3.1 用户分析 |
4.3.2 交互设计 |
4.3.3 界面的易用性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智能手机硬件界面设计提案 |
5.1 企业背景与现状 |
5.1.1 企业状况 |
5.1.2 企业现有的智能手机系列 |
5.2 群体文化学 |
5.3 智能手机设计方案 |
5.3.1 将男士作为用户群体进行分析 |
5.3.2 方案一:针对白领男士设计智能手机(见附录) |
5.3.2 方案二:针对白领男士设计MP3智能手机(见附录) |
附录(设计效果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诺基亚用WebSense强化IP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分析[D]. 谢焕丽.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2]基于语义学的产品识别系统构建研究 ——以诺基亚产品设计策略为例[D]. 孔晓璇.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3]基于互补品维度的战略联盟力学机制分析[D]. 郑毅.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3)
- [4]诺基亚本土化战略的分析及启示[D]. 袁阳. 天津大学, 2007(04)
- [5]手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D]. 邓颖星. 江南大学, 2005(09)
- [6]2003年——诺基亚整合安全为移动铺路[J]. 子凡. 通信世界, 20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