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跑鞋在短跑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傅维杰,刘宇[1](2020)在《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前沿与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改善和提高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总结通过如非侵入式脑刺激和来自运动装备的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对人体运动表现影响的新成果,并进一步探讨其改善并促进人体运动能力的可能机制,归纳基于动物实验已取得的初步证据以及人体多关节运动下神经动作控制的生物力学研究,阐释大脑皮层调控激活-神经肌肉协调控制两个层面下人体运动能力增强的协同发展及其与运动装备的融合,为未来我国神经生物力学及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前沿发展和研究定位提供参考。
姜爽[2](2020)在《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 ——以《临床运动医学》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使得跨语言交流日益频繁,对翻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翻译的出现使人们的翻译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翻译习惯和翻译行为。作为一名翻译新手,笔者发现各种各样的翻译系统的确提高了翻译效率,可提供粗略的译文,甚至在一些文本的翻译上表现十分优秀。但是机器翻译也出现了很多明显的问题和局限,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针对机器翻译的弊端,译后编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临床运动医学》是一本关于运动和锻炼医学的综合指南,书中具有大量的医学术语和运动术语,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了机器翻译。本文以该书节选的翻译为例,通过一些翻译的具体案例,探讨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这一模式在医学文本中的使用价值,分析在机器翻译的优点和局限。并且针对其局限性,笔者总结了相应的译后编辑方法,希望可以为今后同类项目的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模式提供反馈。
高雅[3](2020)在《不同性别大众跑者跑步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欲探讨大众跑者跑步时下肢的三维运动学、动力学相关参数在不同性别跑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相关参数在不同配速下的变化特征。为大众跑者的跑姿及其训练提出指导性的帮助,同时也为后人继续研究大众跑者的跑步生物力学特征提供真实的数据佐证。方法:通过互联网在南京本地跑团招募98名大众跑步爱好者作为受试对象。运用瑞典Qualisys Miqus M3三维运动捕捉系统(8个红外高速摄像镜头)和美国Bertec Fully Instrumented Treadmills三维测力跑台(内置2块测力板)同步采集受试者跑步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所有受试者均进行10个不同配速(8’00’’、7’30’’、7’00’’、6’30’’、6’00’’、5’30’’、5’00’’、4’30’’、4’00’’、3’30’’)的测试,采集的原始数据由Qualisys自带的QTM软件进行辨别,通过Visual3D(C-motion,USA)生物力学分析软件和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应用SAS JMP14.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触地时间随着配速的加快而逐步减少,女性跑者的触地时间比男性跑者短。女性跑者的摆动时间比男性跑者短。步频和步幅均随着配速的加快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女性跑者的步频高于男性跑者,男性跑者的步幅大于女性跑者。(2)支撑期髋关节内收幅度随着配速的加快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女性跑者的支撑期髋关节内收幅度大于男性跑者。在完整步态周期中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随着配速的加快而逐步增大,女性跑者的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大于男性跑者。在完整步态周期中男性跑者的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大于女性跑者。触地时刻膝关节屈曲角度随着配速的加快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女性跑者的触地时刻膝关节屈曲角度大于男性跑者。男性跑者的支撑期膝关节缓冲幅度大于女性跑者。在完整步态周期中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随着配速的加快而逐步增大,女性跑者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大于男性跑者。支撑期踝关节外翻幅度随着配速的加快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在完整步态周期中男性跑者的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大于女性跑者。在完整步态周期中女性跑者的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大于男性跑者。(3)第一峰值力随着配速的加快而逐步增大,女性跑者的第一峰值力大于男性跑者。第一峰值力加载率随着配速的加快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女性跑者的第一峰值力加载率大于男性跑者。结论:1.触地时间随着配速的加快而逐步缩短,女性跑者的触地时间短于男性跑者,这可能与女性跑者的步频快于男性跑者有关。2.女性跑者在跑步支撑期的髋关节内收幅度大于男性跑者,提示女性跑者应当注意纠正髋关节过度内收的错误跑姿,并加强髋关节外展训练,增强臀中肌力量。同样提示大众跑者应当重视过多快速训练而引发的髋关节内收幅度加大所带来的受伤风险。3.女性跑者的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大于男性跑者,男性跑者的髋关节最大伸展角度大于女性跑者,这提示男性跑者更应加强腿部柔韧性和髋关节灵活性的练习,而女性跑者则需要加强下肢蹬地力量的练习。4.与男性跑者相比,女性跑者的触地时刻膝关节屈曲角度相对较大,就跑姿角度而言,女性跑者在腾空即将着地瞬间小腿屈曲下压的积极性可能更优于男性跑者。5.女性跑者的第一峰值力和第一峰值力加载率均大于男性跑者,这提示女性跑者应当重视跑步时着地缓冲不足的问题,需加强跑步缓冲技术和肌肉力量的训练,以减少着地对于关节的冲击。
陈天一[4](2020)在《不同刚度鞋垫对长时间跑步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健身人群的不断增加,尤其是马拉松跑在民间的兴起,人们对跑步鞋的选择日趋科学性和功能性。弯曲刚度作为一种鞋中底特性,指的是鞋前掌在跖趾关节处弯曲单位转角所需要施加的力矩。研究表明,前足弯曲刚度直接影响跑步、跳跃、短跑和多向运动等多种运动的表现,并通过限制跖趾关节过度伸展预防跖趾关节损失。而弯曲刚度对长时间跑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通过给跑鞋替换不同弯曲刚度的EVA鞋垫后,跑鞋整体弯曲刚度改变在长时间跑步运动中产生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运动鞋的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跑步爱好者选择合适的刚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研究方法:定制四种不同弯曲刚度的运动鞋鞋垫,分为低刚度、中等刚度、较高刚度和高刚度鞋垫。筛选出12名满足条件的跑步爱好者,通过受试者随机抽签决定四双不同刚度鞋垫的实验顺序,四次实验每次实验相隔一周。每次实验进行5min的特定速度热身后跑步机加速至自选速度,持续进行跑台跑直到达到预定的时间。在10min以及长时间跑结束时,使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Bertec测力跑台等设备同步采集运动学、动力学以及RPE得分与心率等相关数据。四次实验全部结束后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比较时间以及不同刚度这两个因素对于下肢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长时间跑台跑的生物力学测试中,跑前低刚度鞋垫最大蹬伸力大于中等刚度(P=0.018)、较高刚度(P=0.011)以及高刚度(P=0.016)。中等刚度鞋垫跖趾关节能量损耗低于低刚度组(P=0.029)与高刚度组(P=0.022),但踝、髋关节能量产生增加。跑后膝关节正功低刚度组显着大于较高组(P=0.012)以及高刚度组(P=0.043)。跖趾关节矢状面力矩、最大正功率、背屈最大角度,踝关节背屈力矩、外翻力矩、屈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背屈最大角度、膝关节内外翻活动度、屈曲最大角度,髋关节内外旋活动度等参数时间因素上有统计学差异,跑后大于跑前(P<0.05),跑后踝关节触地角度较高刚度组大于中等刚度组(P=0.005),跑前跖趾关节关节活动度较高刚度大于低刚度(P<0.001)和中等刚度组(P=0.01),跑后较高刚度组小于低刚度组(P=0.014)与高刚度组(P=0.039)。跑前跖趾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较高刚度组小于低刚度组(P<0.001)以及中等刚度组(P=0.023)。踝关节离地角速度、背屈最大角速度,膝关节伸最大角速度,髋屈曲最大角速度时间因素上有统计学差异,跑前大于跑后(P<0.05)。跑鞋弯曲刚度对跖趾关节背屈最大角度、跖屈最大角度、背屈最大角速度和踝关节最大负功率、离地角度、背屈最大角度、背屈和跖屈最大角速度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弯曲刚度也对膝关节最大伸膝力矩、外展力矩差异具有显着性,髋关节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跑鞋弯曲刚度主要对跖趾关节与踝关节运动学参数产生影响;(2)对于跑步爱好者中等刚度与较高刚度之间存在着能量节省的最适刚度;(3)较高的跑鞋弯曲刚度可通过限制跖趾关节背屈和活动度起到保护跖趾关节的作用;(4)较高跑鞋弯曲刚度通过增加踝触地角度起到减震效果,且较高刚度跑前跑后都有着最小的踝外翻角度,同时低刚度踝外翻角度最大;(5)低刚度跑鞋有着较高的推动力,但过多依赖膝关节做功可能存在损伤风险。
王宇[5](2019)在《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主观舒适度及慢跑生物力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鞋垫是一双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吸收承载身体重量、吸收走路时脚和地面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软垫。鞋垫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改善鞋内环境和改善脚底受力状态。不同的鞋垫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改善足底皮肤感受器的体感信息,提高姿势稳定性,改善足底压力等等,所以鞋垫的设计尤为重要。国内外研究发现改变鞋的弯曲刚度可以改善运动表现,提高跑步经济性等,所以本研究通过更换鞋垫改变鞋的弯曲刚度,探究对舒适度及慢跑过程的影响。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用不同弯曲刚度的EVA材料鞋垫替换跑鞋中的原有鞋垫,是否影响整体鞋的性能从而改变跑步经济性以及下肢生物力学,为以后鞋垫的设计与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国有体育装备的创新研发提供支持。研究方法:定做鞋垫,分别将不同的鞋垫嵌入运动鞋中并将其分为四种弯曲刚度,分别为低刚度、中等刚度、较高刚度和高刚度。一共选取16名受试者,因一名受试者与其他受试者年龄差异太大而被剔除,最终选取15名受试者,使用VAS评分评价主观舒适度,使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分析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人体慢跑时的影响。研究结果:即刻舒适度测试中,低刚度鞋的缓冲性、总体舒适度得分显着低于中等刚度鞋、较高刚度鞋和高刚度鞋(P<0.05),在回弹性得分方面仅有低刚度鞋和较高刚度鞋有显着性差异(P=0.038),弯折性得分方面低刚度鞋显着低于较高刚度鞋(P=0.004)和高刚度鞋(P=0.009),中等刚度鞋弯折性得分显着低于较高刚度鞋(P=0.002)和高刚度鞋(P=0.003),包裹性得分上低刚度鞋显着低于中等刚度鞋(P=0.002)力臂和高刚度鞋(P=0.031),运动舒适度测试取得类似结果。慢跑生物力学测试中,低刚度和较高刚度支撑期时长显着低于高刚度(P<0.05),低刚度缓冲时间显着高于中等刚度和较高刚度,中等刚度鞋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显着大于穿着高刚度鞋踝关节跖屈角度(P=0.022),较高刚度鞋跖趾关节最大伸展角度显着低于穿着中等刚度鞋(P=0.037)和低刚度鞋(P=0.01)。较高刚度鞋条件下膝关节负功显着小于穿着中等刚度鞋(P=0.008)和高刚度鞋(P=0.004)。研究结论:(1)更改运动鞋鞋垫的弯曲刚度可以改变整体鞋的弯曲刚度,同时会影响穿着人群的主观舒适度,弯曲刚度越小,整体舒适度越好,人群越倾向于选择此类鞋。(2)鞋垫弯曲刚度改变可以影响慢跑过程中踝关节的外翻角速度、膝关节外翻角度和跖趾关节伸展角度,选择合适的弯曲刚度的运动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减少损伤发生的几率。(3)鞋垫弯曲刚度的改变可以影响慢跑过程中压心作用点的位置、关节力矩,能够提高跑步经济性。
张承玉[6](2019)在《NK公司(中国)华南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自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全面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来,中国市场对体育用品的需求直线上升,运动服饰行业迎来了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新一波迅猛发展的势头。近年来,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16年达到0.9%,2017年超过1%,2020年预计总产值能突破三万亿目标。但目前我国人均体育用品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运动服饰行业是体育用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大行业的蓬勃发展,体育用品行业增长迅速。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制定并且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最大效益。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稳步增长,国家及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阶段,整体外部发展形势良好。但同时,各大城市租金上涨、人力短缺、各种经营成本上升,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有限。而且行业内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需求变化加速,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与威胁挑战逐渐增加。本文的研究对象是NK公司(中国)华南区域,在内部资源与能力方面,具有品牌资源、产品资源、人力资源,相对应的具有营销能力、产品能力与人力资源能力,目前在运动服饰市场上占有率排名第一。如何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与能力,迎接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是制定有效营销战略的依据。NK公司(中国)的战略使命是给全世界运动员带来创新和激情,战略愿景是NK公司是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最独具一格、与运动员连接最紧密的品牌。华南区域长期战略目标与公司目标一致,短期来看,2018-2022年的战略目标是五年生意增长一倍。为了实现这个营销战略,笔者提出了4Ps+1C的营销组合策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以及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几个角度,制定具有华南区特色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后,阐述了战略实施的近期行动与保障计划。近期行动主要是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大力发展新零售。保障计划方面从人力资源与营销角度提出保障方案。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对NK公司华南区域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够给到同行业企业一定的参考价值。
崔科东[7](2019)在《12周足弓功能训练结合跑姿转换对足部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评价为期12周的足弓功能训练结合跑姿转换训练对足弓形态结构及其在功能性任务中转化为动态控制能力的影响,同时,也为足弓内部肌群的功能评价方式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选取26名近六个月内无明显下肢损伤,近四周每周跑步距离超过20公里,习惯穿着缓震跑鞋后足落地且从未有过足弓相关训练的男性跑者。根据随机表分为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名,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足弓功能训练以及跑姿转换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专门干预训练,维持原有的训练计划。在干预前后测量其足弓形态、评价足弓功能表现。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足弓干预训练对于各因变参数的影响,显着性水平设为α=0.05。研究结果:对于足弓形态,足弓干预训练后,静态站姿条件下,实验组受试者的足舟骨高度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及其它形态学指标均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对于足部功能,足弓干预训练后,实验组受试者的纵跳高度显着性增加0.05),实验组受试者的在Y-balance Test中,优势腿作为支撑腿的前提下,对侧腿在左前方和正后方两个方向上的伸展距离显着性增加(0.05),而对照组仅在正后方方向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足趾拉力测试中,实验组受试者的第一足趾的拉力和其余四趾联合的拉力均存在显着性增加(p<0.05),而对照组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干预训练前后,实验组在跖趾关节力量测试中,关节力量存在显着性增加(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足弓功能训练结合跑姿转换训练的干预训练方式引起了足弓形态学上的改变以及足部功能表现上的改变,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干预训练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足弓的形态结构,并对及其在功能性任务中转化为动态控制的能力有较大提升,从而在足部运动功能表现上有所增益,预防足弓损伤发生,减少足弓损伤的发生概率。
全岳[8](2018)在《中国鞋史系列篇之——“中国飞人”刘翔的跑鞋》文中指出【世间本没有"飞人","飞人"之说通常是对一个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褒奖。而一个在径赛项目中表现出色的运动员,往往离不开一双舒适轻便的跑鞋。刘翔圆了他的奥运冠军梦,与其说跑鞋之于110米栏的重要性,不如说刘翔堪称"中国飞人"全在于他的天赋和勤奋,舍此无法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优异成绩而成为无比璀璨的体育明星。】
周小凡[9](2017)在《基于中国用户的智能慢跑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慢跑运动中,而一双好的慢跑鞋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慢跑体验。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服饰产品领域。该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一方面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研究慢跑运动的人机特点,结合实际课题设计出一款可以充分满足慢跑诉求的慢跑鞋产品;另一方面是以保证慢跑鞋功能为前提,把智能组件有效地整合到慢跑鞋产品中,以达到更为丰富的用户体验。该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慢跑运动中人的生理特点、慢跑鞋功能和智能可穿戴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实际的智能慢跑鞋项目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知识背景。运用观察法、定性分析法、图形分析法对设计课题的前期资料进行了有效分析和总结。运用设计思维法和实验法,对智能慢跑鞋课题进行了从设计到研发的设计管理实践。该项研究,探讨了智能设备在慢跑鞋产品中的合理应用,并通过实际课题实践了智能模块与慢跑鞋产品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设计的角度,充分考虑到模块置入鞋体内,对于慢跑体验的影响,规避了智能慢跑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实现了一款有着良好用户体验的智能慢跑鞋产品;从工程角度,充分考虑到电子行业和制鞋行业的技术特点,对产品的研发流程进行有效的设计管理,实践了电子行业和制鞋行业协同开发产品的程序与方法。
刘海宝[10](2014)在《基于鸵鸟足牵引缓冲特性的短跑鞋关键部位仿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瞄准鸵鸟足优越的牵引缓冲特性,以鸵鸟足趾甲、趾缓冲垫及跖趾关节为生物原型,基于比赛用短跑鞋功能与结构特点,运用工程仿生学原理与技术,对短跑鞋的固着、加速及缓冲性能进行优化研究,旨在提高跑鞋的加速能力,并有效改善跑鞋的平稳性能和缓冲性能。通过鸵鸟足趾甲越沙贡献分析,获取了鸵鸟足趾甲的固着牵引机理,以鸵鸟足趾甲为生物原型,基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出一种新型仿生跑鞋鞋钉。基于已有鞋钉排布理论,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人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对短跑跑鞋鞋钉排布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生物解剖学实验,确定了鸵鸟足趾垫内部结构及跖趾关节活动特点,以鸵鸟足趾缓冲垫和跖趾关节为生物原型,进行了跑鞋鞋底缓冲垫和足跟缓冲器的仿生设计。将仿生跑鞋鞋钉、仿生鞋底缓冲垫和仿生足跟缓冲器进行组装设计,研制出一种具有优良加速性能和缓冲吸能特性的仿生短跑鞋。采用宏微观测量技术,研究了鸵鸟足结构和表面形貌的良好越沙机制。结合高速摄像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鸵鸟足趾甲固沙限流和增大牵引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获取了鸵鸟足趾甲典型形貌结构与其优良固着和牵引性能之间的关系。以组织胚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生物解剖学实验,观测了鸵鸟足垫的内部结构以及趾缓冲垫的分布规律,结合足趾缓冲垫的石蜡切片观测结果,研究了鸵鸟足第Ⅲ趾缓冲垫的微观结构和生物组成成分。进行了鸵鸟足第Ⅲ趾缓冲垫的力学性能实验,结合生物组织行为学观测结果,获取了鸵鸟足趾缓冲垫的良好缓冲吸能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鸵鸟足趾甲为生物原型,运用逆向工程技术,获取了足趾甲的三维重构模型;基于鸵鸟足趾甲形貌结构与其优良固着牵引性能之间的关联机理,运用工程仿生学技术,设计了新型仿生短跑鞋鞋钉;采用有限元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了仿生鞋钉的结构。通过实验与模拟分析,将仿生鞋钉与普通鞋钉对比,验证了仿生鞋钉能够产生更大的水平推力,并且具有优越的平稳性、抓地性能及加速能力。通过鞋钉排布方式对短跑跑鞋抓地和加速性能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三种典型鞋钉排布方案,通过有限元仿真,根据三种鞋钉排布方式的平稳性和加速性对比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优短跑跑鞋鞋钉排布方案。加工并制作出仿生鞋钉、普通鞋钉、仿生鞋底试件及普通鞋底试件,通过实验室实验和有限元模拟,以载荷和速度为实验条件,分析了鞋钉(群)对地面的挤压阻力和水平推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鞋钉结构及排布方式对跑鞋的抓地力和水平推力均有重要影响。针对鞋钉单体和鞋底试件用鞋钉群体,对比仿生鞋钉与普通鞋钉,前者的挤压阻力小于后者,而前者的水平推力则大于后者。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鸵鸟足第Ⅲ趾缓冲垫的三维数据点云,并通过核磁共成像技术(MRI)确定足垫内各趾缓冲垫解剖前的相对位置和形态。基于逆向工程和三维建模技术,得到了仿生鞋底缓冲垫缓冲结构单元。基于仿生缓冲结构单元,结合已有鞋底缓冲结构设计原理,设计出仿生鞋底缓冲垫。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对仿生鞋底缓冲垫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缓冲垫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特性。根据鸵鸟足跖趾关节的观测和解剖实验结果,分析了鸵鸟足跖趾关节在鸵鸟奔跑过程中的吸能减震作用。根据鸵鸟足跖趾关节的作用机理,运用工程仿生学技术,设计了一种仿生足跟缓冲器,并运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了多体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其工作安全性和稳定性。根据仿生短跑鞋鞋钉、鞋钉排布方案、仿生鞋底缓冲垫及仿生足跟缓冲器的研究结果,参考短跑鞋各部位设计指标,通过合理组装,设计出一种新型仿生短跑鞋。该仿生短跑鞋具有优越的抓地、加速及吸能减震性能,同时具有良好平稳性与安全性。
二、跑鞋在短跑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跑鞋在短跑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前沿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侵入式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对人类运动表现的影响 |
2 非侵入式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改变运动能力的可能机制 |
3 基于动物实验取得的初步神经生理学证据 |
4 人体多关节运动神经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增能 |
5 生物力学增能技术———来自运动装备的范例 |
6 总结与展望 |
(2)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 ——以《临床运动医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3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ng Mode |
1.3.1 Machine Translation |
1.3.2 Post-Editing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
2.1.1 Technical Preparations |
2.1.2 Other Preparations |
2.2 During the Translation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
3.1 Acceptable MT Results |
3.2 Case Analysis of MT Errors and PE Strategies |
3.2.1 Lexical Errors and PE Strategies |
3.2.2 Syntactic Errors and PE Strategies |
3.2.3 Other Errors and PE Strategies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Gai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4.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
(3)不同性别大众跑者跑步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跑的概述 |
2.2 跑步的生物力学研究 |
2.3 跑步的运动学研究 |
2.3.1 跑步周期的阶段划分 |
2.3.2 时空参数 |
2.3.3 髋关节运动特征 |
2.3.4 膝关节运动特征 |
2.3.5 踝关节运动特征 |
2.4 跑步的动力学研究 |
2.4.1 地面反作用力 |
2.5 结语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数据采集 |
3.3 数据处理 |
3.4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运动学特征 |
4.1.1 时空参数 |
4.1.2 下肢各关节运动特征 |
4.2 动力学特征 |
5 讨论 |
5.1 不同性别大众跑者跑步的运动学特征 |
5.1.1 不同性别大众跑者跑步的时空参数 |
5.1.2 不同性别大众跑者跑步的下肢各关节运动特征 |
5.2 不同性别大众跑者跑步的动力学特征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4)不同刚度鞋垫对长时间跑步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2.文献综述 |
2.1 跑鞋弯曲刚度对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 |
2.2 跑鞋弯曲刚度对于运动表现的影响 |
2.3 长时间运动后运动表现 |
3.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仪器 |
3.3 数据采集 |
3.3.1 基本信息采集 |
3.3.2 生物力学数据采集 |
3.3.3 实验流程图 |
3.4 数据处理 |
3.5 指标选取与计算 |
3.5.1 地面反作用力相关参数 |
3.5.2 运动学参数 |
3.5.3 动力学参数 |
3.5.4 其他参数 |
3.6 统计方法 |
4.实验结果 |
4.1 动力学 |
4.1.1 地面反作用力相关指标的影响 |
4.1.2 下肢各关节冠状轴力矩的影响 |
4.1.3 下肢各关节矢状轴、垂直轴力矩的影响 |
4.1.4 下肢各关节功率的影响 |
4.1.5 下肢各关节支撑期做功的影响 |
4.2 运动学 |
4.2.1 下肢各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4.2.2 触地时刻下肢各关节运动学的影响 |
4.2.3 离地时刻下肢各关节运动学的影响 |
4.2.4 跖趾关节支撑期特征值的影响 |
4.2.5 踝关节支撑期特征值的影响 |
4.2.6 膝关节支撑期特征值的影响 |
4.2.7 髋关节支撑期特征值的影响 |
4.3 其他指标 |
4.3.1 心率及RPE的影响 |
4.3.2 下肢各关节刚度的影响 |
5.讨论 |
5.1 不同刚度鞋垫对于长时间跑步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 |
5.2 不同刚度鞋垫对于长时间跑下肢各关节做功的影响 |
5.3 不同刚度鞋垫对于长时间跑步下肢各关节动力学的影响 |
5.4 不同刚度鞋垫对于长时间跑步下肢各关节运动学的影响 |
5.5 局限性分析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知情协议书 |
附件2 Borg自觉疲劳程度(RPE)量表 |
(5)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主观舒适度及慢跑生物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2 文献综述 |
2.1 鞋垫相关研究 |
2.1.1 国外鞋垫相关 |
2.1.2 国内鞋垫相关研究 |
2.2 鞋刚度相关研究 |
2.2.1 运动表现 |
2.2.2 下肢生物力学 |
2.2.3 肌肉活性研究 |
2.2.4 运动损伤 |
2.2.5 跖趾关节 |
2.3 总结与展望 |
3 研究方法 |
3.1 实验对象 |
3.2 实验仪器 |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3.3.1 主观舒适度测试 |
3.3.2 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采集 |
3.3.3 数据处理 |
3.3.4 部分参数定义 |
3.4 指标选取 |
3.5 实验流程图 |
3.6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即刻舒适度 |
4.2 运动舒适度 |
4.3 运动学数据 |
4.3.1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慢跑支撑期各阶段时长的影响 |
4.3.2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慢跑各个关节角度的影响 |
4.4 动力学数据 |
4.4.1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力加载率、第一峰值、第二峰值以及最大压心位移的影响 |
4.4.2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各关节最大力矩的影响 |
4.4.3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各关节最大正功率的影响 |
4.4.4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各关节最大负功率的影响 |
4.4.5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各关节正功的影响 |
4.4.6 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各关节负功的影响 |
5 讨论 |
5.1 不同弯曲刚度鞋垫对即刻舒适度的影响 |
5.2 不同弯曲刚度鞋垫对运动舒适度的影响 |
5.3 不同弯曲刚度鞋垫对慢跑过程中运动学的影响 |
5.3.1 对支撑期的影响 |
5.3.2 对着地缓冲时间的影响 |
5.3.3 对各个关节角度的影响 |
5.4 不同弯曲刚度鞋垫对慢跑过程中动力学的影响 |
5.5 局限性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NK公司(中国)华南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理论框架介绍 |
1.2.2 目前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NK公司(中国)华南区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技术环境分析 |
2.1.4 社会环境分析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1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2.2.2 市场需求分析 |
2.2.3 顾客分析 |
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
2.4 竞争对手分析 |
2.4.1 行业内企业竞争情况分析 |
2.4.2 主要竞争对手AD公司分析 |
2.4.3 主要竞争对手AT公司分析 |
2.5 行业成功要素分析 |
2.6 外部环境下带来的机会与威胁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K公司(中国)华南区资源与能力分析 |
3.1 发展形势分析 |
3.2 资源分析 |
3.2.1 品牌资源 |
3.2.2 产品资源 |
3.2.3 人力资源 |
3.3 能力分析 |
3.3.1 营销能力 |
3.3.2 技术能力 |
3.3.3 人力资源能力 |
3.4 核心专长分析 |
3.5 内部环境下的资源与能力优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K公司(中国)华南区营销战略的制定 |
4.1 SWOT分析 |
4.2 营销战略定位(STP定位法) |
4.2.1 市场细分 |
4.2.2 目标市场选择 |
4.2.3 市场定位 |
4.3 战略发展目标 |
4.4 营销组合策略4Ps+1C |
4.4.1 产品策略 |
4.4.2 价格策略 |
4.4.3 渠道策略 |
4.4.4 促销策略 |
4.4.5 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K公司(中国)华南区营销战略实施与保障 |
5.1 营销战略实施的近期行动 |
5.1.1 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
5.1.2 大力发展新零售 |
5.2 营销战略实施保障 |
5.2.1 人力资源保障 |
5.2.2 营销保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12周足弓功能训练结合跑姿转换对足部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2 文献综述 |
2.1 足弓的骨性结构 |
2.2 足弓的主要韧带结构 |
2.2.1 弹簧韧带 |
2.2.2 足底筋膜 |
2.2.3 跖长韧带、跖短韧带 |
2.3 足弓肌群 |
2.3.2 胫骨前肌 |
2.4 跑步着地方式 |
2.4.1 不同跑步着地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 |
2.4.2 不同落地方式对跑步损伤的影响 |
2.4.3 转变着地方式 |
2.5 足弓损伤的治疗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仪器 |
3.2.1 Sylvac数显游标卡尺 |
3.2.2 Kistler一维纵跳台 |
3.2.3 跖趾关节力量测试仪 |
3.2.4 AilitechTM数显拉力计 |
3.2.5 Y-Balance Test测量标尺 |
3.3 实验测量与干预方法 |
3.3.1 足弓形态测量 |
3.3.2 纵跳测试 |
3.3.3 跖趾关节力量测试 |
3.3.4 足趾拉力测试 |
3.3.5 Y-Balance Test |
3.4 干预训练方案 |
3.4.1 足弓功能训练 |
3.4.2 跑姿转换训练 |
3.5 实验基本流程 |
3.6 实验指标 |
3.6.1 足弓形态学测量指标 |
3.6.2 足部功能评价指标 |
3.7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干预训练对足弓形态学的影响 |
4.2 干预训练对足部功能的影响 |
4.2.1 干预训练对纵跳表现的影响 |
4.2.2 干预训练对跖趾关节力量的影响 |
4.2.3 干预训练对足趾拉力的影响 |
4.2.4 干预训练对Y-Balance Tset表现的影响 |
5 讨论 |
5.1 足弓形态学 |
5.2 足部功能 |
5.2.1 纵跳表现 |
5.2.2 Y-Balance Test表现 |
5.2.3 跖趾关节力量表现 |
5.2.4 足趾拉力表现 |
5.3 跑姿转换训练对足的影响 |
5.4 创新性和局限性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9)基于中国用户的智能慢跑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
1.3 设计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跑步运动及慢跑鞋研究 |
2.1 跑步运动及慢跑鞋研究 |
2.1.1 短跑 |
2.1.2 长跑 |
2.1.3 马拉松 |
2.1.4 慢跑 |
2.2 慢跑鞋的结构特点 |
2.2.1 慢跑鞋的鞋面构成 |
2.2.2 慢跑鞋的鞋垫特点 |
2.2.3 慢跑鞋的中底构成 |
2.2.4 慢跑鞋的外底构成 |
2.3 慢跑运动中足部特点与慢跑鞋的关系 |
2.3.1 慢跑运动中的步态分析 |
2.3.2 慢跑运动中脚型差异分析 |
2.3.3 针对不同跑步特点的慢跑鞋分析 |
2.4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现状和技术研究 |
2.4.1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现状 |
2.4.2 智能可穿戴产品的交互方式 |
2.4.3 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构成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都市智能慢跑鞋产品设计与研发 |
3.1 产品设计与研发工程的程序和方法 |
3.1.1 调研阶段 |
3.1.2 设计阶段 |
3.1.3 研发阶段 |
3.2 都市智能慢跑鞋的调研 |
3.2.1 品牌研究 |
3.2.2 用户研究 |
3.2.3 行业研究 |
3.2.4 趋势研究 |
3.3 都市智能慢跑鞋的设计 |
3.3.1 功能分析 |
3.3.2 设计灵感 |
3.3.3 设计计划 |
3.3.4 设计方案 |
3.4 都市智能慢跑鞋的研发 |
3.4.1 材料准备 |
3.4.2 鞋面研发 |
3.4.3 鞋底研发 |
3.4.4 模块研发 |
3.4.5 样品制作和试穿 |
3.5 本章小结 |
附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鸵鸟足牵引缓冲特性的短跑鞋关键部位仿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跑鞋关键部位研究现状 |
1.2.1 鞋钉结构及力学性能 |
1.2.2 缓冲结构及其性能 |
1.3 鸵鸟足牵引缓冲特性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1.4.1 基于 Geomagic 的逆向工程造型方法 |
1.4.2 基于 ABAQUS 的有限元建模与仿真方法 |
1.4.3 基于 ADAMS 的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来源 |
1.5.2 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鸵鸟足结构及牵引缓冲特性研究 |
2.1 鸵鸟足结构形貌分析 |
2.1.1 鸵鸟足结构 |
2.1.2 鸵鸟足表面形貌 |
2.1.3 鸵鸟足运动特性 |
2.2 鸵鸟足趾甲牵引特性 |
2.2.1 鸵鸟足趾甲 |
2.2.2 足趾甲运动特性有限元模拟 |
2.2.2.1 足趾甲运动学参数获取 |
2.2.2.2 趾甲-沙土有限元模型 |
2.2.3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2.2.3.1 足趾甲准静态入沙结果分析 |
2.2.3.2 鸵鸟足趾甲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
2.3 鸵鸟足趾缓冲垫减震特性 |
2.3.1 足趾缓冲垫获取及结构分析 |
2.3.2 足趾缓冲垫组织形态分析 |
2.3.3 趾缓冲垫力学性能测试 |
2.3.4 实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仿生鞋钉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
3.1 仿生鞋钉结构设计 |
3.1.1 仿生鞋钉设计原理 |
3.1.2 仿生鞋钉设计方法 |
3.2 仿生鞋钉结构优化及数值分析 |
3.2.1 鞋钉-橡胶相互作用计算模型 |
3.2.2 仿生鞋钉的结构优化 |
3.3 仿生鞋钉力学特性研究 |
3.3.1 力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
3.3.1.1 挤压阻力测试 |
3.3.1.2 水平推力测试 |
3.3.2 仿生鞋钉工作性能数值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仿生鞋钉排布设计与性能研究 |
4.1 鞋钉排布研究的理论基础 |
4.2 仿生鞋钉排布优化及数值分析 |
4.2.1 鞋底-橡胶有限元模型 |
4.2.2 足底压力数据采集实验及结果分析 |
4.2.3 鞋钉排布优化设计 |
4.3 仿生鞋钉群体对跑鞋性能影响的研究 |
4.3.1 实验过程 |
4.3.1.1 最优鞋钉排布平衡性分析实验 |
4.3.1.2 鞋底试件的水平推力和挤压阻力测试实验 |
4.3.2 实验数据的获取及结果分析 |
4.3.3 仿生鞋钉群体对跑鞋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仿生跑鞋缓冲结构研究 |
5.1 仿生跑鞋缓冲结构设计原理 |
5.1.1 跑鞋缓冲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
5.1.2 鸵鸟足缓冲特性生物元素提取 |
5.1.2.1 足垫缓冲特性生物元素提取 |
5.1.2.2 跖趾关节缓冲特性生物元素提取 |
5.2 仿生鞋底缓冲垫结构设计与数值分析 |
5.2.1 鞋底缓冲垫仿生设计思想 |
5.2.2 鞋底缓冲垫结构设计 |
5.2.3 鞋底缓冲垫缓冲性能数值分析 |
5.2.3.1 鞋底缓冲垫有限元模型 |
5.2.3.2 鞋底缓冲垫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
5.3 仿生足跟缓冲器结构设计与分析 |
5.3.1 仿生足跟缓冲器设计思想 |
5.3.2 仿生足跟缓冲器结构设计 |
5.3.3 仿生足跟缓冲器工作原理 |
5.3.4 仿生足跟缓冲器动力学分析 |
5.4 跑鞋整体结构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四、跑鞋在短跑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前沿与进展[J]. 傅维杰,刘宇. 医用生物力学, 2020(06)
- [2]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 ——以《临床运动医学》为例[D]. 姜爽. 暨南大学, 2020(04)
- [3]不同性别大众跑者跑步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D]. 高雅.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4]不同刚度鞋垫对长时间跑步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D]. 陈天一.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5]不同弯曲刚度的鞋垫对主观舒适度及慢跑生物力学的影响[D]. 王宇.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6]NK公司(中国)华南区营销战略研究[D]. 张承玉.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12周足弓功能训练结合跑姿转换对足部形态及功能的影响[D]. 崔科东.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8]中国鞋史系列篇之——“中国飞人”刘翔的跑鞋[J]. 全岳. 西部皮革, 2018(09)
- [9]基于中国用户的智能慢跑鞋设计研究[D]. 周小凡.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7)
- [10]基于鸵鸟足牵引缓冲特性的短跑鞋关键部位仿生研究[D]. 刘海宝. 吉林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