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腐而不败”现象透析(论文文献综述)
邓兆国[1](2013)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我国公权腐败的根源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公权腐败案件呈易发、多发态势,人民群众身受其害,深恶痛绝。不仅如此,它还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危及党执政地位,歪曲着国家性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谓公权,系公共权力,即国家权力。而公权腐败,就是掌权者以权谋私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不同性质的国家其主体既可是以公务人员身份出现的个人,也可以是以执政党身份出现的团体。公权腐败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与私有制的产生有直接联系,与国家的出现有相同的历史。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公权腐败的根源及其防治必须以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依据其基本原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头去考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去考察、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去考察。通过比较掌握公权腐败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就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公权腐败产生的根源。我国落后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是公权腐产生的经济根源;不健全不完善的政治体制,是公权腐败产生的政治根源;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公权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其中经济根源最具决定性。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不会产生公权腐败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我国公权腐败产生的根源,目的是为防治公权腐败提供依据,为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我国公权腐败,从社会看有其规律性,从个体看又有选择性。通过其规律性来认识公权腐败,通过选择性来防治公权腐败。选择性表明掌权者都存在着腐败的可能性,当具备一定条件时,可能性就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出现了腐败犯罪。因此,我们要构建制约公权腐败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具体说,创设三个层次的条件:一是通过思想建设增强公务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增强规章制度的防范拦阻能力;三是通过惩罚建设增强处罚行为的威慑警示能力。采取防治措施一定要符合人“趋利避害”的本性,腐败分子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即获取钱财。因此,除刑事处罚外,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要明确没收其非法所得不是经济处罚。经济处罚是指对腐败分子的合法财产依法剥夺,此举会让萌生腐败念头的人权衡利弊后拒绝腐败。总之,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韩晓丹[2](2008)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常遭遇并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难题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消除这一心理现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带有鲜明指向性的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品质。而有些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不接受外界的引导,更严重的是不接受应该接受的外界引导,甚至故意对着干。如: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等等。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且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效果不佳的现实,尤其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逆反心理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四要素着手,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逆反心理现象的成因,并就如何克服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的重要保证。而保证教育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根源所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堡垒。
吴纯光[3](2002)在《透析腐败(报告文学)》文中研究说明 说到反腐败成果,人们立刻就会列举出一串被杀头或被处以重刑的腐败贪官的名字,这些贪官的职务一个比一个高,从县(处)级、地(厅)级到省(部)级甚至国务委员(陈希同)、副委员长(成克杰),其犯罪金额一个比一个大,80年代贪污受贿几十万到上百万元就可以荣获"大贪"的桂冠,90年代搞上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才有可能拔个头筹,如今抓到的贪官,没有几千万元都难以在"贪"字前面加上个"大"字。作为普通的百姓,面对这样的"成果",其心情很难说出是高兴还是悲哀。拥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头衔的成克杰通过文明的"注射"一命归西了,挂着副省长桂冠的胡长清通过传统的"枪毙"也命赴黄泉了,此前被处以极刑的还有原贵港市副市长李乘龙、原东方市市委书记戚火贵、原泸州市招生办副主任石仁富……作为拥有较高智商的生命个体,上述腐败分子在其人生的历程中,都曾经奋斗过、
姜少勇[4](2002)在《“街亭频失 马谡难斩”现象透析》文中指出 对腐败分子给予相应的党纪国法惩处,是推行反腐倡廉斗争的有力锐器和对广大党员干部实施警示教育的良好教材。然而,近年来,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对一些腐败分子,虽然作了法纪处理,却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具体,使极少数腐败分子腐而不败,查而不倒,逍遥于党纪国法之外。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受损,国家的法律尊严受害,广大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热情受创。
肖遥[5](2000)在《“腐而不败”现象透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腐而不败”现象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腐而不败”现象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1)唯物史观视域下我国公权腐败的根源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的目的意义 |
(二) 论文的基本结构 |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四) 学术前沿综述 |
(五) 理论的观点创新 |
(六) 采用的主要方法 |
1.唯物辩证法 |
2.文献研究法 |
3.历史分析法 |
4.案例分析法 |
前言 |
一、 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认识公权腐败的根源 |
(一) 公权腐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历史现象 |
1. 原始社会末期公权腐败的产生 |
2. 阶级社会时期公权腐败的特点 |
3. 我国社会目前公权腐败的特征 |
(二) 我国基本矛盾状况是我国公权腐败的根源 |
1. 生产力欠发达为公权腐败提供了物质条件 |
2. 生产关系多样性所决定的文化多样性为公权腐败提供了意识条件 |
3. 制约不灵,为公权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制度条件 |
(三) 我国公权腐败的社会规律性与个体选择性的关系 |
1. 公权腐败的社会规律性与个体选择性的含义 |
2. 公权腐败的社会规律性与个体选择性的关系 |
3. 认识公权腐败的社会规律性与个体选择性的意义 |
二、 以社会存在为出发点积极有效防治我国公权腐败 |
(一) 从“可能性”出发有的放矢才能防治公权腐败 |
1. 以“可能性”为监督对象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
2. 以“可能性”为依据对公务人员实施有效监督 |
3. 以“可能性”为支点不断增强公务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 |
(二) 从社会存在出发完善政治制度才能防治公权腐败 |
1. 依宪法建立党与人大和政府之间的政治责任关系 |
2. 以垂直领导横向监督的原则设立纪律与监察机关 |
3. 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利用网络和媒体实行监督 |
(三) 从社会存在出发建立有效机制才能防治公权腐败 |
1.建立对腐败分子责任人的连带责任追究机制 |
2.建立对腐败分子经济上的严厉处罚机制 |
3. 建立从公务人员队伍中淘汰出“准腐败分子”的机制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
1.1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内涵 |
1.1.1 逆反心理的涵义 |
1.1.2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内涵 |
1.2 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征 |
1.2.1 突出自我性 |
1.2.2 情绪化 |
1.2.3 反向性 |
1.2.4 盲目性 |
第2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 |
2.1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持敏感与对立的情绪 |
2.2 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冷漠、怀疑与排斥的态度 |
2.3 对先进人物和事迹否定和曲解 |
2.4 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
3.1 大学生自身因素 |
3.1.1 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
3.1.2 从情绪发展上看,大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
3.1.3 从思维方法上看,大学生思维发展较快,对前途和生活的追求有极大的热情 |
3.2 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
3.2.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陈旧、失实、序列不当 |
3.2.2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单调、呆板 |
3.2.3 部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素质 |
3.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
3.3.1 社会因素 |
3.3.2 家庭因素 |
3.3.3 学校因素 |
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
4.1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夯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的重要保证 |
4.1.1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与自我教育能力 |
4.1.2 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 |
4.1.3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事物 |
4.1.4 重视心理疏导,促进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
4.2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动性 |
4.2.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系统化、科学化 |
4.2.2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力求多样性 |
4.2.3 增强教育过程的情感性、互动性 |
4.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队伍 |
4.3.1 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重视示范效应 |
4.3.2 完善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培养专家型的传播者 |
4.3.3 加强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实现教育主体高素质化、专业化 |
4.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4.4.1 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
4.4.2 完善家庭环境,营造和睦、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
4.4.3 优化学校环境,努力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5)“腐而不败”现象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腐而不败”现象种种 |
“腐而不败”, 遗害无穷 |
以实行责任制为契机, 消除“腐而不败”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 |
四、“腐而不败”现象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唯物史观视域下我国公权腐败的根源与防治研究[D]. 邓兆国. 渤海大学, 2013(09)
-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D]. 韩晓丹.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2)
- [3]透析腐败(报告文学)[J]. 吴纯光. 长城, 2002(05)
- [4]“街亭频失 马谡难斩”现象透析[J]. 姜少勇. 党员干部之友, 2002(03)
- [5]“腐而不败”现象透析[J]. 肖遥. 党风与廉政, 2000(01)